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登高实用优秀课件

杜甫诗三首登高实用优秀课件

诗人之“悲秋” 悲
很是丰富,很是
深沉。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家国之秋
我们来看,从自然之秋到人生之秋,再到家国之秋,
是层层递进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既是自然之秋, 又是人生之秋。“艰难苦恨繁霜鬓”既是个人艰难,又是 国家艰难。“潦倒新停浊酒杯”既有对人生之秋的无奈, 又有对家国之秋的无奈。三悲是互相交织的,回环往复的, 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就是说,自然、人生、家国,种种悲 凉,在此刻就全部交织在一起了,喷涌而出,就形成了我 们现在读到的被人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 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除了思想内容上的特点,咱 们再来看一下诗歌的形式。律诗在形式上非常讲究对仗, 通常是颔联、颈联对仗,咱们来看这首诗,除颔联、颈联 外,首、尾两联也是对仗的,句句对仗。而且句内还有对 仗。如“风急”对“天高”,“渚请”对“沙白”。我们 说“对仗工整”,这也是它被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 一个原因。
一、题解
登高,即登上高处。
(1)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 (2)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
登高风俗的含义:登高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 [yú]囊,可除祸;登高,有步步高升,寓意来年更 高的意思。
我们课文登高是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
二、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准字 音;
苦恨——极度遗憾,遗憾的是“繁霜鬓”,遗憾自己老了, 不能为国效力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问题(10),阅读全诗认真思考:前四句写景,后四句 抒情,此手法为触景生情,即景抒情,借景抒情。那么全 诗抒发了什么情,请同学总结一下 :
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
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诗中, 诗人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触情生情, 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丰富深沉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自 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高》ppt课件20张
登 高杜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 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 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 感受体悟景中之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 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精读体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探析:试着从感官与动静两个角度来分析本联的写景艺术。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的事物,好比画家的工笔,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将三峡秋景的形、色、态一一展现出来。
精读体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律诗的颔联被称为“承句”“承”是“起”句的延续、深化, 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思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病:疾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
难。
苦恨:极恨。苦,极。
潦倒:衰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沉郁:指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感情深沉悲凉。
顿挫:指诗歌情感表达得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作者作品及生平
主要作品:诗文集《杜 工部集》,代表作“三 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安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 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 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 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 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文本精析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 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 “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 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 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 “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 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 “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但是 此时诗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可要怎么消解呢?所有这些都无法消解,只能郁结在诗的 结尾,郁结在诗人的心头。
总结提升
水 鸟
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清沙滩白鸟儿回旋。
颔联分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译文
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堕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颈联译文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悲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久;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 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 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 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 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 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杜甫《登高》课件(12张PPT)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杜甫《登高》课件(12张PPT)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 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 为“诗圣”。
11
借景抒情 伤时叹己 情景交融 忧国忧民
登高
天高猿啸 沙白鸟飞
秋景
境界阔大
无边落木 滚滚长江
视通万里
悲秋做客 多病登台
悲情Biblioteka 悲秋苦病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无奈
12
常作孤客独,,久身旅世也凄;凉流,浪他十乡分的眷时念间家之久
百年乡,和迟亲暮人也,;也为多国病,家衰多疾难也忧;心感叹年老
台,忡高忡迥。处也;
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登台,无亲朋也。感叹
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9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
军阀又乘时而起,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
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能继续“漂泊西南
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
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
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
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
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并
风急—形凄象寒鲜明天,高展—示辽一远/幅内既心雄很浑孤单高渺小 猿清啸、哀白远——,叫冷又声色肃凄 调杀哀,凄,更凉闻显的者环欲境秋哭的景,冷。悲清情和顿凄生凉。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6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生命之短暂 不尽长江滚滚来。时间之永恒
落木—由树及人。落叶飘零,已是晚
登高
杜甫

一等奖《登高》优秀课件

一等奖《登高》优秀课件
杜甫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望岳》 《月夜》、《春望》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添加标题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添加标题
登 高
杜 甫
结论:忧国忧民的形象
醉里眉攒万国愁
杜甫
登高 杜甫
/CONTENTS
01
风急天高猿啸哀,
02
渚清沙白鸟飞回。
03
无边落木萧萧下,
04
不尽长江滚滚来。
05
万里悲秋长作客,
06
百年多病独登台。
PART . 01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顿挫
第一章节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PART ONE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登高杜甫完整ppt课件

