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MIS的推行把事物由艺术变为科学,甚至技术。 管理者决策习惯的改变。
2.3 管理和组织理论
组织发展阶段
1. U型组织 2. M型组织 3. H型组织 4. V型组织
UNITARY MULTIDIMENSION HOLDING COMPANY VIRTUAL ORGANIZATION
2.3管理和组织理论
U型组织 它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
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
厂长
市场
生产
会计 人事
车间1
车间2
车间3
U型组织
优点: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 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有利于产供销 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
•劳动分工
•职权、职责,权责相关
•纪律,尊重协议,服从,尽力,重视声誉
•命令统一,一个上级
•个别利益服从总体利益 •集中程度 •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 •公道公正
•首创精神
•计划统一,指导统一 •报酬公平 •等级清晰
•使用期稳定 •团结精神
行为科学学派
迈约
霍桑试验 一、照明实验 二、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测试室研究) 三、访谈实验 四、群体实验 【实验结论】 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
ERP
ERP的益处: 决策支持:快速向管理人员提供关于企业运营
的跨部门信息,显著提高了管理者及时制定管 理决策的能力; 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打破了业务流程、信息系 统和信息资源中传统的部门和职能壁垒,使企 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的反应能力和员工的工 作角色变得更加灵活;
系统理论教学大纲
《系统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系统理论》是一门管理学学科的基础课,主要研究开发、运行、各类复杂系统(尤其是社会经济和管理系统)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并能初步运用系统理论的常用模型方法,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系统理论旨在提供系统理论原理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主要介绍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概念,讨论系统工程中的常用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系统建模原则与步骤、静态与动态模型、系统分析的内容与原则、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的思路与方法、系统仿真的连续性与离散性等内容。
2.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系统理论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与管理学、信息管理、软件工程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并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式。
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1.知道《系统理论》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和掌握系统、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等重要的基本概念及其子概念;做到思路清晰、概念明确。
3.重点掌握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管理系统工程方法论;4.掌握系统工程常用模型和建模技术,如连续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结构化模型、升学模型等,了解模型的功能、原理、使用条件及应用。
5.培养具有初步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分析本学科(专业)领域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一一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一一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1章 现代控制理论2
(b1 − a1b0 ) s n−1 + L + (bn − a n b0 ) Y ( s ) = b0U ( s ) + U ( s) n n−1 s + a1 s + L + a n
结论:1)系统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等于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 2)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系统矩阵A的特征值。
[例1-11]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
& 1 x1 1 0 u1 x1 0 x = − 2 − 3 x + 1 1 u 2 2 &2 1 0 x1 y= x 试求其传递函数阵。 1 1 2 [解:] G(s) = C(sI - A) -1 B
& X 2 = A 2 X 2 + B 2U 2 设另一个系统为: Y 2 = C 2 X 2 + D 2U 2
简记为 ∑ 2 ( A2 B2C2 D2 ) ,其传递函数阵为: G 2 ( s ) = C 2 ( sI − A 2 ) − 1 B 2 + D 2 1. 并联
系统 ∑ 1和 ∑ 2 的并联由图可知U1=U2=U,Y=Y1+Y2 。 连接条件:U=U1 =U2, Y=Y1+Y2。 并联后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 X 1 A1 & X2 = 0
Y = [C1
0 X 1 B1 X 2 + B2 U A2
C 2 ] X 1 + [D1 + D2 ] U X2
系统原理的内容有哪些
系统原理的内容有哪些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系统原理是研究系统行为的基本规律以及系统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系统原理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信息论、神经科学等,它是许多现代技术和科学领域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系统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
1. 系统概念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组成的一组元素或部分,它们共同实现某种功能或目标。
系统具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基本要素,通过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功能。
系统可以是物理系统、生物系统、信息系统等。
2.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描述了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组成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
系统结构可以是层次结构、网络结构等形式,不同的结构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 系统行为系统行为是系统对外部刺激的响应,包括系统的输入、输出和中间过程。
