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读书笔记
历史类读书笔记
历史类读书笔记篇一:历史学是什么读书笔记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历史学是什么》读书笔记一、作者及背景介绍《历史学是什么》是一本历史学普及读物,本书主要介绍了历史的基本知识和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研究历史。
翻看书本目录会发现,本书结构十分清晰明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前两部分“历史的来历”、“历史的类型”是关于历史知识的介绍,后两部分“为什么要了解历史”、“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细致分析了历史是如何被误读以及人们在历史面前错误认识的根源,同时还指出了人们学习、运用历史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对于人们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学习研究历史是极有帮助的。
本书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除了拥有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头衔之外,最基本的身份还是一名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在很多人认为文史学科“无用”的年代里,他与历史学结缘已近四十载”。
葛剑雄教授认为:历史的“有用”性或许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但它所提供的视角在特定的情况下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历史学有其解决宏观问题的重要价值。
二、著作分析1、内容提要初看书题《历史学是什么》,以为本书的重点会在历史学这门学科上,以介绍历史学这门学科为主要内容;但粗略阅读之后才明白,作者是通过对历史基本知识的介绍,引导读者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对历史研究形成一定的认知,从而达到向非专业读者介绍历史学的目的。
《历史学是什么》语言通俗易懂,言辞观点性较强。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历史的来历”即历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
以“历”、“史”两个字的意思作开篇,将历史记录载体的发展变迁为线索,介绍了历史的由来和发展;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本书简要概括了历史、历史学的含义,指出“历史学不仅包括历史本身,也还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本书的第二部分打破了传统史学对历史的分类,没有按照史书的体裁,而是创造性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历史分为时间系列、空间系列、内容系列、人物系列和另类历史等。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历史书籍读书笔记(精选3篇)历史书籍读书笔记1《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到经济学都有利用。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
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历史重大事件,有的还对不上时间,总的来说都是零零碎碎的。
读了此书才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与辉煌,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大都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顺序,以史料为借鉴内容。
但从《中国大历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与总体性。
书中著眼于历史大局、中国,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进行对比。
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性。
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中蕴含的价值。
一般的历史著作将中国历史看成帝王家史。
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
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更朝换代活占据这个爵位、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
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
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然依著道德轨迹,否则便得不到万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这种历史著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
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
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2《图说清朝三百年》内容简介:清朝历史三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被杀?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吗?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宫女是要在宫里呆一辈子吗?宦官和宫女能“成亲”吗?安德海是如何死的?李莲英到底又是怎么死的?清朝是怎么选美的?满汉真的不能通婚吗?鳌拜是怎么死的?曾国藩真的是癞龙转世?袁世凯是怎么死的?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死后为何不进清皇陵?道光的陵墓为什么在西边太多的谜团吸引着后人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一睹其真实的面目!图说清朝三百年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里,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幽居深宫的后妃,在太液池边面对月光倾诉了多少哀怨?延续大清血脉的皇子公主,为争夺皇权爵位在金銮殿前留下了多少刀光剑影?还有那陪伴君王身侧的宦官宫女、官场沉浮的肱骨大臣,他们为大清三百年的青史,留下了几丝痕迹?图说清朝三百年,说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留下的却是深刻而不失生活的况味,清朝历史书籍读后感。
关于历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历史的读书笔记读历史,就像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漫步,每一步都能踩到前人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
最近读了不少历史相关的书籍,越读越觉得历史这玩意儿,就像一个装满了奇珍异宝的大箱子,你每打开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就拿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件事儿来说吧,以前在课本上学到的时候,也就知道个大概,什么嬴政有雄才大略啦,秦国国力强盛啦。
可真正深入去读那段历史,才发现其中的细节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你能想象得到吗?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国力蹭蹭地往上涨。
商鞅那家伙,可真是个厉害角色,他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秦国的农民种地种得更带劲了,士兵打仗也更勇猛了。
为啥?因为有奖励啊!种的地多,打的仗赢了,都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谁不愿意拼命干呢?再说说秦始皇嬴政本人,这可不是个一般人呐!他年纪轻轻登上王位,面对的是一堆勾心斗角的大臣和六国虎视眈眈的目光。
可他愣是稳住了局面,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他身边的那些大臣,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冲锋陷阵。
李斯就是个聪明的家伙,给嬴政出了不少好点子。
那秦国的军队也是厉害得不行。
他们的武器装备那叫一个精良,箭头都做得齐刷刷的,误差小得惊人。
而且士兵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上了战场就跟一群猛虎似的。
打起仗来,那战术运用得巧妙极了。