登高杜甫完整ppt课件
10
⑶陷贼和为官时期 (45至48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⑷漂泊西南时期 (49岁以后)
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 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7
▪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 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在奉天县令 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 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 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 点施舍来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 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 辛。”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 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 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8
而长江而长江不尽不尽亘古如斯令诗人超亘古如斯令诗人超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越时间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的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幸遭遇不禁怅惘千秋一洒泪怅惘千秋一洒泪以抒发以抒发自己自己壮志难酬壮志难酬的苦痛
“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
登高
杜甫
1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 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答:(1)作者描写了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 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 盘旋的水鸟。无边的落叶,滚滚而 来的江水等景物。(2)渲染了一种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氛围。 18
意象分析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 飞回
“猿啸哀、鸟飞回”就是 包含作者在内的千千万 万个流离失所者的真实 写照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
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

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2
,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
《登高》诗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通过描绘秋
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天的景象,寓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
忧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 3 诗歌的语言特色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比喻等修
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诗歌具有很高
创作的,那时他正在流寓夔州。 3 《登高》诗的主题思想
《登高》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观情绪,展现了杜甫深沉
而激昂的情感世界。
时代环境影响
社会动荡背景
政治腐败问题
战争频繁影响
杜甫创作“登高”的时期, 正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由盛转衰,社会动 荡不安,这种环境对杜甫的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的深层解读
诗人的孤独感
在《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 自己独自登高的场景,表达了 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这 种孤独感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 感慨,更是对社会动荡时期的 无奈与思考。
社会现实的反思
《登高》这首诗歌中,杜甫通 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隐喻了 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呼 吁人们关注和改变现状。
世界的深沉思考。
喻、象征等,使得诗句富有深度和韵味,引人深
思。 3 诗句的情感寄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
诗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寓含了对生
活的坚韧和不屈。
深入剖析名句含义
诗句中的"飞鸟"象征
"飞鸟"在诗中象征着自由与 无拘无束,杜甫借此表达了 自己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五)漂泊西南时期(公元765-770)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能举家 离开成都,生命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 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代表作 《登高》。
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8岁。
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 衰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是我国古典诗 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 就尤高,被世人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是 “沉郁顿挫”。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 之开阔,无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 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 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 是兴致盎然的。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 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 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 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 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 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 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⑥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苒,人 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念天 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 生和生命的思考。
总结登高诗常见情感
1.歌颂赞美:白居易的《杭州春望》 2.思乡怀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抒怀励志:杜甫《望岳》、王之涣《登鹳雀楼》 4.怀古伤今: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5.感怀自身: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国学大师】王国维
分析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划分层次内容。
登高 杜甫

8.2《登高》课件12张 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课件12张 优秀公开课获奖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首联颔联·画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全全景景】】 全全方方位位介介绍绍所所处处 的的环环境境,,引引人人入入 境境。。
首联颔联·画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 风


凄厉


落 木

鸟 沙
长 江


清丽
飞回
无边 萧萧 生命短暂
不尽 滚滚
时间无穷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全景:介绍所处的环境 中景:不仅展现秋景的一部分,更多了些许情,披情入景
动静结合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典型意象】
多病的 晚年 远在万里之外的他乡秋天常独自作登客台
作客

“常”: 久旅也
“秋”: 时之惨凄
“万里”: 地之远也
“百年”: 暮齿也“多病Leabharlann : 衰疾也“独”: 无亲朋
“台”: 高迥处也
颈联尾联·诗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
理解分析2:你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潦倒”和“新停”等词?

《登高》甫
诵读明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考究线索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 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 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飘流在外 ,同时又有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 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 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 长江”这四个意象?
猿鸣: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比喻孤独无依。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 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特写镜头: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 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特点: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不但形 象鲜明,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 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
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 活,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主 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之职。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 、《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 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杜甫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
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古 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 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感情多为忧国忧民。
“急”字, 很传神地写 出了当时季 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 “急”字,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显得天底下
的人渺小孤 单。写出了 诗人孤苦无
助的凄凉心 境。
猿鸣凄 切,使 人听到 它的叫 声倍感 悲凉。
“渚”是江中 的小洲,站在 高处朝下看, 水中的沙洲显 得既小又空, 在萧瑟的秋风 中,给人一种 凄清的感觉。
“悲”什么?
背景
国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 家仍是一片混乱; 诗人: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这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6岁,飘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
高 哀清
“白”是 冷色调, 与前面的 “清”字 一起构成 一幅苍凉 凄清的画 面。

