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对照表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表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表
时期 派别 代表 道家 老子 儒家 孔子
春秋
兵家 孙武
诸子百家思想对比表
地点 主要活动
著作
思想观点
楚国 吏官、管典籍 《道德经》 朴素辩证法、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鲁国 学礼乐、从政 《论语》 1.仁政、礼有教无类
办教育
3.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修典籍
4.德育、智育并举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反映了封建君主要控制政权、加强统治的要求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孔子思想影响 1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儒家思想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封建礼教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旧制度瓦解、新制度
形成交替中,思想领域出现了不同学派,他们著书立说, 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治国方略,相互辩论批驳、借鉴吸收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发展 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很大。它是春秋时期政治、经济 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阶级根源 反映了部分贵族与时俱进变革的思想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膑
仁政、反对非正义战争
礼治
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反映了平民百姓要求相爱互助、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安定
顺应自然、民心,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反映了 旧贵族不求进取、自甘没落的消极心态
依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序号代表人物本名字号生卒年别称
1孔子孔丘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尼父、孔圣人
2孟子孟轲子舆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
3荀子荀况卿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
4老子李耳聃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老聃
5庄子庄周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
6墨子墨翟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墨子
7韩非子韩非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
8孙子孙武长卿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孙子、孙武子
9孙膑孙膑生卒年不详
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主要作品成就
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
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
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辞赋之祖
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
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齐国春秋时期兵家《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齐国战国时期兵家《孙膑兵法》著《孙膑兵法》
主张尊称
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
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
性恶论后圣
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
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
兼爱、非攻科圣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成为兵家之祖兵圣。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思想争议和学术繁荣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统称为诸子百家。

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见解和理论为世人所熟知。

本文将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一时期的思想风貌有所了解。

1. 孔子学派:孔子(551-479BC)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

主张“仁”、“义”、“礼”、“智”以及“忠诚”等美德,提倡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并推崇“天命”和“中庸”的思想。

2. 孟子学派:孟子(372-289BC)是孔子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的学说主张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加以培养和充实。

强调在个人修养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益、亲民政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 墨子学派:墨子(470-391BC)提出了墨子学派,该学派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学派注重实用主义,强调推崇工程技术和实用科学,主张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

4. 道家学派:老子(约570-约471BC)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和谐,摒弃人为的欲望和规范。

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5. 法家学派:韩非子(约280-约233BC)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主张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强力的统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国家统治。

法家注重政治实用主义和制度建设,并强调权谋和权力运作。

6. 兵家学派:孙武(约544-约496BC)是兵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学说强调军事战略和领导能力,主张“以战养战”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兵家学派注重谋略和战斗力的培训,对日后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一个集合了各种思想流派和学说的综合性学派。

名家学派注重讲究言辞和辩论技巧,主张在社会和政治舞台上通过言辞来获得名声和权力。

8. 阴阳家学派:阴阳家学派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哲学学派,主张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等自然现象来预测和控制人事变化。

诸子百家(共26张PPT)

诸子百家(共26张PPT)

遥 祭 孔 子
…… 沉沉浮浮,倏尔千年。伟哉中华, 千劫万艰。 百折不挠,国泰民安。 环顾全球,熙攘纷乱。 一如春秋, 冲突不断。弱肉强食,贪欲泛滥。 嗟我夫子,所述皆验。文明对话, 五洲共愿。 仁恕之道,日益播散。 促进和睦,中华奉献。 谨此上达, 慰我圣贤。伏惟上飨!
——2010年曲阜祭孔子文
第4课 诸子百家
历史科组 王德军
有朋自远方来,
考 考 你
—————————————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孔子的魅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司马迁 《史记》
释义:
墨家学派
墨子
百 家 争 鸣
平民 “兼爱”“非攻”
“节用”“节葬” 《墨子》
阶层
墨子 名翟 战国时期 墨家学派
道家学派 老 子 “无 为” 辩证法 《老 子》又名
百 家 争 鸣
《道德经 》 庄子 战国时期 “自 然” 《庄子》
老子 名聃 春秋时期 道家学派
法家学派
韩非子
百 家 争 鸣
“君主集权” “法治”
孔子
儒 家
墨家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国君是舟,百姓是水”
“兼爱”“非攻,平民阶层
道 家 法家 兵家
“无为”,辩证法
庄子
韩非子 孙子
“顺其自然”
“法 治” “计 谋”
开卷有益
推荐文章: 《真实的孔子》 邮箱:pclishi@ 密码:123456 推荐书籍: 于丹《论语心得》或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推荐电影:孔子(周润华主演)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一、儒家
孔子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整体简介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 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 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 崇尚“礼乐”和“仁 义”,提倡“忠恕”和 不偏不倚的“中庸”之 道,主张“德治”和 “仁政”,重视道德伦 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的一个学术派别。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 鞅 作品:《韩非子》
简介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 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 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 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 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 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 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 “势”和申不害的“术”,以 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思想精髓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 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 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 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 “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 “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 “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 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简介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 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 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 “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 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 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 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 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 事。

