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管道设计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1.材料选择:制冷管路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如不锈钢、铜、铝等。
材料选择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考虑到运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腐蚀介质。
2.管路布局:制冷管路布局应尽量简短、直接,并且避免过多的弯头和管道连接,以减小压力损失和能量消耗。
同时,管路应合理安装,避免产生应力和振动,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3.管径选择:管路的直径应根据系统的制冷量、流体压降和流速来确定。
管径过小会增加压力损失,管径过大则会增加制冷剂的填充量和系统的成本。
因此,管径的选择应在满足流体流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4.管道绝热:制冷管路应进行绝热处理,以减小热量的传递和能量的损失。
常见的绝热材料有聚氨酯泡沫和橡胶泡沫等,应选择合适的厚度和材质来达到预期的绝热效果。
5.清洗和检漏:在制冷管路安装之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检漏工作,以确保管路内部的洁净度和密封性。
清洗可以采用化学清洗剂或高压氮气进行,检漏则可使用气态或液态检漏剂进行。
6.安全和环保:在管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合理设置安全装置,如压力开关、温度传感器等,以保护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并注意选用环保的制冷剂和相应的管路材料,以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
7.施工和维护:制冷管路的施工和维护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管道的泄漏和材料的防护,维护则包括定期检查、清洗、更换密封件等,以延长管路的使用寿命和维持系统的性能。
综上所述,制冷管路设计规范是确保制冷系统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能的重要准则。
通过合适的材料选择、管路布局、管径选择、绝热处理、清洗检漏、安全环保、施工维护等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并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主要涉及到制冷剂的流动和热量传递,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管径选择:根据制冷剂的流量和流速,选择合适的管径,以保证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顺畅,减少阻力损失。
2. 管路长度:尽量缩短管路长度,减少制冷剂在管路中的热量损失。
3. 管路走向:合理设计管路的走向,避免管路出现急弯、陡坡等,以减少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
4. 支撑结构:合理设计管路的支撑结构,确保管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振动、变形等问题。
5. 保温措施:对于需要穿墙或长距离输送的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损失和防止冷凝水产生。
6. 阀门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阀门,如截止阀、止回阀等,以保证制冷剂的正常流动和管路的密封性。
7.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管路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如防止制冷剂泄漏、防止高压击穿等问题。
总之,制冷机组管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
4.1.3.1 氨管管道阻力计算
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两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4.1.3.1 氨管管道阻力计算
单相流体的阻力计算
由摩擦(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组成。
P Pf Pj
摩擦阻力计算
L v Pf dn 2
2
——管道的摩擦阻力系数,无因次;
L ——直管段长度,m; d n ——管道内径,m。 e =f ( Re, ) dn
正常间距:为最大间距的0.8; 管道净高:通过人行道时,管道下缘与道 面之间的净距离≥3m;通过车行道时,净距
离≥4.5m;低支架净距离≥0.3~0.8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3 氨制冷系统管道计算
管道阻力 管径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有公式法和图表法。 管壁厚度 取决于管材、管径及工作压力。
管径确定程序
(1.6~32MPa),密封性好,可杜绝氨渗漏。
4.1.1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材选用
氟利昂管采用无缝钢管或紫铜(铜合金,减 轻镀铜现象)管;管内壁不得镀锌;一般公 称直径在25mm以下宜用紫铜管;不得采用
铝镁管(对镁及含镁量超过2%的铝镁合金有
腐蚀作用)。
盐水管、冷却水管、润滑油管同上。
• 水分:有水分存在时,会加剧对金属的腐蚀, 氨与氟利昂皆如此。 • 镀铜的危害:会破坏轴封处的密封; • 镀铜现象的减缓措施:随系统中水分增加和
Z型自然补偿
伸缩弯弯曲半径的确定
4.1.2 氨制冷系统管道要求
管道加固
