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说课稿 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高中数学说课稿5分钟(优秀5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5分钟(优秀5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5分钟(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这里的5篇高中数学说课稿5分钟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高中数学说课稿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本节内容的地位与重要性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高中数学》一节独特内容。

这一节课与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还为日后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两个基本原理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正确理解两个基本原理的概念;(2)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两个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树立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观点。

三、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选择和处理中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的关于排列、组合的计算公式都是以两个计数原理为基础的,而一些较复杂的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求解,更是离不开两个基本原理,所以正确理解两个基本原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本章的重点内容。

正确使用两个基本原理的前提是要学生清楚两个基本原理使用的条件。

而原理中提到的分步和分类,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深刻的,面对复杂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分类和分步的选择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准确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必需使学生认清两个基本原理的实质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分类还是分步,才能使学生接受概念并对如何运用这两个基本原理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教学中两个基本问题的引用及引伸,就是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四、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启发引导式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024年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

2024年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

2024年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九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约1313字)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必修章第节的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是在学习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为后面学习做准备,在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使学生构建领悟数学思想,培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善于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教学目标、本节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重点是,由于学生对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教法学法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题中: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优秀14篇)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优秀14篇)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优秀14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

例如:储蓄、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要用到数列知识。

就本节课而言,在给出数列的基本概念之后,结合例题,指出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打下铺垫。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讲清、讲透。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形成并掌握数列及其有关概念,识记数列的表示和分类,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对比较简单的数列,使学生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渗透函数、方程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通过介绍数列与函数间存在的特殊到一般关系,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加强与函数的联系,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教学难点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归纳抽象——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更加透彻。

高中数学的说课稿(优秀7篇)

高中数学的说课稿(优秀7篇)

高中数学的说课稿(优秀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是可爱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高中数学的说课稿【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一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

一、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其含义就是: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要注重其思维价值和人文价值。

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力图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实现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高等数学及其它学科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以及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的画法,由此揭示这类函数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关系,以及a、ω、φ的物理意义,并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研究函数图象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

共3课时,本节课是继学习完振幅、周期、初相变换后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五点作图法正确找出函数y=sinx到y=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对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先后顺序调整后,将影响图象平移量的理解。

因此,分析清不管哪种顺序变换,都是对一个字母x而言的变换成为突破本节课教学难点的关键。

依据《课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函数与导数。

本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性质、运算以及导数的基础知识。

函数部分,教材首先介绍了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常见类型,然后讨论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在导数部分,教材阐述了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以及求导的基本方法和简单的应用。

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微积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和导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学会求常见函数的导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等方法学习数学,训练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导数的定义、意义和求导法则。

2. 教学难点: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应用;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章教学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直观的图象和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的函数知识,引出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以及导数的定义、意义和求导法则。

通过实例演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函数性质的应用和导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具体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____(具体模块)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_____(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_____(后续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课通过_____(具体例子或情境)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方法的应用,体现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学情分析我所授课的班级是高____(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_____(具体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定理。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_____(相关方法)解决_____(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_____(具体活动或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_____(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课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教案优秀8篇

高中数学课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教案优秀8篇

高中数学课说课稿高中数学说课教案优秀8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计划篇一1、加强班委建设,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指导工作。

按照原来的工作经验暂定班委,分工进一步明确,要求积极负责,加强自律和模范带头意识。

指导好各个班委的具体工作,学习、卫生和纪律重点抓,搞好班级文化及黑板报信息宣传,树班风!完善各类表格。

2、尽量与每一个学生充分交流,熟悉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特点。

3、为同学们鼓劲,提升上进心。

做好部分音乐特长生主项选择及专业训练工作。

4、督促常规落实,抓好“星月日”晋级工作。

特别宿舍卫生和两休质量及自习纪律,安排专人负责计分和反馈,督促反馈整改效果。

5、想办法改善部分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6、落实学校、级部安排的其他工作,开展好德育处及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主要让学生负责。

数学教学工作方面高二上学期末,将要举行学业水平考试,以学生现在的学习水平和劲头,考试过关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教学计划和学生水平及本学期的重要任务――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内容方面低起点,鼓励促使学生多动脑、动手,针对性的多练习(以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或模拟题为主)。

目前拟定以下方向:1、新课教学内容难度降低,进度加快,留出时间复习,练习量多一点,难度简单点,每周作业3次,每次题量3题左右。

2、适当安排一下课下的复习练习(以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或模拟题为主),提前开始复习,以题带动复习,每节课前讲解有困难的地方。

3、建立错题本。

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并重点指导学习基础特别的薄弱的同学建立、利用好错题本,同时督促学习。

