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配伍分析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采用丹参根部药材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
它具有活血化瘀、抗炎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进行分析。
一、丹参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丹参注射液主要用于以下方面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心脑血管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心脑血供。
它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心绞痛、脑梗死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2. 血管炎症性疾病:丹参注射液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维护血管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一些血管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丹参注射液常常被应用,如血管炎、混合性血管炎等。
3. 血小板功能异常:丹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聚集,对于一些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例中,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4. 术后治疗:丹参注射液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一些手术后的治疗中,丹参注射液被广泛应用。
二、丹参注射液的配伍分析在药物的配伍上,丹参注射液主要与以下几类药物配伍应用:1. 具有血流改善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与异黄酮类药物如大黄、青蒿素等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增强药效。
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可以促进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异黄酮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双方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2. 具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以与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物配伍应用,可以增强其抗凝血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剂量及使用方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3. 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丹参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可以与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等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这是因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中的炎症介质释放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由该院临床药学管理系统中提取2015年1—10月期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并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2015年1—10月期间该院住院患者中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共690例,涉及33个品种,其中使用1种中药注射剂者占89.86%,两种联用者占8.84%,3种及以上联用者占1.30%。
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使用品种、DDDs值以活血化瘀类最多,DDC值以抗肿瘤药物最高。
舒血宁注射液为销售金额最多的中药注射剂,且销售金额排位前10位中活血化瘀类最多。
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共92例,占13.33%,主要为溶媒使用不规范、应用剂量不合理、重复用药、联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等。
结论中药注射剂在该院住院患者中应用广泛,尤其以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最为突出,但临床有必要加强其用药监督和管理,以保障用药安全。
标签:中药注射剂;现状;调查[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The Data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in the hospital was selected in clinical pharmacy 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690 cases were giv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therapy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in our hospital,involved 33 varieties,including the use of one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ccounted for 89.86%,2 MS accounted for 8.84 percent,and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three kinds accounted for 1.30%. TCM injections sales amount,use varieties,DDDs value to blood circulation category most,DDC of antineoplastic had the highest value. Shuxuening injection sales for the most amount of TCM injections,and the amount of sales before qualifying blood circulation class up to 10 digits. Inpatients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of 92 cases,accounting for 13.33%,primarily as vehicles for the use of non-standard application doses unreasonable,repeated drug use,together with the presence of incompatible drugs. Conclusion TCM injections had wide range in our hospital applications,particularl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the most prominent,but there was a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clinical dru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o ensure drug safety.[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atus quo;Investigation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而制成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具有起效快、耐药少、疗效好等优点,深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1-2]。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给药途径争议
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 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 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 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4
给药途径争议
反方3
“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标准衡量,中药注 射剂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原则,将 不明成分的复杂混合物注入人体是非常危险和 不负责任的,这类中国独有的药品既不符合传 统中医的理论和经验,也违反了现代医学的基 本原则。”
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