原因:制冷系统管道,因气流脉动会产生振 动,为防止管道开裂造成泄漏,所有管道必 须设置支架和吊架固定牢靠,不得有振动现 象。 最大间距:水平制冷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应依据管道强度和刚度计算结果确定,并取 两者中的较小值作为支吊架的间距。
分析暖通空调工程中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
分析暖通空调工程中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摘要】制冷系统管道建设是暖通空调工程的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中,我们需要进行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具体分析,以确保暖通空调工程系统的完善。
【关键词】暖通空调;制冷系统;施工设计;管理深化前言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对于暖通空调的必要性,对其相关设计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深化,确保其暖通空调工程系统的建立健全。
一、关于暖通空调工程中空调制冷管道设计及安装要求1.为了确保暖通空调工程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遵循空调制冷管道设计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制冷系统管道及管件与阀门的设计、安装环节要符合工程技术规范,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进行阀门型号、制冷系统管道、管件的型号确认,进行其他相关设备的检验工作,以确保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与此同时,我们要检验其质量证明书、出厂合格证是否符合标准,确保管内的介质性能的稳定性,确保与相关零件的密封材料与之相适应,更要确保制冷剂液体管环节的有效安装,这样才能有利于其液体支管引出环节的顺利运行。
与此同时,我们要确保气体支管引出环节的实现,有利于对其间距距离的有效把握。
为了确保暖通空调工程的顺利实现,我们也需要进行相关环节管道、管件的污物的处理,对制冷剂与润滑油系统定期进行除锈工作,在除锈完毕后,进行管口的封闭工作,确保内外壁的干燥,确保其有效运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制冷机与附属设备之间的制冷管道的有效连接,确保坡向与坡度满足实际设计的需要,在此环节中,我们要进行制冷系统的建立健全,使安全阀系统有效运行,确保开启与回座压力的规范要求。
对于氨制冷剂系统的管道、阀门等不能进行铜合金材料的运用。
氨系统的管道焊缝应进行射线照相检验,在不能进行射线照相检验操作的场合,可以实现超声波的利用检验,严守其合格标准。
2.我们还要保证制冷系统阀门设计与安装环节符合工程技术的需要,在其安装之前要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确保强度合格与良好的严密性。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首先,在制冷管路的选择上,应根据制冷工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来选
择合适的管材和管径。
对于常见的工质如氨气、氟利昂等,一般使用无缝
钢管或铜管。
对于高温、高压的工况,应选择耐压、耐高温的材料,如不
锈钢管或钛合金管。
其次,在管路的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回弯和弯头的数量,使管路呈直
线或近似直线,并避免锐角。
管路布置应考虑到维修和检修的便利性,确
保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接触到各个管道,避免因管路布置不合理而导致维
修困难或操作不便。
在管路连接方面,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承插连接或夹紧
连接等。
焊接连接应符合相关的焊接标准,确保焊缝的强度和密封性。
承
插连接和夹紧连接应使用高强度的连接件,并进行严格的密封性检测,以
防止漏气现象的发生。
在绝热方面,制冷管路应进行良好的绝热处理,以减少能量损失和提
高系统效率。
常见的绝热材料有聚氨酯泡沫塑料、挤塑聚苯乙烯等,应选
择密度适中、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确保管路的绝热效果。
绝热层应紧密
贴合管道表面,防止冷却剂渗入绝热层,造成绝热效果下降。
此外,制冷管路设计还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对于高压
管路,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安全阀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对于易燃、易爆的工质,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如选择适当的管材和使
用防爆电器设备。
综上所述,制冷管路设计规范包括管路的选择、布置、连接、绝热以及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规范,可以确保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的布置要求
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的布置要求1.管道长度和直线段:合理控制制冷管道的长度和直线段的数量,可以减少对制冷剂流动的阻力,降低能源损耗。
长的弯头和曲线会增加制冷剂流动的阻力,因此尽量避免使用或减少使用这些结构。
2.管道走向:管道应尽可能直线走向,避免出现大的弯曲和复杂的走向。
这样可以减少流体的阻力,提高制冷效率。
同时,管道也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管道和设备的交叉和重叠,以方便维护和清洁。
