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6000i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血液流变学的质量控制

血液流变学的质量控制

血液流变学的质量控制血液流变学的质量控制血液流变学(Hemorrheology):是物理力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流变学向生物学和医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生物物理分支科学。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的科学。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同其它临床化学检验一样,其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使临床医生能以此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的决定,其检验结果可检出是健康人、病人还是亚健康人。

虽然血液流变学检测是一个过筛试验,不是一个确诊试验,但对临床指导意义还是很大的。

因此,实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可靠的一项重要措施。

血液流变学测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临床检测标准是一个全程质量控制过程,要使之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技术,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一、实验人员要求1.血流变学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对实验操作者的整体素质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经过正规检验专业学习,并获有专业证书的人员。

2.上岗前应经过岗位培训,对所用仪器应了解其构造、使用原理、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异常报警的含义。

掌握对仪器的保养、简单维修、故障排除,以及对仪器的评价及校准方法。

3.检测时能注意病人生理或病理因素给实验造成的误差或服用药物的干扰作用,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注意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电压变化和磁场、声波的干扰。

4.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各项参数的关系,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良好的医德医风及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5.坚持在职教育,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对仪器的更新或改进积极采纳。

并坚持在职业务学习,注意同行间的学习交流,以保证工作人员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二、仪器1.购置新仪器后,应先仔细阅读说明书。

2.安装应选择在无热源、无干扰、环境清洁的实验平台上。

并应注意防潮、防阳光直射,注意通风。

室温在18~25℃,相对湿度应<80%。

仪器应有稳定的电源电压和良好的接地。

3.编写SOP文件。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素质要求、仪器性能评估、运行环境、正确校准、试剂质量的要求、质量控制和测定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素质要求、仪器性能评估、运行环境、正确校准、试剂质量的要求、质量控制和测定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素质要求、仪器性能评估、运行环境、正确校准、试剂质量的要求、质量控制和测定结果审核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常规测定中非常普及,大大地提高血细胞分析的效率,但由于仪器种类繁多,性能差异较大,而且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也不完全相同,完成一个项目测定要受到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以及操作人员等因素影响,如何避免不同仪器之间测定结果的差异,提高测定结果准确性,全面做好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操作人员素质要求人是第一要素,是实验仪器操作者,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培训I。

了解仪器各部件结构,熟悉仪器的性能、工作原理、参数设置、日常的维护以及试剂应用。

具有能解释和处理仪器各种报警信息,对仪器一般故障排除的能力。

血液分析仪性能进行评估新仪器在安装调试之后用于临床测定之前,首先要对新仪器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初步评估。

按照有关规定对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估,包括仪器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性、白细胞分类以及携带污染率等。

有条件的应与其他性能稳定、运行良好、结果具有可溯源性的仪器进行比对,对新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实际情况有全面了解。

运行环境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其中包括一个有稳定电流、电压和接地保护的电源系统,放置仪器的实验台要稳固、防阳光直射,实验室防震、防尘,防潮、通风条件好,室内温度应在15℃〜25℃,相对湿度应V80%,仪器安放在远离电磁干扰源、热源的位置,使其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环境。

任何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仪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因此,要经常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纠正。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正确校准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校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可以采取相应校准方式:1、应选用仪器商提供的配套血细胞校准品进行校准,这是最理想和最实用的方法,但这种原装校准品价格比较昂贵且有效期短,不易普及;2、用新鲜的全血标本进行校准,即用新鲜血液标本在其他已确定用配套校准品校准好且性能稳定的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上进行测定,测定多次取均值,将测定的结果视为该标本的标准值,来校准需要校准的仪器,这样也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校准同一实验室内不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确保本实验室不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 实验室可根据上述白细胞直方图的提示, 实验室可根据上述白细胞直方图的提示, 参考决定是否进行手工分类, 参考决定是否进行手工分类,复查标本 或者重新抽取标本复查等。 或者重新抽取标本复查等。另外也可供 临床参考。 临床参考。
谢谢! 谢谢!
• R2 提示在淋巴细胞与中间细胞区之间存 在异常信号, 在异常信号 , 也可能有异常淋巴细胞或 者淋巴细胞体积增大, 浆细胞、 者淋巴细胞体积增大 , 浆细胞 、 幼稚细 胞或者嗜酸、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等所致。 胞或者嗜酸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等所致 。 这是指三分类仪器。 如果是两分类仪器, 这是指三分类仪器 。 如果是两分类仪器 , R2 所表示的则是淋巴细胞与非淋巴细胞 区之间的区域存在上述干扰和异常物信 号。 • R3 提示中间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这间存 在异常细胞信号, 在异常细胞信号 , 很可能存在未成熟的 中性粒细胞以及异常中间细胞的干扰。 中性粒细胞以及异常中间细胞的干扰。
• 采血量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 主要是静脉采血一定要按照规定的量采 如果血量不够,由于抗凝剂的稀释, 血,如果血量不够,由于抗凝剂的稀释, 则会导致结果偏低。 则会导致结果偏低。
• 另外标本的查对、运送、保存等等均要 另外标本的查对、运送、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否则都有造成 误差的可能。 误差的可能。
半堵孔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检测误差
• 原来的V=IR就会变成V1=IR1(R1> 原来的V=IR就会变成V V=IR就会变成 ),使 的水平也变至V R),使V的水平也变至V1,导致阈值 范围相对缩小, 范围相对缩小,原来测不到的一些微粒 干扰脉冲信号,这时也可进入阈值范围 干扰脉冲信号, 参与计数测定,使得计数信号增多, 参与计数测定,使得计数信号增多,

