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布局 (2)

合集下载

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布局

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布局

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布局前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园林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以及传承文化。

园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形、建筑、植被和人文环境等,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布局。

布局方法1.普遍性法则普遍性法则是一种基本的设计原则,它要求在设计中注意各种因素的平衡与协调,包括结构、比例、尺度、色彩等方面。

2.对称法则对称法则是构建平衡美感的基础性布局方法,要求左右两端一致或者相似,突出重点,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对称形式有以中心点为对称轴线、以中心线为对称轴线的双轴对称和轴对称等。

3.比例法则比例法则是在设计中控制景观的大小和形态,以实现各要素的协调关系。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比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比例的运用,可以使景观显得更加协调,既美观又实用。

4.走势线法则走势线法则是在设计中根据人们进出方式设计出合适的路径,达到通行流畅、合理安排空间的效果。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走势线是立体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能够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行动方向,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建筑设计方法1.建筑形态设计园林建筑的建筑形态是设计的重要部分,建筑形态要与整个园林环境协调,既要美观大方,又要适应周围环境的特点。

2.立面设计园林建筑的立面设计决定了园林建筑的外观形象。

立面设计要符合景观建筑设计的要求,有鲜明的个性,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材料选用园林建筑材料的选用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寿命、环保要求等多个方面考虑。

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用环保绿色建材,避免污染环境。

空间设计方法1.构造空间构造空间是利用物理方法来形成室内或者室外的空间。

园林建筑设计中,构造空间是通过设置墙体、屏障、花坛、池塘等园林建筑元素,来界定和分隔空间的。

2.艺术空间园林建筑艺术空间是通过利用艺术手段,使空间更加美观、奇妙、生动。

在园林建筑设计中,艺术空间可以通过建筑元素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设计。

《园林建筑》复习资料

《园林建筑》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1.亭的尺度设计一般要求是:开间为3~4m为宜,檐口标高一般取2.6~4.2m。

重檐檐口标高:下檐檐口标高为3.3~3.6m、上檐檐口标高为5.1~5.8m为宜。

2.中国园林的四大基本类型是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园林。

3.园林建筑设计中获得统一的方式有形式统一、材料统一、明确轴线和突出主体。

4.从横断面上看,园路路面是多层结构,一般路面自上而下结构层次的分布顺序面层、结合层、基层和垫层。

5.人工塑造的山石,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钢筋骨架结构,一种是砖石填充结构。

6.若在庭院空间中各个主要视点观景所得的视角比值都大于1:1,则将在心里产生紧迫和闭塞的感觉;如果小于1:3,这样的空间又将产生散漫和空旷的感觉。

7.为控制园林建筑室外空间尺度,避免因空间过于空旷或闭塞而削弱景观效果,一般控制视角比值为H:D=1︰1、至1︰3。

8. 廊的屋顶和基础有沿坡而上的斜坡式和层层跌落的阶梯式两种。

9.公园广场与平台的适宜坡度为1~2 %,最小坡度为0.3 %,最大坡度为3 %。

10.小规模的餐厅客容量约200~300座,建筑面积在500m2以内;中等规模的为 600座,面积约为800m2;大规模的往往在1000座以上,面积超过1500m2。

11.一般园椅坐板面高度为35~45cm ,坐板水平倾角6°~7,椅面深度为40~60cm,靠背与坐板夹角98~105°,靠背高度为35~65cm。

12.竖向设计的表达方法有很多种,如等高线法、断面法、模型法等,其中最实用的是等高线法。

13.园林建筑空间的组合,按照具体环境的特点及使用功能上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概括起来有内向空间、外向空间和内外空间等几种空间形式。

14.园林建筑装饰小品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下列类型休息设施、观赏造景设施、服务设施以及游戏设施等。

15.通常种植床的土面高出外面平地70~100mm。

16.目前常用的护坡方法有草皮护坡、灌木护坡、铺石护坡以及编柳抛石护坡等。

园林规划设计问答题

园林规划设计问答题

园林规划设计问答题(五)问答题1、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符合那几方面要求?答:(1)应表现主题思想。

(2)运用生态原则指导园林规划设计。

(3)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

2、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它的主要内容有那几方面?答:(1)山水地形美;(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游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3、形式美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答:形式美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主与从;(2)对称与均衡;(3)对比与协调;(4)比例与尺度;(5)节奏与韵律;(6)多样统一。

4、形式的确定主要有哪些依据?答:(1)根据园林的性质;(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3)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4)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5、试述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

答:世界园林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园的数量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

(2)园的类型日趋多样化。

(3)规划布局上以植物造景为主。

(4)园内的养护管理上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5)随着世界性交往的日益扩大,园林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6、园林绿地的布局方法有哪些?答:园林绿地的布局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园林静态布局;园林动态布局;园林色彩布局。

7、色彩在园林绿地中有哪些作用?答:色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主要有四大方面:(1)天然山水和天空的色彩。

可利用朝霞、晚霞作为园林中的借景;也可以用高大的主景背景效果;如青铜雕塑、建筑物等,利用建筑物、植物的色彩及在水中得倒影产生奇特效果。

(2)园林建筑、道路和广场的色彩。

(3)园林的植物色彩配置合理可以创造出秀丽的园林景观效果。

(4)观赏植物的配色可以丰富园林的色彩。

8、园林的布局原则有哪些?答:(1)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主要表现在a、园林的功能决定其布局的综合性。

b、园林构成要素的布局具有统一性。

《园林建筑设计》期末复习题

《园林建筑设计》期末复习题

《园林建筑设计》复习题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名词解释12分,判断正误20分,单项选择32分,问答20分,设计16分一、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绿化:是泛指除天然植被以外的,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树木花草的栽植。