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 同时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 一时间在日本引起不同凡响。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 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 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 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 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 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 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 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给药途径争议
正方
中药注射剂的优点在于药效迅速,作用可 靠,更适于抢救危重病症之用,是中医治疗急 症必不可少的剂型。
有些中药注射剂还可发挥定位药效,如消 痔灵注射液可用于治疗痔疮;当归注射液可以 穴位注射等。
给药途径争议
正方
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在心脑血管、抗肿瘤、 呼吸系统等领域。
中药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如丹参、生脉、参脉注射液是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常用的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 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清开灵注 射液等列入国家中医医院急诊必要中成药目录。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形式之一,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中药注射剂具有剂量准确、快速有效、便于使用等特点,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尤其在热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的症状,加速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中,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药注射剂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程的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二、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案例1. 注射党参注射液党参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临床研究发现,党参注射液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血管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抗缺血、抗心肌梗死的作用。
2. 注射黄连素黄连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中,黄连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同时,黄连素还具有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对于病毒感染和发炎反应引起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中药注射剂相较于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剂量准确、快速有效、便于使用等优势。
在治疗急性病症、危重病患者时,中药注射剂能够迅速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与西药注射剂相比,中药注射剂疗效确切,不易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2. 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成本较高。
同时,中药注射剂中所含药物成分复杂,药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质量控制相对较难。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目前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争议。
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药注射剂作为创新型药物形式,在临床使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中药注射剂将通过研发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拓宽临床应用范围。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6例临床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所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6例病例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以变态反应为常见,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药物自身因素、临床用药因素、患者个体因素。
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合理应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中药注射剂有着传统中药剂型不可替代的优点,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渐引起关注。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降低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所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6例病例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分析如下:一、资料所有资料为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临床上报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共56例。
二、方法对56例病例进行人群的年龄、性别;药品的品种、剂型;用药的剂量、疗程、溶媒的选择、稀释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不良反应的分析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发行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中的五条原则:(一)用药与不良反应/事件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二)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三)停药或减量后,反应/事件是否减轻或消失?(四)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事件?(五)反应/事件是否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的病情进展、其它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进行评估。
三、结果1、56例病例中男34例、女22例,性别比为:1.55:1;年龄4个月—72岁,其中<14岁19例,占33.9%;14岁—60岁26例,占46.4%;>60岁11例,占19.6%。
我院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干预前后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越高ꎬ表示该药的用药成本越高 〔3〕 ꎮ 中药注射剂的纳入标准
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
用迅速的特点 〔2〕 ꎬ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ꎬ但随着其在临
床的广泛应用ꎬ不合理现象也较为严重ꎮ 我院临床药师在监
测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ꎬ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我院
骨科使用较为广泛ꎬ且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ꎮ 针对此现象ꎬ我
~ 12 月入住我院骨科的患者各 753 例ꎬ对 8 ~ 12 月份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ꎬ比较干预前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
用率、不合理用药构成比有无统计学差异ꎬ对比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例次、数量、金额、人均费用、用药频度( DDDs) 、日均费用( DDC) 、联合用药
等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ꎮ 结果 干预后骨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不合理用药构成比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ꎬ差异有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R969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3765(2020)  ̄05 ̄06147 ̄0192 ̄02
中药注射剂指中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
临床常用量来确定ꎮ DDC 为药品销售金额 / DDDsꎬDDC 代表
菌制剂 〔1〕 ꎮ 因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
> 0 05) ꎮ
