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匝道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汽车平均加(减)速度(m/s2),
加速时:0.8~1.2 m/s2, 减速时:2~3 m/s2
3 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基本形式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 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右转匝道 左转匝道
1.右转匝道
特点:右出右进, 不设跨线构造物; 方向明确, 车速高。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除环圈匝道外,至 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 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互通式立体交叉计算行车速度(km/h) 主线计算行车速度 互通式 立体交 叉分级 一级 二级 120 80~50 70~40 100 70~40 60~35 80 60~35 50~30 60 50~35 40~30
三级
60~35
50~35
45~30
35~30
公路立体交叉匝道设计速度 匝道形式 设计速度 枢纽互通 一般互通 直接式 半直接式 环形匝道 40 40,35,30
III. 略有绕行
【适于】当汇入道路为双车道时左右都一样时可采用。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3)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 道上左转改变方向,右侧合流驶入。

[特点]: I. 行车安全-消除了左进左出的缺点
II. 绕行最长
III. 跨线构造物多
【适于】两高级公路相交,上下行车道都有两条或 两条以上,而该象限的转弯交通量又最大时采用。
一级公路 二(一)
二级公路 三(二)
三级公路 三
四级公路 三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二(一)
三(二) 三 三
三(二)
(三) (三) (三)
(三)
/ / /
(三)
/ / /
(三)
/ / /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根据立交的类型、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

设费用等条件选定。
九 壶 把 式
1.右出右进 2.只建一座双线双层桥 3.过了交叉构筑物之后驶出,线路要向回绕
十 环 圈 式
1.右出右进,连续转270度 2.匝道上不须建桥,造价经济,但占地较多 3.匝道须采用小半径(否则占地太大),因 而影响车速和通行能力 4.两个环圈式匝道并存时,会产生入口加速 车辆和出口减速车辆之间的交织,影响通行 能力(可建集散道解决)
六 小 回 式
1.右出右进,克服了左出左进在运行上 的全部困难和缺点,但匝道绕行距离较 大; 2.需建两座双线双层桥或一座双线三层 桥; 3.占地较小。
七 大 回 式
1.右出右进; 2.需建两座双线双层桥; 3.大回绕道最长,占地多; 4.匝道弯道半径较大,纵坡度小,利 于高速运行
八 壶 把 式
1.右出右进; 2.只建一座双线双层桥; 3.在交叉构筑物之前驶入,运行顺适。

平行式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五 端部设计
(2)直接式:不设平行路段,由正线斜向渐变加宽,形成一条 与匝道连接的附加车道。 特点:线形平顺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 别

五 端部设计

采用原则: 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
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 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
(4)考虑匝道的交通组织 双向无分隔带的匝道:取相同的计算车速, 双向独立匝道:可分别取。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形式 占地面积
半径的大小影响
造价
行车安全 行车舒适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V2 R 127(e f )
R 最小曲线半径,m V 设计速度,km/h e 最大超高率 f 横向最大安全摩阻系数
互通式立交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 圆曲线最 小半径m 一般值 极限值 80 280 230 60 150 120 50 100 80 40 60 45 35 40 35 30 30 25
[一般取]:大于“一般”值的半径, 受条件限制不得已可取极限值。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2.匝道回旋线参数: 一般匝道均设缓和曲线,且采用回旋线. 其中:A≤1.5R 反向曲线的回旋线参数A应相等,不等时比值不大于2。

苜蓿叶型
二、匝道的特性 2.对称性: 十种匝道,分两类: 一类:自身斜轴对称;二类:相互轴对称
左转匝道的十种基本形式
1.左出左进,左转弯匝道长度最小; 2.左出:右侧车道多为行驶大型重车,要横 移到左侧快车道后才能驶出,较为困难; 3.左进:左侧为快车道,必须以高速驶入, 否则易发生追尾事故; 4.各相交道路上、下行车道之间必须有相当 大的间距; 5.需建单行跨线桥两层二座或三层一座。
匝道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及长度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组成 行车道 路缘带 硬路肩和土路肩(城市道路不设) 中央分隔带(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 各部分宽度: 行车道:公路:3.5m 城市:V≥40km/h,3.75m V<40km/h, 3.50m 中央分隔带:1.0m, 有刚性护栏时:0.6m 路缘带:0.5m 土路肩:0.75m或0.5m 单车匝道右侧硬路肩:2.5m

期望:主线的平均速度 一般:(50%-70%)V主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选择计算车速时的注意事项:
(1)满足最佳车速要求 车速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决定通行能力
设计车速应为接近最大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即最佳车速Vk
式中 L——车长(m);
Vk
L L0 C
(m/s)
L0——安全距离(m),一般L0=5~10m; C——制动系数(s2/m),一般C = 0.15~0.30 Vk——一般为40~50km/h。
五 端部设计
2、变速车道横断面
城市道路可不设右路肩,但应保留路缘带。
五 端部设计

