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第04章托克维尔

合集下载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哲学观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

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

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具体科学是把抽象科学揭示的规律认识运用到局部领域,比如医学就是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具体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天文学观察物理学观察实验化学观察实验分析为先生物观察实验综合为先"社会学比任何其它科学都重要。

此外,唯有它才提供逻辑的和科学的环节,借此我们对现象的其它各种不同的观察能够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04章托克维尔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04章托克维尔

33
24
2、对个人主义及其起源的论述 (1)以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分 ——利已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的偏激和过度的 爱,个人主义是一种成熟而心安理得的情 感。它使每一个社区成员和他的同伴隔离 开来,使他们与亲朋好友疏远,一旦建立 了自己的小圈子,就置整个社会于不顾。 ——个人主义是民主社会的产物,它产生于 成员地位的平等。 ——无所负于人,同样也无所求于人。
18
三、对革命爆发的地点及时代的分析 ——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 多,人民受其苛政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 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 地方爆发;因为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 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无法忍受。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 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改革描绘的前景和经济的繁荣使人们骚 动不安,而废除一部分封建制度,则使它 的其他部分更为突兀,更令人难以忍受。
23
(二)民主社会对社会成员情感的影响 1、民主社会的社会平等、物质福利观 ——民主社会充满了对社会平等的挚热愿 望,远远超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 ——民主社会的成员对物质福利的珍爱与 依赖,围绕物质福利与平等进行比较, 但这种不满与比较不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与失序,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梦想的实现 有赖于社会秩序的存在,因此极力维持 这种秩序。
11
(二)美国的法律 能使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持下去 的法律方面的原因有三个。 1、联邦性质 ——国家的大小与人民生活和自由的关系 ——联邦既能给人民以小国那样的幸福和自 由,又能使国家像大国那样繁荣和强大 2、乡镇制度 ——既能有效限制多数的专制,又能使人民 养成爱好自由的习惯,掌握行使自由的艺术
8
——托克维尔并没有将平等推向人类社会的 所有领域,他所理解的平等是法律面前形 式上的平等,或是人们之间不存在权利方 面的差异。 ——托克维尔欣赏美国财富和权利不等的社 会群体间相互流动的原则,将其视为平等 的要义。 ——两种社会:归属/先赋、成就/自致

托 克 维 尔

托 克 维 尔

托克维尔托克维尔(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前期热心于政治,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长。

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

《论美国的民主》使他享有世界声誉。

其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托克维尔回忆录》是一本关于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回忆录,对其间许多人物(比如路易·菲力浦、路易·拿破仑、阿道夫·梯也尔、路易·勃朗等)的评述十分尖锐,用语几近刻薄。

可能由于这个原因,该书在作者死后34年(1893年)才首次出版。

主要著作:Du système pénitentaire aux États-Unis et de son application en France (1833年)—《论美国的形事制度及其对法国的应用》,与古斯塔夫·德·博蒙合著De la démocratie en Amerique (1835年/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原本分为两卷出版,第一卷在1835年,第二卷在1840年 L'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第二知名的著作 Recollections (1893年)—《回忆录》这是经历1848年革命而写下的纪录,托克维尔生前从没想过要将其公诸于世;在他死后他的妻子和古斯塔夫·德·博蒙将其出版 Journey to America (1831年–1832年)—《美国游记》托克维尔游历美国时的旅行游记,由George Lawrence翻译为英文,1960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笔记第一篇(1)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一篇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二章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学科建设涂尔干研究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研究内容(范例)宗教自杀论第三章维科——提出理解的方法施莱尔马赫——解释学自省/“最后事实”狄尔泰↓(修正)资料外部标志/他人内心世界自然科学——普遍化李凯尔特——科学的分类个别记述文化科学价值联系第四章研究对象——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西美尔: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社会类型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哲学社会学(认识论)社会几何学文化社会学——主观&客观文化社会分化导致两种变化——群体组成原则&群体数量货币哲学——交换关系第五章社会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行动社会学两大任务——解释性理解:直接观察&动机因果性说明社会分析模式研究的客观性——价值中立社会行动类型理性类型科层制资本主义精神第曼海姆与知识社会学六章第一章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基本思路:人类三大理论阶段学说方法论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实证社会学孔德社会静力学: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社会学理论实证主义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社会有机论()赛宾斯社会进化论第一节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一、孔德:(一)社会背景:法国大革命(1789年)大革命后的社会和政治紊乱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圣西门的秘书、就业困难、对社会的不满、社会重建的责任;(二)理论框架:孔德逻辑的构造出一个“科学等级体系”提出社会学这一名词,创立一门新科学——实证社会学。

主张以自然科学的实证精神来建立社会秩序。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方法论人类的三大理论阶段学说:神学→形而上学→科学或实证科学分层或层级体系:天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定义:社会静力学只在解释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横断面,静态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原则。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阅读书目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阅读书目

《西方社会学理论》阅读书目1.孔德:《论实证精神》2.斯宾塞:《社会学研究》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5.迪尔凯姆(或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或《社会学方法的准则》)6.迪尔凯姆(或涂尔干):《社会分工论》7.迪尔凯姆(或涂尔干):《自杀论》8.迪尔凯姆(或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9.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或《社区与社会》)10.齐美尔(或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11.齐美尔(或西美尔):《货币哲学》12.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3.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1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5.韦伯:《儒教与道教》(或《中国的宗教》)16.韦伯:《支配社会学》或《支配的类型》(二选一)17.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18.韦伯:《学术与政治》19.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20.帕累托:《普通社会学纲要》21.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22.库利:《社会过程》2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24.凡勃伦:《有闲阶级论》25.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26.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27.默顿:《科学社会学》(上下)28.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29.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30.米尔斯:《权力精英》31.达伦多夫:《现代社会冲突》32.Ralf Dahrendorf(达伦多夫). 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33.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34.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35.柯林斯:《互动仪式链》36.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37.George C. Homans(霍曼斯). “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Sociology.38.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39.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40.米德,乔治:《心灵、自我与社会》41.Herbert Blumer(布鲁默).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Perspective and Method.42.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43.Harold Garfinkel(加芬克尔). Studies in Ethnomethodology.44.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与康华德合著)45.布迪厄(或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迪厄访谈录》46.布迪厄(或布尔迪厄):《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与帕斯隆合著)47.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与帕斯隆合著)48.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49.布迪厄(或布尔迪厄):《实践感》50.Pierre Bourdieu(布迪厄).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5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5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53.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54.吉登斯:《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55.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56.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57.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58.福柯:《知识考古学》59.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60.福柯:《性经验史》(或《性史》)61.福柯:《疯癲与文明》62.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63.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6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或《沟通行动理论》)(2册)65.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66.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2册)67.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68.亚历山大:《社会学的理论逻辑》(2册)69.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3册)70.瑞泽尔:《社会的麦当劳化》71.贝克:《风险社会》72.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73.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74.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复习笔记 上篇(第一章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复习笔记 上篇(第一章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 【圣才出品】

