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

合集下载

视觉障碍患者的心理适应与康复

视觉障碍患者的心理适应与康复

视觉障碍患者的心理适应与康复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知通道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视觉带来了许多信息和乐趣。

然而,对于一些视觉障碍患者来说,突如其来的眼疾或眼部损伤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适应和康复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视觉障碍患者面临的心理挑战以及有效的康复方案。

一、心理挑战视觉障碍可以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第一次被诊断出视力问题时,患者常常陷入困惑、回避和迷茫的情绪中。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沮丧,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

同时,失去视觉也可能改变个体对自身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知,导致自尊心受损、社交退缩甚至焦虑抑郁等问题。

二、接受现实与调整在面对视觉障碍时,接受现实并进行积极调整是关键的第一步。

患者需要接受医生和专业人士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了解他们目前所处的情况。

通过与医疗团队、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并加强心理支持。

三、寻求心理支持视觉障碍患者需要得到积极和长期的心理支持。

这可以包括康复治疗师、精神健康专家或社工人员等专业人士的援助。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其他经历相似情况的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样的支持群体能够提供共鸣和分享经验,减轻患者感到孤立和无助的感觉。

四、建立新技能为了应对生活中日益增加的挑战,视觉障碍患者需要学习新技能。

这些技能可能包括使用辅助工具,如导盲犬、盲杖或特殊软件来帮助阅读电子文档等。

此外,他们还可以掌握如日常生活技巧、移动和导航技巧以及使用声音提示设备等实用方法。

通过掌握这些技能,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五、建立支持网络在康复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网络对视觉障碍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这个网络可以包括家人、朋友、医疗团队和其他志愿者等。

他们能提供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娱乐等。

此外,一些专门的组织和机构也可能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援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

六、心理康复的重要性心理康复是视觉障碍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部分。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包括完全失明、弱视、色盲等。

这些儿童在心理和教育方面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心理方面,视觉障碍儿童需要面对的挑战比普通儿童更多。

他们可能
会感到孤独、无助、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同时,视觉障碍儿童也需要学会适应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这需要
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

教育方面,视觉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

他们需要
使用盲文、盲人点字机等特殊工具来学习知识。

同时,教育者需要采
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来教授知识,例如通过声音、触觉等方式来
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关注视觉障碍儿童的
个性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除了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外,社会也应该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更多的
支持和帮助。

例如,公共场所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为视觉障碍儿童
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视觉障碍儿
童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大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减少歧视和排斥。

总之,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视觉障碍的心理康复

视觉障碍的心理康复

视觉障碍的心理康复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和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可能遭受视觉障碍,这给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视觉障碍的心理康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视觉障碍者的心理康复,包括其潜在问题、康复方法和对他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视觉障碍者心理康复的潜在问题视觉障碍者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和自我否定。

首先,由于无法正常感知外界,他们可能感到焦虑不安。

对未知的畏惧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常常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状态。

其次,由于生活上的不便和自我认同的挑战,他们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另外,长期遭受视觉障碍的困扰,他们可能产生自我否定和自卑的情绪,认为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

二、视觉障碍者心理康复的方法视觉障碍者的心理康复需要综合多种方法。

首先,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视觉障碍者面对并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改变消极思维,提升自我价值感。

此外,艺术疗法、音乐疗法和动物辅助疗法等非药物治疗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感官和情感的刺激,提高视觉障碍者的情绪和自我认同。

三、视觉障碍者心理康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视觉障碍者经过心理康复后,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首先,视觉障碍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他们能够更加乐观面对生活的挑战。

其次,通过康复训练,他们能够提高自助技能,更好地适应生活日常。

此外,心理康复可以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增强他们与他人的互动能力,从而减少社交障碍和孤独感。

总之,视觉障碍者的心理康复对他们的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影响。

结论视觉障碍的心理康复对于提高视觉障碍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康复方法,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并通过艺术疗法和非药物治疗,提升情绪和自我认同。

心理康复的效果将体现在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包括情绪更加稳定、自理能力提高以及社交能力增强。

