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环境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如何适应和影响其生存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环境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体和其生存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物群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气候和水体)。

生态系统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群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生态位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或职位。

它包括生物的生活方式、所占据的空间和资源利用方式等。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以是竞争的,也可以是互补的。

生态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存。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4.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个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消耗的指标。

它是指为满足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需求而占据和消耗的土地和水资源的面积。

生态足迹的概念提醒我们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球资源,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

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和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物种分布的变化、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态位的改变。

6.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类干预和管理来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物种保护和生态工程等方法。

生态恢复的目标是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维持。

7.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通过观测和记录生物群体和环境参数来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采样和分析生物样本、观察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结构等方式进行。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生物效应(2)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4)全球变化生物学(5)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6)生物修复和生态重建(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2)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清洁生产(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6)转基因产品、生物入侵(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1、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2、受损环境: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环境。

3、自然环境和受损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4、受损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污染环境,一类是生态破坏。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和实质:(1)环境污染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本质: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是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资源(一种工业和生活原料)进入到环境中所出现的后果。

(2)生态破坏概念: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本质:生态破坏其本质是对人类有用部分的环境因素作为资源而过度利用所出现的后果。

第三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生物转化: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2、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课程期末试卷 (A)一.名词解释(每词 2 分,共 20 分)1. 生物转运: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

2. 生物浓缩系数: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浓缩的程度。

3. MFO: 即混合功能氧化酶,是污染物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相Ⅰ过程中的关键酶系。

存在与大多数组织的细胞内质网上,但肝脏的活性较其他组织中活性要高得多。

组成包括:细胞色素 P450 、 NADPH 细胞色素 P450 还原酶和磷脂。

其作用是代谢非极性的亲脂性有机化合物。

许多外源性化合物进入生物体内,经混合功能氧化酶作用后发生各种变化,经代谢排出体外。

4. 敏感种:指对环境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的物种。

这类生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范围比较狭窄,环境条件稍有变化即不能忍受而死亡。

5. 环境激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指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

又称为环境激素,外源性激素。

主要包括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

6. LC 50 :半数致死浓度,能引起一群动物的 50% 死亡的最低剂量。

7. 蓄积系数:分次给受试物后引起 50% 受试动物后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量,与一次给受试物后引起 50% 受试动物出现同一毒效应的剂量的比值,比值愈小,蓄积作用愈强。

蓄积系数K= ∑LD 50(n)/ LD 50(1)8. 致突变效应:某些物质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结构的变化的作用,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9. 生物修复: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植物)将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

10. 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 DNA 分子(往往是某一特定的基因)酶切,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受体细胞中,使该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过程。

环境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环境污染物的化学性质B.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C. 环境污染物的物理性质D. 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适应性答案:B2.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多样性B. 生物群落结构C. 生物个体的生理功能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室模拟实验B. 野外调查C. 计算机模拟D. 社会调查答案:D4.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标志物的作用是什么?A. 指示环境污染物的存在B.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C. 评估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什么?A. 土壤污染B. 水体污染C. 大气污染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哪个生物链环节?A. 初级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高级消费者D. 分解者答案:C7.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什么后果?A.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C. 生态系统恢复力增强D. 生态系统抵抗力增强答案:B8.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通常涉及哪些生物?A. 细菌B. 真菌C. 原生动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指示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A. 对环境变化敏感B. 生长周期短C. 分布范围广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哪种生物体内?A. 微生物B. 植物C. 动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可能包括哪些方面?A. 生物体形态的改变B. 生物体生理功能的紊乱C. 生物体行为的改变D. 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改变答案:ABCD2.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B. 有机污染物水体的净化C. 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去除D. 放射性物质的清除答案:ABC3.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效应通常发生在哪些生物链环节?A. 初级生产者B. 初级消费者C. 中级消费者D. 高级消费者答案:BCD4.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标志物的类型包括哪些?A. 生物体内特定化学物质的浓度B. 生物体内特定酶的活性C. 生物体的生理指标D. 生物体的行为模式答案:ABC5.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哪些微生物发挥重要作用?A. 细菌B. 真菌C. 放线菌D. 原生动物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生物学只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污染物的⽣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物的合成作⽤和矿化作⽤所引起的污染物周⽽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2、环境⽣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导致⽣态系统变异的效果,如⽔利⼯程、森林砍伐、癌症患者增多。

