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57ddd2192e45361166f564.png)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种类: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 3 学分其中实验学分: 0授课目标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必然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是一门全面揭穿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满、正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解说序号解说实验实验1导言36第五章社会总资本8再生产和市场实现2第一章生产力、生47第六章信用制度与4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虚假资本3第二章商品和价值58第七章竞争与垄断34第三章钱币与钱币59第八章今世资本主5流通量义经济5第四章资本及其循610第九章社会主义市5环和周转场经济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色。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一致。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今世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成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花销的互有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花销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ed060a960590c69fc3767d.png)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近代政治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历史上,许多经济学都曾以“政治经济学”为题名,系统地阐述他们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思想理论。
目前,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政治经济学是特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创立的、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结合各时代社会经济实践所发展了的一套关于社会经济活动规律的系统理论。
政治经济学课程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及其载体的分析入手,全面把握由社会生产关系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规律和现象。
政治经济学是学习经济科学所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所提供的是对社会经济机体结构的全面分析,经典作家曾把政治经济学称为“市民社会”的解剖学。
政治经济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抽象法透过人们日常感觉经验的表面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从而提供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经济表面现象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与经济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依据。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对深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性质】政治经济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财经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理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程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客观经济规律,为其它经济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发展史、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史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3587a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3.png)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战胜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正如列宁所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这门课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好这门课不仅能够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利器,而且可以为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各种社会制度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自己的命运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观经济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基本原理,为认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难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增强识别各种所谓的经济学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术研究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分析研究,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一)内容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ad1c3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0.png)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
属于经济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下一阶段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有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写作等相关知识。
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2、3、4、5、6、7、11、13、15、16、17、18、19、21。
难点2、4、5、7、13、16。
其中10、12章,第六章的第3节、11章的第3节、20章的2和3节、21章的第2节属自学章节,课堂不作介绍。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哲学、历史文化学、逻辑学、写作等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知识准备,对社会经济热点的敏感性有利于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
以上课程应是本课程的前提或平行,而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是本课程的后续。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2.参考书:(资本主义部分),徐禾等编《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
(六)教学时数:本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
(七)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三、课程内容导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性质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它研究经济事物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3、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根本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主要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旨在让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4a8981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7.png)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1.2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演变1.3 需求、供给和市场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的关系2.1 经济体系与政治体系的联系和互动2.2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2.3 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第三章:劳动力市场3.1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3.2 工资和雇佣决策的基本原理3.3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市场失灵问题第四章:资本市场4.1 资本市场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机制4.2 利率和资本价格的形成4.3 资本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外部性问题第五章: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5.1 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5.2 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和影响5.3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补偿和调整机制第六章:经济增长和发展6.1 经济增长的经典模型和现代理论6.2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6.3 发展政策的实践和评价第七章: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7.1 收入分配的测度和解释7.2 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干预7.3 贫困问题的定义、测度和解决办法第八章:货币和通货膨胀8.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市场8.2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解决办法8.3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理论第九章:国家债务和财政政策9.1 国家债务的测度和影响9.2 财政政策的管理和调整9.3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理论基础结语: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变革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展望。
启发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知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为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做好准备。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da6c0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b.png)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政治经济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价值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3.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竞争与垄断-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4. 政治经济学的政治体制-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政策与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比较5. 政治经济学的国际视野-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2.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和问题。
3.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提高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实际运用的理解。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政治经济学导论》2. 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概论》六、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与作业表现(占总成绩15%)。
2. 期中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3. 课程论文:撰写一篇政治经济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占总成绩25%)。
4.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占总成绩30%)。
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XXX助教:XXX八、其他要求1. 学生参加课程前需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课程作业和论文需按时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
3. 学生应保持课堂纪律,不得影响他人学习。
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安排仅供参考,教学团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346e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8.png)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促进深入学习和讨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解释不同政治经济模式的优缺点;3. 强调政治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演讲、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辩论不同的政治经济观点。
3. 个人研究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四、课程内容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1 政治与经济的概念和定义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3 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理论2.1 供给与需求理论2.2 边际效用理论2.3 成本与效益分析2.4 市场失灵理论3. 政治经济体制3.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2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3.3 混合经济体制3.4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4.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4.1 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4.2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4.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正4.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个人研究论文:对学生完成的个人研究论文进行评估,考察他们对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考试:设立中期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A. C. Pigou,《政治经济学原理》2. Joseph E. Stiglitz,《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学》3. Robert Cooter,《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政治经济学概述与课程介绍2. 第二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3. 第三周:经济理论4. 第四周:政治经济体制5. 第五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问题6. 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以上为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ef417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7.png)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of《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72(讲课:72)总学分:4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其科学原理,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资本与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任务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使学生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各种矛盾的出现与激化使资本主义无法在内部解决,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把握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客观要求与条件。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1. 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 经济规律与经济主体2.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源与流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分化。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44a871aef8941ea76e05cf.png)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政治经济学英文名称: 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码:02102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总学分:4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先选修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课系部:政法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一门经济理论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的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毕业后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内容与要求】本本章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最初的理论考察。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3、在传统的经济学说史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若干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被称为“庸俗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了解)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唯物史观的创立;古典政治经济学。
3、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掌握)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重点)1、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001cc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7.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大陆高校中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以下是包含在这门课程大纲中的一些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 阶级分析和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
政治经济学方法论:
*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国家与市场:
* 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 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的平衡。
创新与发展:
* 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方向:
* 数字经济与政治经济学;
*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大纲的具体内容可能因教学机构、教师和课程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了解最新的教学大纲,请联系相关学校或教育机构。
1。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3a20f61711cc7931b716be.png)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Political Economics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教学目的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涵义、特点。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唯物辩证法。
科学的抽象法。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
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
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含义。
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所有权。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产权。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分工。
协作。
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20 周学时数:2 适用专业:公共选修课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的基本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
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各个社会形态下的经济规律,是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经济现象、经济运行的能力,完整和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毕业后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奠定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思想觉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基本经济知识和主要经济规律,为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为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
2、牢固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学习掌
握从经济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本课程进行期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而且要辅导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社会调研,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思路。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经济规律的类型;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领会。
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规律。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和难点)
3、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方法和学习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难点)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3、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纸币;信用卡。
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并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品
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难点)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难点)
4、商品的价值量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难点)
第二节货币
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难点)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第三节价值规律(难点)
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2、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条件的变化和剥削形式的变化;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工资的形式;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以及工资的国民差异。
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
1、货币转化为资本(难点)
2、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难点)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资本的本质(难点)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1、剩余价值率(难点)
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难点)
4、劳动力条件的变化和剥削形式的变化
5、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6、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四)资本主义工资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难点)
2、工资的形式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以及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四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和经济关系的再生产三者的统一,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资本家在再生产过程怎样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实现资本积累,了解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的历史作用,以及中外反贫困问题。
重点掌握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人口过剩的成因,以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1、一般再生产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难点)
4、资本积累
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
1、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提高的趋势(难点)
2、相对过剩人口形成
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1、资本的原始积累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难点)
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六、教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2 周学时:2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主讲教材
《政治经济学教程》张好收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1版
2、参考书目
《资本论》1-3卷马克思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列宁选集》1-4卷列宁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吴易风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顾海良等著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
制订:政史法律系
执笔人:张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