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含板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和意义;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并建立一套官僚体制。
掌握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秦朝形势图》,指出秦的疆域,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作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个概念以及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绘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条件:(1)、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个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争,过上安定的生活。
(2)、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实力超过了,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121年,在不到10的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灭了六国以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理范围大为拓展。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基本史实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基本概况。
【教学难点】1.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
2.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教师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让学生对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有大致的了解)在我国发现了的多处古人类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基本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目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自主阅读课本P3~5内容,完成第2、3题。
2.简述北京人的基本概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 之路”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9页 0127页 0169页 0242页 0296页 0347页 0395页 0445页 0480页 0542页 0592页 0653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 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全 册完整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点课时一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2. 掌握人类早期迁徙的路线和原因。
教学重点1. 人类出现的时间和地点;2. 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
教学难点1. 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2. 早期人类的文化和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类演化树,简单介绍人类起源的历程。
2. 讲解人类起源的证据和判断:通过PPT介绍人类化石、考古文物等证据,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判断。
3. 讲解早期人类的迁徙路线和原因:介绍人类迁徙的时间和路线,以及迁徙的原因。
4. 梳理知识点:通过练题对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进行简单梳理和巩固。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课时二古代文明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2. 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重点1. 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形成时间和地点;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教学难点1.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2. 古代文明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古代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通过PPT介绍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等不同文明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3. 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发展。
4. 比较不同文明:通过练题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并完成课后题。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课时一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掌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1. 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2. 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 奴隶社会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图片展现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和场景。
2. 讲解奴隶制度的形成历程:通过PPT介绍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根源和发展。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古代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古代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中华文明的关键发展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2. 中华文明的关键发展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中华文明的关键发展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设备、教具、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知识讲解 (15分钟)1. 讲解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古代历史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介绍中华文明的关键发展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秦汉帝国的统一和辉煌,以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特点。
Step 3:互动探究 (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并总结出历史文化的特点;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构建中华文明的脉络和特色。
Step 4:巩固练习 (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2. 收集练习册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Step 5:延伸拓展 (10分钟)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Step 6:总结与展望 (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华文明的发祥与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案二:《古代帝国的兴亡与文化融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帝国的兴亡与文化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古代帝国的关键发展阶段和重要历史事件;3. 培养学生对古代帝国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一年级七年级历史上册 原始农耕生活 精品教学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敎学分析【敎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
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重点难点】敎学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敎学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2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説出主要粮食作物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切入本课学习课题)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为百价之基。
为更好地解决我国14亿人吃饭大问题,将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90多岁了,仍然还在日夜操劳。
他带队攻关,总有新突破,好消息频频传来——2020年4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南繁育种基地杂交水稻新品种试种成功:亩产1081公斤,比原来增产40%。
今年将在全国推广1万亩。
中国是农业大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我国古代农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文)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一)农作物的栽培1.【组图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出土文物中感受农业历史的变迁2.敎师提问:根据组图和敎材内容,説説我国农作物栽培的时空、作物和分布区域。
提示:距今一万年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先民栽培稻,北方先民栽培粟和黍。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这些是我们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二)农业的发展表现1.【展示图片】骨耜江西仙人洞遗址复原陶罐裴李岗遗址出土羊头、猪雕塑2.敎师结合图文提问:我国古代农业由初兴到发展,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提示:(1)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得到推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
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
新课教学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由猿进化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教授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全册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 分析历史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发展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 -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课时安排- 课时1:原始社会的特点与生活方式- 课时2:奴隶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3:奴隶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结构第二单元 - 周秦的统一与秦汉时期课时安排- 课时4:周朝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5: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治理- 课时6:汉朝的兴起与经济繁荣第三单元 - 唐宋的繁盛与辽金的兴亡课时安排- 课时7:唐朝的盛世与开元盛世的特点- 课时8:五代十国与北宋的繁荣- 课时9:辽金的兴亡与南宋的形成第四单元 - 元明清的政治与文化课时安排- 课时10:元朝的政治统治与文化特点- 课时11:明朝的政权更迭与海外航海活动- 课时12:清朝的建立与思想文化变化教学方法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授课,向学生传达历史知识和概念。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合作研究。
3. 视听材料:使用图表、图片、影片等视听材料,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直观感受。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质量进行评估。
2. 完成作业: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请根据本教案的安排进行具体教学和评估活动,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是《2023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安排,祝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历史起源第一课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 掌握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教学重点:- 人类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学者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观点- 分析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视频展示- 图片和文献分析教学资源:- 课本:《七年级历史上册》- 多媒体设备- 图片和文献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导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3. 研究内容:通过课本的讲解和图文材料的展示,介绍人类文明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学者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理论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证据和争议。
5. 整理汇报: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和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起源,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的积极程度和贡献;- 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思考的能力。
第二课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动植物居住环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含板书及教学后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课题: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题:第3 课远古的传说
课题:第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题: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
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第10 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题: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题: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
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盐铁官营、专卖;铸造五铢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等渠道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条件。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百家争鸣”,对孔子已经有所了解,本课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对中国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研读法、讨论归纳法。
【教具】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播放《大汉天子》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天。
壮士铁马将军剑,旌旗半卷出长安……同学们,当你看英雄的电影、听英雄的故事时,一定会为这些英雄的壮举而倾倒吧!你是否豪情满怀,也想成为叱咤风云的英雄呢?那么,今天就让你们穿越时空,做一回大汉天子,体会一下大汉天子的智慧、雄心和威严。
通过汉武帝的几个烦恼,来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和作用。
烦恼一:(教师出示材料)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 人类的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历史上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96页 0114页 0174页 0189页 0247页 0278页 0400页 0486页 0575页 0627页 0696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容主要包括北魏的政治制度、孝文帝改革以及北方民族的交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为学生展示了北魏时期的历史风貌。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北魏时期的历史认识可能较为模糊,对于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交融的意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的历史知识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2.掌握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民族交融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解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北方民族交融的过程及其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事实。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素养。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史料。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魏时期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北魏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封建化、中央集权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
2.概括归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学会列表归纳问题的方法。
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
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一.官渡之战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
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为了争夺地盘、人口,军阀进行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曹操。
当时,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和袁绍。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想一想: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用人上:善于用人,虚心听取谋士的意见;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历史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老子与《道德经》;孔子的主要思想;《论语》;百家争鸣的含义;墨子及其思想;庄子及其思想;韩非和法家思想;百家争鸣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百家争鸣是在奴隶社会即将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们要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空前繁荣,空前自由和活跃。
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这一时期的学说思想有哪些各家学派为了让统治阶级接受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观点。
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领域有哪些主要的代表人物吗?出现了怎样的繁荣景象?本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老子生平:姓李名耳,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做过周朝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2、老子思想:(1)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3)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著作:《道德经》核心是道和无为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
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吏,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
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
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孔子政治思想: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内容,说说孔子的政治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之一、北京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课后反思: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课后反思:第 3 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设计:尧舜禹炎黄战蚩尤华夏族形成禅让制黄帝的贡献人文初祖夏朝禹时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生产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
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
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5、政局混乱,6、发生了国人暴动,7、赶走了周厉王,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课后反思:第 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五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