系统行为可以通过数学模型、仿真实验等方法来描述和预测。
4. 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性是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输入的稳定响应能力,在系统设计和控制中非常重要。
稳定性分析是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5. 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是指通过输入控制系统的行为,使系统达到某种期望的状态。
控制方法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最优控制等,它们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核心技术。
6. 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描述了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行为。
动力学模型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重要工具。
7. 系统模拟系统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型来模拟系统的行为和性能,可以帮助我们验证设计方案和评估系统性能。
系统仿真是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系统原理涉及到系统的概念、结构、行为、稳定性、控制、动力学和模拟等内容,它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理解和设计复杂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
讲解系统理论课程设计
讲解系统理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系统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系统思维、系统分析等。
2.应用系统理论分析问题,如识别问题的边界、构建系统模型等。
3.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解决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等。
4.展示对系统理论的兴趣和热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系统理论导论2.教学内容安排:–第1-2章: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3-4章:系统分析方法和工具–第5-6章:系统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系统思维:定义系统、系统的边界、系统的元素和关系等。
2.系统分析:问题定义、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等。
3.系统理论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等。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系统理论应用于解决问题。
4.实验法: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系统理论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系统理论导论2.参考书:系统理论的相关著作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案例分析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1章现代控制理论
1.1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
1.1.1 状态变量 状态变量是既足以完全确定系统运动状态而个数又是最小的一组变量,
当其在t=t0时刻的值已知时,则在给定t≥t0时刻的输入作用下,便能完全确 定系统在任何t≥t0时刻的行为。
1.1.2 状态矢量
如果 个状态变量用
表示,并把这些状态变量看作
是矢量 的分量,则 就称为状态矢量,记作:
(34)
这种形式下,状态的选取
1.4.3 多输入一多输出系统微分方程的实现 一双输入一双输出的三阶系统为例,设系统的微积分方程为:
(35) 同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一样,式(35)系统的实现也是非唯一的。现采用 模拟结构图的方法,按高阶导数项求解:
对每一个方程积分:
故得模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取每个积分器的输出为一个状态变量,如上图所示。则式(35)的一种 实现为:
1.1.3 状态方程 以状态变量
为坐标轴所构成的 维空间,称为
状态空间。
1.1.4 状态方程
由系统的状态变量构成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 用图下所示的 网络,说明如何用状态变量描述这一系统。
图一
根据电学原理,容易写出两个含有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
亦即
(1)
式(1)就是图1.1系统的状态方程,式中若将状态变量用一般符号 ,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 达式
回忆:经典控制中学过的控制系统的数学表达式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伯德图等
a 0 ( t ) d d n c t ( n t ) a 1 ( t ) d d n t 1 n c ( 1 t ) a n 1 ( t ) d c d ( t t ) a n ( t ) c ( t ) b 0 ( t ) d d m t r m ( t ) b 1 ( t ) d d m t 1 m r ( 1 t ) b m 1 ( t ) d r d ( t t ) b m ( t ) r ( t )
现代电路理论 第1章和第2章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第1章 绪论 章 4 课程教学要求 结合其它课程,成体系思考, 结合其它课程,成体系思考,阅读文献 5 教材及参考书目 非线性电路理论 刘小河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电路理论与设计 杨志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二端集中参数电路元件的分类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多端电路元件
许多实用电路器件的引出端多于两个。 例如晶体管和场效应管是三端器件, 变压器、耦合电感、运算放大器等都是四端器件。 多于两个引出端子的器件称为多端器件。 多端器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端钮之间的物理量常存 在一种耦合关系。一般地说,多端器件不能仅用二端 元件来造型。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n+1)端元件和n端口元件
a) (n+1) 端元件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b) n 端口元件
(n+1)端元件转换为n端口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代数n端口
4种基本n端口元件的定义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理想变压器
u1 = nu2 1 i1 = − i2 n
何松柏 sbhe@ 028-61830238
线性而端口---回转器
a) 电路符号
b)回转特性
c)阻抗回转特性
i1 = Gu2 i2 = −Gu1
动态元件
dx = f ( x,η )内部状态方程 dt ξ = g ( x,η )外部端口方程
◆电阻型动态二端元件 ◆电感型动态二端元件 ◆ 电容型动态二端元件 ◆忆阻型动态二端元件
第1章系统工程概述-学生-XXXX1118
人 简单程序 高成功率
Humans (individually, on teams, and in organizations) can follow simple processes to increase their probability of success.