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

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方法及应用标签: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方法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全血细胞分析自动化已得到广泛普及,全区各医院检验科大多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自动血液分析仪是一种比较仪器,必须用定值非常准确的校准物、合乎规范的校准方法,才能使仪器测得的结果接近标本的实际结果。

一台好的仪器,若不注意质控和校准,往往会因误差过大而降低使用价值,并给临床诊治带来不良的影响。

由于各医院使用的仪器型号、人员配备、标本量、经济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方法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尤其重要。

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质控方法,各实验室可根据各自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联合使用。

1 定值质控物法使用定值质控物能同时监测精密度和准确度,及时指示误差的大小和类型,操作简便、应用及时、形象直观,是目前各实验室最常使用的质控方法。

但必须强调,此定值质控物必须经国家血液学参考实验室定值。

具体做法如下:1.1靶值线的确定以测定结果为纵坐标,测定日期为横坐标,首先在纵轴上居中位置定为靶值(T),从此点作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称为靶值线,然后分别在纵轴上定出允许误差的警告界限和最大允许界限的上下界限值四个点,作出四条平行于靶值线的直线,分别称为警告线和最大允许线。

1.2 四个界限点的确定方法不同的测定项目其警告界限和最大允许界限的确定是不同的。

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测定项目可按表1所列的数值范围来确定界限点。

1.3 测定结果的判断因已有定值,故不需要实验室连续测定进行定值,但首先要用定值质控物校准仪器,使仪器的测定值与靶值一致。

如条件允许,每天应在病人标本检测前和检测中各测定一次定值质控物,以两次测定的均值点在质控图的相应位置上。

也可只在病人标本检测前检测一次。

定值质控物质控图,全部测定值都应落在最大允许线内,如有任何测定值超出警告线而仍在最大允许线内,这些标本的测定结果仍然有效,但表明误差较大,应仔细检查定值质控物、试剂、仪器读数及标本量。

ZL-6000型血液流变仪常见故障分析

ZL-6000型血液流变仪常见故障分析

ZL-6000型血液流变仪常见故障分析
ZL-6000型血液流变仪常见故障分析
许小龙1,吴浙君2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4(027)004
【总页数】1
故障一:打开电源总开关,仪器不亮。

故障分析:(1)插线板、电源线是否有损坏;(2)电源保险丝是否熔断;(3)电源开关是否接触良好。

故障排除:(1)更换电源线及插板;(2)更换同规格保险丝;(3)更换电源开关。

故障二:质控,结果与对照参数有明显偏高。

故障分析:(1)液池内是否有异物;(2)加样量是否正确;(3)清洗管路是否有堵塞。

故障排除:(1)用酒精棉签将液池血迹擦拭干净;(2)检查加样管壁内部是否存在蛋白粘附,有需用清洗液反复清洗干净;调整加样量值。

(3)用注射器注水,反复抽吸,致使干净。

故障三:测试结果偏低。

故障分析:(1)切血板是否放到底;(2)加样量是否正确。

故障排除:(1)将切血板压到底;(2)调整
加样量和检查加样管子是否破裂。

故障四:测试时死机,不出数值。

故障分析:(1)测试时中心轴是否转动;(2)仪器故障;(3)机芯测试光耦有污染。

血液分析仪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检验的质量控制

三个原则
唯一标识原则 生物安全原则 及时送检原则
五个环节
合格的检测标本: *采血技术:体位、压脉带 *采血容器:尽可能真空采血(EDTA-K2)
整理课件
3
检验前质量保证
*标本:尽可能静脉血,量足,无明显溶血,
凝集,无标本老化。 *血液储存:18-22℃,WBC、RBC、 PLT
可稳定24h,DLC可稳定6-8h,HGB可 稳定数天,但一般要求标本4h内检测,两 小时内推片。
整理课件
16
检测后质量保证
血液分析后无论出现数据,图形异常都不能发出报告, 必须仪器复查或人工复查。
2005年,ISLH提出了显微镜复查的41条建议性标准。 分析有密切关联的参数: RBC、HCT、HGB (3规
则),WBC和分类关系,RDW与红细胞形态。 确定是否需要显微镜复查:形态、寄生虫、RBC、PLT
13
(6)10X
连 同出现 12s 警告的 这 个结果,有连续10次质 控测定值落在均值的同 一侧。 属系统误差失控
整理课件
14
Westgard多规则的逻辑示意图
整理课件
15
失控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
1)填写失控报告 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2)简单迅速地回顾整个操作过程,分析查找最可能因素 质控品 试剂 校准品 分析仪器 人员等因素 其他如环境等
属随机误差失控
整理课件
10
(3)22s
有两种表现: 同一水平质控品连续两 次控制结果同方向超出 2s限值。 同批两个质控品结果同 方向超出2s限值。
属系统误差失控
整理课件
11
(4)R4s
有两种表现: 同一水平的质控品相邻两 次测定结果之差超过4S;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一、引言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血液的流变学参数的设备。

