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提高ct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早期胃癌及胃溃疡2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ct检查。观察肿瘤部位、病灶形态特点,是否存在淋巴结受累及远处转移等讨论其ct表现特征。结果: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与早期胃癌及胃溃疡的相比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胃壁增厚、受侵胃壁强化、软组织肿块、癌性溃疡、邻近组织及器官侵犯、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及脏器转移等,其中蕈伞型癌4例(11%)、局限溃疡型癌7例(20%)、浸润溃疡型癌15例(33%)、浸润型癌10例(36%)。结论: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具有其特点,分辨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能清晰显示胃癌向周围组织侵犯及腹腔内转移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钡餐进行诊断,但因其对肿瘤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淋巴结和脏器有无转移等方面的评估受到限制,因此ct检查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以及胃癌的术前分期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收集了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的36例进展期胃癌,针对其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认识进展期胃癌的ct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2月-2011年5月收治36例经手术病理或胃镜活检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35-75,平均年龄55岁; 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及增强检查。

1.2 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受检患者检查前禁食12 h,检查前口服清水500-1000 ml,使胃尽可能达到最大充盈。仰卧位扫描,平扫后做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分别取动脉期(20s)及门脉期(70s)影像学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病灶形态特征;肿瘤增强扫描异常强化;胃周组织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由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 05)。②观察组有8

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5例胃癌肝转移,2例脾转移,1例邻近十二指肠受累;对照组有2例发生转移,二者不具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ct对进展期胃癌的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胃癌发病率较高,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主要依靠内镜及钡餐进行诊断,但因其对肿瘤浸润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淋巴结和脏器有无转移等方面的评估受到限制,因此ct检查对于进

展期胃癌的诊断尤其是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癌的术前分期有较大的帮助。

文献报道,胃癌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以胃窦、小弯和贲门区常见。本组3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胃底贲门部7例(20%),体部11例(30%),胃窦部14例(39%),广泛浸润4例(11%),对照组胃窦部发生率35%。在胃窦部,溃疡和胃癌的发生率都很高,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1]。胃癌病灶形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决定其生长特点及转移程度。ct在进展期胃癌的大体分型上有较大优势,除可获得病灶大的断面图像外,还可较好判定癌肿基底部及周围胃壁的形态,三维重建可从任意角度观察癌肿形态[2]。进展期胃癌ct扫描通常显示:①胃壁增厚,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层浸润所致,胃壁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常造成胃腔变形和狭窄。本组所有病例受侵胃壁均有不同程度增厚,胃壁增厚常从1 cm到3cm不等,增强扫描时32例可见到线状或条带状强化影的“白线征” [3] 。②受侵胃壁强化异常:本组所有增强的病例胃壁增厚处均见不同程度的强化,以蕈伞型强化最明显,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平衡期病变趋向与均匀强化,与早期胃癌增强后动脉区与门脉期病灶呈局部强化不同。在发现病灶及估计肿瘤横向蔓延范围方面动脉期扫描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而平衡期在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准确性方面有较强的优势[4]。

③软组织肿块:癌肿向腔内、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形态欠规则,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龛影,大多与胃壁增厚并存,本组有4例(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