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第9章_2(串行接口).
微机原理及接口第九章作业答案
“微机系统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九章习题解答(部分)1. 什么是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并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按字长传送数据的接口,即4位、8位或16位二进制位同时传送;而串行接口是指接口与外设之间依时间先后逐位传送数据的接口,即一个时刻只传送一个二进制位。
并行接口传送速度较快,但在远距离传送数据时成本高,损耗大,且平行数据线之间干扰大,所以并行接口一般适用于近距离的高速传送,而串行接口则适用于远距离传送。
2. 试画出8255A与8086CPU连接图,并说明8255A的A o、A i地址线与8086CPU的A i、A2地址线连接的原因。
答:8255A与8086CPU的连线图如下图所示:题9-2图8086系统有16根数据线,而8255只有8根数据线,为了软件读写方便,一般将8255 的8条数据线与8086的低8位数据线相连。
8086在进行数据传送时总是将总线低8位对应偶地址端口,因此8086CPU要求8255的4个端口地址必须为偶地址,即8086在寻址8255 时A0脚必须为低。
实际使用时,我们总是将8255的A0、A1脚分别接8086的A1、A2脚,而将8086的A0脚空出不接,并使8086访问8255时总是使用偶地址。
4. 简述8255A工作在方式1时,A组端口和B组端口工作在不同状态(输入或输出)时,C端口各位的作用。
注:带*的各中断允许信号由 C 口内部置位/复位操作设置,非引脚电平。
5. 用8255A控制12位A/D转换器,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设B 口工作于方式1输入,C 口上半部输入,A 口工作于方式0输入。
试编写8255A的初始化程序段和中断服务程序(注:CPU采用中断方式从8255A中读取转换后的数据)。
答:设8255的A、B、C及控制端口的地址分别为PORTA、POATB、PORTC和PCON,则一种可能的程序段实现如下:初始化8255AMOV AL,10011110B;设置8255A的工作方式控制字OUT PCON,ALMOV AL,00000101B;设置C 口置位復位控制字,使INTEA (PC2)为OUT PCON,AL;高电平,允许B 口中断MOV AL,00000010B;设置C 口置位/复位控制字,使PC1(IBF B)输出OUT PCON,AL;低电平,启动第一次A/D转换6. 用8255A作为CPU与打印机接口,8255的A 口工作于方式0,输出;C 口工作于方式0。
微机原理总目录
※
14.2 PC/XT硬件结构 14.3 总线技术
※
◆实验指南
※
15.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上机简介
15.2 汇编语言上机指导
※
4.4
4.5 4.6
程序的段结构
地址表达式 宏定义与宏调用
※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5.1
汇编语言软件开发步骤及输入/输出问题 顺序程序设计 分支程序设计
※ 5.2
※ 5.3
※ 5.4
循环程序设计
专题应用程序设计
※ 5.5
◆8086微处理器结构
※
6.1 6.2 6.3
8086微处理器工作模式与引脚功能 系统组成 8086的总线操作与时序
※
※
※
◆ 并行接口芯片8255A
※
10.1
10.2 10.3 10.4
8255A概述
8255A的控制字 8255A的工作方式 8255A的编程
※
※
※
◆串行通信
※
11.1
11.2 11.3
串行通信概述
RS-232C串行接口标准 异步通信接口芯片8250
※
※
◆ DMA 控 制 器 8237A
※
12.1 12.2 12.3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王丰王兴宝编著目录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二章微型机算机的组成机工作原理第三章指令系统第四章masm伪指令系统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六章8086微处理器结构第七章半导体存储器第八章输入输出技术第九章中断第十章并行接口芯片8255a第十一章串行通信第十二章dma控制器8237a第十三章其他常用接口第十四章pc机系统结构及总线技术第十五章实验指南基础知识11数制12码制13常用数字逻辑器件微型机算机的组成机工作原理21微型机算机的组成机工作原理22pc机的编程结构指令系统
微机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D)P39。
A.微处理器B.I/O接口C.系统总线D.外设2.8086CPU中BIU的功能是(C )。
A.分析指令并翻译指令B.根据指令产生控制信号C.计算物理地址并提取指令D.执行指令并保存运行结果3.8086CPU对于I/O端口的编址方法是(A )。
A.I/O端口独立编址B.分段管理模式C.存储器映像编址D.分页管理模式4.指令队列位于8086的( C )组成部分之中。
A.EUB.MMUC.BIUD.PU5.指令ADD AX,[BX][SI]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目的操作数是。
(A )A.基址加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B.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C.寄存器寻址基址加变址寻址D.寄存器寻址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6.某存储器芯片容量为2K×1bit、若用它组成16K×8bit存储器组,所用芯片数为(B )。
A.32片B.64片C.8片D.16片7.内存的大部分容量都是由(B )构成的。
A.SRAMB.DRAMC.EPROMD.硬磁盘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I/O接口中的常见端口。
( D )A.数据端口B.控制端口C.状态端口D.地址端口9.串行接口8251中,(C )用来设置工作方式是同步方式还是异步方式。
A.同步字符寄存器B.状态寄存器C.控制寄存器D.模式寄存器10.关于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8255A可以通过设置C口置1置0控制字使PC6输出高电平B.8255A芯片内部有三个端口地址C.8255A的A口有三种工作方式D.8255A有两个控制字:方式选择控制字和C口置1置0控制字11.在系统中,若想管理30个中断请求,则需要用(D )片8259A构成二级级联系统。
A.2B.3C.4D.512.在初始化8259A的过程中,(A)是必须写入的。