在医疗、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文档旨在提供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二、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准备–确保设备安装在平稳、清洁、通风的环境下。

–检查所有电缆、线路是否完好无损。

–确保设备通电前,电源插座的地线连接正常。

2.仪器操作–在操作前,对仪器的各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包括外壳、控制面板、液晶屏幕等,确保没有损坏或异常情况。

–按照使用手册操作仪器,在使用前先进行预热和自检,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操作时,请务必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遵循用户操作手册上的指导。

3.样本处理–操作者需要佩戴医用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样本应该按照规定的方法采集,并储存在规定的容器中。

–样本容器应事先消毒,避免污染样本。

–使用前,应该对样本进行均匀的搅拌,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4.错误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异常情况,例如仪器故障、显示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维修人员报告。

–若出现误操作或操作失误,应立即纠正错误,并重复整个过程。

5.操作后注意事项–操作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拔掉电源插头。

–仪器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

–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并注意避免水或其他液体进入仪器内部。

三、保养规程1.日常保养–定期检查仪器各部位的连接线,确保没有损坏或松动情况。

–定期清洁仪器表面,使用柔软的干布擦拭,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

–定期检查仪器的功能和性能,确保正常工作。

2.周月保养–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周或月的保养工作,如更换耗材、检查液体或试剂的储存情况等。

–清洁仪器内部的污垢或灰尘,使用专用工具和清洁剂进行。

3.定期维护–按照仪器的规定周期,进行维护工作,如更换滤镜、检查内部机械结构等。

–请勿拆解或修理仪器内部部件,除非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4.故障排除–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仪器故障或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或故障排除。

Z-6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的质量管理

Z-6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的质量管理

Z-6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的质量管理Z6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采用悬丝支撑及双缝隙式传感器,直接测试切应力。

它的系统精度很高,可测出切变率1 s时的全血粘度,并按国际标准用粘度法计算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

测试探头为双缝隙结构,末端效应小,最适于测试低粘度液体,能反映出患者早期病变情况,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测试范围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该仪器的主要特点。

我们体会到高质量的仪器还需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每一份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现从以下几点浅谈使用该仪器的质量管理体会。

1分析前的质量管理11操作人员操作人员使用仪器前应全面系统地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各粘度参考值及曲线形态,发现异常结果及曲线要仔细找原因,及时复查,同时还应掌握基本的维护保养常识。

12合格的操作环境仪器应放置在没有导电尘埃、爆炸及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温度在15℃~25℃范围内,相对湿度≤80℅,特别应要求流变仪工作前应调整水平,工作时避免震动及外界气流对传感器的影响。

13合格的血液标本清晨空腹采集抗凝血4~5 ml,采集血液时应尽可能缩短静脉阻滞的时间,一般以肝素或EDTA为抗凝剂,抗凝剂的浓度应符合要求。

抽血要顺利并应及时混匀送检。

妇女血粘度和其他一些流变指标因不可避免受月经期的影响,应避开月经期采血[1]。

血样抽出后,由于内部细胞的不稳定性,要放置20 min后方可测试。

不应将血样贮存于冰箱内,在常规的环境温度中贮存的时间应低于4 h。

由于血样的流变学异常仅表现于部分红细胞,故进行测定前需将血样充分的混匀。

测试用血浆,需将全血在3000转/min下离心15 min后获得。

2分析中的质量管理21依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211开机顺序先打开打印机、显示器和电脑开关,进入操作系统,然后将流变仪电源打开,为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仪器需要开机预热30 min后,可以进行样品的测试。

212启动软件,进入软件主界面。

软件上温度的显示指示达到37℃时即可进行测试。

如何做好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关键词】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质量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也日新月异。

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直接的影响,自动化分析仪虽然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但欲获得准确、可比的结果,除按规定校准外,还需要做好日常的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本文根据几年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的质量控制,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1 首先做好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这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

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标准操作规程,要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哪些是直接参数,哪些是计算出来的参数,参数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要了解直方图或二维散点图的原理和特点;要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掌握处理方法;要了解仪器的检测系统和溯源性,掌握校准的方法;要了解仪器的保养要求;熟悉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小故障的排除等。

真正做到“人管理仪器,而不是机器牵着人走”。

1.2 按照ICSH公布的评价方案,对仪器测试标本的总变异性、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测试,并详细做好记录备查。