3. 变速车道的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加速或减速车道+渐变段长度 加减速车道长度-起始位置变到一个车道宽时的位置与车辆分流或合流端之间 的距离 V12 V22 L 26a V1 — 正线平均车速(km/h) V2 — 匝道平均车速(km/h)
一 直 接 式
二 小 回 式
1.左出右进,匝道略绕远; 2.仍存在左出的缺点; 3.驶出道路上、下行车道之间必须有相当大 的间距; 4.需建双层跨线桥单线双线各一座或三层双 线一座。
三 壶 把 式
1.左出右进; 2.过了交叉构筑物再驶出,只修一座单 线双层桥,但线路要向回绕; 3.驶出道路上、下行车道之间必须有相 当大的间距
[特点]: I. 行车安全-右进改进了左进的缺点
II. 仍有左出
III. 略有绕行
两层式跨单向、双 向跨线桥各一座
三层式跨双 向桥一座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 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特点]: I. 行车安全-改进了左出的缺点
II. 仍有左入
辅助车道

设计原则:出入顺畅、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出入口
应易于辨认,正线与匝道间相互通视。
五 端部设计
一、出口与入口设计
【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 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
出口:上坡路段-便于减速,一般在构造物前,若在后,
距离>150m 入口:下坡路段-便于加速
80,60,50 80,60,50,40 60,50,40 60,50,40
(2)按匝道的不同形式选用 右转匝道:取中~上限值; 定向式匝道:取上限, 半定向匝道:用中值左右;环圈式匝道:用下限值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3)适应出入口行驶状态需要 驶出的分流车速:≥(50~60%)V主; 驶入的合流车速: ≥ 70%V主; 接近收费站和次要道路的匝道:计算车速可适当降低。
变速车道: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 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 减速车道;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 加速车道。
1.变速车道的形式: 平行式

直接式
五 端部设计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特点:车道明确,易于辨认,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 不利
四 小 回 式
1.右出左进匝道略绕远; 2.仍存在左进的缺点; 3.驶入道路上、下行车道之间必须有相 当大的间距; 4.需建双层跨线桥单线双线各一座或三 层双线一座。
五 壶 把 式
1.右出左进; 2.未到交叉构筑物之前驶入,只修一座 单线双层桥,运行较自然; 3.驶入道路上、下行车道之间必须有相 当大的间距。
优点:线形简捷,转向明确,长度最短,无反向迂回,指标 高;车速高,通行能力大。 缺点:构造物多,二层式两座或三层式一座; 左出左进,与右侧通行规则相悖,较少采用。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 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二层式跨单向桥一座

5.局域性
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 行。

两个象限集中布置
二、匝道的特性

5.局域性
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 行。

三个象限集中布置
三、匝道的设计依据
(一)立交的等级

公路互通式立交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划分为三级。
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一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
到左转的目的。右出右入 ,苜蓿叶和喇叭形立交的标准匝道.
[优点]:行车安全,造价低
[缺点]:线形指标差、车速 低、占地大
二、匝道的特性
1.独立性:
每一种左转匝道具有单独的使用特性,一种形式可用于所 有的左转匝道,形成对称形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 超高过渡段 长度:由设计速度、横断面类型、旋转轴位置及超高率 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同正线。 4.超高过渡方式: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有缓和曲线:在其内完成 没有缓和曲线:直线内2/3-1/2,圆曲线内1/3-1/2, 两圆曲线相接:各1/2。


端部设计
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 出入口 变速车道
二、匝道的特性 3.组合性: 各种形式的匝道,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斜轴对称、半轴对称及 完全不对称的立交
二、匝道的特性 4.可达性

任何一个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二、匝道的特性

5.局域性
所有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 行。

一个象限集中布置
二、匝道的特性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2.匝道圆曲线加宽 加宽:按正线加宽过渡方式进行
匝道圆曲线的加宽值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2.超高值确定
匝道圆曲线的超高
积雪冰冻地区:ih<6%, i合成<8%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出口匝道
最大纵坡(%) 入口匝道
上坡
下坡 上坡 下坡
3
3 3 3
4
3 3 4 80 4 4
5
4 4 5 <60 4 5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匝道最大纵坡
匝道设计速度(km/h)
最大纵坡(%)
冰冻地区 非冰冻地区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2.匝道竖曲线半径及长度
(1)通常匝道的纵断面呈S形,上端有一个凸形竖曲线,下端有一 个凹形,中间是一段切线坡道。 (2)竖曲线应满足行车缓冲舒适和视距要求。 (3)纵断线形尽量平顺,短距离内避免过多的零碎起伏。否则看 起来极不美观。而且驾驶员须连续换挡,操作麻烦。 (4)竖曲线半径应尽可能选择大一些,最好有些富余。(见表)
【通视 区域】
主线100m 匝道60m
驶出匝道出口端部
五 端部设计

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误行车辆返回,设置偏置加 宽,圆弧连接
分流处偏置值和端部半径
主线偏置值C1(m) 匝道偏置值C2(m) ≥3.0 0.6~1.0 端部半径r(m) 0.6~1.0
五 端部设计
五 端部设计
二、变速车道设计
匝道回旋线参数
匝道计算行车速度(km/h) 回旋线参数A(m)
80 140
60 70
50 50
40 35
35 30
30 20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二)匝道的纵断面

1.匝道最大纵坡
特点:比正线大,困难地区:可增1%,
非冰冻地区:可增2% 公路立体交叉匝道最大纵坡
匝道设计速度(km/h) 80、70 60、50 40、3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