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23ec1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e.png)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是与成人不同的,由于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小儿的身体机能和病理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长发育快速:从出生到成年,身高和体重都有较大的增长,尤其是在婴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更是惊人。
2. 免疫力较弱: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3. 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小儿的心肺、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才能正常运作。
4. 代谢率高:小儿的代谢率较高,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否则容易营养不良。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类型多样:小儿的疾病类型很多,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系
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
2. 病情变化快:小儿的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3. 难以判断病情:小儿对疾病的表现不同于成人,很多病症不易识别,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4. 治疗难度大:小儿的身体比较娇嫩,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方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以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PPT课件
![小儿生理特点及常见病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ffbb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2.png)
合理饮食与运动
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合理 饮食是保证小儿健康的关键。
家长应根据小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 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和
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包括蛋白质、脂 预防疾病,家长应鼓励小儿多参加户外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检查是及早发现和治疗小儿常见疾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用药,避免滥用药物或擅自更改用药剂量。
家庭康复训练
根据宝宝的病情,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帮助宝 宝恢复身体功能。
05
小儿疾病预防与控制
提高儿童保健意识
建立儿童保健服务网络,提供便捷的儿童保健服务, 提高家长参与度。
定期开展儿童保健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对儿童保 健的重视程度。
治疗腹泻主要是预防脱水,如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饮食。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于饮食不当、慢 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小儿营养 不足。
症状包括体重不增、消瘦、皮 下脂肪减少等,还可能出现生 长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治疗营养不良主要是调整饮食 结构,增加营养摄入,同时治 疗慢性疾病。
肺炎
加强儿童保健教育,让家长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 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儿童营养、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为每个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生长发育情况和 疾病史。
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医生可以对小儿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及早发现和 干预发育异常。
定期健康检查还可以及时发现小儿的潜在疾病,如贫血、佝偻病等,以 便早期治疗和管理。
小儿生理特点简介
![小儿生理特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6efb0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d.png)
小儿生理特点简介小儿生理特点简介引言:小儿生理特点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体特征和功能。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很多独特之处。
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些特点对于儿童的保健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小儿生理特点的多个方面,并对其进行综合总结和回顾性的分析。
一、儿童的身体组成儿童的身体组成与成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儿童的身体比例不同,他们的头部相对较大,四肢相对较短。
其次,儿童的骨骼系统还未完全发育,骨骼处于生长阶段,骨骼密度和强度较低。
此外,儿童的脂肪组织相对较少,肌肉组织发育不完全。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也需要更多的保护和照顾。
二、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身高、体重、器官发育等方面的变化。
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和肌肉是最为明显的变化。
由于骨骼还未完全发育,儿童的骨骼易于受伤,并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
此外,儿童的器官发育也在不断进行,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渐次完善。
正因如此,儿童需要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儿童的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他们对病菌和疫苗的反应也有一定的差异。
虽然儿童患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但他们的免疫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增强,通过与病原体的接触,儿童的免疫系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因此,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律的免疫接种都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四、儿童的认知能力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从婴儿期开始,儿童就能够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不断增强。
儿童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更注重感知和经验,喜欢通过触摸、摸索等方式来探索世界。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结论:小儿生理特点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体特征和功能。
中医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小儿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c245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9.png)
中医小儿生理特点1. 小孩子就像刚发芽的小树苗,生机蓬勃得很呐!中医里说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呀,就是脏腑娇嫩。
你想想看,小宝宝们那嫩嫩的小脸蛋、小手小脚,可不就是很娇嫩嘛。