This general process of “Idea of systems engineering” was abstracted in the SIMILAR Process.
行为 共同点 系统工程
SIMILAR Process:
Figure 1.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ss
在西方,大体也同样的久远,古希腊泰勒斯(Thales)、赫拉 克利特(Herakleitos)探索组成万物的要素,德谟克利特 (Demokritos)提出构成宇宙系统要素的原子论,以及亚里 士多德(Aristoteles)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更是现代系 统论的最基本思想。
进入18世纪,工业革命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化大生产,同时也 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诞 生,标志着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把系统观作为对 世界的总的看法包括在唯物辩证法中。
系统工程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改造客观世界的角度)
Systems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mean enable the realization of successful systems. It focuses on defin customer needs and required functionality early in development cycle, documenting requirements, then procee with design synthesis and system validation while considering t complete problem.
系统工程课件:第1章 系统工程概述
15
第四节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目前,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已十分广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系统工程 (2)经济系统工程 (3)区域规划系统工程 (4)环境生态系统工程 (5)能源系统工程 (6)水资源系统工程 (7)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8)农业系统工程 (9)企业系统工程 (10)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工程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在系统思想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具 有突出地位和贡献。
整体思想和联系思想是科学系统思想的核心与实质。 一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及 自组织理论等是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和SE的理论基础。
5
5
二、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阶段 年代(份) 重大工程实践或事件
重要理论与方法贡献
1930
合计
学时数 5 5 5 6 6 7 12 2 48
3
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第四节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4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系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只见森林” (朴素的系统思想)阶段→“只见树木”阶段→“先见森 林,后见树木”(科学的系统思想)阶段。
美国自动控制学家 L.A.Zedeh提出“模糊集 合”概念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 计划
为现代SE奠定了重要的数学基础
使用了多种SE方法,其成功极大地提高 了SE的地位
7
二、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1972 V
国际应用系统 分析研究所 (IIASA)在维也 纳成立
SE的应用开始从 工程领域进入到社会 经济领域,并发展到 了一个重要的新阶段。
第1章 信息系统的概念与作用
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是客观世 界各种事物的 特征的反映
2
3
信息是可记录、 信息可以形成
可通信的。
知识,具有现
实或潜在的价
值。
注意
1、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数据
信息更高级 用途更大
人类 社会 宇宙
1、按系统的复杂性分类
复杂
宇宙
人类 社会 动物 植物 细胞 控制机械 钟表 框架
社 会 生 物 无 机
2、按形成方式分类
自然系统
由自然物如矿 物、植物、动 物等在无人类 干预的情况下 形成的系统。
人造系统
人类为某种目 的创造和构建 出来的系统。 • 工程技术系统 • 管理系统 • 学科体系和技 术体系
是否包括所有与 信息使用者要做 的事情相关的信 息。
信息与信息使用 者要做的事情相 关的程度。
Company Logo
(三)信息的形式维度——信息是什么样的
形式维度
详尽性
信息的概括程度。 随着目标的不同, 对信息概括程度的 要求也不同。
呈现性
指信息是否以适当 的载体提供。 常用表达方式包括 文字表述、数字表 达和图像表达。
1.2 系统与信息系统
1.2.1 系统理论 1.2.2 系统的分解与子系统 1.2.3 系统的分类 1.2.4 信息系统
背景知识——系统
系统一词,
来源于古希腊语, 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
背景知识——系统
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 给定集合。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
系统工程概论
第一节 系统概述
系统的概念、环境、结构与功能
1.系统的概念
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 日本工业标准“运筹学术语”中对系统的定义是: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体系。
第一节 系统概述
1.系统的概念
(4)我国著名科学家、系统工程的倡导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 进入70年代后,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系统工程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程度不同的应用系统工程来解决本国的问题。这就进一步促进了系统工程的发展。 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第二节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特点
1.系统工程定义
系统工程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是在系统科学结构体系中,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工程技术,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对系统工程的含义有过不少的阐述。现列举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系统工程所作的解释。
第一节 系统概述
1.系统的概念
“系统”一词由来已久,可以说目前到处都在使用。但是,在系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初期,其定义不尽相同,下面列举出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1)在韦氏大辞典中,系统一词被解释为: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了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诸要素形成的集合等等。
系统的环境就是系统外部整体,或者说包围系统的整个空间。
系统
环境
系统的边界
02
03
04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四.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柔性制造系统(FMS)、数控机(NC)、管理信 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和机器人等。其中的核心 是MIS,它将CIMS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互通 信息、共享数据资源的目的。