诸子百家年谱

诸子百家年谱

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派别。

据《汉书艺术志》记录,出名的共有189 家,4324篇著作;此后约有10 家发展成了学派。

诸子百家是后代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其他总称,此中以兵家、纵横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

传说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奥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晓。

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可为。

鬼谷可谓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相关纵横家始祖万圣先师鬼谷子的诗有:《万圣鬼谷吟 / 圣神贤》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

诸子百家称(创)世纪,奇门鬼谷俱(最)真经。

前551 年是年孔子生。

前549 年孔子年三岁。

父叔梁纥卒。

前543 年郑子产始代罕虎为政。

前 536 年郑子产铸刑鼎。

前535 年孔子年十七岁,适周问礼老子。

按,《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在鲁昭公二十年(前 522 年),而《曾子问》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

鲁昭公二十年无日蚀。

又《水经注》云:“孔子年十七适周,是为昭公七年(前535 年)。

”据《左传》,鲁昭公七年恰有日蚀。

则《水经注》说法为是,《孔子世家》则误。

又《孔子世家》谓“南宫敬叔言于鲁君,请与孔子适周” ,则此年孟僖子还没有使南宫敬叔师孔子,亦误。

另,对于老子能否为守藏吏,学界向来有怀疑者。

因为《史记老子传记》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老子既为楚人,钱穆就据此怀疑“楚之于周,声教中阻,又非鲁、郑之比。

且古之文籍旧闻,惟在瞽史” ,从而思疑老子不为守藏吏,孔子见老子当在南至楚地之时。

此处姑且依据传统说法。

前533 年是年孔子娶宋亓官氏。

前532 年孔子年二十岁。

生子鲤,字伯鱼。

--WORD格式 - 可编写 -前525 年是年秋,郯子朝鲁,孔子见之,学古官名。

孔子为鲁之委吏乘田当在此前。

先秦诸子列表(五:大结局)现存诸子书一览并结论

先秦诸子列表(五:大结局)现存诸子书一览并结论

先秦诸子列表(五:大结局)现存诸子书一览并结论结论(一)所谓诸子百家,共计11门,有著作名世者,删其重复,共106人至110人。

106人,则以李克、李悝为一人,李耳、老莱子为一人,以宋子、宋玉为一人,二景子为一人。

110人,则分为二。

此尚为有著作者传者。

可知古人诸子百家之说,实不我欺也。

诸子分门则如下:儒家:孔丘、晏婴、孔伋、曾参、漆雕开、宓不齐、景子、世硕、李克、公孙尼、孟轲、荀况、芈婴、甯越、王孙子、公孙固、羊子、董无心、俟子、徐子、鲁仲连、虞卿、孔鲋道家:伊尹、吕望、辛甲、鬻熊、管夷吾、李耳、文子、蜎渊、关尹子、庄周、列圄寇、老成子、长卢子、王狄子、魏牟、田骈、老莱子、黔娄宫、孙子、鹖冠子、郑长者阴阳家:邹衍、乘丘子、南公、邹奭、闾丘快、冯促、将钜子、周伯法家:李悝、姬鞅、申不害、处子、慎到、韩非、游棣名家:邓析、尹文、公孙龙、成公生、惠施、黄疵、毛公墨家:尹佚、田俅、我子、随巢子、胡非子、墨翟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庞煖、阙子、国筮子杂家:伍员、尉缭、子晚、由余、计然、田仲、程本、尸佼、吕不韦小说家:姬丹、务成子、宋子辞赋家:屈原、唐勒、宋玉、荀况兵家:田穰苴、吕望、孙武、孙膑、姬鞅、吴起、范蠡、文种、庞煖、兒良、孙轸、尉缭、魏无忌、鵊冶子、师旷、苌弘、别成子、鲍子、伍员、公胜子(二)《艺文志》存周秦诸子书168种,《经籍志》存书46种,《四库》存书30种,《百子全书》存书31种(《百子全书》只入诸子,不入《论语》、《孟子》、《楚辞》),今存47种。