3、立意:所谓立意就是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4、点景:即点缀风景。

建筑和山水、花木种植相结合而构成园林内的许多风景画面,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往往是这些画面的重点或者主题,重要的建筑物甚至成为整座园林的构景中心,园林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建筑的风格。

5、布局:是指根据园林建筑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构思。

它是园林建筑设计方法和技巧的中心问题。

6、尺度:园林建筑或建筑空间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确定认识尺寸的物体(如与人或人习惯见到的物体)之间的比较,是设计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7、建筑庭园:由建筑物围成的具有一定景象的空间,用以作为人们室内活动场地的扩大和补充,并有组织地完善了与自然空间的过渡。

8、半亭:外观为普通亭子一半的亭,通常倚靠墙面或石壁而建。

9、攒尖顶:建筑的各戗脊自柱子向中心上方逐渐集中成一尖顶,用“顶饰”来结束,外形如伞状。

一般用于正多边形和圆形平面的亭、阁、塔。

10、双面空廊:用柱支撑屋顶、四面无墙的廊。

在园林中既是通道又是游览路线,能两面观赏又在园中分隔空间,是最基本、运用最多的廊。

11、流动景框:指人们在流动中通过连续变化的“景框”观景,获得多种变化着的画面,从而取得扩大空间的艺术效果。

12、复廊:又称之为“内外廊”,相当于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墙上开有各式各样的漏窗。

或者说,墙体两侧各有一个单面空廊。

13、水榭: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水边的扁平建筑,建筑前架起一个观景平台,平台部分或全部伸入水中。

《园林建筑设计》教案

《园林建筑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园林建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熟悉园林建筑常见的设计元素和构造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园林建筑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运用设计实践,提高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园林建筑艺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二、教学内容:1. 园林建筑的定义与分类(1)园林建筑的定义(2)园林建筑的分类(3)园林建筑的特点2. 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和谐与自然原则(2)实用与美观原则(3)创新与传统原则(1)功能分析与布局(2)形式与空间设计(3)材料与构造选择4. 园林建筑常见的设计元素(1)地形与水体(2)植物与绿化(3)建筑与小品5. 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与案例分析(1)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步骤(2)案例分析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园林建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园林建筑常见的设计元素和构造方式。

2. 教学难点:(1)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应用;(2)案例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2. 投影仪或白板;3. 园林建筑案例图片或视频;4. 设计实践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园林建筑,激发兴趣;(2)通过提问,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园林建筑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介绍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分析园林建筑常见的设计元素和构造方式;(4)开展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课堂讨论与互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提问回答,巩固所学知识;(3)小组合作,完成设计实践。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3)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三章 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章 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章园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第一节立意一、概念:所谓立意就是设计者根据功能要求,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结合综合考虑而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立意就是指设计开始阶段,在头脑中进行一定的酝酿,对方案总的发展方向有个明确的意图,对总体布局归属哪一类进行确定。

立意既关系到设计的目的,又是在设计过程中来用何种构图手法的根据。

所谓“意在笔先“是古人从绘画艺术创作中总结出的一句明言。

它对园林设计也是完全造用的。

园林艺术是一门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乃至有声有味的立体空间艺术,园林景观的塑造需要意匠,“意者有意“,”匠者技巧“,立意和技巧同等重要。

只有立意和技巧均佳的作品才属上乘,若立意平淡,技巧再好也只能归之中乘。

所以;立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

二、立意抓住的最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

▲:因为在设计中面临的矛盾和各种影响因素很多,立意既要考虑功能问题,有要考虑艺术效果,再者园林意境的创造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有新意。

但也不能离现状和目的。

那么影响园林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既是建筑功能和环境条件。

设计组景时,必须综合考虑之。

三、意境创造的实例分析:1颐和园的佛香阁:(帝王园林,中轴对称式)2北海的白塔:(帝王园林,中轴对称式)3承德避暑山庄:(大型皇室园林:利用对称与自由相结合的多种布局手法)4江南园林▲:佛香阁为颐和园的全园构图中心,白塔海为整个壮海园林中的制高点。

这两座帝王园林采取了强烈对称的空间艺术布局手法,结合了颐情养性,礼佛烧香及皇权至尊等多种功能和要求。

从而构成了极其宏伟壮丽的艺术形象。

▲佛香阁建筑群以P28平面图为主结合P46讲述▲白塔山南坡建筑群P28,以平面图结合下图先讲,再看左上图。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大型皇室园林,内有七十二景,各景布局手法各不相同。

