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在广东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1981—2010年广东 24节气平均气温曲线
2.1 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顺时 在传播中认可差异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黄河流域作为 24节气
的发源地,这 里 的 气 候 与 节 气 也 不 一 定 完 全 吻 合,节气“代 言 ”的 气 候 与 物 候 都 在 悄 然 发 生 变 化 [2]。节气的适 用 性 在 改 变 无 疑 已 成 为 媒 体 传 播的一大难题,而这样的难题在地处岭南的广东 尤为突出。气象上,广东夏季漫长冬无严寒,从 常年(1981—2010年 )来 看,粤 北 的 韶 关 入 春 和 入夏分别比“立春”、“立夏”提前了 1个节气,入 秋比“立秋”推迟了 4个节气;而入冬比“立冬” 推迟了 3个节气[3]。一个“四立”和四季毫不吻 合的广东,让 24节气略显尴尬,但文化的传播并 没有因噎废食,在天气预报的节目中,广东气象 影视工作者也正尝试着以节气为突破口,面对季 节的“误 差 ”做 到 直 言 不 讳,毕 竟 气 候 变 化 对 人 类生产生活的实际影响更大,人们更愿意按照气 候的变化来感知四季。节目的本地化事实上就 是解答节气中的那些变与不变、那些深入人心的 共性或是个性。
2 在传播中弘扬节气的科学魅力
24节气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虽然 24节气没有具体解释 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但是却从 自然现象中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 客观地为人们预知冷暖。对冷热的判断老祖宗 的敏锐度是相当精准的!图 1为 24节气平均气 温分布图,从图 1可以看出,24节气的平均气温 呈现正态分布的单峰型特点,其中“小暑大暑”、 “小寒大寒”分别是广东一年当中最热和最冷的 2个阶段,“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寒大寒冻成 冰团”这些谚语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尽管时间已 经过去了数千年,但是 24节气在延续过程中所 产生的“误差”并不能掩盖其光芒。
图 2 1981—2010年广东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差值
近 100年全球气候变暖已是公认的事实,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全球气候 还将继 续 变 暖[4]。 “立 秋 ”时 节 不 见 秋、“霜 降 ” 时节不见 霜、“小 雪 ”时 节 不 见 雪 在 广 东 司 空 见 惯,从“小暑 不 算 暑,大 暑 三 伏 天 ”到 “小 暑 大 暑 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可见节气文化在传播 中有一个自我更新发展的过程。事 实 上,根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每 30年作为 一个阶段性的累年值进行统计(表 1),“小暑”到 “处暑”期间,每 30年的平均气温升幅并不显著, 部分媒体看到平均气温 <05℃的升幅往往会觉 得没有爆点或者说服力,但只要深入挖掘会发现 极端最高气温在 35℃以上的天数却有明显跨越。 1981—2010年 广 东 平 均 高 温 日 数 是 129d,比 1971—2000年的 高 温 日 数 99d多 了 将 近1/4。 这可以解释了在全球变暖的问题上,为何平均气 温的数据和人体感觉有所不同,如果能用更全面 的数据去解答,或许更能兼顾话题性与科学性。
李文苑,陈美玲,李想
(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
摘 要:2016年 11月 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激发起国人的文化自信,每逢“节气”必然是影 视气象服务的热点,应对时代的发展,媒体应甄别差异并将节气文化回归到生活本身,更好地实现节 气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应用气象;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广东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7-6190.2019.01.014
收稿日期:2018-05-15 作者简介:李文苑(1990年生),女,本科,应用气象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影视编导工作。E-mail:361368277@qq.com
56
广东气象
第 41卷
2.2 科学严谨 大数据下解答热议 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每个节气在广东有了新
的注解:广东的“春分”在 24个节气中日照最少; “春天孩 子 脸 ”春 寒 料 峭,乍 暖 还 寒。 为 了 更 好 地反映出气温随节气的波动情况,统计了某节气 与其前一个节气的平均气温差值(图 2),可见相 邻节气的平均气温变量在“立春”到“立夏”期间 波动明显,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峰值 出 现 在 “惊 蛰”、“清明”以 及 “谷 雨 ”,平 均 气 温 的 变 量 均 为 24℃;谷值出现在“霜降”、“立冬”时节,负变量 值为 -24℃,广东的天气在该时节才明显凉快 起来。
第 204119卷年第21月期 Gu广ang do东ng M气eteo ro象logy
Vol.41 No.1
February 2019
李文苑,陈美玲,李想.二十四节气在广东的传承与发展[J].广东气象,2019,41(1):55-56.
二十四节气在广东的传承与发展
1 媒体下生活化的物候融入
24节 气 从 先 秦 时 积 累,在 汉 代 确 立 并 归 结 出 72物候,而 72物候没有进行各地“本地化”的 普查、归纳和集结,历史气候代用资料相对匮乏, 使得对历史和现代气候变化事实的认识还存在 很大不足 [1]。而 全 媒 体 的 发 展 为 文 化 的 传 播 打 破了地域空间局限,传统文化扎根于生活已然是 一条新出路。2016年《广东的味道》的开播引发 关注,老广讲究因时而作应季而食,春分木棉入 汤祛湿、谷雨徐闻菠萝成熟、芒种佛山南海的龙 船饭开锣、秋分广式腊味饭出炉、立冬时节三蛇 肥美滋补……物候的传播源于生活,应用气象应 体现生活智慧。
表 1 不同 30年间小暑到处暑(7月 7日—9月 7日) 期间平均气温及高温日数
年份 1951—1980 1961—1990 1971—2000 1981—2010
平均气温 /℃ 28.0 28.1 28.1 28.3
高温日数 /d 8.1 9.2 9.9 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