浅谈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合集下载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体和染色质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1、染色质和染色体,既有在主要成分方面的相同之处,又有在
形态方面的不同之处。

它们都是细胞分裂中重要的遗传物质,它们却又出现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

2、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

两者在所含化学元素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都含有氢、氧、氮和磷等常见元素。

3、染色质和染色体在细胞生物进行有丝分裂的时候,起着传递
遗传物质的重要作用。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通过解开螺旋变成染色质,染色质进行间期复制。

复制之后的新旧染色质被分配到新旧两个细胞中。

染色质重新螺旋变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环节进而完成。

4、在形态上,染色质呈现丝状,染色体呈现螺旋状。

染色质出
现在间期复制阶段,染色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和后期。

两者同属一个相同的遗传物质,区别仅仅在于外观。

同学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从而掌握两者的形态区别。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
内容。

同学们应当注意分清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区别,并且掌握两者在细胞分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础内容。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二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1.概念: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遗传
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高度螺旋折叠变粗,成为染色体。

常染色质:处于功能活跃呈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纤维。

异染色质:功能惰性呈凝缩状态的染色质纤维。

组成性异染色质:由高度重复的DNA构成的凝缩异染色质。

兼性异染色质: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发育阶段凝固失活,其他时期松散为常染色质的异染色质。

着丝粒:位于主缢痕内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中心的异染色质。

动粒: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圆盘状结构。

主缢痕:两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处,存在一个向内凹陷的缢痕,即主缢痕。

次缢痕:某些染色体的长短臂上可见凹陷缩窄区,称为次缢痕。

随体: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的末端可见的球状结构。

端粒:染色体两臂末端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的结构。

核型: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顺序排列成的图像。

染色质

染色质

高分辨显带:分裂中期一套单倍染色体一般显示 320条带。70年代后期,采用细胞同步化方法和改 进的显带技术,获得细胞分裂前中期、晚前期或早 前期的分裂相,可以得到带纹更多的染色体,能显 示550-850条带,甚至2000条带以上。高分辨显 带技术,对染色体的分析达到了亚带的水平。使我 们能够确认那些更为微小的染色体结构改变了。
25
谢谢 作业 第二大题:2、3、4、5 第三大题
3、R显带(R banding):所显示的带纹与 带的深、 、 显带 显带( ):所显示的带纹与 带的深、 ):所显示的带纹与G带的深 浅带带纹正好相反,故称为R带 浅带带纹正好相反,故称为 带(reversed band)。 )。 G带浅带如果发生异常,不易发现和识别,而R显带 带浅带如果发生异常, 带浅带如果发生异常 不易发现和识别, 显带 技术可以将G带浅带显示出易于识别的深带 所以R 带浅带显示出易于识别的深带, 技术可以将 带浅带显示出易于识别的深带,所以 显带对分析染色体G带浅带部位的结构改变有重要作 显带对分析染色体 带浅带部位的结构改变有重要作 用。 4、C显带(C banding):专门显示着丝粒的显带技 显带( ):专门显示着丝粒的显带技 、 显带 ): 显带也可使第1、 、 号和 号和Y染色体长臂的异 术。C显带也可使第 、9、16号和 染色体长臂的异 显带也可使第 染色质区染色。因而, 带可用来分析染色体这些部 染色质区染色。因而,C带可用来分析染色体这些部 位的改变。 位的改变。 5、 T显带(T banding):专门显示染色体端粒的显 、 显带 显带( ):专门显示染色体端粒的显 ): 带技术,用来分析染色体端粒。 带技术,用来分析染色体端粒。 6、 N显带(N banding):专门显示核仁组织区的显 、 显带 显带( ):专门显示核仁组织区的显 ): 带技术。 带技术。

基因染色质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

基因染色质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

基因染色质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因染色质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

1.;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及相互转变的过程

1.;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及相互转变的过程

简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及相互转变的过程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内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两者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转变的过程:区别:1.形态: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呈现细丝状,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呈现高度螺旋化状态。

2.结构: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蛋白质则起到稳定和调节结构的作用。

染色体在分裂期同样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但DNA已经高度螺旋化,形成明显的染色质带。

3.功能:染色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参与基因的表达和复制,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则负责DNA的精确复制和细胞的分裂。

联系:1.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而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2.遗传信息的载体:无论是染色质还是染色体,它们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都包含DNA分子。

相互转变的过程:1.染色体形成: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细丝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形成染色体。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种蛋白质的参与,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染色体分离:在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通过着丝粒的分裂和纺锤体的作用,实现染色体的分离和向细胞两极的移动。