按引起的后果有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环境⽣物效应关系到⼈和⽣物的⽣存和发展。

3、分⼦杂交法:分类:⽤DNA或RNA作为分⼦探针鉴别DNA的分⼦杂交称为Southern blot⽤DNA或RNA作为分⼦探针鉴别RNA的分⼦杂交称为Northern blot⽤标记的蛋⽩质或DNA作为分⼦探针鉴别蛋⽩质分⼦称为Western blot三类分⼦杂交操作均可将被鉴定的⼤分⼦转移到硝酸纤维薄膜(ND)或尼龙膜上,在薄膜上分⼦探针与被签定的核酸、蛋⽩质分⼦发⽣反应。

4、胎盘屏障:由插⼊胚胎与母体循环之间⼏层细胞组成,阻⽌化合物进⼊胚胎,保护胎⼉,其影响因素有物种、孕期。

5、指⽰⽣物:就是对环境中某些,包括污染物的作⽤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的产⽣明显的物质。

另定义: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各种反应或信息⽽被⽤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的物质。

6、肾脏⾎浆阈:当⼀种化合物在⾎浆中的浓度增⾼到⼀定程度时,主动转运系统可呈饱和状态,即使⾎浆浓度再增⾼,XB在尿液中的浓度也不再随之增⾼,此时⾎浆中的浓度。

7、微型⽣物群落监测法:微型⽣物群落是⽔⽣态系统内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活在⽔中的微⼩⽣物,包括藻类、原⽣动物、轮⾍、线⾍、甲壳类等。

常⽤的⽅法1969年由美国学者凯思斯等⼈发展和创⽴的聚氨配泡沫塑料块法,⼜称PFU法(polyurethane foam unit)原理:⽤PFU法得到的原⽣动物群集过程是群集速度随着种类上升⽽下降,集群速度与种类数的交叉点就是种数的平衡点。

8、⼀相反应:第⼀阶段:⼜称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解反应,⽬的是引⼊极性基团,将脂溶性物质转化为极性化合物→易溶于⽔,使其可能进⾏结合反应⼆相反应:第⼆阶段,结合反应(conjugation reation),是Ⅰ相反应产物与某些内源性化合物结合,⽔溶性上升,排出体外是⼀种解毒反应。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

绪论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试验:优点:真实缺点:影响因素分析存在困难实验室试验:优点:条件控制比较严格,试验过程可以多次重复,对结果分析比较可靠缺点:研究者必须尽量注意的是实验室的条件与野外自然状态的区别,用实验室的结果去解释自然环境的情况必须十分小心。

模拟研究:第一章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之为污染源。

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这类物质有的是自然界释放的,有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

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1、机械迁移 2、物理—化学迁移 3、生物迁移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按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可分为单质和化合态;按其物理性状和结构来分,可分为固体、流体、射线等形态;按污染物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可分为离子态、代换态、胶体、有机结合态和难溶态等。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的转化形式分为1、物理转化2、化学转化3、生物转化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生物将吸收的环境化学物质转变成为生物体本身的有机物质,这个过程称为生物合成作用。

2019-4-26-环境生物学复习提纲

2019-4-26-环境生物学复习提纲
10.水体自净作用235及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236; 11.废水生物处理的类型238 12、课后思考题(发挥题)
2019/10/13
16
第八章 污环染境生环物学境复的习提生纲 物修复
1.生物修复概念、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优 点和缺点)361-362 2.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其特点362-363;影 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363 3.植物修复及其特点364-365;植物在土壤重金属 污染365、有机物污染367及水体富营养化369修复中 的作用。 4、共代谢和矿化作用
2019/10/13
5
第二章 污环染境物生物对学生复物习提的纲影响
1.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不同水平机理68; 2.污染物对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 ; 3.DNA修复类型80 4.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对生物体影响类型83 5.种群、种群密度、群落、物种多样性91 6.联合作用及其类型;92 7、环境激素概念、类型和特点
5.我国在本学科中存在的主要优先领域有哪些方面?
6.国外环境生物学重要期刊
2019/10/13
2
第一章 环境污环染境物生物在学复生习态提纲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的概念、类型、含义21
2. 污染源类型 3.三致作用P26,优先污染物的含义、种类 4.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28
2019/10/13
201; 3.大气污染物净化方法的类型及种类201-202; 4.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202 5.废水污染的指标种类:8种203-208
2019/10/13
14
环境生物学复习提纲
6.BOD的含义、机理、BOD曲线、种类203-204; COD含义及其与BOD的关系205;TOD、TOC及 其与BOD及COD的关系和优点206;

