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代谢与骨代谢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02
近年来,骨钙素在调节糖代谢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研究表明,骨钙素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03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综述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及潜在的治疗价值。
研究意义
深入了解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机制,有助于为 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钙素可以直接调节糖代谢过程,促进糖的氧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详细描述
骨钙素可以促进肌肉和肝脏的糖代谢,增加糖的氧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骨钙素可以刺激肌肉 和肝脏中的糖代谢酶的活性,促进糖的分解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骨钙素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
总结词
此外,骨钙素还能够抑制脂肪的分解和抑制食欲,有助 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骨钙素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
糖尿病患者骨钙素水平通常较低,这可能是导致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骨钙素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 关。
研究还发现,补充骨钙素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 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 尿病及其并发症。
骨钙素在老年人和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研究骨钙素在老年人群和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THANK YOU.
骨钙素具有调节糖代谢的作用,它能够促进胰岛素 的分泌和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骨钙素还参与了脂肪代谢的调节,能够减少脂肪 的积累和改善血脂水平。
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导致 血糖水平升高。
研究发现,骨钙素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增强胰岛 素受体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3例,男性平均年龄54.15岁,女性87例,女性平均年龄56.58岁。

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12 ng/ml且20 ng/ml且30 ng/ml为充足。

应用统计学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结果150例2型糖尿病中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73例,占48.7%;缺乏者54例,占36%;相对不足者21例,占14%;充足者2例,占1.3%,维生素D缺乏与患者年龄无相关,与骨密度、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HBA1C、HOMA-IR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绝大部分存在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的水平将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常规维生素D 检测,并及时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治疗,可改善糖代谢指标,预防骨质疏松。

标签:2型糖尿病;维生素D;骨密度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素,维生素D状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环节,血清25(OH)D水平是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指标。

近年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有一定联系,它在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等方面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血糖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我科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糖代谢指标、骨密度进行检测,探讨它们之间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2015年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其中男性63例,男性平均年龄54.15岁,女性87例,女性平均年龄56.58岁。

病程1月~20年,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排除标准以往曾长期接受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治疗者;排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及恶性肿瘤和严重合并症,如严重心衰、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

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骨钙素(OC)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骨特异性蛋白,是临床中常用的骨转换血清学指标。

近期研究表明,OC,尤其是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可通过促进B细胞增殖、胰岛素分泌及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调节糖代谢。

GPRC6A是骨钙素在胰腺的受体,ESP基因与胰岛素信号可调节骨钙素的活性,进而调节血糖水平。

临床研究也证实了OC调节糖代谢的作用。

OC有望成为糖尿病和肥胖治疗的新靶点。

骨钙素(osteocalcin OC)又称骨-羧基谷氨酸蛋白(BG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特异的非胶原骨基质蛋白。

骨钙素原在维生素K依赖羧化酶的作用下可羧化成7-羧基化谷氨酸(Gla),其具有很强的结合羟磷灰石的能力[1]。

酸性条件下,OC分子中的Gla可以脱羧成为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2]。

以往大量研究均证实,OC的主要功能和骨代谢相关,可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抑制生长软骨矿化的速度,从而维持正常骨量[3];且证实血糖水平升高可影响骨代谢,降低骨转换率,导致血清OC水平降低[4],因此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均明显增加[5]。

而近期动物学研究及细胞学研究发现了骨骼新的生理功能,即骨骼的内分泌功能,证明了骨骼与能量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

1 骨钙素对糖代谢调节的基础研究1.1 动物体内实验2007年Lee等[6]首次分析骨钙素基因敲除的小鼠(OC-/-),观察到这些基因突变的小鼠内脏脂肪异常增加,推测OC可调节能量代谢。

为证实上述猜测,Lee等[6-7]将野生小鼠OC基因敲除,观察发现OC-/-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胰腺B细胞增殖下降了2倍,胰岛的大小及B细胞质量、胰腺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免疫反应性均显著下降,而血糖水平增加。