2 2 干预前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率 干预前应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 525 例ꎬ其使用率为 69 72% ꎬ干
预后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患者为 193 例ꎬ其使用率
为 25 63% ꎬ干预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较干预
前明显降低ꎬ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ꎮ
« 新编药物学» 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并结合药品说明书及
120例中药注射剂临床医嘱点评分析
审核 , 做好四查十对 , 并按药 物说 明书或 医嘱 向患者或 家属 交代清楚药物 的有关 事项 , 从 而指导 患者科 学用药 , 提 高用
药依从性 , 尽量减少或避免退药 事件 的发 生。
参 考 文 献
[ 1 ] 宋飞. 我院2 0 1 1 年 门诊退药处方分析. 临床合理 用药 , 2 0 1 2 , 1 1
太高; “ 医保 ~ 农保” 报销等 原因 。医师 、 药师需 积极 向患者
综上所述 , 大多是 被动 接受退 药 , 多发生 在出现 不能 耐
详细、 耐心 的做好用药教育 , 以做 好 提 高 患 者 依 从 性 的
工作 。
受 的不 良反应 , 退药时患者或家属往返 于医师药房 收费处之
起 中毒或者产生药物依赖性 。
使用过 中药注射剂的病例 1 2 0 份, 即每月抽 取病例 3 0份 , 选 择病例的标准是根据 当月 中药注射剂使 用排名情况 , 确定专 项点评的品种 , 病例抽取工作 由医务科协 助完成 。 1 . 2 点评方法 为保 证 中药 注射剂 的临床疗效 , 保 障患者 的用药安全 , 国家中药管理 局制定 《 中成 药 临床 应用 指导原 则》 , 以此原则为指导 , 结合我 院实 际情 况建 立中药注射剂 临
・
1 2 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0 1 3 年 5月第 7 卷第 9期
C h i n J M 0 d D r u l  ̄ A p p 1 . M a y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9
症或担心不 良反应不敢 服用 ; 患者不配合 以及患者认 为药价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由于中药注射剂在我国广泛运用,其在临床使用中,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本文就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综述,并从中药注射剂发展史、成分及不良反应的分类、原因、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充分发挥其中医药特色。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安全性;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改进,是以现代制剂技术和工艺创制的许多新剂型和新品种,是一种可供注入人体的灭菌制剂,比如粉针剂、滴丸、中药静脉注射剂等[1]。
其具有作用可靠、疗效显著、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也随之频繁出现,这对医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
1 中药注射剂发展史 1941年,柴胡注射液最早开启了中药注射剂的先河,利华药厂在短短的几年研制了七八十种药品,其中就包括柴胡注射液。
在当时,柴胡虽然制成了针剂,但“透表泄热”仍是其主要功效,其基本保留了中药的主要特征,成为当时典型的中药注射剂。
1954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其重新鉴定,大批量生产,使其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注射剂品种。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上海等地研究出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各品种。
70年代以来,更是研发了大批量的中药注射剂,有资料显示,其数量高达700余种[3]。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研发了注射剂新剂型,促进了中药注射剂工业水平的提高。
2 中药注射剂的成份①以中药有效成份制备中药注射液:近年来,国内外成功地开发了有效单体成份的注射剂,如紫杉醇、地高辛、丹参粉针等,有效的提高了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水平;②以新工艺技术生产中药注射液:通过超滤技术,解决了一些问题,如中药某些有效成份在生产和储存期间的稳定性等,且更高的要求了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份含量;③以新剂型制备中药注射液:近年来,国内研制了由静脉注射的乳剂、粉针剂等,其通过发挥淋巴系统的定向性、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等,提高了药效,降低了中药注射剂的副作用;④以现代技术和方法操控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水平在随着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其质量控制也在利用色谱测定的指纹图谱中有了较为严格的控制。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情况调查与分析
3 讨 论
3 1溶 媒 使 用 不 规 范 .
接 进 入 人体 组 织 、 液 或器 官 内 , 有 作 用 迅 速 、 效 明 显 、 血 具 疗
使用 方 便 的特 点 。但 随着 中药 注 射 剂临 床应 用 的 日益广 泛 . 有 关其 发生 不 良反应 的报 道 E益增 多 , 人死 亡 的 严重 不 良 l 致 反应 也 屡见 报 道 , 国家 药 品不 良反应 监 测 中心 也 多 次发 出 中
定 的适 应 证 、 法 用量 、 媒 选 择 不 相符 等 使 用 不 规 范 的现 象 , 用 溶 医师 应 重视 对 药 品 说 明 书和 药 物 配伍 知 识 的 了解 。
严 格按 照 说 明书 及《 中药注 射 剂 临床使 用 基 本 原则 》 的规 定使 用 中药 注 射剂 , 证 患 者用 药安 全 。 保
『 关键 词1中药注射 剂 ; 药品 说 明 书 ; 合理 用 药 ; 分析 【 图分 类号】R 3 中 92 【 献标 识 码】 文 C 【 文章 编 号11 7 — 7 1 2 1 0 a 一 1 7 0 6 4 4 2 (0 2)7《 ) 0 9 — 2
中药 注射 剂 改变 了 中药 传 统 的 给药 方式 . 药 物 可 以直 使
药 物 代谢 能 力差 等 因 素更 易发 生不 良反应 。 如血 塞 通注 射 液 4 0r + %葡 萄糖 注 射 液 1 0mL稀 释 后 滴 注 ,与 说 明 书 规 0 g 5 a 5 定 5 1 %葡萄 糖 注 射液 2 0 5 0mL稀 释相 比明显 偏 少 。 %~ 0 5~ 0
22 7 第1 第1 注射剂 临床应情况调查 与分析
程 国 印
河 南省新 密市 第一 人 民医院 , 河南 新 密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和评价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
方法:通过对我院2010年1~12月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及排序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31种,金额占全部注射剂金额的11.1%;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临床使用空间巨大。
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差,医院管理层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销售金额:应用分析随着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2010年度我院整体收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具有“中药现代化之光”美誉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也稳步增长。
中药注射剂克服了传统中药起效迟、作用慢、生物利用度低等诸多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
然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不时亮起红灯。
本文通过对我院重点监控药物——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和评价其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为医院管理层加强监管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我院住院药房计算机系统2010年1月—12月间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数据,统计其使用信息,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品种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注册文号首字母为Z 的药品。
其分类依据药品说明书上的功能主治,参考临床主要适应症。
1.2 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药物利用研究指标。
(1)DDD值,DDD是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本文引用的DDD值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的日剂量为准,采用主要适应症的常用剂量。
(2)用药频度(DDDs),即用某年的年总用量/该药DDD值,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分别计算其DDDs,将DDDs相加即为该药总的DDDs。