环境生物学复习

环境生物学复习

环境生物学复习第一章――环境生物学01(概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主要环境问题P3温室效应P3臭氧层破坏P4酸沉降p6环境内分泌干扰物p7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7各学科关系p8第二章-环境生物学02(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的生命物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5、细胞通讯p11第三章-环境生物学03(生态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p1、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调p4、种群生活史p5第四章-环境生物学04(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污染物与优先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p2污染物形态分类p4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p5生物膜基本结构和跨膜转运(脂水分配系数)p8环境化学物的吸收p10环境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靶细胞和蓄水池)P14环境化学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凯氏带)p16化学物质的排泄p16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机理p19、类型p20、酶诱导与抑制p26、个体和物种差异p27)生物蓄积与浓缩p28污染物的生物放大p30第五章环境生物学05(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原理)环境污染物类型与来源治理方法概述p3污染与净化指标p5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特点p7微生物降解与转化途径与因素p8微生物降解和转化常见污染物(理解)P9忽略了p10-12危险化合物p12 P13水自净P13的生物降解性和方法第六章――环境生物学06(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一级污水处理二级污水处理(生物处理)P3好氧处理P3厌氧处理p6微生物脱氮p7微生物除磷p9固体废弃物微生物处理p9大气污染物微生物处理p11第七章环境生物学01一、生物浓缩、生物蓄积、生物放大(生物浓缩系数bcf)二、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处于稳定、通畅的状态。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物种数量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状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自动调节(或自我恢复)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干扰超过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平衡破坏,表现为结构破坏或功能衰退三、环境污染对平衡生态系统的破坏:1.结构性失调2.生物多样性减少3.污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成员减少甚至中断。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污染物的迁移方式p28①机械迁移②物理—化学迁移③生物迁移2.化学污染对生物的联合作用p92①协同作用②相加作用③独立作用④拮抗作用3.污染物对生物有三致效应p114①致突变效应②致畸效应③致癌效应4.微宇宙法有4种p132自然微宇宙、人工微宇宙、水生微宇宙、陆生微宇宙。

噪声的来源p180①交通噪声②工业噪声③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5.优先污染物p26乙苯、二氯甲烷、二硝基苯胺、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溴甲烷、三硝基甲苯、六六六、五氯酚、六氯苯、甲苯、乐果、四氯乙烯、四氯化碳、甲基对硫磷、多氯联苯、苯胺、苯酚、敌敌畏、敌百虫、氯苯、硝基苯、氰化物、DDT二、名词解释1.环境生物学p9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地一个分支学科。

2.生物浓缩p51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3.耐污种p91耐污种是指只在某一污染条件下生存的物种。

4.半致死浓度p100半致死浓度是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5.微宇宙法p131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又被称为模型生态系统法。

6.环境污染p2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现象。

7.生物积累p51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统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协同作用p92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其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生物转化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处置的重要的环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要紧机制。

3.生物积存:生物在生命代谢活动中通过汲取、吸附、摄食各类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者难降解化合物,随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4.生物效应:各类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5.生物标记物:是生物体组织或者体液样品中或者在个体水平上所能检测到的升华、细胞、生理或者行为变化,这种变化可阐明生物体暴露与产生生物效应的信息。

6优先操纵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与操纵对象,称之优先操纵污染物。

7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类或者群落对环境污染或者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根据。

8半致死浓度:LC50,在一定时间内引起受试生物群体半数个体死亡的最低浓度。

9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者难降解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10拮抗作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同时或者数分钟内先后输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污染物可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者两种化学污染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作用或者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污染物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要紧内容:1.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目的与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学科,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干扰,研究目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1)环境生物研究的目的:①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生态效应及其机理;②研究生物对环境污染的习惯及其抗性机理;③研究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的原理与方法;④研究生物或者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操纵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⑤研究自然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及其生物修复技术。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5篇)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5篇)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5篇)第一篇: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环境生物学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2、污染物在水体中转化的主要途径有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3、环境污染物透过生物膜的生物转运过程,主要分为被动转运、特殊转运和胞饮作用三种形式。

4、大多数动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吸收、消化管吸收、皮肤吸收三条途径。

5、污染物对生物的不利影响最先作用于细胞膜。

6、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导致的生物化学变化包括:防护性反应和非防护性反应。

7、酶抑制作用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抑制作用两大类。

8、多种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通常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 4种类型。