A.ICW1和ICW2B.ICW1和ICW3C.ICW2和ICW3D.ICW2和ICW413.8237中通道0的当前地址寄存器有(B )个二进制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九章8253
二、8253的内部结构
数据总线 缓冲器 读/写控 制电路 计数通道
通道控制 寄存器
三、 8253的管脚分配
控制线
数据线 通道选择
通道管脚
四、 8253的编程
8253只有一个控制字,8253的一个方式 控制字只决定一个计数通道的工作模式。 8253 的控制字格式如图所示。共分为 4 部 分,通道选择、计数器读 / 写方式、工作 方式和计数码的选择。
第9章 可编程接口芯片
可编程接口概术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
可编程接口概术
一个简单的具有输入功能和输出功能的 可编程接口电路如下图,它包括一个输入接口, 其组成主要是八位的三态门;一个输出接口, 其组成主要是八位的锁存器;另外还有八位的 多路转换开关及控制这个开关的寄存器FF。
9. 1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 一、功能
定时和脉冲信号的处理与接口是完全有别于 并行信号的,其特点是信号形式简单但需要连 续检测,下面介绍的INTEL8253可编程定时/ 计数器就是可以实现所要求这方面功能。8253 内部有3个独立的16位定时/计数器通道。计 数器可按照二进制或十进制计数,计数和定时 范围可在1—65535之间改变,每个通道有6种 工作方式,计数频率可高达2MHz以上。
4、方式3——方波发生器 方式2虽然可以作分频电路,但其输出 是窄脉冲,如果是方波,就只有选方式3
5、方式4——软件触发方式 方式4在工作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a、 门控信号GATE为高电平,计数器开始减 1计数,OUT维持高电平; b、 当计数器减到0,输出端OUT变低,再经 过一个 CLK 输入时钟周期, OUT 输出又变 高。
解:1、电路。 需要两个通道,一个作为计数,选用通道0。另一 个产生1KHz信号,选用通道1。工作原理如下,传感 器电路把物理事件转换为脉冲信号输入到通道0计数, 当记录10000个事件后,通道0计数器溢出,GATE端输 出高电平,这时通道1开始工作,产生1KHz信号推动喇 叭发音。
微机原理第九章练习题及解
微机原理第九章练习题及解一:单项选择题●8253的端口地址数为( C )。
A:1个B:2个C:4个D:8个●8255的A端口读写操作时,地址线(A)。
A:A1 = 0、A0 = 0 B:A1 = 0、A0 = 1C:A1 = 1、A0 = 0 D:A1 = 1、A0 = 1●写8255的控制字88H,功能是( B )。
A:A口方式0输入B:B口方式0输出C:置PC4为低D:置PC7为高●从8255的C端口读状态信息时,地址线( C )。
A:A1 = 0、A0 = 0 B:A1 = 0、A0 = 1C:A1 = 1、A0 = 0 D:A1 = 1、A0 = 1●8088与8255连接时的写控制字地址是( D )。
A:100H B:101H C:102H D:103H●8086与8255连接时的B口读写地址是( B )。
A:100H B:102H C:104H D:106H●8253写方式控制字时,地址线( D )。
A:A1 = 0、A0 = 0 B:A1 = 0、A0 = 1C:A1 = 1、A0 = 0 D:A1 = 1、A0 = 1●8253的计数器0读写操作时,地址线(A)。
A:A1 = 0、A0 = 0 B:A1 = 0、A0 = 1C:A1 = 1、A0 = 0 D:A1 = 1、A0 = 1●8253的控制字为85H,功能为( B )。
A:计数器0二进制计数B:计数器2十进制计数C:计数器0低8位初值D:计数器2高8位初值●8253的控制字为78H,计数器选择为( B )。
A:计数器0 B:计数器 1 C:计数器 2 D:无作用●8253的控制字为40H,工作方式选择为( C )。
A:方式0 B:方式 2 C:方式 4 D:方式5●8259固定优先权方式的中断请求信号IR0—IR7的优先权顺序为( A )。
A:IR0→IR7 B:IR7→IR0C:IR0→IR7→IR-1 D:每个中断请求信号等优先权。
微机原理及接口第9章习题解答
第9章习题解答1、选择题(1)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并行或由并行变串行,其转换是通过()A.锁存器B.加法器C.移位寄存器D.数据寄存器(2)在远距离串行通信中,采用调制技术是为了使信号()A.强度加大B.不失真传送C.一位一位传送D.有条不紊传送(3)微处理器通过数据总线向慢速外设输出数据时,接口部分必须含有的部件是()A.反相器B.放大器C.锁存器D.TTL/EIA电平转换器(4)串行接口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以串行方式并且以()A.单工方式进行的B.半双工方式进行的C.全双工方式进行的D.半/全双工方式进行的(5)甲乙两台计算机近距离通过RS一232C口进行通讯时,常采用最简单的三线联结。
即是()A.甲机的TXD、RXD、GND分别与乙机的TXD、RXD、GND相连B.甲机的TXD、RXD、GND分别与乙机的RXD、TXD、GND相连C.甲机的RTD、TXD、RXD分别与乙机的RTS、TXD、RXD相连D.甲机的DSR、RXD、DTR分别与乙机的DSR、RXD、DTR相连2、什么是比特率、波特率?解:比特率指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波特率指每秒传送的信息位数量。
3、如果串行传输速率是2400波特,数据位的时钟周期是多少秒?数据位的时钟周期是 = 4.17×10-4秒4、若8251A的收发时钟(RxC、TxC)频率为38.4KHz,它的RTS和CTS 引脚相连。
工作在半双工异步通信,每帧字符的数据位数为7,停止位数为1,偶校验,波特率为600b/s,处于发送状态。
写出初始化程序,其端口地址为02C0H和02C1H。
38.4K = n * 600 ,得分频系数为64MOV DX,02C1HMOV AL,01111011 ;方式字OUT DX,ALMOV AL,00110001 ;控制字OUT DX,AL5、设8251A为异步工作方式,波特率因数为16,7位/字符,奇校验,两位停止位。
《微机原理》课程大纲
《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微机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二、课程编码及性质课程编码:0800305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0四、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及其编程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与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以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微机原理》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包括:1、通过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能课程,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编写程序能力与动手能力。