1.3 平时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定期做好仪器的校准和保养。

1.4 注意标本的采集和贮存要求。

选用EDTA-K2作为静脉血抗凝剂,其含量为1.5~2.2 mg/ml;抗凝血在室温下WBC、RBC、PLT可稳定4 h。

不能使用肝素或枸橼酸钠作抗凝剂。

1.5 注意受检者生理状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避免由于生理状态不同引起的偏差。

1.6 标本如出现溶血、凝固、量不足等不合格标本必须重新采集。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2.1 了解试剂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的关系。

尽可能选用原装配套试剂,如用非原装配套试剂,应做比对试验,并记录备查。

2.2 测试时,注意环境温度应在18℃~25℃,低于15℃或高于30℃时均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如何做好血凝仪的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血凝仪的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血凝仪的质量控制【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做好质量控制,以确保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方法对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凝质控标本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做统计分析。

结果我室的PT得分均为100%,基本达到优秀水平。

结论检验工作者应认真学好止血与血栓理论,加强与临床联系和宣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充分认识质量前、质量中、质量后检测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全自动化血凝仪;质量控制;临床应用;雪凝常规我院2001年购进了一台SYSMEX公司生产的CA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其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通过几年的室间与室内质控,我们深深体会到认真开展质量控制对仪器的正确使用、临床报告的准确率提高,辅助临床作出正确诊断的水平确实十分重要。

止凝血检验是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过去由于只是简单的手工操作,项目很少,也不能及时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全自动化的引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临床的要求。

然而由于凝血检验本身在原理上的特殊性,加上临床又不了解检查过程中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结果经常出现检验与临床相矛盾的局面。

为充分利用现代化仪器的的优越性,确保检验质量,我室参加了全省质控,还进行了严格的室内质控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质量控制工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zanCA500血凝仪试剂由上海太阳公司提供。

雪凝质控物为干粉质控物,统一由省临检中心购买,使用前加1 ml蒸馏水溶解,分装5份放入微量管内,置冰箱-20℃保存,随用随取,要求在规定1 h内测试完毕。

1.2 方法在接到省临检中心质控物后,按操作常规要求条件下进行测定,每批质控物连续做三次,取均值,报告PT秒数、INR、APTT秒数、TT、FIB。

2 结果从2007年至今在各次室间质评活动中成绩均优秀。

详细结果略。

3 讨论我室的省质控成绩均达PT得分的标准。

回顾质控过程做以下几点小结;3.1 分析前质量控制留取合格的待检标本。

一是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严禁在输液部位或输液侧采血,以防血液稀释;二是采血必须顺利熟练,如果不畅,会因组织损伤致组织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产生肉眼难见的小凝块;三是采血应准确,过多过少的血液对凝血因子分析都会产生影响;四是采血后血液与抗凝剂应及时充分的混匀,否则引起血液凝固。

如何做好ZL9000全自动血流变仪的全面质量控制

如何做好ZL9000全自动血流变仪的全面质量控制
内不 同血流变室间的血流变仪进行 比对 ,严格按照有关 比对 的S O P文件进行操作 , 分 析 比对结果 , 尽 可能保证 本市 内不
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以规范血流变检测工作 的
管理 , 并保证其执行和落实 。要明确血流变分析人员 的职责 : ①定期做 好仪器 的维护 ; ②做好 室 内质 量控制工作 ; ③监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室管理 ・
如何做好 Z L 9 0 0 0 全 自动血流变仪的全 面质量控制
江 苏 省 宜 兴 市肿 瘤 医  ̄( 2 1 4 2 0 0 ) 王 成 河
血液流变 学主要研究 的是血液及其 成分 的流 动性 和变
定必须有专人负责 , 并作好详 细记 录。 2 . 1 Z L 9 0 0 0的标定 : ( 1 ) 测量 曲线的标定 : 标定方法 : ①零点 标定 : 液池 中不加 入任何液 体 , 标 准黏度值 设为 0 , 执行标定

1 1 2 0・
实用医技杂志 2 0 1 4 年 l O月第 2 1 卷第 1 O 期 J o u r n a l 0 f P r a c t i e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O c t 0 b e r 2 0 1 4 , V o 1 . 2 1 , N 0 . 1 0
仪器的状态。
血流变 S O P文 件是血流变 分析及其 管理体 系存在 的基
同血流变室间 的不同仪器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 。
3 强化 质量 控 制 意 识 , 做 好 室 内质 量 控 制
础和证 明 , 也是体系评价 、 改进 、 持续 发展的依据 。编写完 善
的、 适合本科室实际的血流变分析 S O P文件 和质量管理文件