9、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可分为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环境物理效应10、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包括:自然界释放、人类活动过程中的无意释放和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应用。

11、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的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12、环境激素主要包括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植物雌激素、和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等三类。

13、影响生物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和不同的实验室。

1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和微型生物群路监测法。

15、污染物对群落的影响表现在:污染物可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16、环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环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17、毒性试验常用参数EC50和IC50分别表示能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和能引起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50%抑制的浓度18、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基础是基因工程。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2、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要点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要点

环境生物学期末复习要点一、绪论1、环境问题分类:(1)环境污染:人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发生了不良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存;(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突变或异常)(2)生态破坏:环境中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如,酸雨(pH<5.6降水)、赤潮(N、P丰富,浮游生物繁殖引起海水缺溶解氧)、水华(N、P丰富,淡水中藻类繁殖引起溶解氧缺乏)、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使得能量易进难出)等。

2、环境生物学: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净化。

3、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二、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指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害性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毒有机化学污染物、生物难降解性物质、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性的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指污染物在环境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主要的迁移方式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

3、污染物的形态:指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4、污染物的分布:不仅指环境空间的浓度分布,而且指污染物不同形态、不同相态之间的分配。

5、污染物的转化: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的过程。

转化结果有两种可能,要么转化为无毒物质或易降解结构,要么毒性增强或转化为难降解结构。

6、生物合成作用: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将所吸收的环境化学物质转变成为生物体本身的有机物质的过程。

7、分解作用/矿化作用: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生物体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或简单的有机物的过程。

环境生物学考试和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和答案

环境生物学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下列哪项不是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A.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D. 生物的分类学研究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C. 抗生素D. 植物纤维答案:D3.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放大作用是指?A. 生物个体体积的增大B. 生物数量的增加C.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累D.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答案:C4. 下列哪项是环境生物学中常用的生物监测方法?A. 化学分析B. 物理测量C. 生物指示D. 遥感技术答案:C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哪些后果?A.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C.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答案:C6.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A. 生物形态的改变B. 生物行为的改变C. 生物生理的改变D. 以上都是答案:D7.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物质循环B. 气候调节C. 文化娱乐D. 物种灭绝答案:D8.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入侵是指?A. 本地生物种群的增加B. 外来生物种群的减少C. 外来生物种群的增加D. 本地生物种群的减少答案:C9.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A. 土壤改良B. 植被覆盖C. 气候调节D. 物种灭绝答案:D10.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指示器的作用是什么?A. 指示环境污染程度B. 指示生物多样性C. 指示生态系统稳定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土壤酸碱度答案:ABCD12. 环境生物学中,下列哪些是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A. 土壤改良B. 植被覆盖C. 气候调节D. 物种灭绝答案:ABC13.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服务?A. 物质循环B. 气候调节C. 文化娱乐D. 物种灭绝答案:ABC14. 环境生物学中,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哪些后果?A.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D.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增强答案:AB15. 环境生物学研究中,下列哪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A. 生物形态的改变B. 生物行为的改变C. 生物生理的改变D. 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_课后习题答案及复习重点

环境生物学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1.概念解释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

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

环境生物学 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  复习资料

简答题:1、病毒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超微小,在宿主细胞外则是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有感染宿主的能力,没有独立的代谢能力。

2、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类脂质和多糖。

3、病毒的结构: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被膜(囊膜)。

4、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5、细菌的细胞结构——所有的细菌均有如下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黏液层、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6、细胞质内含物:核糖体(维持形态和稳定)、内含颗粒、拟核等。

7、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涂布、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染色方法两大类:简单染色法和复合染色法。

细菌染色原理及方法:细菌菌体无色透明,在显微镜下由于菌体与背景反差小,不易看清菌体的形态结构,用染色液给细菌染色,以增加菌体与背景的反差,在显微镜下则可清楚看见菌体的形态。

8、原生动物的四个纲: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

其中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三纲存在于水体和污(废)水生物处理构筑物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在自然水体中,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α-中污带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效果差时的指示生物。

变形虫喜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纤毛纲中的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中,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处理效果差时出现。

固着型的纤毛虫,尤其是钟虫,喜在寡污带中生活,钟虫类在β-中污带中也能生活。

它们是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

吸管虫多数在β-中污带,有的种也能耐α-中污带和多污带。

在污水生物处理效果一般时出现。

9、霉菌的菌落特征:1.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2.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可蔓延至整个平板;3.霉菌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简介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响应机制。