3.管道直径:根据制冷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管道直径。
如果管道直径过小,会增加流体的阻力,导致制冷效率降低,同时也会增加系统故障的风险。
而管道直径过大,则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
4.管道支撑和固定:制冷管道应该有足够的支撑和固定,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撑和固定的位置应该考虑管道的固定点和连接点,避免过度应力和振动。
同时,在管道的弯头、接头和连接处,应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加固和密封,以防止管道泄漏和破裂。
5.管道绝缘:制冷管道应进行良好的绝缘处理,以防止制冷剂的温度损失、流体泄漏和系统能量的浪费。
绝缘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6.管道安全阀和排气阀:制冷管道中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阀和排气阀,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
安全阀用于在系统压力过高时释放压力,避免系统爆炸和损坏;排气阀用于排除管道中的空气和非凝汽体,保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7.管道与室外环境的距离:制冷管道在室外布置时,应与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管道应避免与高温设备、电线、管道和高压部位相邻,以防止因接触而产生热量传导或电导,导致系统故障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的布置要求包括管道长度和直线段、管道走向、管道直径、管道支撑和固定、管道绝缘、管道安全阀和排气阀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和安全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制冷系统设计和施工中,要注重管道布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制冷管路设计规范
目录1管路设计工艺 (1)4.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 (1)4.2管路通用工艺 (2)4.3焊接工艺要求 (6)2管路尺寸标注 (8)5.1标注总则 (8)5.2零件图 (8)5.3装配图 (9)5.4参考尺寸 (9)5.5公差 (9)3配管设计要求 (10)6.1管路设计选型 (10)6.2配管减振设计 (16)6.3配管间隙要求 (18)6.4 配管固定要求 (18)1管路设计工艺1.1材料规格汇总及选用规范紫铜因为其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焊接性能成为制作制冷管路的优选材料,根据其硬度分为TP2M(软态)和TP2Y(硬态)两种,其中TP2M硬度较小,适合用于连接管,TP2Y 硬度较大,适合用于换热器集管等。
目前现有的紫铜管规格见表1。
对现有机型及新产品应选用优选规格之铜管(见表1),若有新增工艺(如Locking压接)或其他结构件尺寸限制,可以选用优选规格之外的其他规格,但要尽可能少。
若后续新产品要引入新的铜管规格,则外径在12.7以上的统一使用公制尺寸,12.7(含12.7)以下统一使用英制尺寸。
表1 现有铜管原材料规格汇总1.2管路通用工艺1.2.1折弯管4.2.1.1同一根管的折弯半径应一致,以避免频繁换模。
4.2.1.2原则上可以一次折弯成型的管尽量避免拆成两根管(除非装配需要)。
4.2.1.3折弯设计必须满足折弯端部留有足够的管口直线段长度;各规格的最短直线段长度(不包括弯位的等效长度)不小于其弯管半径。
(见图1)4.2.1.4各种规格的弯管半径见表2,其优选弯曲半径是常用折弯半径,其它弯曲半径工段也可以加工。
4.2.1.5管径在φ45以上(含φ45)的铜管只能加工弯位数不超过2个的平面折弯(即半自动)。
*L为最短直线段长度图11.2.2管端成型4.2.2.1管端成型包括扩口、缩口、打定位点、墩口、锥口、管端封口和管端切弧等(见图2),其中管端封口和切弧为冷冻水大管径的制造工艺。
制冷管道回油弯的设计标准
制冷管道回油弯的设计标准
制冷管道回油弯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回油弯的安装位置:在氟系统中,当室内外机之间存在落差超过6m时,为了确保压缩机顺利回油,高压气管和低压气管的立管部分从下往上每隔
6m处安装一个回油弯。
2. 回油弯的制作要求:回油弯制作采用两个“U”形弯或者一个“回”形弯,高度为管径的3-5倍。
3. 吸气管路设计:水平吸气管路沿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要有大于%的斜度;水平吸气管路的截面,必须保证气体流速不小于/s。
在垂直的吸气管路中,必须保证气体流速不小于~12m/s;大于12m/s的气体流速,不能明显改
善回油,会产生高的噪声并导致较高的吸气管路压力降。
在每一垂直吸气管路的底部,必须设立一个U形回油弯;如果垂直吸气管路高度超过5~6m,则每增加5~6m必须设立一个U形回油弯;U形回油弯的长度要尽可能的短,避免聚集过多的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冷库制冷管道施工方案设计
冷库制冷管道施工方案设计1. 引言冷库制冷管道施工方案设计是为了确保冷库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的冷却作业。
本文档将介绍冷库制冷管道施工的设计原则、材料选用、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2. 设计原则冷库制冷管道的设计原则包括: - 确保制冷系统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 最小化制冷管道的压力损失。
- 考虑制冷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 避免制冷管道的冷凝和露点问题。