给OC-/-小鼠中再次注入重组OC后,可纠正他们的葡萄糖不耐受,胰岛素分泌减少等症状。

以上研究表明OC可通过促进诱导胰腺B细胞的增殖,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等途径对血糖稳态进行调节。

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

脂代谢与糖代谢的关系脂代谢和糖代谢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

脂代谢是指人体对脂肪的合成、分解和利用过程,而糖代谢则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的合成、分解和利用过程。

这两个过程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能量平衡和生理功能。

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讨。

首先,脂代谢和糖代谢在能量供应方面有着密切联系。

当食物摄入后,人体首先会利用糖类物质进行能量供应。

糖类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然而,当糖类物质供应不足或需要更多能量时,人体会开始利用脂肪进行能量代谢。

脂肪在体内经过分解,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和甘油,进一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脂代谢和糖代谢也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血糖水平。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的吸收和利用,抑制脂肪分解和脂肪酸的产生。

同时,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的合成,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的产生,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应。

因此,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平衡调节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关键。

脂代谢和糖代谢还受到激素的调控。

甲状腺素是影响脂代谢和糖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

甲状腺素的分泌水平与基础代谢率、脂肪氧化和胰岛素敏感性等相关,通过调节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利用,影响能量平衡。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也是重要的调控因子,通过调节糖类物质和脂肪酸的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脂代谢和糖代谢是人体内两个密切相关的代谢过程。

它们在能量供应、血糖调节和激素调控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于保持健康的人来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脂代谢和糖代谢平衡的关键。

同时,对于一些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如糖尿病、肥胖症等,调节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平衡将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来维持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平衡。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三者之间的联系

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三者之间的联系

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联系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个重要方面。

它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 糖代谢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细胞壁等重要物质的基础。

糖主要通过食物摄入进入人体,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转化为能量。

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糖原合成和分解、糖酵解、糖异生等。

1.1 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原是一种多聚体的葡萄糖储备形式,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着。

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会促使肝脏和肌肉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的作用减弱,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供给全身组织使用。

1.2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称为有氧糖酵解),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称为无氧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副产物;而无氧糖酵解则产生乳酸,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能量产生。

1.3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将非碳水化合物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

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肝脏和肾上腺皮质会通过一系列反应将乙酰辅酶A、甘油三酯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 脂代谢脂代谢是指人体对脂肪的合成、分解和利用过程。

脂肪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备物质,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脂肪代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脂肪酸合成、脂肪酸氧化和三酰甘油合成与分解。

2.1 脂肪酸合成脂肪酸合成是指将碳源(如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糖原会被转化为乙酰辅酶A,并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长链脂肪酸。

这些长链脂肪酸可以在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并储存起来或者释放到血液中供给其他组织使用。

2.2 脂肪酸氧化脂肪酸氧化是指将脂肪酸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储存在细胞内的甘油三酯会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后经过β-氧化途径逐步分解为乙酰辅酶A,并通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

简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简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简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糖代谢和脂肪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人体中,糖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当我们摄入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时,消化系统会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血糖水平的升高会刺激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则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并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合成。

糖原是一种可以在需要时迅速分解为葡萄糖的储备物质。

然而,当体内葡萄糖的储备物质足够时,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内。

这是因为脂肪在储存能量方面更加高效。

胰岛素的作用也会促进脂肪酸的合成,并抑制脂肪酸的分解。

此外,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脂肪的氧化代谢,使脂肪无法被身体有效利用。

脂肪代谢则是指脂肪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当人体能量需求增加时,脂肪储备物质会被分解为脂肪酸,然后进入血液循环,转运到需要能量的组织中。

脂肪酸会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经过氧化代谢产生能量。

这个过程被称为脂肪酸的β氧化。

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当血糖水平较低时,例如在长时间禁食或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情况下,体内的糖原储备物
质会逐渐减少。

此时,身体会转而利用脂肪储备物质进行能量供应,促进脂肪的分解和β氧化。

相反,当血糖水平较高时,糖代谢会优先进行,胰岛素的作用会抑制脂肪的分解和利用。

综上所述,糖代谢和脂肪代谢是紧密相连的。

它们在人体的能量供应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对于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糖尿病和骨质疏松是两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们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糖尿病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要更高。

