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摄像机及其操作技术
《大学摄像》课件 摄像机的操作使用

当被摄对象的反差不大、照度均匀时,运用 自动光圈来拍摄,可以得到曝光准确的画面 效果。在新闻等实际工作中,采用自动光圈 来拍摄是最常见,它给摄像师带来了操作上 的极大方便。特别是在抢拍瞬间发生的事件 中,常常来不及进行精细的光圈调整,只有 采用自动光圈拍摄,才能确保迅速、及时记 录那些重要的镜头。
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
一般来说,手动对焦的准确与否,完全是由摄像师来决定,由摄像师对监视器上的影像清晰程 度来判断并决定的。而自动对焦的的准确与否,则是由摄像机自动对焦时的焦点选择是否合适 来决定。如果摄像机选择的焦点不是在拍摄主体上,就要进行校正,否则会出现失焦错误。
摄像机自动对拍摄目标进行对焦来获得清晰的影像叫自动对焦,这种功能设计主要是安装在中 小型摄像机上,在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则没有自动对焦功能。因为自动对焦时摄像机不会判断 哪个是画面主体,有时会选错对焦对象,模糊了主要被摄体,因此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需要摄 像师的精准对焦控制。
1 自动对焦操作
现在的中小型摄像机都设计有自动对焦模式,给摄像者带来很大的便利。 使用自动对焦功能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只需要将镜头对准被摄体,不需要进行
其他调整,摄像机自动把焦点调整到最佳状态。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 但自动对焦有时分不清画面的那个部分是画面主体,会发生对焦点选择错误的的现象,
专业摄像机上有自动光圈模式和手动光圈 模式(图1),手机和家用摄像机上有智 能场景模式。我们应根据拍摄现场和对象 条件,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
1 手动光圈拍摄模式
摄像机的手动光圈模式(图2)。即是摄像机的光圈设置由 摄像师来手动决定,光圈的大小决定进光量的多少,直接 决定了画面的亮度.。
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

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摄像机拍摄技巧是摄影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够有效地提升拍摄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套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帮助您提升拍摄技巧和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观众的观看体验。
第一章:摄像机基本操作1.1 调整焦距:根据拍摄需求,合理调整摄像机镜头的焦距,以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和层次感。
1.2 控制曝光:合理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以确保画面明亮度适中,避免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出现。
1.3 稳定摄像: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辅助设备,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性,避免画面抖动对观看体验造成影响。
第二章:镜头运用技巧2.1 视角选择:根据拍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视角,包括低角度、高角度、鸟瞰等,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2.2 运动镜头:灵活运用摄像机的移动功能,例如跟随拍摄、追拍和推进等,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吸引力。
2.3 对焦技巧:在拍摄运动物体或远景时,需要掌握准确的对焦技巧,以确保画面中的关键元素清晰可见。
第三章:构图与剪辑技巧3.1 三分法则:合理运用画面中的“黄金分割线”,将画面分成三个主要部分,以达到平衡、美观的构图效果。
3.2 运用对称:在某些场景下,对称构图能够传达出稳定、平衡的感觉,适用于拍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主题。
3.3 剪辑技巧:拍摄完成后,对素材进行后期剪辑时,要注意保持画面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合理安排场景的切换和镜头的转场。
第四章:光线控制与特效应用4.1 利用自然光:在野外拍摄或光线条件较好的室内环境中,充分利用自然光的优势,营造出唯美、自然的拍摄效果。
4.2 使用灯光: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补光灯或灯光设备,提高画面的亮度和细节,创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
4.3 特效应用:根据拍摄主题,适当使用特效滤镜或后期处理技术,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结语:摄像机拍摄技巧操作规程是摄影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素养。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技巧运用,能够拍摄出高质量、有吸引力的作品,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电视摄像》课程笔记