3. 材料选用3.1 管道材料制冷管道的材料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 选用耐腐蚀、耐高低温和耐压力的材料,如不锈钢、铜等。
- 根据管道的应用场景选择材料的内外表面涂层,以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能。
3.2 绝缘材料为了减少冷却能量的损耗和预防冷凝问题,需要在制冷管道上进行绝缘。
常见的绝缘材料包括: - 聚氨酯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和吸声效果。
- 玻璃纤维绝缘材料:耐高温、耐腐蚀,适用于较高温度的制冷管道。
4. 施工流程冷库制冷管道施工的一般流程如下: 1. 测量和准备工作区域:测量冷库内部空间和确定合适的管道走向。
2.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3. 管道安装:根据施工图纸将管道进行安装,包括管道的铺设和固定。
4. 绝缘处理:根据实际需要,对管道进行绝缘处理。
5. 管道连接:通过焊接、法兰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管道。
6. 检查和试运行:对管道进行检查,确保制冷系统正常工作。
5. 注意事项在冷库制冷管道的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 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和设计,确保管道的合理布局和设计。
- 管道安装时要注意施工质量,确保管道的牢固固定和无渗漏。
- 绝缘处理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制冷系统的冷却能力和能效。
- 管道连接和焊接时需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要求,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施工完成后需进行检查和试运行,及时排除故障和问题。
6. 总结冷库制冷管道施工方案设计是确保冷库制冷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档介绍了冷库制冷管道施工的设计原则、材料选用、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冷库制冷管道
冷库制冷管道1、制冷管道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 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 20801和《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 D0001的有关规定。
2、氨、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工作压力计算确定,高压侧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冷凝温度加5℃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及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加5℃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中的最大值,低压侧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当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加5℃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压力及最高工作压力加循环泵扬程中的最大值,并且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表6.5.2内规定的压力值。
3、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与热气融霜无关的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系统运行的最高工作压力,并且最低设计压力不应小于3.9MPa;(2)与热气融霜有关的管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最高融霜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并且最低设计压力不应小于5.1MPa。
4、氨、卤代烃及其混合物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压侧管道应按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加10℃确定,并且不宜低于150℃;(2)低压侧管道应按设计蒸发温度减3℃~5℃确定;(3)热气融霜管道应按高压侧管道和低压侧管道运行工况中材质、许用应力最不利条件时对应的温度确定。
5、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管道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级低压侧管道应按设计蒸发温度减3℃~5℃确定;(2)低温级冷凝温度低于0℃的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级高压侧管道应按高温级制冷系统的设计蒸发温度减3℃~5℃确定;(3)低温级冷凝温度高于0℃的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级高压侧管道应按低温级最高排气温度加10℃确定,并且不宜低于80℃;(4)间接式制冷系统的载冷管道应按制冷系统设计蒸发温度减3℃~5℃确定;(5)热气融霜管道应按低温级的高压侧管道和低压侧管道工况中材质、许用应力最不利条件时对应的温度确定。
第4章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计算
ln
D dw
1
D 2
思考题
1.写出密封系统单相流体总阻力的计算式并说明每个 符号的意义。
2.怎样计算两相流体的阻力?