视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视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193神州教育视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刘成敏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儿童心理学指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与周围环境信息刺激的满足之间不断作用的过程。

视障儿童相对正常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焦虑、依赖、自卑、孤僻、敏感、退缩等不良个性问题,是现代教育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

因此,盲教育教师对视障儿童要多进行心理疏导。

关键词:视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视障儿童的视觉缺陷,不仅给他们带来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视障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现状及原因:我校现有3个视障班,其年龄在6—14岁之间,共38名学生,95%来自农村。

家长都没有文化,他们的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甚至空白。

例如:部分学生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让老人照看。

老人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不会教育引导孩子,这导致视障儿童心理上出现偏差,继而引发系列心理问题,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特别是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他们可怜孩子看不见,过分的的溺爱和迁就孩子,遏制了视障儿童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视障儿童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以下是我校视障儿童心理表现最突出的问题:1、内向自卑: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缺陷,遇事胆小、害怕,缺乏竞争的勇气;对未来丧失信心,因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2、多疑嫉妒:他们不信任老师和同学,对别人的议论非常敏感,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关系特别大,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

3、依赖自私:由于有些视障儿童从小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帮助和家长的溺爱,长期生活在爱的“笼子”里,加上身边总有全职“保姆”照顾着,个别孩子滋长出惰性,自己能干的事不愿干,有的甚至认为我眼睛看不见,理应受到别人的帮助,好东西也不愿和别人分享。

4、粗鲁易怒。

有些视障生没有正视自己的残疾,把自身的残疾看作是一种不公平的“人祸”或归罪于自己的父母,便以破坏,发怒来抵消和改变其生活,逆反心理特别强,明知这样做是错的,他还偏要去做,老师越是批评他,他越不听,这种现象在视障儿童中并不少见。

视觉障碍的心理干预策略

视觉障碍的心理干预策略

视觉障碍的心理干预策略视觉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身体障碍,指的是人们在感知和处理视觉信息方面存在困难。

视觉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在情感、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困惑和障碍。

为了帮助视觉障碍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困境,心理干预策略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视觉障碍心理干预策略,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一、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它旨在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促进积极的心理调整。

对于视觉障碍患者来说,CBT可以帮助他们减轻消极情绪、负面自我评价以及挫败感。

例如,通过替代性思考方式,患者可以将困境视为挑战而非不可逾越的障碍。

此外,CBT还可以通过辅助患者建立行为应对技巧,如应用助视工具、改变环境设置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视觉障碍。

二、心理支持和辅导心理支持和辅导是视觉障碍患者心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觉障碍患者常常会经历情感上的困扰和焦虑,这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通过提供情感安抚和理解,心理支持和辅导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负担,并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

此外,专业心理咨询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用建议,如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社交沟通的提升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视觉障碍。

三、身心合一的练习身心合一的练习,如冥想和深呼吸,被认为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压力,并改善心理状态。

这些练习可以通过提高患者对自身情绪、身体感受和呼吸节律的觉察,促进身心的平衡和放松。

特别是对于视觉障碍患者,这种练习有助于减轻对外界环境的过度依赖,并培养他们内心的宁静和安全感。

四、行为激励和目标设置为视觉障碍患者设立合理的目标,并通过行为激励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

目标可以包括个人生活方面,如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建立独立的居住能力等;也可以包括社交方面,如增加社交活动的参与、改善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等。

通过设立可行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患者可以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并逐步提升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度。