4、与课代表商议如何带动2个班的部分同学主动学习数学、作业自主完成,最好是能够在本月有具体可行的措施。

团委工作方面1、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迎国庆节,高举旗帜向未来”的信息,提早构思一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下旬之前和上级沟通交流,确定时间和活动形式。

2、每周的工作总结和下周计划,月底准备好“1―1”汇报内容其他计划与思路阅读一下近期8、9月的数学杂志和教育期刊,读完《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构思一下在学校内或者级部内建立一份学生数学报刊的想法,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培养综合能力。

人教版a高中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a高中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a高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A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课堂小结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内容。

函数作为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联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基本性质以及简单函数的图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函数的初步认识,并为后续深入学习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画出简单函数的图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等方法来理解新概念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以及如何将函数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函数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讨论物体自由下落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函数的定义,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函数在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关系的作用。

2. 讲解新知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即一个变量的值依赖于另一个变量的规律。

通过举例说明,如y=f(x),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

然后,我会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列表法、图像法和公式法,并分别举例说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DOC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第一章——函数与导数。

本章节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类型;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函数和导数。

1. 函数部分:首先介绍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函数的三要素。

接着讲解函数的几种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然后介绍几种常见的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并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

2. 导数部分:首先解释导数的概念,包括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然后教授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导数公式和导数的运算法则。

最后,通过实例讲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速度和加速度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函数与导数的概念和应用。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函数和导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初中数学中的相关概念,如变量和常量,引出函数的定义,为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类型,以及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最新高中数学说课稿精彩4篇

最新高中数学说课稿精彩4篇

最新高中数学说课稿精彩4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一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3.1.1倾斜角与斜率”。

我说课的程序主要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部分组成。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要素。

学生在原有的对直线的有关性质及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重新以坐标化(解析化)的方式来研究直线相关性质,而本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的重要的几何性质,是研究直线的方程形式,直线的位置关系等的思维的起点;另外,本节也初步向学生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渗透方法,明确方向,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新大纲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在新的问题的情境中,去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斜率公式的推导二、说教法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

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使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展自已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知识及数学工具的能力,实现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高中数学说课稿(共7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共7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共7篇〕第1篇:高中数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A版),是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中的第2节的第一课时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特点等四个方面详细说明。

一、教学背景的分析^p1.教材分析^p直线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及高中学习了直线的斜率后进展研究的。

直线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根底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学的开场,对后续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是地位显要,作用非同寻常,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可以说是直线的方程的形式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形式,在此花多大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为过。

直线作为常见的最简单的曲线,在实际生活和消费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在这一节中利用坐标法来研究曲线的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教学。

2.学情分析^p我校的生较差,学生的根底和学习习惯都有待加强。

又由于刚开场学习解析几何,第一次用坐标法来求曲线的方程,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数”与“形”互相转化的困难。

另外我校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才能,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更有待加强。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p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的:3.教学目的(1)理解直线的方程的概念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及方法;(2)明确点斜式、斜截式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初步学会准确地使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3)从实例入手,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4)提倡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初步理解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说课稿4篇(实用模板)

高中数学说课稿4篇(实用模板)

高中数学说课稿4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说课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4》第二章第四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第一课时---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下面,我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思考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继向量的线性运算之后的又一重要运算,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节内容教材共安排两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数量积的概念,第二课时主要研究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是通过物理中“功”的事例抽象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究数量积的性质与运算律,使学生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其中数量积的概念既是对物理背景的抽象,又是研究性质和运算律的基础。

同时也因为在这个概念中,既有长度又有角度,既有形又有数,是代数、几何与三角的最佳结合点,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得数量积的概念成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自然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熟知了实数的运算体系,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具备了功等物理知识,并且初步体会了研究向量运算的一般方法:即先由特殊模型(主要是物理模型)抽象出概念,然后再从概念出发,在与实数运算类比的基础上研究性质和运算律。

这为学生学习数量积做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倍感亲切。

但也正是这些干扰了学生对数量积概念的理解,一方面,相对于线性运算而言,数量积的结果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两个有形有数的向量经过数量积运算后,形却消失了,学生对这一点是很难接受的;另一方面,由于受实数乘法运算的影响,也会造成学生对数量积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对性质和运算律的理解。

因而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数量积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设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课的要求有以下三条:(1)通过物理中“功”等事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一)各位教师:大家好!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进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根底学问,算法的学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又由于算法的详细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因此,算法的学习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力量。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问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详细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意的要求。

2.力量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熟悉事物的一般规律:由详细到抽象,再有抽象到详细,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表达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根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熟悉到计算机是人类制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究、熟悉世界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分析采纳“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帮助手段,让学生主动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探究论证、规律思维力量。

