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fa50ba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5.png)
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货币发行、流通和使用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演变和发展,货币制度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下面给大家介绍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最早的是以实物货币为主导。
在古代社会,人们用有形实物作为交换媒介,如粮食、布匹、金银等。
这种货币之间的交换属于直接交换,即物物交换。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的交换不再符合人们的需求,也不便于存储和运输,于是逐渐出现了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以金属为主要质料制成的货币,如铜币、银币和金币等。
金属货币的使用方便了交易和储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金属货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质料本身,容易受到质量和冶炼工艺的影响,造成质量不一,容易被伪造和贬值等问题。
为了解决金属货币所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采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宋朝,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使货币发行更加方便,同时也减轻了对金属的需求,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繁荣。
然而,纸币的价值完全依赖于国家的信用,一旦国家信用受损,纸币就可能贬值或失去流通性。
现代货币制度的演变主要是以电子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货币的出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在线支付和转账,实现了交易的便捷和安全。
与传统货币相比,数字化货币更方便携带、存储和跨境交易,也更难以伪造和篡改。
总的来说,货币制度的演变是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并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
由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每一次变革都在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安全和高效的支付方式,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货币制度演进
![货币制度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73c1a2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9.png)
货币制度演进.txt货币制度演进1. 引言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用于交换价值的货币和相关机构、规则的总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制度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
2. 原始货币制度原始货币制度是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交换价值手段。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没有具体的货币单位。
这种制度存在的时间较长,直到货币的出现才逐渐衰退。
3. 货币的诞生和发展货币的诞生标志着货币制度的起步。
最早的货币是商品货币,即用具有价值的商品来充当交换媒介。
随后,金属货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货币制度的发展。
金属货币具有固定的价值,便于携带和交换。
4. 纸币的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纸币具有更高的便携性和可操作性,方便了人们的交易活动。
同时,纸币的发行也需要货币政策的管理和监督。
5. 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方式进行交换的货币,如电子支付、网络银行等。
数字货币则是以密码学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
这些新型货币形式在国际支付、投资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 当前挑战和未来展望当前,货币制度面临着全球化、金融创新、安全风险等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货币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货币制度将会更加便捷、安全、高效。
7. 结论货币制度演进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原始货币制度到现代的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货币交换的方式。
通过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货币制度将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参考文献:[1] 张三. 货币制度的演进和未来展望[J]. 经济导刊,2020(5):12-15.。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69fbc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c0.png)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交换中使用的货币单位、货币种类、货币形态和货币发行上的一整套规定和制度。
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经济交换密不可分,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早期的物物交换、金属货币的出现、纸币的发明和电子货币的兴起等方面来探讨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早期的经济交换主要依赖于物物交换,也叫做原始交换。
在这个制度下,人们通过交换整体的物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双方的需求吻合,交换的物品质量和数量等方面需要达到平衡。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使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金属货币是货币制度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最早出现的金属货币是以金、银等贵金属为主,其带来了货币的普遍接受。
通过对金属的认可和相应的铸造,人们可以使用金属货币来进行交换。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稀缺性,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的交换媒介。
在古代,例如中国的铜钱、古罗马的金币都是使用金属作为货币。
随着社会的发展,纸币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货币制度。
纸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北宋时期的“飞钞”,而最早广泛应用纸币的则是中国的东汉、唐朝等时期。
纸币通过政府的发行,代表一定的货币价值,并承诺可兑换成贵金属等实物。
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使用更加方便,使用范围更广泛。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纸币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
现代社会,电子货币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制度的演变。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设备或网络进行交易和结算的货币形式。
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量的电子支付工具和方式涌现出来,例如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电子货币的出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
除了上述的货币形式,还有一些其他的货币制度在各个时期和地区出现过。
例如代号货币、地方货币、虚拟货币等。
这些货币形式一般具有特殊的目的或特定的使用范围,例如代号货币常常用于特定的交易中,地方货币主要在一些特定区域流通,虚拟货币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数字货币。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4c058f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b.png)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发展。
货币制度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最早的货币制度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即所谓的“物物交换”。
但由于物物交换存在着不便利性和不可切割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人们逐渐采用金属物品,如贝壳、黄金和银币等,作为交易介质。
这种交易方式被称为商品货币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货币制度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交易双方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和物品价值难以衡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采用符号货币制度,即纸币和硬币作为交易媒介。
符号货币的使用方便程度远远超过了商品货币,极大地促进了交易的便利性和范围。
符号货币的发行权被国家和金融机构垄断,确保货币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然而,符号货币制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新的问题。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迅速,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的货币制度来支撑经济的发展。
基于此,电子货币制度应运而生。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互联网实现货币的快速流转和便捷支付。
与符号货币不同,电子货币没有实体形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储存和流通。
电子货币不仅提高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和速度,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虚拟货币制度逐渐兴起。
虚拟货币是一种基于密码学技术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全新货币形式。
比特币是最早出现的虚拟货币,它不受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通过网络进行交易和验证。
