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活动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1949.10-至今)分为: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0-1956年底);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1957.1-1966.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10至今)

会议篇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9.北平)目的: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人为副主席。意义: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为推进新中国各项建设贡献了力量。三、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12)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言》。意义:为在中国长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背景: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国家政治建设被提上日程。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它不仅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确定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总的民主程序,更重要的是确立了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五、中共八大(1956.9)主要内容:大会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这次会议对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之后,我国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八、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12) 背景:P60第一自然段。思想基础:邓小平发起拨乱反正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历史问题上: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意义: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中共十二大(1982.9.) 主要内容: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义: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共十三大(1987.10) 主要内容: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做了概括。确立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南方谈话(1992年初)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主要内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意义:P80最后自然段。中共十五大(1997.9)主要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意义: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评价邓小平: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已完成,

水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江泽民)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地位: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主要内容: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历史地位: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意义:科学发展观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2007年,中共十七大)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意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中共十八大(2012.11)背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内容: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全面部署。大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内涵做了深刻阐述。大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中国梦”(2012.11.29.习近平)具体表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共十九大(2017.10)主要内容:大会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共十九大。意义: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九大将其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建设篇(政权巩固、经济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北京)。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①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②军事上进行抗美援朝③政治上实行土地改革④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整顿经济秩序措施:发动群众,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平抑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抗美援朝(1950.10-1953.7)原因: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装入侵朝鲜,严重威胁到我国国家安全。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目的:保家卫国。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涌现出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原因:P14。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人民政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1950.6-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6)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的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三、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主要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指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它各项事业。目的: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钢铁、煤、电力、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业以及水力建设等各方面捷报频传。意义:使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得到极大改善,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地位。目的: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方式:①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②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等方式实现公私合营。完成:1956年底。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较顺利地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大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原因: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思想理论准备。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1958)特点: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