2、深入了解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与结构,为今后成型设备开发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3、系统掌握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接口技术和一般应用开发方法,为今后设计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4、了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其发展特点与动向,具备研发单片机的基础与能力。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当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本课程以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中最典型的8051为主体、以讲述单片机结构与应用为重点;2)在全面了解与掌握单片微型计算机种类及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汇编语言开发单片微型计算机技术;3)课程将重点或详细介绍新颖的流行的微型控制器及其开发方法,为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4)重点学习的章节内容包括:第2章“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4学时)、第3章“单片机的指令系统”(4学时)、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8学时)、第6章“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8学时)。
教学难点: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之一,本课程将密切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设置、实验课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单片微型计算机的认识及设计能力,提高授课质量与效果。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9章8253
定时器/计数器
• 主要内容
– 定时与计数 –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
定时与计数
• 定时技术在微机系统中必不可少
– 微机的工作在标准时钟控制下完成 – 为外设提供实时时钟 – 向外设定时发出控制信号
• 定时中断、定时检测、定时扫描、定时显示……
– 对外部事件进行计数
定时与计数
• 定时与计数
可编程定时/计数芯片8253
• 8253的工作方式
– 方式4——软件触发的选通信号发生器
• 波形图
可编程定时/计数芯片8253
• 8253的工作方式
– 方式4——软件触发的选通信号发生器
• 工作特点
– 计数由软件启动,每次写入计数初值只启动一次 计数 – 当计数值为N时,则间隔N+1个CLK脉冲输出一 个负脉冲(计数一次有效) – 在计数过程中,可由GATE信号控制暂停。当 GATE=0时,暂停计数;当GATE=1时,继续计 数 – 在计数过程中写入新的计数初值,则按新的初值 重新开始计数
可编程定时/计数芯片8253
• 8253的工作方式
– 方式5——硬件触发的选通信号发生器
• 波形图
可编程定时/计数芯片8253
• 8253的工作方式
– 方式5——硬件触发的选通信号发生器
• 工作特点
– 计数由GATE上升沿启动,只要GATE端给触 发脉冲,则会装入计数值,并开始计数 – 在这种方式下,若设置的计数值是N,则在 GATE脉冲后,经过(N+1)个CLK,OUT端 才输出一个负脉冲 – 在计数过程中修改计数初值,不会影响本次计 数,只有GATE端再次触发时,才按新的计数 值计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九章 8253
微机原理复习
一、填空(每空两分)1、8088的指令地址由(CS )和(IP )决定。
堆栈操作的地址由(SS )和(SP )决定。
2、8088的指令地址由(CS )寄存器和(IP )寄存器决定。
3、8088的段地址和偏移量必须通过(地址加法器)产生20位物理地址。
4、8088地址加法器的作用是将(段寄存器左移4位与16位偏移量)相加以后产生所需的(20)位物理地址。
因此,8088可直接寻址(1M )字节。
5、8088的段寄存器是(16)位的寄存器。
6、8088访问4个当前段时,代码段、数据段及堆栈段的偏移量分别由(IP )、(由寻址方式决定的16位偏移量)和(SP )提供。
7、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 接口电路)结合在一起,才是微型计算机。
8、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 接口电路)组成。
9、8088CPU 共有(20)位地址线。
他的寻址空间位(1M )字节。
10、在8088中,由于BIU 和EU 分开,所以(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可以重叠操作,提高了CPU 的利用率。
11、8088的BIU 负责(取指令和操作数),EU 部分负责(执行指令)。
12、8088为准16位CPU 。
他的内部为(16)位结构,外部数据总线为(8)位宽度。
1、8088访问存储器时,当前访问的段有几个?当前可访问的字节最多有多少?答:(1)4个段; (2)256K 字节。
2、画图说明,在8088内部怎样形成20位物理地址?答:(1)20位物理地址的形成如下图所示:(2)段寄存器内容左移4位与16位偏移量相加,形成20位物理地址。
一、填空题1、 8088的ALE 引脚的作用是(锁存复用线上的地址)。
2、 在8088读存储周期中,采用Ready 线的目的是(确定是否在T 3周期后插入T W 周期)。
3、 8088只有采样(Ready )信号后,才能确定是否加入等待状态。
偏移地址段地址段寄存器 加法器 物 理 地 址4、8088的MN / MX引脚的作用是(规定8088处在什么组态)。
070033《微机原理》-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1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鼠标器旳分类:
按采样机构:分光机式、光电式、机械式
按其用途:分为台式和便携式两种。
按照按键旳数量:二键式、三键式和多键 式多功能鼠标器。