寻找一种能够同时对糖代谢和骨代谢起到正面影响的治疗方法变得非常迫切。

在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中,丹参和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而骨瓜或骨肽则是一种常见的钙补充剂,能够促进骨代谢和骨密度的提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一、丹参川芎的治疗作用丹参和川芎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其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酯和丹酚等活性成分,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

而川芎含有川芎素、川芎嗪等有效成分,具有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组织供血。

丹参川芎具有明显的抗血栓、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等效果,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二、骨瓜或骨肽的治疗作用骨瓜或骨肽是一种钙补充剂,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瓜或骨肽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可以促进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减轻骨质疏松症状。

骨肽还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对糖尿病患者的骨骼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三、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是显著的。

丹参川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骨瓜或骨肽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可以促进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最重要的是,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对糖代谢有一定的帮助。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丹参、川芎、骨瓜和骨肽是目前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药物和保健品。

丹参和川芎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普遍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而骨瓜和骨肽则是针对骨质疏松症状的治疗药物,有着促进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疾病。

糖尿病患者因为高血糖的影响,容易导致骨代谢异常,从而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程度。

如何有效地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成为当前医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丹参和川芎作为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减轻糖尿病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帮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

已有研究显示,丹参、川芎联合使用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代谢等途径,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而骨瓜和骨肽则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可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其糖代谢和骨代谢。

为了考察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他们被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了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的治疗,另一组接受了常规治疗。

我们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血糖水平和骨密度的测量,并观察了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发现接受了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的患者在血糖水平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糖尿病的缓解情况。

而且,这些患者的骨密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骨质疏松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相比之下,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在这两方面的改善并不明显。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的治疗在临床观察中并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简述糖代谢的名词解释

简述糖代谢的名词解释

简述糖代谢的名词解释糖代谢是指机体内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一系列生化过程。

糖代谢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包括提供能量、合成生物大分子以及维持血糖平衡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糖代谢的基本名词解释。

在糖代谢中,糖类物质首先被吸收进入消化系统,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被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这些单糖能够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

随后,单糖进入血液后需要被转运到细胞内。

这个过程主要靠胰岛素的调节,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使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 移位到细胞膜上,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

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代谢:糖酵解和糖原合成。

糖酵解是一种无氧代谢途径,它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 ATP 分子作为能量来源。

糖原合成则是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分子,糖原是一种多糖,能够储存大量葡萄糖,供身体在需要时迅速释放。

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呼吸作用产生 ATP,从而供给身体各器官进行正常代谢活动。

此外,葡萄糖还可以通过糖异生这一途径合成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脂肪酸和胆固醇等,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存储。

在糖代谢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是血糖平衡的调节。

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受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控。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则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

通过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机体能够保持血糖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此外,糖代谢还与其他重要的生物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紧密联系,葡萄糖可以通过脂肪合成途径转化为脂肪酸,储存为脂肪组织中的三酸甘油酯。