3.选择《600吨水产冷库制冷工艺设计》中的管道直 径。
5.确定管道内径有哪两种方法?试作简要说明。
6.什么叫管件的当量长度?在选定管径时有何意义? 7.已知氨液分离器至压缩机吸入管道负荷为:
4-4 管道的隔热
4-4 管道的隔热
•一、低温管道隔热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减少冷量损耗和回气过热,其次是为了
防止管壁表面凝水结霜。
•二、低温管道隔热层的计算原则
•应使求得的隔热层厚度能保证隔热层外表面的温度
不低于当地露点温度,以防止管道外表凝结滴水或结
霜。
计算式:tw tw
tn tb
D 2
1
• (二)壁厚 表4-2-4、表4-2-5
• 壁厚的确定与管道可以承受的压力有关。 目前设计手册或五金手册给出的管道均 可以满足压力要求。
• (三)管道的规格表示法 表4-2-6
DN
Øδ DN Øδ
6
10
15
20
25
32
40
50
1/4’ 3/8’ ½’
¾’
1” 1” 1/4’ 1”1/2’ 2”
102.0 102.0 102.0 102.0 102. 102.0 102.0 102.0
(二)辅助管道:根据经验确定管径
名称
热氨管
排液管 放油管 安全管 放空气管 均压管 降压管 冲霜水管
Øδ
382.2~573.5 252.0~382.2 322.2~382.2 252.0~322.2 252.0~382.2 252.0~382.2 252.0~322.2 252.0~553.5
暖通空调工程中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
浅谈暖通空调工程中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摘要:中央空调的管道设计要求合理、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控制投资费用,空调管道的设计和选型是暖通空调工程重要一部分,根据暖通技术理论知识,本文对暖通空调工程中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暖通空调、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中图分类号: tu83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暖通空调工程分析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建筑设计高度、环境舒适和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中央空调系统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之一,无论是星级酒店、商场、5a级国际写字楼、医院手木室、高精度加工设备间,空调管道设计和选型,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后期的运行效果。
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建筑面积大小、楼层的高低、投资费用限定等因素,合理设计和选择相匹配的中央空调管道系统。
暖通空调设备安装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所涉及的管道非常复杂,用途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完整的暖通空调设计中就要涵盖对空调末端设备、送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电气桥架、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等各种设备、管道的设计。
水系统的分类和性能。
水系统形式多样,是按照水系统是否与大气接触,可分为闭路循环和开式循环系统。
闭式循环系统不与大气接触,在系统最高点设膨胀水箱并有排气和泄水排污装置。
它的优点是:(1)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2)不需为提升高度的静水压力,循环水泵压力低,从而水泵功率小;(3)由于没有储水箱不需重力回水回水不需另设水泵等,因而投资省系统简单。
但闭式系统蓄冷能力小,低负荷时,冷冻机也需要经常开动。
且膨胀水箱的补水需要设置加压水泵。
开式循环系统是管路之间有与大气相通,需要在系统上增设回水蓄水箱。
开式系统的优点是冷水箱有一定的蓄冷能力,可以减少开启冷冻机的时间,增加能量的调节能力,且冷水温度波动可以小一些。
其缺点是:(1)冷水与大气接触,易腐蚀管路。
(2)末端空调设备如较低,冷水不能直接自流回到冷冻站时,则需增加回水池和回水泵。
制冷系统管道流速设计规范
油冷却器高压进液管(汇管、支管)
0.2~0.3
油冷却器回气管(汇管、支管)
2~3
开启螺杆压缩机(R717)油管(汇管、支管)
1~1.5
开启螺杆压缩机(R22)油管(汇管、支管)
1~2.5
半封压缩机油管(油量按输气量的0.8%计算)
≤1.0
液体过滤器(有效面积为管道的20倍)
350目
制冷系统管道流速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
名称
流速(m/s)
压缩机排气管
≤15