《电视摄像》课程笔记第一章摄像概述1.1 摄像初体验摄像,是指通过摄像机将现实世界的场景记录下来的过程。
它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画面传达信息、讲述故事、表达情感。
对于初学者来说,摄像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它不仅需要掌握摄像机的操作技巧,还需要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摄像艺术的历史发展摄像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的人们通过摄影术记录下静态的画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态影像逐渐成为可能。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展示了电影,标志着摄像艺术的诞生。
此后,摄像艺术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三脚架的架设与使用三脚架是摄像过程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它能够稳定摄像机,保证拍摄画面的平稳。
在使用三脚架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三脚架,确保其承重能力与摄像机相匹配。
然后将摄像机安装在三脚架的云台上,调整好摄像机的角度和方向。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三脚架的高度和倾斜度来实现不同角度的拍摄。
第二章基本操作2.1 摄像机的持机方式和要领持机方式对于保证画面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正确的持机方式能够帮助摄像者更好地控制摄像机,从而拍摄出稳定清晰的画面。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持机方式及其要领:- 握持式:双手握住摄像机,左手握住摄像机底部,右手握住摄像机侧边,食指放在录制按钮上。
保持双臂贴近身体,增加稳定性。
- 肩扛式:将摄像机放在肩膀上,左手握住摄像机底部,右手握住摄像机侧边,通过取景器观察拍摄画面。
保持身体稳定,可以通过墙壁或树干等固定物体来增加稳定性。
- 三脚架式:将摄像机安装在合适的三脚架上,调整好摄像机的角度和方向。
使用三脚架可以确保画面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长时间拍摄或需要精确拍摄的情况下。
2.2 摄像机的拍摄角度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
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拍摄角度及其效果:- 平视角度:摄像机与被拍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给人一种平等、自然的感觉。
摄像技艺教程 第二章

第二节 摄像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按“EXPANDED FOCUS”按钮时,寻像器屏幕上将放 大显示画面的中央区域,使对焦调节更加简单,如 图2-10所示。再次按“EXPANDED FOCUS”键或让对 焦环保持5s不移动,寻像器画面将恢复到记录的正 常角度。 MF模式如图2-11所示。需向前滑动对焦环(镜头保 护罩方向)并将FOCUS开关拨到“MANUAL”以将摄像 机设置为“MF模式”。在此模式下,摄像师可以手 动对焦,也可以在需要时激活自动对焦。按“PUSH AF”按钮,瞬时激活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 焦点对准被摄物时,单次自动对焦自行终止。对焦 环的距离指标在MF模式下无效。
(二)肩扛式高清摄录一体机(HDW-F900) 肩扛式高清摄录一体机可通过以下步骤执行基本的摄录,如图2-5所示。
(1)安装一块充满电的电池。BATT (电池)指示至少显示五个格,否则换 一块充满电的电池。 (2)开机检查一下HUMID(结露)指示 有没有出现,如果出现,则待它消失后 再继续操作。 (3)检查录像带仓盖附近是否有障碍 物。然后按EJECT(退带)按钮打开录 像带仓盖。
第二节 摄像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自动对焦 绝大多数手持式高清摄录一体机配备有自动对焦系统,借助电子技术,摄像机可以自动对景 物中的不同物体对焦,即AF对焦模式。 以索尼PMW-EX1R摄像机为例,如图2-12所示。向前滑动对焦环,并将FOCUS开关设置到 “AUTO”,摄像机设置为“AF模式”。在AF模式下,摄像机持续检查图像的变化,每次检测 到变化时激活自动对焦。焦点对准被摄物时,自动对焦调节将终止,摄像机处于待机状态, 直到检测到下一次变化。在AF模式下,按“PUSH AF”按钮或操作对焦环时也会激活自动对焦。 对焦环的距离指标在AF模式下无效。 通常情况下,自动对焦功能表现得还不错。但是,如果景物的亮度过高、对比度过低、运动 过快,摄像机就可能处于不断自动检测和对焦的循环中,然后产生模糊的画面。此外,摄像 机也有可能无法判断拍摄者想给景物中的哪个物体对焦。比如你想对焦的是靠后的物体而非 前景中的明显物体,但自动聚焦系统无法读懂人的艺术构思,只会自动将焦点对准离镜头最 近的明显物体。想要有选择地对焦,特别是得到特定的景深效果,必须采用手动对焦。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技术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技术一、拍摄方式拍摄电视镜头时,摄像机的活动方式基本上分为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两种,(一)固定拍摄固定拍摄是把摄像机固定在一个三脚架上,在预先选择好的方向、景别和角度上进行拍摄。
这样拍摄的镜头从画面背景和景物范围上来看,始终没有改变,活动对象的运动也是在这样一个固定的画面范围内进行的。
在固定拍摄过程中,摄像机虽然固定不动,但可以改变拍摄的方向、景别和角度,从而产生各种变化。
