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be566e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1.png)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2.掌握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货币及制度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我国货币制度的演进进程、彼此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概括。
【唯物史观】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发展,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图解决的问题,并对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
【史料实证】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作用。
【历史解释】理解货币制度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从不同角度认识货币制度的延续、变迁和影响,理解货币制度形成和变化的复杂社会因素。
【家国情怀】认识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的演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崩溃。
教学难点:货币演进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时空坐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问题化设计、情景创设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设计:1.本课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从国家财政视角出发,以货币、税收两方面的制度为关注对象,充实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内容。
2本课围绕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两个问题展开,根据教材的容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
经过初中及高一中国通史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比较熟悉历史事件,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立足时空观念,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穿大量的史料实证和历史概念解释,分别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探究货币演进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充公利用除正文外“引言”、“学习聚焦”、“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史料阅读”、“研究与拓展”等材料,调动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5b3547b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02.png)
这些亮点体现了我在教学中的专业素养和对学生的关爱。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我相信,这些亮点将对我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货币问题的短文,如货币的起源、发展历程、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等。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详细讲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世界货币体系的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总之,我将全力以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组合作: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深入学习货币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我也组织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课件 第5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3c8793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5.png)
一
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三】 在这次改革中,中国放弃银本位制,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 集中发行货币,不仅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也有利于保存白银,完成中国货 币的真正统一。法币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 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法币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 经济的调整和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党政府 也通过这次法币改革,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 年的通货膨胀。
响;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
(2)影响:积极影响,纸币代替金银发挥货币的功能,推动中国金融的近代化;
货币的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存白银,克服了由于白银外流而引
起的银根紧缩和金融危机;法币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调整和
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消极影响,大量发行纸币,造
成通货膨胀;通过法币改革,国民党政府掠夺大量白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一
二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 系的正常运转。 ②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 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 ①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②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的控制。
一
二
③法币改革确定了法币的对外汇率,虽然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还非常少,但 从一定程度上为国内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中国财 政的国际收支平衡,也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④法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抗战所必要的物质基础。 (2)消极方面 ①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是在英美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进行的,法币 沦为英美货币的附庸。 ②官僚资本借机大肆聚敛财富。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3e10d3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05.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货币的定义、职能以及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掌握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等不同货币类型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2.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货币使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本章节学习的兴趣,使其认识到货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学会分析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理解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方面的作用。
4.能够运用历史数据分析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提高数据解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货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货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学会合作、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b.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提高道德素养。
c.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
通过此作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4.教师提供一份关于货币政策的时事新闻,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a.新闻中涉及到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b.该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c.你认为该政策对国家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a.了解该国家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制定目的。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02c6779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f.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货币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货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经济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受货币的重要性。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古代货币的实物图片,让他们猜测这些货币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并简要介绍这些货币的特点和职能。接着,我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现代货币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能够对货币有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货币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货币制度的变迁,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特点和职能。
2.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认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和影响。
3.掌握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用,了解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情景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引入古代货币的实物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货币的演变过程,从而引发他们对货币起源和发展的好奇心。同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在情景创设中,我还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货币的特点和使用的国家,从而引发他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生版)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8496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6.png)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2.了解近现代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作用。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1.古代货币(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__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币制较乱(4)秦朝:统一为圆形方________孔钱,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5)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________”。
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________钞”。
(7)明朝:铜钱与纸币并行。
自明朝中期起,白银__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8)清朝: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2.近现代货币时期概况【概念阐释】▲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知识拓展】纸币在中国古代未能广泛流通的原因(1)官方滥发,失去民信。
