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免疫治疗探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肿瘤治疗方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在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方式之外,肿瘤免疫治疗正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新亮点。

虽然肿瘤免疫治疗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其颇具前景和潜力的特点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让其更好地攻击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这一治疗方式的核心在于利用人类自身的免疫力量来对抗癌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抗体药物治疗抗体药物对于癌细胞表面的一些特定标志物非常敏感,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

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一些抗体药物,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等。

2、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指通过输注大量经过加工处理的细胞,来启发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对抗癌细胞的作用。

传统的细胞治疗主要包括树突状细胞疫苗、恶性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等手段。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新型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免疫系统中的某些“抑制阀门”进行抑制,从而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加强对癌细胞的攻击力。

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地研发出许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CTLA-4和LAG-3等。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未来展望1、个性化治疗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在不断提高肿瘤治疗的个性化程度。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未来也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治疗。

例如,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指标,筛选出更适合患者的抗体药物,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联合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的单一手段可能很难完全消除癌细胞,因此未来还将加强联合治疗的方法。

例如,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治疗,或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等。

3、转化免疫治疗转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它的作用在于通过改变癌细胞成分,促进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对它们进行攻击。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肿瘤的诊治技术迅速发展,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状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肿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化疗、放射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医学研究者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技术。

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先进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肿瘤病人的重视和青睐。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及其逃逸机理的深入探讨,许多学者对机体的免疫与癌症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一种有效的利用和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治疗水平。

本文就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作一下综述。

关键词:肿瘤治疗;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发展现状引言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肿瘤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创伤和更高的并发症。

此外,还会出现靶向性差、疗效效果差等问题,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病人的预后。

肿瘤免疫疗法是一种与传统疗法相区别的新技术,其使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疗法的不足,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癌症的临床研究开辟新途径。

1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成果1.1 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根据人体免疫系统运转原理,人们将经致死剂量照射过的”肿瘤疫苗”再次接种于人体能够导致机体特异性肿瘤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进而突破患者机体因肿瘤导致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清除肿瘤细胞。

学者的实验研究显示,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能够克服传统治疗手段的问题,促进肿瘤临床治疗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经过大量实验,学者在肿瘤疫苗制备环节提出了具备免疫原性改善的DC疫苗制备方案,该方案能够极大地缩短DC疫苗的制备时间,且该疫苗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刺激患者产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在此基础上,学者在制备疫苗的同时使用破伤风或者白喉类毒素进行预处理,利用小鼠模型验证疫苗的迁移能力与抑瘤能力,均展示出了不错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手术和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等。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与发展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探索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如抑制T细胞的活性、产生免疫抑制因子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被动免疫疗法和主动免疫疗法两种。

被动免疫疗法是指直接应用具有抗体活性的制剂或利用转录因子或基因操纵技术将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域引导到DNA中,使其产生合成抗体。

主动免疫疗法是指利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激活或增强特定免疫细胞来对抗肿瘤。

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T细胞治疗,即将自体T细胞从患者提取出来,经过外界处理后重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另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肿瘤疫苗,即使用一种或多种肿瘤特异性抗原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继而杀死肿瘤细胞。

除此之外,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备受关注,这是一种将T 细胞改造成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的疗法。

它通过将受体的单链变量区域与信号传导模块和共刺激模块耦合成一种模块化推进的受体,使T细胞具有更强的背景杀伤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肿瘤类型可以采用肿瘤免疫治疗。

例如,良性肿瘤的治疗中,肿瘤疫苗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T细胞治疗和CAR-T细胞疗法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一半。

脑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包括颅内压升高,如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肿瘤压迫、浸润和脑组织破坏引起的局灶性症状,早期表现为刺激性症状,如局限性胶质瘤癫痫,晚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瘫痪。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体征和肿瘤易发部位分析胶质瘤的诊断。

关键词:胶质瘤;治疗;护理;研究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55%[1]。

具有高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且治愈率低。

在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人中,平均生存时间不到1年。

此外,此类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多个脑叶和深部结构,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边界。

因此,单靠传统的手术很难治愈。

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方法的改进和护理技术的进步,局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和高质量的术后护理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帮助[2]。

本文就胶质瘤治疗及术后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详情如下所示:1胶质瘤的治疗1.1 外科手术治疗目前,随着神经外科显微外科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不增加脑功能损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已成为胶质瘤手术的首要原则。