比如长平之战,秦军先是诱敌深入,然后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一举歼灭。
这场战役打得那叫一个惊心动魄。
六国呢,就各有各的问题。
有的君主昏庸无能,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有的大臣贪污腐败,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赵国本来还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可惜赵王听信谗言,把他们给撤了,结果自毁长城。
当秦国的大军一路攻城略地的时候,其他六国的百姓那叫一个惨呐。
战火纷飞,流离失所。
可历史的车轮就是这么无情,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统一的大势。
秦始皇终于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他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长城,这些举措对后世的影响那可太大了。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一句被广为传颂的名言。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窥探过去的兴衰荣辱,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感触颇深。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人类发展画卷。
它记录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探索和成就。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不同国家的崛起与沉沦。
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曾在各自的时期创造出璀璨的文化和伟大的成就。
埃及的金字塔和象形文字,展示了其高超的建筑和文字技艺;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早期法律的雏形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印度的佛教文化,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四大发明,则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战争与冲突是历史中常见的主题。
从古代的部落纷争到近代的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但在另一方面,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了原子弹的研发和计算机技术的初步发展。
政治制度的演变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奴隶社会的君主专制,到封建社会的封建帝制,再到现代社会的民主共和制度,人类在不断探索更合理、更公平的政治模式。
古希腊的城邦民主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而近代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则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农业革命使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耕,工业革命则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文化在历史中起着传承和凝聚的作用。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信仰,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思想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历史文化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文化读书笔记摘要:一、中国历史的概述二、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三、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四、中国历史的启示和影响正文:中国历史文化读书笔记中国历史是一段悠久而辉煌的历程,它从远古时代的猿人开始,历经了各个朝代,一直到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变革,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对中国历史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探讨。
一、中国历史的概述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 万年前的猿人时期。
从那时起,人类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中国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近现代。
二、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1.先秦时期:这个时期包括了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
在这个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和文化传统开始形成,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2.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随后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和分裂,但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思想家。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国家繁荣昌盛,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3.宋元明清: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和衰落时期。
宋朝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内外压力,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它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4.近现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变革和振兴时期。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然而,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抗和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历史读书笔记
我读了这一章,我感受到了宋朝的懦弱,竟然选了一个胆小的人做自己的皇帝,大臣也心 术不正,想了许多的坏法子,别人来打中国,胆小的皇帝竟然把土地都分给人家,就为了 性命和官位,这真是太不值了,秦桧还杀了岳元帅,这样做有什么好,他们真是应该好好 反省反省了。
历史读书笔记(3) 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从猿人,发展到现代的各种发明,以及困难,这本书将告诉你中国 的由来。 这本《中国历史》分为四章,分别是,《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近现代》。四章。 我最喜欢的是《近现代》的第一章,这一章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中国在清代的时候是多么的 弱小:在清朝末年,中国就像是没有蜜蜂的蜂巢,被一群饿狼围着,我们无能为力,只能 让这群人为非作歹。英国人首先来进攻,开着炮舰,厚着脸皮竟然来卖鸦片。还好碰到英 雄林则徐,一点不客气,一把火烧了害人的鸦片。英国人起得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竟然向我们开起了枪, 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杀抢劫,一个都不放过,难道这是我们的错吗,英国人还挽着法国 人,来一起抢劫,胆子越来越大,还放火烧了圆明园,趁机占领了黑龙江,又打新疆的主 意,真是欺人太甚。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读完之后,感受到了中国成立以来 的艰辛和汗水,希望大家也一起读这本书。
历史读书笔记(1) 这本《中国历史》分为四章,分别是,《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近现代》。四章。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读完之后,感受到了中国成立以来 的艰辛和汗水,希望大家也一起读这本书。