1、方向的变化方向的变化是指在摄像机与被摄体的高度和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围绕被摄体四周来选择不同的拍摄点而产生的变化。
一是正面方向,完全正对着被摄体拍摄。
这种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具有亲切感,便于和观众交流。
二是侧面方向,与被摄体正面成90度的方向拍摄。
这种角度有助于突出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如果被摄体是人,则容易表现人物脸部轮廓和姿态的美,因此,用剪影形式拍摄人像时,通常都是采用正侧面角度。
三是后面方向,从被摄体的背面拍摄。
这种角度能够表现被摄对象的背部特征,给观众积极的思考余地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2、景别的变化景别的变化是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距离远近的变化。
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同,拍摄的画面效果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对象,用相同焦距的镜头拍摄,距离近,画面主体面积大,包括的景物范围小;距离远,画面主体面积小,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也就是说,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大小及周围景物包括的多少是景别的变化。
电视景别一般分为五种,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3、角度的变化角度的变化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在水平线上的变化。
一是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的角度,称为平拍。
二是镜头在被摄对象的水平线以下,低于被摄对象拍摄的角度,称为仰拍。
三是镜头在被摄对象的水平线以上,高于被摄对象拍摄的角度,称为俯拍。
(二)运动拍摄运动拍摄是指摄像机在拍摄时不断地改变拍摄方向、位置和角度或者改变焦距。
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画面上的背景景物的位置不断改变。
摄像机的使用及操作要领资料

的旋钮。
(二)、肩扛执机方式
1、优点(1). 具有正常人的视点。 (2). 运动节奏的 “ 人化 ” 效果。 (3). 镜头调度的灵活性。
2、利用肩扛执机方式进行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肩扛摄像机时 , 摄像机的重心应落在肩上 , 由 肩部承担摄像机的全部重量。
(6). 肩扛拍摄时 , 摄像师呼吸时身躯的起伏也会影响 执机拍摄的稳定性。
(二)、在进行徒手执机拍摄时摄像师应注意的问题
1. 应保证身体处在放松状态 , 使身体在拍摄时感觉舒适 从而可以保持一定的稳定度和灵活性。
2. 摄像师应尽量运用身体本身的减震部位。
3. 尽可能找一些依靠物 , 这样可使拍摄维持较长时间 , 且画面平稳。
第四节摄像机的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操作要领
二、调整
(一)摄像机的调整
1、聚焦的调整。 2、选择滤色片。 3、调整黑白平衡。 4、调整光圈。 5、增益调整。 6、总黑台阶电平调整。 7、同步锁相调整。
1注号、)意首采:先用32找“00一特K 个写用白聚于色焦室物法内体”灯作,光为即条调推件整成;的特标写准用。聚可焦 2性环清1位用蓝1光号)、滤调晰置标色线白光光节。。准荧均平圈5片清调光匀6衡调0透晰整粉场0调整K光后卡的景整+有率,白用1时两/为拉或纸自4,种N开其或动1选D/方并他物,择4;式用至白体不方“于其色作均式晴自他 物 标 匀开天动景 体 准 场关日”别 , 。 景应光和时 不 用在,“图 要 手“N手像 用 动自D为动仍 掺 。动中”然 有”。 342122滤3反3面212一号号、)))))、)色光。般后西调可每白摄检斑视片点有聚门整以换卡像查纹频55。。066焦子光利一置机光开电d00B00调星圈用光于对圈关平;KK+整卡使线被准是。线“用+19/方放蜂条摄白否。预于d1B6法于值件物色合置阴;ND:电要的物适3”天+。-1平重位聚的白条58用米d为 调 置 焦 其平件于B远等白 处 , 他0衡;用.;几平 , 并 方,7光V档衡 并 使 法但。海。。 注 白 有要滩通意 色 :选。常不 充择应出满相在现画应选 3444开3择在))))始0光松先利搬波,线d开把用动形B约条处后镜白一监件2,聚头平下示-不3这焦推自器衡秒好时环成动。故钟,图紧长白意,出像固焦平偏寻现的螺,衡色像“信丝 调 调可器l噪。 整 整o获上w比前 开得出高l聚 关某现i,g焦 钮种“h清t环 自特W”指晰H, 动殊I示度T使 调效E时好图 节果,。O。K” 像表4才)清明考用晰白虑监。平使示衡用器调增。好益。开关,置于+9 dB或+18 dB, 5但)此把时镜开图头关像拉拨的开向信到相噪最反比短的会焦位增距 置大( 自,广 动除角 黑非位 平特置 衡殊) 就光, 开线调 始情 整工况后作,聚,一焦几般不环秒用,钟。使后图,像寻最像清器晰上。 出反 现复“调BL整AC2T-K3次O,K” 直字到样镜,头表在示长黑焦平和衡短调焦好时。图像都清晰为止,最 后6)锁调定完后黑聚平焦衡环后螺,丝应。再调一产次白平衡。即 白用的→于H相演黑位播→与室白S联平C相机衡3 位0 情。。-况50,mv 需调节摄像机与特技机 >50mv
《摄像机的操作》课件

白平衡调节
手动调整或使用预设白平衡模 式进行校正。
白平衡卡
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白平衡校准, 提高图像准确性。
对比度调节的作用与方法
1 增强细节
提高对比度可使画面细 节更加突出。
2 调整氛围
不同对比度可以传达不 同的情绪和视觉效果。
3 应用滤镜
使用滤镜可改变对比度, 营造不同的拍摄效果。
彩色和黑白拍摄的差异