就像小树苗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一样,小宝宝们也需要我们特别细心地照顾。
2. 小儿的生长发育那可是超快的呀!就好像春天的竹笋,“蹭蹭”地往上长。
这在中医小儿生理特点里可是很重要的一点呢。
你看那些小娃娃,一天一个样,是不是很神奇呀?3. 哎哟喂,小孩子的纯阳之体可太明显啦!他们总是活力满满,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如同那不知疲倦的小太阳。
这也是中医小儿生理特点哟,孩子总是那么充满朝气,让人忍不住感叹生命的神奇呀!4. 小儿在形体发育上也是有特点的呀!他们就像那柔软的面团,可以被塑造。
你瞧那些可爱的小宝宝,身形还没完全长开呢,这就是中医讲的生理特点呀,随着时间慢慢成长变化。
5. 哎呀呀,小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呢,这也属于中医小儿生理特点。
就好像刚刚学会走路的小鹿,还需要时间来变得强壮。
我们可得多注意保护他们,让他们少生病呀。
6. 小儿的神气怯弱这个特点也不能忽视呀!是不是有时候宝宝会被一点小动静吓到?那就是啦。
就好像小猫咪一样容易受到惊吓。
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呀。
7. 小孩子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呀,就像一台还没调试好的小机器。
中医小儿生理特点就包括这个呢。
在喂养的时候可得注意啦,别给孩子吃太多不好消化的东西哟。
8. 小孩子的肾常虚哦,这也是很关键的中医小儿生理特点呢。
就如同还没装满水的水壶,需要慢慢积累。
所以呀,对宝宝们要更加用心地照顾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了解中医小儿生理特点太重要啦,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小朋友,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呀!。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48a2e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6.png)
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特点是指儿童在生理发展上与成人有所不同的一些特点。
从出生到青春期,儿童的生理特点会经历许多变化,并逐渐接近成人的生理状态。
以下将详细解释小儿的生理特点。
1. 儿童的身体比例不同于成人。
儿童的身体相对较短小,头部、四肢和躯干的比例不同于成人。
例如,婴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整个身体的比例较大,而四肢则相对较短。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
2. 儿童的内脏器官相对较大。
儿童的内脏器官相对于身体整体来说较大,因为这些器官需要支持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儿童的心脏和肺部相对较大,以适应身体的需求。
3. 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完全。
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正在不断发育和成长,因此相对较脆弱。
他们的骨骼系统还在形成中,骨骼相对较软,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
此外,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需要通过运动和锻炼来逐渐增强。
4.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他们的免疫系统正在逐渐发育中,因此容易感染疾病。
儿童的免疫系统需要通过接触各种细菌和病毒来逐渐建立免疫力。
5. 儿童的代谢水平较高。
儿童的新陈代谢水平较高,能量消耗速度较快。
他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和发育,因此儿童对食物和饮水的需求量较大。
6. 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能力不同于成人。
儿童的心理和认知能力正在不断发展和成长,与成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学习和经验来逐渐提高。
7. 儿童的生长速度较快。
儿童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前几年。
他们的身高、体重和头围等各项生长指标都在迅速增加,这是因为儿童的细胞分裂和增殖速度较高。
总结起来,小儿的生理特点包括身体比例不同、内脏器官相对较大、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完全、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代谢水平较高、心理和认知能力不同、生长速度较快等。
这些特点使得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特殊关注和照顾。
家长和教育者应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当的营养、保护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课件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89f2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2.png)
病理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等
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治疗 为辅,注重营养和护理
护理要点: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
学龄前儿童病理特点
免疫系统发育 不完全,容易
感染疾病
消化系统发育 不成熟,容易 出现消化不良、
腹泻等问题
呼吸系统发育 不成熟,容易 出现呼吸道感
染等问题
营养需求:幼儿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生长发育 饮食建议:均衡饮食,多样化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 健康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 运动锻炼:鼓励幼儿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
营养需求: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教育:进行早期教 育,如音乐、语言 、视觉等刺激,促 进大脑发育
婴儿护理与教育
婴儿护理:包括喂奶、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 教育:包括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的教育 亲子互动:与婴儿进行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安全防护:注意婴儿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幼儿护理与教育
幼儿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迅速,抵抗力弱,易受疾病影响 幼儿心理特点: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需要引导和培养 幼儿教育方法: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饮食建议:均衡饮食,多样化 食物,适量摄入
健康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挑食、偏食
运动锻炼:适量运动,增强体 质,促进生长发育
小儿护理与教育
新生儿护理与教育
喂养:母乳喂养或 配方奶喂养,注意 奶量、奶温、奶瓶 清洁等
睡眠:保证充足的 睡眠时间,营造安 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洗澡:注意水温、 时间、手法等,保 持皮肤清洁
铁质补充:预防缺铁性贫血 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定期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b586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e.png)
临床应用
1、新生儿护理
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对于新生儿护理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要新生儿的体温、 体重、黄疸等基本情况,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对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 态,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保障小儿健康包括合理喂养、预防接种、早期教育等。对于一些遗传代 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在早期发现并给予干预治疗。