今存之中,《曾子》、《子思子》为宋汪晫辑本。

汪氏所谓辑佚,不过总理《孝经》、《礼记》、《大戴》、《论语》、《孟子》、《荀子》、《家语》、《孔丛子》、《韩诗》、《说苑》诸书,并非辑理前人文章引用,亦非是曾孔的原文。

故今存47种,实际上是45种。

较之《艺文志》,隋损书122种,存世约为原有27%;四库损书138种,存世的约占原来的18%;《百子全书》损135种(不含《论》《孟》),存世的约为原有19%(未计算《论》《孟》、《楚辞》);今损139种,存世占原有27%。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儒道-法墨-兵杂(家)各家代表人物的思想、著作和名言及表达的思想。

一、儒家(一)孔子1.代表人物:孔子,又名孔老二,被称为至圣,万世师表。

2.思想:①礼:“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强调等级有序。

②仁:仁者爱人。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③中庸:“过犹不及、和而不同”。

(不偏不倚、折中调和)④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众星拱北)3.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不问出身;兴办私学(打破官学垄断)。

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方法:学、思、习、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勤学多问。

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

4.著作《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编著,共20篇(二)孟子1.孟子,又名孟轲,被称为亚圣。

2.思想:①仁政-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道义-得道者多助;富贵不能淫③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⑤以德服人-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

3.著作《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三)荀子1.思想①性恶论-礼法并用②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③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著作《荀子》二、道家(一)老子1.代表人物:老子,又名李耳,李聃。

2.思想:①“道”是世界的本源。

道生一,二,三,万物②朴素的辩证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无为而治-顺其自然3.著作:《道德经》(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二)庄子1.庄子,战国人,又称南华真人。

2.思想:①天为,齐物论(一切事物都是相同,无差别,无贵贱)②天人合一。

万物与我为一。

③逍遥的人生态度。

3.著作《庄子》,又称《南华经》,庄子及其后学著。

庄周梦蝶庖丁解牛三、法家(一)商鞅(战国人)主张变法,治世不以一道,便国不法古。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春秋战国时序号人物本名生卒年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1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2孟子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3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4老子李耳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5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6墨子墨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7韩非子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8孙子孙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齐国春秋时期兵家9子秉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赵国战国时期名家10邹子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齐国战国时期阴阳家11鬼谷子王诩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卫国战国时期纵横家12吕子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卫国战国时期杂家13孙膑孙膑不详齐国战国时期兵家14扁鹊秦缓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卢国战国时期医家15许行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东周战国时期农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主要作品成就《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荀子》辞赋之祖《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公孙龙子》名家代表人物《邹子》《邹子终始》《大圣》阴阳学派的创始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纵横家的鼻祖、兵家代表人物《吕氏春秋》著《吕氏春秋》《孙膑兵法》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难经》《内经》《外经》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先秦农家代表人物主张尊称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性恶论后圣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兼爱、非攻科圣以法治国、君主专制成为兵家之祖兵圣离坚白、白马非马五行学说、大九州说、五德终始谈天衍圣人“兼儒墨。

(完整版)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完整版)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兵者诡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兵贵胜,不贵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兼相爱,交相利。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兵家
孙武、司马穣苴、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
《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道家
荀况
《荀子》
性恶劝善
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
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无止境。
流言止于智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小国寡民。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诸子百家简表

诸子百家简表

诸子百家简表“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学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由翟墨创立。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诸子百家对照表