浅析血流变测试仪的质量控制

浅析血流变测试仪的质量控制

动态监控 , 做好室 内质量控制和参加室 间质评是保证仪器准确
性 的首要前提【 1 ] 。现将我院应用的赛科希德 S A一 9 0 0 0血流变测 试仪的质量控制做如下分析 。
1 材 料 与方 法
而此 测试仪参加卫 生部临床检 验 中心 分发的 室间质评物反馈 结果都在 靶值 范围 内。结论 两个批号 的定值质控 品普遍偏
尤其是低温环境使细胞 聚集 和其他 异常改变 , 当稀 释液温度低 时红 细胞溶解后 的碎 片聚集 ,粒度分布 曲线的平坦段变短 , 当 试剂温度低 于 1 8℃时需要加热使用 。有些溶 血剂 在低 温时可 出现结 晶 , 不易被察觉 , 这样 的溶血剂加入到血液 中, 白细胞计 数会增 高。所 以为 了减少 因环境 温度引起 的误差 , 一般 环境温 度最好在 ( 2 5 4 . - 5 ) ℃为宜[ 3 1 。 另外 , 灰尘对血细胞干扰 也很 大 , 所 以, 放置血细胞分析仪 的环境一定要 洁净 , 采用湿式清扫 , 以减 少灰尘对检验结果 的影响 。
使血小板计数 降低 ,因与胆 红素浓度呈 负相关 ,当胆红 素浓
度 ≥5 4 7 . 2 m o l / L时 , 血红蛋 白测定受干扰。高脂血症可使血
液处于高凝状 态 , 血小 板聚集性增 高 , 导致 血红蛋 白和平均红
细胞血红蛋 白浓度假性增高H 。 血细胞 分析 仪检验结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 其将导致检验 结果失 真 , 延误诊 断和治疗 。因此 , 要保 证血标本 质量符合要
在 日常工 作 中 ,门诊 患者 的标 本一 般在 1 h之 内可 以做 完, 但是住 院患者 每天清晨就 开始抽血 , 使血 标本采集 后无法
及时测定 , 会造成血细胞分析结果的误差 。 有研究认为 , 将样本 静置 3 0 mi n 、 1 , 2 , 4 , 6 , 8 , 2 4 h后 混匀后 测得 的红细胞 数 目、 血 红蛋 白、 平均红 细胞血 红蛋 白含 量 、 平均红 细胞 血红蛋 白浓度 、 红细胞分布宽度 、 血小板分 布宽度 、 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 淋 巴细

血液分析仪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摘要:在对血细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情况往往会导致同一体检对象的标本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进一步保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将全程质量控制应用于样本分析的全过程。

而本文也在此基础上对全程质量控制在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血液分析仪的规范性。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全过程;质量控制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测试时,不同的细胞分析仪对统一体检对象的标准进行测试时,其结果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为了进一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将全程质量控制应用其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一)对于标本的采取和储存首先需要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选择,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

标本采集也是分析前最为关键的一项步骤,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检测的结果,标本能够反映体检对象当前的具体身体状况。

所以需要体检对象、采血护士以及检验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血液的采集,在清晨空腹时采集,避免运动是最好的。

采集时需要选择正确的部位,采血者应熟练掌握采血的各项操作,这样才能缩短采血的时间,而对于止血带的使用也应尽可能控制在一分钟以内,这样才能避免检测的指标发生改变。

自动分析以用静脉抗凝血静脉血测定结果可以反映出体检对象全身血液细胞的真实情况。

同时采血量也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过多,则有可能导致血液不能充分抗议[1]。

采血后,还需要将血液与抗凝剂进行充分的融合,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血液凝固。

采血容器应采用真空采血系统,这样既能够使血液分析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又能够保证采集过程的全性,减少了交叉污染的情况。

(二)仪器的校准对于仪器的校准工作是检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新装机或是对仪器进行维修后都需要对其进行校正。

血细胞分析仪并不是一个直接测定的装置,而是比较器,除了需要进行校准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质控。

所以再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时,需要尽可能用仪器生产厂家所推荐的校正物或是采集新鲜血液,直接用参考的方法进行校正。

全自动化血凝仪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

全自动化血凝仪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
A B A B A B
1 1 仪器 .
Saocmpc 凝 血 仪 ; 剂 全 年 4个批 t / o at g 试
A. 示结果 在规定要 求 1 S 表 个 D范围内 B 表示结果在规定要求 2个 s . D范 围内 均属于在质控范围。
号, 每批 3支要求 分连 续 3d检测 ( a l D y 、 a3 D y 、 a2 D y )
汤荣华 ( agR n —u ) 皖南 医学 院附属 弋矶 山医院 检验科 , T n o gh a ( 芜湖 2 10 ) 4 0 1
摘 要 :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全 自 动血凝仪 做好 质量控 制 , 以确保 能 为临床 提供可靠 的实 验诊 断数据 。方 法
检验工 作者 应认 真学好止血与血栓理

由表 1可 见 ,0 2至 20 20 0 5年 我 室 的省 质 控 成 绩
均 达 F 得 分 的标 准 。表 2显示 2 0 2 0 r r 0 1~ 0 5年 的全球
质控准确率 达 9 % 。回顾 质控过程 , 以下 几点 小 5 作
结。
维普资讯
表 2 质控血浆直接测定与靶值 比较
l 2
0 0
2 2
内质控工作 , 并取得 了较好 的成绩 , 现将质量控制工
作 总结 如下
1 材 料与 方法
表 3 我室全球 质控汇报 结果 (0 1— 0 5 2 0 20 )
0 0
0 0 0 0
P 符合率 ( ) P 符合 率 ( )F g符 合率 ( r r % aTF % b %)
维普资讯