3、病例三:小华因脾胃虚弱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中医采用健脾和胃、益 气养血的中药治疗,并调整小华的饮食结构。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小华的身体状 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贫血症状得到了纠正。
五、结论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 和病理变化,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治疗小儿疾病。中医治疗在小儿疾 病中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外治法等优势,对于小儿疾病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讲解 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中医儿科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水平,为培养合格的中医儿科 人才奠定基础。
1、生长发育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育成熟。孩子 们的身高和体重在不断增长,骨骼和肌肉系统也不断完善。此外,孩子们的神经 系统也在不断发育,包括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在逐步完善。
2、代谢和内分泌
小儿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也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新陈代谢旺盛, 对能量的需求较高,同时内分泌系统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例如,新生儿的甲状 腺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需要其甲状腺激素水平。
1、整体观念: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身体,改善小儿体质,提 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通过对症治疗和身体调理的结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 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 小儿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98b3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4.png)
中医儿科学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在中医儿科学中,小儿生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只有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
小儿生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长发育迅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从出生到1岁时,身高和体重都会增长两倍以上。
这是因为小儿的代谢率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生长发育。
2. 脏腑功能不完善:小儿的脏腑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特别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
因此,小儿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呕吐、感冒等疾病。
3. 气血运行不畅:小儿的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这是因为小儿的气血运行还没有完全顺畅,需要通过中医调理来促进气血运行。
4. 抵抗力较弱:小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预防小儿疾病非常重要。
在中医儿科学中,针对小儿生理特点,中医医生通常采用温通、补益、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治疗小儿疾病。
例如,对于小儿腹泻,中医
医生通常会采用温中止泻的方法来治疗;对于小儿感冒,中医医生通常会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治疗。
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对于中医儿科学的研究和治疗非常重要。
只有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ddc5f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c.png)
西学中中医儿科跟师笔记一、中医儿科基础理论部分。
1. 小儿生理特点。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均不够完善,如肺常不足,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脾常不足,饮食稍有不慎就易出现呕吐、泄泻等脾胃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在生理上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如身高、体重、智力等方面都在快速变化,这也体现了小儿纯阳之体的特点,阳主生长,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 跟师体会:师傅强调在治疗小儿疾病时,要充分考虑其脏腑娇嫩的特点,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损伤正气。
同时,要顺应小儿生机蓬勃的特性,在疾病康复期注重调养,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例如,在治疗小儿肺炎后期,虽然炎症已基本控制,但肺气仍较虚弱,可采用温和的补肺健脾之法,如用太子参、白术、茯苓等中药调理。
2. 小儿病理特点。
-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对外界邪气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病。
而且一旦发病,病情变化较快,如外感风寒之邪,可能很快就入里化热,出现高热、烦躁等症状。
-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虽然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但由于其机体生机旺盛,脏气清灵,在患病后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恢复也比较快。
- 跟师实例:曾遇到一位小儿感冒患者,初起仅有轻微流涕、咳嗽,两天后就出现高热、惊厥。
师傅指出这就是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体现。
但经过及时的清热平肝、息风止痉等治疗,患儿在三天内体温恢复正常,惊厥未再发作,病情迅速好转,这也说明了小儿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
3. 儿科四诊特点。
- 望诊:在中医儿科诊断中尤为重要。
- 望神色: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色能反映其健康状况。
如面色红润、眼神灵动则为健康表现;若面色萎黄可能提示脾胃虚弱,面色苍白可能有气血不足或寒证等。
- 望形态:包括观察小儿的形体和姿态。
如形体消瘦可能与疳积有关;小儿喜俯卧可能有食积内热等情况。
- 望苗窍:苗窍指五官。
例如,望舌可以了解小儿的脾胃、气血等情况;望目可察肝之病变,目赤多为肝经有热;望鼻可判断肺的情况,鼻流清涕多为外感风寒。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bfead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是指出生后一年到十二岁的儿童。
他们身体发育不完全,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小儿的主要生理特点:
1. 身体发育
小儿身体处于快速发育期,身高和体重增长迅速。
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小婴儿的身长和体重会增加1倍以上。
到了6个月时,身长和体重会增加2倍以上。
2. 免疫系统
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导致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在小儿时期需要更多地关注营养、卫生、预防接种等方面。
3. 消化系统
小儿的消化系统也处于发育阶段,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他们需要更加细心地护理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或吃太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4. 睡眠