按其使用功能:分为2D式和3D式两种。 按其接口插头旳类型:分为“D”型9针 串口鼠标及圆形并口(PS/2)鼠标。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P20
状态指示灯 P12
P23
P13
பைடு நூலகம்
P24
P14
P25
T0
P26
INT
P27
8049
Vcc
74LS154 A4—16 B译 C D码
器
07 07
Vcc 电阻排
键盘阵列 13 行×18 列
-Vcc —KDB DATA
KDB CLK GND
图9.6 键盘控制电路
返回本节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9.2.2 键盘旳支持逻辑
返回本节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9.3.2 键盘接口工作原理及其 编程控制
(8042作为键盘接口控制器,其内部功能如 图5.11所示)。
1.端口寄存器及其作用
各个端口寄存器旳作用如下: 状态寄存器:是一个8位寄存器,它涉及有键盘控制 器和接口方面旳信息,它在任何时候均可被CPU读 取。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9.2.4 键盘工作原理
键盘扫描码旳发送完全按串行异步 通信格式进行,其格式如下: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键盘扫描码旳发送完全按串行异步通 信格式进行,其格式如下:
第9章 人机交互设备及接口
地线 电源
双向时钟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接口技术的应用,学会使用接口电路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3. 能够分析微机系统中的信号转换、中断处理、定时与控制等问题,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微机原理概述: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接口技术:接口电路的分类、功能、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
3. 信号转换: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
4. 中断处理:中断的概念、中断源、中断响应过程和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
5. 定时与控制: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8课时:微机原理概述第9-16课时:接口技术第17-24课时:信号转换第25-32课时:中断处理与定时控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70%。
3. 期末考试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考,补考不合格则需重修。
4.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教材。
2. 实验设备:微机原理实验箱、接口电路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为学生提供相关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在线课程等资源。
4. 教学软件:选用适合教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相关软件,如模拟器、编程工具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 10.串口
2.特点: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传输
9
①每个字符总是以起始位开始(“0”),以停止位(“1”)结束
0 1 0 1 停 止 位 校验位
空 闲 位
1 0 0 0 1
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格式
1.功能: 是一次传送若干个字符组成的数据块(数据帧),并且 规定了10个特殊字符作为这个数据块的开头与结束标志以 及整个传输过程的控制信息。
第十讲
串口与8251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串行通信的相关概念;
8251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8251的应用;
2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
微机 或 I/O设 备 微机 或 I/O设 备
微机
微机
(a)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b)
3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在单根导线上将二进制数一位一 位顺序传输。 ●每个时间单位仅传送一位信息; ●每个数据的各位依次传送。 优点: ●传输线的数目少,成本低,传输距离远; ●可利用电话线进行信息传送。
D3=1,发中止字符(空号) =0,正常操作 D0=1,允许发送 =0,禁止发送 D =1,允许接收
2
=0,禁止接收
D1=1,已准备好 =0,正常操作
停止位 (同步) ×0=内同步 ×1=外同步 0×=双同步 1×=单同步
奇偶校验
字符长度 00=5位 01=6位 10=7位 11=8位
波特因子 00=同步 01=×1 异步 10=×16 - 11=×64 -
(异步) ×0=无校验 00=不用 01=奇校验 01=1位 11=偶校验 10=1.5位 11=2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9章(DMA控制器)
DMA控制器8237A
• 8237的引脚
– 其他
• EOP :双向,当字节数计数器减为0时,在 上输出一个有效的低电平脉冲,表明DMA传 送已经结束;也可接收外部的信号,强行结 束8237的DMA操作或者重新进行8237的初始 化 • CLK:时钟信号输入,对于标准的8237,其输 入时钟频率为3MHz • READY:输入,高电平表示传送准备好。可用 来在DMA传送周期中插入等待状态 • RESET:输入,复位信号。芯片复位时,屏蔽 寄存器被置1,其他寄存器均清零,8237工作 于空闲周期SI
– DMAC是控制存储器和外设之间直接高速传送数 据的硬件 – DMAC应具备的功能
• 能接受外设的DMA请求信号,并向外设发出DMA响 应信号 • 能向CPU发出总线请求信号,当CPU发出总线保持响 应信号后,能够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权 • 能发出地址信息,对存储器寻址并修改地址 • 能向存储器和外设发出读/写控制信号 • 能控制传输的字节数,并判断传送是否结束 • 能发出DMA结束信号,DMA传送结束后,能释放总 线,让CPU重新获得总线控制权