第一章 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知识框架】民主作为必然趋势 研究民主的方式:理想类型对比 平等的平庸 民主社会的双刃剑 民主的怪圈 通往奴役之路 民主向专制的转化 温和的新型专制 正确理解自我利益 维护民主的经验 乡镇自治与结社 个体独立的精神 法国大革命的弊端 思考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大革命的结果 托克维尔的政治生涯与理论生涯 《论美国的民主》 评价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正确看待历史的必然趋势★(1)民主与自由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民主不仅是眼前的现实,而且基于普遍的人性和自然权利的民主超越了现代社会特定的历史和习俗,获得了永恒的正义。

(2)实现民主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

美国的民主革命可能并非是实现民主最好和最正确的形式,而是可以采取和借鉴的政府组织形式之一。

因此要借鉴美国而非照搬美国。

应该要寻找革命的正确方式,使革命真正成为有益于人类的手段。

考点二:研究民主的方式★★(1)民主社会与贵族社会是两个对照的“理想类型”。

想要理解民主社会就要知道它的对立面贵族社会。

(2)民主社会是复杂的,表现为公民自由、代议制、人民主权、中产阶级主导、下层民众政治,甚至是无政府的混乱状态等。

将这些特点与贵族社会加以对比就好理解了。

(3)托克维尔认为的民主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考点三:“平等激情”:民主社会的双刃剑★★★(1)民主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身份平等,而这绝不限于法权意义上的平等。

民主国家中最重要的内涵和力量就是激起了人们心中的平等激情,这具有普遍的正义。

平等可以使民众关系温和、认同增加,从而积极参与国家与公共事务。

(2)平等催生了人的自我完善信念与物质欲望。

但机会与资源不会随等级的解除而变得充盈,由此产生巨大的相对剥夺感引发下一轮革命。

(3)民主的怪圈。

民主唤起了人们对平等的激情,但是这种激情却常常得不到完全的满足,因此激起了人们心中的焦虑和嫉恨,人们普遍追求的是事实上的相似甚至雷同,失去了多样性。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笔记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笔记

《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导论: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构架“人性与社会秩序”,尤其是这两者因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的剧烈变化,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传统——研究重心放在人性还是社会秩序。

人们划分社会学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学派归纳”。

依据社会学家在阐释人性和社会秩序及相关问题时所持观点的相近性。

如: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等。

(2)“理想类型”。

如人文主义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解释性社会学。

(3)“理论范式”。

范式是存在于某一学科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

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

范式是一科学领域内获得最广泛共识的单位,可以用其来区分不同的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

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基本上经历了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过渡阶段(出现异例,并出现对旧范式的挑战)—新范式占优阶段。

社会学是一门多重范式的科学。

图0—3,图0—5第一章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助产婆实证主义的社会观和研究方法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率先创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提出了将社会学建成一门实证科学的基本原则。

实证一词具有五方面的内涵: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肯定的而非忧郁的,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通过实证主义建立了全新的社会观,认为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它是按照一定的自然法则进化发展的,因此社会的知识也必须通过自然科学所普遍使用的经验研究手段去获得。

个人或群体必经的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的或实证的阶段。

当实证科学遇到生物学时,科学的方法论就开始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科学不再是解析性的而基本上必然是综合性的了,这一变化奠定了社会学的历史统一观的基础。

社会秩序,或社会静力学的主题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众多部分构成的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它的每一部分都在为维持整体的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 章节题库 (阿列克西 德 托克维尔)【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 章节题库 (阿列克西 德 托克维尔)【圣才出品】

第一章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一、名词解释1.民主(托克维尔)答:托克维尔笔下的民主概念复杂,包括具有公民自由和广泛选举权的代议制度;人民主权的政治形式;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层民众政治;乃至类似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的政治体系等。

但托克维尔注重的“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2.公民教育答:公民教育是指掌握政治生活的技艺,培养公民积极合理地运用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德行可在政治权利的日常运用中逐步养成。

公民拥有权利,却不可肆意放纵,自由首先在于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合法追求和支配个人利益。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如何运用自由,如何尊重他人的自由,如何自由地合作和服从,才能避免驯服于专制。

总之,只有自律并能互敬合作的公民才能组成健全的社会,造就强大的国民。

3.旧制度答:旧制度是中世纪封建制度日渐衰落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两种趋势的混合。

它不是指一种社会状况,而是指一种社会状况的危机,不是指旧有的封建社会或贵族社会,而是指已经在多种相互矛盾的准则下陷于分崩离析的这个社会的晚期阶段。

这种社会转型加剧了法国社会基本矛盾,促成大革命爆发。

二、简答题1.简要介绍《论美国的民主》。

答:《论美国的民主》:(1)主要内容《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

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表达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①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