诸子百家对照表
以猛服民
李悝
《法经》
夺淫民禄尽地力教
禁奸邪淫佚之行
商鞅
《商君书》
法:法治思想
慎到
《慎子》
势:强调君主权力
申不害
《申子》
术:君主驾驭群臣
静因之术:
正名之术:
称诗书礼乐为“六虱”
韩非子
《韩非子》
君主专制主义
法术势相结合
极权主义
进化的历史观
文风:冷峻峭刻、锋芒毕露
1.散文能洞察隐奥,发常人之不能发
2.论述机具逻辑性
左丘明
《左传》
又名《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
编年体
春秋末期
以《春秋》为纲,逐年加以补充,详记《春秋》所略之史实
1.实录与批判精神(净而不污,惩恶劝善)
2.“浮夸”:以故事性、戏剧性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面貌
3.善于描写战争
4.语言的精明简练,含蓄婉转
历史的真实性、思想的倾向性、语言的形象性形成了我国历史散文的优秀传统
1.于汉代被推为儒家经典
2.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3.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创作
4.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5.不学诗无以言
楚辞三重含义:1.体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杰出作品精神价值和艺术成就艺术成就楚辞文体特征《楚辞章句》
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
2.作品
楚国人及后来汉人用该诗体创的一批作品
战争诗(豳风常见邶风击鼓)
讽喻诗(伐檀硕鼠正月)
婚恋诗(相思曲折深爱失恋)
农业诗(七月)
其它(《载驰》《硕人》)
1.开创文学的写实精神(劳者歌其事)
2.丰富文学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大量成熟地运用)

先秦诸子百家

先秦诸子百家

先秦诸子百家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儒家始创人,尊为万世师表和圣人。

2、孟子:名轲,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儒学主要继承人,号称亚圣。

3、荀子:名况,字卿,战国赵国人,儒学集大成者,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4、曾子:名参,春秋鲁人,古代四大圣贤之一,尊崇为宗圣,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

以孝著名,有《孝经》一书,记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

5、子思子:孔子之孙,名伋,作《中庸》。

孟子投其门下,建立了儒学思孟学派。

《子思》系其门徒所作,极富思辨色彩。

6、巫马子:可能是孔子弟子中的巫马期,反对兼爱理论,主张不爱别人,受到墨子的严厉批评。

他找墨子论理,遂有墨子与其有名的辩论。

7、漆雕子:漆雕凭,字马人,孔子弟子漆雕启后。

有《漆雕子》十三篇。

8、景子:景丑,齐之公族,宓子弟子,列儒家,有《景子》三篇。

9、世子:名硕,陈人也,七十子之弟子,有《世子》二十一篇。

10、宓子:宓不齐,鲁国人,作《孙子家语》《宓子》,孔子赞他是君子。

11、孟懿子:孟孙氏,姓仲孙氏,名何忌,懿是谥号,鲁大夫孟僖子之子,曾与南宫敬叔一起往孔子处学礼,《论语》中有记载。

12、公孙尼子:乃荀子弟子,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杨倞以公孙子为齐相,殊无据。

13、韩非子:战国韩贵族,法家代表。

口吃不善言,与李斯同师荀子。

14、商鞅子:姓公孙,名鞅,卫国庶出公子故亦称卫鞅,法家代表人物。

先事魏相公叔痤,后入秦变法,遭到贵族保守派诬陷,被处以车裂极刑。

15、申子:申不害,相韩国19年,法家代表。

由道入法,主张权术,正名责实。

16、邓析子:邓析,春秋郑国大夫,法家先驱,名家。

办私学,宣传法治。

“操两可之说,设无究之词”,对后来辩者颇有影响。

《汉书》著录《邓析》系后人托名。

17、慎子:慎到,赵国人,由道入法。

齐宣王时长期在稷下讲学。

在法家三巨头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

18、老子:李耳,号老聃(大耳),春秋楚苦县(安徽涡阳)人。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分类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分类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分类1。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分类的简况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其著作,即称为诸子百家。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诸子百八十九家"。

简而言之称"诸子百家"。

按照其时间早晚为顺序,大致有老子、孔子、关尹、孙武、墨子、杨朱、子夏、吴起、商鞅、申不害、许行、宋钘、田骈、孙膑、孟子、庄子、惠施、慎到、尹文、荀子、邹衍、韩非、公孙龙、张仪、苏秦、吕不韦、尉缭等等。