虚拟货币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匿名性和不可篡改性,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和投资工具。
总结来说,货币制度的演变是人类经济社会制度变迁和发展的一部分。
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商品货币制度,再到符号货币、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出现,每一次演变都推动了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随着科技和金融的不断发展,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货币制度的可能性和前景。
无论如何,货币作为经济的血液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将继续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ed4f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0.png)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货币形式的形成与演变1.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阶段在原始社会,人们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与消费都相对简单,人们主要依靠物物交换来满足需求。
在这个阶段,没有真正的货币形式存在。
2. 商品经济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进入商品经济阶段。
人们开始将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并逐渐发展出一些具有普遍接受性和稳定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
3. 货币形式演变在商品经济阶段,人们使用各种具有价值和稀缺性的商品作为货币。
最早使用作为货币媒介的商品有贝壳、兽齿、羽毛等。
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金属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媒介。
最早使用金属作为货币媒介主要有黄金、银等。
二、古代国家对货币制度演变影响1. 古代国家对贵金属流通方式影响古代国家的兴起对贵金属的流通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古埃及国家对黄金的流通方式进行了规范,制定了黄金重量和纯度的标准。
另外,古希腊和罗马等国家也对贵金属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2. 古代国家对纸币制度影响在古代,一些国家开始使用纸币作为货币形式。
例如,中国的宋朝在10世纪时开始发行纸币,并逐渐推广使用。
这种货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三、近代货币制度演变1. 金本位制度近代货币制度演变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起金本位制度。
这种制度以黄金作为货币媒介,并规定每个单位货币与一定量黄金等值兑换。
这种制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广泛采用,并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 纸币与法定货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流通手段需求增加,银行逐渐开始发行可兑换的纸币。
这种纸币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并取代了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3. 货币供给与货币近代货币制度演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货币供给和货币的发展。
随着金融体系的建立和银行的出现,国家开始通过调整利率、发行相关部门债券等手段来调控货币供给和实施宏观调控。
四、现代货币制度演变与国际金融体系1. 浮动汇率制度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增加,固定汇率制度逐渐被浮动汇率制度取代。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cfdc2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6.png)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指货币从金属货币制度向信用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在银本位制时代,白银就是标准的货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国际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进出口。
后来由于白银价格的波动,以及白银贬值等原因,开始实行了金银双本位制。
但后来由于白银作为货币对于货币的流通和国际收支的稳定不利,因此就逐渐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很多国家开始从废弃了银本位制,过渡到了金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的特点包括:以金和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金和银两种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黄金和白银都可以自由输出输入;两种本位币可以自由兑换。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具体有三种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的法定含金量与价值一致,金币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
在金块本位制下,虽然黄金集中由政府储存,但银行券仍可与金块自由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只能兑换外汇,而外汇一般只能兑换等量的黄金。
总的来说,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从金银等贵金属到纸币的转变,这个过程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货币需求的变化。
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二章 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二章 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8e46294b35eefdc8d3336e.png)
第二章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 素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我国人民币制度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1. 货币制度的概念及产生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 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货币制度最早伴 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 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 贱金属;分散性、地方性;差别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达)才逐 步建立统一的、完整的货币制度。
银价上涨,通货紧缩,经济萧条 银价下跌,通货膨胀,经济过热
可分为:银两本位、银币本位。
2014-4-26 9
2.2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 币 银 行 学 平行本位制 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1. 金属货币制度
② 金银复本位:金银同为本位币币材, 自有铸造,无限法偿。 历经的三种形态:
2014-4-26
白银——黄金——纸币——电子货币
具体选择什么金属做货币材料受到客观 经济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的制约。
2014-4-26 3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② 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 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英“镑”:7.97克黄金 美“元”:0.888671克黄金 中国“圆”:23.977克纯银
具体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 的货币名称:
美元、卢布、法郎、英镑、里拉、泰铢、越南 盾、比索„„
2014-4-26 5
2.1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货 币 银 行 学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1614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5.png)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逐渐兴起并成为一种 新的支付手段。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交易便捷等特点 ,对现代货币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当代货币制度
当代货币制度的现状
多元化货币体系
01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同时欧元、人民币等货币的
地位逐渐提升,形成多元化的货币格局。
电子化趋势
和信誉。
铸币权由国家垄断
在中世纪,铸币权通常由国家垄 断,国家通过控制铸币权来维护
货币的稳定和统一。
辅币制度
除了本位货币外,中世纪货币制 度还存在辅币制度,即一些小面
额的货币作为辅助流通手段。
中世纪货币制度的演变
1 2
货币种类的增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中世纪 欧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货币种类,包括金币、银 币、铜币等。
铸币技术的进步
中世纪铸币技术不断进步,使得货币的制造更加 精细和规范化,提高了货币的信誉和流通效率。
3
纸币的出现
在中世纪后期,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纸 币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成为了一种新的货币形 式。
04 现代货币制度
现代货币制度的建立
金本位制的崩溃
20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金本位制逐渐崩溃,各国开始寻求新的 货币制度。
和制度。
不稳定性
由于缺乏统一的货币制度和规范, 古代货币制度具有不稳定性,容易 出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等问题。
政治属性
古代货币制度往往与政治权力密切 相关,是统治者维护统治和敛财的 重要手段。
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