DMA控制器8237A
• 8237的引脚
– 读写控制信号
• MEMR、MEMW:输出信号,控制对存储器的 读写 • IOW 、IOR :双向信号
– 输入信号:CPU向8237写控制字或读8237状态 – 输出信号:8237控制对外设的读写
DMA控制器8237A
• 8237的引脚
– 数据地址信号
• DB0~DB7:既是CPU向8237的数据通道(输入或输出);主动状 态时为向存储器输出的高8位地址A8~15 • A0~7:分两部分 – A0~3为双向,由CPU输入时选择8237的端口 – 输出时A0~3和A4~7一起输出存储器低8位地址 • ADSTB:正脉冲输出,地址选通信号,将DB0~7中的高8位地址信 号锁存到外部锁存器中 • AEN:高电平输出,地址输出允许,由它把锁存在外部锁存器中 的高8位地址送入系统的地址总线,同时禁止其它系统驱动器使 用系统总线 • CS :输入信号,片选信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总的来说,我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感觉这门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这门课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80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介绍了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微机中的常用接口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七大接口芯片:并行接口8255A、串行接口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A/D(ADC0809)、D/A (DAC0832)、DMA(8237)、人机接口(键盘与显示器接口)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微机系统中涉及的总线技术、高速缓存技术、数据传输方法、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年)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的数值表示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要会各个进制之间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结构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他们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方式,重点讲述了8086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从而为8086微处理器同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接口设计做了准备。
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第三章:80X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指令的多种寻址方式,讲述了80X86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书写方式、指令含义及编程应用;讲述了汇编语言伪指令的书写格式和含义、汇编语言中语句的书写格式。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篇:微机原理一、微机的定义和发展微机是指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它必要外围电路芯片组成的一种具有完整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小型电子计算机。
微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个人、家庭、办公和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是由英特尔公司研制的4004芯片,它的出现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由大型机走向小型化,这个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直到21世纪初,微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微机的结构主要由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部分组成。
1、CPU处理器是微机的重要部分,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运行,解释和执行指令。
常见的微处理器有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AMD公司的Athlon和ARM公司的Cortex等。
2、内存内存是微机存储器的核心部分,包括ROM和RAM两种。
ROM是只读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计算机启动程序和系统BIOS 等固定程序。
RAM是随机存储器,用来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硬盘、闪存盘等等。
4、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内部各组件之间通信的数据通路,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微机的应用领域微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1、个人电脑:微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用来上网、办公、游戏、学习等等。
2、企业办公:微机可以在企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等。
3、工业自动化:微机可以在工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帮助企业进行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
四、微机的优点和缺点微机具有以下优点:1、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和存储。
2、成本低、易于使用,适合个人和小型企业使用。
3、处理速度快,可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娱乐需求。