西方社会学理论古典部分28页PPT

西方社会学理论古典部分28页PPT

对货币与交换的分析
• 货币的出现为各种不同的商品提供了一种共 同的度量标准。
• 强调变换过程本身能够创造价值,或者说 增加商品的价值。
货币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
• 首先,货币的使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抽象地对目的作 思考。
• 其次,货币的使用推动了社会向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因为它促进了社会中定量而非定性因素的产生与发 展。
• 在齐美尔看来.货币的使用,促进丁货物交流,同时 也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率。
• 货币的使用改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 团结。
• 货币的使用改变了知识及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
• 货币的出现也改变了政府的行为方式。
下一讲内容
•:
•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 社会学的方法论 • 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 统治类型与科层制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正如水和流。
对社会学 的理解
• 第一,社会学不是研究其他社会学科的“剩余对象”。 • 第二,齐美尔称自己的社会学为形式社会学。即研究
“社会交往形式”的。 • 第三,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社会学就应当研
究人们的社会交往。
第二节 形式社会学
• 一、社会交往的形式与类型 • 二、社会几何学
形式和类型
• 形式——社会世界的个人及社会理论家日常生活中对 各种令人困惑的事件、行动和互动赋予的区分形式。
• 类型——指一般人及社会学者将各种互动者区分成的 形态,这样,他们才能把众多的互动者合并成几种有限 的类别。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几何学,即“社会几何学”
两个主题




数学——对偶组 三人组
距离——价值 距离——陌生人 距离——谎言
第五讲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重点归纳

古典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重点归纳

古典社会理论学家⼀览1、孔德的实证社会学1)社会学理论(P21-23):就像⽜顿⼒学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法则⼀样,社会学家应该⽤观察的⽅法去解释统治社会世界的法则;⼀⽅⾯,社会学必须是实证的:另⼀⽅⾯,也应该反对没有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2)社会学⽅法:观察、实验、⽐较、历史分析(P23-24)3)社会学体系:社会学是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包括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社会静⼒学:关于社会的结构、成分及其关系的研究家庭、⽽不是个⼈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为什么?1.个⼈是从家庭被引⼊社会,家庭在微观上向个⼈提供了统治、服从和合作的经验,家庭是以往⼈类社会经验、传统的保护者和传递者。

2.正是在家庭内部,个⼈的利⼰主义倾向才有可能被压抑为学会“为他⼈⽣活”,此外,⽗⺟与⼦⼥的关系,像是过去与未来相联系,各代⼈之间的善良关系能够在⽼⼈所代表的传统和年轻⼈所代表的创新之间寻求到⼀种社会均衡。

中⼼问题:随着功能的不断分化,部分之间的整合何以可能?系统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协调部分之间交换的权威的集中;普遍的道德和精神的发展社会动⼒学:(:“三个阶段的法则”)社会进化的法则,即社会系统随着时间推移的变迁模式神学阶段:⽤万物有灵论、灵魂或上帝来解释事物形⽽上学阶段:⽤抽象的哲学沉思来解释事物实证阶段:在观察、实验和⽐较的基础上,⽤科学⽅法来解释事物⽂化系统:超⾃然思想意识——追寻现象的最基本的本质——实证科学结构系统:基于宗教精神的⾎缘单位——基于法律控制的国家——基于相互依赖、国家权威和普遍精神的⼯业2、斯宾塞(1820-1903)的进化社会学2)斯宾塞的第⼀原理(1860-1862)“进化是宇宙的主要过程,组织结构的形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

”(P54)将“适者⽣存”应⽤于社会(社会达尔⽂主义)5)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1874-1896)5.1)有机类⽐和社会超有机体(普通有机体为⽣物有机体)有机体与超有机体(相似点)有机体与超有机体(不同点)社会系统的类型学根据社会内部控制⽅式分类:军事社会vs⼯业社会军事社会指⾼度集权化、管理过程占主导地位的状态,⽽⼯业社会指低度集权化、⽣产过程占主导地位的状态。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一节孔德的科学观一、实证主义哲学观科学研究只能以可以经验的现象为对象(即可以实证的),知识不能超出现象的范围,是相对的。

规律只是对现象间前后相续或彼此相似关系的知识。

科学不研究"形而上"的东西,追求本质或终极原因的是神学或形而上学的任务。

"实证"被解释为: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相对。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

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

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

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

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第二节社会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我所谓的社会物理学是指专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本着和天文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同样的精神来考察社会现象。

也就是说社会现象受到不可变更的自然规律制约,揭示这些规律是社会物理学研究的特定目标。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直接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3、比较法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

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孔德试图从自然----历史的立场出发,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一方面从自然科学方法中引伸出社会学方法。

