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论文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数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有点差,而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抽象思维的意识,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
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一、提高对思维能力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有许多的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尽管教学大纲中有要求,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思考,去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关于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判断,但他们不能自觉调节检查、验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们在这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对引导学生向深远的思维空间发展很有必要。
在如今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有意识地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素质。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且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诸多方面的素质。
这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质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做到:(1)从直观入手,运用多种感官逐步将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意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源泉。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方案,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才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听课的积极性,触发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乐于思考。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独创能力。
所以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能在21世纪敢于创新和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是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创新创设启发说理完善推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老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且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创新。
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敢于去创新。
这对于每一个人一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这一高度出发,我认为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1)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还剩几分之几?(2)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3)学校购进图书300件,发到各班共2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本文就结合自己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在自己的教学中时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
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此,笔者将简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教学中要重视下思维过程的组织。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第二,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
第三,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
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三、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抓住心理特征。
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
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探索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
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
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三、克服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
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寻找素材时机。
训练创新思维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加减乘除的演算能力,解决问题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探索某一类知识规律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图形的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教学中综合运用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逐渐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演算思维小学数学演算思维能力训练,教师首先要明了让学生掌握哪些演算能力,这些基本的演算能力是如何一步步实施的,不能说一年级就能马上把所有的演算方法都掌握了,小学六年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掌握基本的演算技巧。
小学数学演算思维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三四年级掌握整数的一些连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运用这些数学公式使计算简便而快捷。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所以利用所学演算知识解决应用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演算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到了五六年级,小数、分数是学习的重点,演算思维能力继续是教学的重点,把以前所学的整数换成小数、分数,基本的演算思维照样在小数和分数中使用,运算法则一样,这样通过一个阶梯式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了演算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空间思维小学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图形这个媒介来实现的,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时候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是一体的,那么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图形与位置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在课本。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学生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如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建设创新型国家,回答这些问题尤其重要。
有人认为,创造力来自个人的天赋和潜能,也有人认为,创造力来自个人经验与知识的积累。
天赋和潜能固然是拥有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但这是先天性因素,与创造力的激发是不同层面上的问题。
如果说天赋、潜能与创造力之间有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教育中则是如何发现一个人的天赋,激发其潜能。
没有教育,再好的天赋与潜能也是枉然。
个人经验与知识积累对于发明创造是不可或缺的,但并非最根本的要素,丰富的经验与知识积累可以让一个人熟练地从事某种工作,却未必能有发明创造。
创造力来自哪里?爱因斯坦有一个回答:“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所谓创造主要是知识方面的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因斯坦的话说明创造力来自想象力而非知识。
数学的创造力也不例外,其激发来自想象力的培养,数学的想象力绝非仅仅指空间、图形的想象。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叫想象力,所谓想象力,是指“人的思维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想象力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想象既可能是形象化的,也可能与抽象、逻辑思维等密切相关。
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想象力培养的根本,也是激发创造力的根本。
人的想象力是一个逐渐提升与升华的过程。
儿童时期是极富有想象力的时期,但儿童的想象既缺少知识与经验作为基础,也缺少一定的逻辑基础。
如何以知识为载体,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并逐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三要素数学思维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觉感知、思考辨析、演绎证明,也可以把它们称为数学思维能力的三要素。
直觉感知与思考辨析往往需要比较强的想象力,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可以把想象力归结为直觉感知能力与思考辨析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数学思维能力,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培养思维能力的措施:要确保数学老师对思维能力要有充足的认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使小学生思维灵活变通。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二是会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三是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四是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小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思维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有目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去,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但是小学生年龄小, 数的概念非常的模糊,抽象思维能力通常有点差,而数学教学的内容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意识,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
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在数学日常教学中关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做出哪些努力呢?第一,要确保数学老师对思维能力要有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有许多的数学老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尽管教学大纲中有要求,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数学老师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思考,去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关于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判断,但他们不能自觉调节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一味地为追求成绩而“死教书、教死书了”。
相反,要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使之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正确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培养比较容易,不好的数学学习方式也很容易形成。