尽管手术方案不断改进,肿瘤得到最大程度的切除,但术后周围正常脑组织仍有肿瘤细胞浸润,病人的预后无法得到更好的改善。

1.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

其原则是让肿瘤得到更高的剂量,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得到更低的剂量[3]。

增加对肿瘤的辐射剂量,可以降低肿瘤扩散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生存率。

1.3 化学治疗胶质瘤是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手术不能完全清除,术后很容易复发。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前沿。

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免疫治疗在抗癌疗效、治疗持续时间和生存率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不同方式,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达到杀灭或控制肿瘤生长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和CAR-T 细胞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

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中的负性调节因子或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使机体免疫系统重新认识和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癌症疫苗是一种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的疫苗,它采用肿瘤相关抗原作为疫苗成分,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转化,使其能够针对肿瘤表面的抗原进行杀伤,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二、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最近的一些研究进展和成果:1. 免疫治疗的精准化一些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开发更为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法,以更好地击败肿瘤细胞。

例如,有研究者正在开发一种名为基因编辑的技术,它能够直接编辑人体的基因,增加免疫细胞的抗体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此外,一些研究正在开发更为个性化的免疫治疗方法,以根据患者特异性和不同类型的肿瘤病在单个疗法内设计更多的个性化改变。

2. 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多种免疫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一些研究的热门方向。

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将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癌症疫苗等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联合治疗,旨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例如,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低氧疗法与T细胞扩增疗法联合应用,对肺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3. 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综述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死亡。

治疗肿瘤的传统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然而,这些方法有时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反而加重了疾病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的概念最早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

然而,由于缺乏关于免疫系统和免疫治疗的全面了解,一直无法开展系统的研究。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免疫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抵抗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针对肿瘤的生长过程做出反应,并且适用于各种肿瘤类型——包括固体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免疫治疗药物。

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的Keytruda和BMS公司的Opdivo。

这些药物主要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和PD-1,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攻击。

这些药物的使用已经在多种肿瘤类型的治疗中得到证实,并且已被证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持久的治疗效果。

一些病例显示,通过免疫治疗可以产生长期的肿瘤控制,甚至有可能实现肿瘤彻底治愈。

与化疗和放疗相比,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要少得多,且对患者的身体系统造成的影响更小。

然而,肿瘤免疫治疗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一些肿瘤的细胞表面没有PD-L1、PD-1,因而这些药物对这些肿瘤没有作用。

其次,一些患者可能会对这些药物产生免疫性反应,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的疗效难以预测,因人而异。

针对这些挑战和不足,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例如CAR-T细胞疗法。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核心技术是将T细胞与免疫受体设计成一个融合的蛋白,结合肿瘤特异性抗原,最终实现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杀灭肿瘤的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疗效。

如美国FDA批准上市的Kymriah(卡美依)和Yescarta(耶斯卡达)等药物即是典型代表。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新进展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新进展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新进展摘要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s,CNS)肿瘤的 5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类标准,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可分为I-IV 级;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胶质瘤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

手术切除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胶质瘤明确诊断、改善症状以及延长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脑胶质瘤;转录因子;免疫治疗截至目前,研究已经证明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失调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一些被认为可能是胶质瘤的重要的潜在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例如,Chen等通过对公共数据集的分析,发现N6-甲基腺苷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可以作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记物,长链非编码RNA MAGI2-AS3(MAGI2 antisense RNA 3)在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以及卡诺夫斯基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且MAGI2-AS3表达水平低的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MAGI2-AS3表达水平高的患者[1];Ghasemi等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胶质瘤患者来源的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表达升高且具有诊断特异性,可作为胶质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2]。

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7-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抑制信使RNA翻译或者切割信使RNA来调控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过程[3]。

Chen等用RNase A酶消化处理miRNAs后发现超过一半的miRNAs在RNase A酶消化处理三小时后仍能保持结构完整[3]。

循环miRNAs在煮沸、低或高pH值和延长储存时间等恶劣条件下仍保持结构稳定。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i c l v c ie frg ima t e a y a e s mma z d h r . c e a cn l o o rp r u h i r e e e
Ke r s:g ima; e d t e ; a cn i y wo d l o d n r i c l v c ie;mmu oh r p i c n tea y
h s ,a v k ds e icC o t C e o e p cf TL’ n t mo ri n i Sa t u u mmu o e c in h n e t ain a d p o r s fd n i— i n r a t .T e i v si to n r g e so e drt o g
维普资讯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 年 1 07 2
箜垫 鲞 箜 鱼