儿童视觉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视觉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其提供 更好的教育和康复环境。
05
儿童视觉障碍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儿童视觉障碍,有助于早期治疗 和管理。
监测发展
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可以监测视觉障碍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预防并发症
早期发现和治疗视觉障碍有助于预防因视力问题导致的其他并发症 。
详细描述
隐形眼镜可以更好地适应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需求,尤其对于需要运动或参 与表演活动的儿童来说更为合适。隐形眼镜矫正主要适用于屈光参差、高度近 视、高度远视等特殊情况。
手术矫正
总结词
手术矫正是一种针对严重或复杂视觉障碍的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特定年龄段和 病情。
详细描述
手术矫正包括角膜手术、晶状体置换术、眼肌手术等,适用于先天性眼部结构异 常、眼部疾病等引起的视觉障碍。手术矫正需要严格评估和选择适应症,以确保 安全和有效性。
儿童视觉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儿童视觉障碍概述 • 儿童视觉障碍的诊断 • 儿童视觉障碍的治疗 • 儿童视觉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儿童视觉障碍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01
儿童视觉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儿童视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的儿童视力受损或失明。
分类
儿童视觉障碍可以根据病因分为 先天性视觉障碍和后天性视觉障 碍,也可以根据视力受损程度分 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视觉障碍。

适应性训练
帮助孩子适应他们的视觉障碍, 学习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他们
的视觉信息。
技能训练
教授孩子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 如阅读、写作、绘画等,以提高
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视障 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

视障  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
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 第一章视力残疾儿童教育 第一节视觉、视力与视力残疾 一、视觉系统与眼的构造(略) 二、视觉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重点): (一)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视觉是分辨形状的重要器官; (三)视觉缺陷影响其他知觉; (四)视觉的其他作用: 1、视觉能协助个体认识物体的客观存在性; 2、视觉可以扩大个体的活动范围; 3、视觉在刺激个体探索环境的动机方面有巨大作用; 4、视觉可以协助个体模仿、学习。 三、视力 (一)视力的定义(重点):视力即视敏度或视觉敏锐度,是指眼睛视网膜的 敏锐程度,尤其是指视网膜上黄斑中央凹分辨两个光点的敏锐程度。 (二)影响视力的因素(重点): 1、成像的位置; 2、照明度; 3、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 4、眼的适应状态。 (三)个体视力的发展(略) (四)视力异常对个体的影响(重点): 1、视觉负责感知的 80%以上的信息主流并不是可以完全由其他感觉器官来代 偿的,如:颜色、亮度、透视感觉等; 2、盲童的认知发展的确比正常儿童要缓慢得多。若不对视残儿童施以特殊补 偿措施,他们的发展与正常儿童相比在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的每个阶段约慢 1-2 岁; 3、个体思维水平是个体认知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概念是思维的基础。视残 儿童在概念水平上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在抽象概念能力上,先天性视残儿 童差于后天性视残儿童,后天性视残儿童又差于明眼儿童; 4、因为视力残疾儿童早期身体运动发展延迟和入学后运动量不足,所以影响 体格发育,导致盲生的身高、体重、坐高、大腿围、肩宽、骨盆宽等项的发育 等级都低于普通学生; 5、视力残疾儿童身体发育的速度比普通儿童的速度缓慢,身体素质比普通儿 童差一些,体态不及普通儿童匀称。 (五)视力异常的征兆(熟悉): 1、全盲儿童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被发现,部分视力异常儿童诊断较困难; 2、3 岁以下的婴儿、小儿若出现下面症状,则可怀疑为视力异常: (1)眼部外观异常:包括眼仁发白、角膜白斑、小角膜虹膜缺损等; (2)瞳孔无对光反应:直接表现为无注视或盯着周围事物的现象; (3)不追视目标; (4)对光过分敏感; (5)眼睑红色,像包上一层皮,充水或水肿; (6)眼睑无力。 3、三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幼儿若出现下面症状,则可怀疑为视力异常: (1)看东西时身体前倾,靠近看或把玩具贴近脸看; (2)常揉眼睛、眨眼; (3)眼屎较多,眼睛像水肿、发炎似的; (4)畏光,在明亮处有眼的不适感; (5)对环境无反应,缺乏好奇心,对环境无警觉; (6)手眼不协调,显笨拙或总惴惴不安,犹豫不定; (7)看东西时常用手遮或皱眉或细眯着眼; (8)斜视现象; (9)常低头或做事时给人没兴趣、没反应的感觉; (10)注意力不集中和漠不关心; (11)读书速度慢或阅读书写串行,对形近字易出错; 四、视力残疾 (一)视力残疾的分类(重点): 1、一般性分类:一般来说,可将视力残疾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类; 2、教育性分类:根据接受教育时可利用视力的程度,可将视力残疾分为盲、 低视力、有限视力三类: (1)盲:是指无法利用或相当困难利用视觉来接受教育的视力残疾状态; (2)低视力:是指校正视力仍有缺陷,但视功能可以提高的视力残疾状态; (3)有限视力:是指视力应用低于正常水平或非常态使用视力,不像正常人 那样来使用视力的视力残疾状态。 (二)视力残疾的原因分析(重点):导致视力残疾的原因很多,一般可以归 纳为先天原因、后天原因、未知的其他因素三大类: 1、先天原因:包括家族遗传、近亲结婚、胎儿期的影响等; 2、后天原因:包括视觉器官的疾病、全身性疾病、心理性因素、眼外伤等; 3、未知的其他因素。 (三)视力残疾的出现率(熟悉):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包括视觉障碍的种类和程度。