小儿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通常情况下,
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16-17个小时,1岁以下婴儿需要睡眠14-15个小时,2-3岁的幼儿需要睡眠12-13个小时。
5. 神经系统
小儿的神经系统也处于发育阶段,大脑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他
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以保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成长。
6. 运动能力
小儿的运动能力也处于发育阶段。
在出生后几个月内,他们可以控制
头部和颈部的运动。
到了6个月时,他们可以翻身、坐起来并开始爬行。
到了1岁时,他们可以走路。
总之,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上有许多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
因此,在对待小儿时需要更加细心、耐心,并且注重细节。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小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aabd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7.png)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长发育方面
小儿的生长发育要比成人要快,因此在生理上会有相应的变化。
婴幼儿期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增长量可以达到30~50克。
到了4岁以后,生长速度则逐渐放缓,直到青春期再次加速。
此外,小儿的身高、体重和头围之间的比例也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
2.免疫系统方面
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完全,因此对一些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
此外,小儿在母亲的子宫中也会受到母体免疫系统的保护,但生出来以后则需要自己的免疫系统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来自环境的各种病原体。
因此,小儿容易患上婴幼儿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需要家长和医生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帮助。
3.神经系统方面
小儿的神经系统虽然基本上已经发育完全,但是还有着较大的可
塑性和适应性。
由于大脑皮层和大脑基底神经节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小儿的运动、语言、认知等能力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
同时,小儿的脑部对于外界刺激也很敏感,比如过度的电子产品使用可能会
影响小儿的神经发育。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3450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d.png)
简述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特点:
(1)年龄差异:婴儿期的孩子身体发育较快,但各阶段的身体发育水平不同,幼儿的身体发展迅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孩子体重增加,身体协调性和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2)生理功能:小儿的生理功能比成年人更为复杂,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例如,婴儿的心脏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幼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建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生理功能逐渐发育完善。
(3)代谢特点:小儿的代谢率比成年人高,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更多,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更多。
(4)免疫系统: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他们身体内部的病原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容易受到感染。
2. 病理特点:
(1)易患病: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受到感染,且感染后恢复速度较慢。
(2)生长较快:小儿的身体生长速度极快,因此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物质,但胃肠道和肾脏等系统消化功能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营养过剩和肾脏疾病等问题。
(3)器官发育不成熟:婴儿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出现慢性疾病。
(4)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小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出现癫痫、智力低下等问题。
中医儿童保健知识
![中医儿童保健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dbf3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b.png)
中医儿童保健知识中医儿童保健知识是关于如何保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的学问。
下面将通过八个方面介绍中医儿童保健知识,包括小儿的生理特点、饮食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预防接种、日常护理、常见病的防治和中药的合理使用。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特点介绍:脏腑娇嫩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功能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弱。
形气未充是指小儿身体形态和气息未达到成人水平,脏腑功能不完善。
生长迅速是指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二、饮食保健饮食保健是中医儿童保健的重要环节。
小儿饮食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食材和食谱。
同时,要注意饮食有节,避免过饱过饥,保持营养均衡。
母乳是最天然、最营养的食品,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
根据小儿的生长发育阶段,适当添加辅食,如蛋黄、米粉等。
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炸鸡、辣椒、冰激凌等。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根据小儿体质情况,适当选用中药材和食材搭配,如红枣、枸杞、山药等。
中医儿童饮食保健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饮食多样化:儿童的饮食要多样化和均衡,包括五谷杂粮、肉类、蔬菜、水果等。
同时,还要注意季节和地域的特点,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
饮食有节:儿童的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饱过饥。
同时,还要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饮食规律:儿童的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调护: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可以适当采用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调理。
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寒热属性,避免食用过多寒凉或温热性食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此外,一些特定的食材也有助于儿童保健。
例如萝卜、山楂、山药、扁豆等食物有利于调理脾胃,可以适量食用。
同时,家长也可以带儿童去医院的儿科或中医科就诊,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饮食调理建议。
