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林海雪原》的传奇性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56c51503d8ce2f006623f3.png)
曲波《林海雪原》简析“革命通俗小说”盛行于1950年代中期前后,主要有《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年)、《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烈火金刚》(刘流,1958年)等。
用传统手法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情节惊险曲折,故事性强。
新文学运动中受批判的传统通俗小说,在新时代纷纷穿上“革命”的外衣登场。
《林海雪原》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一)“英雄”的“传奇”1.背景:在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中,报恩与复仇是表达得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
在中国这样的血缘宗法制社会里,报恩复仇的观念通过小说和戏曲的不断传播,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即使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争斗,大部分理由是为报家族门派之仇,孝道为其提供道义支持。
2.伦理意义上的复仇主题《林海雪原》类似侠义公案小说,在忠奸、善恶、正邪等道德冲突上确立政治原则。
作品一开始就将“剿匪”的政治任务与个人“复仇”的自身伦理要求并置起来,“剿匪”也是“复仇”。
作为叙事起点,此后陆续出场的所有正面人物几乎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复仇成为他们最内在的要求,也成为小说叙事的动力和方向。
3.人物刻画的类型特征“英雄传奇”的重心是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一类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一类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粗豪英雄敬奉儒将若神明。
少剑波“个人英雄主义”得到渲染:智慧惊人、果断坚决、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与“党的领导”、“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对立。
(二)英雄也有“儿女情”1.背景:明清之前中国小说中男性侠客的共同特征是无“情”无“性”。
明朝末年掀起了一个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写“情”文学的高潮:“莽汉”变“书生”,英雄成风流公子。
清代以后,产生了调和“英雄”“儿女”、统一“侠”“情”关系的“侠情小说”,如《好逑传》、《儿女英雄传》。
自此,武侠与言情的合流成为通俗文学的方向。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https://img.taocdn.com/s3/m/782bed70a417866fb84a8e09.png)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小 但天有不测风云, 火车遭到伏击, 火车遭到伏击,小炉匠乘 乱逃到威虎山, 乱逃到威虎山,坐山雕要 小炉匠与杨子荣当面对质, 小炉匠与杨子荣当面对质, 情况万分危急。 情况万分危急。杨子荣面 对小炉匠临危不惧, 对小炉匠临危不惧,处惊 不变,巧施离间计, 不变,巧施离间计,终于 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作品这种节外 生枝, 生枝,险象环生的故事处 理方法, 理方法,与民间说书艺术 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故事 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 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 人物大忠大奸, 人物大忠大奸,情绪大悲 大喜, 大喜,把艺术各种要素都 推向极致, 推向极致,反而产生了引 人入胜的魅力。 人入胜的魅力。
从第二十章《 从第二十章《栾超家闯山 急报》到三十七章《 急报》到三十七章《李鲤 宫前对手交锋》 宫前对手交锋》写小分队 消灭马希山、 消灭马希山、候殿坤匪徒 的故事。 的故事。三个故事各有首 彼此有独立性, 尾,彼此有独立性,又相 互联系, 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在三个大故事中, 整体。在三个大故事中, 又包含着许多独立成篇的 小故事, 小故事,这种写法类似于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分队连 克顽敌,遇到一股匪徒, 克顽敌,遇到一股匪徒, 消灭一股匪徒, 消灭一股匪徒,节节取胜 的写法很像《西游记》 的写法很像《西游记》; 集中某些章节刻画某一个 人物又效法于《水浒》 人物又效法于《水浒》。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主 林海雪原》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步步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全书共三十八章, 全书共三十八章,开头三章 是总写。 是总写。写土匪许大马棒血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接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从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 第三章《受命》 第三章《受命》到第八章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消灭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从第 十章《雪地追踪》 十章《雪地追踪》到二十二 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章《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消灭 坐山雕的故事; 坐山雕的故事;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wps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wps](https://img.taocdn.com/s3/m/6eb77e3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0.png)
浅谈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我是在初二的时候拜读的曲波的《林海雪原》,当时还和一个很好的朋友一起看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被其中少剑波、杨子荣、刘勋苍等的胆识和大无畏的精神所折服。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想来,小说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血肉饱满的英雄形象依然能鲜活的浮现在我眼前。
曲波,山东龙口人,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
当全面抗战正式打响,年仅15岁的曲波就参加了八路军,16岁便当上文化干事,17岁当上指导员。
战争十分艰苦,也十分残酷,在一次战争中,曲波受了重伤,留下了终生残疾。
更不幸的是,1942年,曲波被打成“托派”,遭受严刑拷打、逼问,在逆境中,曲波坚守信仰,最后平反昭雪。
日寇投降后,内战爆发,东北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组成数十万土匪武装,顽据在林海雪原。
为了对付匪股,曲波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带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进行艰难的剿匪战斗。
曲波于1957年出版《林海雪原》,这部小说是他在回忆这段传奇的经历时创作出来的,小说出版不久就在全国引起轰动。
1959年至1962年他先后完成了《山呼海啸》和《桥隆飙》两部长篇小说的初稿,他还创作有反映工业建设题材的小说《热处理》、《争吵》和散文《散观平武》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受到严重的打击和迫害,作品被红卫兵视为毒草而烧毁,直至文化大革命后才得以平反。
已经了解了小说的作者和背景,如果想要深入探究这部文学作品还必须要将其历史还原,从叙事结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来研究。
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文学界正处在我们现在定义的“十七年文学”时期,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
《红旗谱》、《红日》、《红岩》和《创业史》、《青春之歌》在“十七年文学”时期成就最高。
《林海雪原》这部作品虽然在主题思想上与“三红一创一歌”并不存在什么区别,不过由于这些作品大量借用了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手法,情节展开与叙事节奏上与章回小说相似,使用大量“巧合”形成传奇效果等等。
林海雪原在情节故事上有什么的浪漫传奇特点
![林海雪原在情节故事上有什么的浪漫传奇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acad6d581b6bd97f19eaae.png)
《林海雪原》在情节故事上有什么的浪漫传奇特点?