2. 掌握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觉、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3. 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包括特殊教育、辅助工具和康复训练等。

二、教学内容:1. 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视觉障碍的定义、种类和程度。

2.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感知觉、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特点。

3.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特殊教育、辅助工具和康复训练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视觉障碍儿童的具体案例,加深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的具体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辅助工具:准备一些辅助工具,如盲文书籍、放大镜等,用于展示和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解:讲解视觉障碍儿童的种类和程度,以及心理发展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心理发展情况。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提出一些实施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鼓励他们对视觉障碍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交流和合作能力。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优质课件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法》优质课件
4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干预形式
(二) 学校干预 学校的早期干预的最主要原则是差异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始着手: 1.评估视觉障碍儿童的差异 2.根据评估结果体现差异化教学方式 3.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
5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干预训练
(一) 视觉训练 (1)视觉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视觉障碍儿 童学会对光产生反应。 (2)随后,可以把反光良好、色泽鲜艳的玩 具放到背景明显的环境中对视觉障碍儿童进 行以上训练。 (3)接下来,可以训练视觉障碍儿童利用视 力分辨物体形状的能力。 (4)最后的训练可在动态的游戏中进行,让 孩子们完成例如搭积木、走迷宫之类的游戏, 训练眼和手脚的协调能力。
请根据童童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心理、行为特征,并以一 名幼儿园教师的身份为其制订一个干预方案。
13
拓展资源
1. 书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 海伦· 凯勒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 书籍简介: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 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与希望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 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然而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 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 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10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干预训练
(八) 言语训练 视觉障碍儿童的言语训练主要从发音、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这三个方 面展开。 视觉障碍儿童的口头语言基本没有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嘴部活动的观察, 也会出现个别发音不准的情况。家长和教师可以让视觉障碍儿童用手触摸 他们的嘴巴、下颚等构音器官,以此达到纠正的目的。 在教视觉障碍儿童讲话的时候,要尽量让他们理解词汇的含义。对于一 些抽象的词汇,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视觉障碍儿童借助想象加以理解。 在语言表达上,要给视觉障碍儿童创造充分的机会去沟通,只有在真实的 交际情景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言语能力。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
同伴媒介法
4
五、逆反心理处理措施
培养视障儿童的良好行为
通关过采用鼓励法、代币 制法改善具有逆反心理的 视障儿童与同伴间的关系
处理措施:开设与视力障碍有 关的课程,使他们对视力障碍 又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其产生 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心理辅导。
2、学习不专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01 视力的残缺致使对外界信
息的刺激缺乏辨别力
02 不良的家庭环境
03 吸引教师注意
05 学习目标不明确
3、暴力行为问题及其处理
视觉障碍儿童的 心理健康教育
目 录
Contents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 问题
二、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产 生的原因
三、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的 预防与矫治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视觉障碍的定义
1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视觉障碍的定义: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一般分为盲和低视力。 14.8%
2、视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明眼儿童基本一致,但是 由于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不同,形成了视障儿童心理发展 过程中的特殊性。
对心理发展过程, 特别是对认知发展 过程的影响。
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特别是对儿童气质、 能力、兴趣以及性 格方面的影响。
3、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原因
想得到某件东西或想从事某件事;想引起周围 人的注意;不喜欢做事想逃避;不知做什么好, 始终处于焦虑状态。
处理原则
不能简单地横加指责,将其隔离,而是要将这 种暴力行为看作是一种他们心灵的信号,处理 这种问题时要因具体的问题而采取具体的解决 措施。
4、退缩、害羞行为的处理