压缩机排气汇管
≤15
冷凝器进气汇管
≤5
冷凝器进气管
≤10
冷凝器出液管
≤0.5
冷凝器出汇管
≤0.5
虹吸罐进、出液管
≤0.5
贮液器进液管
≤0.5
高压向低压输送液体管(汇管、支管)
≤1.0
压缩机排气管、汇管
≤15
蒸发器出气管
≤15
低压分离设备进出气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式中,ds—配管设计工况时的吸气管管径(mm);
于饱和温度差也各有定值。若实际工况和所列图
表规定的工况不同时,需修正,然后,才能到所
给出的图表中进行使用。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修正公式有: • 吸气管(回气管)修正公式: LS * t 0.55 Q QS ( ) (kW )(5 2) L * t S • 排气管和高压侧液体管的修正公式: • 式中,Q—经修正后用于图表的工况负荷(Kw); • • QS—配管设计时的工况负荷(Kw) Δt—图表中规定工况的饱和温度降(℃);
(3)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第三节 管架设计
• 一、管架的作用 • 作用:固定管道。 • 机房内的吸气和排气管道受制冷压缩机的脉冲振动,必须加以
紧固,不然管道的连接(焊接、丝扣连接、法兰连接等处)部
位会因受长期振动而产生松动、开裂,从而引起泄漏。另外, 管道因有强度和刚度的要求,若在一定间距内不加以紧固,会
•
保温层厚度应能保证隔热层外表面的温度不低于当地条
件下的露点温度。需要保温的设备有氨液分离器,低压循 环桶、排液桶、中间冷却器等。需要保温的管道有各种低
温管道,及与低温设备连接的放油管、排液管等。
• 融霜热氨管也应进行保温,不保温会因热交换使热氨的 温度降低。
• 二、保温层厚度计算 •
第四节 管道和设备保温设 计
1.通过保温管道和设备,单位长度传入的热量计算:
ql
(t 2 t1 )
D 1 1 ln 1 2 D2 D1
( w / m)(5 5)
• 式中,qL—单位长度管道经保温层传入热量(W/m); • • • • t1 、t2—管道或设备内、外温度(℃); 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m*℃); D2 、D1—管道、设备及保温层的外径(m); α—保温层外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W/m2*℃),8.141W/ (m2*℃)。
表6-9 冷凝温度修正系数
管道类型 20 30 冷凝温度 40 50
吸入管
0.96
1
1.04
1.1
排气管
1.16
1
0.81
0.7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2.当量长度和摩阻引起的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 差的变化
•
在所给的表中,当量管长均为100m,摩阻引起
的压力降相当于饱和温度差也有规定。在所列的
计算图中,对当量管长和摩阻引起的压力降相当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 • • • 式中 dn—制冷管道内径(m) MR—设计管道内的制冷剂流量(kg/h); v—在计算状态下制冷剂比容(m3/kg); ω—管道内制冷剂流速(m/s),由表6-2中选 取。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2.根据计算结果,对照表6-1确定用管规格。 • 3.根据所确定的管径和系统管道的长度、阀门、 管件数量,计算管道压力损失∑ΔP(即管道的沿 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之和)。如果∑ΔP的 计算结果小于表6-3中所列氨制冷管道允许压力降 值,则计算的管径符合要求,如果计算值大于表 中所列允许压力降值或计算值和表中所允许压力 降值相差悬殊,则需对管径进行重新计算。
第八章 机房设计
附 图
§8-1机房的建筑要求 §8-2 机器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原则 §8-3 机器、设备和管道的布置
氨系统管道设计要求
• 制冷剂管道管径的确定
• 流速影响:制冷系统的经济性、工作效率和安全 性。
• 流速过低,沿程阻力损失较小,但需要的管道直 径就较大,带来的管道、保温与支架等用料耗量 也较大,造价较高;
二、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一)吸气管的布置
A、压缩机和蒸发器的相对位置
(1)蒸发器和压缩机同高度 (2)蒸发器高于压缩机 (3)蒸发器低于压缩机
(一)吸气管的布置
(1)蒸发器和压缩机同高度
吸气管的布置:
有利于防止压缩机产生液击事故 对氟利昂系统应保证润滑油随同制冷剂蒸汽一同回到压缩机。
1%
阻止大量的氟利 昂液体及润滑油 冲入压缩机 防止影响感温包 的正确反应。
些管道的管径可不进行计算,而是根据制冷设备的管接头
大小和制冷系统的规模进行选用。以下提供几种连接管的 规格范围,供设计参考: • • 1.融霜用的热氨管可采用公称直径为32一50mm管径。 2.安全管与各安全管接头同径,安全总管的公称直径应