一些组织,如心脏和肌肉,也可以利用脂肪酸作为主要能源。

总之,糖代谢是机体内对糖类物质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核受体Rev-erbα及Rorα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核受体Rev-erbα及Rorα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核受体Rev-erbα及Rorα林富伟;徐晓梅;崔琰;谢乙加;赵青【摘要】BACKGROUND: The orphan nuclear receptors Rev-erbα and Rorα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lipid metabolism and glucose metabolism. 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y are involved in bone metabolism.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Rev-erbα and Rorα during the osteoblastogenesis proces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METHODS: BMSC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C57BL/6 mice by the whole bone marrow adherence method followed by morphology observations and then BMSC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s and adipocytes. We detected their differentiation abilities using oil red O staining and alizarin red staining, respectivel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 were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Rev-erbα and Rorα in BMSCs cultured in the osteogenic medium for 0, 7, 14 day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BMSCs fromC57BL/6 mice were mainly spindle-shaped and exhibited the swirl-like pattern of growth. Following induction, oil red O staining and alizarin red staining produced a positive reaction in these cells. Rev-erbα expression at both gene and protein levels decreased at 0, 7, 14 days after osteogenic induction, while Rorα expression increased at both gene and pro tein level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v-erbα and Rorα may participate in the osteoblastogenesis of BMSCs.%背景:孤儿核受体Rev-erbα及Rorα已经被广泛证实与糖代谢、脂肪代谢等密切相关,但与骨代谢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孤儿核受体Rev-erbα及Ror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对其分化能力进行鉴定.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第0,7,14天,采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孤儿核受体Rev-erbα及Ro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呈典型的漩涡样生长.油红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呈阳性;②在成骨诱导的第0,7,14天,Rev-er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下降趋势,而Ror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提示Rev-erbα及Ror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8(022)017【总页数】6页(P2625-2630)【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核受体;Rev-erbα;Rorα【作者】林富伟;徐晓梅;崔琰;谢乙加;赵青【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口颌面修复重建与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口颌面修复重建与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口颌面修复重建与再生实验室,四川省泸州市646000;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Rev-erbα:又名Nr1D1,是孤儿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Rev-erbα基因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上。

骨钙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钙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426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1年3月第27卷第3期Chin J Osteoporos,March2021,Vol27,No.3 Published doi:10.3969/j.issn.l006-7108.2021.03.023*综^述*骨钙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廖婧冯正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重庆400016中图分类号:R5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21)03-0426-05摘要: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由非增殖期的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

骨钙素是骨代谢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反映骨活性、骨转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钙素不仅参与骨代谢,还以非羧化形式调节糖代谢、脂代谢。

骨钙素可作为一种内分泌激素,通过调节胰岛P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基因多态性等方式参与糖代谢;也可调控脂联素、瘦素的表达参与脂代谢,通过Nrf2通路、JNK途径改善NAFLD的发生发展。

同时,血糖浓度也可调控骨钙素的表达。

骨钙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6A(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6A,GPRC6A)在胰腺、肝脏、骨骼肌、脂肪等器官均有表达,在糖、脂代谢调控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骨骼、胰腺、脂肪等器官在能量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血清骨钙素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骨钙素;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脂联素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effect of osteocalcin on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LIAO Jing,FENG Zhengping*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FENG Zhengping,Email:fengzhengping@Abstract:Serum osteocalcin(OC)is a vitamin K-dependent protein,It is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 by non-proliferative osteoblasts .OC is one of the specific markers of bone metabolism,reflecting bone activity and bone transformation.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C is not only involved in bone metabolism,but also regulates glucose metabolism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non-carboxylated form.OC,as an endocrine hormone,participates in glucose metabolism by regulating islet0-cell function,insulin sensitivity,and gene polymorphism,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and leptin to participate in lipid metabolism,and improv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FLD through Nrf2pathway and JNK pathway.At the same time,glucose can als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OC.OC receptor,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6A(GPRC6A),is expressed in pancreas, liver,skeletal muscle,fat,and other organ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Bones,pancreas,fat,and other orga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ergy metabolism.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 of serum OC on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its related molecular mechanism.Key words:osteocalcin;glucose metabolism;lipid metabolism;insulin;adiponectin骨作为支持身体运动和保护内部器官的结构,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骼还可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参与全身能量的代谢调节。

糖酵解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酵解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409006300),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编号:20174018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科研创新培育基金(编号:PYII-17-014)通信作者:陆尔奕,Email:*********************·综 述·糖酵解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Advance on glycolysis in bone metabolism 林 璐 综述 顾玉婷 陆尔奕 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口腔科,上海 200127)【摘要】骨骼是一个动态器官,其不断通过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进行骨重建,维持自身骨代谢动态平衡,保持其结构稳定。

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生理活动中,葡萄糖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能量,保证骨代谢平衡稳定。

近年来,葡萄糖代谢方式之一糖酵解被认为与骨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糖酵解途径本身、相关酶与代谢产物均被证明参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调节,影响骨代谢平衡。

本文就糖酵解途径与骨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期望对寻找骨代谢相关疾病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 路。