《林海雪原》中“奇袭奶头山”的战斗一开始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之中,虽然杨子荣智捉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给小分队带来了希望,可奶头山险恶的山势却使大家一筹莫展,蘑菇老人的指点迷津,栾家超超凡的攀援本领,又使故事情节急转直下。
“智取威虎山”的战斗更是一波三折,从刘勋苍活捉“一撮毛”,到杨子荣闯进威虎山,再到小分队在夹皮沟发动群众,一切都有惊无险,但小炉匠逃走,风云突变,情况万分危急。
杨子荣却处变不惊,巧施离间计,终于化险为夷。
林海雪原读后感
![林海雪原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998a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6.png)
林海雪原读后感导语:《林海雪原》是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作者是曲波。
该小说描述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故事。
林海雪原读后感一《林海雪原》是一部怎样的书?是一部神采的纪实类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该书是曲波同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主要描述英勇的小分队与出没于东北林海区域,对当地人民进行凶残无度的杀害的国民党残余土匪分子进行英勇的作战,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一故事。
《林海雪原》的作者少剑波是一名优秀的中级指战员,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自己也参与其中的小分队如何与国民党残余势力开展作战的全过程系统完整地用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来。
给读者展现一幅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敌对分子英勇对战的壮丽画面。
当时的历史真实是: 1946年冬天,国民党的主力重兵压向东北,更在北满收罗伪满官吏、警察、宪兵以及惯匪、地主等土匪武装“中央先遣挺进军”在我后方作乱,我军不得不抽出一部分主力,到北满肃清匪患,巩固后方。
“当时我和我在书中所写的战友们,便数度深入林海雪原,和许家父子、马希山、坐山雕、李德林、谢文东等匪周旋。
在周旋中锻炼了我们自己,在战术上、军事技术上,我们压过了敌人,战胜了敌人,直至将匪徒歼灭。
”这是当时的真实的历史事实。
《林海雪原》全书第一句就是“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这“也是我赤诚的一颗心”。
作者写本书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他英雄的战友。
他在关于“林海雪原”里这样写到:(美好生活)这一切,杨子荣同志和高波同志没有看到,更没有享受到,他们正是为了我们今天所享受的这些,度过了艰苦的年月,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于是我便下定决心,挤业余时间写。
由此可见作者写《林海雪原》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写出杨子荣等战友的事迹,让他们的事迹永远被人们记住,让他们的精神成为我们国人永远铭记的一面旗帜。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优质课件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8c49cf9e31433238689333.png)
四、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成功地塑造人 物。小说在人物性格的配置上受民间传统小 说的“五虎将”模式这一隐形结构的支配。
“五虎”之首当然是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 方面)的高波;依次是骁勇威猛、谋略不足的刘勋 苍,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身怀绝技、粗 俗诙谐的栾超家,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 孙达得。每个人物身上突出一种主要性格,有的是 忠,有的是勇,有的是谋,有的是技(才),有的 是德,等等,有主有次,互为衬照。
第三节 战争小说的传奇性: 《林海雪原》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描写了一支由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 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国民党残 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
《林海雪原》采用了
“旧小说”的章回体形式, 运用接近日常口语的叙述 语言,并有很强的行动和 故事性.这种对旧小说既承 继又改革的创作,比普通 的英雄传奇故事要有更多 的现实性,又比一般的反 映革命斗争的小说更富于 传奇性,被人们称为“革 命英雄传奇” 填补了言情、 武侠、鬼怪等小说被取缔 后通俗文学领域这一阅读 空间。
《林海雪原》的独创性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 和叙事方式。小说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步步 深入,布局严谨,层次清晰。 全书共三十八章,开头三章 是总写。写土匪许大马棒血 洗杉岚站和我军的进剿。接 着写三个大的战斗故事。从 第三章《受命》到第八章 《跨谷飞涧,奇袭虎狼窝》 写小分队奇袭奶头山,消灭 许大马棒匪徒的故事;从第 十章《雪地追踪》到二十二 章《小白鸽彻夜施医术》, 写小分队智取威虎山,消灭 坐山雕的故事;
三、《林海雪原》是一部充满 浪漫传奇色彩的小说。这种浪 漫传奇性首先体现在故事情节 的浪漫传奇上。小说讲述的是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人民解放 军一支以三十六人组成的小分 队,同数十倍于自己的凶残狡 猾的国民党残匪在茫茫林海、 皑皑雪原上进行的艰苦战斗, 真实地表现了小分队突破险中 险,历经难上难,发挥智上智, 战胜魔中魔所创造的惊人奇迹。
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论文