彩色拍摄可以呈现真实色彩,黑白拍摄更强调构图和表达情感。
固定摄像机
用于固定监控和拍摄特定场景,通常需要进行安装和调整。
摄像机对焦方式
1 自动对焦
摄像机自动调整焦距, 适合拍摄快速移动的物 体。
2 手动对焦
手动调整焦距,可以实 现对特定区域的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 焦。
3 连续对焦
跟踪物体移动,保持对 焦的稳定。
如何拍摄稳定画面
使用三脚架
确保相机稳定,避免画面抖 动。
《摄像机的操作》PPT课 件
本课程将介绍如何正确操作摄像机,包括摄像机的分类、对焦方式、稳定画 面拍摄以及各种摄像机功能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什么是摄像机
我们先来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它可以将现实世界的图像和声音记 录下来并输出成视频。
摄像机分类
手持摄像机
适合拍摄移动场景,操作相对简单,便于携带。
使用防抖功能
减少震动影响,提高拍摄稳 定性。
使用稳定器
专业设备,可有效减轻手持 拍摄时的晃动。
摄像机的曝光方式
1
自动曝光
由摄像机根据光线情况自动调整曝光参数。
2
手动曝光
手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实现曝光控制。
3
补充曝光
调整曝光补偿值,适应特殊拍摄场景。
摄影与摄像基础 第二单元摄影技艺 第二节数字照相机设置与操作

曝光补偿调整(左)
曝光补偿调整显示(右)
曝光补偿调整示意
2.2.4对焦模式选择
数字照相机对焦装置的作用就是:通 过改变镜头的焦点与影像传感器平面的 距离,使被摄物体清晰地成像于影像传 感器平面上。照相机的对焦方式有自动 对焦、手动对焦和免对焦之分。高档数 字照相机往往同时具有自动对焦和手动 对焦系统,中档数字照相机多数只有自 动对焦而没有手动对焦系统,低档数字 照相机一般采用免对焦。
最常用、最为方便的手法是利用相机自身 具备曝光补偿的功能进行EV的调整,以期达到 曝光补偿的目的。
调整时,将(在左图中)电源开关 置于ON位置,此时速控转盘处于可操作 状态。速控转盘顺时针为正补偿,逆时 针为负补偿。确认补偿量,(在右图中) 可通过取景器内显示或液晶监视器内显 示内容对补偿情况进行确认。
㎏
点测光模式
4.评价测光 最常用的测光模式,广泛用于从风景
到抓拍的多种场景。对画面整体的亮度 进行平均测定。
评价测光光模式
2.2.3曝光补偿设定
简单的讲,曝光补偿是指拍摄者根据自己的 构思对相机所计算的亮度进行调整。让拍摄者 对相机测光所确定的曝光“量”进行修正、调 整,从而得到适宜于主体正确表现的准确曝光。 增加或减少曝光的度量称为“级(EV)”,比如, 增加曝光1级,就是增大光圈1级或放慢快门速 度1级。
1.局部测光 测量灰色圆形部分的光亮。测光范围
数码相机基本操作ppt课件

自定义白平衡:即拍摄者对相机的色温K值自行设置。
2.5 白平衡
2.5.4 白平衡的不同设置对影像的影响
对于同一个拍摄对象来说,只需在对白平衡进展了准确的设置之后才干准确地复原 其本来的颜色。除了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之外,我们还可以经过手动定义色温的K值, 或者运用相机的预置白平衡功能去设置。假设采用了不当的设置,就势必会呵斥影像的 偏色。
2.4 数码相机曝光控制的辅助设置
2.4.3 曝光补偿与18%的灰
1. 正曝光补偿 当我们拍摄白雪、白色服装等白色物体时,由于“18%的灰〞的测光原理,相 机的自动曝光系统会把它们拍摄成接近于“18%的灰〞的颜色,从而导致曝光缺乏, 这时,我们就需求运用正曝光补偿选项来添加亮度,以表现正确的白色。
光圈:F11 快门:1/200s 感光度:ISO100 曝光补偿:0
2.3 数码相机的曝光方式
2.3.2 场景方式
肖像方式:优先运用较大的光圈、尽能够短的景深,以虚化的背景来突出明晰的拍摄主 体。
运动方式:优先运用较快的快门速度,从而可以明晰地捕捉快速挪动着的拍摄主体。 风景方式:优先运用较短的焦距和较小的光圈,以求得较长的景深,从而使远景和近景 都能得到明晰地表现。 夜景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会采用较大的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 微距方式:这种方式力求运用更短的景深和更短的焦距拍摄,有的相机还在镜头上设置 了微距安装,选择此方式后即可进入微距镜头方式。
虽然荷花与深绿色的背景反差较大,但其面积较大且占据了中央位置,采用中央重点平 均测光方式就可获得正确的曝光
江大 摄像机的功能及基本拍摄技巧

3. 摄像机的种类
(1)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广播级、 业务级和家用级。 (2)按制作方式不同,可分为演播室用 (ESP)、现场制作用(EFP)和电视新闻 采集用(ENG)。 (3)按摄像器件不同,摄像机可分为摄像 管摄像机和固体摄像机。 (4)按摄像器件的数量,可分为三片摄像 机、两片摄像机和单片摄像机。
2. 寻像器 寻像器主要供摄像人员观看画面,一般为1.5英寸 的黑白监视器。需要时也可外接寻像器。现在有 不少机型具有液晶显示器,也可以起到监看画面 的作用。 3. 机身 机身是摄像机的主体部分,可将镜头形成的光信 号转变为电信号。 4. 话筒 话筒是用来拾取声音的,一般需配备较高质量的 话筒。
聚焦环
光圈
变焦环
图4-3 镜头
聚焦环的调整方法主要有两种: 特写聚焦法:选定机位、角度和画面构图之后,选择构图 中的主体(主要表现物)推至主体特写或大特写,观察寻 像器调整聚焦环使主体清晰,调好后再改变焦距回到原定 画面构图进行拍摄聚焦。调整应确保从广角(W)到摄远 (T)镜头之间的变焦均能使图像清晰。这是经常采用的 一种聚焦方法。 自动聚焦法:通过电子线路的方法,或光学的方法进行自 动聚焦。自动聚焦功能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进行,如被摄体 照度过暗、对比度太低、画面没有垂直线条、远近物体同 时在检测范围之内、由远到近连续移动的物体、画面具有 等距的很细条纹状的物体等,这时应使用手动聚焦。