【关键词】 骨代谢 糖酵解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DOI :10.11752/j.kqcl.2020.03.09骨骼是一个动态器官,机体通过对骨形成与骨吸收的精密调控,重塑骨骼。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参与骨重建的主要细胞,分别介导骨形成与骨吸收过程,维持骨代谢动态平衡,使骨骼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一定的强度。

一旦成骨细胞骨形成或破骨细胞骨吸收过程失调,便可造成骨代谢平衡的破坏,最终导致骨硬化病、骨质疏松、牙周炎等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 [1]。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在体内发挥生物学功能均需消耗大量能量。

细胞代谢作为细胞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在细胞生理活动过程中提供能量,并参与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

当骨骼中能量代谢障碍时,可造成骨代谢平衡紊乱,引起骨代谢相关疾病发生发展 [2]。

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与骨代谢的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与骨代谢的相关性

635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年5月第27卷第5期 Chin J Osteoporos, May 2021,Vol 27, No. 5Published online doi : 10. 3969/j.issn.1006-7108. 2021. 05. 0032型糖尿病患者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与骨代谢的相关性孙建然1祝捷1赵兵1章诗琪2邓大同2潘发明3叶山东1陈超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01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安徽合肥2300223.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安徽合肥230032中图分类号:R587.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08(2021) 05-0635-06摘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T2DM )患者中,经皮肤测得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dvanced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与骨代谢的相关性。

方法 根据AGEs 水平将306例T2DM 患者分成3组(T1:AGEs<80 AU,T2: 80 AUWAGEs<100 AU,T3:M100 AU),其中T1组180例,T2组107例,T3组19例。

采用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测定股骨颈和腰椎1~4的骨密度,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骨转化指标。

结果 AGEs 与I 型胶原C 端肽无相关性(r = -0.006, P =0.923),与骨钙素呈负相关(r = -0. 14,P =0.026)。

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与T1组相比,T3组和T2组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 度分别增加58%和14%。

结论AGEs 可能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动,对T2DM 患者的骨代谢发挥一定的损害作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骨代谢Correlation between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nd bone metabolism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SUN Jianran 1 , ZHU Jie 1 , ZHAO Bing 1, ZHANG Shiqi 2, DENG Datong 2, PAN Faming 3, YE Shandong 1 , CHEN Chao 1 *1 .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STC, Division of Life Science and Medicine,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Hefei 2300012.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Institute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223.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CHEN Chao, Email : ChenchaoUSTC@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 AGEs ) detected by skinautofluorescence and bone metabolism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T2DM) . Methods A total of 306 T2DM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1, AGEs <80 AU ; T2, 80 AU W AGEs <100 AU ; and T3, AGEs M 100 AU) according to the AGEs level on theskin. There were 180, 107, and 19 subjects in group T1, T2, and T3, respectively.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femur neck and lumbar vertebrae 1 - 4 were measured with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Bone turnover biomarkers were detected with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 Results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AGEs and collagen type I R-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厂=-0. 006, P = 0.923). AG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steocalcin (厂=-0. 14, P = 0.026). After adjusting formultiple confounders ,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1 group , the odds for osteoporosis increased by 58% and14% in the T3 and T2 groups ,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GEs may negatively impact bone metabolism by inhibiting osteoblast activity in T2DM patients.Key words :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 bone metabolism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T2DM )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0P)是内分泌领域常见的慢性疾病,并且T2DM 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显著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900746) 于非糖尿病患者[1]。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TNFα和FFA的变化及其意义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TNFα和FFA的变化及其意义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TNFα和FFA的变化及其意义张爱萍;叶山东;陈燕【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05(009)010【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7例正常糖耐量(NGT组)、28例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1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组)个体空腹血清TNFα和FFA水平,分析其对胰岛素抵抗(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HBCI)的影响.结果①IGT组和T2DM组空腹TNFα和FFA明显高于NGT组(P﹤0.05);②NGT、IGT、T2DM组TNFα和FF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r=0.701,P<0.01);③空腹TNFα和FFA 与Homa-IR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46,0.601,P<0.01),与HBCI负相关性(分别为r=-0.245,-0.244,P<0.05).结论 IGT和T2DM患者存在血清TNFα和FFA明显增高,且均与Homa-IR正相关,与HBCI负相关,提示高水平血清TNFα和FFA可能参与构成T2DM的病理生理基础,包括IR和β细胞功能障碍.【总页数】2页(P751-752)【作者】张爱萍;叶山东;陈燕【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不同骨代谢状态下T2DM患者血清25(OH)D及Omentin-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J], 王莲地;王贺;阳琰;张国豪;刘贝贝;李琪2.RA患者血清FFA、hs-CRP及TNF-α的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J], 徐华良;徐仁荣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武抗抗;杨晨辰;黄睿;刘勇;熊亚莉;苏然;曹淑凤;吴超4.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清脂联素和FFA的变化及其意义 [J], 季文亭5.PCOS患者性激素、糖代谢指标、FF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孙景春;王金松;杨晓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骨代谢异常与脂肪组织的关系

