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下溶液的形成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初中化学】初中化学知识点:溶液的定义、组成及特征解决方案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组成:(1)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质可以是固体(氯化钠、硝酸钾等)、液体(酒精、硫酸等)或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碳等),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和香精也可用作溶剂。
例如,汽油可以溶解油脂,香精可以溶解碘等。
溶液的特征:均匀性:溶液中所有部分的性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理解解决方案的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溶液是一种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3)溶液中同时存在多种溶质;(4)溶液并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四溶液为蓝色;(5)均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6)溶液不一定都是液态的,如空气。
溶液和液体(1)溶液并不仅局限于液态,只要是分散质高度分散(以单个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存在)的体系均称为溶液。
如锡、铅的合金焊锡,有色玻璃等称为固态溶液。
气态的混合物可称为气态溶液,如空气。
我们通常指的溶液是最熟悉的液态溶液,如糖水、盐水等。
(2)液体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如果水通常是液体,那么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名字。
溶液的名称通常是溶质的名称,然后是溶剂,也就是说,溶质排在第一位,溶剂排在第二位。
例如,在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的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
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如果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通常将最大量的溶液视为溶剂,将较小量的溶液视为溶质。
(4)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说课稿溶液的形成说课稿1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首先是第一部分一、教材分析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
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
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8篇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8篇老师在写教学反思时,一定都能从中吸取不少教学经验,千万不能随便应付教学反思,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没有帮助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篇1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题的内容。
第一课时,从内容上看,不存在什么难点,但这内容是溶液的开端,也是对后面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重要基础,也为下学期酸、碱、盐这重要内容打下基础。
所以,这个开头如果开得好,对后面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来说,没什么经验,很多方面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一、我应该继续保持的方面:这一节课教学中的实验活动设计,获得大家一致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整节课中不会过于单调。
上下过渡流畅,课堂衔接好;讲练结合;以上都是我应该在往后的教学继续保持的优点。
二、我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1、概念构建——对于溶液来说,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得到溶液的形成过程的描述、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并不容易,必须在此下功夫。
课堂上我没处理好溶液的形成过程,而是急于让学生得到。
其实这是构建中的一难点,我可以先得到这一过程,而通过不断地补充实验让学生理解。
这样的效果可以更直观。
2、溶液命名——对于常见溶液中,溶剂是水的'命名规律并没有处理好。
这个内容处理方法可以更加直观,从开始常见的溶液命名出发,通过对比找出差异,再得到规律的处理,可以大大降低难度。
3、评价单一,尤其是语言的评价,过于单一,缺少表扬和赞美的语言。
还有一些知识上的小细节没有注意到位,语言严谨性有待提高,如实验中所用酒精浓度是95%的溶液而不是纯酒精,应该向学生解释下等。
总而言之,这一节课让我一下成长了,我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不断进步。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篇21、教学前反思:在本次授课中,我首先展示了各种颜色的溶液,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以顺利的引出新课中溶液的概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 溶液的形成PPT
溶剂
胶体
浊液
特点:
不分散的随意相混
不均一、不稳定
以分子形式分散
溶质微粒直径<1nm
以阴阳离子形式分散
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
振荡
纯净物
溶液
物质
混合物
→
特点:
……
均一、稳定
水+油
静置
P31
→
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
。
分散系
(如:泥水)
悬浊液
(先脱水CuSO4·5H2O = CuSO4+5H2O,再以Cu2+、SO42—形式分散)
♥我会说~~~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CuSO4
溶剂
H 2O
已知溶液溶质&溶剂
双氧水
已知溶质&溶剂溶液
石灰水
75%酒精
硝酸
H2O2 Ca(OH)2 C2H5OH HNO3
H 2O
H 2O
H 2O
H 2O
I2的CCl4溶液
分层
分层
水和植物油中
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静置后
倒出液体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比较干净
✌乳化现象
洗涤剂去油污 — 乳化作用 (形成乳浊液)
植物油
和水
(大油滴)
洗涤剂
乳化作用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要分层】
原理:将大
油滴分散成
小油滴
能用水冲
洗干净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氢氧化钙从它溶液中析出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
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1. 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课件
量、压强),溶质 不会从溶剂分离 出来。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注意:
1、 溶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
液。(如蒸馏水)
2、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NaCl溶液是无色 KMnO4溶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 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 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
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H2SO4,②澄清石灰水:Ca(OH)2
再见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 被海水覆盖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的形成 ppt课件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能溶于汽油吗?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水 汽油 水 溶质 碘 碘 高锰酸钾 现象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色 不溶于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溶于水
溶 质
溶
剂
溶 液氯化钠溶于水:Fra bibliotek溶剂溶质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c. 溶解后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溶液是: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 质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及组成:
(1)特征:均一、稳定。 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 全相同。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 气体、压强等),溶质也不会从溶剂 中分离出来。 (2)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 溶剂。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的溶 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 温度/℃ 加入溶质后水的 温度/℃
NaCl
NH4NO3
NaOH
溶解现象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结论
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有的物 质溶解时可能放热。
小结:
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1、 知道乳浊液、乳化现象。
2、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
量,有的放出热量。
思考: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 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溶液 形成认识》 说课稿
《溶液形成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液形成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1 的内容。
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溶液形成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题包括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内容。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糖水、盐水等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溶液的特征,进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溶液的组成,并认识到溶质和溶剂在溶液中的关系。