正座建筑群——是帝王朝料理政之所,才用轴线严格对称的空间布局,平原区的赛马,骑射比武的场地——空间处理上特意模仿自然草原的空旷畅达。

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3、直与曲对比: 、直与曲对比:
通过直线与曲线间的对比求得变化。
4、明暗虚实对比: 、明暗虚实对比:
利用明暗对比关系求空间的变化和突出重点。
5、体量对比: 、体量对比:
园林建筑空间体量对比,包括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的体量大小对比关系, 和由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之间的体量大小的对比关系。
对比。 对比。白塔 与其前的广寒殿 体量、体形、 在体量、体形、 色彩、 色彩、质感上都 采用极其强烈的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造型 比例、位置高低、 比例、位置高低、 前后距离、 前后距离、线性 轮廓都处理得异 常精妙, 常精妙,取得了 十分动人的艺术 效果。 效果。
2.2.立意需要的注意的技巧:
1、立意要有文化品位,尊重本土的历史文化。 2、立意功能与自然环境想协调。 3、强调景观效果,突出艺术意境创造,但绝不能 忽视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条件。
3、布局:
3.1.、园林建筑的空间组合形式:
1、由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组合,形成开放 性空间。 2、由建筑物自由组合的开放性空间 3、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4、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5、总体布局统一构图分区组景 6、天井式的空间组合
限定空间
2、立意:
立意——是园林设计总意图的创作和设计师造园思想的表现
1、主观立意:强调“以人 为本”的原则,满足人的 需要,突出人的价值观。 2、客观立意:环境与思想 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所在 地带的资源环境,设计作品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1.如何立意?
1、从“功能需求”出发立意 2、从“实用价值”出发立 意 3、从“经济条件”出发 立意 4、从“历史文化”出发立 意 5、从“地方风情”出发立意
利用明暗、虚实对比关系,形成倒 明暗、虚实 明暗 影、动态效果,创作各种艺术意境。

园林建筑设计

园林建筑设计

园林建筑设计摘要: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四要素之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既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并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

一、功能:1、满足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工人们休息、游览、文化娱乐的场所,随着园林活动的日益增多,园林建筑类型也日益丰富起来,主要由茶室、餐厅、展览馆、体育场所等等,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园林景观要求:(1)点景:点景要与自然风景融会结合,园林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主体,或易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或成为主景,控制全园布局,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赏景:赏景作为观赏园内外景物的场所,一栋建筑常成为画面的管点,而一组建筑物与游廊相连成为动观全景的观赏线。

因此,建筑朝向、门窗位置大小要考虑赏景的要求。

(3)引导游览路线:园林建筑常常具有起乘转合的作用,当人们的视线触及某处优美的园林建筑时,游览路线就会自然而然的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

人们常说的步移景异就是这个意思。

(4)组织园林空间: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园林常以一系列的空间的变化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式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圆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二、特点:1、布局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2、情景交融园林建筑应结合情景,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常与诗画结合,加强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3、空间处理在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成,整形布局,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置要灵活通过空间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

园林设计(详细整理)