![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580e2858fb770bf78a5527.png)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1)一、《林海雪原》的神奇性 (4)1、环境的险恶之奇 (4)2、情节的巧合之奇 (5)3、理想人物的传奇塑造 (6)(1)、理想的青年指挥官—少剑波 (7)(2)、理想的打匪英雄——杨子荣 (8)(3)、理想的“白衣天使”——白茹 (9)(4)、理想的革命英雄能手群体 (9)二、真情的自然流露 (10)1、对匪徒的憎恨与对人民的热爱的情感交织 (11)2、革命恋情 (12)3、战友深情 (13)注释 (23)参考文献 (23)英文摘要、关键词 (25)传奇与真情:一部独特的战争小说《林海雪原》摘要:曲波的《林海雪原》充满激情的讲述了少剑波带领小分队在茫茫无际的林海雪原剿灭许大马棒等土匪的传奇故事。
从全文看,作品充满了传奇色彩,艰难险恶的环境,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见证了小分队的神奇与勇猛。
不仅如此,与其他革命传奇小说相比,《林海雪原》的字里行间真切的体现出人间真情,这里不仅有小分队对人民的热爱,战友之间的阶级情谊,还有战火之中燃烧的那份真挚的爱情。
整部作品以“奇”与“情”贯穿其间,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的战争小说。
关键词:《林海雪原》传奇真情导语:作为十七年小说的经典之作,曲波的《林海雪原》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语言特色及其浓厚的传奇色彩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它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演绎的一部震撼人心的林海雪原剿匪英雄传奇。
作者曲波在作品中富有激情的讲述了团参谋长少剑波奉命率领三十六人的小分队在严寒的冬季奔赴茫茫林海、皑皑雪原剿灭许大马棒、座山雕、九彪、马希山等顽匪的英雄传奇故事。
作品生动的展现了我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的战术以及他们不畏艰苦、勇于奋斗、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革命心态。
整部作品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以说是十七年革命英雄传奇的代表之作。
而且作品中最值得读者回味的还是文中流露出的对人民、对战友、恋人的真情实意,这一点是作品胜于其他革命传奇小说的最根本所在。
评《林海雪原》
![评《林海雪原》](https://img.taocdn.com/s3/m/b099440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3.png)
评《林海雪原》评《林海雪原》的得与失《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一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
小说主要内容是描写在解放战争后期,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袭扰、残杀无辜的老百姓,人民军队奉命进山剿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故事。
这部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引起不小的轰动,但是也必然存在着局限性。
初读《林海雪原》,首先感到的便是强烈的革命情怀和激昂的革命精神。
少剑波和他的小分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深深鼓舞了每一个人,他们不怕所有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挑战,还时时普及科学知识,说些笑话,如和大雪交朋友,具有幽默感。
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充斥着整部作品,使《林海雪原》成为那个时代的强音,具有浓郁的时代感。
因这部作品出版于我国建国不久,正是我们国家要提升整个民族精神面貌的时机,可以说它激励了那一代人,激发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当中去,这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恰逢其时。
但是,这份精神描绘的太过于强烈,以至于让现在的我们来看,就像是理想中的人们才具备的,不符合实际。
在茫茫的雪原中行进,在走了几天几夜后,谁又真的不会生出一点烦躁?在面对奶头山的万丈深谷时,又怎会不生出一丝胆怯?我认为,这部作品最突出的是精神,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但是,在所有困难面前,这份精神的描绘还是欠缺,没有写出具体的斗争心理的强大与无畏。
故事叙述方面,主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
只有在故事的高潮前夕,即杨子荣卧底威虎山,少剑波扎营夹皮屯的时候进行了一个双线叙述,两个场景交叉变化,故事情节高潮迭起。
故事中还穿插了一些东北牡丹江一带的风土人情描写,神话志怪传说,以及老一辈口耳相传的民谣,山歌。
这都丰富了整部作品的乡土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且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就像是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引人注目。
如叛徒于登科的出现丰富情节,最后在捕获马希山时的智力与体力的对决都十分生动。
但是,整体叙述较为平淡,客观描述居多,显得有些生硬。
《林海雪原》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林海雪原》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6d95ee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b.png)
《林海雪原》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①《林海雪原》的故事内容富有传奇色彩,三十六人的小分队子茫茫林海雪原中与数股顽敌周旋,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困难,对付着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最后全歼顽匪,这种超乎寻常的事迹本身,就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因素。
②小说的人物塑造也体现了高度的理想主义精神。
杨子荣的孤独、栾超家的灵敏,刘勋苍的骁勇,孙德达的善行,少剑波的多智谋等都注进了作家的理想主义的汁液,所以这些人物比实际生活中的更突出、更鲜明。
③奇异的自然景物描写。
九龙山的巍峨险峻,怪石倒悬的鹰嘴山,表面幽静暗藏杀机的河神庙,森严可怖的威虎山,还有能搅起雪龙改变地形的穿山风,天昏地暗的暴风雪等。
