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沃土育古今——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设计
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范文_
![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范文_](https://img.taocdn.com/s3/m/35c273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9.png)
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大明宫是唐帝国的大朝正宫,唐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称为“东内”。
地处长安城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大明宫遗址的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大明宫遗址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的导游讲解_____。
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在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基础上建设的,是中国首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现存遗址36处,其中地面显现遗址6处。
总占地3.5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于20xx 年10月1日盛大开园。
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王朝的皇宫。
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最后因为兵火战乱毁于公元920xx年,存世270年。
大明宫是一组宏大的皇宫建筑,与秦阿房宫、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宫殿群,是古代最壮丽的古建筑群;它也是灿烂辉煌的唐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唐代21位皇帝中17位都曾在此朝寝;它见证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历史事件。
我们今天的参观,就是一次唐代历史和文化的体验。
我首先介绍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
丹凤门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
丹凤门的名称,除短暂时间叫过明凤门外,其余时间都叫丹凤门。
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
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五门道制的杰出代表,北对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南边是长安城中南北向最宽的、达184米的丹凤门大街。
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的宽是8.5米,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abc41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a.png)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韩超【摘要】旨在以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特殊用地条件下的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解析过程及设计理念的分析解读,探析该种类型的枢纽周边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通过对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规划策略的探讨,针对西安火车站枢纽位于两大历史遗址间的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特征,从枢纽设计的总体布局入手,结合枢纽的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枢纽,利用城市场所及文脉的空间解析,将唐明两大历史轴线进行推演重塑,并进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分析、建筑限高及风貌保护、建筑色彩控制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实现了西安火车站枢纽区域用地的高度融合和功能的立体分层,塑造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相呼应、景观与功能交相辉映的城市片区.【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8(062)012【总页数】8页(P141-148)【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西安火车站;大明宫遗址;明城墙遗址;风貌控制【作者】韩超【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15;U121西安火车站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90年代完成第一次扩建并使用至今,目前年客运量达到2680万人次,是西安市规划“三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的“三主”之一[1]。
随着西安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和铁路客流的逐年增加,现有枢纽设施已无法满足客运需求,西安站将实施新一轮改扩建,新建北站房和高架候车室,站房规模由2.8万m2扩大至8万m2。
而西安站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与明城墙国家遗址之间,北靠大明宫丹凤门,南临明城墙尚德门。
新建北站房与大明宫丹凤门之间距离仅160 m,空间有限,用地狭长,枢纽规划与大遗址保护实际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在充分满足枢纽交通功能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现代枢纽有机结合,体现西安城市风貌特色,是规划成败的关键[2]。
1 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1.1 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遗址现状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分为既有火车站改造和新建高架候车室及北站房。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b0d22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b.png)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本文概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是我国唐代大明宫遗址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
大明宫作为唐代最重要的宫殿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历史的变迁,大明宫遗址逐渐被埋入地下,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将大明宫遗址建设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遗产公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大明宫遗址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在保护遗址原貌的同时,努力实现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和谐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景观设计,打造一个能够展示唐代皇家文化魅力、满足现代市民休闲需求的国家级遗产公园。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背景与意义、规划目标与定位、规划策略与原则、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设计与环境营造、文化展示与传承发展、交通组织与人流引导、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阶段建设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