一方面通过历史方法使社会学获得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地位。

(完整版)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

(完整版)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

北大社会学考研笔记——西方社会学理论上卷第一章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第一节历史的必然与心灵的惶然:作为理念型的民主社会一、如何面对历史的必然趋势《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二、如何研究现代民主社会民主社会VS贵族社会民主概念复杂注重“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民主时代的激情和欲望;民主的最大危险是“民情的逐渐萎缩,心灵的堕落,趣味的庸俗”三、平等激情:民主社会的双刃剑民主制的平等趋势和普遍人性身份平等的好处和危害平等造成的相对剥夺论四、从不平等的不凡到平等的平庸民主时代:面向实际;不能安定个体性危机表面稳定、严格的贵族时代心智造就出多样化的品位、激情和立场,而表面多变、开放的民主时代心智却培养着千篇一律的平庸化商业性格第二节从个人主义到中央集权:民主、平等和专制的亲和一、通往奴役之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专制和平等相辅相成多数暴政:思想失去独立和自由二、温和的新型专制立场中庸化、风格单一化、个体原子化社会和个人严明而温和的奴役第三节在民主实践中维护自由:美国的经验一、从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开始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公民教育二、从乡镇自治与结社到爱国主义地理环境;法制;生活习惯和民情;平等和自由的社会条件乡镇地方自治和结社:公民精神、爱国主义和德行集体个人主义三、将心灵带回民主制度设计:法律制度;陪审制度承认个体独立的正当性;强调民主生活中间团体的作用多元主义结社和私人生活相辅相成第四节旧制度与大革命:以法兰西为鉴一、重新思考大革命民主的革命和民主革命法国革命的病症二、旧制度:大革命的漫长缘起旧制度:封建制度日渐衰落和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混合中央集权对民情的影响三、改革举措与文人政治:大革命的爆发文学政治产生和传播的社会条件——法国缺乏政治自由文人政治是大革命的源泉四、在革命的废墟上新社会自由的丧失,平等的强调,新型专制的形成五、从平等和民主中拯救自由民主和平等固然是现时代的必然趋势,自由之光却渐趋暗淡自由往往是争取民主的口号,民主又成为争取平等的手段,而平等最后只不过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奴役形式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民情宗教和结社自由的重要性第五节两个世界之间:托克维尔的政治生涯和理论生涯一、通往美国的思想之路二、两卷《论美国的民主》的成功与失落三、议会泥沼中的堂吉诃德自由;德行四、在治史中反思治政第六节共和、保守与浪漫:托克维尔的时代与时代精神一、阅读暧昧的托克维尔平等的支配地位与日俱增,自由的实践脆弱的很力图拯救民主社会中愈益孤零平庸的个体,变其为在公共参与中守护自由的公民政治;治学学说没有严密精确的体系化普遍概括二、生活在七月王朝保守派积极参与具有公共宗旨的群体或共同体,求取自信、增长知识,培育一种独立刚毅而又善于合作的新型个人主义只有在公共政治互动中才能确立真正持久的个人主义三、工商社会与德行追求商业和财富有碍自由,诱发并巩固专制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四、现代政治处境下的个体与公民社会和政治分离产生专制;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区分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地方自治与公共德行民主专制制度:建立在平等基础上,以人民名义统治的中央集权导致政治自由和政治生活的丧失依靠公民的独立努力和自由活动,可以实现秩序托克维尔自由近于自我治理,而不仅是享有自由权利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批判,以及现代民主社会中个体如何通过参与共同生活维护贵族气质的独立自由乃至民族使命的论述五、到自由社会之路品格、精神、民情重振法国政体道德,从制度上落实民主的“自由”,保护公民德行空间,在进步与隐患并存的民主世界里孕育自我治理的实践宗教第七节革命传统与升平气象:作为同时代人的托克维尔一、如履薄冰的自由民主社会的两个趋势:人与人之间愈益相似,同时愈益封闭自由派;贵族派;民主派过度政治化;过度私人化二、托克维尔的书与其时代如何控制民主制而非放弃民主制多数暴政;温和专制自由意愿的丧失恐惧:平等的趋势三、永远的同时代人第二章卡尔·马克思第一节早年的思想历程:从青年黑格尔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应对早期现代性危机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社会理论否定黑格尔理念和国家观确立终身理论活动目标国家和市民社会;自由、平等、解放政治解放VS人类解放无产阶级;私有财产废除人道主义色彩的理论体系和劳动到历史唯物主义(成熟时期)第二节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历史唯物主义静态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形态的分析);动态社会学理论(关于社会变迁过程的分析)一、社会形态理论1、基本概念生产力,即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造自然、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为了进行物质生产过程而形成的那些社会交往或社会联系经济基础,指的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内容上包括了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的是一定的“经济结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部法律设施、政治设施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形态比社会更好的表明具体历史性质2、基本命题(1)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要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2)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要和经济基础的状况相适应(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述两个命题之间具有近义性甚至同义性二、社会变迁理论1、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两大矛盾具有发生学上的先后顺序生产力更加活跃、更易变化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历史不过是追求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和未来方向部落所有制(原始社会末期)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奴隶社会)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派生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由日耳曼所有制派生)、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亚细亚社会或原始公社所有制)三、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阶级的无明确定义;与“生产关系”密切相关阶级与分工阶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阶级与斗争和冲突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阶级的存在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节马克思论现代性:资本主义及其后果现代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生产;剩余价值形式的改变;劳动力;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逻辑限制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和实现过程(交换)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周期性危机的原因: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性要求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与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趋势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而言不断趋于缩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机器大工业条件下劳动过程的合理化趋势:旧的分工制度;工人无生命的存在;工人难以摆脱资本家的剥削,缺乏技能和知识社会日益两极分化和工人阶级普遍贫困化第四节走向“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勾画:公有制;按需分配;商品、市场消失;消灭固定分工;消灭对立,国家消亡;暴力革命无产阶级承担历史使命社会主义革命应该也只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发生;同时发生(生产力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制度或正在经历但生产力水平尚不发达的国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三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高级阶段第五节马克思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极其引发的争论广泛、深入、持久1、如何看待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2、基本概念理解问题3、基本命题理解问题4、前期马克思主义和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关系的问题是否根本断裂;两种取向的马克思主义5、“五形态发展模式”普遍有效性问题6、现代性分析马克思;孔德和涂尔干;韦伯;吉登斯理论与实践的不符第三章埃米尔·涂尔干实证主义社会学模式最终创立第一节涂尔干的生平与基本理论关怀库朗热和布特鲁《论社会分工》《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学院派社会学家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理解危机思路:马克思主义者思路;密尔等自由主义者的思路(改良和完善自由主义制度);梅斯特尔等保守主义思路(恢复各种传统重建社会秩序);孔德等实证主义社会学家的思路(孔德主张重建与工业社会的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社会秩序;涂尔干总体属孔德一路,集体意识,自由和秩序结合等)第二节现代性危机的根源:社会转型与失范《社会分工论》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自由是一系列规范的产物失范原因:社会容量(人口的数量和关系)和社会密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和强度)促进了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改变了社会团结的基础;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在不同时代比重不同;劳动分工促进了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过渡分工:创造了新的生存条件;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个性发展反常分工造成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失序和社会危机三种反常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的分工(分工与人们嗜好和能力不相符合;违反等价交换原则的分工):原因是竞争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外部竞争条件的不平等状况;不适当的分工更重视失范的分工,失范是社会危机的主要根源第三节消除危机的处方:职业群体与职业伦理