22・ 2

实验方法研 究 ・
全 自动 化 血 凝 仪 的 I 应 用 及 质 量 控 制 临床

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

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文章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原文地址:/articleview/2008-8-26/article_view_5900.htm近年来,先进的实验仪器象雨后春笋,迅速在同内普及使用, 不但给临床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诊断指标,提高了精确性和准确性,也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为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大量的仪器迅速的引进,某些单位尚缺乏对仪器使用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技术培训,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 甚至由于实验结果误差贻误临床诊断,笔者认为,目前在国内自动化仪器使用; 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严格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2.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和一整套的质量控制措施.3.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即实验室要及时、经常使临床医生对数据检测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有充分的了解。

这就是血液分析仪使用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千。

全过程一系例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它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质。

一。

分析前质量控制:(一)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人员培训尤为重要,先进的血液分析仪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使用,这些人员:(1)上岗前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授良好的培训。

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维护有充分的了解,掌握用ICSH推荐的标准方法校正仪器的每一个测试参数。

(2)注意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岳控步骤,注意病人生理或病理因素给实验造成的误差或服用药物的干拢作用,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注意工作环境的电压变化和磁埸、声波的干拢。

根据质控图的变化及时进行仪器的调试。

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直方图变化、各项参数的关系,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必须重视抓技术人员医德医风的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全面质量控制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全面质量控制

(3)有核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注意结果校正: 白细胞稀释液只能破坏成熟红细胞,在外周血 出现有核红细胞的患者,应注意结果的校正。
(4)正规操作:实验人员的正规操作是准确 计数的关键。采血量要准,吸血要快,放血要 慢,如取末梢血要防止用力挤压,以免混入人 组织液,使血液凝固。有人报道,第三滴后的 血液,血细胞技术趋于稳定。充液过多,断续 充液,产生气泡或充液后盖片移动,均可使细 胞分布不匀,使计数结果偏高或偏低。
并定时检测,可避免这个问题。
二、标本要求
血样要符合实验要求,采血管要清洁,便于血液混匀,血液无凝块, 仪器吸样前,标本要充混匀。目前仪器都配有旋转混匀器,如无此器, 一定要轻轻多次颠倒混匀,半自动仪器使用的一次性吸血管要经严格 鉴定产品是否合格。自动稀释器要定期校正。
三、注意一起的堵孔现象 (一)判断检测器是否堵孔的方法 1、观察计数时间 2、看示波器波形 3、听仪器声音
(2)充液应注意的问题:充液质量直接影响 WBC的准确度。合格的充液应注意一下几个问 题。
混匀:充液前,稀释液的混匀是相当重要的。 混匀程度与混匀力、粒子质量、混匀速度诸因 素有关。实验证明,适当用力,快速震荡30s 即可达到混匀目的,有人认为,为了使血细胞 充分混匀,在震摇后出现少许气泡一般不会影 响结果,但仍要避免摇出过多气泡。因为气泡 越多,粘在管壁上的血液混悬液就越多,水分 蒸发就越快,这样如需再次冲池,复查结果就 可能收到影响。
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 控制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吴香华
近年来,先进的实验仪器迅速在国内普及使用, 不但给临床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诊断指标,提高了 实验结果精确性和准确性,也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为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起来重要的推动作用,但 先进的一起必须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操作、全面 质量控制措施和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得到合 理的使用和准确的实验结果。本章将阐述血细胞 分析仪使用全面质量控制内容与方法。全面质量 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时间开始至实验室完 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 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 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ZL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室内质控的探讨

ZL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室内质控的探讨

ZL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室内质控的探讨
陈静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1(029)004
【摘要】目的探讨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在ZL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全血黏度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使用nNF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对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检测的200s-1、50s-1、1s-1点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2011年1至6月本室血液流变批内质控1s-1 x:22.04mPa.s,50s-1 x:3.72 mPa.s,200s-1 x:2.81 mPa.s;1s-1 s:1.26mPa.s,50s-1 s:0.07mPa.s,200s-1 s:0.06mPa.s;1 s-
1CV(%):4.95,50s-1 CV(%):1.7,200s-1CV(%):1.5.1至6月质控检测数据稳定.结论使用该质控物对ZL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进行检测,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准确性强,但其不能用于血浆黏度、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的质量控制.
【总页数】2页(P399-400)
【作者】陈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扬州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1
【相关文献】
1.新鲜血液样本在不同血液分析仪上进行室内质控的探讨 [J], 邢辉;吴健民
2.利用剩余血液分析室间质控品作室内质控的探讨 [J], 苏嘉恋
3.SA-6000全自动锥板式血液流变学检测仪的室内质控分析 [J], 杨辛;张庆伍;吴颖稚
4.K-4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控分析 [J], 余续发
5.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J], 季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ZL6000i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质量控制