3.染色体解旋和染色质重新形成:在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通过解旋和去折叠的过程重新形成染色质。

这一过程同样涉及到多种蛋白质的作用。

总之,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

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蛋白质的作用。

染色质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染色质名词解释生物化学

染色质名词解释生物化学摘要:一、染色质的概念与组成二、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三、染色质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四、染色质的科研意义与前景正文: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在生物化学领域,染色质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染色质的概念、与染色体的关系、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科研意义与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染色质的概念来源于其独特的染色特性。

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现为细长的线状结构,而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会高度螺旋化,呈现出圆柱状或杆状的结构,这时被称为染色体。

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表现形式。

其次,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密切。

染色质是染色体的前身,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缩短、凝聚等过程,最终形成染色体。

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在生物化学研究方面,染色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染色质中的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对染色质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表达调控、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化学过程。

此外,染色质的研究还对遗传病诊断、肿瘤防治等领域具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对染色质结构进行精细刻画,揭示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

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也为研究染色质在细胞分化、发育等过程中的变化提供了有力手段。

总之,染色质作为细胞核内的重要成分,在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染色质研究将继续深入,为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两种形式。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

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中的不同形式。

染色质出现在间期,光镜下呈颗粒状。

核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核膜内表面。

由于染色较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界膜。

染色体出现在分裂阶段,形状不同,如厚柱状和杆状,数量基本不变(取决于生物体的种类)。

例如,人类细胞有23对染色体,总共46对。

染色体由染色质浓缩而成,内部处于紧密状态,呈现高度卷曲的结构。

知识点拨:
1.扩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助于DNA中储存的信息在其上的表达,而高度螺旋状的杆状染色体有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二分法。

2、根据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知它在细胞分裂间期仍然存在而不是消失,只不过这时它的结构呈稀疏和分散状态。

有的部分非常稀疏,因而在光镜下看不到有的部分螺旋盘绕得比较紧密,因而在适当染色后呈颗粒状,这就是染色质。

3.现在已知染色体与遗传关系密切,因为染色体中包含的DNA是遗传物质。

第五章第一节染色体和染色质

第五章第一节染色体和染色质
• 核小体假说是在1974年,由与罗杰·科恩 伯格等人首次提出的。
• 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 能亚单位,这使得染色质中DNA、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致密的结构形式。
核小体
核 小 体
H1
连接DNA (60bp)
H1
H3
H2A
H2B
10nm
H4
H2A
H4 H2B
H3
H3
H2A
H4
2).中度重复序列
重复次数在10~105之间。多数是不编 码的序列,构成基因的间隔序列,在基因 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涉及DNA复制、RNA转 录及转录后加工等方面。有一些是有编码 功能的基因,如rRNA基因,tRNA基因,组 蛋白的基因、核糖体蛋白的基因等。
第一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同 的,两者的命名不同是由于它们分 别表现了细胞增殖周期中不同阶段 的运动形态,实际上是属于同一种 物质,只是因细胞所处的不同时期 和生理功能的不同而表现出形态上 的差异。
• 染色质和染色体:
•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 物,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 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其本质 是脱氧核糖核酸核蛋白,它是由DNA、组 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复合物。 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 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 的载体。
(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单体 随体
短臂
常染色质区 主缢痕(初级缢痕)
长臂
次缢痕 异染色质区
中期染色体的结构
着丝粒
端粒 短臂 主缢痕
两条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体
长臂 端粒
1)染色单体:
• 中期细胞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 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处相连。在减数分 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 的两条子染色体。每个染色单体是由一条 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经过紧密盘旋 折叠而成。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 成,两者在着丝粒部位相互结合。

染色体

染色体

第二章遗传的染色体基础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以与蛋白质相结合成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间期细胞核中,它具有贮存遗传信息、准确地自我复制、转录和调控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等功能。

通过精卵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遗传物质又以染色体的形式由亲代传给子代。

因此,生殖细胞是联系亲代与子代的桥梁,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复杂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细胞基础。

第一节染色质和染色体1882年Flemming将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chromatin)。

电镜下,间期核内的染色质呈细微纤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时期,细微纤丝状的染色质经过盘绕折叠成高度凝集的染色体(chromosome)。

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结构表现。

一、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单位(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通过对多种细胞的染色质进行分析,证明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的RNA。

DNA和组蛋白的含量比较稳定,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常随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1.DNA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蕴含于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之中。

因此,DNA就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的结构性质稳定,不会因细胞的分化而丢失,在同种生物的各类细胞中其含量恒定,生殖细胞中DNA的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