不小于25mm,通常也不大于50mm。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3.排液管通常采用公称直径为25~32mm的管径。 融霜排液管径可根据排液桶上进液管规格选定。 • • 4.制冷设备上使用的增压和降压管可采用公称直径 为20~32mm的管径。 5.放油管一般采用公称直径为20~32mm的管径。
表 6-3
管道类型 工作温度 允许压力(kPa)
吸入管或回气管
-45 -40 -33 -28 -15 -10
90-150
3 3.76 5.06 6.18 9.91 11.67
19.61
排气管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二、图表计算法 • (一)图表的种类 • 各类管径计算图,都以横座标为制冷负荷 量,纵座标为计算管道公称直径,以DN表 示,各管线长度均指总当量长度,并限制 压力降值。
• 流速过高,管径可以小些;但沿程阻力损失较大, 会影响制冷系统 公式计算法是根据制冷管道允许流速和允许压力 降的大小进行管道管径的确定,其计算步骤为:
•
•
1.计算管道内径:
根据制冷剂的质量流量MR,及比容v和在管道 内所允许的流速ω有: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造成弯曲变形甚至于破坏,致使整个制冷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所以,管道支架设计是制冷系统管道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节 管架设计
• • 二、管道支点距离 管道的支(吊)点距离,通常采用查表法,管支架的正 常间距为最大间距的0.8。 • 在管件、弯头处的一侧或二侧要增设加固点,支(吊) 点离弯头的距离不宜大于600mm。 • 2.压缩机排气管线支架间距,当管径为D108及其以上时可 采用3m,D108以下时采用2m。
(一)吸气管的布置
(2)蒸发器高于压缩机
倒U型管: 防止开车 和停机时 液体进入 压缩机产 生液击。
(一)吸气管的布置
(3)蒸发器低于压缩机
每隔8米左右设 置一个回油弯
压缩机吸 入口附近 的吸气管 上不设回 油弯,防 止启动时 润滑油冲 缸事故。
(一)吸气管的布置
B、蒸发器的连接方式
(1)串联
• 整理得管道所需管径的计算公式为:
4 M R * M R dn * 0.0188 3600 制冷量Q M R qo M R qv " d n 0.0188 M R
3.6Q 0.018 qv
Q Q " 0.03568 0.03568 qv qo
(2)并联
(一)吸气管的布置
(1)串联
对串联的蒸发盘管,最后一排应是上进下出, 前面几排最好式下进上出,这样能顺着气体 的流向,蒸发效果好。
(一)吸气管的布置
(2)并联
防止某一台 或几台负 荷变化或 停止运行 时,影响 其他蒸发 器工作。
(一)吸气管的布置
C、两台压缩机并联
防止润滑油进入未 工作的压缩机
(三)冷凝器至储液器的管道
• 直通式(过流式) • 波动式(补充式)
(三)冷凝器至储液器的管道
流速低 于 0 . 5 m
流速一般 取0.8m/s
(三)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相对位置
(1)蒸发器低于冷凝器 (2)蒸发器高于冷凝器
(1)蒸发器低于冷凝器
(2)不同高度的蒸发器位于冷凝器之上
(4)液囊和气囊:液体管避免“气囊”,气体管避免 “液囊” (5)冷桥:管道穿过建筑物或使用支架时防止冷桥发生 (6)密封:管道连接保证严密性
(1)坡向和坡度:水平管坡向基本同制冷剂流动的方向
氟 利 昂 管 布 置 注 意 事 项
(2)防止压缩机液击处理:压缩机吸、排气管设倒U形上升立管 (3)回油问题:a.吸气管坡向压缩机 b.设置油弯 c.最低带油速度 d.蒸发器冷却排管采用上进下出 (4)不同高度蒸发器连接布置:防止闪发蒸气聚集一个蒸发器中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二)图表计算步骤 • 1.根据工况条件,确定选用的计算图(6-2) 表(6-6)。 • 2.根据配管设计时的工况负荷量和管子当 量长度,确定设计管道的规格。 • 3.根据计算得到的公称直径,在表6一1中, 确定采用无缝钢管的规格。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
• (三)不同工况使用条件的修正 • 当实际工况和建立图表的工况不同时, 使用图表前需对计算参数进行修正。 • 1.冷凝温度变化 • 图表中的负荷量都是以冷凝温度30℃为 基准,对其他冷凝温度下工况的负荷量, 不能直接拿来使用,需用表6一9中所列换 算系数进行修正。
• 避免过大的压力损失。
• 防止液体制冷剂进入制冷压缩机。
• 防止制冷压缩机曲轴箱内缺少润滑油。
• 应能保持气密、清洁、干燥。
•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并适当注意整齐。
氨 管 布 置 注 意 事 项
(1)坡向和坡度:系统水平管道布置应保证一定的坡向和坡度 (2)管架:采用管架固定管道保证其挠度要求 (3)伸缩弯:低压管道直线段超过100m 高压管道直线段超过50m 采用伸缩弯补偿变形
低温放油管所采用的管道公称直径不宜小于25mm。
氨系统管道管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