2015—2017年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2015—2017年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一、中药注射剂使用总体情况2015—2017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为X,2016年增加至X,2017年达到X。
说明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在这三年间呈现出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1. 经典中药注射剂2015—2017年,各类经典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
例如板蓝根注射液的使用量在这三年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为X,2016年为X,2017年为X;而黄连素注射液的使用量则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态势,2015年为X,2016年为X,2017年为X。
可见,不同类型的经典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2. 新型中药注射剂2015—2017年,新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也有所变化。
例如人参皂苷注射液和人工牛黄注射液这两种新型中药注射剂在这三年间的使用量均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新型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中药注射剂使用的主要疾病领域2015—2017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疾病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及免疫调节等。
呼吸系统疾病是中药注射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其使用量最大,2017年达到X。
2. 主要问题(1)安全性问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和安全风险,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2)规范化问题: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完善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和效果。
五、结语2015—2017年,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呈现出了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体现在经典中药注射剂和新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上。
中药注射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及免疫调节等。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和规范化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改进。
最新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处理方法1 分析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
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
1.1 药材原料问题中药材质量常常受到栽培技术、产地、环境、炮制方法、运输过程、储存条件等方面一些影响,易造成质量不稳定。
进而导致中间体和终产物质量出现问题,因此,原料成为影响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和安全性问题之一。
1.2 刺激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具刺激性,如黄芩中的绿原酸、药材中的挥发油,都可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而引起疼痛。
中药材中多量鞣质由于形成鞣酸蛋白吸收困难,因此多次注射局部组织就有可能由硬结而坏死造成无菌性炎症。
1.3 澄明度问题中药成分复杂,在生产过程中的杂质未除净,尤其是鞣质、树脂等形成了胶体分散物,由于胶体陈化而呈现混浊或沉淀。
1.4 pH值人体血液的pH值为7.4左右,因此要求注射液的pH值应与血液相等或接近,注射液偏酸或偏碱都会产生疼痛或组织坏死等副作用,故pH值一般列为质控必须检查的项目。
上述检品经检测pH值不合格的有红花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3]等。
1.5 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问题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是应用植物化学提取分离得到的。
但很多情况下,有效成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这不仅给制备注射剂带来困难,而且影响疗效。
1.6 质量标准问题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
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质量指标,所以存在着因药材质量、工艺生产条件的影响,产生质量不稳定,进而影响疗效。
1.7 其他含量测定方法科学性不强且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
2 探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在20世纪80年代由传统中药引起的ADR就有相关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1 1 一 般 资 料 : 集 我 院住 院 药 房 计 算 机 系 统 2 1 . 收 0 0年 1 ~ 月
1 间住 院患 者 使 用 中 药 注 射 剂 的 应 用 数 据 , 计 其 使 用 信 2月 统 息 , 对 使 用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 品 种 依 国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并 局 (F A 药 品注 册 文 号 首 字 母 为 z的 药 品 。其 分 类 依 据 药 品 SD ) 说明书上的功能主治 , 考临床主要适应证 。 参 12 方 法 : 用 WH . 采 O推 荐 的 限 定 日剂 量 (enddi oe dfe ayds, i l
应 用 较 少 。 1 均 费 用 D C 以 某 药 总 销 售 金 额/ 药 的 D D 3 D 该 Ds
金 额 排 序 与 D D 排 序 比 , 比值 反 映 用 药 金 额 与 用 药 人 Ds 此 数 是 否 同步 , 比值 接 近 10时 , 映 用 药 金 额 与 用 药 频 度 同 步 . 反
一
23 2 1 度 销 售 金 额 前 l . 00年 O位 中 药 注 射 剂 统 计 分 析 : 果 结
见 表 3 。
品 种不 同规 格 、 同 厂家 的 药 品 分 别 计算 其 D D , D D 不 D s将 D s
相 加 即 为 该 药 总 的 D D 。药 品 D D 反 应 药 物 的使 用 动 态 , Ds Ds 其 值 越 大 , 明 此 药 的使 用 频 度 越 高 , 择 的倾 向 越 大 , 之 说 选 反
药 ) 23 为 99万 元 , 中 中 药 注 射 剂 共 3 其 1种 , 用 药 金 额 为 总 364 万元 , 2 .1 占全 部 用 药 金 额 的 1 .% 。第 二 、 、 11 三 四季 度 较 第
丹参注射液在某医院临床使用分析
西藏医药2019年第40卷第2期(总143期)●卫生管理●丹参注射液在某医院临床使用分析曾礼辉1 吴健*21.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 西藏山南 856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摘要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在某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7年7月份使用丹参注射液的处方122份,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要求,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结果 综合评价用药合理率仅为8.20%;使用科室为内、外、急诊、传染科;按照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有32例(26.23%);用药时间为14.13±6.29天。
结论 丹参注射液在该院的临床应用合理性较低,建议医院相关部门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合理用药 应用分析注射用丹参是由丹参中提取制成的中药注射粉针剂,由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独家生产,具有活血通脉的作用。
临床中医常用于胸痹血瘀证,西医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中有胸痛或心悸的患者。
本人在作为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品监测过程中发现,注射用丹参连续半年位于医院用药金额前10位,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要求,为评价其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笔者调取了HIS中使用过注射用丹参的患者一般情况和用药情况,结合其病史病程特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医院的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分析,从而规范其临床的合理性使用。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22例使用丹参注射液的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53例;患者年龄8~84岁之间,平均年龄51.80±23.03岁。