园林设计(详细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1 在日本被称为《夺天工》的我国明代园林专著是AA 《园冶》B《园林艺术》 C 《说园》 D 《造园记》2 英国丘园中中国塔的设计者是CA A·勒诺特B 劳·海尔普林C 威廉姆钱伯斯D 奥姆斯特德3 下列园林构图属古典规则式的有CA 英华园庭B 英国风致园C 法国凡尔赛宫苑D 拙政园4 因境内多山,而把山地修成台地,以台地园风格著称的国家是BA 英国B 意大利C 法国D 中国5 汉代在水池中用土堆成三座小山,象征方丈﹑蓬莱和DA 不周B 昆仑C 鹿鼎D 瀛洲6 园林置石有四种形式,即特置﹑对置﹑群置和AA 散置B 分置C 孤置D 带置7 一般人在头部不转动时的垂直明视角度为AA 26度和30度B 10度至24度C 45度至60度D 60度至90度8杭州西湖的苏堤的驳岸用石为BA 太湖石B 黄石C 宣石D 英石9 由颐和园的知春亭看佛香阁的艺术处理手法是对景中的BA 正对B 侧对C 偏对D 俯视10计成认为林园之最要者是DA 框景B 夹景C 藏景D 借景11 “尺幅窗(又名无心画)”的创造者是CA 计成B 王维C 李渔D 李成12 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常用的色彩是AA 红色和金色B 青色和绿色C 粉色和绿色D 白色和黑色13 园路主干道的宽度一般为BA 1至2米B 3至4米C 6至10米D 12至15米14 下列树种中适宜作孤植树的是BA 紫叶小檗B 樱花C 木槿D 木香15 不同性质的公园设计主题不一样,北京颐和园的设计主题是DA 龙王庙B 谐趣园C 长廊D 佛香阁建筑群16 下列景点中利用声响创造意境的是AA 万壑松风B 平湖秋月C 金莲映月D 花港观鱼17 两旁有建筑﹑密林或山丘等景物的道路﹑河流和峡谷等所形成的狭长空间称作CA 闭合空间B 开敞空间C纵深空间D封闭空间18 上面布置的树木株距在8米至12米左右,树冠覆盖率达30%至60%时的草地称为CA 空旷草地B 缀花草地C疏林草地 D 稀疏草地19 下列景点属西湖十景的是BA 金台夕照B 曲院风荷C 琼岛春荫D 武林春色20 个园冬石的色彩是DA 翠B 青C 红D 白26 “一峰山太华千寻,一勺水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的美是CA.自然美B.生活美C.艺术美D.人工美27 古典自然式园林的代表是中国的山水园与英国的BA.英华园庭B.风致园C.台地园D.风华园28 被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称为“万园之园,惟此独冠”的中国园林是CA.颐和园B.拙政园C.圆明园D.万春园29 水池中用土堆成三座小山,象征方丈、瀛洲和蓬莱的做法最早始于C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30 下列园林置石属特置的是AA.玉玲珑B.网师园云冈C.个园春山D.枯山水31 下列景观效果需俯视才可见的是B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一览众山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32 为获得景物全貌较为紧凑饱满的构图时,视角为CA. 80°B. 50°C. 45°D. 27°10.下列突出主景的手法为将主景升高的是DA.苏堤春晓B.泰姬玛哈陵C.杜甫草堂D.颐和园佛香阁11.“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可以理解为借景和BA.障景B.框景C.分景D.对景1.被康德和歌德称为“第二自然”的是园林的BA.生活美B.艺术美C.人工美D.自然美2.下列园林属于勒诺特风格的是DA.意大利台地园B.纽约中央公园C.英国丘园D.法国凡尔赛宫3.下列园林中,属于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通过“屏俗收佳”的手法进行艺术构景的是BA.留园B.避暑山庄C.谐趣园D.拙政园4.具有“物朗轻盈”特点的中国园林是CA.苏州园林B.北方园林C.岭南园林D.杭州园林5.闹市区的街头绿地在规划设计形式宜采用DA.自然式B.混合式C.规则对称式D.规则不对称式6.下列园林置石属特置的是AA.皱云峰B.个园夏山C.枯山水D.踏跺7.杭州黄龙饭店正门两侧的龙头壁泉的水体类型是CA.拟自然式水体B.流线型水体C.图案式水体D.规则式水体8.“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强调了景观艺术处理的BA.主配手法B.层次手法C.借景手法D.前景处理法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的是景观组织手法中的BA.透景B.藏景C.抑景D.隔景10.如果只能看清景物的局部和细部.此时仰角为AA. 45°B. 27°C. 18°D. 9°13.园林道路设置台阶时,每级台阶的宽度为DA. 12至17厘米B. 20至25厘米C. 25至30厘米D. 30至38厘米14.带状花坛的长度应是宽度的CA. 1倍B. 2倍C. 3倍D. 4倍15.缀花草地一般草花的数量不超过草地面积的BA. 1 /2B. 1/3C. 1/4D.1/517.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体现园林中的DA.空间对比B.虚实对比C.体量对比D.动静对比二多项选择题--------------21 下列关于园林色彩构图的说法正确的有BCDEA 园林色彩的基调取决于色叶树B 园林中的主色调为所选植物开花时的色彩C 宁静的环境中宜用冷色调D 重点色所占比重应最小,但色相的明度和纯度应最高E 主色调的树种花色明度和纯度不足时,该树应种植得多一些22 下列关于园林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ADEA 亭是园林中最多见的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B 亭应该放置于山顶或水边,路边就不合适C 廊的平面形式有直廊﹑圆廊和围廊等D 阁的四周都开窗E 轩和台都宜建于高旷的部位23 下列造景要素可用作园林空间虚实隔的有ABCEA 水体B 开漏窗的墙C 疏林D 山谷E 长廊24 园林构图时可以用作对比的要素有ABCDEA 体量B 色彩C 质感D 空间开合收放E 虚实25 下列西湖景点中,属于由地形﹑山石﹑水体﹑建筑﹑植被组成的完整富于变化的可供游赏的较大的景点有ABCA 花港观鱼B曲院风荷 C 三潭印月 D 放鹤亭 E 秋瑾墓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园林工程》分章节习题和答案

《园林工程》分章节习题和答案

《园林工程》分章节习题和答案第一单元土方工程一、名词理解:10分1、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内自然状况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

2、土壤自然安息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用a表示。

3、土壤的可松性:指土壤经挖掘后,原有的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导致体积增加的性质,用可松性系数Kp来表示。

4、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是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创造为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5、等高线:地表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二、填空题:10分1、土方工程主要包括竖向设计、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与平衡调配工作和土方的具体施工三项工作。