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从使用自然物作为货 币转变为使用人工制造的金属货币。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88b7bb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0.png)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其中金准备制度,即黄金储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黄金储备主要有三项用途: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一、金本位制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年的35年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
在这种制度下,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入输出,在“黄金输送点”的作用下,汇率相对平稳,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块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以按照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黄金为货币发行准备金。
金币本位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块本位制下,不铸造、流通金币,只有在银行券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而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虽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流通中只使用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指定国家的外汇,用外汇才能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是一种殖民地性质的货币制度。
由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输出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受到严重削弱,之后虽改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但因其自身的不稳定性都未能持久。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620f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f.png)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在经济交往活动中所采用的货币形式及其相关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迁,货币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经济社会,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生活需求。
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物物交换逐渐显得不便和繁琐,人们开始发展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媒介——商品货币。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贝壳、盐、金属等物品被用作货币形式,具有通用性和一定价值储藏功能。
这种货币制度被称为商品货币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货币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物品的交换需要物品具备一定的价值和分割性,存在着交易成本的问题。
其次,商品货币在保存和携带上也存在不便之处。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发展出一种更便利的货币形式——金属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通过固定质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值,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例如,古代的铜钱、银元等货币形式被广泛使用,并成为通行的法定货币。
然而,金属货币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金属货币的价值依靠其本身的质量和成色确定,易受到人为伪造和恶意增减的影响。
其次,金属货币的制造和流通成本较高,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束缚。
在这样的背景下,纸币这一形式的货币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金属货币,货币制度开始出现新的变革。
纸币货币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货币的制造和流通,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效率。
纸币的价值代表由政府或中央银行进行信用背书,通过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并且可随时更换和撤销,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此外,随着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发展,虚拟货币也开始出现和流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货币制度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币交换普遍采取的是汇率制度,人民币、美元、欧元等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标准。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加密货币如比特币逐渐崭露头角,为货币制度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历史过程。
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9d48e2955270722182ef715.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篇一: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的发展顺序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最后是纸币制度。
在原始社会,金属已经出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还没有货币。
随着人类的发展,货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决定了它们必然会成为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是银单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社会的需要。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商品的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增加。
作为本位币的银币需求也随着增加,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白银,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
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以便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
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商品交易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
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且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首先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
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引起的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阻碍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于是出现了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
这种做法避免了金银实际价值波动对商品双重价格的影响,但违背了价值规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充斥着市场。
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固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额度。
在这种制度中,银币已成为辅币。
郑州农信社考试金融知识辅导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
![郑州农信社考试金融知识辅导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https://img.taocdn.com/s3/m/8eadd95fad02de80d4d840f3.png)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郑州农信社考试金融知识辅导: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
成
河南农信社考试一般考试内容是公共基础知识;财务;金融;经济;会计等知识,河南华图特整理相关农信社的基础知识。
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要素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作为流通。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一般说来应包括如下内容: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第一章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一章 第四节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738b73acfc789eb172dc84d.png)
(4)牙买加体系(管理浮动汇率):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 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并达成了《牙买加协 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 基金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 新格局。 牙买加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 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欧元、日元、特 别提款权等与美元共同发挥储备货币的作用。国际收支 的不平衡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节。除了汇率机制以外,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法律规定,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 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 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辅币实际价值虽然低于名目价值,但法 律规定,辅币可以按规定比例与本位币 自由兑换,这样,就保证了辅币可以按 名目价值流通。 只能由国家 辅币是有限 国家对辅币 规定了有限 来铸造。 法偿货币 的支付能力.
