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_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知2-导
问 题(二)
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导
1.汽油去油污是利用溶解现象,洗涤剂去油污
是利用了乳化现象。
2.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导
洗头发(洗发露);洗澡(沐浴露); 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洗洁精);制农药
感悟新知
第九单元 溶液
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及乳化现象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视频播放】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生活中衣物上的油污是如何除去的呢?
感悟新知
【实验】乳浊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
知2-导
感悟新知
归纳
知2-导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
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
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感悟新知
问 题(一)
感悟新知Biblioteka 知1-练例1 [实际应用题] 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 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 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 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食盐 D. 生石灰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总结归纳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规律:让学生总结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的规律,明确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原因。
2.乳化现象的原理:让学生总结乳化现象的原理,了解乳化剂的作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知识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来自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2.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和实验结果,主动探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规律。同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想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学生小组讨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实验数据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规律。
2.乳化现象的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乳化现象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乳化产品及其应用,探讨乳化剂的作用。
3.问题解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讨论如何通过调节温度变化来优化溶解过程,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乳化剂的作用。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改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应用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乳化现象的实验探究,形成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及吸热现象的理解。
情境导入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那么在溶液形成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水清洗污物,但有时却用酒精、汽油清洗;而在清洗衣服及油污时一般用清洁剂等,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究。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提出问题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探究实验【设计实验】取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溶于水,观察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进行实验】①取3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②将NaCl、NH4NO3、NaOH分别取两药匙加入上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测量溶液的温度,将温度记入下表中。
③用手小心触摸3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溶质NaCl 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完全溶解完全溶解完全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实验结论】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NaCl 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总之,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变化:吸热现象和放热现象。
探究点二乳化现象提出问题1.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2.洗涤剂为什么能除油污?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讨论相关知识。
了解乳化现象。
实验活动1.向试管内加入水和植物油,充分振荡;2.向试管内加入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充分振荡。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及乳化现象
学习目标 01 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02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导入新课
01
溶解时的吸
热和放热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物质溶解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你能设计 出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吗?
2.将 5 g 某物质加入 20 mL 水中,测得溶液的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物质可能是
(C) A. NaCl
B. NaOH
C. NH4NO3
D. CaCO3
【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该物质溶 于水吸热。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C正确。
3.[2023苏州振华中学一模]如图所示,向装有水的试管中 加入某种固体物质后, U 形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 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 )
浑浊、不均一 沉降
例题 生活中除去污渍的办法很多,下列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C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B.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 D.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解析】 A、 B × : 用汽油清洗油污,用酒精清洗碘渍,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油污,酒精能溶解碘。 C( ) : 洗面奶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脂分散 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利用了乳化作用。 D × : 用水将附着在盘子上 的水果渣冲洗掉,没有利用乳化作用。
2.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 不要把NaOH或其溶液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特别要防 止NaOH溶液溅入眼中!
3.温度计不能用做玻璃棒搅拌。
9.1.2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三、乳浊液
• 油、水混和,不能形成溶液,会分层。
如果象油这样的小液滴能分散到液体里,形 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活动与探究四:洗涤剂在清洗油污时起的作 用是什么?