微机的缺点包括:1、性能受限,无法处理大型数据和高级运算。
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
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
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条传输线将数据位按照顺序进行传输,而不是同时传输所有数据位。
它一般由两根线组成,分别是发送线(TX)和接收线(RX)。
数据通过发送线以连续的位序列的形式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方通过接收线将接收到的数据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消息。
在串行通信时,数据通常是按照位的顺序逐个传输的。
发送方将数据位按顺序逐个发送到发送线上,接收方通过接收线逐个接收数据位。
数据位的传输速率由波特率(Baud rate)来控制,波特率指的是每秒传输的位数。
为了确保数据能够被准确地发送和接收,串行口通常还需要使用其他信号线,如数据就绪信号(Ready)和数据结束信号(Stop)。
数据就绪信号用于通知接收方有新的数据即将到来,并准备好接收,而数据结束信号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的结束。
串行口的工作原理可以被简单概括为发送方将数据按照位的顺序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接收线逐个接收数据位,并将其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消息。
通过控制波特率和使用其他信号线,串行口可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说明二、学时分配表三、教案目的与要求1.本课程总体教案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案要求是通过课堂教案与演示,课后习题练习等环节,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能够设计或调试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及驱动程序等多方面的技能。
2.各章教案要求和知识考核点(一)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目的和要求:主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及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难点: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二)微处理器目的和要求:掌握寄存器结构、作用、引脚功能、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最小最大模式的概念和系统组建、系统总线形成;理解存储器读写时序;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
重点: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寄存器、堆栈,引脚及其功能;最小最大模式下系统总线形成;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难点:的内部结构、典型时序分析(三)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寻址的概念;的种基本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掌握指令系统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难点: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目的和要求:了解汇编语言特点、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结构;掌握汇编语言中的表达式、伪指令、宏定义的含义和用法;掌握功能调用基本,返回方法,了解文件管理;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教案重点: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案难点:伪指令、宏定义的用法;程序设计算法与流程图。
(五)输入输出接口目的与要求:掌握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的编址方法、特点;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及接口技术;理解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掌握特点。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详细完全版)
segment stack db 1024(0) stack ends data segment string db 'Hello,Assembly!',0dH,0a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code'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 mov dx,offset string mov ah,9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8
next1:
next2:
3.21
restart: again:
next:
fun0: fun1: fun2: fun3: fun4: fun5: fun6: fun7:
disp:
done:
; mov int pop pop jmp …
ah,2 21h bx ax restart
;显示一个字符
3.22 编制程序完成 12H、45H、0F3H、6AH、20H、0FEH、90H、0C8H、57H 和 34H 等 10 个字节数据之和,并将结果存入字节变量 SUM 中(不考虑溢出和进位) 。 ;wjxt322.asm .model small .stack .data b_data db 12h,45h,0f3h,6ah,20h,0feh,90h,0c8h,57h,34h ;原始数据 num equ 10 ;数据个数 sum db ? ;预留结果单元 .code .startup xor si, si ;位移量清零 xor al, al ;取第一个数 mov cx, num ;累加次数 again: add al, b_data[si] ;累加 inc si ;指向下一个数 loop again ;如未完,继续累加 mov sum, al ;完了,存结果 .exit 0 end 3.23 求主存 0040h:0 开始的一个 64KB 物理段中共有多少个空格? ; wjxt323.asm .model small .code start: mov ax,0040h ;送段地址 mov ds, ax mov si, 0 ;偏移地址 mov cx, si ;计数(循环次数) xor ax, ax ;空格计数器清零 again: cmp byte ptr [si], 20h ;与空格的 ASCII 码比较 jne next ;不是空格,转 inc ax ;是空格,空格数加 1 next: inc si ;修改地址指针 loop again ;cx=cx-1,如 cx=0 退出循环 .exit 0