险恶多变的自然环境,烘托了小分队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借景写人,加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④根据这场战斗的紧张惊险,曲折多变的传奇式内容,小说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手法:单线发展、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步步深入,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千变万化,更增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XXX《林海雪原》简析
![XXX《林海雪原》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6ce5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d.png)
XXX《林海雪原》简析用传统手法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情节惊险曲折,故事性强。
新文学运动中受批判的传统通俗小说,在新时代纷纷穿上“革命”的外衣登场。
林海雪原》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
一)“英雄”的“传奇”1.背景:在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中,报恩与复仇是表达得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
在中国这样的血缘宗法制社会里,报恩复仇的观念通过小说和戏曲的不断传播,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即使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争斗,大部分理由是为报家族门派之仇,孝道为其提供道义支持。
2.伦理意义上的复仇主题林海雪原》类似侠义公案小说,在忠奸、善恶、正邪等道德抵触上建立政治原则。
作品一开始就将“剿匪”的政治任务与个人“复仇”的本身伦理要求并置起来,“剿匪”也是“复仇”。
作为叙事出发点,今后陆续进场的所有正面人物几乎都有亲人被杀害的痛苦经历,为亲人复仇成为他们最内涵的要求,也成为小说叙事的动力和偏向。
3.人物刻画的类型特征英雄传奇”的重心是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一类是XXX、武松式的粗豪英雄,一类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粗豪英雄敬奉儒将若神明。
XXX“个人英雄主义”得到渲染:智慧惊人、果断坚决、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与“党的领导”、“集体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对立。
二)英雄也有“儿女情”1.背景:明清之前中国小说中男性侠客的共同特征是无“情”无“性”。
明朝末年掀起了一个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写“情”文学的:“莽汉”变“书生”,英雄成风流公子。
清代以后,产生了调和“豪杰”“后代”、同一“侠”“情”关系的“侠情小说”,如《好逑传》、《后代豪杰传》。
自此,武侠与言情的合流成为通俗文学的偏向。
“刚柔并济”、“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双面豪杰”成为新派武侠主角。
2.“书生”气质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儒将”的另一面是文人气的脆弱与感伤,这体现在对姐姐无穷深情的思念中。
此时,是“雌化”的男人。
《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叙事
![《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161f03ee0b4c2e3f572763dc.png)
《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叙事《林海雪原》,这部浓郁时代色彩浪漫主义小说,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林海雪原》的传奇色彩叙事,欢迎大家阅读!摘要:《林海雪原》出自作家曲波之手,是作者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所描述的传奇经历带给读者广阔的遐想空间。
另外,其叙事模式对浪漫主义文学及中国古典文学都有所借鉴。
本文就小说的叙事内涵进行探究,进而阐述该小说的文学价值。
《林海雪原》被誉为时代的经典,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在众多叙事类小说中散发出无限魅力。
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的文学特点一方面提高了小说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
本文从叙事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小说作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林海雪原》;叙事内涵;叙事艺术一、对我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模式借鉴《林海雪原》的叙事模式多方面地借鉴了我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故事性较强,人物性格单一,人物善恶美丑鲜明。
小说中主要讲述了一支36人的小分队攻下一山又一山的故事,这种故事结构简明却又不失丰富,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单线叙事结构。
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攻克一关又一关。
另外,在我国古典小说叙事中经常会出现对英雄故事的美好歌颂,《林海雪原》中所讲述的小分队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勇气可嘉的群体,在这个神奇的群体中,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在与敌人战斗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最终的胜利。
该故事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典小说中对英雄形象的叙述及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关于战争的描述中,获胜的一方大多在人数上处于弱势,虽然两者力量悬殊,但弱势群体往往因为守护正义而获得成功。
