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随访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内容说明及技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一、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一)症状1.幻觉: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患者却感知到了。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责骂自己的声音。
2.交流困难:交谈的正常流畅性下降。
3.猜疑: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甚至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故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高度的戒备防范。
4.喜怒无常: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因一点小事而喜怒;或认知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如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的非常愉快。
5.行为怪异:不自然的动作或姿势,以笨拙、夸张、紊乱或古怪表现为特征。
6.兴奋话多:兴奋指活动过度,表现为动作行为加速,对刺激的反应增强,高度警觉或过度的情绪不稳。
话多指言语量增多,常伴有说话快,声调高。
7.伤人毁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毁坏公私财物。
8.悲观厌世: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伤自杀行为。
9.无故外走:未告知家人、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就离家出走。
10.自语自笑:独自一人时说话,像是与人在交谈,无故哭笑。
11.孤僻懒散:孤僻指因被动、淡漠、缺乏精力或意志力,使社会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降。
懒散指对于一切事物都懒于料理,常独处,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平时行动缓慢,严重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二)社会功能依据对知情人的询问和随访者的观察进行评定,分为良好、一般、较差。
良好指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指有些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自主完成;较差指自己无法完成,需要他人替代完成。
1.个人生活料理良好:能够保持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大小便习惯,规律进食等。
一般:生活自理差。
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影响自己和他人。
2.家务劳动良好:能够正常完成应承担的家务劳动。
一般:家务劳动的数量不足和/或质量差。
较差:几乎不能承担家务劳动。
3.生产劳动及工作良好:有工作和职业活动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等;能够发展新的兴趣或计划。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效避免因病情复发导致的社会障碍,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是指对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全程、持续、个体化的随访服务,包括定期上门随访、电话回访、跟踪观察等内容。
第三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获得适当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概率,预防危害行为的发生。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在精神卫生机构、居民社区、康复中心等单位从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社工人员和志愿者等。
第五条基层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管理制度,明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
第六条随访服务工作应当遵循“随访至康复”的原则,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服务,注重工作结果的评估和反馈。
第七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八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患者的隐私,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第九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应当与其他相关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第二章随访服务工作内容第十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定期上门随访: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的变化,制定定期上门随访计划,并按计划进行上门随访。
上门随访时,应当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情况和康复进展,评估其心理和社会支持的需求,并进行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二)电话回访:在不进行上门随访的情况下,通过电话与患者进行联系,了解其病情和康复情况,解答其疑问,提供相关的服务信息和指导。
(三)跟踪观察:对长期临床康复和有复发倾向的患者,应当进行跟踪观察,了解其病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4年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3篇)
2024年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配备接受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
2、与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为辖区内新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按时更新。
3、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4、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____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5、熟悉辖区精神病人的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做好建档、建卡工作。
6、及时将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录入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重性精神病保密制度1、积极宣传认真执行“保密法”,增强保密意识。
2、设专人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
重性精神疾病的专职管理人员并应当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精神疾病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保密意识,定期参加重性精神疾病作息管理培训及考核。
基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本中心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有关的文件、资料、作息的收发、存档及管理;负责重性精神患者基本信息、治疗与随访及精神卫生工作报表的审核、录入系统及质量控制等。
3、应定期备份系统中本辖区患者信息及统计报表,并妥善保管。
未经同级行政部门许可,不得向其他机构和个人透露。
4、____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发布全国或本地区重性精神疾病信息。
其他部门、机构和人民无权向社会发布相关备案。
5、卫生系统内的相关机构或个人因工作需要使用重性精神病相关信息,需出示相关证明并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备案。
6、卫生系统外的其他部门和机构因工作需要查阅或使用重性精神疾病信息,需携带本系统业务主管部门证明,征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并备案后方可进行。
7、重性精神疾病的资料应上锁。
8、对违犯保密制度,造成____事故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不同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他们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关怀来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关注和帮助,建立一套严格的随访服务工作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随访服务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提供定期、个性化的随访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家庭和社区的负担。
2.原则:关怀、治疗、预防和支持是随访服务的核心原则。
二、随访服务的内容:1.定期及个性化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并确保按时进行定期随访。
2.治疗和用药管理: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用药情况、疗效评估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心理支持和临床咨询: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精神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4.康复训练和社会融入: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提高生活技能,并促进其社会融入。
5.家庭和社区支持:与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随访服务的工作流程:1.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并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商议和确定。
2.定期随访和评估:按照计划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与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
3.治疗调整和药物管理: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药物的使用进行管理和指导。
4.心理支持和咨询:为患者提供定期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并指导其积极应对疾病和压力。
5.康复训练和社会融入: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安排并组织康复训练活动,并帮助其融入社会。
6.家庭和社区支持:与患者的家庭和社区保持密切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解决问题和困难。
四、随访服务的管理和评估:1.建立随访服务的数据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随访记录和评估结果等,以供随访服务的管理与评估。
2.定期进行对随访服务的质量评估和效果评价,收集患者和家属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随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及技巧一、随访服务有关内容说明(一)症状1.幻觉: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患者却感知到了。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责骂自己的声音。
2.交流困难:交谈的正常流畅性下降。
3.猜疑:总觉得其他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有关,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多疑,甚至认为他人要伤害自己,故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高度的戒备防范。
4.喜怒无常: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差,因一点小事而喜怒;或认知过程与情感活动之间不协调,如听到某个能引起一般人悲痛的事件时,却表现的非常愉快。
5.行为怪异:不自然的动作或姿势,以笨拙、夸张、紊乱或古怪表现为特征。
6.兴奋话多:兴奋指活动过度,表现为动作行为加速,对刺激的反应增强,高度警觉或过度的情绪不稳。
话多指言语量增多,常伴有说话快,声调高。
7.伤人毁物: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或毁坏公私财物。
8.悲观厌世:整日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自伤自杀行为。
9.无故外走:未告知家人、没有原因、没有目的就离家出走。
10.自语自笑:独自一人时说话,像是与人在交谈,无故哭笑。
11.孤僻懒散:孤僻指因被动、淡漠、缺乏精力或意志力,使社会交往的兴趣和主动性下降。