在春秋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对于诸子百家就有不少论述。

战国中期的《孟子·滕文公》等篇论及儒、墨、杨朱以及农家许行,还有主张耕战的法家和兵家。

《墨子·非儒》抨击儒家。

《庄子》的《天下》、《骈姆》等篇将诸子分为六类,提到姓名的思想家有十五六位。

《荀子·非十二子》把十二位思想家也分为六类来评论。

《韩非子·显学》主要评论儒、墨,也兼及杨朱等派别。

《吕氏春秋·不二》论及老聃、孔子、墨子、关尹、列子、陈(田)骈、阳生(即杨朱)、孙膑、王廖、儿良等十一位思想家的特点。

将"诸子百家"归纳为主要的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是西汉初期的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最先在《论六家要指》中指出的。

西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要略》中论述了先秦学术的发展,主要论孔子与儒者之学、墨子、管子、晏子以及"纵横修短"、"刑名之书"和"商鞅之法"。

西汉末年的刘歆和东汉的班固则认为,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有时又略去小说家,认为"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2。

从诸子百家起源来分类的几种学说首先是《庄子·天下》倡导诸子百家出于"六经"之说:其次是班固根据刘歆的《七略》,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出诸子出于王官之说;第三是《淮南子·要略》提出诸子出于"应世之急"说。

(完整版)诸子百家表格

(完整版)诸子百家表格
诸子百家
学派
创始人
著作
中心思想、成就
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
《诗》、《书》、《礼》、《易》、《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天命论”、“中庸”之道、“仁”、“礼”(孔子)2:“王道”和“仁政”、“性善论”(孟子)。
3:“性恶论”,“礼”、“法”兼用的礼治思想(荀子)。4:“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2:主张“以法为教”,“法不阿贵”。
韩非
墨家
《墨子》
1: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2:“为万民兴利除害”,与儒家抗衡并称“儒墨显学。”
墨子
兵家
《孙子兵法》(孙武)、《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体现了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孙武、孙膑、尉缭子、吴起
孔子、孟子、荀子、朱熹
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
《老子》、《庄子》
1:以“道”为核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主张“清净”、“无为”、“小国寡民”。(老子)精髓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将老子“道”发展为唯心主义,将朴素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3:“逍遥游”思想。
老子、庄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家
《韩非子》
1: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主张君主专制,以严刑峻法治民。
阴阳家
1“五材”:金木水火土。“五色”:青赤白黑黄。“五常”:仁义礼智信。
2“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五德终始说”
邹衍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医家方技家《黄帝内经》名家邓析《邓子》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孔汲《中庸》曾子《大学》墨家墨翟《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商鞅《商君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着作。

其后的《隋书__183;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着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

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ˇ,ˇ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

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着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

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搜狗百科儒家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内容如下: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

“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

“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

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

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

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

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

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孔子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

代表人物介绍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

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

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史上最全,诸子百家五行归类表

史上最全,诸子百家五行归类表

史上最全,诸子百家五行归类表西周末年,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如此一来,没有了统一的领袖,没有共同遵守的原则。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思想大解放状态。

诸子百家的学术成就,可以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诸子百家对于人性善恶,名实关系,治国方略,人生信仰,甚至宇宙万物,都展开了思考。

他们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兵家、医家等。

诸子,包括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管子、吕不韦、鬼谷子、邹衍、孙子、孙武、张仪、苏秦等风云人物。

诸子百家观点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阶层。

不同的阶层,就有着不同的立场,有着截然相反的利益诉求。

比如商人和农民,手工业者和君主,知识分子和商人等等。

他们之间关系都是相生相克,相爱相杀。

其实,根据这些个学者按照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可以按照五行分类的原则,将其归类。

一、兵家、儒家、法家属于金(君主)。

1、兵家给君主打天下的。

兵家代表人物,就是孙武和孙膑,以及吴起。

其代表作品,就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一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

君主的权力,都是一刀一枪,在枪林弹雨之中打下来的。

一旦丢了枪杆子,帝王君主下场还比不上一个老百姓的。

2、儒家替君主守天下的。

周朝享国八百年,算是中国最长的朝代了。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其实,那就是姬氏家族之间,养成了彼此谦让,团结和睦的美德。