历史读书笔记(2) 这一章讲的是宋代的故事: 赵匡喜欢统一天下,却担心部下会反叛,一杯酒就夺了众将官的兵权。自以为从此子孙万 代,稳坐江山,谁知道,他自毁长城,机关算尽,反而弄得自己的王朝风雨飘摇。宋朝虚 弱了。贪官污吏胡乱搞,老百姓的日子真难煎熬。有头脑的人要改革,守旧的人不愿意, 新党旧党闹得不可开交。钻出几个投机派,冒充新党爬上了台,丢了“羊头”只把“狗肉”卖。 世上的奸商,最数他们坏。“花石纲”、“生辰纲”,把老百姓逼上梁山,拿起刀枪,和昏君、 贪官恶狠狠地干一场。辽国兴起了,西夏兴起了,金国兴起了,打得宋朝统治者捂着脑袋 嗷嗷叫。宋微宗、宋钦宗,两个老少皇帝真稀松,见了金兵就怕,割地赔款样样都答应, 只求保住自己的王位自己的姓名。谁知磕头求饶不管用,被一根麻绳栓走,好梦一场空。 南宋、金国和蒙古,打成了一团。南宋有的是精兵良将。岳飞大战朱仙镇,韩世忠把敌人 困在黄天荡,都打了打胜仗。这样的军队,谁能够抵挡?可惜皇帝是软骨头,可恨奸臣一 心一意只想投降。大汉奸秦桧,把精忠报国的岳元帅害死在风波亭上。金国本来很得意, 谁知道背后出了一个蒙古和南宋两面夹攻,把它弄得好苦。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历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以前总觉得历史就是一堆枯燥的年份和事件,可这次读下来,却发现里面藏着无数有趣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
书里讲了好多朝代的兴衰,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唐朝。
说起唐朝,那可真是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啊!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那可不是吹的。
他广纳贤才,虚心听取大臣们的意见,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就说那个魏征吧,老是直言进谏,有时候话说得可冲了,但唐太宗还就愿意听他的,这胸怀,真是没谁了!唐朝的文化也是超级繁荣。
诗歌那叫一个盛行,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的名字简直如雷贯耳。
李白那豪放洒脱的劲儿,“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读起来就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杜甫呢,心系百姓,他的诗总是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感人呐!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连老奶奶都能听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再说说唐朝的经济,那也是相当发达。
长安城那叫一个热闹,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做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东市西市,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从丝绸布料到珠宝首饰,从笔墨纸砚到特色小吃,要啥有啥。
还有那些来自各国的商人,带着他们的奇珍异宝来到这里交易,那场面,简直就是个国际大集市。
而且唐朝的女子地位也比其他朝代高一些。
她们可以抛头露面,可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穿着打扮也很时尚,什么抹胸裙、帔帛,搭配得那叫一个美。
不像有些朝代,女子被各种规矩束缚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不过,唐朝也不是一直都这么风光。
到了后期,各种问题就出来了,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农民起义,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这让我不禁感叹,再强大的王朝也有它的兴衰荣辱,就像人生一样,有起有落。
读完这部分关于唐朝的历史,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看到了繁华的长安城,听到了诗人的吟诵,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历史真的太有意思了,它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历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书里讲的那些历史故事和人物,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大戏,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那段,以前在课本上学的时候,就觉得挺厉害,但这次从这本书里看到的细节,那可真是太震撼了。
秦始皇嬴政啊,人家十几岁登基,面对的可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局面。
国内有权臣当道,国外有六国虎视眈眈。
可他愣是凭借着自己的谋略和果敢,一步步地把权力握在了手中。
当时秦国的军队那叫一个勇猛,装备精良不说,战术也特别高明。
每次出征之前,将领们都会精心策划,研究地形、分析敌军的弱点。
士兵们也都悍不畏死,因为他们知道,打了胜仗那是荣耀加身,能光宗耀祖。
秦国的法律也特别严格,对于军功的赏赐那是毫不含糊。
你要是在战场上杀敌有功,回来就能升官发财。
所以士兵们都拼了命地往前冲,谁不想出人头地啊!我就在想,要是我穿越到那个时候,估计上了战场腿都得发软。
再说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一系列举措。
统一度量衡,这可太重要了!以前各国的度量标准都不一样,买东西都麻烦得要死。
他这一统一,大家交易起来方便多了。
还有统一文字,以前各国的文字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互相之间交流都困难。
秦始皇大手一挥,全都改成小篆。
这得是多大的工程啊!但他就是做到了,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
还有修建万里长城,这事儿可一直争议不断。
从书里看到的细节,那真叫一个艰苦。
无数的民夫被征调过来,背石头、搬砖块,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要死。
有的人累倒了,就再也没起来。
但是长城修成之后,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抵御了外敌的入侵。
你说这到底是功还是过呢?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历史人物就站在我面前,活灵活现的。
像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疆拓土。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那叫一个威风凛凛。
还有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他和大臣们讨论国事的场景,一定特别精彩。
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历史书的读书笔记
历史书的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不,最近我读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那可真是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领略了一番古人的智慧和生活。
这本书里讲述了从远古时代到近代的种种风云变幻。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唐朝的那一部分。
唐朝,那可是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啊!唐太宗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当时的长安城,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使者穿梭其中。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身着华丽服饰的达官贵人,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过;还有那些平民百姓,有的挑着担子叫卖着自己的商品,有的则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长安的集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
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有精美的丝绸、陶瓷,还有异域风情的香料、珠宝。
那些商贩们扯着嗓子吆喝着,努力推销着自己的货物。
这边卖丝绸的老板大声喊着:“快来看看这上好的丝绸啊,又滑又软,做衣服那叫一个美!”那边卖水果的也不甘示弱:“新鲜的水果哟,又甜又多汁,不买可就亏啦!”在唐朝,文化也是极度繁荣。
诗人们饮酒作对,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经典的诗篇。
李白的豪放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人感受到他的自信与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令人动容。