作为发钞准备。其他商业银行也须以同样方式向发钞
银行换取港币钞票。而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港元汇率 则由市场供求决定。所以,1:7.8的汇率水平一方面规
定了发钞准备的水平,同时,也为市场汇率的变动提
供了坐标。而保证市场汇率不会过多地偏离这个水平, 就成为香港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 府通过掌握的外汇基金维持港元汇率的稳定。
1 (二) 2
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为货币材料.货 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 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 的货币本位。 即规定货币 单位的名称.
3
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 为,主币(本位币)和辅 币两种。
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 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 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造的货币. 1.每个公民都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 造币厂请求铸成本位币. 2.造币厂代公民铸造本位币,不收费用或 只收很低的费用.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1d850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9.png)
简述货币制度演变的过程。
货币制度的演变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进。
以下将简要介绍货币制度演变过程。
1.原始社会的无货币阶段:人类社会最初的阶段是原始社会,此时人们尚未发展出货币制度,交换方式主要是以实物交换为主。
人们用实物(例如食物、皮毛等)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方式主要是用来满足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2.贴补制:随着部落和氏族的形成,社会的分工逐渐出现,人们生产和交换的规模逐渐扩大,原始社会进入了贴补制阶段。
贴补制是指以一种商品作为通用商品进行交换的制度,例如石斧、盐等。
这种制度简化了交换手段,加速了交易流通。
3.金属货币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并将金属(如黄金、银)用作交换媒介。
金属货币具有普遍接受性、稀缺性和耐久性等特点,成为适应交换需求的越来越广泛的媒介。
4.金银币的发行:在金属货币的基础上,人们逐渐采用标准化的金银币进行交换。
这些金银币由国家或统治者铸造并发行,具有固定的重量和成色,并成为国家流通的合法货币。
金银币的发行进一步加强了货币的稳定性和接受性。
5.纸币的出现:金银币在交换过程中存在着不方便携带和保管的问题,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纸币被称为“飞钞”,它是由私人银行或商人发行的,并代表着金银存款。
后来,国家开始发行纸币,它们具有法定兑付的承诺,成为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6.中央银行的建立:为了稳定货币流通和调节经济,各国纷纷建立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负责货币发行和管理,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
7.电子货币的兴起: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的概念出现。
电子货币基于电子网络进行交易,例如网络银行、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
电子货币具有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为人们的交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8.数字货币的发展:数字货币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a90a9f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5.png)
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准则和规范。
主要内容有:确定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流通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关系。
本位货币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在支付上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即在商品劳务的交易支付中和在债务的清偿上,债权人不得拒绝接受。
辅币是本位货币的等分,在使用上有限法偿,即超过一定数量,债权人可以拒绝接受。
货币制度演变可以分为以下过程:一、银本位制银本位制的主要内容是白银作为货币材料。
银铸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国际间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
流通中的纸币可以与银币自由兑换。
二、银两本位制18 世纪40 年代由于世界白银产量的增加,使白银价格不断下跌。
由于白银价格不稳定,白银作为货币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国际收付。
削弱了白银作为货币的能力。
因此许多国家逐步过渡到了金银两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的内容是:金银两种金属均为币材,以金银铸币为本位货币。
金银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
金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银和金银铸币在国际间能自由输出入。
纸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金银币。
典型的金银两本位制下,金银币之间的比价完全由金银的市场价格来决定。
这种本位制也称为平行本位制。
金银比价由于缺乏稳定性,后来由政府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两本位制称为“复本位制”。
进一步削弱的两本位制称为“跛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下金银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
复本位制下由于白银市场价格下跌,而由政府规定的银币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套利的结果使银币充斥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挥作用,最终使银币的铸造受到限制。
但金币仍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
.金银两本位制有以下优点:1、币材充足,能够满足流通需要。
2、复本位制下 , 金银比价由政府规定 , 能够反过来影响金银的市场价格 , 有利于金银币值的稳定。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d2382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d.png)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货币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进化以及现代货币制度的形成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形成交换活动的时候。