简论小儿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
![简论小儿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89315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简论小儿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引言小儿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是儿科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了解小儿的生理病理情况有助于儿科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常见病理情况以及治疗特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在生理上存在许多与成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小儿的疾病表现和治疗策略。
以下是小儿的几个重要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期,身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组织都在不断发育壮大,这也使得小儿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
2.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小儿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此外,正常的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过度炎症反应,引起一些特殊的疾病。
3.代谢速率高小儿的代谢速率相对较高,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活跃。
这也使得小儿对药物的代谢和剂量的要求与成人不同。
常见小儿病理情况了解小儿常见的病理情况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以下是小儿常见的病理情况之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病理情况之一。
由于小儿的呼吸道结构特殊,易受感染。
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鼻塞、发热等。
治疗时应根据病原体进行抗生素治疗,并给予支持性治疗,如退热、补充充足的水分等。
小儿疾病的治疗特点针对小儿疾病的治疗应考虑到其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
以下是小儿疾病治疗的一些特点:1.疗效观察时间较长小儿在恢复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疗效观察时间常较成人长。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家长合作度高小儿患者通常由父母或监护人陪同就诊,家长合作度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医生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协助他们正确理解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
3.个体化治疗小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实现最佳效果。
结论小儿的生理病理及治疗特点需要儿科医生充分了解和认识。
通过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掌握常见的病理情况,以及针对小儿的治疗特点,医生将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小儿疾病,为小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fa65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e.png)
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生理功能和疾病表现方面的特殊特点。
相比成年人,小儿在生理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对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行简要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小儿的健康。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阶段、器官功能和免疫系统方面。
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都在不断发育完善。
由于生长发育水平的不同,儿童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结构与成人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某些疾病的表现和诊断需要考虑这些生理特点。
小儿的代谢和药物代谢也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代谢速率较高,药物的代谢和清除速度可能会比成人更快,对于药物的使用和剂量选择需要进行特别注意。
小儿的药物敏感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
小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受到感染。
特别是对于病毒和细菌的免疫反应可能不如成人强烈,容易引起各种传染病和炎症性疾病。
小儿的免疫系统对于外界环境和抗原的应对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加强,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免疫保护和预防接种。
小儿的疾病表现也常常与成人不同。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不同,他们可能无法表达疾病的具体症状,例如疼痛或不适。
在进行疾病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全面评估。
某些疾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发育异常等,这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方面。
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也需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进行调整。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的选择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
在进行疾病预防和保健工作时,也需要考虑儿童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对于临床医疗工作和家庭护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关注小儿的生理特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也可以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小儿的健康成长。
中医的正常小儿生理特点
![中医的正常小儿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31824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b.png)
中医的正常小儿生理特点
1. 气血生化旺盛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气血生化旺盛,代谢旺盛。
因此,小儿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易受外邪侵袭而患病。
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病情变化快,病程短,恢复也快。
2. 阳气重于阴气
小儿阳气较重,生理机能活跃,代谢旺盛,容易生"热"。
因此,小儿多属热证,治疗时应注意清热解毒。
3. 肝肾未熟
小儿肝肾未熟,生理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邪抵抗力较弱。
肝主疏泄,肾主蓄精,两者不足,易出现消化不良、小便短赤等症状。
4. 脏腑娇嫩
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反应敏感,用药应权量轻重。
5. 精神活泼
小儿精神活泼,好动爱玩,是正常生理表现。
但过度活动也会导致气血亏损,应适度节制。
6. 骨骼肌肉发育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肉正在发育长大,对营养的需求较大。
如果营养不足,易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特点是阳气重,气血旺盛,但脏腑娇嫩,抵抗力差。
临床应因证施治,用药权宜。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df77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b.png)