如何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其教学和康复工作

如何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其教学和康复工作

如何根据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和康复工作15级特殊教育本科一班刘萱1510044112在我看来,若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和康复工作,首先要明白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研究发现, 盲童具有爱幻想、焦虑、依赖、自卑、内疚等显著的人格倾向。

主要根据对视觉障碍儿童认知、情绪与意志、人格及社会性发展进行教学和康复工作。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这里主要讲感知觉,注意与记忆。

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特点:1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受性较低,一般很难辨别相似的事物2、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比较迟钝,听觉分辨力差3、智力障碍儿童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没有正常儿童敏感。

智力障碍儿童知觉特点:1、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2、知觉分化不够,区分能力弱3、缺少知觉积极性4、知觉恒常性差5、空间知觉发展落后,方位定向能力差6、感觉统合失调在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过程中,不仅听觉和触摸觉扮演这重要的作用,嗅觉和味觉等其他感知觉通道也参与到视觉障碍儿童认识的过程中。

完善的感知觉能力来源于各种感觉的相互影响、补充和结合。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重视对视觉障碍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以促其感知觉能力的全面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特点:1有意注意较为突出2听觉注意增强3注意分配能力较强4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注意现象不容易从表面现象观察到,所以很容易产生注入式教学并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观察学生的情绪、课堂氛围的变化,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记忆的特点:1、识记缓慢、保持差、再现不完整。

2、识记材料的处理存在困难。

3、记忆的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

4、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较好。

5、记忆的监控能力差。

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记忆力培养: 1、灵活运用教具,增进形象记忆2、运用多种感官促进记忆3、善用比喻,让学生联想记忆4、加强复习,积极强化记忆二、视觉儿童的情绪与意志,人格及社会性发展视觉儿童情绪的特点:具有心境孤独感、焦虑感、情绪不稳定、但人格具有内向性、不常有激情状态、缺乏人际交往和机会、其友谊形成其自身特点、情感体验相对少、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并存。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认识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和面临的挑战。

2. 掌握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觉、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3. 学习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提高对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质量和适应性。

二、教学内容1. 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视觉障碍儿童的定义、分类和原因。

2.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感知觉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发展。

3.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视觉障碍儿童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关注和兴趣。

2. 讲解:讲解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案例,讨论教育策略的应用和效果。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5. 总结:总结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策略,强调关注和支持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观点表达。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或相关书籍。

2. 案例材料:收集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文章、研究和教育工具,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视觉障碍儿童及其家长、教师等角色,模拟实际教育场景,增进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解。

2. 访问专业人士:邀请视觉障碍儿童教育专家或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来校讲座,分享实战经验和教育技巧。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机构和康复中心,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支撑。

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辅导与康复

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辅导与康复

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辅导与康复近年来,儿童眼部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除了进行医学治疗和康复训练外,心理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辅导与康复,旨在提供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理解和科学建议。

一、了解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影响儿童眼部疾病包括斜视、弱视、近视和远视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影响,还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担。

了解儿童眼部疾病对心理的影响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基础,而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儿童眼部疾病可能导致孩子感到自卑和尴尬。

例如,斜视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眼睛的不正常外观而遭受同龄人的嘲笑。

这种外貌上的差异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儿童眼部疾病还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产生影响。

弱视、近视和远视等问题会导致孩子在课堂上难以正常看清黑板和书本上的内容,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长期下去,这些学业困难会对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产生消极影响。