想象一下,在一个月圆之夜,一群文人雅士相聚在庭院中,伴着悠扬的琴声,吟诗作对,那是多么惬意的场景啊!再说唐朝的女子,那可真是活得多姿多彩。
她们不再被传统的礼教所束缚,可以自由地外出游玩,甚至参与社交活动。
她们的服饰也是美轮美奂,华丽的裙装,精致的发髻,再配上各种珠宝首饰,走在街上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且,唐朝的女子还敢于追求爱情,不再是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唐朝的美食也让我垂涎欲滴。
那时候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糕点,什么桂花糕、绿豆糕,光是想想都让我馋得不行。
还有那丰富多样的菜肴,煎、炒、烹、炸,样样俱全。
据说,当时还有从西域传来的美食,为唐朝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
读《历史学是什么》有感:走出庐山 历史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读《历史学是什么》有感:走出庐山历史学是什么读书笔记》摘要:这是著名学者葛建雄先生科普著作目是告诉者什么是历史、什么要学习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除了收获具体历史知识以外方法论层面作者走出庐山提法让我感触颇深,葛先生强调研究历史应当走出庐山其实何止历史做事做人难道不都应当走出庐山么走出庐山——《历史学是什么》有感原创郑勇这是著名学者葛建雄先生科普著作目是告诉者什么是历史、什么要学习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已不知道是哪年买了直柜吃灰假期出游想着路上要看就顺手拎起了由是科普著作写得浅显易懂但逻辑严谨重突出分四部分将历史学相关基知识条分缕析介绍清清楚楚完全不但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纠正了些错误认识而且对历史学身有了较系统认知除了收获具体历史知识以外方法论层面作者走出庐山提法让我感触颇深葛先生看走出庐山是指观察事物眼光不能只局限围要有更加广阔视野这就要保持定距离所以用走出庐山借代是因苏东坡那首著名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山"因人山他视野是有限而且由所处地位和观察角不得到印象也会不而且只能是局部难免片面葛先生认对历史研究也是样道理只有保持定与空上距离才可以摆脱功利羁绊、政治束缚和视野局限从更广阔、深入、超脱角观察和评价历史因研究历史必须要有眼光从纵向看应该有历史发展观念;从横向看应该把围历史放围考察将国历史放世界围考察葛先生强调研究历史应当走出庐山其实何止历史做事做人难道不都应当走出庐山么?因无论做什么事都存深陷其而不能做出正确策可能所以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当局者庐山也旁观者走出庐山者也因做事不能仅囿具体事情身而应而努力跳出对象层面从更高层面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将问题看得更清楚才能做出更适当策做人也是样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斤斤计较人得失人其实是迷身而不知这样人不能从长远、全局层面看问题格局被局限较低层面遇到选择往往目光短浅不能做出正确抉择如是难以成就事业所以做人要有应当有格局也是这道理培根说"史使人明智"历史长河人生只不是瞬看无数英雄起浮落沉叹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常历史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豁达能从更高处俯瞰人生得失走出庐山也就是走出局部走出狭隘走向全面和更高层次史要走出庐山史更有利每人走出庐山这也正是它使人明智原因吧。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历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这书里的种种往事,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大片,在我眼前不断放映。
书里讲了好多朝代的兴衰更替,那些个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真的是太吸引人了。
比如说唐朝,那可是个繁华得不得了的时代。
唐太宗李世民,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贞观之治。
当时的长安城,那叫一个热闹,街道上行人如织,各种店铺琳琅满目。
从西域来的商人带着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还有那穿着异域服装的姑娘们,在街头翩翩起舞。
还有宋朝,虽说军事力量不算特别强大,可在文化和经济方面那是相当厉害。
宋词的优美婉转,那真的是让人陶醉。
柳永的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离别的愁苦;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是何等的豪迈!而且宋朝的商业也特别发达,那夜市灯火通明,小吃摊的香味能飘出好几条街。
人们在那里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明朝也是很有看头的。
朱元璋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开国皇帝,这一路走来,那可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手下的那些大将们,个个都是勇猛无比。
还有郑和下西洋,那庞大的船队,带着无数的珍宝和中国的文化,驶向遥远的国度。
每次想到这,我都忍不住感叹,咱们老祖宗可真是厉害啊!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历史上的大事件,像什么安史之乱啦,靖康之耻啦。
这些事件可不像我们在课本上学的那么简单,书里把背后的种种细节都展现了出来。
比如说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家伙,为了自己的野心,挑起了这场战乱。
老百姓们可遭殃了,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四处逃亡。
那场面,真的是惨不忍睹。
还有清朝的那些事儿。
从努尔哈赤的崛起,到康乾盛世,再到后来的衰落。
特别是晚清的时候,列强入侵,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看到那些描述,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好像穿越了时空,亲眼看到了那些历史事件的发生。
我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能理解他们的追求和无奈。
就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他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历史摘抄读书笔记
历史摘抄读书笔记历史,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着人类社会的兴衰荣辱、智慧与愚昧、进步与停滞。
在阅读历史书籍的过程中,我摘抄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片段,它们如同璀璨的繁星,照亮了我对过去的认知。
其中一段关于古罗马的记载让我印象深刻。
古罗马,这个曾经称霸地中海的强大帝国,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充满了曲折。
在共和国时期,权力分散在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政治架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将领的权力逐渐膨胀,最终导致了共和国的覆灭,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权力的制衡与约束是多么重要。
当权力失去制衡,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往往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在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的影响力无孔不入。
教会不仅掌握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还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拥有巨大的权力。
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只有通过对上帝的虔诚和对教会的服从,才能获得灵魂的救赎。
然而,这种过度的宗教束缚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
例如,一些学者开始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读和批判,倡导理性思考和科学精神。
这让我明白,任何一种思想或制度,如果走向极端,都可能成为束缚人类进步的枷锁。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科举制度为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上升的通道,使得人才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识改变命运。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文化的传播。