ZL6000i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质量控制

ZL6000i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质量控制
曹明善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2(041)021
【摘要】随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了解血液循环的规律,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对疾病的治疗、预防提供新的途径。

近几年来,血液流变学仪器种类越来越多,自动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检验结果也有偏差,
【总页数】1页(P1162-1162)
【作者】曹明善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0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后质量控制研究 [J], 张勤国; 雷震山; 蒋姝红
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分析 [J], 袁炜华;邓婷;朱洁好
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分析 [J], 牛克庆
4.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质量控制 [J], 喻织云;胡晓蓉
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质量控制及管理 [J], 李俊良;李桂花;李聚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L6000i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钟伟萍丛日梅(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市立第二医院,山东威海264200)中得到证实。

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Ft 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

表明在贫血类别诊断中,Ft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贫血类别明确后,临床医生要针对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及类型等区别治疗。

如患者达到缺铁性贫血的标准,则尽早补充铁剂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若仅为轻型缺铁性贫血,则可给予饮食治疗。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疾病史等进行治疗,如部分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中海贫血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于轻型患者,保证足够休息及治疗,并积极预防感染,适量补充微生物B 12及叶酸,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采用输注红细胞治疗,为预防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可配合去铁胺等进行治疗。

通过对患者血常规指标进行观察发现,1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与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合并感染,回顾分析患者病历发现,此类患者贫血均比较严重,因此在治疗时,需注意感染的治疗及预防。

总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能够提供准确的红细胞参数,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然而血常规检测结果可能受采集方式、合并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出现偏差,因此在确诊时可结合临床特点、阳性家族史诊断,必要时可配合基因确诊。

参考文献[1]何丽,朱晓芳,王薇,等.10854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筛查结果及基因类型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3):3251-3253.[2]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等.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47-3449.[3]陈芳,范晓玲.联合检测血清VitB 12及铁蛋白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29.(收稿日期:2018-12-11)【摘要】血液流变学检查受到的干扰因素很多,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

在ZL6000i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的选择和厂家提供质控物、仪器的质量校正、标本采集、室内质控、正确的操作等方面,以及标本抗凝剂、温度、存放时间等对血液粘度均有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血液流变学检验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尽可能做到同一仪器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提高血液粘度检验的准确性、重复性、可靠性。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ZL6000i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质量控制影响因素DOI :10.19435/j.1672-1721.2019.07.062血液流变学(Hemorrheology )是专门研究血液和血管的流动性、变形性及其在医学领域中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力学和血液学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测是血液流变学理论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为诊疗和预防疾病开展相关药物研究提出的定量和半定量参数[2]。

目前,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国际和国内没有统一标准;由于检测原理不同导致检测结果不同,各个厂家仪器检测数据没有可比性,但同一原理仪器的结果不会相差悬殊。

主要临床测定指标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

因此只有做好血流变学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我院于2014年5月购进一台众池ZL6000i 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在其应用过程中实行了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仪器的质量控制1.1仪器的质量选择合适的血流变仪器。

①粘度计的范围:提供较宽的切边率,这是1S -1-200S -1的技术要求。

②灵敏度:低切边率下需能分辨Het 相差0.01的同一标本的两个血样的表观黏度,高切边率下能分辨Het 相差0.02的同一标本的两个血样的血液表观黏度。

本仪器重复性≤1%。

③精密度:取一份红细胞压积(Hct )正常的血液,在不同切边率下重复测定10次,计算CV 。

低切变率(40/S )下CV<5%,高切边率下CV<2%。

本仪器精密度≤1%。

1.2仪器的校正采用国家标准物质检测中心的标准粘度油标定血液粘度仪,标准油应保存在4℃冰箱,有效期1年。

定期用标准油对仪器进行标定。

保留零点标定曲线、高黏度标定曲线、低黏度标定曲线各一条。

标定后应将测试杯清洗干净,避免用有腐蚀作用的消毒剂。

1.3仪器安装适宜的温度、湿度、干燥、牢固、平稳的台面及环境。

1.4仪器的维护测试结束后必须要取出切血板和定心罩,用棉签沾湿去离子水擦拭,切血板倒放台面。

每日对清洗液及废液进行检查,看是否充足,如无需加液及倒废液,应定期对设备清洗及外部清洁保养[3]。

2人员的质量控制2.1采血人员要熟知患者情况、做好标本采集、抗凝、保存等工作。

2.2检验人员:培训上岗,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如:定标、质控、检测、日常保养、故障排查、异常结果判断等。

2.3患者:采血要求一般空腹12h 以上,清晨采血。

血液粘度一般在上午11时下午8时粘度最高,不易采血。

采血前3d 停用溶栓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

前1d 禁高脂饮食。

妇女避开月经期。

戒烟戒酒,禁止输入血液制品等。

3检测的质量控制3.1标本采集统一采血时间和方法,前肘静脉采血。

采血针头用较大号,针头进入后止血带应放松至少5s 以上再开始采血。

速度不易快,负压不易过大。

采血不宜在输液及滞留针作者简介:钟伟萍,女,本科,主管技师。

医技与临床输血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临床疾病诊断作用分析卫志燕(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45000)上采血。