本文档为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环境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

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生物圈、地球空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自然发展而成的生态系统,如森林、湖泊、海洋等。

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经过改造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灭绝、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生境破坏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3. 气候变化与生物适应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生物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主要通过基因变异、个体可塑性和迁移等方式来实现。

气候变化对生物适应的具体影响包括生物周期、繁殖行为、食物链等方面的改变。

生物适应气候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基因的演化,也需要环境变化的稳定。

4. 污染与生态风险污染是指有害物质的释放和积累对环境产生的破坏。

污染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是长期而潜在的,造成生态风险。

常见的污染类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不同类型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包括生长受限、生育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等。

生态风险评估是对污染源进行科学评价,为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5.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环境生物学复习汇总

环境生物学复习汇总

一.绪论1.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以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4.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环境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而自然过程引起的同类现象称为自然突变或异常。

按污染物性质: 生物、化学、物理污染按污染物形态: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辐射污染2.环境效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环境变化。

分类—按环境变化的性质:生物、化学、物理效应环境生物效应: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结果。

环境化学效应: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环境物理效应: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

(温室效应、地面沉降、热、噪声)八大公害—P223. 污染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污染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源(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自然来源(活动的火山或矿床)、人为来源(来自人类活动,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如工业三废)污染物: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产生途径:生产性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进人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它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4.优先污染物:指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亦称优先控制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1名词解释:环境生物学定义: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科学主耍强调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而且核心是讨论在人类干扰和破坏作用下出现的受损环境1.2简答环境£物学相关学科的侧重点:①污染生态学:侧重于研究污染条件下生物的生态效应,核心是分析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对生物的影响,0的是利用生物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并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生态区划与管理对策。

②环境毒理学:侧重于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目的是探索污染物对人体毒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制定卫生标准,并为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依据。

③保护生物学:侧重于研究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物种灭绝,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具体措施。

④生态毒理学:是生态学与毒理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及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是种群和群落的影响,探讨读物一环境一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防止污染物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毒性和影响,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

⑤恢复生态学:主要侧重研究退化环境的重建和修复的机理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

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①在和总店突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研究热潮之后,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阿个导致环境受损和破坏的要素给予了同等的重视,并在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生物圈的水平上达到Y有机结合,使环境生物学成为一个真正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科学体系。

②针对污染条件的生物学效应,更多转A研究小剂量条件下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各种影响,尤其是关注污染的全球化对生物后代的潜在影响。

③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④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大量的W际合作研究计划。

⑤环境效应的超前预警⑥注重对清洁生产、人群健康、环境整治等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2.1术辨析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就足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受损环境(Damaged Environments):就是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萬了自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屮,环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比例失调,物质循环难以进行,能量流动不畅,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向&然环境屮投入的废弃物超过&然生态系统的&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简称为污染。

生态破坏: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受损环境:就是指在人为或鬥然干扰I形成的偏离了鬥然状态的环境,在该环境屮,环境要素成分不完整或比例失调,物质循环难以进行,能量流动不畅,系统功能显著降低。

胁迫环境: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各种生态W子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时也会超越生物生存的正常环境,形成生物生存的胁迫环境。

辨析:①成因不同,胁迫环境是C]然条件卜*生态因子数量上偏离正常状态时的“Q然环境”;②:环境变化的特点不同,即受损环境与胁迫环境相比在环境因子变化的程度、范围、速度、频度等方面要大得多。

生态系统:足在一定的空间和吋间范围内,在各种牛物之间以及牛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环境系统:是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环境系统的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

地球表而各环境耍素及其相互災系的总和,构成地球环境系统2.2名词解释: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在急性毒性实验中不引起实验生物死亡最大剂量最大无效应浓度:在毒性试验中某物质对受试生物无不利影响的最人浓度。

最小致死浓度: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引起个别生物死亡的剂量。

最高允许浓度:环境屮有害物质允许的最高剂量标准。

2. 3简答:如何看°待生物与受损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1.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在自然条件下,任何一个因子的人为改变都讨能引起其他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在任何一个受损环境屮,多个甚至是所有环境因子程度不同都发生了变化。

2.主导因子:在受损环境屮,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成为主导因子。

3.积累效应:一开始不被人们察觉或中式,通过初步积累,最后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这就是积累效应。