1.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摄像机主要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录像系 统三部分构成。其中,光学系统的主要部分是镜 头,镜头由各种各样的透镜构成,当被摄对象经 过透镜的折射在光电转换系统的摄像管或电荷耦 合装置的成像平面上形成焦点,光电转换系统中 的光敏原件会把焦点外的光学图像转变成携带电 荷的电信号,从而形成被记录的信号源。录像系 统则把信号源送来的电信号通过电磁转换成磁信 号并将其记录在录像带上。因此,从能量的转变 来看,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光——电—— 磁——电——光的转换过程,摄像机的工作即成 像、光电转换和录像的过程。
第二章摄像的准备和基本操作教学要求

第二章摄像的准备和基本操作教学要求第二章摄像的准备和基本操作【本章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摄像常用的设备、摄像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摄像机的调试原理和方法,摄像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摄像设备的维护方法。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摄像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摄像设备的基本组成及作用,掌握摄像机常用的调试方法和摄像的基本操作技能,摄像设备的维护方法。
【本章内容】第一节摄像常用设备简介第二节摄像机的调试第三节摄像机和辅助设备的使用第四节摄像的使用第五节摄像的基本操作要领第一节摄像常用设备简介摄像是以摄像机取代人眼对周围世界进行观察的一项活动。
在摄像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以下设备和相关器材。
1、摄像机摄像机是摄像过程中比较贵重的设备,需要特别注意使用前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
2、录像带不同类型摄像机必须使用与之相配的记录媒体,录像带是传统摄像机摄像时的记录媒体(数字硬盘摄像机使用相应的录像磁盘、光盘摄像机使用相应的光盘作为记录媒体),不同类型摄像机必须使用与之要求相配的录像带(格式、尺寸、金属带、非金属带)。
录像带品质的好坏和使用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图像质量的优劣,乃至摄像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录像带怕强磁场、怕热、怕潮又怕灰,应当注意除湿防霉和远离强磁场,录像带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冲击。
霉变录像带切不可使用,以免损坏摄像机磁头和其他机件。
3、三脚架三脚架用于固定摄像机,可以减轻长时间持机拍摄的疲劳,稳固画面作用。
是拍摄时保持画面的稳定避免画面出现的晃动,尤其拍运动镜头可望得到活动平滑、流畅、和顺、均匀画面的最常用的工具。
4、电源电源是保证摄像活动正常进行的动力,在室内可使用交流电源,通过交流电源适配器对摄像机进行供电,而在户外拍摄,尤其没有交流电源时,电池就成了摄像活动的唯一能源。
5、外接话筒摄像时为了更清晰地、准确地录制现场同期声,摄像机应配外接话筒。
外接话筒主要用于新闻采访或人物访谈同步录制现场声,是采访用话筒。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3篇

摄像技术操作基础与技巧第一篇:摄像技术的基础知识摄像技术作为一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该技术,进行拍摄和录制。
下面将会介绍摄像技术的基础知识。
1.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透光面积,也叫镜头开口。
光圈大小的调节可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多少,从而改变照片的曝光量。
光圈大小的调节是通过数值来进行控制的,常见的光圈数值为f/1.4、f/2.8、f/4、f/5.6、f/8、f/11、f/16、f/22等等。
2.快门快门是摄像机内部的装置,作用是控制摄像机曝光的时间。
快门的速度越快,摄像机曝光的时间就越短,拍摄的影像就会显得更加清晰;反之,快门速度越慢,摄像机曝光的时间就越长,拍摄的影像就会出现运动模糊的情况。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s)或分数(1/60秒、1/120秒等)。
3.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拍摄时的灵敏度,也叫ISO感光度。
常见的ISO值为100、200、400、800、1600等等。
ISO感光度越高,相机的灵敏度越高,可以在低光环境下进行拍摄,但是也会增加噪点的出现。
4.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调整白色和其他颜色之间的平衡。
不同的光源下,物体所反射出的颜色也不同,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调整白平衡,将显示器上的白色调整得更白,保证拍摄出的影像颜色真实。
以上就是摄像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摄像技术进行拍摄和录制。
第二篇:摄像技术的操作技巧摄像技术的操作技巧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摄像者所拍摄的影像质量,下面将会介绍一些摄像技术的操作技巧。
1. 稳定拍摄稳定拍摄是拍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拍摄时需要使用三脚架或者手持稳定器等,以保证拍摄的稳定性。
2. 摄像姿态摄像姿态是指摄像者在进行拍摄时所取的姿势。
通常来说,膝盖稍微弯曲并放松身体,保持平衡并确保相机平稳,同时保持向前看。
3. 控制焦点对焦是拍摄影像时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术业有专攻,当你的脚本需要进行拍摄时,你需要将重点放在焦点上。