2、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大明宫作为唐代皇家宫殿的代表,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中,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价值至关重要。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后经高宗、武则天等皇帝扩建修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见证了唐朝的兴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保护和继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大明宫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承载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在设计上,我们应重点展示大明宫的文化多样性,并通过遗址保护、文化展览和教育活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建筑、宫廷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该计划应包括对考古工作的持续支持,以及研究成果的系统组织和传播。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课件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探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6a7a4a0066f5335b812112.png)
帝国大道平面
帝国大道上的遗址
4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研究
4.1 基地概况
◆ 唐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北郊 ◆ 陕西省于1957年公布大明宫及东西内苑遗址为“陕西省第二批
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国务院于1961年公布大明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遗址保护范围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 遗址保护区范围南至自强东路,北至玄武路,西至未央路,东至
(1)存放在古迹内的博物馆藏品; (2)博物馆保存的,或考古、历史遗址博物馆展出的考古藏品; (3)露天博物馆。
2.3 城市遗址保护的积极条件
城市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对于郊外乡野的遗址而言,有三方面有利 因素。
◆ 经济优势 城市经济实力较强,政府有相对雄厚的财政力量投入到遗址的保
护与利用工作。
◆ 区位优势 遗址多处于城市中心地段,与市民的生活关系紧密,作为主题公
的保护模式,是目前国内外较好的解决遗址保护、发掘、研究、展示 等多方面要求的模式。
◆ 保护与公园设计结合 利用遗址这一珍贵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
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 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将已经发掘或尚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 的范围内。
◆ 理念核心——现场保存展示 以遗址及其周围地环境为保存展示的主要内容,使游客在身临其
现状地貌已不同于历史,但仍有历史地貌残留的痕迹,笔者在设 计中对于地形秩序组织是在考虑现状的基础上延续和恢复三大殿高起 的地貌以营造中轴格局。
(3)唐尺控制网的建立
傅熹年研究认为,唐大明宫整体布局的 尺度和隋唐长安城50丈的基础网格基本相同。
参照傅先生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对唐大 明宫平面的布局原则进行研究:即以含元殿 为中心,以唐尺50丈(147米)的距离为网格间 距,在遗址和现状叠加的平面图上排布网格, 进行分析。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b43dd85ec3a87c24028c44a.png)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一)背景唐大明宫为唐长安城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历时近30年建成。
唐代21代皇帝中有17位皇帝曾在此主政,前后延续270年历史。
唐天祐元年(904年),昭宗迁都洛阳,大明宫被人为摧毁,至此成为一片废墟。
唐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龙首塬上,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遗址主体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近8000米。
唐大明宫在总体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落之一,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大明宫遗址现代考古始于上世纪初叶。
现已探明大明宫宫城的范围和形制,钻探出9座宫门遗址,37座建筑遗址,以及大部分宫墙和夹墙遗址,并重点发掘了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玄武门、重玄门、右银台门、丹凤门等多处遗址,完成了麟德殿、含元殿遗址单体保护工程。
唐大明宫遗址目前虽有建筑及农田占压,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保存状态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之一。
1961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
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主导下,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启动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项目。
本规划为是基于唐大明宫保护规划所制度的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
其建设应当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高起点起步,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开发的示范性工程。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解析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401e0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43.png)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177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解析马英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本文从认识丹凤门开始,阐释这座门址和其遗址博物馆在当今城市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
从遗址博物馆对于遗址的展示与阐释、保护与展示的技术手段、功能与流线,以及遗址博物馆的外在形象控制四个方面进行解析,从中寻找这座建筑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与价值。
同时,也结合历史研究中所追求的真实性原则及大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理论与尝试,来探讨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对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的思考。
关键词: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解析;历史真实性;大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图分类号]TU29.5[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Danfengmen Site MuseumMa Yingchen(College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 China)Abstract: T 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Danfengmen, and explain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ite and its museum intoday’s urban lif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is museum form fours aspects of the display and explanation of the site, the technical means of protection and display, functions and streamlines, and the site museum’s external image. Meanwhile, the principles of authenticity pursued in histor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related theories and attempts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rge sites are also discussed to explore the thinking of Danfengmen Site Museum on the way of displaying large sites.Key words: Danfengmen Site Museum;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rge sites被冠以新的西安城市门户的丹凤门(火车站改造工程完成后,丹凤门将成为新火车站广场的主要背景建筑),当下的处境却异常微妙,这或许也反映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见图1)在当下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存在。