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增强学生对溶液形成过程的感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不少溶液,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溶液的本质特征、组成以及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保障。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征。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教学难点(1)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九年级《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设计3套
《溶液的形成》教学内容溶液的形成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溶解现象。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多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实验和对身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海水(背景资料一)引入新课(溶液的形成)2、探究活动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1)学生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并填写以下表格:现象形成什么(2)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两种溶液形成的过程(观看flash动画)。
‚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溶液的特征。
由两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液的概念。
… 让学生设计实验: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 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让学生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总结出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师生活动3:实物展示:一瓶医用酒精和一瓶碳酸饮料。
引导学生发现: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和3-4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对比所做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的形成
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存在形式,是物质溶解于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
在化学溶液中,溶质被分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布于溶剂中,形成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化学溶液的形成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包括极性、分子间作用力、溶解热等。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些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在溶剂中扩散,最终形成均匀的溶液。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极性溶液;如果溶质是非极性分子,溶剂是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如果溶质和溶剂都是非极性分子,则形成的溶液称为非极性溶液。
此外,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解离程度,可以将化学溶液分为分子溶液和离子溶液。
分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以分子形式存在,离子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解离成离子。
离子溶液中存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导电性和渗透压等性质。
化学溶液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化学反应常常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因为溶质在溶液中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接触,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此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也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如血液中的离子溶液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总之,化学溶液是物质在液态状态下的常见形式之一,其形成和性质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5篇
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溶液的形成优秀教案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
即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
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
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依题意找出已知量。
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
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
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
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
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含答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5分钟训练1.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解析: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共有三种情况: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答案:细小悬浊液小液滴乳浊液分子离子溶质溶剂溶液2.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__________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__________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__________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__________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
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
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
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
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讲义-6.溶液的形成-沪教版(全国)
课标定位一、考点突破1. 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液的用途;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3. 通过分析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现象认识乳化现象,从而掌握除去油污的不同方法和原理。
考点精讲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乳化现象。
难点: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实验探究认识溶解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上图展示的各种物品,同学们都不陌生,它们都属于溶液吗?考点一:溶液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要点诠释】(1)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例如食盐水中的食盐、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盐酸中的氯化氢气体)(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
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作溶剂。
(如油脂的汽油溶液、碘酒)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未溶解的溶质不计算在内)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是水,可以省略。
2.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①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例如:密度、浓度、颜色、化学性质。
②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例如: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不会浑浊。
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有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思考: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②溶液一定澄清,但一定无色吗?例如:溶液是蓝色。
3. 溶液的微观组成:溶质以单个分子(蔗糖、酒精)或离子(氯化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9.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应用。
2.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应用。同时,我还会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溶液时,容易混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溶液的特点。同时,我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溶液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应用。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溶液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关注溶液的实际意义。