糖尿病骨代谢异常与脂肪组织的关系

糖尿病骨代谢异常与脂肪组织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水平。

除了与高血糖相关的并发症外,糖尿病患者还经常伴有骨代谢异常和脂肪组织改变。

这两种病理生理变化与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和椎间盘退化等并发症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骨代谢异常和脂肪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潜在的机制。

1. 糖尿病与骨代谢异常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经常伴有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

这与糖尿病引起的代谢异常、慢性炎症、高血糖、神经、血管和肾脏的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骨转换减慢、骨形成障碍和骨量减少所引起的。

这些变化与骨细胞功能异常、骨基质蛋白合成降低以及糖尿病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有关。

在糖尿病风险的增加方面,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一种称为高糖毒性的现象,即高血糖可以使骨细胞受损,从而引起骨密度减少和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也更高,这可能与高血糖状态下糖化终产物的增加、预骨细胞凋亡的增加有关。

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骨代谢异常,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避免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2. 糖尿病与脂肪组织的关系脂肪组织在糖尿病发病、发展和并发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脂肪组织的分布和功能改变会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可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两种类型。

内脏脂肪主要位于腹腔内,其增多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代谢异常及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脏脂肪组织的代谢活性相对更高,通过释放一系列肽类激素和脂质类物质,如瘦素、瘦腿素、促瘦素等,影响胰岛素抵抗和脂肪酸代谢。

脂肪组织还可以通过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展。

脂肪组织中脂质代谢产物的过多,也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的信号通路,从而加重了胰岛素的抵抗状态。

脂肪组织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3. 糖尿病、骨代谢异常与脂肪组织的关系研究表明,糖尿病、骨代谢异常和脂肪组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接着详细分析了丹参川芎和骨瓜或骨肽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骨代谢,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于改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糖代谢和骨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这一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丹参、川芎、骨瓜、骨肽、糖尿病、骨质疏松、糖代谢、骨代谢、联合治疗、临床疗效、作用机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这可能与高血糖、慢性炎症、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骨质疏松使得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骨折,特别是骨折的风险在老年患者中更为突出。

目前,针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是侧重于改善骨密度和预防骨折,然而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寻找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新治疗方案势在必行。

丹参川芎、骨瓜和骨肽作为传统中药和天然保健品,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效果,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临床指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包括对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预期结果的描述。

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的治疗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评估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包括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研究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包括骨密度、骨质疏松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为研究提供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目的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稳定期COPD患者糖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入选COPD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

两组均给予COPD稳定期常规治疗。

研究组加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2喷/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

治疗前后,严密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包括HbAcl(糖化血红蛋白)、2hPG(餐后2h血糖)及FBG(空腹血糖)等。

连续进行吸入治疗6个月后,采用X线吸收法常规测量L2-4椎体骨密度,复查HbAcl、餐后2hPG以及FBG。

结果在治疗前,研究组各个血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采用舒利迭吸入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

两组BMD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HbAcl、餐后2hPG以及FBG无明显变化,说明应用舒利迭治疗不会导致血糖上升。

吸入激素使COPD患者的骨密度减低,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今后还应该进行更长期吸入激素后的骨密度变化研究。