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见表1表1 各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年龄(岁)数量(例)占比(%)≤403226.2341~502419.6751~602722.1361~701713.9371~801814.75>804 3.29合计122100.00 1.2方法通过HIS结合电子病历系统随机抽取2017年7月份使用过注射用丹参的住院患者全部信息,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用药信息、病程记录等,合计122例。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它具有剂型稳定、药效迅速、用药方便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中药注射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监管等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其临床应用。
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中药注射剂作为现代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在临床应用的领域上,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病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
特别是在疑难重症、紧急救治以及术中应用等情况下,中药注射剂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1. 使用合理性不足在临床使用中,一些医疗机构存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度倾向。
这主要与现有医疗体制、医疗保险的刺激机制、患者需求等因素有关。
一些医生在面对一些病情较轻、可通过口服或其他途径治疗的患者时,过度选择了中药注射剂,使得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不足。
2. 安全性风险存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传统中药经过加工制剂、注射等工序,药物成分和药效常常有很大差异,这就给药物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同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涉及诸多环节,如种植、采集、炮制、生产等,每一环节都需要严格监控和管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药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管理水平不尽如人意,导致安全性风险存在。
3. 监管不力中药注射剂涉及到药品监管、临床应用和市场准入等多个环节,其中监管环节显得尤为关键。
当前监管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部门在注册批准、审核、监督等方面的限制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一些低质量的中药注射剂流入市场。
此外,监管部门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系统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三、优化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对策1. 加强临床指南建设建立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指南,明确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等规范。
通过临床指南的制定和推广,引导医生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摘要:近年来,中药注射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运用现代加工技术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注射剂,它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有效利用度高的特点。
但是,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频频出现,因此如何使中药注射剂合理地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应用问题,并对防范操作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指的就是中药饮片通过提取和纯化而制作出的专一针对人体进行注入的溶液、乳状液和无菌粉末等制剂。
中药注射剂不但对中医药的传统治疗优点予以保留,并且拥有了西药起效比较快的相关特征,因此在临床中也获得了普遍性的使用。
现如今,被纳入到中国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共有109种,其中的59种属于单味药,还有50种属于复方中药。
因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形式,从而获得了生物利用度比较高、治疗效果比较好以及作用比较快的多种优点,故此在临床中也有着比较普遍的使用。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得出,在药品采购总金额排名前20位中,有16种均是中药注射剂,并且在这个排名的前5位均为中药注射剂。
1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近几年来,随着中医中药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药的使用,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在诊疗疾病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注射液的分类依照注射剂生产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则能够将其划分成多种剂型:溶液型注射剂、乳浊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
而目前比较多见的是溶液型和注射用无菌粉末,另外,需要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更长,也或者是难溶型药物就通常被制作成了乳浊型和混悬型两种注射剂。
依照临床用药的途径去进行类别划分,则能够被划分成脊椎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最常用的静脉注射。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为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问题,对我院2007年7~12月住院患者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各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及排序等情况进行分析。
我院21个科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17种,金额占全部注射剂金额的15.3%;活血化瘀类的疏血通、灯盏花素、丹参的用药频度排序均高于金额排序,肿瘤用药康艾、艾迪,清热解毒药血必净的用药频度排序均低于金额排序。
提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而部分药品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差,医师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
随着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逐渐增多。
本资料针对我院近期部分住院病人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我院2007年7月—12月间21个科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统计数字,包括药物的品种、规格、数量、销售金额等基本信息。
1.2 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用某药的总用量/该药DDD值计算该药的用药频度,即DDDs,即用药的人数,并以此作为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指标,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分别计算其DDDs,将DDDs相加即为该药总的DDDs。
药品DDDs值越大,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
以用药总金额和DDDs值排序,求其比值,比值接近1.0时,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
2 结果与分析2.1 用药金额统计结果2007年7月—12月我院21个科室住院患者用药金额(包括西药、中药)为2971万元,其中中药注射剂共17种,总用药金额为456.2万元,占全部注射剂用药金额的15.3%。
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处方点评总结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总结一、中药注射剂相关简要介绍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
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中药注射剂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②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③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④临床不合理使用。