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特点,是指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所不同的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代谢水平、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差异。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阐述小儿的生理特点。
1. 生长发育方面: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婴幼儿期。
他们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出生后的头几年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此后逐渐减缓。
在青春期前后,小儿会经历第二次生长高峰,这个阶段是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
2. 器官功能方面:小儿的器官功能相对不完善,某些器官的活动水平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例如,小儿的心脏和肺活量较小,心率较快,呼吸频率较高。
消化系统也相对脆弱,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排泄功能尚不健全。
此外,小儿的皮下脂肪较少,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3. 代谢水平方面:小儿的代谢水平较高,能量消耗较大。
婴幼儿期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于蛋白质和脂肪,而青少年期则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此外,小儿的水代谢也较为活跃,体液含量相对较多,水分需要相对较高。
4. 免疫系统方面:小儿的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抵抗能力较弱。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主要依靠母亲传递的被动免疫来对抗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的主动免疫系统逐渐发育,但仍然不如成人。
因此,小儿容易受到感染和传染病的侵袭。
小儿的生理特点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可以帮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儿童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
其次,了解小儿的器官功能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小儿疾病,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和治疗风险。
此外,了解小儿的代谢水平和免疫系统特点,可以帮助父母和保育人员更好地制定饮食和保健计划,提供合理的营养和环境保护,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生长发育、器官功能、代谢水平和免疫系统方面的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和提供合适的护理和教育非常重要。
简述小儿生理特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小儿生理特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dbc28f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0.png)
简述小儿生理特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小儿生理特点是指儿童在身体和生理上的独特性。
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与成人相比,在心脏、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了解小儿生理特点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教育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小儿生理特点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生理特点的定义与范围,以及其在生长发育和代谢功能上的独特性。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解释说明小儿生理特点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健康状况影响的各个方面。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探讨小儿生理特点与日常护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饮食护理、睡眠护理以及运动锻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小儿生理特点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提出对未来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小儿生理特点,解释其对日常护理的影响,并提供相关建议。
通过针对小儿生理特点的揭示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为合理、科学地提供护理和引导提供指导。
此外,本文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促进了对小儿生理特点的深入探索。
2. 小儿生理特点:2.1 定义和范围:小儿生理特点指的是0到12岁儿童的生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征。
这个阶段是从出生后到成年前期的关键时期,伴随着身体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2.2 生长发育特点: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高、体重等指标都会在短时间内有明显增加。
婴幼儿时期的快速生长主要集中在身体各部分器官和组织的成熟和发育上。
在青少年时期,则会经历第二次迅速增长,男孩一般在13-14岁左右开始,女孩则早些,大约在11-12岁左右。
此外,小儿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生长发育特点:- 牙齿的萌出、脱落以及永久牙齿的形成;- 骨骼系统日益完善和强壮;- 肌肉逐渐变强;- 器官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改变;- 大脑快速发育与认知能力提高;2.3 代谢功能特点:小儿的代谢功能相对较高,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药物代谢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
![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6d836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9.png)
正常新生儿生理特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他们身体和器官的发育还不完全,因此存在一些独特的生理特点。
这些特点包括生理反应、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等方面。
一、生理反应1. 头部和四肢活动:新生儿的头部相对较大,占整个身体的比例较大,头脑活动较频繁。
四肢活动相对较少,但手指和脚趾的活动比较灵活。
2. 呼吸: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快,约为每分钟40-60次。
呼吸较为不规则,有时会出现暂停几秒钟的情况。
3. 喉咙和声音:新生儿的喉咙较短而细,声音较高而尖锐。
他们常常会发出哭声、咳嗽声和呻吟声等不同的声音。
4. 面部表情:新生儿的面部表情丰富,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他们的眼睛通常呈灰蓝色,直到几个月后才逐渐变为他们的真实眼色。
5. 反射动作:新生儿具有许多先天性的反射动作,如吸吮反射、咀嚼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和步行反射等。
二、生理功能1. 消化系统:新生儿的消化系统还不完善,胃容量较小,胃液分泌较少。
他们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都比较弱,需要频繁进食,并且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2. 泌尿系统:新生儿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尿液的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因此,他们的尿量较少,尿液浓度较高。