但同时,科举制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它过分强调儒家经典的背诵和理解,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制度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历史上的战争同样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例如,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战争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秩序的重建。
这让我明白,战争是残酷的,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比如珍惜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关于历史书的读书笔记
关于历史书的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几本历史书,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去亲身体验了一番古人的生活。
其中有一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叫《XX 通史》(这里您可以代入具体的书名)。
打开这本书,就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幅幅古老的地图,那些线条和标记,仿佛是古人在向我诉说着他们的足迹和故事。
我顺着书页的指引,走进了远古的时代。
书里讲到了古代的农业发展,那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简单。
以前的人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全靠双手和简单的农具。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能有一口饱饭,要在土地上付出无数的汗水。
我仿佛看到在烈日下,农民们弯着腰,手持锄头,一下一下地翻着土地。
那锄头落在地上,扬起一阵尘土,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顾不上擦一擦。
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满满的粮仓,他们脸上那满足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
再说古代的战争,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喊杀声震天。
我能想象到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的紧张和勇敢。
一场战争下来,鲜血染红了大地,胜利的一方欢呼雀跃,失败的一方则黯然神伤。
那些将军们在营帐中谋划战略,为了一场胜利绞尽脑汁,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
还有古代的文化艺术,那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每一样都充满了魅力。
诗人们在月下饮酒作诗,挥笔间便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书法家们屏气凝神,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画家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山水人物,那细腻的笔触仿佛能让画中的人物走出来一般。
书中还提到了古代的政治制度。
皇帝高高在上,下面的官员们各司其职。
宫廷中的明争暗斗,权力的争夺,让人不禁感叹人心的复杂。
那些忠臣为了国家鞠躬尽瘁,却往往不得善终;而奸臣们则靠着阴谋诡计,一时得势。
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
我看到了古代的街市,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有卖小吃的,那香味仿佛都能从书里飘出来;有卖手工艺品的,一件件精美的物品让人爱不释手。
高中历史笔记必修一
高中历史笔记必修一高中历史笔记 - 必修一【导言】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高中历史课程的第一册必修教材通过一系列精心编排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发展脉络、掌握历史思维方式,为他们积累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本篇笔记将重点介绍必修一中的关键知识点和核心概念。
【第一章 - 历史的研究】1.1 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历史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类行为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1.2 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思维是指运用历史方法和历史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思维方式。
培养历史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也能够锻炼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审视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 远古社会的变革】2.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发展阶段,人类主要以采集、打猎和捕鱼为生。
在这个时期,人类还没有掌握农业和畜牧业,生活在小规模的氏族社会中。
2.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向农业和定居生活方式转变的阶段。
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并养殖动物。
农业革命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城市、王国等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
【第三章 - 文明的兴起】3.1 文明的定义和要素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包括城市、农业、工业、科学、文化、社会组织等多个要素。
文明的兴起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3.2 早期文明的发展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地区,如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
这些文明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交往,并且形成了主权统治、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共同的特征。
【第四章 - 祖国领土的形成与发展】4.1 祖国领土的形成祖国领土的形成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逐渐形成并确立疆域范围的过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领土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4.2 祖国领土的历史演变中国的祖国领土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如夏商周时期的封建时代、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动荡时期,以及统一后的盛世和边疆的延伸等。
关于历史书的读书笔记
关于历史书的读书笔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历史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在听长辈们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时,也许是在参观博物馆看到那些神秘的文物时。
总之,历史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宝库,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这本书不像我们在学校里用的历史教材那样,干巴巴地罗列着年代和事件,而是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仿佛那些古人就站在我面前,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
就拿书中讲的唐朝来说吧,那可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时代。