最后,儿童眼部疾病可能给孩子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例如,斜视的孩子在进行运动和交流时可能不如其他人灵活和顺畅,这可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情绪。

此外,视力问题还可能影响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意愿,限制他们的社交范围和人际交往。

二、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辅导方法了解儿童眼部疾病的心理影响后,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来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其康复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

孩子在接受康复训练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温暖的氛围来让他们感到安心。

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应对问题。

其次,通过给予适当的信息和解释,帮助孩子理解疾病的原因和疗程,以及治疗和康复的期望。

这有助于减轻孩子的不安和担忧,提高他们对治疗的合作度。

同时,家长也应该参与其中,向孩子传达正面、鼓励和支持的信息。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

视力障碍儿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视力障碍儿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视力障碍儿童如何克服自卑心理作者:李振宇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1期自卑心理是指一个人由于自我认识不良而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在行为上表现出退缩或过分自尊的心理状态。

视力障碍儿童由于视觉缺陷,从小受不良家庭教育和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视力障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造成视力障碍儿童内心认知标准低于社会外界标准,缺乏自我认识、自我表现。

在与外界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躲在一边不愿与人交谈或过分夸张言辞等自卑现象,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面对视力障碍儿童的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视力障碍儿童克服呢?一、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主动与视力障碍儿童接触,从情感上接近他们,给他们以关怀、爱护,从而使他们愿意接近老师,与老师谈心里话。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教师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内心世界。

所以说,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开视力障碍儿童自卑心理的一把钥匙。

如班里一位姓涂的同学,入学时,表现懒惰、不思进取、孤僻、自卑心理重。

经过多次与她推心置腹的交谈,我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幸,一家四口均为残疾人,生活极其贫困,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们,这使她觉得活着没有多大意思,过一天是一天。

了解这种情况后,我经常找她谈心,解开她心灵的枷锁,帮助她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各方面的压力,从失明的生理缺陷,家庭不幸的困惑中走出来。

在生活中,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帮助她获得各项捐助,解决她的后顾之忧。

一段时间后,该生慢慢打开孤寂的心灵,话明显多了起来。

我因势利导,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她学习,随着她的学习的提高,她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二、改变视力障碍儿童内心的自我认识视力障碍儿童自卑心理的改变最主要是改变视力障碍儿童自己内心的标准。

教师在与视力障碍儿童交谈过程中,应使他们认识到目盲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也不能决定他们以后的个人成就,一个人能否得到社会的尊重,主要是看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与他本身是否残疾没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部分家长有一种愧疚心理,对孩子十分溺爱,怕被别 人欺负,也不愿带孩子外出。

这样,对视障儿童的发展很不利,易形成他们偏执、内向、 胆小的性格。
3、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许多环境都是按照正常视
觉的标准而构建的。视障儿童 就可能遭遇更多挫折。这不利 于其情绪适应与社会适应,他 们就容易焦虑。
再者,社会上的一些人对视障
(4)性格方面:对他人自私、漠不关心、孤僻;对学习认真踏
实;意志方面不果断,缺乏自我判断力,敏感
二 、视障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 (一)情绪不稳定 2 3 4
(二)学习不专心 (三)暴力行为 (四)畏缩、害羞
5
(五)逆反心理及反抗行为
(一)情绪不稳定