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探究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材料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
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
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案--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5fbca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0.png)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案1.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措施以及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我国货币制度和世界货币体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通过教学让学生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历史上货币及其制度建设的发展演变。
难点: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及评价。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本课通过两个子目(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讲述了中国货币演进的历史过程和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过程。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人民币纸币,右图是美元纸币。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现象?对!当今世界两种主要的货币:人民币和美元。
那么,中国货币的使用历程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状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知识点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86—88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如何?主要经历了哪几种形式的货币?[自主学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cc173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0.png)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货币发展背后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货币的发展历程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模拟货币交易、讨论国际货币政策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货币的重要性和世界货币体系的运作。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货币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认识到货币制度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他们对社会变革的认识和理解。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货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货币制度变革的文章。
6.培养全球视野:通过讲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过程,本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了全球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7.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学习效果。
8.反思与评价环节:本案例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以人教版《历史》选修1中的“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重要性和世界货币体系的意义。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2dd07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c.png)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历代货币发行和使用的基本情况;借助中国历代货币演进的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梳理出货币演变的趋势,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货币的演变的深层动力。
2. 基于不同时代国家政权对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规则调整的分析,运用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的视角,尝试解释法定货币的发行、使用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联。
3.通过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认识国际间货币结算规则的变化映射了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4.由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认识在单一货币向世界货币体系过渡中国家政权的角色与作用。
教学重点:1. 古今中外货币演进的趋势。
教学难点:1. 国家在“人工铸币—货币体系—世界货币体系”演进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
教学过程一、单元解析本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隶属于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关系着国计民生。
围绕着货币演进和货币体系的形成、赋税制度的繁复演变,它向上承接着国家政治制度实施运转,为人事管理、法律、外交等机构的运转提供经济的支持与保障;向下勾连着社会基层的民生治理,户籍管理、社会救济与保障等各项制度的推行都以之为依托。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心不应放在货币史、赋税制度史的专题探究,而应放在国家是如何适切时代大势和社会需求,运用、调整相应的货币和赋税政策,实现有效治理、安定社会。
这一思路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中就通过课文“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三目的编排设计有所体现。
回到本单元导语部分的课标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学习能力的要求均为“了解”,也就是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对货币与赋税制度演变的历程有基本的印象即可。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9a676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8.png)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考情及内容分析】纲要教材对货币的描述并不算多。
货币不仅仅是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国家实施治理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的主旨不仅是梳理中外历史上货币的发行与运用的基本史实,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货币在国家治理上的意义。
【学情分析】货币看似与学生的生活接近,其实它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并不容易理解。
因此,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设置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获得理性认识。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和教师出示的材料和图片,了解中外古今货币演进的历程2.梳理各时期货币材质和发行主体的变化了解其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探究各时期货币发行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轨迹,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认识中外货币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涵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各时期货币发行的演进历程;难点:货币发行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近年来,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利用数据垄断优势进行“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屡见不鲜,既侵占了消费者利益,又给反垄断部门执法带来了较大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试行的数字人民币为治理大型平台企业的数据垄断问题提供了新可能。
——封思贤、杨靖《数字人民币防范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风险的作用机理》Q:阅读材料,说明电子货币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作用?【学生任务】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1)分析下列材料,请说明货币的由来?材料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易·系辞下》材料二以珠玉爲上幣,以黃金爲中幣,以刀布爲下幣。
——《管子·國蓄》(2)“阅读图片”,结合教材所学,为下面货币出现时间先后排序.你认为以下哪些货币可以”伪造“?哪些人可能会伪造?如果他们伪造货币,会发生什么情况?(3)材料三西汉时,铜的产地有丹阳、越嶺、益州诸郡。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b6c15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1.png)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
1. 贝币(自然货币)
(1)中国最早的货
币: (2)证据:
可能是海贝——仿制贝
证据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 仿制贝等。
证据2.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
旁。
财 贼
赠
贪赊贿购贩贺贡货贷贾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和海贝
美元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重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
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
印出来的一张纸。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
①主要经济力量对比变 ②经济全球化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国际
国际货币基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货币
组织的职能: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 基金 组织
(3)内容:
提供短期贷 款,稳定汇 率。目的:稳
①制度: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
定秩序。
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双挂钩一固
定) ②组织: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前后,民间交易多用金银。洪武八年(1375)发行宝钞(即钞)后,朝廷多次 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违者治罪。但政府发钞铸钱(见制钱)仍以银价为标准。银 钞之间、银钱之间都有一定比价,同年定价,银一两当钱一千文,当钞一贯。明英宗即位后,放 松用银的禁令,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并减少各种纳钞项目,以米银钱当钞。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e7588e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8.png)
小结
一个前提: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
三种类型:贝币、金属币、纸币 货币
五个阶段:秦汉时期币制统一、宋元时期纸币发行、明清时期 的演变
白银货币化、民国时期币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发行 世界 一个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货币 两种货币:英镑和美元 体系 三个阶段:金本位制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后布雷顿森 的形成 林体系时期(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金
③两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 贷款,稳定国际汇率,以保障国际货币体系 的稳定。(美国占27%的投票权)
世界银行:向成员国提供中长期贷款,促进 成员国经济复苏。(美国占24%的投票权)
重点突破:牙买加体系时期(1976-现在)
——货币多元化 ——浮动汇率制
任务二: 小组讨论,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的因素有哪些?