西安大明宫规划详细资料(内参)
![西安大明宫规划详细资料(内参)](https://img.taocdn.com/s3/m/cdbdba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a.png)
大明宫周边有多个公交站点, 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
历史背景
西安大明宫是唐代的皇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是唐朝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
大明宫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火和自然灾害,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遗址。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大明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意义
西安大明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 表,其建筑风格和布局对后世影响深 远。
规划内容
对周边地区的建筑、道路、绿化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建设商业、文 化、教育等设施。
实施进展
部分改造项目已完成,整体改造计划正在逐步推进。
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
规划目标
保护大明宫遗址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规划内容
对遗址区内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保持历史风貌,同时完善基础 设施和服务设施。
02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和市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
03
活理念。
THANKS
感谢观看
整体竞争力。
城市更新与改造
结合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改造,对 周边老旧小区进行更新和改造,
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和改 造,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实
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和古迹,保 持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可持续发展策略
01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游客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游览 大明宫遗址公园。
03
大明宫规划布局
整体布局
整体规划理念
以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为核心,结 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实现大明
宫的可持续发展。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工程设计与施工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工程设计与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5d8b8c21af45b307e87197e1.png)
2
技术难点 1 ) 设计 难 点 古 建 筑 仿 真 设 计 难 度 大, 时 间 紧。
丹凤门工程为 仿 古 建 筑 , 要求既能复原唐朝大明宫正 体 形, 保 留 部 分 原 建 筑 的 功 能, 包括建筑 南门的规模 、 的细节处理;又要对挖掘的遗址进行 保 护 性 开 发 展 示 , 还要求本工程 的 设 计 与 周 边 的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相 协 调 。 因此, 设计中必 须 与 考 古 研 究 及 该 区 域 的 总 体 规 划 设 计充分结合, 使本工程的设计既具有 古 建 筑 的 特 色 , 又 满足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 。 2 ) 研发难点 借鉴 。 在我国众多 的 仿 古 建 筑 中 , 砖木及混凝土结构是 最常见的 结 构 形 式, 但 受 木 材 资 源 紧 缺、 特殊造型要
154
施 工 技 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0 年 8 月 第 39 卷 第 8 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工程设计与施工
彭明祥 ,丁亮进 ,王宏旭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 丹凤门进行 复 原 展 示, 摘要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正南门, 工程采用钢架结构对 外部再现唐朝皇家建筑的恢弘气势, 内部空间则修 建 成 遗 址 博 物 馆, 对原建筑遗址进行原位发掘展示。本工程施 工中, 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和新型材料, 使得本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未受任 何 破 坏 的 情 况 下 , 顺利地完成了大 并完美地再现了大唐宫廷建筑的古典特色 。 跨度空间结构的施工, [ 关键词 ]钢结构; 仿古建筑; 仿古构件; 铝镁锰; 合金板 [ 中图分类号 ]TU318. 89 ; TU7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498 ( 2010 ) 08015404
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
![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https://img.taocdn.com/s3/m/cf88cb00fc4ffe473268ab06.png)
[转载]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原文地址:唐朝长安大明宫复原图作者:冯加弥禄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禁苑,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丹凤门左侧丹凤门正面丹凤门大街丹凤门远景丹凤门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
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
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
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是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的。
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
自建成之日起,丹凤门就成为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
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2010年10月丹凤门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内部设置为一楼是多媒体展示大明宫与丹凤门,二楼东边是大明宫文物展示区,西边是丹凤门遗址参观平台。
门票免费,每日限参观2000人,每15分钟60人进入参观。
只在周末需排队进入,建议若条件允许,在周内参观。
含元殿含元殿东侧鸾凤阁含元殿广场含元殿鼓楼含元殿三重阙含元殿西侧栖凤阁含元殿大明宫的正殿,殿基高于坡下15米,主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有副阶,坐落于三层大台之上。