视障儿童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烦躁,情绪变化较快,
困难的决心。
• 对策: • 教师和家长就要为视障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中的
榜样,并尽可能给予他们学习上的帮助,降低学 习难度,提供学习成功的方法。
• 4、不良的家庭环境 •
父母不和或离异极易造成儿童的心灵创伤, 影响其学习;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严厉和苛刻,
也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教师和家长应进行积极沟通,通过学 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儿童的学习 态度,提高其对学业的关注程度。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
LOREM IPSUM DOLOR
你认识他们吗?
1、海伦凯勒(假如给我 三天光明)
2、阿炳(二泉映月的作 者)
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视觉障碍定义
• 视觉障碍(简称“视障”),分为盲和低视力,又
称为视力残疾,是指个体不能通过视觉通道感知 信息,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不太清晰的 视觉信息,导致其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 以形成或不能形成完整的视觉表象
四、视力障碍儿童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1. 个别化原则 2. 平等对待 3. 结合兴趣和意愿进行治疗 4. 针对视觉障碍类型选用措施 5. 耐心,持之以恒
在普通教学之外,
增加个别心理咨询 和辅导
对策:
(1)音乐疗法 在唱歌教学中提高审美理解力和表 现力 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 力
在欣赏教学中提高审美想象力
(2)游戏疗法 1.给视障儿童玩的时间
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
提供合适的玩具 游戏中的治疗
(二)学习不专心
1、注意力存在缺陷 对策: (1)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和心理咨询等 (2)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药物 。一般认为服 用中枢神经刺激药物有一定效果,但要注意药物 所引起的失眠或食欲减退等副作用。
原因: 视觉缺陷,促使与明眼小朋友一起玩时,跟不上速度,感 受挫折,不知所措,逐渐对与同伴玩耍厌恶,不安 自己独自玩耍感到轻松愉快,孤立的行为被强化 社会上一些人对视力障碍的不公正态度和社会偏见,促使 视障儿童遇到问题和困难回避,退缩Biblioteka 策:(1)社会性技能训练目标
• ①当视障儿童处于团体伙伴中时,能运用微笑、点头、
(四)畏缩、害羞问题
• 有些视障儿童无法与人相处而畏缩离群,而畏缩、害羞带 给视障儿童的影响常常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事实上,视障 儿童的畏缩离群将会影响其今后的生活适应能力。视障儿 童的退缩行为通常表现为回避其他的同龄人,而一般不太 回避成人。 • 有良好心理调整(4.5%)、有退缩人格和依赖心理(7%)、 自卑心理较重(27%)
(6)适应期(对应期) 表现:寻求各种途径(内在潜能&外在帮助)适应环境
(7)自我接纳和自尊期 表现:自信心和能力恢复,接纳他人,也让自己被他人所 接纳,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
2、早期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视障儿童,有一部分家长是无法接受的,甚至以他们 为耻,平时不愿与孩子交流,更别说主动带孩子外出。
经常感到紧张,对别人不信任,多疑

不稳定(41%pk29%)、紧张(27%)、敏感(47%)
情绪不稳定原因:
1
“以耳代目”的感知途径,使其获取的信息不完整,从而容 易产生对外界的误解,引起情绪波动
2
明眼人的行为、社会环境也可能是视障儿童情绪波 动的诱因
1. 大脑机能偏差 2. 生活没有规律,极端偏食

(2)有意、无意注意加强;记忆完整性缺乏;想 象丰富;

(3)内部动机活动减弱,理解易出现片面性
• • •
2、对个性的影响 (1)气质方面:粘液质&抑郁质为主,多血质&胆汁质少 (2)能力方面:听觉分辨&触觉>明眼儿童;应变/定向行走/操 作能力差


(3)兴趣方面:对听触觉方面更感兴趣,兴趣广度窄但很稳定
儿童持一种异样的眼光,对他 们有一种偏见、歧视甚至是仇 视的态度,这些都会影响视障 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
4、学校教育的缺位
• • • • • •
1、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 2、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缺乏 3、视障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匮乏 4、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不充分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完善 6、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欠规范
2、外部环境的干扰
视障儿童由于受视觉缺陷的影响,比较容易受外部环境 刺激的干扰。 对策: (1)应尽量减少学习环境中多余的视觉和听觉刺激;
(2)教育教学时的指示语要简单明了,易被领会理解,对 视障儿童的反应要做出及时明确的反馈。
• 3、独立行走能力差 •
视障儿童一般独立行走能力较差,容易导致 生性不好动、懒散、缺乏学习动机和热情,碰到 困难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缺乏战胜
较严重的受伤感,焦虑、沮丧
(2)震惊及否认期
表现形式:有不切实 际的幻想,产生孤独 感和不信任感
(3)悲伤及退缩期 特点:悲伤及自怜,退缩和孤立,拒绝所有人的帮助, 心里苦恼沉重
(4)屈服及沮丧期 特点: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严重悲观情绪,缺乏面对现 实勇气,抑郁
(5)重新认识期(重新肯定期) 特点:重估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生活目标,寻求个人肯 定,心理康复开始