《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借鉴了古典小说中以少胜多的模式,歌颂了英雄,事实上这种力量悬殊并且获胜的情况明显具有夸张色彩,但它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英雄人物形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
古典小说中通常会出现复仇,复仇元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干宝《搜神记》,《唐传奇》《赵氏孤儿》等都具有这一元素,不论从何种角度而言,复仇都是串联英雄传奇故事的重要艺术手法。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https://img.taocdn.com/s3/m/d0f1166458fafab069dc02fc.png)
(↑)作家曲波
《 林 海 雪 原 》
新 旧 剧 照
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编剧:上海京剧团集体创作 主演:童祥苓、沈金波等
《林海雪原》的艺术特色 1.成功地塑造了英雄群像。如足智多谋的指 挥员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卫生员小白 鸽等形象。在整个英雄的群像中,杨子荣这 个人物塑造得尤为成功。作者通过他智识小 炉匠、只身入虎穴、活捉座山雕等一系列行 动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刚毅的意志和惊 人的胆魄,能说善辩的雄才大略和机智灵活 的斗争艺术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林海雪原》
一部革命英雄的传奇
革命通俗小说
50年代前期出现于文坛的一种革命小说类型。 代表作品有《铁道游击队》(知侠)、《林 海雪原》(曲波)、《敌后武工队》(冯 志)、《烈火金钢》(刘流)等。作品多以 传统小说的手法来表现“革命”主题,语言 通俗,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深受读者欢迎。
《林海雪原》
小说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惊险性,
许多情节的巧合性,都是通俗小说 所具有的特点。 在20世纪50年代,旧的通俗小说被 取消后,《林海雪原》填补了这一 空白。
《林海雪原》 “革命通俗小说:“传统”与“革 命”的融合
“革命通俗小说”是5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的 一种小说类型,主要包括《铁道游击队》、 《林海雪原》等作品,由于多以传统小说的 手法来表现“革命”主题,语言通俗,具有 很强的故事性。 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建构中,通俗 文学一直是作为新文学的“他者”存在的, 通俗文学更是新文学穷追猛打的对象。周作 人更干脆称“新文学”为“人的文学”,将 作为“迷信的鬼神书类”的《西游记》、 《封神传》,“妖怪书类”的《聊斋志异》, “强盗书类”的《水浒传》等等的通俗小说 归入“非人的文学” 。
名人对林海雪原的评价
![名人对林海雪原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232a9f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1.png)
名人对林海雪原的评价
《林海雪原》是一部以中国东北林海雪原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传奇英雄的故事。
许多名人对这本书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首先,著名作家茅盾认为《林海雪原》是一部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他赞扬了作者在描写环境和人物方面的才华,并认为这部小说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气魄和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茅盾也指出了小说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文笔不够跌宕、奔放、绚烂,以及人物描写不够深刻等。
其次,侯金镜在文章中高度评价了《林海雪原》,认为它具有充沛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感情和接近民族风格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特色。
侯金镜通过详实到位的文本分析进行了有力的论证,进一步证实了这部小说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此外,著名诗人何其芳也对《林海雪原》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他认为这部小说的情节很吸引人,并不仅仅是由于它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还在于它有新的内容和这种民族形式结合得好。
同时,何其芳也指出了小说在人物描写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主人公少剑波个人主义缺点的欣赏态度等。
尽管如此,何其芳仍然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林海雪原》作为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得到了许多名人的一致好评。
这些评价不仅肯定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林海雪原》神勇奇智
![《林海雪原》神勇奇智](https://img.taocdn.com/s3/m/162f5d7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d.png)
独领改编风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占据东北这一粮仓和工业基地,一方面从正面向我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一方面收罗伪满官吏、宪兵警察、地主恶霸、盗寇惯匪等,组成号称“中央先遣军”的数十万土匪,在后方不断侵扰我军和地方群众,严重威胁了民主革命进程。
对付这些像地头蛇一样潜藏作乱的敌人,用大兵团进剿无济于事,只有组织精悍坚强的“既能侦察又能打击”的小部队与之周旋。
这其中就有一支由36人组成的我军小分队,在东北牡丹江的茫茫雪原中神出鬼没,越险壑,穿林海,翻雪山,出奇兵,先后经历了72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消灭了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为巩固后方、保护土改、支援前线立下赫赫战功。