2.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一,隶属新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是初中化学对混合物体系进行研究的主要部分,是学生后期学习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的基础;在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生接触到的很多试剂就是溶液,在后面酸、碱、盐的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反应又将涉及到溶液,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和系统地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知识是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
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③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汇报交流、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认识溶解的过程,构建溶液的概念。
②运用多媒体动画,将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游戏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新知。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初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及科研中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②在分组实验与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溶液形成微观过程的理解二、说学生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糖水、汽水等,在化学课上接触过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对溶液进行深入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的形成》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的内容。
该节课是本单元中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碱化学性质的学习基础。
虽然溶液单元在整个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后半部分出现,但在先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过氧化氢溶液、澄清的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等溶液实例,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也随处可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加强与学生所学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3、解决措施:通过实验配合动画讲解三、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形成溶液、溶质、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解的微观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液概念形成的过程,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分析抽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
(2)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展示浩瀚大海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2.语言:盐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呢?引入课题---溶液的形成。
【学生活动】感知体验,从熟悉的自然情景引发思考,感受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
〖设计意图〗用图片引入,由熟悉情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既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水的溶解能力很强,又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新课学习1.溶液的形成(1)实验探究1:物质溶于水的现象3【教师活动】指导、提示①提醒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学案》。
②指导学生实验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③引导学生观察振荡后的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学生活动】学生展示分享〖设计意图〗1.利用并改进教材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对物质溶于水的分散系有一定的了解。
(2)溶液的微观形成【教师活动】设问、模拟、引导问题导入问题一:固体物质是怎样消失的呢?问题二:溶液为什么是澄清透明的呢?微观模拟模拟一:蔗糖溶解在水中的微观过程模拟二:食盐溶解在水中的微观过程问题解答5答一:溶解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里扩散,这样物质就逐渐在水中消失。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溶液的形成PPT
【思考】水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溶解其它物质。
【分析】在蔗糖溶液中水溶解了蔗糖,反过来说 蔗糖被水溶解了
我们把像水这样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 ------溶剂
我们把像蔗糖这样能被其它物质溶解的物质叫 做------溶质
2、溶液的组成:
• (1)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 (2)溶质:能被其它物质溶解的物质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 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水
汽油
溶质 碘 碘
现象
几乎不溶
溶解,溶液棕色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高锰酸钾
溶解,溶液紫色 几乎不溶
6.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种溶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D
• ( )5、t℃时从200克氯化钠溶液中取出20克 溶液,剩下的溶液中不变的是
•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 溶液的密度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质
溶剂
(1)硫酸铜溶液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6)盐酸 (7) CO2溶于水的溶液
一、溶液
探究活动一 蔗糖的溶解
实验9-1 图9-2 蔗糖溶液
【现象】将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消失在水中。
【质量关系】
m蔗糖水 = m水+m蔗糖
【微观分析】由于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并均一地分散到 水分子间,形成了蔗糖溶液
【思考】
• 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混合物,那么: 1.每种溶液各部分的浓度、颜色、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
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判断: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溶液。 3、把实验溶液倒掉一半后,原溶液变稀了。
日期
加入水中的 物质
蔗糖
溶质 蔗糖
溶剂 水
溶液名称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氯化钠 水
氯化钠溶液
硫酸铜固体 硫酸铜
水
硫酸铜溶液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日期
日期
活动探究1——蔗糖、食盐到哪里去了?
想一想: 请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蔗糖、食盐到哪里
去了?
日期
微观
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宏观
蔗糖分散到水中
形成
蔗糖溶液
日期
微观
Na+和Cl- 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宏观
食盐分散到水中
形成
食盐溶液
日期
分析:
物质A
食盐 蔗糖
物质B
搅拌后
混是否溶解
静置后是否
均 分层 稳
是否为溶液
水 合 溶解 一 不分层 定 是
水 物 溶解 的 不分层 的 是
硫酸铜
水
溶解
不分层
是
泥土
水 不溶解
分层
不是
1、请你观察烧杯中硫酸铜溶液各部分颜色是否一致?
它说明了溶液具有什么特点?
2、静置后不分层,说明溶液又有什么特点?
3、溶液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静置
液体分层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 做乳浊液。
日期
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日期
想一想:
你知道汽油去油污和洗涤剂去油污 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吗?
洗涤剂 植物油
分散成 水冲洗
随水流走
大油滴 (乳化) 小油滴(乳浊液)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的水冲洗 随水流走 大油滴 (溶解) 汽油溶液
日期
体系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日期
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活动探究4——乳浊液的形成
试管内加入的物
现象
倒出液体后试
质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管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 中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分层
浑浑浊①浊 分层
浑浑浊②浊
浑浊但 不分层
不干净 较干净
日期
振荡
日期
活动探究2——不同物质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性
试管 溶质
1
碘
溶剂 水
2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3
4 高锰酸钾
汽油
现象 碘几乎不溶于水 碘溶于汽油, 溶液呈棕色 高锰酸钾溶于水 溶液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日期
活动探究3——酒精能溶于水吗?
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 的用途,请你谈一谈。
日期
小结:
溶 质
被溶解
一种或 几种物
分散
的物质 质
能溶解 另一种 其他物质 物质
的物质
溶 剂
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
溶液
日期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液体分层 液体不分层 液体不分层 酒精能溶于水
日期
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
KMnO4(固体)
溶剂
H2O
稀盐酸
HCl(气体)
H2O
75%的医用酒精
C2H5OH(液体)
H2O
归纳总结:
溶质的状态可以是 固态 、 气态 、 液态 。
日期
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 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