标签:沙美特罗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病;糖代谢;骨密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主要由于呼吸系统病变所致,发病率较高,近年呈上升趋势。

气道炎症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该疾病可通过预防降低发病率,经治疗可达到痊愈效果。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效药物,对于病情反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明显,尤其是处于稳定期的患者。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是一种复方制剂,为了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本文以124例稳定期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对64例患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分析该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骨密度及糖代谢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其中,男79例,女45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2.4±3.2)岁。

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成骨细胞是骨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的细胞,它们在骨骼发育、维修和再生中发挥关键作用。

过去几年中,对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
1. 能量传感和代谢途径: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具有能量传感和代谢调节的机制。

例如,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作为一个重要的能量传感器,可以通过调控葡萄糖和脂质代谢途径来调节成骨细胞的能量代谢。

2. 糖代谢:糖代谢在成骨细胞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成骨细胞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ATP,并通过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来调节能量供应和需求。

一些研究还发现,血糖水平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功能。

3. 脂质代谢和酸化:脂质代谢在成骨细胞能量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成骨细胞可以利用脂肪酸来产生ATP,并将酸化代谢产物通过酸泵等机制排出细胞,以维持酸碱平衡。

研究还发现,脂质代谢异常可能与骨骼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4. 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主要器官,成骨细胞的能量代谢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和成骨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总体来说,对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揭示了骨代谢和全身能量代谢之间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成骨细胞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为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正文部分分析了丹参和川芎对糖尿病的影响以及骨瓜或骨肽对骨质疏松的作用,并探讨了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的可能机制。

在临床试验设计部分提出了具体方案,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综合影响,展望了临床应用前景,并讨论了研究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该研究为研究糖尿病骨质疏松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丹参、川芎、骨瓜、骨肽、糖尿病、骨质疏松、糖代谢、骨代谢、临床试验、机制、综合影响、应用前景、局限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骨密度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相关。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丹参和川芎作为中药常用于调节血液循环和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微循环障碍,可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有一定的影响。

骨瓜或骨肽被认为对骨质疏松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促进骨密度的增加和骨质的修复。

结合丹参川芎和骨瓜或骨肽可能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有望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和骨代谢情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进一步探讨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糖代谢和骨代谢的影响。

当前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而丹参、川芎、骨瓜或骨肽等药物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改善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的作用。

目前对于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综合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丹参川芎联合骨瓜或骨肽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同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这些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糖代谢与骨代谢相互作用
作者:刘佳娜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4期
摘要:在临床上,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的概率较高,与此同时骨代谢发生病变的患者也经常会因为体内葡萄糖无法与胰岛素抵抗,在最近几年里诸多实验可以看出糖代谢和骨代谢之间具有较为繁琐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关键词:糖代谢;骨代谢;相互作用
对于糖尿病这种症状来说,致使引起眼、肾、心脏等有关部位并发症。

依据最新研究说明,长时间血糖水平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会对骨骼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临床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都要比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高些。

不仅仅如此,当相关人员在对患有糖尿病治疗以后,没有经过正确纠正的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要高些。

在最近几年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会对骨量、骨密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假设糖代谢与骨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参考。

1 糖代谢对机体骨代谢水平的调节
1.1 糖尿病患者的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糖代谢能够对骨代谢起到调节的用途,是从临床实践中看出糖尿病患者有着较高的几率患上骨折风险。

某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将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的髋部骨折有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这两种糖尿病患者所存在的骨折风险都要比没有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要的结论。

对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所存在的骨折风险要比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患者高出6.94倍,而就2型糖尿病的患者所存在的骨折风险要比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患者高出1.38倍,在已经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患骨折风险的概率要更多一些。

除了髋部骨折以外,在其他有关部位骨折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还有一些调查研究中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出现骨折的概率要比没有患上糖尿病患者的概率要高出3.16倍。

这项包含了诸多的研究案例,同时较好的说明了出现骨折较为常见的部位是髋部和椎骨,并且会存在性别区别;对于女性患上骨折的概率要比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概率高出4倍,男性患上骨折的概率要比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概率高出2倍。