二.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信息与数据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与信息是信息技术中常用的两个术语,它们常常被混 淆,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 形式,它是信息的素材,是信息的载体。相反信息是有用的、 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是从数据中加工、提炼出来的,用于帮 助人们正确决策的有用数据。
四.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SS) 1)决策支持系统(DSS) 特征: •对准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充分 的问题; •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检索技术结合起来; •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 •强调对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
二.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采集
原始数据
处 二次数据 理 1 (信息)
处 信息 理 2
通信
传播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
图1-1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二.信息系统理论基础
信息系统: 1.系统的定义 通常系统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它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 元素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 的总目标。一个系统作为抽象模型来看,有其共同的基本组成 部分。 (1)输入:由系统来处理的东西; (2)处理过程(简称处理):对输入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而产生输出,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更具体地指做出决定与采取行 动这两类活动; (3)输出:由系统操作而得到的结果。
现代控制理论第一章(吴忠强版)
吴忠强
目
录
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二章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 第三章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李亚普诺夫稳定性 第五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 第六章 最优控制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 基本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 述、运动分析与离散化、李亚普诺夫稳 定性分析、能控性与能观性、状态反馈 与状态观测器、最优控制系统设计。每 章配有一定的例题和习题.
b11 b 21 B bn1
b12 b 22 bn 2
b1 r b2 r b nr
y1 y2 y ym
——m维输出矢量;
—— n r 输入(或控制)矩阵;
c 11 c 12 c 21 c 22 C c m1 c m 2
1
式(1-3)就是图1-1系统的输出方程,它的矩阵表示为
y 1
T
0
x1 x2
或
y C x
T
y c x
T
(1-4)
式中
c
1
0
六、状态空间表达式
l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总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 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用指定某个输出量的高阶微分方程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过程。如图1-1所示的系统,在以 uc 作输出时, 从式(1-1)消去中间变量i ,得到二阶微分方程为
回到式(1-5)或式(1-6)的二阶系统,若改选 u C 和 u c 作为 两个状态变量,即令 x 1 u C ,
x2 uc
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涉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组成、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等方面。
了解系统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内部机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方面。
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主要包括硬件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硬件层指的是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操作系统层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协调应用程序的运行以及提供用户界面等功能;应用层是用户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和工具。
2. 硬件组成硬件组成是系统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及其相互连接的方式。
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总线是连接各种硬件设备的通信通道。
3.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系统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
4. 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存储和处理是系统原理中的关键部分,它涉及到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传输和处理方式。
数据存储包括内存和磁盘等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则是指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运算、逻辑判断等操作。
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优化是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结语系统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组成、操作系统、数据存储和处理等。
通过深入了解系统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对系统原理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020/3/7
8
北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系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一) 视听教学论
视听教学论的主要 代表人物是爱德加.戴尔 (Edgar Dale)。40年 代,美国行为主义的刺 激--反应学习理论在教 育中起主导作用,从事 视听教育的心理学家戴 尔总结了视听教育的经 验,对视听媒体教育的 学习理论进行了分析研 究,提出了"经验之塔" 理论。
2020/3/7
5
北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系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一) 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义
1994年,美国 教育传播与技术协 会总结了众多教育 技术专家对教育技 术研究对象和研究 范围做出的结论。 “教育技术是对学 习过程与学习资源 进行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 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 :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for learning.