视频处理技术—摄像机的使用技巧(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固定画面拍摄技巧 运动画面的拍摄技巧
固定画面拍摄技巧
• 固定镜头是在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 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画面,而此时 被摄主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也可以处于运动状态。
• 拍摄固定镜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稳定,拍摄时 最好用三脚架或者其他的固定设备。
运动画面的拍摄技巧
拉摄
• 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 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 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所拍的镜头是拉镜头。
摇摄
• 摇镜头是指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 云台或拍摄者自身的身体,水平或垂直地转到摄 像机的机身所拍摄的镜头。
• 摇镜头在运动形式上有水平摇、垂直摇、间歇摇、 环摇、倾斜摇,以及甩镜头等
移动拍摄
• 移动拍摄是指摄像机机位沿水平面做任意方向移动时 所摄得的画面。可分为横移动、前移动、后移动和曲 线移动四类。
• 移动摄像主要分为两种拍摄方式,一种是摄像机安放 在各种活动物体上,另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 。
跟摄
•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 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 跟镜头
•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 变动镜头光轴,或者改变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 过这种方式拍摄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或者称之 为运动镜头。
• 常见的形式:推、拉、摇、移、跟 、升降 、综合运 动等
推摄பைடு நூலகம்
• 推摄是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 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 近的拍摄方法。 所拍的镜头是推镜头。
• 镜头大致可以分为前跟、后跟(背跟)、侧跟三 种情况。
插入视频
• 前跟、后跟、侧跟
摄像的准备和基本操作PPT课件

限幅。
ppt精选版
3、视频信号电平 将摄像机电源开关打开,寻像器可见图像和观察视频报警系统
是否正常。
4、磁带剩余情况 将摄像机电源开关置于ON” 的位置。液晶屏上可以显示磁 带剩余情况,如果磁带快完了,
需要更换磁带。
ppt精选版
四、白平衡
1、什么是“白平衡” ? 一个白色的物体反射出光的颜色视光源的色彩而定,人类的眼睛之
ppt精选版
四、三角架 三角架要配合各种摄像机的托板(平台)一起使用,注意经
常检查支脚是否拉伸自如,各个固定螺丝能否旋紧稳固。
ppt精选版
五、外接话筒
外接话筒分有线和无线两种。
话筒要避免碰撞,电容话筒内装电池,长期不用要将电池取出。
ppt精选版Βιβλιοθήκη 六、充电器和电源适配器定点连续长时间拍摄时可使用电源适配器。出远门时还要 考虑拍摄当地电源的电压和插头标准,带上适应的变压器和 转换插头。
ppt精选版
光圈选择开关
ppt精选版
二、寻像器调节
摄像师通过寻像器,确定画面构图、影调;同时,还可 以监看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如镜头的聚焦虚实;音视频信号 的强弱;当前色温;电池和磁带是否用完等。
ppt精选版
专业的寻像器可以根据摄像人的需要调节目镜焦距、角度和伸缩距 离,也可以调节亮度和对比度。
ppt精选版
预制白平衡 1、摄像机的最基本的几个设置:专业机的3200K和5600K;家用 摄像机内部的不同拍摄场景设置,如夜间、雪地等。 2、摄像机记忆手动白平衡调节的结果。A和B档位
ppt精选版
3、什么是色温?
色温是指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当光源的光谱成分与绝对黑 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 度表示该光源的光谱成分,即色温。色温是电视光源的一个重要 参数,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光源的颜色质量。
摄像机的操作与介绍

10
最大相对孔径
11
视 域
放大率
景深范围
广角 >27º
中
中
长焦 < 20º
大
小
衬底1
深度被夸大 纵向运动速度被夸大 正常 深度被压缩 纵向运动速度被减小 广角 > 30º 标准 20º - 27º 长焦 < 20º
焦距
视场角
调焦
光圈
景深
调焦
变焦
象面补偿
移象接力
A
B
C
D
添加标题
变焦比最长焦距/最短焦距
01
添加标题
两种表示法
02
添加标题
12mm(短)120mm(长)
03
添加标题
10(变焦比)12(短)
04
添加标题
一般变焦比 6 24 (1018居多)
05
添加标题
还有 5570(30mm2100mm)
推 Zoom in
拉 Zoom out
摄像机推拉
变焦推拉
视场角
一 定
变化
物距
变化
焦点
变化、需调整
不变、不需调整
前景变化感
大
贫乏
透视感
不变
夸大或压缩
立体感
不变
夸大或压缩
新被摄物出现
有
没有
一 定
变焦镜头运动与摄像机运动的差别
三、摄像机的操作要领