2、土壤一般由固相(土颗粒)、液相(水)、气相(空气)三部分组成。

3、一般把土壤含水量<5%称为干土;>30%称为湿土。

4、地形竖向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等高线法、断面法和模型法。

5、模型法进行地形竖向设计的特点是表现直观形象、具体和费时费工、投资多、不便搬动、需专门放置场所。

6、用体积公式计算土方工程量的特点是简易便捷,精度较差,多用于规划阶段的估算。

7、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分为估算和计算两种。

8、土方施工一般包括挖、运、填和压等四个环节。

9、机械挖方常用的机械为推土机和挖土机。

10、土方的运输方法包括人工运输和机械运输。

三、单项选择题:5分1、人力土方挖掘的工作面为(D)㎡/人。

A、1-2B、2-3C、3-4D、4-62、按照土壤的工程性质分类,一类土属于(A)。

A、松软土B、软石C、坚石D、特坚石3、按照土壤的工程性质分类,八类土属于(D)。

A、普通土B、坚土C、砂砾坚土D、特坚石4、边坡坡度指边坡的高度与水平间距的比,用(C)表示。

A、iB、%C、1:mD、m5、土壤空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称为(D)。

A、土壤可松性B、土壤容重C、土壤相对密实度D、土壤含水量6、机械压实土方的密实度可达(C)。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植物选择和配置
选择适宜的植物,考虑其生态特性、景观效果和养护要求。
材料和元素运用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元素,从色彩、纹理和形状等方面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园林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
现代花园设计
结合几何形状、清晰线条和现代 材料,营造简洁、现代的花园风 格。
日式庭园设计
借鉴日本庭园的传统元素,营造 自然、平静和平衡的氛围。
屋顶花园设计
利用屋顶空间,打造花园和绿色 休闲区,提供城市中的绿色避风 港。
园林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考虑
通过使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灌溉节水方案和选择本地植物等措施,提高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
总结和展望
园林建筑设计是创造美丽和功能性的户外空间的艺术。通过理解基本原则、 运用方法和技巧以及考虑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 计。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探讨园林建筑设计的意义、原则、方法和技巧;通过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的设计思路,并讨论可持续性考虑的重要性。
园林建筑设计的意义和目标
园林建筑设计旨在创造美丽而实用的户外空间,提供人们放松、娱乐和文融合
将自然和人文元素融合,打造独特而与众不 同的景观。
2 可持续性和环保
采用可持续的设计原则,保护生态系统并降 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功能与美学平衡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美学价值和空 间品质。
4 场地特点的利用
合理利用场地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等特点, 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设计。
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空间规划和布局
合理划分和安排空间,考虑人流、景观和功能的关系。

园林艺术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艺术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艺术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园林艺术原理》期末复习提纲⽬录⼀、名词解释 (1)1、园林、园林美、园林艺术 (1)2、园林意境 (2)3、花架 (2)4、园林⼩品、景墙、园林雕塑 (2)5、园林建筑 (2)6、置⽯、特置、散置、群置 (2)7、花坛、模纹花坛、盛花花坛、花境 (3)8、借景、远借、对景、隔景 (3)9、框景 (3)10、透景 (4)11、对植、孤植、群植、丛植 (4)12、漏景 (4)13、风景 (4)⼆、填空、简答与论述 (5)1、常见的地形有哪些类型? (5)2、在园林艺术创作中,常⽤的造景⼿法包括哪些?突出园林主景的主要艺术⼿法有哪⼏种?每种⼿法请各举⼀例你所熟悉的景点。

(5)3、园林中对前景的艺术加⼯有哪些⼿法? (7)4、在进⾏园林地形处理时,要注意哪⼏个⽅⾯? (7)5、常见的园林⽔景的运⽤形式有哪⼏种? (7)6、园林植物根据观赏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哪⼏类?每类举出⾄少4种观赏植物。

(7)7、园林植物的种植类型有哪些?园林中常可布置花境的场合有哪些? (8)8、花境的作⽤都有哪些? (8)9、园路有什么功能?按功能和性质分,园路可以分为哪⼏类?其特点是什么。

(9)10、园林⼴场按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哪⼏类? (9)11、扬州个园四季假⼭及其堆筑艺术。

(9)12、常见的假⼭⽯材料有哪些?按堆⼭所⽤材料不同,可分为哪⼏种? (9)13、假⼭的造型艺术要求可归纳为哪⼏点? (10)14、置⽯的⽅式有哪⼏种? (10)15、多样统⼀法则主要表现在哪⼏个⽅⾯? (10)16、园林植物的配置⽅式有那⼏种? (10)17、园林构图要素有哪些? (10)18、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包括哪些? (11)19、观景根据视点位置可以分为那⼏种观赏类型? (11)20、园林规划形式分为哪⼏种? (11)21、何谓对景、透景、藏景、障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11)⼀、名词解释1、园林、园林美、园林艺术园林在⼀定的地域运⽤⼯程技术和艺术⼿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步筑⼭、叠⽯、理⽔)、种植树⽊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成的美的⾃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在广场上布置花坛,一般不超过广场面积的()A、1/3B、1/4C、1/5参考答案:A2.园林空间展示序列为一般序列,专类序列和()A、循环序列B、统一序列C、专项序列参考答案:A3.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排地种植形式称()A、对植B、列植C、篱植D、丛植参考答案:B4.公园的间接功能是美化城市、提高市民素质和A、卫生防护B、娱乐休息C、保护生态平衡D、防护作用参考答案:C5.公园的直接功能是()A、卫生防护B、美化城市C、休息娱乐D、提高市民素参考答案:C6.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人工创造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供人们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A、园林景致B、园林艺术C、园林景观D、园林景物参考答案:A7.景物的线、面、体常形成不同的形状这是()A、体量的对比B、形象的对比C、质感的对比D、方向的对比参考答案:B8.二株成丛栽植距离应为()A、两株树冠的半径之和B、小于两树冠半径之和C、大于两树冠半径之和参考答案:B9.踏步与平台等距离的反复出现属于()A、起伏的韵律节奏B、渐变的韵律节奏C、交替的韵律节奏D、简单的韵律节奏参考答案:C10.江南园林主要以()为代表。

A、北京园林B、杭州园林C、苏州园林D、岭南园林参考答案:C11.通常在广场中设计高大景物时,广场直径与景物高度比为()A、1/2-1/3B、1/3-1/6C、1/2-1/6参考答案:B12.总体设计是园林艺术的A、创造过程B、构思过程C、设计过程D、规划过程参考答案:B13.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是()A、元,明,清B、隋,唐,宋C、秦,汉参考答案:B14.园林中的园桥起着联系交通、组织导游同时还能()的作用。