• 国际形势(政治、经济) • 国家实力对比(经济发展程度) • 国家货币政策 • 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
认识: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作为国家个体,既要发展国家实力,又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顺应时代 发展趋势。
①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 是汇价的基础。
②国际储备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③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单独浮动、联合浮动、盯住 浮动制、管理浮动制。
④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汇率调节、利率调节、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
评价
优点:摆脱单一货币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缺点: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 和体系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任务一:请大家阅读教材,梳理、总结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货币发展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ba2f1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2.png)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分层练习1.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主要流行的货币式样。
这可以反映当时A.政治格局的发展状况B.区域之间商品交换活跃C.秦国经济的优势明显D.诸侯争相开展变法运动【答案】A【详解】据材料“战国时期主要流行的货币式样”,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流行的货币并不相同,说明该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格局,A项正确;仅从货币式样,无法得出商品交换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货币的式样,不能得出秦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信息,排除C项;仅从货币式样,无法反映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排除D项。
故选A项。
2.北宋时期存在着几个货币区,这几个货币区的货币互不通用。
当时京东、京西等13路专用铜钱;成都府等4路专用铁钱;河东等路则铜铁钱兼用。
此外各个货币区还严禁货币外流。
这一状况A.导致地方财政割据形势的出现B.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C.催生了全国范围内纸币的发行D.提高了地区间商品交易成本【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各个货币区使用的货币并不统一,因而商品在这些地区流通时必然存在着货币兑换的问题,这提高了地区间商品交易成本,D项正确;宋代在地方派驻转运使将财赋等运至中央,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北宋纸币主要在四川地区发行,C项错误。
故选D项。
3.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的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与发展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每一个环节。
下图为新中国初期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这些图案反映的主题是A.工农阶级是国家政治建设主要力量B.新中国成立极大改变了社会政治面貌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答案】B【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1949-至今。
根据其演化与发展契合着国家和民族兴盛的每一个环节和人民币图示,结合所学知识,用排除法,B项正确。
工农阶级和知识分子是国家政治建设主要力量,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只能体现图二,一和三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初步构成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材料时间点不符合,排除D。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共3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61127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d.png)
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
②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 发展,增加中央政府收入。
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 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 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
③铜币体制规范化,汉代货币体制长 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
期稳定,沿用至唐朝。
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基础梳理相关史料
(一)古代货币演进
材料二:(秦推行半两钱和
3.秦: 圆形方孔钱
统一货币)首先是“划一同
(2)影响:
风,毕定于一”的重要环节。 其次,是发展封建经济的必
①利于赋税征收、商品交换和经济管理,促 要手段……其三,对后世钱
进经济发展。
币体制有深远影响。秦的
②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 “货币王室专铸”思想和制
①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 的领域。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
的影响,把货币的单位由重量的 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
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 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我国的钱币衡制改为十进位制 发挥重要作用;
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其次,开元 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 基本标准,由此,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 位逐步形成。……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
( 3 ) 特 点 :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进 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古代货币演进
材料二: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
5.唐: 开元通宝 (1)影响:
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 通宝钱的铸行,使五铢钱退出了货币流通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9bf9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7.png)
铸币归公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③确立五铢钱制,使铜币体制规范化,使汉代货币体制长期稳定,后世沿用七百年之久。(至唐初)
明德 自强 博学 笃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发展 2.唐宋元时期:通宝与纸币
(1)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 的演变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
(1)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①中国古代最初的货币---海贝(自然货币)
思考1:史学家们认为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有什么依据呢?