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鸾、栖凤二阁,殿两侧为钟鼓二楼,殿、阁、楼之间有飞廊相连,成“凹”字形,是周汉以来“阙”制的发展,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
“官”字款瓷器研究概述
![“官”字款瓷器研究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13f9c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b.png)
天工|2023年第29期[摘 要]唐宋时期,瓷器上出现大量的“官”和“新官”款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直到现在,有关“官”字款瓷器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
对“官”字款瓷器的出土资料、生产时间、产地、含义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概述,以此说明“官”字款瓷器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官”字款瓷器;出土时间;产地;含义[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9-003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正源,党旭.“官”字款瓷器研究概述[J].天工,2023(29):32-34.陈正源 党 旭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官”字款瓷器研究概述作者简介:陈正源(200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党旭(1997—),男,汉族,河南漯河人,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博物馆学。
一、“官”字款瓷器出土概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陆续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官”字款瓷器。
1949年,喀喇哈林城出土1件(见《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11期《苏联出土的有关中国考古材料》)。
1954年,赤峰大营子驸马墓出土4件(见《考古学报》1956年3期《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报告》)。
1956年,辽宁建平朱碌科辽墓出土2件,建平张家营子辽墓出土1件“新官”款(见《考古》1960年2期《辽宁省建平、新民的三座辽墓》)。
1957年,赤峰大窝铺辽墓出土4件(见《考古》1959年1期《赤峰大窝铺发现一座辽墓》)。
1958年,长沙市郊58长树铁M1出土1件[1]。
1960年,北京赵德钧墓出土刻有“官”“新官”字款的白瓷碗底[2]。
1963年,北京顺义辽净光舍利塔基出土1件(见《文物》1964年8期《顺义县辽净光舍利塔基清理简报》)。
1964—1966年,福斯塔特城出土1件[3]。
1969年,河北定县两座北宋塔基出土多件(见《文物》1972年8期《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86bdc704de80d4d8d15a4ff6.png)
1、丹凤门遗址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
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颁布赦令,举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
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恢复旧称。
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置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待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现在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05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
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
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
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丹凤门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后,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馆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展示丹凤门遗址,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
为实现保护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距离大于60厘米,城台与城墙部分外表建材为城砖肌理。
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外墙色彩全部选用淡棕黄色,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
色彩上采用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现代感。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方案深化设计及阶段性总结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方案深化设计及阶段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2c2af1eefdc8d376ee32c8.png)
方案深化设计及阶段性总结2009-5-21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 世界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遗址、考古、保护、展示实验工程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市民文化休闲公园一、总体定位: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二、设计意向:“一轴三区,宫墙环碧;文化遗产,城市景观”。
二、总体意向:“一轴三区,宫墙环碧;文化遗产,城市绿荫”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三、景观分区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缓冲区设计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三景观分区:依托于一轴三区的历史格局,总体空间架构细化为:“两轴两环八区”包括约30个文化广场,7个博物馆,20个园中园,约65个遗址点,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文化基因的遗址公园。
两轴:大明宫中轴和横轴。
两环:宫苑区绿化外环和太液池绿化内环。
下面按此架构展开介绍12354768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四、目标及系统完成中轴线空间设计,展现“三区”历史格局框架,明确遗址公园范围,奠定持续发展基础。
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四、目标及系统1、遗址系统2、道路交通系统3、宫门宫墙系统4、植被系统5、水系统6、照明系统7、建筑服务设施系统8、标识系统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未探明遗址已探明遗址重要遗址4.1遗址系统重要遗址都集中在中轴和太液池周边,2010年开园的重点遗址为:1)丹凤门2)含元殿3)太液池4)玄武门5)麟德殿6)三清殿7)清思殿其他建议可能展示的遗址有:8)望仙台9)延英殿10)九仙门11)青宵门12)银汉门13)珠镜殿14)太和殿15)左银台门16)右银台门17)崇明门18)光顺门19)延英门20)昭庆门21)含耀门22)东朝堂遗址23)西朝堂遗址24)兴安门25)建福门26)望仙门27)骆驼岭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4.2道路交通系统在总规一、二级园路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了三、四级园路和广场,形成完整的园路系统及空间节点体系。
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百题知识竞答附答案
![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百题知识竞答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eace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d.png)
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百题知识竞答附答案试题:1。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是我国制定颁布的第一部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文物犯罪的规定》C.《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D。