作者用了大量的细节描述,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唐朝的长安城。
我能看到那宽阔的朱雀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丝绸的,有卖瓷器的,还有卖各种小吃的。
那香味仿佛都能透过书页飘出来,馋得我直流口水。
还有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达官贵人,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而普通的百姓们也都面带笑容,忙碌而充实。
小孩们在街上嬉笑打闹,偶尔还会有几个调皮的爬上树去掏鸟窝。
说到唐朝的文化,那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唐诗就不用说了,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的诗作,至今仍被我们传颂。
但书中还提到了唐朝的音乐和舞蹈。
据说当时的宫廷里经常会举办盛大的宴会,舞女们穿着轻薄的纱裙,翩翩起舞,那优美的舞姿简直让人陶醉。
还有那些乐师们,他们演奏着各种乐器,琵琶、古筝、笛子,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天籁之音。
另外,唐朝的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她们可以自由地出门逛街,甚至可以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这在其他朝代可是很少见的。
书中还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一位女子因为才华出众,被皇帝召进宫里,和大臣们一起讨论国事。
这要是放在别的朝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再说说唐朝的对外交流。
长安城里到处都能看到来自外国的商人、使者和留学生。
他们带来了自己国家的特产和文化,也把唐朝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带了回去。
当时的唐朝就像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包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读着读着,我不禁开始想象,如果我生活在唐朝,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可能会是一个小商贩,每天在街头叫卖自己的商品;也可能会是一个书生,为了考取功名而日夜苦读;又或者会是一个士兵,跟随将军征战沙场。
《历史》读书笔记
《历史》读书笔记《<历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
书中所描绘的历史,不是枯燥的年份和事件的罗列,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电影在我眼前放映。
比如说,书中讲到了唐朝的繁华。
那时候的长安,街道宽敞笔直,两旁店铺林立,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艺术家汇聚于此。
想象一下,清晨的阳光洒在热闹的街市上,卖早点的小摊冒着腾腾的热气,包子、馄饨的香味四溢。
丝绸店里,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丝绸让人眼花缭乱。
珠宝店里,各种璀璨夺目的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街头艺人表演着精彩的杂技,引得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阵阵喝彩。
再说说唐朝的文化,那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诗人们在酒楼里饮酒作对,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就此诞生。
李白的豪放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仿佛能看到他高举酒杯,仰头一饮而尽的豪迈模样;杜甫的忧国忧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人感受到他那颗心系苍生的炽热之心。
还有那些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展现着唐朝人高雅的艺术品味。
还有宋朝,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
当时的城市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夜市灯火通明,小吃摊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说书人在茶馆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故事,人们一边品茶,一边听得入神。
宋朝的科技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让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历史书中还提到了明朝的那些事儿。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地驶向远方,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文化,与世界各国交流。
那场面该是多么壮观啊!还有明朝的建筑,故宫的宏伟壮丽,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读着这些历史,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当时人们的喜怒哀乐。
我看到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听到了宫廷中的权谋争斗,也体会到了百姓们的平凡生活。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兴衰荣辱,也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关于历史书的读书笔记
关于历史书的读书笔记历史,宛如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承载着人类的兴衰荣辱、智慧与愚昧、战争与和平。
读历史书,就像是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去目睹那些已经远去的岁月,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探寻社会发展的脉络。
最近读的一本历史书,让我深受触动。
书中描绘的那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之中。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封建王朝的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未停歇。
在古埃及,宏伟的金字塔见证了法老们的权威和民众的辛勤劳作;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为后世的政治理念奠定了基础,那些哲学家们的思考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从夏商周的神秘传说,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再到秦汉的大一统,每一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先河;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达到了鼎盛;唐朝的开放与繁荣,让世界为之瞩目,长安城成为了当时国际化的大都市。
然而,历史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其中也充满了苦难与挫折。
战争、灾荒、疾病,时常困扰着人们。
但正是在这些艰难时刻,人类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例如,在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无数的英雄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历史书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丰富多彩。
有英明睿智的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他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有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他们的诗作流传千古,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还有忠诚勇敢的将领,如岳飞,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是顺应潮流,成就一番伟业;或是逆流而上,虽败犹荣。
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有的人在权力面前迷失了自我,走向了堕落;而有的人则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外界所动摇。