•
水和油 (没有加洗涤剂)
水和油 ( 加了洗涤剂)- 乳化
实验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水和植物 油 把液体到 掉后试管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是否干净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一、溶液
被溶解 分散到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另一种 物 质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
溶质
的物 质
溶剂
均一、稳 定 的 混合物
溶液
乳浊液
乳化剂
乳化现象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 低(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如: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 的溶质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NaCl
NH4NO3
NaOH
24 ℃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溶解现象 温度基本不变 结论
溶解时可能吸热,也可能和放热
四、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 会吸热 原因: 水合过程: 会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吸热=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
扩散过程<水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例3] 如右图所示,向小试 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 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未 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 D
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 9.1.2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 乳化课件 新人教版
是___N_a_C_l__。
2019/12/31
精品课件
10
谢谢观看
2019/12/31
精品课件
11
2019/12/31
精品课件
4
1.(4分)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往 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 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 A.NH4NO3固体 B.NaOH固体 C.NaCl固体 D.浓H2SO4
2.(4分)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A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2019/12/31
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 乳化
精品课件
1
1.乳浊液与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 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较稳定。
2019/12/31
精品.(5分)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
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
题意的是( B )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 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2019/12/31
D.②③④ 精品课件
6
4.(4分)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B )
加快溶解速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一般将固体颗 粒研成粉末;搅拌。
2019/12/31
精品课件
3
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例如 __硝__酸_铵__溶解时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__氢__氧_化__钠__溶解时使 溶液的温度升高。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__乳_浊__液__;其特点 是_不__稳__定__、__分__层__。常用的洗涤剂具有__乳__化___功能。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学设计)
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43、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43、等药品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3分钟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新课讲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探究活动1如何去油污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亲手实验,学生积累了25分钟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
[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
[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
[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振荡现象倒掉液体后的试是否干净。
前后静置水和植物油水、植油和洗涤剂小组讨论。
形成共识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比较哪一种方法使油污手帕洗得更干净。
学生倾听讲解各抒己见,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
一些感性知识,讨论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的理解溶解和乳化的区别,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优秀课件
活动探究2
实验9-4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 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只试管中滴 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 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只试管内 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只试管的 内壁是否干净。
油分散在水中的系列小实验视频 点击画面播放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解析: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 ,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A选项错误 。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 ,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B选项错误。 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 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C选项正确。用刷子刷 除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的摩擦作用,不是利用了乳 化作用,故D选项错误。
基本题型一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
(2)从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物__质__溶__解__时__伴__随__吸__热__或__放__热__现__象____。
基本题型二 乳化作用
例2 (2013·福建厦门)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C)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点击画面播放
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液
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 度/℃
溶解现象
24℃
温度计示数无明显 变化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 温度/℃
24℃
NH4NO3
24℃
温度计示数明显 下降 14℃
NaOH
24℃ 温度计示数明显
上升 57℃
• 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课件
课后反馈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溶液开始着手,充分利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基础,通过从宏观现象的领悟到微 观分析的提升,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从而建立起完善 的溶液知识体系,通过课堂有效的科学探究实验,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 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应用价值,也使学生对物 质运动的永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并 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我能进入油中 乳 化 剂 分 子
我能进入水中
解释 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
交流讨论
生活中哪些液体属于乳浊液呢?用汽油清洗 油污和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它们的原理相同 吗?若不同,原理分别是什么? 如油漆属于乳浊液。原理不同,前者是溶 解,后者是乳化……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 是( C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提示:汽油去油污利用了汽油的溶解性。
课堂教学展示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如:NH4NO3 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NaOH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1.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 (或离子):放热。
2.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Q放,水溶液 的温度升高;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二、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 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 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 现象。
9.1.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乳化现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总结: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 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思考: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用到了温度计,温度计 适合于精确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时吸热还是放热, 也就是定量进行测定。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 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 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轻玻璃片、气球、铜片、 白磷、石蜡、NaCl、NaOH、NH4NO3等. 方案1:触摸:在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 NaOH、NH4NO3固体,用玻璃棒搅拌,用手触摸烧 杯外壁来判断溶液温度的变化。