A、自成一景B、分隔水面C、连接作用D、联系交通参考答案:B15.不属于森林公园的类型是()A、日游式森林公园B、度假式森林公园C、周末式森林公园D、旅游式森林公园参考答案:D16.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是A、九寨沟B、张家界C、峨眉山D、黄山参考答案:B17.中国最早出现的最具有园林性质的是A、.園B、圃C、囿参考答案:C18.城市道路绿化是()的绿化。

园林工程参考(二)

园林工程参考(二)

一、名词解释:1.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松散状态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与地平面的夹角。

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夹角。

2.定点放线:将施工设计图上设计图形按比例准确放置到现场的过程。

3.零点线:在园林建设中,有些沟谷地段必须垫平。

这类场地设计,可以采用设计等高线和拟平垫部分的同值等高线连接,不填不挖的点相邻连接成的连线。

土方地形图上不挖不填的点称为零点,零点的连线就是零点线。

4.山石驳岸:采用天然山石,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石形砌筑成崎岖、曲折、凸凹变化的自然山石驳岸。

5.平曲线半径: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为了使车体顺利转弯,保证行车安全,要求弯道外侧部分应为圆弧曲线,圆弧曲线半径就是平曲线半径.6.塑山:用雕塑艺术的手法,以天然山岩为蓝本,人工塑造的假山或石块。

7.竖曲线:路面中心线在纵断面上为连续相折的直线,为使路面平顺,在折线的交点处要设置成竖向的曲线状.8.拉底:在山脚线范围内砌筑第一层山石。

9.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水源地取水,经过不同的净化过程,用不同的管道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用户的系统。

10.曲线加宽:为了防止后轮驶出路外,车道内侧(尤其是小半径弯道)需适当加宽.11.方格网:在施工场地地形图上,用来控制施工场地所作的相互垂直辅助线构成的图形.12.地表径流:没有下渗、吸收或蒸发的地表水汇聚流动的过程称地表径流。

指经土壤、地被物吸收、填充洼地及在空气中蒸发后余下的在地表面流动的那部分降水.13.眩光:光线直接或间接射入人眼而引起视觉不适或视力降低的现象。

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亮度的变化幅度大或时间上相继出现的亮度相差太大等所造成的观看物体时感觉不适或视力减低的视觉条件.14.等高线: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15.挡土墙:防止土坡坍塌、承受侧向压力的构筑物。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园林与建筑的关系一座园林,可以使多一些山水的成分,或者偏重于植物栽植,或者建筑的密度比较大,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综合一、园林建筑的重要作用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国园林的创作是以自然山水园为基本形式, 通过山、水、植物、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构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妙的城市园林其重要作用,一是能改善和美化人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二是能为人们提供息憩、游览、文化娱乐的好场所。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有使用功能, 又有造景、观景功能)城市园林中亭、台、楼、阁、门、窗、路及小品等建筑,对构成园林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审美价值并非局限于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 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 让人们领略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观,突破有限,通向无限, 感悟充满哲理的人生、历史、社会乃至宇宙万物,引导人们到达园林艺术新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境界。

又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天地”之雄伟气势和“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令人神往.园林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园林建筑小品、服务性建筑、游憩性建筑、文化娱乐性建筑: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园林建筑要点:l 、园林建筑园林造景,以植物景观为主,园林建筑为辅主布局:园林建筑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分而不离,相互贯通;疏密有致,曲折变幻。

巧妙处理虚实、疏密、明暗、藏露、参差、曲直、层次、呼应、宾主等关系,使结构合理,主次分明,从变化中求统一,巧妙应用引、借、对、衬等组景艺术, 协调景点内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之间构图关系,“妙在得体" 、“精在体宜”, 达到“平中出奇”、“画龙点睛”之功效。

园林建筑设计2

园林建筑设计2
园林建筑设计
第一章
一、中国古典园林
概 述
第二节 中外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不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造园技术也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园 林与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合称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一)、皇家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从奴隶社会就有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 沼、灵囿是最早的皇家园林,但游憩不占主要地位,主要目的是狩猎之用。后来的 建筑与园林均受周朝的《易经》所影响,其中的风水术直接影响到建筑和城市的选 址和营建。 *囿: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 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 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三)、寺观园林
中国寺观的起源在5000年以前,当时是以神祠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红山文化遗 址中发现的女神庙。东汉时在洛阳以皇家花园改建成的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佛寺。 佛寺的建设兴旺于魏晋南北朝。因为当时的社会战火不断,民众生活痛苦不堪, 生命无常,因此,佛教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深入人心。 道教思想中取法自然、延年益寿、飞身成仙等也赢得众多追随者。 寺观园林有三种形式,一是把城市中寺观本身按园林布置;二是在城市寺观旁 附设园林;三是在风光优美的自然山水中建寺。
概述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进入皇家园林成熟期,各种皇家苑囿、私家园林、草 堂别业竞相建造。也就在此时,中国古典园林开始传入日本、朝鲜各国。当时的大 明宫、华清池都到达成熟阶段,还是袭用“一池三山”的格局,但作用主要是造景。 *唐朝长安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公共游览大型园林—曲江。 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 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 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 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元明清的成熟 3 元明清时期(1271年-1911年),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这时的造园艺术在 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颐和园、北海、避暑 山庄、圆明园,无论是在选址、立意、借景、山水构架的塑、建筑布局与技术、假 山工艺、植物布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令人叹服的地步。 颐和园这一北山南 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和苏州水乡风貌的基础上,以大