所以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就要更加注重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一、规范数学学习的教育观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教师的脑海里数学学习的目的就是学生能在每次考试中取的良好的成绩。
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就强制性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并通过各种手段,例如题海战术、补习班等让孩子增加课外的知识。
学生也被这所谓的“好意”而东奔西跑地学习,整个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疲惫不堪。
而这样劳累的结果可能也会达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但却使得现在的学生都没有自己学习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了,而是教师把东西消化好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了“不假思索”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完全不能脱离教师自己去解决数学问题。
仔细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是我们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感受而导致的恶劣后果。
为了改善这种教学,我们首先就得规范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目的性。
万物只要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
数学学科学习的道理并不是肤浅地只追求试卷的高分,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规范其教育性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进行题海战术,死板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开发;也使得家长们不再单纯地以成绩来评判自己孩子的学习好坏了,这样对学生来说学习也变得更加灵活和有趣。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特点与培养策略分析论文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点与培养策略分析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较好的数学教学能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一个重要能力,拥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可以促使学生灵活变通的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点,然后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特点培养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和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更是一个培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虽然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很重要,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在教学过程当中,相应的小学数学教师应有效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能力特点培养其思维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一、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点(一)以形象思维主导数学思维。
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形象思维为指导,通过集中思维异同配合起作用。
特别是11岁之前的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靠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要对照经验模式。
例如,计算“7+2”的时候,他们会直接将数字同具体的事物进行联系,例如将7同白兔子联系起来,将2同黑兔子联系起来,所以计算这个题的时候会将7只白兔和2只黑兔进行相加。
而对于“9-2”,小学生想的首先是2只黑兔子的形象小时了,而不是在数量上减少了。
(二)逻辑思维大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不够完善。
相关研究表明,数学活动一定要经过相应的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阶段、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化阶段及数学理论的应用阶段。
由此可见,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一个对相应具体材料感性认识到对抽象数学概念及数学体系的理解的过程。
(三)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特点。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喜欢用固定的思路思考问题,进而得到答案。
虽然这种思维能够使学生快速的解决同类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学生就会一直使用,从而不会进行变通,不能对数学方法进行灵活的掌握。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里。
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
那么,我们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呢?这是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兴趣培养,促进思维发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
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吃透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数学教师,首先课堂的引入要尽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对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的“7的加、减法”这节课时,就是这样设计的:教师:“你们在家里受父母的偏爱吗?“学生:“我妈妈特别喜欢我”、“我爸爸特别喜欢我”、“我奶奶特别喜欢我”……教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受人偏爱的7’”。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
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
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笔者的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
在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的很明白,但在自己做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
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觉得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至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
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
这种障碍,有的是来自教学的疏忽,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1、兴趣激励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出了“数学地思考”,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数学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各种思维能力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交替使用。
本人从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相互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渗透,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相互结合这三个角度以例谈的方式论述了教师应把握好在教学中怎样使多种思维方式有机渗透,让学生的各种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真正能够数学地思考。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数学思考一、研究的背景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与其说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倒不如说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学生的未来会遇到不同的挑战——一些人需要学习或研究更高的数学,对他们而言是否能够数学地思考非常重要,一些人(他们是受教育中的绝大多数)就业后根本不需要解决单纯的数学问题(除了参加数学考试)对他们而言数学是一种需要,但更需要数学地思考,即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时能够用数学地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对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还要注重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交替使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能让学生数学地思考。
二、例谈思维方式的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
但怎样使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两者协调发展相互融合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真正体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内涵。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集中与发散思维、形象与抽象思维、分析与直觉思维)例谈思维方式的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相互融合任何问题都是辨证的,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使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加强引导 努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论文
加强引导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思维具有广泛的内容,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数学的意义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
而掌握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有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
它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它学科所必备的。
(二)开发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
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
这在其它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三)培养科学文化素质。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断定结果。
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
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
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知识去掌握新知识。
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
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一)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
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摘要】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
教师只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要善于提出适当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how to train primary school math thinking skillsli you【abstract】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courage to let go,students can solve the problem, try to make them themselves. teachers only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organizer and guide.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key words】mathematical; thinking skills; training众所周知,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就努力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而言,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更为深入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在此则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应当如何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即使就最为初等的数学内容而言,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抽象特点,而这就已包括了由“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重要过渡。