通过阅读历史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循环性和发展的必然性。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读书笔记-关于历史的读书笔记 精品
关于历史的读书笔记篇一:有关历史书籍的读书笔记万历十五年明朝,没有元朝的铮铮铁骑,没有清朝的风雨飘摇,它静静地潜伏在历史的穴罅,呻呤着属于它的孤寂。
-----题记(一)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此书英文名为1587,,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
黄仁宇,只是依稀记得他的大历史观。
由于孤陋寡闻,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大历史观。
最初我觉得历史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既然是发生过的事实,那么历史书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历史事件罗列出来告诉人们过去曾经发生过些什么。
人们掌握的史料越详细,就越接近历史真相。
后来才知道书写历史时还有所谓的历史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历史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眼中的史实是不同的。
大概这也就是方法论上的差别。
黄仁宇在《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而不纠缠于具体的人人事事,因为所有人物的贤愚得失不足以更改上述历史发展的程序。
以前,屡次在书摊上和那本书擦肩而过,直觉固执地认为《万历十五年》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
其实该书是以1587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
书,特别是一本沉淀了历史精髓的书,是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解读。
拿到书的时候,装帧显得很朴素。
相对其他小说类读物,淡淡的封面不禁渗透出深邃的历史。
于是就一天看一点,渐觉历史大潮从心中涌过。
从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员海瑞、将军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到活祖宗万历皇帝,无不叙述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饱受煎熬,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这些人最终都没有功德圆满,甚至身败名裂。
张居正最终被查没,万历自己死后也无法同最爱的郑氏同陵,海瑞则在大家的摒弃中挣扎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引自书中的话。
(二)首辅之殇张居正几乎开创了万历盛世,把明朝推向辉煌的历史顶峰。
以前只知道张居正生前身后的强烈反差,兀自归咎于万历的逆反报复心理。
读后感触颇深,幡然醒悟其真正原因乃是他的强势行政模式和作风同当时的文官政治体制格格不入。
读书笔记: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作者简介:袁腾飞
袁腾飞(1972年2月8日—),男,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 教师、精华学校教师、历史教研员,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他以 幽默犀利的灵活多变的授课语言向学生们传授历史知识,被某些大 陆网友奉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其“袁老师吧”也深受关注! 袁腾飞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编写者之一, 曾参 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工作。2009年、2010年 登上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两宋风云”和“塞北三朝 之辽”。出版图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宋风 云》、《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等。先后被中国教育电 视台“教育人生”和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邀请录制节目 ,并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1位,引发广泛 关注。
新加坡的素质教育
给我的一点点思考:
一、诙谐幽默,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有掌声和笑声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三、层次分明,课堂上突出重难点 四、灵活运用典型、生动的故事,课堂充满故事
!
历 史 是 个 什 么 玩 意 儿
—
袁 腾 飞
• 相信大家都学过历史 • (否则也考不上坐在这里„) • 那么, • 你是不是真正的懂得历史呢?
卢浮宫镇馆三宝来自介一、共分为四卷,“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的嘴巴全新诠释中 国史和世界史。 二、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段落变得趣味横生,将原本趣味横生的 历史段落演绎得精彩绝伦。 三、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的书,一版诲人不 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史是什么读书笔记篇一:历史学是什么读书笔记历史学的思维方式--《历史学是什么》读书笔记一、作者及背景介绍《历史学是什么》是一本历史学普及读物,本书主要介绍了历史的基本知识和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研究历史。
翻看书本目录会发现,本书结构十分清晰明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前两部分“历史的来历”、“历史的类型”是关于历史知识的介绍,后两部分“为什么要了解历史”、“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细致分析了历史是如何被误读以及人们在历史面前错误认识的根源,同时还指出了人们学习、运用历史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对于人们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学习研究历史是极有帮助的。
本书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除了拥有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头衔之外,最基本的身份还是一名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在很多人认为文史学科“无用”的年代里,他与历史学结缘已近四十载”。
葛剑雄教授认为:历史的“有用”性或许不像其他学科一样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但它所提供的视角在特定的情况下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历史学有其解决宏观问题的重要价值。
二、著作分析1、内容提要初看书题《历史学是什么》,以为本书的重点会在历史学这门学科上,以介绍历史学这门学科为主要内容;但粗略阅读之后才明白,作者是通过对历史基本知识的介绍,引导读者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对历史研究形成一定的认知,从而达到向非专业读者介绍历史学的目的。
《历史学是什么》语言通俗易懂,言辞观点性较强。
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历史的来历”即历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
以“历”、“史”两个字的意思作开篇,将历史记录载体的发展变迁为线索,介绍了历史的由来和发展;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本书简要概括了历史、历史学的含义,指出“历史学不仅包括历史本身,也还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本书的第二部分打破了传统史学对历史的分类,没有按照史书的体裁,而是创造性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历史分为时间系列、空间系列、内容系列、人物系列和另类历史等。
接下来第三部分,本书以“为什么要了解历史”为题,通过大量实例表明历史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所运用,论述了历史对于现今人们生活发展的重要性。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通过有没有、要不要、能不能获得真实的历史指出人们学习、运用历史过程中的错误做法;最后从历史的三个层面指导读者认识和把握历史。