学习资源 学习过程
开发 利用 设计 管理 评价
理论与实践
2020/3/7
6
北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系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论
(二) 发展简介
阶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初期发展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系统发展 阶段
网络发展 阶段
时间 19世纪末
20世纪20年 代
30~40年代 50~60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以后
《管理学原理》作业1(全部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第1章绪论1、简述题1)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2、管理具有普遍性与目的性;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5、管理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2)举例说明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2、管理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个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4、管理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5、管理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3)简述管理者的职责。
1、管理者是目标的提出者;2、管理者是计划者;3、管理者是组织者;4、管理者是指挥者;5、管理者是协调者。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管理的两重性的理解。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发生也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发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产生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发生也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理解。
1、管理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管理是一门科学工作者,这是因为管理学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及发展性等科学的特点;2、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3、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林性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运用管理知识,又要发挥创造性,谋划出一种有用的解决方法来高效地实现目标。
2、知识应用1)判断题(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
(V)(2)管理的效果具有确定性。
(X)(3)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
(V)2)选择题(1)要使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技能:(BCD )。
第1章 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容
16
• 数学中的相似关系
–在等价中削去传递性,这是一种约束,较等价关系 弱的关系,“一般相似”不能有传递性。儿子像父 亲,儿子像母亲,但父母不见得相象。数学中这种 种运算也可看作“关系”,而运算更广泛的认识, 可认为是一种映射,故映射又看作关系(数学中“关 系”之定义由映射开始原因就在于此),“集合”可 看作关系之集合。数学中关系很多,而且还不断寻 找新的关系和其重要结果,又如,同构类关系是一 种复合重要关系(集合映射和运算之结合)。
22
关系的关系
• 种属关系:一个“关系”的外延被另一个关系的外延全部包括, 成为其中一部分,外延大者称为种关系,小者称为属关系,但其 内涵内容正相反“种关系”内涵小,“属关系”内涵除“种关系” 内涵之外,尚有独立所有者。 • 并列关系:在一个种关系下,平行的两个或多个属关系,其外延 互相排斥者(不能兼者)。 • 交叉关系:“关系”的内涵与外延,部分不同,部分相同者。 • 同一关系:两个关系外延完全相同,但内涵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者, (体现事物多剖面特性) • 对立关系:是一种特殊形式,即并列关系中其外延相互对立,处 在两端位置的属概念。 • 矛盾关系:也是一种特殊并列关系及对立关系,外加两个属关系 外延的和等于种关系的外延。 • 功能关系、结构关系及约束关系结合具体系统存在时(具体的体 系结构)可具有以上关系。 23
12
系统的定义及其要点解释
• “关系”之概念
–这是一个重要概念,是核心概念之一,因为它反应 了事物间之普遍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再概 括一步可视为“运动”、运动状态、运动结果之具 体关系,还可叠套发生作用形成复合关系。 –人们通常按一定特征将“关系”分为很多种类,如 物理关系、化学关系、数学关系、人际社会关系类 (如朋友关系、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法律关系、感 情关系等),不同类别关系有不同之定义和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临沂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A:最优控制B:非线性系统理论C:线性系统D:系统辨识答案:最优控制;非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系统辨识2.现代控制理论运用哪些数学工具()A:微分方程B:线性代数C:几何学D:数理统计答案:微分方程;线性代数3.控制论是谁发表的()A:奈奎斯特B:劳伦斯C:维纳D:钱学森答案:维纳4.大系统和与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有哪些()A:鲁棒控制B:最优估计C:最优控制D:系统辨识答案:鲁棒控制;最优估计;最优控制;系统辨识5.下面哪个不是大系统的特点()A:规模庞大B:信息复杂且多C:运用人力多D:结构复杂答案:运用人力多6.哪个不是20世纪三大科技()A:进化论B:智能控制理论C:空间技术D:原子能技术答案:进化论7.经典控制理论形成的目的是采用各种自动调节装置来解决生产和军事中的简单控制问题。
()A:错 B:对答案:对8.自适应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寻求最优控制律,自适应控制所依据的数学模型由于先验知识缺少,需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去提取有关模型的信息,使模型逐渐完善。