四、学情分析算法这局部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严密,虽然是新引入的章节,但很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帮助教学,学生比拟简单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现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知学生们章头图正是表达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根底都是“算法“.「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表达1)算法概念的由来;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3)展现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

高中数学说课稿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说课稿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说课稿教案人教版教学内容: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教学目标:1. 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特点2. 掌握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3. 能够运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定义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3. 通过实例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2. 能够灵活运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 教科书2. 讲义3. 录音笔4. 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入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应用领域。

2. 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有什么区别?在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一次函数解决,哪些可以用二次函数解决?第二步:讲解一次函数(10分钟)1. 定义一次函数,并给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式表示。

2. 解释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包括斜率和截距的含义。

3. 举例讲解一次函数的应用,如物品的单价与数量的关系等。

第三步:讲解二次函数(10分钟)1. 定义二次函数,并给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表示。

2. 解释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包括顶点的位置及开口方向。

3. 举例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如抛物线运动等。

第四步:比较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5分钟)1. 总结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区别,包括图像形状、特点及应用。

2.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异同之处。

第五步: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理解。

2. 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总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练习,加深对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它们的图像及性质,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课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教案【优秀6篇】

高中数学课说课稿 高中数学说课教案【优秀6篇】

高中数学课说课稿高中数学说课教案【优秀6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一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

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

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⑴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的点数=1﹜,c2=﹛出现的点数=2﹜c3=﹛出现的点数=3﹜,c4=﹛出现的点数=4﹜c5=﹛出现的点数=5﹜,c6=﹛出现的点数=6﹜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

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学问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头,是由于在高中数学中,这些学问与其他内容有着亲密联系,它们是学习、把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根底。

从学问构造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非常的举足轻重了。

(2)说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造和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与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把握集合的根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把握集合元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提醒课题,培育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

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领会猎取新学问的喜悦。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教学重点:集合的根本概念及元素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接下来则是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讨论。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以遵循启发性原则为动身点,就本节课而言,我采纳“生活实例与数学实例“相结合,“师生互动与课堂布白“相帮助的方法。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体验,凭借好玩、有用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仆人,以学生为主体,制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力量,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说课稿:等差数列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 另一方面, 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a 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 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 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 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

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1. 从函数观点看, 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

(N*; 解析式)通过练习1 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 小明目前会100 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 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100 ,98,96,94,92 ①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 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5 ,10,15,20,25 ②通过练习2 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 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来表示。

强调: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an+1-an=d (n≥1)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 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9 , 8, 7, 6, 5, 4, ....... ;√ d= -12. 0.70 , 0.71 , 0.72 , 0.73 , 0.74 ……;√ d=0.013. 0 , 0, 0, 0, 0, 0, .......... .; √ d=04. 1 , 2 , 3 , 2 , 3 , 4 , ..... ;×5. 1 0 1 0 1 ……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 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的通项公式。

通过总结a4 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 的通项公式,进而归纳an 的通项公式。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 的首项是a1, 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a2 - a1 =d 即:a2 =a1+da3 – a2 =d即:a3 =a2 +d=a1 +2da4 – a3 =d即:a4 =a3 +d=a1 +3d 猜想: a40 = a1 +39d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 -----------------------迭加法:a2 – a1 =da3 – a2 =d a4 – a3 =dan – an-1=d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an– a1= (n-1) d 即an= a1+(n-1) d (1)当n=1 时,(1) 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 ,上面的公式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 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 个等式相加。

证出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1+(n-1)×2 ,即an=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同时要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 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

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 三) 应用举例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1 和例2 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 这4 个量之间的关系。

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⑴求等差数列8, 5, 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 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 , -9 , -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 项和第40 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例2在等差数列{an }中,已知a5=10, a12 =31,求首项a1 与公差d。

在前面例1 的基础上将例2 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例3 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 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为3 米,第三层离地面5.8 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 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生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等差数列:(学生讨论分析,分别演板,教师评析问题。

问题可能出现在:项数学生认为是16 项,应明确a1 为第2 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a2 表示第一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而第16级台阶离地面高度为a17,可用课件展示实际楼梯图以化解难点)设置此题的目的:1 .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2. 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 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 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反馈练习1 、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 题和第2 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书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 中间还有10 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

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3、若数例{an} 是等差数列, 若bn = k an , (k 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 是等差数列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概念。

(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n-1) d 会知三求一3. 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 3.2 第2, 6 题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a1= -24 ,从第10 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五、板书设计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3.2 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1、定义注:“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用红色粉笔标注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