3. 免疫系统: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抵抗力较低。
他们通过母体的乳汁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仍然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4. 神经系统: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还在发育中,大脑皮层和神经元的连接还不完善。
因此,他们的运动和感觉反应较为迟缓。
5. 循环系统:新生儿的心脏和血管系统也还在发育阶段,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输出量较低。
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三、行为表现1.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较长,约为每天16-20个小时。
他们的睡眠呈现无规律性,常常在白天和夜间交替睡眠。
2. 哭泣:新生儿通过哭泣来表达不同的需求和情绪,如饥饿、疼痛、不适等。
哭声的音调和节奏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哭声来判断他们的需求。
3. 视觉:新生儿的视力较为模糊,只能看清距离自己20-30厘米的物体。
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c947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3.png)
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一、呼吸系统小儿呼吸系统在解剖结构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首先,婴儿的支气管较细,气道抵抗较大,容易产生喉喘和哮喘。
其次,在胸腔内,小儿的肺组织比成人的肺组织更松散,肺泡数量也较少,肺容积相对较小。
此外,小儿的呼吸频率比成人高,而气体交换效率较低,导致呼吸动力学差异明显。
二、心血管系统小儿心血管系统也存在着一些特点。
首先,小儿的心脏相对成人来说较大,并且心脏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左室壁较厚,右室相对较小等。
此外,小儿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心脏的代偿能力也较差。
小儿的心律较不稳定,心率较快,但无明显的心血管疾病。
三、消化系统小儿消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成人也有所不同。
首先,婴儿的食道较短且较直,胃容量较小,胃酸分泌相对较低,胃肠蠕动较慢,消化酶的分泌也不足。
其次,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系统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出现腹泻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
四、肾脏和泌尿系统小儿的肾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其特殊之处。
首先,小儿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对较低,滤过率较成人为低。
其次,小儿排尿能力较差,尿液浓度调节能力也不如成人,因此小儿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此外,小儿的尿液酸碱平衡也不如成人稳定。
五、免疫系统小儿的免疫系统在生理上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小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抗体的产生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较弱。
其次,小儿的免疫应答对各种刺激更为敏感,易受感染。
此外,小儿接种疫苗的效果也与成人略有差异。
综上所述,小儿在解剖和生理上与成人有所不同。
这些差异的存在与小儿的生长发育状态有关,也与其免疫和代谢系统的发育程度有关。
了解这些小儿正常解剖生理特点,对于儿科医生和家长合理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判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一直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形体、生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因此,绝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一、稚阴稚阳,阳强阴弱清代医家吴鞠通从阴阳学说出发,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小儿生理的“稚阴稚阳”说。
“稚”指幼小、幼稚而未成熟;“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稚阴稚阳”是从阴阳学说的角度,高度概括了小儿时期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未成熟,功能不完善,与成人相比,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
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即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故称“稚阴稚阳”。
同时,“稚阴稚阳”又揭示了小儿的病理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即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伤残;阴阳稚弱,容易出现阴阳不足、阴竭阳脱。
二、纯阳之体,生机旺盛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脉法》首先提出“纯阳”学说,云:“凡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这里的“纯”指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特点,并不是指有阳无阴或阴亏阳亢。
“纯阳”学说也提示了小儿对致病因子的反应性,具有潜在的反应强烈、泛化的特点以及小儿患病易趋康复的特点。
由于小儿生机旺盛,活力充沛,“脏气清灵”,患病之后对于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灵敏,“随拨随应”,因而易趋康复。
“纯阳”的理解不尽一致。
《宣明论方·小儿门》说:“大概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也。
”《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日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
”《小儿药证直诀·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
”《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
上述医家多从小儿病理角度阐述“纯阳”,但从《颅囟经·脉法》原文,结合小儿生长发育过程看,《幼科要略·总论》中的观点更为确切,“纯阳二字,须善体会,是生气之极惩阳气之已充也。
"纯阳、稚阴稚阳、阳常有余,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统一的认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小儿阴阳的本质,充实、完善了小儿阴阳特点,丰富了小儿阴阳学说的内容。
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气未充,是言小儿阴阳皆稚弱;而纯阳、阳常有余言稚弱之阴阳中阴稚尤甚,而阳稚稍逊,即阴阳不均衡,较稚阴稚阳的认识又有进一步的深化。
总之,若从阳气充实、完善的程度来看,小儿阳气是稚弱的,即稚阳;若从小儿阴阳对比而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若从气阳功能活动上小儿为纯阳之体。
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
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地提高。
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
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
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的速度越快。
《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
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
”纯阳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迅速地发育成长。
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六腑。
娇:指娇弱,不耐攻伐;嫩:柔嫩。
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肌肤筋骨、精血津液等。