3.2抗凝剂的选择不同的抗凝剂对血液粘度有明显影响。

肝素作用强,不影响细胞形态其浓度为10~20IU/mL ,肝素可能造成血小板的聚集,影响细胞的过滤,有些黏度测定与细胞滤过检测共存的检验不适合。

为避免抗凝剂对血液的稀释,通常使用干粉。

枸橼酸盐或草酸盐作为抗凝剂易引起细胞皱缩,一般不作为黏度测定的抗凝剂。

现用成品一次性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

3.3标本存放采血后立即缓慢置于肝素抗凝管中,充分颠倒混匀。

静置20min 再检测为佳,过早黏度偏低。

室温保存不超过4h ,不可放入冰箱保存,否则会造成全血中碳酸分解,pH 值发生变化使血液黏度稍高[4]。

血浆制备采用离心力2300kg 左右离心30min 后提取上层血浆测量血浆黏度。

3.4室内质控每日测试标本前做好室内质控,质控物由厂家提供,有规格、有效期、生产批号、质控参数等。

陈静[5]的研究表明室内血流变批内质控检测项目(200s -1、50s -1、1s -1)CV 值均小于标准化非牛顿标准值与准确性CV 值。

表明血流变仪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准确性强。

如有失控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加以纠正。

3.5操作要点标本量足够不溢出,不带气泡,充分混匀。

加样量准确、角度完好、速度稳定,样圈圆滑无变形,用力恒定。

一次不可放多标本,时间过长血细胞沉降,一般可放10~15个左右。

若连续出现3个标本全血测试结果异常,暂停一下,检查切血板和液池。

冲洗液必须用去离子水。

通过以往检查结果对比,可以根据结果的异常情况发现如标本编号错误、标本未混匀造成部分项目以及仪器测试性能的改变等情况[6]。

3.6加强沟通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增强各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提高检验质量。

对于结果明显异常或与疾病不符的,及时联系医师查找原因,保证结果准确。

4影响血液黏度的其他因素4.1血细胞比容:同一切边率,血细胞比容增高黏度上升。

4.2红细胞聚集:切边率低于50/s 时,切边率越低聚集越大,黏度增高。

4.3红细胞变形:在相同的比容下,正常红细胞悬液比硬化的红细胞悬液在高切边率时表现黏度明显要低。

4.4血浆粘度:取决于血浆中的蛋白、水、脂质等。

4.5温度、pH 值、渗透压等均可影响全血黏度。

综上所述,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与质量检测影响因素极其复杂,我们要严格掌握以上流程以及要点。

血液流变特性改变只能反映体内存在着某种异常改变,不能确定这种改变的诱因及原发部位,并且这种改变是一种共性改变。

目前尚不能找到某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临床某种疾病之间的特定关系;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应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诱因、诊断和部位来源。

参考文献[1]谭齐贤.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8.[2]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7-148.[3]许小龙,吴浙君.ZL6000i 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J].医疗设备,2014,27(4):31.[4]崔丽,王佳秋,任丽萍.血液流变学检测与临床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8.[5]陈静.ZL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学仪室内质控的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4(29):399-400.[6]翁雏良.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与存在问题的探讨[J].中国微循环,2002,6(1):5.(收稿日期:2018-12-01)DOI :10.19435/j.1672-1721.2019.07.063输血治疗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与输血实验室之间在输血相关诊断与治疗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分工,所以双方人员的密切沟通与协作对于安全有效输血极为重要。

输血科实验室检查项目结果比较其他临床检查能更加反映患者的血液情况,特别是输血科实验室检查项目结果的判读更加依赖输血医师的工作经验,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建议。

现将我院以输血科实验检测结果异常为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治疗思路的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1病历摘要患者:女,49岁,主因“腰骶部疼痛1个月”来我院神经外科就诊。

患者于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酸困、疼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IR 示:1:胸10~12段椎管内硬膜外肿瘤;2:腰5~骶1椎间盘轻度膨出。

患者及家属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颈抵抗(-),四肢温痛觉未见明显减退。

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对称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

检查血常规:白细胞6.1×109/L ,中性粒细胞0.46,红细胞计数2.45×1012/L ,血红蛋白77g/L ,红细胞比容0.229,血小板计数158×109/L 。

入院诊断:胸椎占位;腰5~骶1椎间盘轻度膨出。

手术前1日常规输血科实验室检查配血,患者血型为O 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

交叉配血diana 微柱凝胶卡主侧(-),次侧(4+),自身对照(4+),实验中可观察到患者红细胞呈缗钱状改变。

与科室临床医师沟通,患者于半年前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目前仍存在贫血体征,建议手术暂停,请血液科会诊。

遂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提示:IgA<0.26g/L ;IgM<0.19g/L ;IgG>43.10g/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