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蓝莓鲜果、加工品的市场供求关系,调查了蓝莓加工产品种类,分析了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蓝莓鲜果加工产品市场现状产业发展

蓝莓,学名越橘,是越橘中的蓝果类型。目前用于加工及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类:北美越橘、欧洲越橘和笃斯越橘。其中欧洲越橘是黑果类型,欧洲野生,加工品质优良。国内仅少量进口原料,用来提取花青素类产品。笃斯越橘为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野生分布,每年产量数千吨,早期多数出口,少量加工产品,而且目前笃斯越橘原料少量出口,多数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生产企业就地加工,形成各类产品,还有少部分作为原料在其他省份加工。野生笃斯越橘资源蕴藏量及可采收量均有限,并且由于单产低,人工移栽及育苗栽植难度大,未实现人工栽培。北美越橘品质优良,果实酸甜适口,并且类型丰富,适宜区域广,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均有适宜栽植的类型,果实既适于加工,也适于鲜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栽培上迅速扩展,继美国1937年开始人工栽培后,迅速扩展到加拿大、欧洲,以后又扩展到大洋洲、日本和南美洲。中国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30余年来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1999年开始北美越橘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种植生产,2002年鲜果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销,2005年以后有部分基于栽培北美越橘为原料的加工品陆续上市。本文涉及的蓝莓加工品为以上3类原料果实所形成的加工品,蓝莓鲜果来自北美越橘的品种。目前国内蓝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鲜果及加工品市场需求大幅上升,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质量良莠不齐,初加工产品卫生状况不佳,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等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企业、基地和消费者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蓝莓市场和产业现状,研究制约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途径。

1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

1.1 蓝莓鲜果市场的供求关系

对中国蓝莓市场的供给调查主要有为产品供给源、品种、数量和售价等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市场销售的蓝莓鲜果全部为进口,并且数量极少,仅限于上海、北京等超大型经济发达城市的高端超市,售价昂贵,价格约600元/kg。从2002年开始,国内各产区开始陆续产果,市场鲜果供应量大幅上升,参与蓝莓鲜果生产的规模较大企业,从2002年的1家上升到2010年的约16家,近年这些企业的商品果生产基地多已进入盛果期,蓝莓鲜果的供应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蓝莓鲜果供给源已转为国内企业供给为主。据统计,中国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持续快速上升,2001年—2007年栽培面积分别为24、53、95、143、198、597、1323hm2,产量分别为3、17、72、181、342、390t。到2010年,蓝莓栽培面积超过5000hm2(包括未投产面积),产量超过1000t。随着鲜果产量的逐年提高,鲜果的平均零售价已从最初的400元/kg(盛果期价格)降到200元/kg左右。但目前的鲜果市场零售价格仍然很难被多数果品消费者接受,而且鲜果零售价远高于鲜果的生产和市场流通成本,综合以上结果,初步可以认为,目前我国蓝莓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市场上的进口鲜果供给以冬季无果期进口量较多,主要来源是智利和阿根廷,开始批量进口时间为2007年,气候进口量迅速增加,到2010年,进口量约100t。由于蓝莓果实不耐贮运,果实从采收到销售的冷链系统建设是完善蓝莓鲜果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多数蓝莓鲜果产品的运输过程均在常温下完成,在运输过程中果实腐烂率高、水分

流失大、震荡擦伤果实较多,严重影响了果实商品质量,并增大了果品流通的损耗,同时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流通距离和区域。

1.2 蓝莓加工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我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区有利用中国东北野生蓝莓进行加工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即有野生蓝莓、红豆越橘、树莓等加工产品。但一直以来产品影响范围很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对蓝莓等果实营养保健价值认识水平都不高,一直未形成产业。20世纪80年代,蓝莓加工研究工作有所发展,也有新产品出现,但产业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世界范围的蓝莓热,我国蓝莓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0年前后,仅野生蓝莓产地附近的几家企业少量生产加工品,销售也仅局限在局部市场。到2010年,进行蓝莓加工的企业已超过100家,产品有10多个大类几百个品种。

目前,我国的蓝莓加工品原料绝大多数为野生蓝莓,产地以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区为主,分布面积182000hm2,但可采收量很少,2003—2007年,年采收量为400~7000t,2008年以后每年产量为

3000~4000t。2007年以前,70%左右的衍生蓝莓加工成速冻果出口,伺候,年出口量不足采收量的30%。作为资源依托型产业,要考虑资源的更新周期和永续利用,不能过度开发和采摘,儿中等规模果汁加工企业一套生产线半天就能加工50t原料,全国的野生蓝莓年产量尚不足一家企业半年的加工量,这也是目前蓝莓深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由于原料短缺,中国蓝莓加工品市场也同样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加工产品的质量。蓝莓果汁,果酱和果酒中果浆含量较多,但野生品种果实偏酸、颗粒小,少量用于加工的栽培品种也是品质较差的,这就直接导致深加工产品必须添加大量的糖或甜味剂。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蓝莓加工制品质量标注,蓝莓加工品品质出现分化,以目前产量最大的蓝莓果汁为例,质量较好的蓝莓果汁通常每瓶售价为30元,其中有栽培品种果实成分,且浓度较高;每瓶售价3元左右的蓝莓果汁中基本不含蓝莓成分,重要是利用蓝莓香精勾兑而成。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了蓝莓加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3 蓝莓加工产品的种类

(1)初加工产品蓝莓加工品主要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大类,初加工产品的主要类型有干果、冷冻果和纯果浆,可作为添加成分直接融入到加工品中。作为深加工原料,初加工产品在市场销售较少,通常以网络销售和直接销售为主,无品牌产品居多。初加工产品以干果和冷冻果为主,纯果浆仅占较小的比率。但纯果浆在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包装简陋(通常为塑料桶或密封袋包装),杂质较多等,卫生情况堪忧,急需规范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