人类一个体细胞内的DNA重约7.0×10-8g,总长度约2m。

一个基因组的DNA分子大约3×109个碱基对。

真核细胞的DNA总是和大量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每条染色单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这类DNA分子中含有单一序列(unique sequence)和重复序列(repetitive sequence),重复序列又按其重复程度分为中等重复序列和高度重复序列。

2.组蛋白(histone)组蛋白是染色质中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的蛋白质,带正电荷。

根据其所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不同而分为5种类型:即H1、H2A、H2B、H3、H4。

《染色质与染色体》课件

《染色质与染色体》课件
染色质的变化与疾病
染色质上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变化,可能影响基因 的表达,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 关。
05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研究意义
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从而揭示遗传信 息的传递和表达规律。
通过研究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异和异常,可以探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遗传性疾 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等生 物技术的进步,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染色质与染色体》PPT课件
目 录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 染色质的结构与组成 • 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功能 •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研究意义
01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联系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 期的两种表现形式。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承载着遗传信息, 是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主 要是组蛋白和非组蛋 白。
非组蛋白则与DNA 的复制、转录和修复 等过程相关。
组蛋白与DNA紧密 结合,维持染色体的 结构。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结构模型通常采用螺 旋模型或折叠模型来描述。
螺旋模型描述了DNA双螺旋结 构与组蛋白的结合方式。
折叠模型则描述了染色体的三 维空间结构,包括各种不同的 折叠和包装层次。
染色质的结构模型对于理解染色质的 形成、功能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03
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
染色体的DNA组成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负责储存 和传递遗传信息。

染色体和染色质不同形态的变化

染色体和染色质不同形态的变化

染色体和染色质不同形态的变化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细胞分裂和遗传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而染色质则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变化。

首先,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它们携带着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

在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中,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

每个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以确保后代继承父母的特征。

染色质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它是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蛋白质则起到支持和保护DNA的作用。

染色质的形态可以根据细胞的状态和功能而有所不同。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经历不同形态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首先会变得可见,形成染色体的形态。

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每个染色体会复制成两个姐妹染色体,它们通过一个称为着丝粒的结构相连。

随后,染色体会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被分离到两个新的细胞中。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会发生交叉互换,这是染色体重组的过程。

这种交叉互换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在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会被分离到四个新的细胞中。

此外,染色质的形态也会随着细胞的状态和功能而变化。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会被紧密地包裹在蛋白质中,形成紧凑的结构。

这种紧凑的染色质结构有助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并防止DNA的损伤。

而在细胞分裂之外的时候,染色质则会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结构,使得DNA可以进行转录和复制。

总结起来,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它们携带着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

染色质则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它是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染色体和染色质在细胞分裂和遗传信息传递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它们的形态会随着细胞的状态和功能而发生变化。

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

18章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与染色体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功能阶段中所呈现的不同构象。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其中组蛋白和DNA含量高且较为稳定,两者约占染色质化学组成的98%以上,非组蛋白和RNA的含量可随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基因组:真核细胞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有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1个基因组。

所含有的DNA量称为有机体的C值。

C值反应基因组的大小。

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分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两类:1结构基因:负责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大约占基因组的10%-15%;2调控基因:可以调控结构基因在不同细胞周期、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序列。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DNA序列可分为三种———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染色体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属于碱性蛋白质。

与DNA结合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功能:1. 组蛋白在S期与DNA同时合成后,立即转移到细胞核内,与DNA装配成染色质。

2.参与染色体的构建,维持染色体结构;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调节DNA的复制和转录。

非组蛋白是染色体中除组蛋白以外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富含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可与特异的DNA序列结合。

功能:①帮助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域,从而有利于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转录;②协助启动DNA复制;③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比较:第二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亚微结构一级结构后: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一个组蛋白核心和200bp左右的DNA。

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将DNA分子长度压缩1/7。

二级结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6个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Φ外30nm; Φ内10nm,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内侧。

将串珠状小体长度压缩5/6;DNA分子长度压缩1/42,螺旋管即为30nm的染色质纤维。

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总结

第二章染色质和染色体总结
成有关。
4.随体:从次缢痕到短臂末端有一种圆形或略呈长形的
染色体节段。可作为鉴定标志之一。
5.端粒(telomere):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 由端粒DNA和端粒结合蛋白(TBP)组成。富含G 的高度重复的短序列组成,末端形成t环。