2、论证方法分析阅读《历史是什么》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作者不论是在证明或者论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会引用大量的事例;事例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范围广,内容丰富详实;大量的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既能让读者在浩瀚的历史海洋里徜徉,也能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在前两部分通过历史的载体演变介绍历史发展过程的章节中,引用了《四库全书》、《三国志》、《帝王世纪》等记录的内容进行佐证,论证了口述历史、图画历史、文字历史、遗迹遗物等的历史记录方式的优缺点,这样的编排能让读者更清晰的从横向、纵向比较历史载体的优缺点,而更深的理解历史发展过程;这样的比较论证也让读者明白对不同载体的历史信息应该持有的态度。
书的后两部分更明确的体现了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
第三章第一、二小节直接以例子命名,《董狐的力量》、《笔法》等,用董狐带有个人主观判断记录历史、《春秋》“隐恶扬善”的手法表达了历史具有主观性这一观点。
紧接着,作者又通过《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引出历史可以“古为今用”,影射史学是错误的“古为今用”的观点,提出历史研究运用的基础目的是“要在复原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探索以往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思考与总结这是一本极具个人风格的书,作者关于历史研究应用的观点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例如关于气候变化的观点就极具宏观性,“与二十世纪初相比,全球年平均气温的确已经升高,但这种趋势是否会发展下去,还只是一个长周期中的一段小波动,从现有的气象记录根本无法判断,我不赞成这些科学家的悲观态度和片面观点”;“我本人至今依然坚持认为,气温变化的根本因素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因素”。
虽然以我们的知识水平无法对作者这样的观点进行正误的判断,但是作者思想的宏观性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维高度。
作者在总结“历史”的定义时表达“历史不仅仅指过去的事实的本身,更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
有选择的记录”,那么这样的历史毫无疑问是带有主观性的;作者在书的后半部分指出“历史研究建立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之上”,这样历史研究所需要的真实性和历史本身的主观性便产生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作者承认“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在现代技术手段基础上的复原历史也是有限的”,但是“真实的历史仍然是历史学家永恒的追求”;作者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的真实性与主观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因为《历史学是什么》这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所以书题应该是已经拟定好的。
虽然这本书读来并不能让读者对历史学这门学科有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本书十分明显的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一种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对历史发展脉络有整体上的了解,能通过阅读本书让读者慢慢培养自己的历史学的思维,达到入门的目的。
篇二:读书笔记-历史经典中的经典---《全球通史》作者介绍:L.s.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stavrosstavrianos)(1913—20XX),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
191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克拉克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博士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XX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荷亚去世。
其作品除《全球通史》外还有:《1815-1914年的巴尔干各国》、《巴尔干联盟:现代巴尔干统一运动史》、《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现代人的史诗》、《人类的全球史》、《希腊:美国的困境和机会》、《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即将来到的黑暗时代的前途》、《全球历史: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全球分裂:第三世界充分发展》写作背景:《全球通史》(Aglobalhistory)是作者近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之一,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来的世界》两册,共有7个版本。
由于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本书一经问世,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该书原文厚达一千余页,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多极世界相待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
本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
本书吸收了近二十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并以较大篇幅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历史,故全书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
从文字内容来看,作者对庞杂的史料取舍恰当,对各种历史事件着笔简要,边叙边议,文字生动;从编写技巧来看,每章前冠以简明提要,承上启下,便于掌握线索,每章末附有选读书目,便于进一步研究。
背景知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对于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一种划分方法对许多中国读者来说是不习惯的,因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已经按照“三分法”形成了自己对历史的思维定势。
但这样一种划分却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对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中去。
众所周知,“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是中国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最为常见的阶段划分,也是从前苏联移植过来的一种世界历史阐释体系,实际上是西方学术界“三分法”的变种。
它无视“中世纪”只是欧洲乃至西欧独有的历史经历这样一种事实,而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镶嵌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同时也把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要比世界历史上的“近代”晚几百年。
中国人由此不得不按照中国与世界两个不同的时间表来理解中国的过去与世界的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无意这样为难我们。
它也使用“中世纪”这样的概念,但主要用于描述欧洲的历史进程及其与欧洲以外地区历史进程的比较,而不是要把各地区的历史整齐划一。
实际上,当代多数西方学者都已抛弃了传统的“三分法”,承认“历史在这个星球上不是按同一个速度进行的”。
正如美国学者威廉·迈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不是基督徒,并且只有亚欧大陆的最西端属于罗马帝国。
一个帝国崩溃后,出现的是一个影响全体的但无帝国疆界的宗教,在后来是它的分裂及由一个世俗的秩序取而代之,这种经历对于西方社会是独一无二的。
其他社会的历史表现出一种不同的模式。
”目录1500年前的世界第一编文明之前的人类第一章引言:世界史的性质第二章人类——食物采集者第三章人类——食物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