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

1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理水、叠石、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览境域的过程。

2总体设计—园林的布局,就是在选定园址或称之在“相地”的基础上,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地形特点等因素,进行全园的总布局。

3 园林设计研究的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布局、园林设计程序、园林设计图纸及说明说等。

4 学习园林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是什么①要总结我国古代园林设计优秀传统,取收世界各国园林设计之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与发展相结合,提高园林创作水平,为人类服务②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成功的实践累积将反过来促进园林艺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③提高艺术观、审美观,并借鉴姐妹艺术的成就,扩大视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④动手、动脑;多看,多问。

做到“左图右画,开卷有益;模山范水,集思广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5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①科学依据②社会需要③功能要求④经济条件 6为什么经济、适用、美观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⑴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要求做到经济、适用、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不通不过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⑵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园林设计工作必须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7“个园”暗喻他有竹子品格的清逸和气节的崇高。

唐柳宗元被贬官为永州司马时,建了一个取名为“愚溪”的私园。

该园内的一切景物以“愚”字命名,愚池,愚丘,愚岛,愚泉,愚亭…一愚到底,其意与“拙政园”的拙政园的“拙者为政”异曲同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2
辐射式观赏路线

此种空间序列的特点是:以某个空间院 落为中心,其它各空间院落环绕四周布 置。人们自园入口经过适当引导来到中 心院落,再有这里分别到达其它景区, 中心院落由于位置适中,又是连接各景 区的枢纽,因而在整个空间序列中占特 殊地位,若加以强调便成为全园重点。
综合式观赏路线

在大型园林中,空间组成复杂,很难找 到一条明确的观赏路线和与之相应的空 间序列。通常把园区划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采用几个基本序列形式。 形成综合式的空间序列。
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方法
布局
布局是园林建筑设计的核心,涉 及到园林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局部处理。 有了好的立意和基址条件,如布局零 乱,不合章法,也不能成为佳作。
布局

总体规划指的是建筑物在空间中的分布 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中式布局呈 独立的建筑或分散式布局呈组群的建筑。 上述两种布局,建筑之间内在的结构关 系总会表现为:对称式的空间序列或不 对称的空间序列形成的空间组合形式。
4.直与曲

直与曲是相对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 曲直自如。为增加游览的趣味性,为 与地形相适应,或者为取得其他对比 的空间效果,运用复廊、折廊等建筑 形式取得“相间得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错综为妙”的 对比效果。又如水面驳岸的处理。
5.围与透

中国园林中,水必曲,园必隔。隔的目的是 限定一个内聚的空间,创造相对独立的园林 景观。但为使景观层次丰富,采用透的办法, 利用洞门与漏窗,围而不死,有实有虚,互 为因借。借景是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透 的技巧:位置、大小。有曰“我国古代园林 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故“空 灵”二字,为造园之要谛”
2.虚与实

虚中见实,实中见虚,虚实结合是我国 园林艺术的又一手法。按照图形与背景 互为置换的视觉特点,将园林中的山、 建筑当作“黑”,将水、院落当作 “白”,两者互补。
3.疏与密

疏与密的关系,讲的是园林构成四要素 的布局密度。 密度处理得宜,能使园林“紧凑不觉 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 有物”——《说园》。
在园林中,建筑的组合方式有




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 的空间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的开放性的空间 由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 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总体布局统一构图分区组景
1.独立的建筑物和环境结合,形成开放性的空间



多见于点景的亭、榭,或用于单体式平 面布局的建筑物。 其特点是以自然景物衬托建筑物,建筑 物是空间的主体,对建筑本身的造型要 求较高。 如西方园林中的建筑。
7.静与动


有曰“止水静,游鱼动,静动交织,自成佳趣。 故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景出。”这句话指 在造园中,利用了动物和水两要素的对比关系 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行走于风景中的人对 远处观景的人来说也是生动的动景。 可见,在园林空间设计时,不断交换建筑、小 品、山水、花木形成交错空间,使得步步深入, 处处有新意,把一览无余的景色转变为曲折多 变的意境,构成持续欣赏的动观与静观相结合 的观赏序列。
饮绿、洗秋水榭造型的对比关系
穿套式观赏路线

和传统的宫殿、四合院建筑相似,沿一 条轴线使空间院落一个接一个依次展开。 所不同的是,园林建筑力求富有自然情 趣和变化。如乾隆花园除第二进外其余 四个院落采用了不对称的布局形式,但 仍以轴线贯穿之中。在布局中,没有设 置引导空间,借符望阁的高大体量使得 第四进院落成为整个序列的高潮,之后 一进可视为尾声。
影响布局的8种对比手法


大和小 疏与密 围与透 静与动


虚与实 直与曲 主与从 旷与奥
1.大与小
自然园林、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一般 范围较大,为免内部空旷平淡,得大中 见小的园林意境,有两种手法: 1。在全园的制高点筑楼、阁、塔、亭等建 筑物,可鸟瞰全景。园林范围越大,建 筑物高度越高,呈正比关系。如佛香阁、 苏州沧浪亭。