“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

周太王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

泰伯看到王季之子姬昌有圣人瑞象,心里很欢喜。

他觉得整个孙子,一定会是一个兴旺王朝的领袖。

这个孙子就是周文王,他的大伯和二伯,看到父亲眼神,读懂了父亲的心思。

为了让父亲传位没有障碍,泰伯和仲雍去了吴国采药,用断发纹身等手段,给弟弟王季继位创造了条件。

后来,周文王果然兴盛了周部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浓烈的浪漫色彩
4.诗人与民间文艺的光辉结合
一种以《天问》《橘颂》为代表,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一种以《离骚》《九歌》为代表,具有独特的特征。
1.诗风:想象富奇
铺排夸饰
2.体式: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参差错落
3.语言:多用楚声楚语,多写楚地
学术价值:
1.序及注文中说法,都是今存的关于《楚辞》最早文字记录。
左丘明
《国语》又称
《春秋外传》
国别体
西周初
到春秋末年
各国文献汇编现存本21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
1.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2.部分故事如勾践灭吴是传奇式的精彩长篇,有较强的文学性
《尚书》的继承
对战国论说文有直接影响
与《左传》可相互参看
刘向
《战国策》
国别体
主要是战国时期
主要记载当时的谋臣策士,特别是纵横家的活动和言论
百家
代表人物
相关著作
政治思想
文学特点
文艺思想
历史地位
儒家
孔子
(春秋末期鲁国人)
《论语》
“礼”与“仁”
1.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2.言简意赅的哲理性语言
3.口语化特点
1.强调作品的美感、教育、认识等功能
2.重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孟子
(战国中期邹人)
《孟子》
性善论
仁政
1.强于论辩(论辩性强,言辞机敏<类比推理>,气势雄健,感情充沛,锋芒毕露)
1.内容广泛,涉及婚姻、战争、行役、畜牧等,个别抒情
2.有些运用赋比兴及衬托等表情达意的手法,生动形象,内容和形式近乎《诗经》
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
反映周代以前诗歌水平
群经之首
史官
《尚书》
又称《书经》
上古历史文献集
最早:殷商中期
最晚:春秋初期
主要记录上古时期的典、谟、誓、命、训等历史文献
1.已非片段式,而是长篇大论
2.保留了不少汉代旧说;
3.王逸生于楚地,熟悉楚地的文化、风俗、山川、物产等,加之去屈原朝代未远,故其解释比较符合实际。
宋玉
九辩(杰出作品)
招魂
高唐赋
神女赋
风赋
思想境界不及离骚,缺少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①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
②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
③韵散相间,参差错落
3.善于谋篇布局、修辞炼句
4.广譬博喻,寓言大观
重质朴轻文饰,重内容轻形式,
重实用轻丽辞,重真实反虚华
李斯
《谏逐客书》
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丽。
墨家
墨子
《墨子》
1.兼爱,非攻
“兼相爱”“交相利”
2.节用,节葬
3.尚贤尚同
1.崇尚实质,言之无文
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
1.于汉代被推为儒家经典
2.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
3.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创作
4.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5.不学诗无以言
楚辞
三重含义:
1.诗体
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
2.作品
楚国人及后来汉人用该诗体创的一批作品
3.书名
将作品编成书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杰出作品精神价值和艺术成就艺术成就楚辞文体特征《楚辞章句》
讲究实用:“尚俭”“节用”,强烈反对音乐
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1.新颖独创的体式
2.平实畅达的文风(精炼、严密)
3.色彩缤纷的寓言故事
编纂者
历史散文
体式
作品时间跨度
内容
文学特点
历史地位
巫官
《周易》
分为《易经》
《易传》
《易经》成于殷末周初;《易传》成于战国
占筮的参考书
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道家
