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知识讲解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2.聚落规模与河流的关系
3.
(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1.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
②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
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
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
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项正确。
答案B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
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
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
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塞内加尔河下游流经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这为沙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这也是沙洲能够不断向南延伸的条件之一;沙洲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与“陆地条件”有关,还需要考虑“海洋条件”,即沿海洋流对其影响,洋流自北向南流;沿海沙洲的形成阻碍了船只进出港口,对圣路易港的发展极为不利。
答案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河道),不利于航行。
三、跟踪训练
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
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
3.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4.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下面左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右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6—7题。
6.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7.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9.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图示比例尺为1∶10 000),完成10—11题。
10.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D.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
11.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B.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
C.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D.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
蛇曲多分布在平坦地区,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边境,却能看到“S”型的蛇曲深深嵌入岩层之中。
下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
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A.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B.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D.地势较高,有利防洪,光照充足
13.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
A.距黄河近,水量丰富B.离聚落近,取水方便
C.岩层过滤,水质较好D.位置较高,不易被淹
二、综合题
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
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洞头岛景观图
洞头岛避险地分布示意图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答案】1.C2.C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
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
故选C。
2.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
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C项正确。
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
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答案】3.A
【解析】3.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强,气温日较差比阴坡大,故冻融作用比阴坡强,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该地区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
故选A。
【答案】4.B
【解析】4.皇陵一般选择建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的地方。
①地花岗岩山地不适宜,A错误;③地为地势较低的冲积平原,C错误;④地与城市(银川)之间有黄河相隔,交通不便,D错误;②地地势较高,土层深厚,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B正确。
故选B。
【答案】5.D
【解析】5.读图可知,甲地处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岸陡水深,宜作为港口用地和防洪堤用地;乙地处凸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宜作为住宅用地和仓储用地。
故选D。
【答案】6.D7.C
【解析】该题组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6.紧临河岸容易受到洪水灾害,A错。
接近坡地中部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山体滑坡,B错。
靠近坡地上部生产、生活取水不便,C错。
远高陡坡以避崩塌、滑坡,又要取水方便的地方,D对。
7.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增加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口的主要条件是有更多的土地,
所以川地面积是主导因素,B对。
河流水量不能解决粮食问题,土壤肥力靠自然条件,A、C 错。
林木多少也不能解决粮食问题,D错。
【答案】8.A 9.C
【解析】8.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故选A。
9.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故选C。
【答案】10.A 11.D
【解析】10.读图可知,凹岸(北岸)侵蚀,凸岸(南岸)堆积,再根据河漫滩的形状可知,该河流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东部突出部分将因泥沙堆积与南岸相连。
河漫滩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故流速较缓,侧蚀较强,下蚀较弱。
故选A。
11.河流弯曲,水流变缓,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该河段南岸堆积利于聚落分布;河漫滩处水流变浅不利于筑港。
故选D。
【答案】12.A13.C
【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度一般。
12.由图可知甲岸位于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较缓,水域较浅,便于取水,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A正确;位于河流凸岸,水域较浅,交通不便,且与周边地区相比热量和光照相差不大,BCD错误。
故选A。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段黄河含沙量较大,水较浑,村民在乙地打井取水饮用的主要原因是岩层过滤,水质较好,C正确;ABD不是村民打井饮用的主要原因,故选C。
14.【答案】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
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
③临近居民区。
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解析】避险地要开阔,以便容纳较多的灾民,远离山体可避开滑坡、泥石流隐患区,临近居民区便于居民避险,与外界联系方便可以及时疏散灾民和运输物资等。
15.【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解析】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