()A:错 B:对答案:对9.非线性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些规律的可能性与实施方法,建立和揭示系统结构、参数、行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A:错 B:对答案:对10.现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
()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下面关于建模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是何种系统,其模型均可用来提示规律或者因果关系。
B:为设计控制器为目的建立只需要简练就可以了。
C:工程系统模型建模有两种途径,一是机理建模,而是系统辨识。
D:建模实际上是通过数据,图表,数学表达式,程序,逻辑关系或者各种方式的组合表示状态变量,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参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无论是何种系统,其模型均可用来提示规律或者因果关系。
;工程系统模型建模有两种途径,一是机理建模,而是系统辨识。
现代控制理论 第一章 绪论
控制论之父— 控制论之父 —维纳 维纳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控制理论应用于工程实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1954年出版了 践,并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
从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 发展与应用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 的飞跃,几乎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 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 (可以说工业革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 的发展)。
闭环与开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优点 闭环 采用了反馈, 采用了反馈,因而使系统的响 应对外部干扰和内部系统的参 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 数变化均相当不敏感。 控制精度高 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成本比相应的闭环系统低; 成本比相应的闭环系统低; 不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不存在不稳定性问题; 当输出量难于测量, 当输出量难于测量,或者要测 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 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 采用开环比较合适( 采用开环比较合适(比如洗衣 机)。 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 将引起误差, 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 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精度通常较低, 精度通常较低,无自动 纠偏能力。 纠偏能力。 缺点 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存在稳定、振荡、超调等问题;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较麻烦。 系统性能分析和设计较麻烦。
1.5控制理论中的一些术语
(6)反馈控制 ) 是这样一种控制,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 是这样一种控制,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力图 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减少系统的输出量与某种参考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且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偏差。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偏差。 这里的扰动是指不可预测的扰动。 这里的扰动是指不可预测的扰动。对于可预测或已知 的扰动,总是可以在系统内部加以补偿。 的扰动,总是可以在系统内部加以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言
1
前言-教材定位
• 教材定位
–定位于学生“培养类”抑“训练类”。 –培养类教材应具有相当国际上大学之核心课内容, 科学技术领域之核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 思维,建立运动发展观点,获得掌握知识及解决问 题之能力。 –训练类课则是具体传授知识,为学生求职做准备, 这类课讲究实用但不可避免地要及时调整内容以信 息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课最为典型。 –同时兼顾学生适应广泛信息领域工作时所需之基本 概念和基本规律方面的内容
– “运动”在这里不是指体育领域之运动,即作为人 体力、体能之测试和训练,以不断追求之体能、体 力之极限,而是指广泛意义上之物质存在之运动。 –现代科技发展前沿很大部是更深入、更广泛地探索 研究“运动”。 –附带说明一句,中国文化之思维特点是重视综合思 维,也是传统性的优点,各种复杂之运动之研究是 人类科学探索研究之永恒主题。 –由实际的各种客观存在的例子,我们可体会到:世 界上除了运动之外,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这种哲理 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性,运动即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3
前言-课程内涵
–三点主要思想
• 概念和原理采用“由顶层至下层”(TOP DOWN) 展开,然后用例子进行反馈。 • 内容由“普适”开始逐渐往“专门”展开(“专门” 相对“普适”在于信息安全对抗领域相对专门 些),以作到“普适”与“专门 相结合。 • 作为信息领域理工科学生之信息安全与对抗专业 基础教材,要突出安全与对抗领域之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 用。
6
前言-结束语
本教材之编写思路和内容框架虽已明确,但 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学科间相互交叉、互融关 系复杂,故难作的事是适合研究生和本科生学 习之一个好的内容的“剪裁”和组合,外加迫 于发展和人才需求之较强压力,信息安全与对 抗领域之教育发展改革势不可挡。但本人学术 水平有限,并变更了教科书之惯常思路又无经 验,故错误和缺陷肯定很多,引致较失败风险, 在努力尝试之际,望各位专家多多指教,广大 同学多提宝贵意见!