4.放大效应:在人类的干扰和影响下,环境变化并不是线性增加的,而是逐步以加速度发展,呈现放大效应。

5.滞后效应: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引起的后來并不是伴随着成因的出现立刻表现出来的,而是耍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充分展示出来,这就是滞£;•效应。

6.适应组合:为了应对受损环境,生物在外部形态特征、PJ部生理机能、遗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一系列的调整,以保证在变化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适应(adaption)。

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适应受损环境时往往涉及多个生理过程的综合调整,乃至形态结构和功能协同发生变化,这就是适应组合。

第三章3.1名词解释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生物积累:生物个体从周围水体、空气和土壤等环境中净吸收的污染物的量。

生物放大:指食物链屮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屮浓度越高。

超量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能够超量吸收和识累重金域的植物,超积累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岔量要达到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

超积累楨物的特点:①体内某一元素浓度大于一定的临界值;②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大部分分介在地卜.部,即宥较高的地上部/根浓度比率③在重金展污染的土壤上这类植物能良好地生长,一般不会发生重金展毒害现象。

相力卩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等于它们分别作川的代数和协同作用1.各种分散的作用在联合屮使总效果优于单独的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

2.两种或两种以上 (药物)的协作作用,它比-•种药物单独使用的作用更大。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川独立作用污染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在生物体的不同部位,产生的反应不同,丼且互不相关。

生物体只是由于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发生障碍的称为独立作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生物有机体在某些金的诱导下合称的一类脱辅基硫蛋白,特性为:1)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2)与金属离子冇很强的结合力3)S-S不能与芳香族氨基酸结合4)镉硫蛋0在250nm处吸收最强5)属于热稳定性蛋白质6)局限于细胞质屮7)作为细胞内蛋白质存在,不存在一般体液屮。

3.2简符3.2.1生物转化的过程:相I反应:氣化还原水解(混合功能氣化酶MFO)相n反应:I相产物进一步的结合反应外加图表解释3.2.2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接触、吸收、转化、排出、积累、放大3.2.3植物在污染物中的吸收过程从叶、根W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在行为、生理、形态上描述第四章环境激素(Enviromental Hormone):指具Tf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能I •扰和破坏野生动物繁殖障碍,诱发人类重大疾病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物质。

DNA加合物生物标记物:通过测定体液、细胞或者组织,可在生化或细胞层次上揭示污染物存在或生物体所产生的反应指标。

靶器官化学物质被吸收沿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但其直接发挥毐作用的部位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这样的组织器官称为靶器官效应器官外来化合物作用于机体,产生在动物实验或临床上所观察的毒性效应的器官蓄积器官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艽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

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例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做效应器官污染物对生物(细胞水平、生物大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影响和毒害作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分子水平、细胞与组织器官水平、个体水平对细胞水平的影响:生物大分子、生物体酶、核酸对生物大分子水平:蛋白质(金属硫蛋白、胁迫蛋白等)第五章生态退化(Ecological Degradation)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发生变迁,或人为对资源的过度或者不合理的利用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现象。

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在国外也称为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K,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土壤退化(SoilDegradation)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退化,又称为土壤贫瘠化,是指土壤在遭受千扰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恶化,引起其生产力、调节能力及可持续利用性下降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牛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牛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第六章生物的隔离(Compartmental ization)是生物将污染物运输到体|A)特定部位,以多种方式被结合、固定下来,使污染物不能达到生物体内的敏感位点(靶细胞、靶组织或活性靶分子),以至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很小或没宥毒性影响的作用,这是生物产生抗性和适应性的又一途径,也可称为生物的屏蔽作用(Sequestration)。

他感作用(allelopathy):某些生物可以分泌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附止其他生物在其周M生长,也称为化感作用。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某种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Q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里,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逨,心据了大暈的生境, 而使当地生物生存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就是生物入侵。

转基因生物也叫遗佑改性主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简称GMOs)或遗传工程生物(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s,GEOs),指人类按照Fl己的意愿有门的、有计划、有根裾、有预见地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于受体生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生物及其后代。

转入基因的生物个体成为受体生物,而提供目标基因的生物成为供体生物。

生物解毒:足指外來化合物经生物转化形成毒性低而易于排泄的代谢产物。

生态安全:指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情况。

适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1.试述生物在胁迫环境中的抗性和适应性的可能途径1)生物对污染物的拒绝吸收2)生物对污染物的结合与钝化3)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4)生物对污染物的隔离作用5)污染条件下生物代谢方式的变化6)神武的他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