时隔10年之后,当年指挥员之一、曾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的曲波,根据这一亲身历经的激烈战斗生活,写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作品所描述的奇崛险恶的自然环境、凶残狡诈的土匪武装、巧妙多变的战斗形式、出定位“通俗易懂”然根据原著特有的传奇性的题材、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和自然景色,确立以通俗传奇手法反映革命斗争历史的表现方式,注意借鉴我国古典小说和戏曲的优良传统,并发挥电影艺术在时空转化、场面调度、镜头组接等方面的特长,乃至穿插运用旁白解说方式,在总体做到故事性强、头尾完整、头绪交待清楚、关节发展多变、人物环境描绘具体的同时,对“情节惊险离奇与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突出特征,以真实反映生活为基础适度渲染和夸张。
如侦察小分队的神出鬼没、出奇制胜,都是从战斗生活的真实表现和特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出其合理性。
尤其是对杨子荣超常智勇的刻画,始终把握人物性格在规定情境里合乎逻辑的发展,在其只身闯入虎穴过程中,惊险场面渲染与心理活动反应互为关照,座山雕的猜疑考察、小炉匠的突然出现,也曾引起他一时紧张和忙乱,但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勇敢机智的品质使他迅速恢复冷静,从容不迫地作出应对处置,因而人物虽神奇但不荒诞,情节虽曲折但不离奇,既有引人入胜艺术魅力,又不失真实可信。
林海雪原评论
![林海雪原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bcea24ad02de80d5d8406f.png)
林海雪原评论一、《林海雪原》: “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重读“红色经典”系列之一宋剑华暨南学报 2009年第二期《林海雪原》具有民间传奇的叙事性质,这是任何人都十分清楚的客观事实,根本用不着我们去连篇考证夸夸其谈。
只要读者将“注意力回到历史本身”,他们自然就会发现“每一部作品都是清晰的”。
众所周知,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人的思想“大跃进”,造就了无数具有超越品质的“红色经典”;一切艺术夸张也因作家意识形态的情绪膨胀,而被社会公众赋予了绝对真理的浪漫阐释。
作为思想“大跃进”的历史产物,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文本意义,则是“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兵”被作者描写成是中国无产阶级的象征符号,而中国无产阶级又被作者描写成是“兵”的本质属性———“兵”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概念等同,“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巧妙结合,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林海雪原》的审美趣味,同时更凸显出了“红色经典”的价值取向! 所以我个人认为,读懂《林海雪原》的前提条件,不是对其“传奇”笔法的追根溯源, 而是对其写“兵”意图的深度分析。
1、《林海雪原》:关于“兵”的阶级属性的传奇叙事2、《林海雪原》:关于“兵”的精英气质的传奇叙事《林海雪原》中“兵”的“无产阶级化”倾向,集中反映了部队这所革命大熔炉的思想改造功能;而小分队全体成员的政治精英气质,则又深刻揭示了部队这所革命大学校的文化教育作用。
3、《林海雪原》:关于“兵”的神性功能的传奇叙事《林海雪原》的传奇叙事,是革命者重塑其历史丰碑的英雄“传奇”,是胜利者展示其政治理想的史诗“叙事”;作者人为地强化“兵”的“神性”与“超能力”,其真正目的就是要去张扬革命英雄主义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去抒发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
二、试论《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中“党的代言人”形象朱珊中国市场 2009年第9期文章从《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中“ 党的代言人” 形象对比入手, 分析了在这两部内部结构趋近一致的小说中, 不同的情节设置下萧祥与少剑波形象的差异, 得出萧祥形象趋近于“ 扁形” 、少剑波形象趋近于“ 浑圆” 的结论并通过探讨两部小说中情节设置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指出即使在受时代背景与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 十七年” 小说创作中, 在“ 叙事文” 层面, 时代与政治因素并不能超越情节影响人物的形象, 情节仍然是影响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
![第三节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https://img.taocdn.com/s3/m/845b87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7.png)
第三节战争小说的传奇性:《林海雪原》与吴强创作《红日》一样,长篇小说《林海雪原》5 也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
作家曲波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指挥员,指挥过解放军的一个小分队在东北牡丹江地区的林海雪原的剿匪战斗。
《林海雪原》反映了作家的这段生活经历,即描写一支由36位侦察兵组成的解放军小分队,在东北长白山林区和绥芬草原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的故事,在叙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传奇性。
书中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大战四方台等剿匪战斗为主要线索,穿插各种出人意料、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产生了曲里有曲,险中有险的阅读效果。
所以,它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当时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流行读物。