气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等。
充,指充实。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都未曾成熟,生理功能都是不完善的。
小儿初生之时,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需赖先天元阴元阳之气生发、后天水谷精微之气充养,才能逐步生长发育,直至女子二七14岁,男子二八16岁左右,方能基本发育成熟。
因此,在整个小儿时期,都是处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状态。
而且,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在年龄越是幼小的儿童,表现越是突出。
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
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儿出生后肺脏、脾脏、肾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
更是因为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的需求。
所以,小儿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因此,相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需求,经常会出现肾、脾、肺气之不足,表现出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况不够稳定、未曾完善。
如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肾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
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二脏同样未曾充盛,功能未健。
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
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
肺主一身之气,小儿肺脏未充,主气功能未健,而小儿生长发育对肺气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因而称肺脏娇嫩。
小儿初生,脾禀未充,胃气未动,运化力弱,而小儿除了正常生理活动之外,还要不断生长发育,因而对脾胃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之气的要求则更为迫切,故显示脾常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甫生之时,先天禀受肾气未充,需赖后天脾胃不断充养,才能逐渐充盛,这又与儿童时期迅速长养的需求常显得不敷所求,故称肾常虚。
清代医家吴鞠通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从阴阳学说出发,认为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可以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这里,阴,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稚阴稚阳学说进一步说明,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娇嫩和未曾完善的,必须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才能不断地趋向于健全和成熟。
五、三有余,四不足之说明代儿科名医万全,根据钱乙的五脏虚实证治,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
"又在朱丹溪理论的影响下,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称“三有余,四不足”说。
(一)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且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因此小儿脾胃功能易于紊乱,而出现脾胃病,称之为“脾常不足”。
再者,小儿“肝常有余”,脾受克抑。
因此,小儿“脾常不足”。
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饮食停滞、气血两虚的病证。
(二)肝常有余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肝气生发则五脏俱荣;小儿生机蓬勃,精气未充,肝阳旺,肝风易动,故有“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
肝应少阳春木,内寄少阳生长之气,“此有余为生长之气自然之有余”,但“少阳生长之气方长而未已”(明·万密斋)所谓“肝常有余”,主要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其性刚而不柔,为将军之官,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并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正如《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中说:“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
盖肝乃少阳之气,人之初生,如木之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
”其次,小儿肺常不足,肝少克制,自然肝常有余。
小儿肝之“有余”又是稚弱的、相对的。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肝亦不例外,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肝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形与气亦未成熟完善;其次,小儿肾常虚、脾常不足,肝无以滋生;再者,小儿气血尚未充盛’则肝血不足。
因此,“肝常有余”是相对的有余,是稚弱的有余,是相对于其他脏腑而言的,并非强实、成熟之谓也。
“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也预示了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气横逆、肝风内动的实证与虚证。
(三)肾常虚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府,小儿肾常虚,是针对小儿脏腑虚弱,气血未充,肾中精气尚未旺盛,骨气未成而言。
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水谷,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满则泻溢贮于肾。
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精未充,既生之后,又赖后天脾胃摄取水谷之精的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需至“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气方盛;其次,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之阴依赖肾阴的滋润’各脏之阳依赖肾阳之温煦,肾之精不断被消耗;再者,小儿“脾常不足”,不能充养肾精,而且君火、相火消烁肾精,“一水不胜二火”。
因此,明·万密斋在《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将此总结为“肾常虚”。
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诸如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佝偻等肾精不足之疾患。
(四)心常有余所谓“心有余,,是由于小儿阴常不足,木火同气,心肝之火易亢;肾阴之水不足,水不制火,心火易炎的生理状态。
“心为火脏”,火性属阳,其性炎上、亢奋、外现;其次,小儿“肾常虚”、“阴常不足”,水不上济心火,心少克制,故言“心常有余”。
所谓“心常有余”是小儿心气旺盛有余,乃自然之有余,从而保证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并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有余。
心之“有余”又是相对的、稚弱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亦不例外,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心亦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小儿阶段心亦未完善成熟;其次,“肾常虚”、“阴常不足”,心无以滋助;再者,小儿气血尚未充盛,则心血不足,心主血脉、心藏神功能稚弱,突出表现在脉率、语言、智力上。
“心常有余”,为相对有余,并非强实、成熟、完善之有余。
小儿“心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也预示着小儿病理上容易出现心火亢盛、心火上炎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