1.2 糖尿病影响骨代谢水平的分子机制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是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在非酶条件下自发与葡萄糖或其他还原单糖反应所生成的一组稳定共价化合物,长期高糖状态可以引起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积聚在各个器
官组织。

戊糖素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重要成员,积聚在骨基质中的戊糖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椎骨骨折的风险明显相关,同时戊糖素还是1型糖尿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推测,糖基化终产物可以对骨骼产生破坏作用。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过度表达引起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在骨吸收的增加,而非骨密度降低,由此说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可通过增加骨吸收来影响骨量的变化,这可与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未发生明显降低的结果互相印证。

2 骨代谢对机体糖代谢水平的调节
2.1 维生素D参与机体糖代谢调节
由于维生素D作为人体需要补充的一种微量营养素,其主要的用途是对骨代谢以及血清钙所具有的含量进行调整。

维生素D不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肠、肾脏对钙等因素的行程带来影响,还可以成骨细胞所具有的维生素D受体呈现出来的调节为分化以及矿化。

动物实验证明,对非肥胖性糖尿病大鼠的饮食中定期加入高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此结论在临床研究中也获得了支持,对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状况。

多项研究表明,单纯用维生素D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且治疗后空腹血糖与体内维生素D含量成明显相关,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状态均有下降。

除此之外,维生素D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糖尿病预后带来一定的影响。

依据动物实验较好的表现出补充适当的维生素D能够对大鼠的视网膜病变有治愈的用途,这一用途也有可能是对视网膜上面的相关因子进行抑制得到的。

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当适量的补充维生素D,这样不断会促使维生素D的状态加以优化,而且还能够促使相关反应炎症的因子也逐渐减少。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成为了预后的主要途径。

2.2 骨钙素参与机体糖代谢调节
目前骨钙素调节糖代谢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明确。

有学者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与脂联素呈明显正相关,进而猜测,骨钙素对血糖的调节可能是诱导分泌脂联素来实现的。

也有学者认为,在小鼠体内未羧化的骨钙素可以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从肠道释放,而未羧化骨钙素对胰岛素释放的刺激作用很大程度上受GLP-1调节。

还有学者认为骨钙素是通过相关信号通路来减弱内质网应激,修复受损的胰岛素敏感性。

还有学者认为骨钙素是通过直接提高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葡萄糖运输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众多机制中有关G 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6组A(GPRC6A)的研究进行的较为深入,认为骨钙素对糖代谢的调节过程中GPRC6A是关键环节。

GPRC6A是一种阳离子和氨基酸敏感受体,也是G蛋白偶联受体,它表达于肝脏、骨骼肌、胰岛β细胞等多种器官,敲除GPRC6A基因的小鼠可以表现与骨钙素基因敲除小鼠同样的症状,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因此,或许骨钙素是通过
GPRC6A的作用来进行血糖调节。

但有学者认为,由于物族差异,人体中骨钙素对糖代谢的调节并没有像在小鼠体内一样特异。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骨钙素对人体糖代谢的调节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糖代谢出现异常情况及其骨代谢发生异常现象同时发生的情况较为普遍,而FRAX等应用作为判断骨折风险的一种工具,相关人员仅仅需要将骨密度放在首位考虑即可。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当骨密度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亦或是在持续上升的状态下,会存在较高的骨折风险,为患者骨骼所具有的细微结构以及相关质量做好提示工作是必要的。

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较好的体现出骨骼细微结构以及质量所具有的指标亦或是检查形式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患有糖尿病患者提供帮助。

进而较好的表明在骨代谢中所含有的相关环节能够为糖代谢出现异常的患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更为恰当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雪锋,朱大菊,胡清,陈世清.2型糖尿病骨代谢变化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2(04).
[2]王冰,徐又佳,钱忠明.铁与骨代谢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0).
[3]邱琳,马健飞.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血清生化学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02).
[4]温宇明,张伟康,李端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78例骨代谢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01).
[5]王计艳,邢学农,祝捷,陈超,任安,叶山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骨代谢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