50年代以后,原来盘据在通俗文学领域的言情、武侠、鬼怪等小说均被取缔,真正能填补这一阅读空间的,正是《林海雪原》一类读物。
它的一些情节和片断被改编成电影、京剧以及其它戏曲后,杨子荣、少剑波、座山雕等艺术形象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继《铁道游击队》以后,《林海雪原》同样是一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来表现战争的成功之作。
这当然不是说,它已经摆脱、或者突破了当时战争小说的一般审美模式,相反,它正是以塑造出一批流传广泛的英雄人物形象为成功标志,以截然分明的“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来构造布局,以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创作基调。
这也不是说,它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方面获得了完全成功,相反,小说有许多缺点都与它的民间叙事特点与生俱来,比如过于夸张和煽情的描写,过于陈旧的表现英雄人物的模式,特别是对小分队的指挥员少剑波的描写,作家浪漫得过了头,竟按照旧小说的“儒将”形象来刻画:少剑波不仅会指挥打仗,还会写浪漫主义的诗歌,而且在诗歌里自称“少帅”,为了成全“英雄美人”的传统理想模式,作家还特地配置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
故事当然很好看,但从“五四”新文学发展而来的现代审美理想来衡量,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caf4c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f.png)
《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解读《林海雪原》是一部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经典文学作品,它以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扣人心弦的战斗场景,更深刻地诠释了英雄主义与爱国情怀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震撼与感动。
在《林海雪原》中,英雄主义首先体现在战士们的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上。
杨子荣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他孤身深入匪巢,凭借着超人的智慧和勇气,与凶残狡猾的土匪斗智斗勇。
面对重重危险,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种无畏的勇气并非盲目冲动,而是源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勇往直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少剑波也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人物。
他作为剿匪小分队的领导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头脑。
在战斗中,他总是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出有效的作战方案。
同时,他对战友关怀备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带领大家一次次战胜敌人。
他的英雄主义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体现在他对战友的关爱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除了个人的英勇表现,《林海雪原》中的英雄主义还体现在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的发挥上。
剿匪小分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长,但他们在战斗中能够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
例如,刘勋苍的勇猛、孙达得的坚韧、白茹的机智等,大家各自发挥优势,相互支持,共同为了完成剿匪任务而努力。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体现了英雄主义在集体行动中的强大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困难面前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而爱国情怀在作品中更是贯穿始终。
战士们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勇作战,不畏牺牲,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们深知,只有彻底消灭土匪,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让祖国的边疆得以安宁。
这种爱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他们的每一次行动中,每一滴汗水里,每一滴鲜血中。
《林海雪原》:“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重读“红色经典”系列之一
![《林海雪原》:“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重读“红色经典”系列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710f23db33d4b14e85246894.png)
与保守性 , 么通 过 “ ” 那 兵 的途 径促 使其 迅 速
“ 无产 阶级化 ” 应是 “ , 红色经典 ” 般无奈 的变 万 通办法 : 革命大熔炉 的千锤百炼 , 去掉 了他们 自 身的愚昧习性 ; 革命 战争 的腥风血雨 , 又培养 了
他们对 党的无 限忠诚 。“ ” 兵 的政 治素 质 与文 化修养 , 兵 ” “ 的钢 铁 意 志 与高 尚人 格 , 就 了 造 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 最 完美 的英 雄形 象 ; 而少剑
波与“ 小分 队” 战士们 的坚定信 仰 , 以及他 们对 共产 主 义伟 大 理 想 的执 著 追 求 , 足 以证 明 都 “ 是“ 兵” 无产阶级” 的当然代表 。 《 林海雪原》 兵 ” 中“ 的结构成 分 , 都是来 全 自于农村社会各 阶层 的受苦人物 。像少剑 波早 年父母 双亡 , 姐 弟俩 就 开 始 了孤 苦无 依 的生 “