建设危机产生于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的丧失反对马克思区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否定前者,支持后者孔德重建社会秩序两方法法人团体(职业群体)层次上的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法人团体的起源、发展及随着大工业产生和发展而逐渐衰落国家在大工业时代的局限性;必须重建与大工业相适应的法人团体建立公共制度职业群体道德力量,为个人提供一个近期目标、对其产生强烈和持久影响的社会环境国家作用;社会整体层次上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规范国家解放个人;维持国家作用:公共道德;制度建设国家、个人、法人团体的相互辅助和相互制约第四节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社会现象:不同于社会中的普遍现象;独立于个人的特殊现象;包括动作状态和存在状态,后者是前者的固定社会现象看做客观事物;具有外在性、突生性、强制性;不能用理解的方式研究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对社会现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客观的观察(1)排除所有成见(2)根据社会现象的共同外部特征进行定义(3)客观的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在观察中尽量排除个人主观感受,从那些比较确定的对象入手二、用社会现象来解释社会现象功能解释和因果解释社会现象原因只能从其他社会现象中去寻找社会环境现象和其他现象三、用比较方法来检验、证明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前提: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只能是一一对应的剩余法;相同法;相异法;共变法(最有效)比较研究三个系列:一个单独社会;同一社会类型;不同社会类型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客观性;把社会现象当做客观的事物第五节自杀现象的社会学研究《自杀论》;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结合研究原因;自杀两要点;自杀具有社会性质:自杀率;否定性回答从反面说明“社会现象只能用社会现象来解释”;否定了生理-心理特征和外部环境对自杀率影响采用溯源学方法(即通过追溯导致现象的原因进行分类)划分自杀类型1、利己型自杀由极端的个人主义引发的自杀2、利他型自杀过度的利他主义导致的自杀义务利他型;自由利他型;强烈利他型3、失范型自杀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一定程度的自杀是正常现象;不正常的自杀当前欧洲是个人主义盛行导致的利己型自杀担当社会整合的群体不能是国家、宗教或家庭,只能是职业团体第六节宗教的起源和功能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集体意识反对超自然崇拜和神行人格界定宗教神圣事物和凡俗事物的联系和隔绝宗教与巫术区别宗教是一种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的区分以及与此相应的宗教情感正是根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图腾崇拜:氏族的神、图腾本原,都只能是氏族本身而不可能是别的东西;本原性的力即社会对人们所具有的强制力、激发力,这两种力导致了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分离,并最终形成了宗教情感社会对人的强制力和激发力往往在一定时期格外明显-仪式图腾崇拜的社会性质起源于社会生活,并维持和再造着社会生活宗教仪典的作用-聚集个体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事物:两个方面宗教仪式;理论或教义宗教理论特征:与现代科学相协调;某些方面超越现代科学第七节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简要评价贡献:社会整合与社会秩序研究社会新视角:劳动分工决定的功能关系实证主义,确立了社会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的学科地位;“社会学主义”方法论一系列经验研究推动了相关领域社会学研究的开展欧洲讲授社会学第一人;欧洲第一个社会学系;《社会学年鉴》批评:主题保守;视角片面;方法论主张过于极端;对《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批评第四章马克斯·韦伯第一节生平与学术背景一、生平1864年生于德国《社会科学文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方法论》《经济与社会》二、学术背景英法实证主义;德国浪漫主义;德国古典哲学1、德国唯心主义的遗产温德尔班德;李凯尓特;狄尔泰;雅斯贝斯2、德国历史主义和社会学的影响一般性;特殊性齐美尔;滕尼斯3、尼采和马克思的影响意识和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完全独立的学术立场,拒绝屈从任何思想路线第二节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基础社会行动;个体行动者;主观目的和意义;理解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社会生活领域的独特性反对实证主义和历史学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区分是科学家的兴趣和目的的不同,而非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方法论的史学和社会学统一二、价值相关和价值中立价值相关:选题价值中立: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从事研究;区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三、理解社会学1、理解社会学旨在对社会行动作出解释性理解以获得对这一行动的原因、进程和结果解释的科学理解:合理明晰的;移情明晰的理解和解释的关系2、社会行动及其分类社会行动含义;两个条件四种社会行动3、韦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个人;集体方法论上个人主义;社会唯名论个别化的方法;个人主义整体/个体二元对立调和;德国历史主义传统和近代科学追求的结合四、理性类型两个特征目的:现实与理想比较获得对行动者赋予行动的主观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三种理性类型:历史性的具体特点;包含社会现实的现象因素;一种具体行动的合理化设想五、因果性和或然性用或然性表述因果性历史学与社会学关于因果性的不同在新康德主义基础上,在社会认识上提倡因果多元论,要找到全部因果关系是极其复杂的第三节理性与现代性西方文明如何走向现代性;科学与理性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现代性的限制所在一、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概念和区别合理性和非理性的相互转换、动态发展和辩证关系宗教的世俗化、常规化目的-工具合理性称为形式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称为实质合理性合理性和非理性的相对主义化二、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一切以伦理为取向的行动都可以分成这两类一个在于信念(主观价值认定);一个在于责任(行为后果负责)责任伦理与此岸性联系;信念伦理与彼岸性相通神秘主义宗教与信念伦理;禁欲主义宗教与责任伦理新教伦理-责任伦理-入世-目的合理性(肇源于价值合理性)理性主义发展的逻辑这种理性是西方社会现代性的体现,同时也给西方社会带来深刻的社会问题三、理性与现代性职业人;驱魅;秩序人;理性中的非理性成分形式合理性和实质非理性;理性化导致了非理性生活方式;异化;悲观立场:人在理性逻辑面前无能为力第四节政治社会学理性化渗透到政治领域一、韦伯政治社会学基本概念权力;统治;纪律三者联系与区别信仰体系、自愿服从,构成权威系统合法性:乃是促使一些人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而不论这些命令是由统治者个人签发,亦或是通过契约、产生抽象的法律条文、规章或命令形式出现祛除巫魅的当代资本主义在功能方面的形式合理性和价值方面的实质非理性二、三种统治类型两类、五种正当性与四种行动类型;三种基础:理性的基础;传统的基础;卡里斯马基础1、传统型统治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法制;世袭;主子与奴仆;五个特征2、个人魅力型统治出色感召力领袖拥戴和信仰;革命力量,伴随社会革命运动;人治;暂时性3、法理型统治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有)为目标制定;科层制三、科层制(官僚制)精确性;稳固性;纪律性;严谨性;可信性;可计算性;非人格化;技术统治和专家治理;形式合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政治社会学和组织社会学的开创者第五节宗教社会学宗教视为一种救赎论理性化一、韦伯对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两类宗教的讨论先知和预言;两种先知;禁欲或自制救赎的两种方式:入世和出世入世禁欲主义:新教,把尘世的劳动看做人的天职,努力而勤勉的工作被视为赎罪和获救的手段,甚至是荣耀上帝的行为出世禁欲主义:天主教,完全拒绝外部尘世,拒绝任何世俗诱惑,把一切世俗生活都看做不具有道德意义上善的性质入世神秘主义:儒教,遵从某种圣统,信奉千年不变的传统权威,要求顺应世俗,但带有悲观论和宿命论的色彩出世神秘主义:佛教,厌弃世俗,沉于冥想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强调透过一种诚实、有信用的方式去赚的财富,不是罪恶,反而是一种美德加尔文教:预定论资本主义精神与传统生活态度相对立劳动天职:上帝安排的任务,使世俗生活神圣化施路赫特:劳动义务;现世成就荣耀上帝;反对奢侈逸乐;除魅(韦伯理性化两个标准:除魅程度;系统化程度);选民隔断传统人际关系第六章结语社会学理论、方法、研究对象规定理性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思想矛盾;追求无偏和完美的理论,过于宏大;西方中心主义立场第五章格澳尔格·齐美尔第一节齐美尔的生平及主要著述1858年德国著作三个时期: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哲学研究时期;19世纪90年代末至20年代初社会学研究时期;生活哲学和新形而上学研究时期认识论时期-社会学时期-形而上学时期第二节从哲学思辨到经验事实的观察:早期思想演变扬弃了某种哲学传统,选择了一种从经验事实出发观察世界的视角文化是人际互动和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先验的东西实然表述和应然表述;价值中立论质疑先验的规范性观点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上矛盾的态度社会不断发展和分化导致个性形成,同时群体成员中的个人接近陌生人社会中相互作用的程度和分化的程度是同步发展的,其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劳动分工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未来社会将是世界社会:个人在其生活的社会中自由交往原子论和集体论之争;过程分析方法取代前二者社会学没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而只是研究其他科学已经整理出的材料,并且从这些材料中获得新的综合和观点人们共同生活的形式的描写和规则的发现社会是所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的总和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区分;社会发展不存在规律分化;个人化和社会化分析氏族社会第三节货币、交换及其后果学科的上限和下限货币绝对客观现代国民经济学的“二重弥补”:认识论方面的反思;玄思认识论的综合立场绝对论世界观和相对论世界观之间的统一经济价值归因于经济交换中的主体间性结构估价;经济价值的产生;客体的价值;交换与相互作用;竞争;中间性的世界货币:对抗关系的化解;超时间性和无限性相对性和相互作用的纯粹形式第四节现代生活的美学现代生活的分析:过渡时期表面化、碎片试美学个人主义和美学泛神论方法论的符号论个体-群体对抗,现代的生活特征,也是现代的美学特征时尚:现代生活的多变和对抗。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 ):大约从19 世纪30 年代到20 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 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 ,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 ,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