在最初的交换过程中,人们主要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即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进行直接的交换。
然而,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的多样化,物物交换存在着许多不便之处。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公认的媒介来促进交易。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比如贝壳、动物皮毛、石块等被用作交换媒介。
这些物品具备了易于携带、易于保存和被广泛接受的特点,成为了最初的货币形式。
同时,这也标志着货币的进化过程的开始。
二、货币的进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推动了货币形式的进一步进化。
在货币的进化过程中,金属的使用逐渐取代了最初的原始货币形式。
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货币是铜和银。
铜器的重量成为一种衡量价格和价值的标准,而银则作为更高的价值储备形式开始流通。
不同金属材质以及其相对稀有的性质,为其在交易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这种金属货币的使用形式在各个古代文明中普遍存在。
然而,金属货币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金属货币的重量和纯度需要进行检验,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不便性;另一方面,金属货币容易遭受削减、重铸等行为,造成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采用纸币等可代替金属货币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一步演变。
三、现代货币制度的形成现代货币制度是在金融体系的支持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19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扩展,货币的功能逐渐多元化,并与金融活动、信用交易紧密联系起来。
现代货币制度包括了中央银行的成立、法定货币的建立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与此同时,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也对现代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设立为货币的发行和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机制。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2e09b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8.png)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货币,
主要是以贝壳、铜币等为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元朝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纸币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宋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朝时期,我国开始发行白银货币,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同时,我国也经历了一次货币制度的变革,开始实行银两与货币并行的流通制度。
清朝时期,我国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以白银为主,铜币和金币为辅的流通货币体系。
清朝时期,铜币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如今,我国货币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人民币是我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单一的流通货币,到如今的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多种货币形式。
除此之外,我国还经历了多次货币制度的变革和调整,以适应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变化。
例如,人民币的发行与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还进行了货币汇率的改革,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变,也为现代社会的货币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货币制度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db24788eefdc8d377ee3251.png)
三
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 色金铸币充当本位币。在金本位制条件下,金
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也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内不准铸造、不
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
纸币)来流通的制度。金块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
的黄金储备。
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 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 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充斥 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金本位制又称金单位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 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形式有以下三种:
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法律
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
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
金。
四
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 金的货币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 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
1
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 的,并由法律赋予无
限法偿的能力。
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
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 2 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
一
(一)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 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
体系与组织形式 .