12
系统的定义及其要点解释
• “关系”之概念
–这是一个重要概念,是核心概念之一,因为它反应 了事物间之普遍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再概 括一步可视为“运动”、运动状态、运动结果之具 体关系,还可叠套发生作用形成复合关系。 –人们通常按一定特征将“关系”分为很多种类,如 物理关系、化学关系、数学关系、人际社会关系类 (如朋友关系、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法律关系、感 情关系等),不同类别关系有不同之定义和特性
2
前言-课程内涵
• 课程内涵
–若按惯例作法:由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入手分门别类 分析具体技术原理、性能、优缺点等等,由此引导 学生悟出深层次之“道”来以达到学生能力之培养 和基本概念、规律之掌握,从而提高解决问题之能 力,但这样作一方面会发生内容烦杂,不易理出脉 络。 另外一方面很容易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的现象疏漏了重要系统概念和规律。 –信息安全和对抗实质上是系统性问题,遵守“全量 大于诸分量之和”定理,分别研究分项技术,然后 简单求和并不能代表整体也很难“整合”成整体。
5
前言-课程体系
• 体系框架
– 介绍、讨论“系统”概念及系统理论要点。 – 介绍、讨论“信息”、“信息系统”及其发展要点 之相关概念。 –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问题”动态发展之概论、安全 对抗过程之要点及加强支持发展之要点。 – 信息安全领域主要原理。 – 强化信息安全发展之基本科技方法。 – 综合举例。 – 一些发展前沿之简介。
10
通向系统之“浅显”引导
• 由运动说到“系统”
– “系统”是研究复杂运动中形成“系统”之概念,是客观存 在人脑之一种反映,它是真实的,而不是恣空憶造出来的。 – 在系统理论方面,作者认为普里高津教授之耗散自组织理论 是一个重要之突破,在系统理论发展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和里 程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系统理论和其应用层次之 各学科之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远未达到学科领域体系结构 及基本规律之认识基本完备之程度。 – 因为系统科学技术是一个人类进化发展中必应掌握之重要课 题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之需求,在本书中不可详细叙述, 只可能简单地基本性之简介,为利用其进行信息安全和对抗 问题自顶层往下进行研究打个基础
– 具有对外部功能关系、自组织机能,开放耗散结构,由多元 素组成多层次多剖面的复杂动态综合整体称为系统。
• 要点解释
– 开放耗散结构:对结构外部,不断地有物质、能量、信息交 换,非隔绝的保守结构称之为开放耗散结构。 – 信息: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与表征。 – 自组织机能:是由内部结构间相互关系,以及内部结构与外 部环境所形成的功能关系所组成的,是由无组织的混乱状态 向有序状态演变的机能。 – 序:在一定层次上的运动规律。 – 系统简明含义是指具有以“系统”为特征的运动着的事物, 是动态存在的事物。
7
第一章 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 容
• • • • • 引言 系统定义及要点解释 系统理论体系初论 对立统一范畴 暂立之公理体系
8
现代系统理论体系基本内容
• • • • • 引言-浅显引导 系统定义及要点解释 系统理论体系初论 对立统一范畴 暂立之公理体系
9
通向系统之“浅显”引导
• 由“运动”说起
4
前言-课程体系
• 课程体系思路
– 将系统理论之基本观点和原理溶入内容中,用以分析研究问 题,这是因为信息安全和对抗问题实质上是复杂的系统问题, 各种信息系统是系统而且系统中仍包括系统,系统又溶入更 大之系统。 – 贯彻矛盾对立统一运动发展演化之原理,溶入本教材进行分 析、叙述,从而引导到信息安全和对抗领域普遍性之原理和 方法,内容上即系统功能、结构、环境间之多层次多剖面之 关系所蕴含的本质矛盾,在现实条件约束下形成对立统一动 态演化,形成了“正”“反”问题,研究“正反”问题。 – 列举一些信息安全和对抗领域典型信息系统攻击与反攻击之 对抗案例,以加深基本原理和方法之理解和起到“举一反 三”,并为其它课程,如信息隐藏和安全识别与认证等进行 引路和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