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 ),库利(Cooley ),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

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 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 )的《君主论》(thePrince ),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托克维尔的历史社会学

托克维尔的历史社会学
笔者阅读托克维尔的最大感受是,即便放到今天,托克维尔的思想仍不过时。托克维尔写作 于 19世纪上中叶,终身未踏足中国,其著作中谈及中国之处也不过聊聊数句。那么,为什么中 国读者会18世纪后半期的法国还是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和当代中国堪称天差地别。与其说这种感受来 自于托克维尔的哲学思想或政治理念,不如说来自于他开创性的社会科学方法和视角,而这种方 法和视角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历史社会学与比较政治研究有一脉相承之处。本文是笔者抛砖引玉 之作,意在将托克维尔重新带回到社会学 (尤其是比较历史社会学) 的主流研究中。
在初版于 1965年的经典教科书 《社会学主要思潮》③ 中,法国杰出社会学家雷蒙 · 阿隆 (RaymondAron) 将托克维尔作为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专章加以介绍,但除了少数例外,④ 这一努 力并未得到广泛回响。时至今日,托克维尔的专业阅读者集中在政治哲学界,他也被多数人视为 政治思想家。他的社会科学思想,尤其是社会学思想,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研 究。⑤ 这里应该指出,托克维尔关于个 人 主义 对人 类社群 和 民主 制 度 的 负 面 影 响 曾 启 发 了 不 少 社 会学研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 (RobertBellah) 与其学生合作的两部 经 典著作,⑥ 但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仍然是托克维尔对民主制度的思考,且并未尝试对托克维尔的
托克维尔则不同,他对 18至 19世纪法国和美国社会的诊断至今仍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种永 恒性来自于哪里?显然并非来自于抽象的思维框架和概念。托克维尔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家, 他分析问题从来不从抽象的概念和理念出发,也没有建立起严密的分析哲学框架。他对法国与美 国社会的现实分析固然深刻,这种深刻性却并非敏锐的零星观察所偶得。在笔者看来,托克维尔 最令人敬佩的地方是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的社会现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和当代社会学极为 接近。换言之,托克维尔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社会学思想和方法。