《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2.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6年8月4日,陕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了《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这部地方法规共有章条.( )A.5、38 B。
8、38 C。
8、67 D。
6、543.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
A.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B。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利用有效管理C。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D.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有效管理4.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A。
第一个星期六 B.第二个星期六C.第三个星期六 D。
第四个星期六5。
2005年8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出土的金饰上的“四鸟绕日”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该图案中环绕太阳飞行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
整体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A.河南安阳殷墟遗址B.北京周口店遗址C。
四川三星堆遗址 D。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其工程设计方案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造成破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
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C。
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D。
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7。
地下发现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哄抢、破坏和( ).A。
遗址公园规划设计
![遗址公园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03dec205087632311212c5.png)
创新理念 创新---遗址保护扩展的产物 我们提出“创新”概念的意图,实际上是将逐渐湮灭在城市建设 中的遗址的消失过程转化为“遗址公园”诞生和逐渐成长的过程,使 遗址及其历史地段所代表的城市风貌特色和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和发扬。
1遗址保护――创新的前提 创新的前提是保护,那么首先了解以下保护(Conservation) 的概念,保护实际上是一种蕴含了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它包含了 修复、保存、复原、增建、改建等多种内容。保护的首要目标是要 避免具有吸引力而且能够继续使用的场所遭受不适当的破坏,换句 话说,保护是要保持当地居民生活的稳定演化,防止由于社会生活 频繁、过度的变迁,给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不良影响。保护的 另一个重要目标不在于重拾过去的风貌,而是要在现存保留的事物 中,找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把历史资源作为新的景观创造的文 脉资本。
设计手法: 对于城墙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墙体本身,重要的是对城墙所构成的 特有文化氛围及其所限定的特有空间形式进行保护。 (1) 保存:城墙遗址 (保护了自然风化的状态,恢复了部分人为的 破坏);其次,尊重植被环境,保存现状所有树木。设计者通过对现状各 类树木的勘查,将树木自然地与特定的空间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个舒 缓平和、耐人寻味及城墙边所特有的绿化氛围。 (2) 整治:东段则依现状地形挖掘并露出城墙基础,在已经遗失 的城墙基础的地方,铺上碎石以标出城墙位置;创建了安静的下沉式广 场;拆除各种违章建筑。 (3) 新建:院落式建筑作为茶馆、画廊,为周围居民乃至整个城 市市民及旅游者体验老北京城墙根历史文化氛围提供一个独特的去处, 同时,这一区域的经营收入,可谓城墙和公园的维护提供有效的经济保 障; (4) 改建:在较有条件的西段城墙顶部,开辟了原“梁陈方案” 提出的京城百姓步游场所——城墙顶部公园;城墙的基础作为各种艺术 表演或艺术装置的平台,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对历史进行多重解释的平 台,给不可预料的艺术创新留有余地; (5) 解决了城墙与站前广场的交叉问题。
05.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方案深化设计及阶段性总结
![05.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方案深化设计及阶段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d1b16e6f8c75fbfc77db215.png)
唐 大 明 宫 遗 址 保 护 展 示 示 范 区 大 明 宫 遗 址 公 园 景 观 方 案 博物馆 设 计
唐
4.7标识系统
大
明
宫
遗
址
保
护
展
示
示
范
区
大 明 宫 遗 址 公 园
景 观 方 案 设 计
目录
一、总体定位 二、设计意向 三、景观分区 四、目标及系统 五、主要景观节点 六、外围景观节点 七、宫墙外缓冲区
保 护 展
灿烂文明之光折射到未来,成为
示
推动时间轴发展的源泉。 以纯粹的空间形态,提供多种
示 范 区
可能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现
大
代社会生活和城市魅力。
明
宫
遗
址
公
园
景
保留现状中轴120米外形态和品种 较好的树,保留现状30米高水塔
观 方 案
并改造成殿前区的观景点。
设
计
1 御道广场:
透水混凝土效果
1 御道广场:
满足公众多样性的需求。
生 活 界 面
作为现代城市广场,必须满足公众多样性的需求。设 计 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将各种城市服务功能安排到 外形统一的“城市家具”之中。可以根据广场使用需要,灵 活组织“城市家具”的摆放。
1
生活界面:城市家具定不可升起的照明设施,为整个广场提供夜间
照明,方便市民活动。
总体设计——文化广场 3、中轴广场透视图
2 中轴广场透视图
2 宣政殿展示
太液池南广场
4 玄武门广场 发掘历史四次玄武门之变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加以艺术化景观处理。
4 玄武门广场
设计强化中轴空间,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装,周围场地采用砾石铺装, 并用修剪整齐的绿化模拟当年太平公主带领部队冲向玄武门的场景片段。
浅谈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历史文化
![浅谈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548d77e767f5acfa1c7cd8a.png)
浅谈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历史文化作者:杨晓雅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12期[摘要]唐代都城长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国都。
唐大明宫是当时世界上建筑艺术经典之作。
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的建成,让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文化遗产?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大明宫是唐朝的皇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唐大明宫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已作为丝绸之路跨国申报文化遗产的重要节点项目,获批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大明宫国家遗址考古公园位于西安市火车站北大约1公里处的龙首原上。
龙首原地势中部高、南北低,大明宫就建在龙首高原之上。
大明宫是唐朝在长安新建的一处宫殿区。
唐长安城始建于隋朝开皇二年(582)六月,名“大兴城”。
唐朝加以修建和扩充,改名‘长安’。
在宫殿营建方面,以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规模最大,时称“三大内”,分别位于长安城内和城北禁苑一带。
2007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始兴建,2011年10月1日正式面向世人开放。