货币制度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 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 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
所谓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
1 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表明
面值的金属货币。
最初的金属货币是以条块形式流通的 ,每次交换都必须 坚定成色,权衡重量,然后按交易额的大小进行分割 .其 麻烦是携带不便和由于分割困难往往引起交易纠纷 .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6baf7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b.png)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通行的货币形式和相关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等组成的体系。
货币制度的演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改变。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货币,即以实物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如食盐、动物皮毛等。
随着社会交换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如黄金和银币。
金属货币具有稀缺性、可分割性和耐久性等特点,广泛用于交换和储藏价值。
随着商业和贸易的扩大,金属货币的使用变得不便,于是出现了纸币。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中国宋朝时期,后来在欧洲和其他地区也得到广泛运用。
纸币的发行和管理成为国家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货币政府机构的设立逐渐完善。
20世纪初,由于国际贸易的增长和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出现了现代货币制度的雏形。
国家开始采取中央银行制度,发行和管理货币。
同时,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以促进国际贸易和金融合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现代货币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电子支付和虚拟货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使货币的流通更加便捷和灵活。
同时,一些国家也在探索和推进数字货币的发展,以适应经济和金融的新变革。
总的来说,货币制度的演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
从最早的商品货币到
现代的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货币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稳定的交换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过程
篇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发展顺序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最后是纸币制度。
在原始社会,金属已经出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还没有货币。
随着人类的发展,货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决定了它们必然会成为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是银单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社会的需要。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商品的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增加。
作为本位币的银币需求也随着增加,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白银,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
而作为一种
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以便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
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商品交易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
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且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首先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
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引起的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阻碍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于是出现了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
这种做法避免了金银实际价值波动对商品双重价格的影响,但违背了价值规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充斥着市场。
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固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额度。
在这种制度中,银币已成为辅币。
银币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过度到金单本位制。
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
金币可以自由流通。
黄金在各国之间
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
金单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首先稳定的币值保证了商品流通顺利扩展,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其次,稳定的币值是债权债务的契约关系保持正常,促进了信用关系的发展;第三,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本输出,使国际经济关系相对稳定。
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全世界的黄金存量有限,价值符号无法兑现金单本位制的制度被削弱。
为了缓解对黄金的需求,使经济发展摆脱了黄金数量的限制,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
由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但是兑换的起点很高。
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
这种货币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金银这两种贵金属在历史上为推动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币材不足的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实行纸币制度。
纸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
纸币的发行基于有集权的民族国家和广阔的民族市场。
因为纸币的流通需要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支撑,使得它获得社会的公认而被广泛接受。
纸币是因为流通才有了价值,它必须由广阔的民族市场来吸收。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所
以它不能自动地的退出流通,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能执行贮藏手段只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
纸币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才能流通,它的流通无法超越国界,因此纸币不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制度是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和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具
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产生的。
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而发行和流通的。
纸的价值含量很低,即使有磨损,也不会造成财富的浪费。
纸币还具有易于携带、保管、计价、和支付准确等好处。
金属货币制度需要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和货币流通基础,这是贵金属不能做到的。
而且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受国外影响太大,各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须被迫调整其国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目标,这不利于一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因此,各国要放弃金属货币制度。
金属制度的不成立并不代表贵金属从此和货币再无关联。
首先,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的执行者主要是金属货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金属货币能够发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会退出流通领域。
其次,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是金块和银块。
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按其实际重量发挥职能。
篇二:1简述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的内容
1简述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的内容?货币的制度大体
涉及一些方面,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2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两者间的联系?商
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提供信用,工业向商业提供信用。
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做为媒介;借贷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3为什么利息成为收益的最一般的形式?无论资本是贷
出还是没有贷出,利息都被看做资本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是借入了资本还是运用的本是自己的资本,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
部分,似乎只
有扣除利息所欲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
4简述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实际利率指物价水
平不变,从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名义利率包括
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5管制利率的弊端有哪些?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
范围有限。
6为什么说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兑换货币?由于外汇统
收统支制度,绝大部分外汇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利用;而从可兑换性来说,人民币是完全不可兑换的货币。
1994年改行银行结售汇制,1996年底,实现人民币在贸易等经常项目上可兑换,20xx年进一步宽松境内机构对外直接投资限制,有序拓展资本流出入渠道,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7比较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各自的利弊?固定汇率
是美元与黄金挂钩,与其他国家货币建立固定比价。
美元贬值,固定汇率难以维持;浮动汇率是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关系变化而涨跌。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方式不可行
8试概括决定和影响汇率制的因素?汇率的决定取决两
方面,可比的基础,外汇做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存在着由于种种原因引起供求关系变化
9简述市场效益假说?
10如何理解金融资产的利益与风险的对称原则?
篇三:国际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b.国际金本位制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b.国际金块本位制c.国际金本位制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a.金汇兑本位制b.金本位制c.布雷顿森林体系d.牙买加体系4.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a.美元b.黄金c.特别提款权d.多种储备资产5.特别提款权的创立是()。
a.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结果b.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结果c.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结果d.以上都不是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c.浮动汇率制度d.弹性汇率制度7.二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于()。
a.1960年b.1969年c.1971年d.1973年8.欧洲货币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9.欧洲货币体系创立的一篮子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