2。将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一个景区 内容各不相同。如颐和园的山前景区、 山后景区、十七孔桥景区、西堤景区。 留园划分为以水见长的中园、以建筑见 长的东园、以冠云峰为主的东北园和以 田园风光为主的西北园。通过划分,景 观层次丰富。
1.大与小
反之,在园林规模小的条件下,通过小 中见大的造园手段,也可取得“咫尺山 林,多方胜景”的园林景观。其方法如 下: 1。建筑与假山依墙而建,中间留出大块面 积水面,利用倒影产生空间扩大的错觉。
布局

那么,是什么因素左右园的布局和整体 结构?最根本的因素就是观赏路线的组 织。有什么样的观赏路线,就会产生与 之相适应的空间序列形式。在公园中常 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 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 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布局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 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 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 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 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 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5.混合式的空间组合

以上几种空间组合形式结合使用。
6.总体布局统一构图分区组景


适用规模较大的园林,把统一空间划分 为若干景区景点来处理,布局上互相因 借,有主有从。 如颐和园,苏州留园,广州兰圃公园。
布局

在古典园林中,优秀的园林建筑景观都 遵循了相对完整的空间序列。如皇家园 林对称式的规整布局与私家园林的不对 称的自由布局。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皇 家园林也有不对称的自由布局。



2。将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一个景区 内容各不相同。不同景观的组成要素叠 加产生空间复杂多变的错觉。 3。游览路线迂回曲折,以廊、亭等建筑 穿插,延长观赏时间,使游人产生“山 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 觉。
1.大与小

可见,园林中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 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便无大。园林 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 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一个大的空间,如果不加分隔,一览无 余,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又 过于封闭,只有在适当的分隔之后又使 之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 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两个空间互相 渗透,空间的层次变化丰富,才体现出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遂 的特点。“庭院深深深几许?”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典型方 式是运用大量完全透空的门洞、窗口使 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效果十分显著。 或在多院落中运用各种形式的游廊 或建筑四壁通透开敞,居于室内观室外 四时景物,形成室内外空间渗透。
布局

除了这些自由曲线的形式外,也有规 划的几何形和混合形式,由此形成不同 的园林风格。西欧的古典园林中(如凡 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当然采用 一种形式为主,另一种形式补充的混合 式布局方式,在现代园林绿地中也比较 常见。
实例1 谐趣园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建筑物沿园的周边布置,从而 形成一个较大、较集中的单一空间,园中设水池,建 筑物均面向水池造成向心或内聚的感觉。主入口偏于 一角,为避免一览无余借山石遮挡视线或设一小而封 闭空间作引导空间以取得小中见大、豁然开朗的景观 效果。进入园内,曲廊引导走向纵深处,为避单调其 间点缀亭榭,可点景也可观景。至园内主要厅堂,建 筑密集,体型高大,空间开阔,可一览全园总貌,达 到观赏高潮。之后,沿园另一侧返回入口,其间建筑 稀疏,气氛松弛,暗示序列的尾声。
2.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的开放性的空间


规模较大,多采用分散式布局,并用桥、 廊、道路使建筑物相互连接,但不围成 封闭的院落,空间围合可就地形高下随 势转折。 建筑有主有从,有一定的轴线关系。
杭州西泠印社
3.由建筑物围合的庭院空间


庭院可大可小,建筑组合灵活,可以是 单一庭院,也可以是几个大小不等的庭 院相互衬托、穿插、渗透形成统一的空 间。 庭院空间在视觉上具有内聚性,通常不 是为了突出建筑物,而是借助建筑物和 山水花木的配合突出整个庭院空间的艺 术意境。
环形的观赏路线:

1宫门入口2澄爽斋3瞩新楼4涵远堂 5湛清轩6兰亭7小有天圆亭8知春堂 9知鱼桥10澹碧 11饮绿12 洗秋 13引镜14知春亭


布局上以水面为中心,北部山林为主, 建筑集中于水池南岸,北疏南密,互为 对比,同时也强调右侧游览路线的引导 作用。 园入口位于西南和西北角位,以获得斜 角方向上的透视效果,这样的处理既可 扩大庭园的纵深感,也保护了中部立体 景观的完整性。
4.天井式的空间组合

空间体量较小,宜采取小品性的绿化。 在建筑整体布局多用以改善局部环境。 带玻璃天窗的室内景园也属此性质。

古木交柯”为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 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 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 有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 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 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 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 落,疏朗淡雅。
8.旷与奥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游之适,大率有 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所谓旷,即空旷开阔,宜于登高远眺; 所谓奥,即深奥无穷,宜于近观,目 触手摩。将自然风景分为尽善尽美的 旷景与奥景两大类。 在园林的构造布局中,要注意旷奥结 合,旷中有奥,奥中有旷。
布局

在上述所谈的八类辩证关系,总结来说 就是园林建筑布局的对比、渗透与层次 的构图手法。通过对比达到统一中的变 化,景观生动和谐。通过渗透避免单调, 空间层次丰富。还有其它手法,如藏与 露、引导与暗示、仰视与俯视、高低错 落等等。

我国传统的园林发展过程中封建社会长尊幼卑 的礼教制度反映在大至皇城宫殿小至民间住宅 的布局无一不是严格遵循对称的格局,造园者 只有通过自由式的园林布局体现出天人合一, 追求自然的思想,这与西方的造园传统截然不 同。虽是自由,却不零乱散漫;虽是自由,却 有中心,有主题;虽是自由,却互为因借,共 塑景观。大与小的对比、围合与开放的对比 、 虚与实的对比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