智慧树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经典三大家分别是()。

A:韦伯B:涂尔干C:托克维尔D:马克思答案:韦伯,涂尔干,马克思2、社会学理论等同于社会理论。

A:对B:错答案:错3、古典社会理论侧重于研究经验世界。

A:对B:错答案:错4、美国社会学理论的根基建立在经验主义的基础之上。

A:对B:错答案:对5、当代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分析单位是个体行动。

A:对B:错答案:对第一章1、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答案:社会行动2、韦伯的社会学可以称为()社会学。

A:科学的B:解释的C:正确的D:德国的答案:解释的3、韦伯把社会行动分为了()种类型。

A:一B:二C:三D:四答案:四4、新教属于韦伯所划分的宗教类型中的()。

A:入世禁欲主义B:出世禁欲主义C:入世神秘主义D:出世神秘主义答案:入世禁欲主义5、社会秩序合法性的分类一般是根据哪些进行分类()。

A:习惯B:法律C:道德D:理念E:情感答案:习惯,法律,理念,情感6、不属于过渡性质的合法分配的类型是()。

A:理性的法律B:传统型支配C:卡里斯玛式答案:理性的法律,传统型支配7、稳定的支配形式就构成了社会秩序。

()A:对B:错答案:对8、官僚制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往理性化方面运转。

()A:对B:错答案:对第二章1、以下是马克思著作的是()。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D:《个人表现与集体表现》答案:《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法答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3、异化劳动的基本形式包括()。