建成后的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中外游客游览休闲的旅游胜地。
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东北禁苑之中,亦称“东内”。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十月,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太上皇避暑,由百官捐资而建大明宫。
初名“永安宫”,次年改名为“大明宫”,后因太上皇驾崩而停建。
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征收关内雍、同、岐等16州赋税,并减京官一月俸禄,由司农少卿梁孝仁主持大规模营建,时称蓬莱宫。
长安元年(701)十一月,复称“大明宫”。
自龙朔三年唐高宗由太极宫徙居大明宫至唐末的200余年,唐代皇帝多居此宫听政,大明宫由此成为唐朝长安的主要宫殿和政令中心。
唐高宗在大明宫听政约11年,此后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等17名皇帝在大明宫居住听政。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探究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78f5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2.png)
西安大遗址现状西安大遗址是10000年文化史、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大遗址勾勒出历史演进发展的脉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文旅资源,在促进西安现代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基础资源。
大遗址是古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其珍稀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它进行保护。
西安大遗址规模大、分布广、保存完整、遗存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古代宫殿遗址、古代都城遗址、古塞城遗址、古代陵墓遗址。
拥有世界级遗址14处、国家级遗址44处、省级遗址72处、市县级遗址181处。
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西安大遗址有9处:阿房宫遗址、杨官寨遗址、丰镐遗址、栎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帝陵、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姜寨遗址、秦始皇陵。
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可以说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困难重重,抢救保护祖国珍稀的大遗址,任重道远。
当前,西安依据现实需要和国家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正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建立比较完备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体系。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西安大遗址面临着诸如人口增长、工业化、环境恶化、城镇再发展、地区经济和传统社会文化结构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另外,由于人们对大遗址保护重视程度不足,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也会导致一些大遗址面临被破坏的威胁。
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西安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一些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大型拆迁建设项目的实施会对地下遗址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人口迁移、基本建设工程、土地利用调整、环境整治和房屋拆迁改建等都会对大遗址产生影响。
遗址保护区的居民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大遗址的保护,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较为淡薄。
西安大遗址保护西安是最早开展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城市,无论是遗址数量和价值,还是本体保护、工程建设、遗址展示与阐释、学术研究等方面都位居全国首列,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c7e0168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2.png)
“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4(000)015
【摘要】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位于西安市北部的龙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
考古探明遗址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平面略呈南北长方形,北半部平面呈梯形,
南半部为横长方形;大明宫南开3门,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
【相关文献】
1.“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J],
2.“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三大雁塔 [J],
3.“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大张骞 [J],
4.“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陕西遗迹之七彬县大佛寺石窟 [J],
5.千年丝路上的东方圣殿——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J], 端木; 小笨鱼(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长安沃土育古今——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设计
作者:张锦秋, Zhang Jinqiu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西安,710003
刊名:
建筑学报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JOURNAL
年,卷(期):2010(11)
1.程泰宁.刘鹏飞.Cheng Taining.Liu Pengfei在"无限"中选择——中国海盐博物馆创作散记[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2.李兴钢.付邦保.张音玄.谭泽阳虚像、现实与灾难体验——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设计[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3.祁斌.Qi Bin城市的"人文复兴"——徐州美术馆建筑创作有感[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4.单军.铁雷.Shan Jun.Tie Lei春秋之间——春秋双门设计[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5.鲍里斯·米加.李华东关于"无噪"——博物馆展陈设计谈[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6.张华.王倩.Zhang Hua.Wang Qian来自大地的建筑——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博物馆设计[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7.张毅骏.Zhang Yijun航站楼人性化设计的思考——以虹桥交通枢纽T2航站楼为例[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8.梅洪元.张向宁.朱莹.Mei Hongyuan.Zhang Xiangning.Zhu Ying回归当代中国地域建筑创作的本原[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9.钱芳.Qian Fang从健康导向角度解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10.廖昕.Liao Xin市民广场上的雕塑之石——江苏省美术馆新馆设计[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10(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xb201011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