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善言善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心善言善行

古人讲“行善积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就是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恶就是做对个人道德家庭社会乃至对国家不利的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人为善,不仅是古代,更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

诗人泰戈尔说:“每个婴儿呱呱落地,都带来了上帝并未对人类气馁的消息。”每个人在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纯净如一方纸笺,透明得如灿烂的水晶。我始终坚信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教育和环境的不同而有“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的差别,教育对人与生俱来的善性的保持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开展的“日行一善”活动就是一种及早的善端教育,在孩子懵懂的心里撒播善的种子,能让孩子的每一天都经历善的洗礼,而当善言、善行成为一种如影随形的习惯时,就能达到积善成德的目的,并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

一、寻源知善,孕育善的土壤

“日行一善”最早是由教育家陈鹤琴倡导的,旨在教育、引导学生回归善的本质,启迪美好的心灵,从“日行一善”到“日日行善”,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如果能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就能使善行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行善。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冷漠无情,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对“善”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够的,极少数甚至出现了偏差。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哪些为“善”,这是“善行”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寻源知善”才能将“善行教育”的理念植入学生心田。

古代有位葛繁日行一善,后来官职太守职务,有人请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说:“如这里有条板凳,倒了碍人走路,就弯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日行一善,哪怕是扶正板凳之“小善”,都能引导我们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人无有不善”,每个人心中都深埋着一颗善良的种子,需要爱护的阳光和呵护的雨露,才能使之茁壮成长。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善的内涵及行善的方法是多样的。如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在公交车上让个座,做一次家务,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这些都是在做善事,哪怕是你捡一片纸屑、借出一块橡皮、说一句好话、给别人一个微笑,都是善的行为。

二、崇善思行,播撒善的种子

善心最终要以善的行动表现出来,学生只有大致经历从感受善到向善再到行善这样一个过程,才有可能形成善的品德。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师生的榜样引领和示范作用,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学校以“校园行善”、“家庭行善”、“社区行善”为三大活动版块,激励学生的存善之心、习善之行。

我们号召学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引导他们认识到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都蕴藏着“爱”。在校园、家庭、社会行善,可以做哪些“善事”,小学生可能之前受环境的影响,刚开始靠双眼是很难发现的。我们通过教师、家长的配合,让学生把一件件做过的善事记录下来,然后仔细感受做好事为别人带来方便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渐渐地,孩子们行善的范围就会扩大,从校园到家庭再到社会,从身边熟悉的人到路遇的陌生人再到远方素未谋面的需要帮助的人……通过长期坚持做好事,长期记录、感受,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这样从小形成做好事、做善事、助人为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最终才能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弘善践行,茁壮善的幼苗

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好的教育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做到有的放矢。我们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实现人格的品质优化与完美,善虽小而必为,积善成德,完成由小善到德的质的飞跃,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善行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与传统经典相结合。经典文化中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日三省吾身”等精髓若能陪伴孩子的成长,则将对他们的品德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将“经典文化”布置在墙面上,发挥其无声的育人功能;我们每学期开展大型的阅读经典活动,让学生诵经典,受益于经典,感悟善的文化魅力,夯实做人的根基。

二是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处用相机随机记录学生的善言、善行,留下美好的瞬间,并把这些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在橱窗展示,在电视台展播,在校园营造崇尚“善”的浓郁氛围,发挥榜样示范力量,让其他学生以此为镜,清楚地认识自己身上的“不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三是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班级种了一棵善行树,每月设立“日行一善记录”排行榜,学校设立“善行小天使”榜样台,定期对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学校期末评选出优秀典型并进行大力表彰,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激励他们更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

四、扬善树行,丰茂善的绿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做好事的快乐时,就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天天行善”,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在善待自然这一块,我们大力宣传善待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学校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发放垃圾分类的宣传材料,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家里做一回“小小环保员”,开展“全家垃圾分类总动员”,由学生向家长宣传,让家长明白一个城市的文明离不开一个家庭的文明,唤醒家庭的环保意识、节约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正确分类投放垃圾,进一步提高家庭的文明素质。组织学生每周五把家里的废纸、塑料、饮料罐等带到学校,由学校统一分类回收出售,所得回收款存放在校绿色爱心基金,并将此用于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另外,学校还和社区成立了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结合学校环境教育的特色,志愿者宣传环保理念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

“学在于习,善在于行,德在于积”。日行一善重在实践、贵在坚持,只有通过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熏陶,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行善的快乐和幸福,才能真正培养行善、乐善的品质,最终形成“一人行善带动一家行善,一校行善带动一方行善,人人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