1978年Blackburn E.B.在研究四膜虫的rDNA 时发现染色体末端有6nt的串联重复:5`— G4T2—3`,重复几十次, 总长度为:370-520bp, Cn(A/T)m, n>1,m1~4 单链长14-16nt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特性:
• 带负电,富含天冬氨酸、谷氨酸,属酸性蛋白。
种类多达数百种,含量少
主要为结构蛋白和酶类
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 整个细胞周期都合成,组蛋白只在S期合成。
(三)非组蛋白(non-histone)

1.
功能:
参与染色体的构建:帮助染色质纤维的 进一步折叠、盘曲 启动基因的复制 基因表达调节、基因产物转运、核内信 息传递,细胞周期中核亚微结构的变化
2. 3.
p39,表2-1
(四)RNA和酶


含量极少,与同源DNA高度杂交 调节基因表达 染色质是多种酶的底物
三、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贮存、传递及表达(蛋白质) 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1、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 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 纺锤体呈现典型的纺锤样。 • 位于染色体两侧的动粒微管长度相等, 作用力均衡。
赤道板

10-2-染色质与染色体

10-2-染色质与染色体

10-2 染色质与染色体如果说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那么这个中心的最重要成员便是染色质。

细胞的成长、分裂甚至衰老与死亡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与基因组直接相关的细胞活动都是在染色质水平进行的,染色质(chromatin)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强烈着色的物质,在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线性复合结构,其中组蛋白与DNA含量之比近于1:1,是染色质的稳定成分,非组蛋白与RNA的含量则随细胞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

除了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以外,凡是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染色质。

在真核细胞中,每条未复制的染色体包含一条纵向贯穿的DNA分子。

某一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不同生物基因组大小相差很远,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有迄今发现的能独立生活的有机体的最小基因组(470个基因),其中只有256个必需基因。

人的基因组DNA约有3.2 X 109个碱基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蛋白编码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蛋白质编码序列仅占基因组的1.5%左右。

这类编码序列主要是非重复序列,一般来说一个基因在基因组中只有一个拷贝,然而,少数基因也有可能有两个或几个拷贝甚至多达上千个拷贝,称为重复基因。

2、编码rRNA, tRNA, snRNA和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基因。

它们在基因组中一般有20~300个拷贝,人类基因组中约含有0.3%这样的DNA。

3、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这类DNA在基因组中占有很大一部分。

它们又分为简单序列DNA和散在重复序列,包括DNA转座子、LTR反转座子、非LTR反转座子和假基因等。

非LTR反转座子包括短散在元件如ALU家族(约有50万~70万拷贝)和长散在元件如L1家族(约有100 000拷贝)。

4、未分类的间隔DNA。

5、高度重复DNA序列,占基因组的10%左右。

包括卫星DNA如着丝粒附近的α卫星,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又称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每个小卫星和微卫星区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在不同个体之间呈现高度的多态性,但在遗传上确实高度保守的,因此常用于DNA指纹技术作个体鉴定,或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用于构建遗传图谱。

浅谈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浅谈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浅谈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左敬伟
【期刊名称】《中学生物教学》
【年(卷),期】2014(0)1
【摘要】1879年,德国细胞学家弗莱明(W.Flemming)提出了“染色质”这一术语,用以描述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强烈着色的物质。

1888年,德国解剖学家瓦尔德耶尔(Waldeyer)正式提出“染色体”的命名。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对这种遗传物质的载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页数】2页(P90-91)
【关键词】染色体;染色质;遗传物质;碱性染料;解剖学家;弗莱明;细胞学;细胞核
【作者】左敬伟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343.2
【相关文献】
1.染色体和染色质简易教具的制作与应用 [J], 张梅玉;秦东军
2.习惯性流产患者染色体异染色质变异对生育的影响 [J], 片静
3.习惯性流产患者染色体异染色质变异对生育的影响 [J], 片静
4.演示染色质、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关系的小教具 [J], 秦艳
5.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 [J], 范丽娟; 薛冰; 程燕; 朱爱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染色质是伸展的状态,染色体是高度螺旋的状态。

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 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

由于染色较深,在光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的界膜.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生物的种属不同而异)。

例如人体细胞有染色体23对,共计46条。

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浓集而成的,内部为紧密状态,呈高度螺旋卷曲的结构。

根据染色体组成成分的分析,可知它在细胞分裂间期仍然存在而不是消失,只不过这时它的结构呈稀疏和分散状态。

有的部分非常稀疏,因而在光镜下看不到有的部分螺旋盘绕得比较紧密,因而在适当染色后呈颗粒状,这就是染色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