计算机0901,090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30/1先修/后续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简介:《微机与汇编语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汇编语言)的入门课程。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掌握典型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突出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手段掌握微机接口的设计及其应用编程方法,也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程中的8253定时器,8255并行口,8259中断控制器,RAM6116,8251串行接口芯片,AD0809,AD0832的理解,能熟练掌握8253、8255、8251的编程与应用,促进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课的学习。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微机系统中主要部件(CPU、内存、I/O接口电路和总线等)的功能及连接方法;微处理器指令及其操作数的寻址方法;微机系统与外设之间I/O信息交换的基本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典型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掌握常用(可编程)I/O接口电路的性能特点和编程应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DOS常用命令及8088/8086指令使用实验目的(1) DOS命令:CD、DIR、DEL、RENAME和C0PY。
(2) 8088指令:MOV,ADD、ADC、SUB、SBB、DAA和XCHG。
(3) DEBUG命令:A、D、E、F、H、R、T和U。
(4) BCD码、ASCII码及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二进制码的方法。
(5) 8088寄存器:AX、BX、CX、DX、F和IP。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目录第 1 章 微机计算机基础知识第 1 次授课 第 2 次授课第 2 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 3 次授课 第 4 次授课 第 5 次授课 第 6 次授课 第 7 次授课 第 8 次授课 第 9 次授课 第 10 次授课 第 11 次授课 第 12 次授课第 3 章 存储器系统第 13 次授课 第 14 次授课第 4 章 微机接口及总线技术第 15 次授课 第 16 次授课第 5 章 中断技术第 17 次授课 第 18 次授课 第 19 次授课第 6 章 并行接口第 20 次授课 第 21 次授课 第 22 次授课第 7 章 串行接口第 23 次授课 第 24 次授课 第 25 次授课第 8 章 定时/计数技术第 26 次授课 第 27 次授课 第 28 次授课第 9 章 DMA 技术第 29 次授课 第 30 次授课第 10 章 模拟接口第 31 次授课 第 32 次授课 第 33 次授课第 11 章 人机交互设备接口(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第 34 次授课(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教案序1授课顺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基本 课 题 :1.1 微型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目 的 要 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重点: 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难点 :编码方法教 学 方 法 : 讲授演示法教 学 手 段 : 多媒体 CAI 课件教参 :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曹玉珍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谭浩强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西安交大出版社 董少明编教学环节及组织:新课引入 课程性质:该课程属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习微机组装、单片机应用开发、 微机控制等课程的前序基础课。
课程内容: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编程;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I/O 接 口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行接口部分)
§9.4 串行接口的基本概念 §9.5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标准RS-232C
§9.6 可编程串行接口芯片INS 8250
1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1
§9.4 串行接口的基本概念
所谓串行通信是指外设和计算机之间在单根数据 信号线上一位接一位地传输数据,每一位数据都占 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T)。 数据流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0 1 0 0 1 1 0 1 T
按待传输的数字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音频模拟信号) 的频率f、幅度A或相位φ。如下图所示:
9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9