老子
《老子》
又名
《道德经》
自然无为
朴素唯物辩证法
1.语言:凝练精妙的口语
2.文体:韵散结合
3.表现手法:寓理于形
1.崇尚自然朴素之美
2.注意言辞和意念的关系:
①道不可言;②得意忘言
庄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表达情意的工具,应该体会作品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
庄子
《庄子》
又名
《南华经》
绝圣弃智
齐物论
逍遥的追求,避世的消极思想
战争诗(豳风常见邶风击鼓)
讽喻诗(伐檀硕鼠正月)
婚恋诗(相思曲折深爱失恋)
农业诗(七月)
其它(《载驰》《硕人》)
1.开创文学的写实精神(劳者歌其事)
2.丰富文学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大量成熟地运用)
3.重章叠句的歌唱形式
4.篇章句式的定式与变化(四言为主)
5.语言上的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具有韵律美
2.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和生活琐事塑造人物
我国第一部以个人为核心的长篇专传
先秦双壁
概况
分类
作品时间跨度
内容
文学特点或艺术成就
历史地位(两种文学流派)
诗经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非一人一时成
风:风土之音
雅:朝廷之音
颂:宗庙之音
风即国风160
大小雅105
三颂40
西周初年
到春秋中叶
1.西周前期
2.西周后期
3.东周
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
屈原
(战国后期:
趋于统一
秦楚争霸
改革关键)
离骚(杰出作品)
哀郢
九歌
天问
橘颂
1.美政理想和深沉爱国情感
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①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②比兴手法的拓展
③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
④结构语言特点:
民话和散文笔法
长篇巨制
以精神为中心谋篇布局
1.开拓了抒情诗的全新境界
2.革新诗体
2.善用比喻,平易活泼
3.妙用寓言故事以说理讽刺
1.知人论世
2.以意逆志
3.知言、养气
荀子
(战国末期赵人)
《荀子》
性恶论
礼法并用
1.篇幅宏大,立意鲜明(文章醇厚老到,圆熟练达,谨严有度)
2.善用比喻,多用排偶(章法整齐,节奏感强,气势雄浑)
1.知人论世
2.将文学艺术当做提高道德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
3.《乐论》:重视音乐的作用,主张礼乐相辅而行
左丘明
《左传》
又名《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古文》
编年体
春秋末期
以《春秋》为纲,逐年加以补充,详记《春秋》所略之史实
1.实录与批判精神(净而不污,惩恶劝善)
2.“浮夸”:以故事性、戏剧性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面貌
3.善于描写战争
4.语言的精明简练,含蓄婉转
历史的真实性、思想的倾向性、语言的形象性形成了我国历史散文的优秀传统
1.寓言的运用:包括来自民间,经过作者取舍加工的神话传说,更多的是作者自己有意识虚构的故事。
2.寓言想象丰富,夸张非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寓言构思奇特,变幻莫测。
4.文章感情充沛,有感染力
百家
代表人物
相关著作
政治思想
文学特点
文艺思想
历史地位
法家
管仲
《管子》
道与仁义礼法结合
子产
《刑书》
以宽服民
2.采用一些文学手段和修辞手法,具有相当强的文字表现能力,注入一定感情色彩
3.题目已见文体的区别。
真正标志了散文的形成
孔子
《春秋》
编年体
春秋末期
在鲁国史籍基础上修订而成
1.创立“春秋笔法”的写作方式,通过“微言大义”,“寄褒贬,别善恶”;
2.言简意赅,用词造句精确有序,严谨
开创史家之史代替史官之史,能在历史的陈述中寄予自己的褒贬
以猛服民
李悝
《法经》
夺淫民禄尽地力教
禁奸邪淫佚之行
商鞅
《商君书》
法:法治思想
慎到
《慎子》
势:强调君主权力
申不害
《申子》
术:君主驾驭群臣
静因之术:
正名之术:
称诗书礼乐为“六虱”
韩非子
《韩非子》
君主专制主义
法术势相结合
极权主义
进化的历史观
文风:冷峻峭刻、锋芒毕露
1.散文能洞察隐奥,发常人之不能发
2.论述机具逻辑性
1.记载大量的历史故事传说,将笔墨集中于人物的性格刻画;2.写人时重神似;3.语言上长于铺陈,流畅恣肆,气势激昂;
4.多用寓言和小故事讲理
左以理服人,战以声夺势
左持之有故,战杜撰虚言
左言辞恳切,战强词夺理
左平实稳重,战铺张扬厉
《晏子春秋》
历史人物传记
春秋时期
记录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故事的汇编
1.以记事为主,记言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