稳——画面稳定是对摄像人员的基本要求。 画面不稳定易造成不安全感和视觉疲劳,所以拍摄的画面要保持稳定,尽量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操作时一般多为两种方式:支架式和手持式。 清——画面要始终保持清晰。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摄像机及其操作技术学习目标●1.了解摄像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种类及主要性能。
●2.掌握摄像机的各调整项目、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
●3.熟悉摄像机的操作技艺,包括构图以及角度的设计等。
第一节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和类型2.1.1摄像机的组成部件电视摄像机的电子系统复杂,生产厂商众多,从而其型号和外观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怎样的摄像机,其基本构成都是相似的。
1. 一般摄像机的外观组成2. 一般摄像机的构成系统摄像机的结构系统包括光学镜头、光源调整、光电转换、信号调整、话筒、录像、机身上的其他转换、调整、选择按钮、电源、信号输出接口等。
(图2-4)2.1.2摄像机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构成摄像机的电子系统(信号接收和处理部分)●机械系统(录像机部分)●信号控制与变换系统●摄像镜头系统●摄像机主体●寻像器●话筒●电源1. 摄像镜头系统(Lens System)及其功能原理●依光学原理构成的摄像器件一般有光学镜头、滤色镜片和光的分色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从物理含义上看,光学镜头是指安装在摄像机上的、由许多光学玻璃镜片及镜筒等部分组合而成的光学装置。
光学镜头是摄像机拾取图像的第一和最重要的器件;滤色片则对所拾得的光像作颜色的预矫正处理;而分色系统则是将进入镜头的外来光分解为RGB 三个基色光像。
●拾取景物影像的光学镜头系统也可称之为外部光学系统,有内置(藏)式与外置(露)式之分。
专业级摄像机的镜头一般为外置式的----镜头是裸露在机身之外的;家用级摄像机的镜头则通常为内置式的,它的优点是安全、镜头不宜被损坏,但放大倍数比较小。
●摄像机光学镜头与普通照相机的镜头起着同样的作用,利用它,就可根据需要选择一定的视场范围,并获得这一视域景物被缩小的清晰的光学图像(再由摄像器件转换成视频信号)。
光学镜头本身的性能对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有很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镜头的光学性质及工作特性再作一定的了解。
(1)镜头的光学特性●为了达到一定的放大倍数并减少像差的影响,摄像机使用的镜头不是单片透镜,而是用几个由若干个镜片组组合而成的透镜组,并且具备镜头的一般光学特性:①焦距(Focal Length)②视场角(Angular Field of View )③变焦距镜头( Zoom Lens )④调焦( Focus )⑤可变光阑(Iris, Aperture, Diaphragm)⑥景深(Depth of Field)①焦距(Focal Length)●平行的直射光线穿过透镜后在另一边的光轴上汇聚成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从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为该镜头的焦距,单位是毫米。
按透镜焦距的长短,镜头有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焦距镜头之分。
不同焦距的镜头使用在不同的拍摄场合,并获得不同的画面效果。
②视场角(Angular Field of View )●从镜头主平面中心向视线方向的两边边缘所张的角,就叫视场角。
视场角是表现摄像机镜头视场大小的参数,它决定着成像的空间范围。
摄像景别与视场角有关。
③变焦距镜头( Zoom Lens )●变焦距镜头是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由多组透镜组片构成。
镜头的变焦距功能可以使摄像机不移动位置就能取得预想的视野范围。
④调焦( Focus )●调焦也称为聚焦。
调整焦点的结果是,光线通过摄像机后能准确地会聚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上,从而获得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
除非特别要求,否则摄像镜头的焦距必须调节清楚。
④调焦( Focus )●摄像调焦有调整前聚焦和后聚焦之分。
调前聚焦是使图象清晰,并使像平面落在受光面上。
调焦环上刻有标识数字,就是指示焦点最清晰的景物距离。
通常,景物距离可调范围可从1米左右到无限远。
后聚焦一般通过调整镜头的后截距(后焦距)达到目的。
后截距是镜头光学系统中“等效透镜”最后一个表面的顶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
实际中的后聚焦调整是通过调节在变焦镜头后面专设的后聚焦微调环来改变后截距,以保证成像面“永远落在受光面上”。
后聚焦调整好之后,一定要将该调节钮固定住,这样,在实际拍摄时,只需根据景物远近情况调整前聚焦,就可得到清晰的景物图像。
家用摄像机没有该调节钮,但是有近摄调节钮。
⑤可变光阑(Iris, Aperture, Diaphragm)●可变光阑又称光圈,它的原理同照相机。
⑥景深(Depth of Field)摄像机在拍摄时,能获得清晰景象的前后距离就是“景深”。
景深的范围可大可小,根据拍摄内容要求不同,对景深的要求也不同。
善于控制景深大小,就可以拍摄出有特定含义的镜头内容。
景深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物距的长短有关。
(2)变焦距镜头调整原理现在的摄像机都采用变焦距镜头,镜头的焦距可连续地随简单操作而变化。
从最长焦距到最短焦距,可以开始于任何焦距长度,然后推入(焦距变长)、拉出(焦距变短),改变成像的大小和视场,使景物在视觉空间里移近或移远,而不需改变实际物距。