文献史料
“故教与俗改弊(币) 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 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网。”
——西汉·桓宽《盐 铁论·错币》
信息1:古代最初被用作货 币的可能是海贝。
赊 贡 贾财 贼 贷货 赠 贺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原因:政府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纸币(宝钞)的弊端;白银作为货币本 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商品经济的发展;民 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新航路的开辟,丝银贸易中大量白银涌入中国;
明德 自强 博学 笃行
小结: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
晚清
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民国初期
1912延续清朝, 银元是法定货币
国统区 国民政府时期 解放区
1935法币改革:中央银行、中国银行、 解放战争顺利进行
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
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
急需统一的货币
抗战、解放战争:滥发纸币, 法币贬值、彻底崩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5)瓦解① 布雷 原顿 因森 :林20世 体系 纪瓦 70年 解代 。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②表现:固定汇率制被_浮__动__汇__率__制___取代。 ①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
(6)现状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 ②欧元、日元和__人__民__币__等的影响在上升。
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目的为了刺激出口贸易
②影响ab..资英本国主、义法世国界和货美币国失等去国了构统建一了的以标英准镑和、基_法_础_郎_。__和美元为中心的 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9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_美__国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 霸主。 (2)形成: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 后国际货币问题,确立了以__美__元_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内容: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 与美元挂钩。 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 (4) 影 响 :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 _国__际__贸__易___ , 稳 定 了 国 际 金 融 , 也 为 美 国 推 行 __世__界__霸__权__提供了有利条件。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探究❷ 宋明时期货币演变的趋向
史料 宋朝从1024年正式发行交子起,历经钱引、关子、会子等各种名目的纸币,
到南宋灭亡止,有250多年的历史。因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纸币的发行,因此纸币总
是引起高通胀和恶性通胀。元朝也有130多年的纸币发行史,最终结果是同样的。但 唯一的亮点仍然是白银。宋以前的价值尺度是铜钱,“自元代起,中国改用白银为 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明朝于1436年,“弛用银之禁, 朝野率皆用银”。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各项皆用银折纳,是白银确立本位货币地位的
7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创新设计》
1.国际金本位制 (1)形成 ①背景: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_世__界__市__场___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 繁和复杂。 ②确立: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__金__本__位__制__。 ③特征:以 英镑 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以英国强大的国力为支撑
18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探究❶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史料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史料实证
@《创新设计》
发现问题:根据史料,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答案: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形状杂乱到形状规范;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从手工铸造到机器制造。
19
读教材 自主学习
23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3.国际金本位制崩溃的主要原因 (1)黄金生产量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商品生产增长的幅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 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削弱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2)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 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大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导致金币的自由铸造 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坏,削弱其他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购买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 券兑现,从而最终导致金本位制的崩溃。
@《创新设计》
1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单元时空构建
@《创新设计》
2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创新设计》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课 标 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 导 发行和使用情况 航 2.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
系的形成
3.阅读教材P90“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提示:促进国际汇兑的稳定,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二战 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见教材P86)
@《创新设计》
14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3.阅读“法币”(见教材P87)
@《创新设计》
信息解读: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制、采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它 结束了我国货币史上千百年来极为混乱的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乃至促进 了我国商品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5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探究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及特征
史论史识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六大趋势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货币的演变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标志。
——摘编自杜恂诚《白银进出口与明清货币制度演变》
20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货币演变的趋向及其成因。 答案:趋向:逐步确立白银本位制。成因:纸币发行过度引发通货膨胀;元明政府 货币和赋税政策的变化;白银增多;商品经济发展。
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 出土了海贝,还有用 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 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
商朝后期
开始岀现_铜__铸__币___
春秋战 各国 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国时期
币制较乱
4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
子的演变
造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由手工铸币向机制铸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
币的演变
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
17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6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解放战争时期
开始统一发行_人__民__币___
新中国成立后
①_人__民__币___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②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5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 金属纪念币等_多__品__种___、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 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 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权。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 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
元宝的演变
铢”等。唐高祖李渊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
8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④影响a自.各由国流的通金,币而具且有不法易定贬的值含。金量,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 b.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崩溃
①原因: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 面 禁 止 黄 金 出 口 ,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朝白银货币化 (1)历程:明初禁用金银交易;明朝中期隆庆元年(1576)白银正式成为法定的货币, 张居正“一条鞭法”标志白银货币化正式形成。 (2)原因:宋明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量需求量增大;明初发行的宝钞贬值, 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明中期白银供给大量增加,国内银矿开采增加,国外大量的 白银流入。
21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创新设计》
探究二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 史论史识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金本位制的主要特征 (1)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 所含黄金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本位币的含金量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币。 (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手段的权利。 (4)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 (5)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 的统一。
信息解读: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 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13
读教材 自主学习
提能力 合作探究
讲方法 题型对接
2.阅读“西汉‘五铢’铜钱范”(见教材P87)
@《创新设计》
信息解读: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 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 彻底的解决。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 钱币。
1.了解中国古代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从“历史解 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发展趋势 2.了解近现代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 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