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2008年,卫生部发布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指出,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做到:①选用品种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②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③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④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⑤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慎用;⑥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慎重使用,加强监测;⑦加强用药监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综述并比较了近年来几个不同医院在不同方面对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的总结,以及对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的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药品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对医药资源的浪费,以便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临床使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医院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因为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比较复杂,以及制剂纯度控制不当等原因,再加上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不当,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这也已经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先后在2004年发现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2005年发现莲必治注射液可致肾功能衰竭、穿琥宁注射液可引起暂时性血小板下降,2006年发现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决定暂停其使用和审批, 这又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比较近年来一些不同医院在不同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的总结,以及对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希望能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1 中药注射剂不同方面的临床使用情况统计及分析
1.1 用药频度、用药金额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的限定日剂量( DDD) , DDDs为用某药的总用量与该药的DDD值的比值,以此作为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指标, 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分别计算他们的DDDs, 然后将DDDs 相加即为该药总的DDDs。
药品DDDs 值越大, 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
对用药总金额和DDDs进行排序,而总金额排序号与DDDs排序号得比值就是该药的药物利用指数(DUI)。
它能很好地反映用药金额与应用频度是否同步,当DUI接近1.0 时,也就表示它的同步性良好。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刘晨等[1]以此分析了她们医院在2007月7月到12月5个月期间21个科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
她们的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各种中药注射剂的DDDs和销售金额及排序情况
他们这期间用药(中、西药)总金额为2971万元, 其中中药注射剂为17种, 中药总用药金额如上表,为456.2万元, 占全部用药金额的15.3%,在临床用药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表1中可以看出个别药品的同步性差。
经过查询病例发现,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剂量大、浓度高、疗程长。
王继芳等[2]用同样的方法也在相同的期间对他们医院进行统计分析,这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总金额7237万元,其中中药为924万元,占总比例的12.77%,而临床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共19种,总金额665.69万元,占中药用药金额的72.04%。
同样存在着个别药品的同步性较差。
根据统计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有较高的使用比例。
而一旦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医生应该很好的把握中药注射剂的功能与主治及用法用量的选择范围,针对患者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以及具体表现, 严格、全面考虑来选择中药注射剂的种类及用药剂量,避免造成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1.2 处方、使用情况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的比较
杨永榆[3]随机抽取了他们医院2009年1~9月门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对处方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联合用药进行统计分析,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
在他抽查的316 张处方中,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2. 78%,而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现象,高限剂量使用占49. 37%,稀释剂规范率为67. 41%;使用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处方占31. 01%。
结果中明显可以看出,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着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符的现象,而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所以各医生在使用药品的时候都应该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而使用不合理的途径主要有,药物给药途径不当、给药剂量偏大、稀释剂不规范等。
2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中药注射剂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从药品本身来讲,中药材的质量、药物的成分、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等都能直接导致药本身产生不良反应的隐患。
除此之外,医生本身也存在导致中药注射剂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配伍的影响、控制静脉滴注的速度误用、滥用、症药不符合注射液为肌注药品等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当然,因个体体质的差异,同样会有个别让人意想不到的反应,这就要求医生对具体的病人,严格按照药品规格的同时,根据经验,考虑具体情况,合理的开方,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2 讨论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它具有生物利用度高, 作用迅速等特点,这也解决了传统中药见效慢的问题。
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传统中药的给药途径,直接加快了起效时间,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但既然是开发的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其造成的不
良反应也不断的增多,这一严峻的事实也就要求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规范临床使用流程, 加强用药监护和不良反应申报工作, 完善用药体系, 这样要求,做到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真正的把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发挥出其应有的安全、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晨,李晓玲.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 11,17(11).
[2]王继芳.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药事组织.2010,19(10).
[3]杨永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3).
[4]曹建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性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