●注意:在有焦距变化的同一个叙事镜头中,为了使变焦距过程中的图像始终清晰,必须先调整好焦距,即在近景或特写的前提下,调整好焦距。
这样,当景别从近景变化为全景或远景(或反之)时,这个镜头中的图像内容将会始终是清晰的。
图2-5是变焦距镜头的外部结构示意。
其中的遮光罩是用来阻挡可能从侧面进入镜头的强光;调焦环用于调整变焦距镜头的焦距;变焦环用于改变镜头视野;与照相机一样,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进光量;后焦距微调环则是在“近距离”情况下用于调整焦距的。
在可变焦距镜头中,通常是由几组镜头并分别由几十片光学镜片结合而成,目的是为了减小摄取图像时可能产生的各种像差。
图2-6是变焦距镜头结构的等效原理示意图。
①调焦组:用于聚焦。
拍摄时,先用特写进行聚焦后,可以保证变焦过程中的图像会始终保持清晰。
②变焦组:通过改变焦距达到改变视野的目的。
③补偿组:用以保证在改变前焦距(变焦)时后焦距不变,从而使成像平面不必前后移动。
④移像组:移像组又称中间接力镜组;它是固定镜组。
由于分色棱镜的接入,靶面后移,用此镜组可保证成像面始终能清晰地落在受光面上(靶面)。
变焦比●变焦距镜头分别有一个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称为“变焦比”。
一般变焦距镜头的型号中通常有两个相关联的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变焦比,第二个数字表示最短焦距。
如变焦范围在9~126毫米,其型号就标注为14*9;反过来,如果一个镜头型号标有90*30,则表明这个镜头具有90倍的变焦比,最短焦距是30毫米,最长焦距是2700毫米,也就是它的变焦范围是30~2700毫米。
(3)滤色部分----内部光学系统一●所谓滤色就是对由镜头所拾得的光学图像进行颜色的预矫正处理。
不同摄像机有不同的滤色光学系统。
目前专业级摄像机的光学滤色部分大致相同:经由部分外置的拨动式触盘,拨动预先设定有光学滤色片的拨盘的相应位置,针对外来光源的色温情况作预调整处理,这也就是摄像机的白色平衡的粗调。
滤色功能可被控制部分示意图图2-7 滤色功能可被控制部分示意图小型家用摄录像机滤色功能就是通过电路技术对色温情况作“滤色调整”的。
省略了光学部件的摄像机可以做得小巧玲珑。
(4)光的三基色分色系统为了使摄像机能对外来光进行方便而有效的电子化处理,必须将外来的白光进行分色,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色光。
这个过程由光学分光系统完成。
常见的分光系统有两种:平面镜分光系统和棱镜分光系统。
2. 摄像机主体部分的主要构成与原理摄像机的主体----机身部分主要包括(见图2-4):●内部光学系统(上文已述)、摄像器件、预放电路、信号处理、电子快门、信号编码、信号记录、视频返送、信号输出处理等多个部分。
(1)摄像器件●电视摄像机能将景物光转变成电信号,依靠的是摄像器件,它也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关键器件。
●摄像器件有电子管摄像器件和CCD器件----半导体摄像器件之分。
目前广泛使用的摄像器件是CCD器件,即电荷偶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这是一种利用半导体原理设计制成的复杂的光电转换器件。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即电荷偶合器件●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分解力暗电流灵敏度动态范围面积(2)预放电路(Preamplifier)●这个电路的作用是将经摄像器件光电转换出来的图像电信号放大成可以激励后级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工作的信号。
●预放电路一般都是由特别低噪声的场效应管来担任,以保证放大后的信号噪声低、增益高和频带宽。
(3)电子快门(Shutter)●电子快门是利用电子技术在时间上控制CCD芯片上电荷的产生与转移,从而得到“快门”效果。
●电子快门的特点是无运转噪声、速度档次多、速度快,适合分析快速运动过程,但存在图像的不连续、间断跳跃感。
电子快门速度的标值有1/50、1/100、1/200、1/500、1/1000秒等分级,不同机器设置不同。
(4)视频信号处理单元●与操作调整相关的视频信号处理单元有:①白色平衡(White Balance,简称WB)在景物光像中,任何一种颜色都可分解为红、绿、蓝三个基色,但是它可能与电视系统设定的理想状况不一致。
如果不进行“强制性”的调整过程,这三个信号分量可能得不到相同的放大量,所拍摄出来的图像就可能偏离原来的颜色。
所以,必须针对“不平衡比例的进光量”,让电路的放大量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就是白色平衡调整,它是景物图像获得正确色彩还原的重要保证。
白平衡调整的一般方法:(1)调整前先进行以下设置。
●POWER(电源)开关:ON(打开)。
●OUTPUT/DL/DCC+开关:CAM位置之一。
●镜头IRIS(光圈)选择器:A(自动)。
●ATW(自动跟踪白平衡)按钮:关闭。
(2)根据场景光线条件,设置FILTER(滤色片)控制钮。
(3)将W.BAL(白平衡)开关设在A或B。
(4)将一白色的物体(纸和布等)置于与拍摄时相同的光线条件下,然后进行对焦,使整个屏幕都成为白色。
(5)朝WHT(白平衡)一边推动WHT/BLK(白/黑平衡),然后松手。
白平衡调整开始进行。
在调整过程中,寻像器中出现“AUTO WHITE-OP-”(自动白平衡操作)的说明。
几秒钟后,调整进行完毕,同时寻像器中的说明变为“AUTO WHITE-OK-”和一个色温值。
②黑色平衡( Black balance )●家用摄像机在出厂前已经调整好了黑色平衡,使用者一般无须再作调整。
●摄像机只有白平衡和黑平衡都调整正确,所拍摄的图像才可能不论亮暗均不偏色(黑平衡调整的一般方法可参阅各机器的使用说明)。
●当多台摄像机协同工作时,为了保证所摄图像质量,必须进行黑色平衡的协同调整工作,以使不同摄像机尤其在拍摄黑色物体时,三个基色电平也相等。
这时显像管荧光屏上才能反映出不带任何其它颜色的“共同”纯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