2 0 年第 2 09 期 N .2 0 9 o 20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un f ia nvri ( hlspyadSca Sine) ora o nnU i sy P i oh n oi cecs l J e t o l
总第 19 3 期
S m . 1 9 u No 3
地再现 了“ 的非凡意义 , 兵” 进而强化 了“ ” 兵 在
中国现代 革命 中所不可取代 的历史地位 。毫无
[ 作者简 介] 宋剑华(95 , 辽宁丹东人, 15一)男,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3 1卷
第 2期
暨南 学 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 关键词 ] 《 林海 雪原》 传奇与神话 ; ; 身份置换 ;“ 神性 ” 智慧 ; 身体 “ 超能力 ”
林海雪原概括内容
![林海雪原概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f03d70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e.png)
林海雪原概括内容《林海雪原》讲的可都是些超惊险又超带劲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那冰天雪地的东北林海,有一支英勇的小分队,他们就像一群在雪地里穿梭的勇士。
这小分队里的杨子荣可不得了,那家伙智勇双全。
我就想象着他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毛茸茸的帽子,在那茫茫雪地里大步前行的样子,肯定特威风。
有一次,他们接到任务要去剿灭一帮土匪。
这土匪可狡猾了,躲在深山老林里,那地方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和齐腰深的积雪,一不小心就可能迷路。
小分队可没怕,他们像一群机灵的小松鼠,在树林里东窜西窜,寻找土匪的踪迹。
杨子荣呢,更是想出了一个超大胆的计划。
他居然打算假扮土匪,混进土匪窝里。
我一想到这就觉得刺激,这得多大的胆子啊!他乔装打扮一番后,就大摇大摆地朝着土匪窝走去。
在土匪窝里,他得时刻小心翼翼,一个不小心说错话或者露了馅,那可就完蛋了。
他和土匪们喝酒吃肉,还得陪着他们吹牛,就像在走钢丝一样,每一步都惊险万分。
而小分队的其他成员呢,也没闲着。
他们在外面悄悄地布置着,准备来个里应外合。
我仿佛看到他们在雪地里趴着,冻得直哆嗦,但眼睛还紧紧盯着土匪窝的方向,那专注的神情就像盯着猎物的小猎豹。
在杨子荣的努力下,终于摸清了土匪的情况和他们的逃跑路线。
等到时机成熟,小分队就像天兵天将一样杀了进去。
那场面,肯定是枪声大作,雪花都被震得四处飞溅。
土匪们被打得措手不及,有的还想逃跑,结果都被小分队给逮了回来。
我记得我有一次去东北的深山里游玩,那也是一片林海雪原的景象。
我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没一会儿就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林海雪原》里的小分队,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要执行任务,得多辛苦啊。
这也让我更加佩服他们的毅力和勇气。
总之,《林海雪原》就是一部充满热血与冒险的故事,小分队在林海雪原里与土匪斗智斗勇,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那雪地里永不熄灭的火焰,一直燃烧在读者的心中,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英雄们的传奇经历,也让我们对那片神秘的林海雪原充满了向往和敬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林海雪原》的传奇性
《林海雪原》,曲波的代表作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它以传奇小说形式写革命军事题材,继承《水浒传》的传统选取小战斗作小型化的挖掘,进行“连环式”的描绘。
全书的传奇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奇的情节结构
全书以解放军36人小分队的剿匪历程为经,以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绥纷草甸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为纬。
这是一场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战斗。
解放军所面临的敌人,不是国民党“官军”也不是散兵游勇,而是一伙具有东北“胡子”习性,惯于长途奔袭和流窜而且像豺狼虎豹一样在深山老林中行动自如的有大小头目统领组织严密的惯匪。
他们久居深山老林,行踪诡秘,及时暴露也极易躲藏、易守难攻。
作者在小说中吧小分队置身于这样的困难之下,通过四大故事充分展示了解放军以神奇的智慧和超凡的胆识创造出来的使人惊叹不已的战斗奇迹,给整部小说以充分的传奇性色彩。
四个大故事既各有首尾相互独立,有彼此联系构成完整的整体,而且在大故事中又穿插许多独立成篇的小故事,使得作品的情节结构错综复杂又和谐统一,跌宕多姿又脉络分明,这样的结构布局,使作品环环相扣,奇峰迭起,又与它的传奇性内容相得益彰。
二、传奇的人物形象
在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中,必然少不了传奇性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有:机智勇敢、多谋善段的指挥员少剑波;乐观幽默善于攀登的栾超家;耐力过人、长于跋涉的孙达得等。
但最具传奇性色彩的当属侦查英超杨子荣,他是小说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
他凭借自身超乎常人的机智,乔装成匪徒胡彪,只身打入虎穴,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取得了匪首的信任,巧妙地干掉曾被他俘获审讯过的土匪栾平,而且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端掉座山雕,全歼匪徒。
这一切都充分展示了传奇性人物形象在任何艰险复杂的环境中的忠诚
三、传奇的自然景物
《林海雪原》在自然景物的描绘方面上也充分展示了它的传奇性色彩。
如:巍峨险峻的九龙山;怪石倒悬的鹰嘴山无一不充满奇异色彩;威虎山的阴森恐怖,河神外的内静外阴无一不让人毛骨悚然;还有四方台的冰锋陡截;绥纷草甸的迷茫死寂,外加能凝固人血液的酷寒等。
另外还有各具特色的四季之奇:春天可随处蔓延的荒火,夏天咆哮的山洪,秋天林里的毒虫,冬天能改变地貌的穿山风。
这些不仅渲染了小分队战斗的艰苦环境,还为作品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综上,正是因为作品情节结构飞传奇性,人物形象的传奇性以及自然环境的传奇性三者相互交融,使得整部作品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因而受到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