懒散指对于一切事物都懒于料理,常独处,整日呆坐不动或卧床不起,平时行动缓慢,严重时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二)社会功能依据对知情人的询问和随访者的观察进行评定,分为良好、一般、较差。
良好指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指有些困难,需要在他人帮助下自主完成;较差指自己无法完成,需要他人替代完成。
1.个人生活料理良好:能够保持个人身体、衣饰、住处的整洁,大小便习惯,规律进食等。
一般:生活自理差。
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影响自己和他人。
2.家务劳动良好:能够正常完成应承担的家务劳动。
一般:家务劳动的数量不足和/或质量差。
较差:几乎不能承担家务劳动。
3.生产劳动及工作良好:有工作和职业活动的能力、质量和效率,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等;能够发展新的兴趣或计划。
精神病科随访制度
精神病科随访制度1. 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精神病科随访制度,并提供相关流程指导,以确保精神病患者得到适当的随访和关怀。
2. 随访目的精神病科随访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监测并预防复发,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 随访频率精神病科随访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一般情况下,随访应至少每月一次,情况稳定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4. 随访内容在精神病科随访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变化;- 检查患者是否按时服药,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康复活动;- 讨论患者的生活和社交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5. 随访记录在每次随访后,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建议,以便于后续跟踪和评估。
随访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患者的基本信息;- 随访日期和随访者姓名;- 患者的病情描述和症状变化;- 对药物的使用和调整进行记录;- 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的评估;- 提供的支持和指导;- 康复活动的参与情况;- 对患者生活和社交情况的讨论及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6. 随访流程在精神病科随访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 约定随访时间和地点;2. 进行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估;3. 检查患者是否按时服药,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4.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5. 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6. 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康复活动;7. 讨论患者的生活和社交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8. 记录随访结果和建议。
7. 总结通过建立精神病科随访制度,可以更好地护理精神病患者,有效预防并处理病情复发,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以上所述内容为精神病科随访制度的基本要点,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样本(3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样本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____镇卫生院____年____月____日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我国政府自____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____,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三、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随访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随访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在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服务随访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服务随访制度的重要性和内容、以及如何落实服务随访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失控等症状,对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还存在以下特点:1. 病耻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对疾病存在病耻感,不愿向他人透露病情,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2. 复发率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易反复,复发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3. 社会功能受损:长期患病可能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4. 家庭负担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家庭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
二、服务随访制度的重要性和内容服务随访制度是指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定期、持续的随访服务,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生活状况等,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指导。
服务随访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 预防病情复发: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病情复发。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等服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减轻家庭负担:随访制度可以帮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公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制度
公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服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积极参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随访管理制度。
一、公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的重要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类患者在疾病发作时,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冲动伤人、自杀等危险行为,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服务,预防和减少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公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的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
公安部门在随访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和关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积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2. 坚持依法管理、规范操作的原则。
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随访管理工作,确保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3. 坚持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原则。
公安部门要加强与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
4. 坚持风险防控、安全第一的原则。
公安部门要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风险隐患,确保患者和公众的安全。
三、公安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管理的内容1. 信息采集和登记。
公安部门要全面收集和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治疗情况、监护人信息等,建立完善的患者档案,为随访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定期随访。
公安部门要定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生活状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在治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风险评估和干预。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1、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组织机构,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
2、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8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杀、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①病情不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
②病情基本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
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用药记录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 2 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③病情稳定患者。
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疾病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随访。
④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随访制度
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随访制度重性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中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的群体,为了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和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随访制度至关重要。
一、随访目的公共卫生重性精神病随访的主要目的在于:1、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的加重或减轻、是否出现新的症状等,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2、监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因擅自停药或减药导致病情复发。
3、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包括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恢复情况,为制定进一步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4、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如自杀、自伤、伤人等,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和社会的安全。
二、随访对象重性精神病随访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精神分裂症患者。
2、偏执性精神病患者。
3、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
4、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
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
三、随访内容1、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询问患者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资料。