对策:教师要帮助其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其了解学习目标或降低目标的达成度,使儿童
能体验成就感,同时对儿童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
充分的赞许。
(三)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通常是指打人、踢人、掐人、推人、拉人等不良行为 视力障碍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长期处于一种被过度保护的状态,
心理上有自我中心的倾向,或者特殊的需要
④系统脱敏法
(五)逆反心理及反抗行为

有逆反心理的视障儿童常常不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善意劝告, 而故意做出一些相反的行为。例如,有些视障儿童突然间 暴跳如雷,说些不负责任的气话,故意让人讨厌和生气。 出现这种状况并非儿童、家长或教师任何一方的问题,而 是教师.、家长与视障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现了问题。
• 5、吸引教师注意 •
有的视障儿童表面上不专注,只是为了吸引 教师对其行为的注意。

对策:教师要在教学情境之外,可与儿童保 持一定接触,满足其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但在 教学情境中,对视障儿童有意吸引他人注意的行 为,则不要给予回应。
• 6、学习目标不明确 •
有的视障儿童不能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学习 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不知道要 学成什么样。
三、视觉障碍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 •
1、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适应过程
2、早期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 3、社会环境的影响 4、学校教育的缺位
1、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适应过程
(1)精神创伤期
先天性有视觉障碍的儿童开始就会
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儿童不同; 后天性的开始于失明的那一刻;

表现:
心里开始失去平衡、不和谐,有
原因: • 在某个年龄段,视障儿童会以反抗的方式来吸引成人注意, 以这种方式保持与成人的关系 • 利用反抗使家长和教师的吩咐或期望发生变更,从而逃避 成人对他的要求 处理原则: • 加强培养视障儿童令人满意的行为,特别是被忽略、从未 被鼓励过的行为 • 减少令人厌恶的反抗行为
对策:
(1)鼓励法 鼓励视障儿童做令人满意的事情,不去理睬其反抗行为。 (2)代币制 找到能切实激励儿童的物品或活动,可直接询问视障儿童 最想做的事和最想要的东西,当他们做出令人满意的行为 时就加分,出现反抗行为时就减分。积分达到一定量时, 可给他喜欢的东西或让他参与喜欢的活动。代币制的关键 是,只要看到学生的反抗行为得到改善,就要及时地满足 他的愿望;只要是令人满意的行为,都要积极地给予夸奖 和鼓励。
模仿、赞赏语言等社会性增强要素。在跟同伴相处时,
懂得用模仿、、微笑、点头、夸奖他人等方式来建立朋 友关系。
• ②有能力被社会所接纳,且有自身价值,在人际交往中,
使交往双方都能获益。
• ③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能够影响他人反应的语言或语言性
技能。
(2)正强化法 当视障儿童表现出良好行为时,若能得到他人适当的强化反应,就会 引发我们所期望的良好行为的增加。对视障儿童可以产生强化作用的 强化物包括:社会性强化物(如夸奖、微笑、点头等),身体接触 (如抚摩、握手等),食物,物品(如贴纸、玩具等),代币,团体 或同伴的肯定,室内外运动或活动 ①成人的关注 ②塑造法 ③同伴媒介法
3. 对刺激有过度反应
4. 视障引起不安全感 5. 人际关系不良 6. 在学习过程中经受挫折 7. 社会适应不良 8.语言发展不良
帮助途径:
1
根据对视障儿童失 明心理适应期的了 解和视觉障碍对儿 童心理的影响,在 学校教育中开设相 关课程
2
对于情绪问题较为 严重的视障儿童,
视障儿童的两个级别
第一节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治疗概述
视觉障碍儿童遵循明眼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