在空中盘旋, 说明它无处停 息,让诗人不 由得想到了自 己的艰难处境, 孤独无依 。

风天 猿渚沙鸟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ppt课件22张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登高》优秀课件

《登高》优秀课件

孤独落寞
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年 老孤独的悲凉感慨。
杜甫忧国忧民情怀体现
关心国家命运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 荡、民生疾苦的忧虑。
同情人民疾苦
描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体现了诗人的 同情之心。
渴望社会安定
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 国家昌盛的渴望。
当代社会意义与启示
爱国情怀
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对当代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激发人们 的爱国热情。
寓情于景
杜甫常常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通过 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形成了独特的 诗歌风格。
炼字精准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注重炼字,力求每一个字都 精准传达出所要表达的含义,使得诗歌语言凝练 而富有表现力。
《登高》中艺术手法运用实例
01
视觉与听觉的交融
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
歌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情感的共鸣
诗歌通过抒发诗人的情感,使读 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人类共 同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升了诗
歌的审美价值。
CHAPTER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
《登高》主题思想概述
01
02
03
壮志难酬
表达了诗人杜甫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忧国忧民
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 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比较阅读
李白《将进酒》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怀才不遇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加奔放、 洒脱,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细节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描写音乐的著名诗篇,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命 运的同情和关注。与杜甫的《登高》相比,两首诗都关注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但表现手法和风格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通过登楼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 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 限。后两句出语自然,千古传诵,被人们看作 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全诗气势奔放, 意境开阔,语言通俗自然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 物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上汝州郡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尚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背景介绍: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诗人正因 为“安史之乱”于大历元年(766)到达 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动荡的社 会,飘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再 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更使他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 前后,他来到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 面对苍茫的秋景和滚滚的长江,他不禁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千 古名作——《登高》。
新停:刚刚放下。
造成杜甫悲愁的原因有哪些?
诗歌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国难 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家道艰辛之苦 羁旅异乡之忧 年老多病之愁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 的相继辞世 感时伤怀 忧国忧民 的爱国诗 人形象
家愁孤独 触景源自萧瑟之景触发悲凉之意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的悲 进行总结概括, “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思考:1、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 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想象一下,飞鸟,应该是一只怎样 的飞鸟? 孤独 无助 苍劲 有力 悠闲 自在
鸟飞回 鹰击长空 鸟鸣山更幽
颈、尾两联虽只提一个“悲” 字,实际上却处处透露出 “悲”,那么在这两句诗中写 了哪些悲呢?
颈联:(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时空交错)
此诗与写今昔对比之作不同,别具匠心, 写今与昔同,三十年来情况未有改变。后两 句写伤心不为个人而是为国家安危。
这类作品往往是怀古的作品, 登高的地方一般都是古迹。
《念奴娇· 赤 壁怀古》中 苏轼对周瑜 的评价。
5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重在表达 英雄失路,报国无门。
如《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自 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 从总体 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 赞美、热爱或欣赏。
例如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的“楼观 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是出 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阔,层 次清晰,形象生动。
• 万里— 无边的苍凉秋景。 悲秋—诗人目睹苍凉秋景,想到自己的处 境。 常作客—诗人漂泊无定的一生,羁旅感。 • 百年— 本喻有限人生,此处指暮年。 多病—诗人已病痛一身。 独登台— 孤独感。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 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 难,壮志难酬。 苦恨:“苦”:极度;“恨”: 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 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2、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 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 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 通的感情。
3表达自我的人生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 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 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 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 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 有机会再见面了。
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 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 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 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音调的抑扬顿挫、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 严、最瑰丽、最永 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名句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 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 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 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 • • • 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 诗人悲在孑然一身,独自登台。 诗人悲在回鸟徘徊,孤独哀伤。 诗人悲在长江滚滚,似水流年。
沉郁顿挫
•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 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 蓄 •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
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 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 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 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 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请结合注释自由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把 握词义,初步体会诗歌感情,至少读三遍。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自由读,读出节奏、感情。 语气缓慢、沉重, 读出“悲”的感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表达对宇宙无穷,时光荏 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登幽州台歌》的“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注意:
这些情感在文中一般都会 交集出现,一篇文章只单纯表达 一种情感的是很少见的,那么文 章一共出现了几种情感,诗句具 体又是表达什么情感的,这需要 同学门结合具体文章语境具体分 析。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 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 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 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 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 艺术的集大成者。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
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 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
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 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 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 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三吏”、“三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