A: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B: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C: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D:人同人关系的异化答案: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人同人关系的异化4、以下是马克思提出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四)民主的思想和情感在何种程度上左右 政治的走向 1、民主社会的两种倾向 ——社会地位平等的倾向,即在保持经济和 政治地位差异的同时,赋予其成员以平等 的社会地位,创造了一个同质性日益增长 的大众。 ——权力集中的倾向,民主政府倾向于建立 一个庞大的、集权化的行政机构,并将权 力集中在立法结构手中。
31
三、“贵族制—民主制”的理想类型 ——托克维尔通过法国和美国这两个特定社 会的描述建立起一对“贵族制—民主制” 的理想类型,通过这对理想类型来对不同 形态的社会进行比较分析。 ——托克维尔的理想类型在分析传统社会向 现实社会转变时的有效性。
32
——托克维尔的时代语境:对现代性出现的 转折阶段的解读 从17世纪开始的现代化运动或现代性 的出现使整个世界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斯宾塞、马克思、滕尼斯、涂尔干、 韦伯„„
17
——革命一方面摧毁一切权威,另一方面却无 法建立权威;革命带来的混乱和暴力,使人 民向往原先的旧日子;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 建立的极好机会。 ——以自由的名义进行的革命却可能导致比它 推翻的专制更甚的专制。 ——“一个比大革命所推翻的政府更加强大、 更加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夺得并集中全部 权力,取消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 只留下空洞无物的自由表象……”
(三)民主对成员的习俗产生的影响 ——民主因人人身份平等而使习俗趋于温和, 人们之间的日常关系变得简单 ——平等改变了主仆、企业主和工人的关系 ——对家庭生活和男女关系产生影响
27
——托克维尔从本能上不赞成革命。 ——托克维尔认为反对专制的最好办法是尊重 法制,革命就其本质来说是藐视法律的,这 种现象在革命后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民主社会是而且应该是一个缺乏革命激情 并走向保守的社会,革命会使拥有一定的财 产和平等地位的人数众多的阶级遭受损失。 ——对托克维尔的反驳:民主有其进步的动力
12
3、司法权的独特结构 ——司法权的独立 ——民主的多数可能造成的暴政 ——美国司法制度的优越性,既要被迫服从 多数人民的一致决定,又可抵制这个多数 的无理取闹并拒绝其危险的要求。
13
(三)生活方式和习俗对民主政体的影响 ——习俗:宗教因素,教育、习惯和实践经验 ——美国社会能够将宗教意识和自由观念完美 地结合起来,法国社会则倍受教会与民主、 宗教与自由之间相互冲突之苦。 ——宗教意识与自由意识的关系 美国人的宗教使其在追求自由同时,保 持发自内心的严谨,而这种道德纪律对实行 自治平等的社会非常重要。
6
二、民主与自由:美国的经验
一、研究美国民主的源起 ——缓冲与父母及奥尔良王朝的双重冲突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美国是民 主社会的最佳代表 二、对民主与自由的概念界定 (一)民主 ——在托克维尔那里,民主常常指的是一种 社会类型。
7
——描述性定义:“如果你认为政府的主要目 的不在于赋予整个国家以尽可能大的权力和 荣耀,而在于使组成它的每一个个人获得最 大的福利,免遭噩运,——如果这就是你希 望的话,那么,就应该使人们的社会地位平 等,并组成一个民主的政府”。 ——民主就是地位平等,托克维尔倾向将这两 个概念视为同义词来使用
14
三、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兰西的磨难
——《旧制度与大革命》:通过对革命的知 识分子、有产阶级、资产者,以及尤为重 要的通过对国家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的特 点和精神面貌的刻画,来把握法国大革命 的本质。(奈斯比特)
15
一、大革命必然到来:坐在火山口上的法国 ——大革命的来临不是偶然,旧制度的机器 在被革命的风暴卷走时已衰败不堪,革命 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 ——法国成为革命火山口的原因 A、高度中央集权 B、阶级分裂:缺乏政治自由和民主,不同阶 级无法实现协商和沟通,社会支离破碎。 C 、大革命到来:阶级间重逢只是为了厮杀
20
(二)戴维斯的革命爆发的“J-曲线模式” ——革命的爆发是因为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期待满足需要,而一旦实际 发展能够给人们的实际需要低于人们的容 忍差距时,人们所体验的剥夺感或挫折感 就会导致革命的爆发。
21
四、民主社会的理想类型
一、托克维尔:超越自身局限的思想 ——作为一个贵族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本质 上并不热爱民主。 ——但他却能够从法国革命和美国的现实中 看出贵族特权消失、民主社会到来的必然 性。
16
二、大革命(1789-1852)的悖论:追求自 由民主的革命复归专制的必然性 ——托克维尔眼中的大革命:1789-1852 王朝的更替、社会的撕裂、由民主到专 制、由自由到集权、暴力与疯狂 ——法国大革命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摧毁过去的一切;第二 阶段,恢复一部分已被遗弃的东西 ——革命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和专制在革命前 的旧制度中就已经形成
29
2、抵御民主国家的专制倾向 ——专制在民主时代是最使人害怕的东西 ——在不同的民主国家中,集权的趋势表现 得不尽相同 A、美国的国家特性:自由的人民与传统,使 中央政权虽有可能提高自己的特权地位,但 人民不会放弃个人的独立,由民主转变为专 制的倾向比法国要小。
30
B 、在美国,正当理解自我利益、参与自发 性社团的活动,言论和出版自由,阻碍个 人主义的蔓延。 C 、民主国家出现的集权倾向不是不可以克 服的。 ——《论美国的民主》向集权倾向宣战的一 部分。
19
四、托克维尔的启示:布林顿与戴维斯的研究 (一)布林顿:革命运动起源的一般性模式 A 、经济条件在改善,参加者不是经济绝 对贫困者;B、尽管存在阶级间的严重冲突, 重大的对抗往往存在于相互接近的阶级间; C、大批知识分子脱离或疏离原政权;D、 国家统治机器软弱无力;E、革命以统治阶 级的腐败为先导,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为革命 提供了机会。
24
2、对个人主义及其起源的论述 (1)以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分 ——利已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的偏激和过度的 爱,个人主义是一种成熟而心安理得的情 感。它使每一个社区成员和他的同伴隔离 开来,使他们与亲朋好友疏远,一旦建立 了自己的小圈子,就置整个社会于不顾。 ——个人主义是民主社会的产物,它产生于 成员地位的平等。 ——无所负于人,同样也无所求于人。
33
11
(二)美国的法律 能使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持下去 的法律方面的原因有三个。 1、联邦性质 ——国家的大小与人民生活和自由的关系 ——联邦既能给人民以小国那样的幸福和自 由,又能使国家像大国那样繁荣和强大 2、乡镇制度 ——既能有效限制多数的专制,又能使人民 养成爱好自由的习惯,掌握行使自由的艺术
3
二、托克维尔(1805—1859)的生平 ——出身贵族家庭 ——家族历史对雅各宾恐怖专政的记忆 ——1827年出任凡尔赛初审法院助理法官 ——与父母的矛盾:1830年七月革命,支持 复辟的波旁王朝?奥尔良王朝? ——1831年4月出走美国 考察狱政改革?考察民主政治的真实运 作! ——1835年《论美国的民主》(上)出版, 1840年出版《论美国的民主》(下)
22
二、民主社会的一般结构及其特点 (一)民主社会中社会成员智力活动的特点 ——民主对哲学思想、政治观念、宗教、科 学、诗歌、艺术、戏剧以及口才的影响 ——民主社会承认人的无限可完善性,升迁 有望的社会使人在哲学上产生整个人类都 有类似升迁机会的思想。 ——民主社会的人民是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 论的,他们往往表现得十分实际,这和贵 族社会迥然有别。
18
三、对革命爆发的地点及时代的分析 ——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 多,人民受其苛政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 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 地方爆发;因为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 不太重的地方,它反而显得无法忍受。 ——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 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改革描绘的前景和经济的繁荣使人们骚 动不安,而废除一部分封建制度,则使它 的其他部分更为突兀,更令人难以忍受。
10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对美国民主及其内在原因的分析 美国实行的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及持 续是以下因素促动的结果。 (一)造就美国民主制度的环境因素 ——没有强大的邻邦、首都,没有必要依靠 巨税、军队、将领,不会产生将全国人民 的命运交给一部分人的危险。 ——土地广袤,不为政治激情所动、胸中激 荡商业激情。喜欢秩序,讲究信誉,重视 实践胜于理论。
4
——1833-1835后访问英国和爱尔兰 ——积极参与政治 ——1848年二月革命:“我们正睡在一座火 山口上”;出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外交部 长,反对路易· 波拿巴称帝。 ——1852年:路易· 波拿巴复辟帝制 ——1851年解职入狱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发表 ——1859年去世
5
三、准社会学家:被发现的托克维尔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 ——对政治社会学与比较社会学的贡献 A、对特定社会的类型学研究:民主与专制 B、比较研究:美国与法国 ——用实证手段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行者 A、访谈法;B 、文献研究 ——最后一位启蒙主义哲学家:知识分子的 作用
23
(二)民主社会对社会成员情感的影响 1、民主社会的社会平等、物质福利观 ——民主社会充满了对社会平等的挚热愿 望,远远超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 ——民主社会的成员对物质福利的珍爱与 依赖,围绕物质福利与平等进行比较, 但这种不满与比较不会导致社会的混乱 与失序,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梦想的实现 有赖于社会秩序的存在,因此极力维持 这种秩序。
8
——托克维尔并没有将平等推向人类社会的 所有领域,他所理解的平等是法律面前形 式上的平等,或是人们之间不存在权利方 面的差异。 ——托克维尔欣赏美国财富和权利不等的社 会群体间相互流动的原则,将其视为平等 的要义。 ——两种社会:归属/先赋、成就/自致
9
(二)自由 ——自由和平等:联系与潜在抵触 ——托克维尔将自由视为个人在行动、意识 和生活方式上的自主。自由的标志之一就 是个人间差异的存在。
25
(2)对美国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的忧虑 ——如果个人主义不受其他因素制约,美 国人缺乏足够的对共同目标的承诺,那 么他们就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 ——缓解个人主义破坏性的两种因素 A、将正当理解的自我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 起来。 B、美国人参与自发性协会的程度很高。 ——个人主义:当代美国文化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