也正由于数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模式而非特殊的现实情景,这就为相应的“纯数学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例如,就以上所提及的加减法运算而言,由于其中涉及三个不同的量(两个加数与它们的和,或被减数、减数与它们的差),因此,从纯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依据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去求取第三个量。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增强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各国的小学数学都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1、通过教学实践,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保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就要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
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维。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就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为此,让学生操作教具前要让学生明确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及操作具体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思维和操作,使思维和操作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从儿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圆,当提到圆月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在谈论这样的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新知识中始终处在兴奋中,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发。
2、通过说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
西藏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表现在听不懂汉语,对应用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差。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仔细读题正确引导学生的理解题意、理顺解题思路,使思维、演示与训练结合起来,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难度。
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律、公式、过程、方法思路等。
在说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如何训练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拓他们的创新精神,乃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数学思维教育的核心。
笔者就此进行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提高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
1、明确教育的作用与目的任务
教育有两大作用:一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二是除了教给学生最基础的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也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历来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2、明确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成就个性、成就未来。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要做到让人长智、明理、心细、求实、创新,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位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成有所创、创有所值。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一些实施策略
1、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剖析、思考,才能“精讲”、“善导”,也才能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积极
思维、主动探索,让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
如我在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节时,是这样设计的:
感受知识: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把三组最简分数化成小数。
体验知识:三组最简分数中每组分子都相同,为什么同一组分数中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小数与它们的分子有关吗?
得出初步结论: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由这个分数的分母来决定的。
引导探索:把上面的分数按其差异进行对比,分出两大类,并对其分母分解质因数。
学生思考: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能从它的分母中找到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呢?学生争论后得出初步结论。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其规律。
在上面的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感受——体验——探索——结论”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科学思维的方法。
2、以学的需要为基础,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根本出路。
教师应当充分借助数学知识潜在的魅力或创设出恰当的现实情景,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好学和学好、变学生学会为会学;应当倡导学生大胆设疑,主动验证;应当倡导学生自由讨论,
发表不同见解。
在教学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大胆地质疑:“我们在推导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0时,就能把一个三角形变成长方形,我想能否把一个三角形直接变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后去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呢?”教师首先高度赞扬了这位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并能大胆地提出一个问题的可贵学习精神,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运用“割补法”,去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力求自主创新,后来结出了累累硕果。
3、思维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举措。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的学习即生活,教学的边界即生活的边界。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征,善于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有意识地从现实生活中搜索信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在教学分数与除法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例:“有三个同样的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只能切两刀,该怎样切?有几种切法?有几种分法?每人分得多少?”
4、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准确思维,更要重视对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优良思维品质的训练。
(1)通过对比教学,增强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习惯于相邻、相似、相关的知识在本质上和外部特征上进行比较,学会“同中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得以提高。
(2)引导学生在计算中锻炼自己的直觉思维。
学生要能够凭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以锐利的观察力和敏捷的判断力看清题目全貌,看透题目里隐藏的内在联系,预见计算的进程,从而找到计算捷径。
如计算:①125×8 ②126×8 ③125×7 ④126×88
⑤(24 -18 )÷6 ⑥ 37÷9
(3)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多解归一和多类型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高标准。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让学生按自身的思维方式去围绕问题展开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
(1)学习别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重在“仿中有变、变中有创”,以达到“人不会我会、人会我精”的目的。
(2)从一题多解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大力倡导求异思维,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提出独创的见解和别出心裁的方法。
例: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
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
做多少天完成?该题的解法就很多。
(3)在发散思维中探索创新。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不唯一化,即能够抓住事物的不同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想象,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大胆广思、突破常规进行创新。
(4)对学生逆向思维进行适当训练。
逆向思维可以体现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5)开辟第二课堂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造人才的重要阵地。
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引导,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6、让学生学会思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根本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考,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概念。
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概念是对一种思维形式的概括,它是构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中心环节。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基本技能。
如,应加强对分析法、综合法、代换法、假设法、还原法、方程法等方法的指导。
再次,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条件或问题的转化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过程中的“转弯”。
最后,教师应重视了解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并对他们思维实践作指导,引导他们对思考过程的回顾、对思维方法的总结和进行思维经验的交流。
总之,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列,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各个有
利因素,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会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我们进行思维教育也才会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