用得最多的是调频方法,频移键控调制原理示意图:
音 f1 频 信 号 f2 数字信号
电子开关1
∑
电子开关2
+
输出 运放 …
0
1
1
0
1
0
1
1
0
1
数字信号为1时,电子开关1导通,输出f1音频信号; 数字信号为0时,电子开关2导通,输出f2音频信号; 传输距离:普通电话线,不失真传输500m左右; 同轴电缆,可达1.5~2Km以上。
波特率=1/T
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率系列: 50、110、300、600、1200、1800、2400、4800、 9600、19.2K、56K、115.2Kbps等。
4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4
② 收/发时钟
在串行通信中,发送与接收都必须有时钟脉冲信 号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定位和同步控制。如图示:
“串行”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送方
式,CPU与串行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式工作。
2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2 1、串行数据传送方式
发送器
数据
接收器
单工(Simplex)方式: 只允许数据按照一个固定 的方向传送。 半双工(Half-duplex)方式: 只用1根数据线传送数据信 号,通信双方不能在两个方 向上同时传送。 全双工(Full-duplex)方式: 通信双方能同时进行发送 和接收操作。
3
收发器
数据
收发器
收发器
数据 数据 收发器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3 2、波特率和收/发时钟 ① 波特率 在计算机串行通信中,用波特率(数据位率)来描述 数据的传输速率。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送二进制数据 的位数,以位/秒为单位,简写为bps。如图示: 数据流 位周期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0 1 0 0 1 1 0 1 T
数据线 (SIN) 起始位(16t) t 8t 16t
6
时钟 (RCLK)
t为时钟周期,表明16个时钟脉冲传送1位数据。
第九制和解调
之前提及的串行通信都是针对数字信号的,数字 信号的频带宽,而普通通信线路频带较窄,如电话 线频带范围仅300~3000Hz。 故采用普通通信线路进行远程数据通信时,需要 在发送端用调制器(Modulator)把数字信号转换为 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通信线路传送到接收方;接 收方再以解调器(Demodulator)把模拟信号还原成 数字信号。 大多数情况下(支持双工方式),将调制器和解调 器整合在一个装置中,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
并串移位寄存器 发送 时钟 发送缓存器 发送端 发送数据 接收缓存器 接收数据 接收端 通信 线路 串并移位寄存器 接收 时钟
串行通信简单原理图
5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5 收/发时钟频率通常是波特率的整数倍(称为波特率因 子n),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收/发时钟频率 = n×波特率 (n取1、16、32、64等) 异步通信:n=16; 同步通信:n=1。 例如:波特率=9600bps,波特率因子n=16,如图示:
7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7 远程通信示意图:
计 算 机 (1) 另 一 种 示 意 方 法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接收和发送), 微机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如INS 8250、INS 16550A等。 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传输)。 控制 M 串 收 O 行 D 发 接 E M 口 电话线 控制 M 发 串 O 行 D 收 接 E M 口 计 算 机 (2)
检错、纠错方法很多,都以增加冗余信息为代价。
11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11 5、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 串行通信分为两种基本方式:异步通信、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 • 收、发端时钟为各自独立的同频时钟。 • 以字符为单位一个一个地传输,每个字符中一位 接着一位地传输。 • 传输一个字符时,以起始位开始,然后传输字符 数据位、校验位,以停止位结束该字符的传输。 • 一次传输的起始位、字符数据位、校验位、停止 位构成一组完整的信息,称为帧(Frame)。 • 帧与帧之间可以有任意个空闲位。
音频模拟信号
8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8 调 调频(FM):频移键控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法 制 调幅(AM):幅移键控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法 方 法 调相(PM):相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法
10
第九章 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串口基本概念_10 4、数据传输的检错和纠错 串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硬件、软件故障或外 界电磁干扰,可能引起数据传输错误。
误码率:衡量传输错误的指标,即数据传输后出错的位数与 总传输位数之比(计算机通信中要求10-6数量级)。 差错控制 检错:如何发现传输中的错误; (编码) 纠错:发现错误后,如何消除错误。 自动重发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接收方检测到接收数据有错,请求发送方重发。 控制方式 前向纠错FEC(Forword Error Correction) 接收方可检错也可纠错,不需向发送方反馈信息。 具体方法:奇偶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CRC)、海明码校验等。 最简单、常用的检错方法是奇偶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