归纳: 1、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吸收 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2、判断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的方法。 3、乳化现象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作业:练习与应用 1.(4)、4(2)
练习: 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 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B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2.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木板上水结冰,木板与烧杯连在一起 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NO3溶于水吸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降低 石蜡熔化,木板与烧杯连在一起 , 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于水放热,使形成的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 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轻玻璃片、气球、铜片、 白磷、石蜡、 NaCl、NaOH、NH4NO3等.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教案
第2课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学习目标】1.探究几种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学习重点】了解乳化现象和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典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学习难点】乳化概念和乳化现象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溶液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如NH4NO3溶解时,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同),而当NaOH溶解时,正好相反,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
2.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其特点为: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现象: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的细小油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了乳浊液的稳定性。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合作探究1】完成教材P29的“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观看课件视频,完成下表。
1.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 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的温度/℃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溶解现象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加入溶质后的温度/℃温度基本不变温度降低温度升高2.结论: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有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改变,如氯化钠。
知识点二乳化现象【提出问题】把植物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合作探究2】完成教材P30的实验9-4,进行实验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分层浑浊分层不干净水、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浑浊不分层干净1.乳浊液:指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一般不均一、不稳定,但如果加了乳化剂后,得到的乳浊液可稳定存在。
2.乳化作用:指将难溶性的液体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不能再聚集成大的液滴的现象。
3.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的物质。
9.1.2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Ⅴ.【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 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___降__低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16.【中考·郴州】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 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D ) A.NaOH和NH4NO3 B.CuSO4和Na2SO4 C.Na2CO3和CaCO3 D.NaCl和KCl
1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 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 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 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 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2.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___A_中__木__板__上__水__结__冰__,___木__板_ _与__烧__杯__黏__在__一__起________,原因是__N_H__4_N_O__3 溶___ _于__水__吸__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第九单元 溶 液
1.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的应用(现象分析法) 2.乳化原理(筛选法) 3.对溶液、乳化、溶解时现象的综合考查(举例法、筛选法)
4.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时的现象鉴别物质(现象分析法) 5.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1.【中考·眉山】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 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中B端液 面降低了一些,A端液面上升了一些, 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B ) A.烧碱 B.硝酸铵 C.食盐 D.生石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训练
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C)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固体
【解析】 A、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错误; B、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故错误;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 故正确; 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 的碘,故错误。
2、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 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3、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 氯化钠(NaCl)、蔗糖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新课讲解
二、乳化现象
花生油和水不互溶,用力振荡后形成的乳浊液不稳定,油水不久会再 分成两层;但加入洗洁精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形成了较稳定的乳浊液。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新课引入
【实验探究】
新课讲解
一、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溶于水,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 硝酸铵(NH4NO3)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布置作业
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调查与 研究。(提示:洗涤用品的变化;洗涤剂中含有的物质; 洗涤用品是否会对水造成污染;如何选用对环境污染小 的洗涤用品等等)
本课结束
高现象,故错误;B、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
高现象,但不能恢复到原状,故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出现液面a比液面b高现象,冷却到室温后又恢复到
原状,故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出现液面b比液面a高现象,
故错误。
强化训练
植物油是不易溶于水的,而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 可以使植物油等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 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新课讲解
【进一步探究】为什么洗涤剂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呢?
这是因为洗涤剂所含主要成分的分子两端具有很不相同的特性。一端亲 水,倾向溶入水中;另一端亲油,倾向溶入油中。这种分子遇到衣物上的油 污时,分子的亲油端溶入油污中,另一亲水端 仍留在水里,因而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整整齐 齐地排成一圈单分子层,把油污团团围住。经 过搓洗、振荡、翻滚等洗涤操作,这些油污被 分散成珠滴,脱离衣物表面,进入水中。然后 随泡沫上浮,经漂洗冲去,使衣物干净。
2、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不稳定,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强化训练
1、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
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C )
A.食盐和水
B.锌和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压强基本不变,不会出现液面a比液面b
2、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不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A )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洗手液洗去手上的油污 D.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解析】 A、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渍,此现象是溶解而不是乳化,故 正确; B、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功能,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 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故错误; C、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 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故错误; D、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 乳浊液而除去,因此,属于乳化现象,故错误 。
新课讲解
【应用】 为了防治病虫害,农作物要喷洒农药。很多液体农药是难溶于水的,
农民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农药配成乳浊液后,用来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 这种农药药液散失得少,附着在叶面上的多,药液喷洒均匀,不仅使用方 便,而且节省农药,提高药效。
归纳小结
1、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 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