2、病情评估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形式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
采用相关的评估量表,如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量化评估。
3、治疗情况了解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用法等。
询问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便秘、锥体外系反应等。
评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否按时按量服药,是否存在自行减药、停药等情况。
4、康复情况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如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
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如职业康复、心理康复、社交技能训练等。
5、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心声,了解他们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2024年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三篇)
2024年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为了做好我镇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____年版)》要求,结合《米易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准确将相关信息上报相关部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随访,对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积极参加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随访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指导家属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丙谷镇中心卫生院2024年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二)日期:____年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一、背景和目标重性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的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
为了加强对重性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社会支持。
根据国家精神卫生政策,制订本制度,以指导和规范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
二、政策指导1. 多元化服务模式:鼓励基于社区和家庭的治疗服务,在精神科医院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社区精神康复中心和家庭康复支持机构。
2. 全人治疗: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社会支持和辅助疗法,实现对患者的全面治疗。
三、基础建设1. 完善基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城乡精神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提供教育、咨询和治疗等服务。
2. 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推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加强他们的临床技术和服务能力,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科学诊断和治疗水平。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及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工作制度及流程一、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随访服务。
为了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随访服务工作制度及流程。
二、随访服务制度1. 随访服务对象:所有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2. 随访服务周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服务周期。
一般为每周、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3. 随访服务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药物治疗管理、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4. 随访服务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随访和社区随访等多种方式。
5. 随访服务责任:随访服务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随访服务团队负责。
三、随访服务流程1. 患者入组:新诊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确诊后,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服务计划。
2. 随访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服务周期。
一般为每周、每月、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一次随访。
3. 随访实施:按照随访服务计划,由随访服务团队进行随访服务。
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药物治疗管理、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4. 随访记录:随访服务团队需要详细记录每次随访的内容和结果,并及时更新患者的健康档案。
5. 随访效果评估:定期对随访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随访服务计划。
四、随访服务效果评估1. 病情控制情况:通过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包括症状缓解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
2. 复发率:通过随访记录,统计患者的复发率,评估随访服务对减少复发的作用。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一、前言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患者在治疗完毕后,需要长期随访。
精神病随访工作是为了促进精神病患者康复并保证其生活品质。
本制度旨在规范精神病随访工作,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工作内容1. 随访频次: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随访频次,基本原则是稳定病情的患者随访间隔不超过三个月,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随访间隔不超过一个月,病情危重的患者每周至少一次随访。
2. 随访方式:定期电话随访或到患者居住区域进行上门随访。
3. 随访内容:(1)患者心境评估。
(2)患者服药情况,提示患者遵守药物服用规定。
(3)患者生活条件,关注患者生活和居住环境改善。
(4)患者是否接受治疗的态度和行为。
(5)患者家庭状况,积极与家人沟通、合作,增强康复效果。
(6)患者社会支持、社交情况。
4. 随访记录:记录随访内容、跟踪患者病情变化、管控可能的复发风险、提高随访效率。
三、工作流程1. 建立精神病随访档案:建立患者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就诊诊断、治疗方案、药物使用等情况。
2. 定期电话联系患者:建立患者随访表,定期电话联系患者,了解患者的近期情况。
3. 随访工作记录:随访工作记录包括联系记录、电话回访记录、面访记录等。
4. 随访分析及复发风险评估:随访完毕后,分析患者随访记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采取额外的措施。
5. 随访结果反馈及问题解决:将随访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或患者家属,解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工作要求1. 制定完善的患者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个职责的具体内容,特别注意在精神病随访工作中的相关法律要求。
2. 严格按照患者管理规定,强化患者教育及配合治疗,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3. 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随时进行数据备份和追溯,确保患者记录的安全和可靠。
4. 随时到患者居住区域进行上门随访,对家属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康复效果。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患者是指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特殊群体,我国制定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旨在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全面、规范、人性化的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所有符合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在家居住的患者和住院患者。
二、服务内容1. 患者信息管理为患者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 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
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 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0级患者无需特殊干预;1级患者需进行口头劝告,提醒患者注意行为举止;2级患者需进行家庭监护,限制患者的行为;3级患者需进行住院治疗;4级患者需进行紧急救治,防止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5级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护,防止患者实施暴力行为。
4. 治疗与管理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管理,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降低疾病复发率。
5. 关爱与帮扶为患者提供关爱与帮扶,包括家庭关爱、社会支持、志愿者服务等。
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患者融入社会。
6. 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消除歧视,为患者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流程1. 患者识别通过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渠道识别重性精神病患者,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一、引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那些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这些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医疗照顾和社会支持,以维持他们的健康和社会功能。
为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
二、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
三、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用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对于0级和1级患者,提供常规的随访和评估服务;对于2级患者,提供加强的随访和评估服务,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于3级患者,提供紧急干预服务,包括住院治疗;对于4级和5级患者,提供紧急干预服务,并将其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病患者服务随访制度
1、要定期走访村(居)委会病人,至少每3个月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
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
3、对疾病起、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6、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把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二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具体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