45 ・ 3
疫 学 的不 断发 展为 胶 质瘤 治疗 带 来 了新 的手 段 和 方法 , 免疫 治疗 被视 为继 手术 、 放疗 、 化疗 之后 的第
特异性 C 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就 D T C疫苗在脑胶质 瘤治 疗研 究中的现状及进展 进行 综述 。 关键词 : 经胶质瘤 ; 突细胞 ; 苗; 神 树 疫 免疫疗法 中图分类号 : 94 ; 3 . 1 R7 . 1R 70 5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4— 13 20 )6— 4 2— 10 2 1 (0 7 0 05 0 4
率高 , 疗效差 , 被称为二十世纪的绝症。寻找有效
收 稿 日期 :07— 9—1 20 0 0 修 回 日期 :07—1 O 20 2一 1
基金项 目: 内蒙古 自治区卫生厅 医疗卫生科研计 划项 目(0 5 7 ) 20 0 4 作者简介 : 窦长武( 92一) 男 , 16 ,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树突状细胞与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与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m eo hg oo ysmuaigf tr GM—S ) 肿 a rp aecln —i lt a o, t n c CF及 瘤 坏 死 因 子 (L o ers c rx T F ) 细 tm r coi f t - , N 一 等 l n sa o t
近年 研 究 表明 , 用 肿瘤 相 关抗 原 或抗 原 多肽 应
疫治 疗的关 键 问题 :
树 突状 细胞也 能 通 过胞饮 、 噬及 受 体介 导 等 途径 吞 获取 可溶 性蛋 白抗 原,降解后 的衍 生肽段 与新 合成
的 MHC分子 到达 细 胞 表 面介 导 C T细 胞 反 应 。 D 体 内实 验表 明 , 突状细 胞 也 可能 存 在外 源 性抗 原 树 肽段 与 MHC类 分子结 合 的途径 ,但 尚须 进 一 步证
维普资讯

现 代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0 O 2年 4月 第 2卷 第 2期 Mo N uo e  ̄ ug A r 埘 u . o . o 2 dJ erl u N r, p l 2 V l2 N . i

综 述 ・
树 突状 细胞与神经 ) 原提 呈 效率 高 , 少 量 的抗 原和 ( 抗 5 用
少量 的树 突状细胞 即可 激活 T细胞 。 抗 肿瘤 的主要 效应 细胞 是 C ;T细 胞,树 突状 D 细胞 能 通过 内源性 途径将 加 工 的抗 原 肽与 MH C分 子结 合 , 提呈 给 C L 并 激活 C L发 挥抗 肿瘤 作 用 。 T, T
共 同起作 用, 到抗 肿 瘤 目的。此 外 , 状 细 胞还 达 树突
可 通 过 产 生 如 G C F I-a I- p I-2等 细 胞 M— S 、 l 、L l 、L1 L 因子来 增强 机体免疫 反应 。

胶质母细胞瘤的新兴治疗(综述)

胶质母细胞瘤的新兴治疗(综述)

胶质母细胞瘤的新兴治疗(综述)近期,JAMA Neurology杂志发表综述,回顾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组、表观遗传、转录、蛋白质组特征以及脑内微环境和免疫系统交互影响,阐述了以肿瘤生长因子受体及下游信号通路、血管新生、干细胞样癌细胞、细胞周期的调节为靶点以及溶瘤病毒、新颖放射技术和免疫治疗等新兴的治疗策略。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在美国的年发病率为3.19/10万人,目前标准治疗为手术切除后放疗,辅助替莫唑胺的联合方案。

尽管采用此种多模式的治疗方法,但胶质母细胞瘤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 19个月,约25%~ 30%的患者在诊断2年后仍存活。

表现出DNA修复酶O-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表观沉默的患者,结局更佳。

最近一项3期临床试验调查了替莫唑胺的疗效,表达O-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的肿瘤患者接受了21个月的治疗,而无甲基化的肿瘤患者治疗时间为14个月。

但结果表明,全部患者的病情均有进展,在进展期,传统的、具有细胞毒性的化疗(卡莫司汀、洛莫司汀或卡铂)效果不佳。

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通路,抑制血管生成的贝伐珠单抗,最近得到美国FDA批准,可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两项2期试验表明,该药具有高反应率(28.3% 和37.8%),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16周)。

近期,两项2期研究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放化疗治疗新诊断的患者,发现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但总生存期无改善。

考虑到现行治疗的低生存率,迫切需要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新方法。

本综述关注于临床试验中根据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基因学进展转化而来的新颖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分子分型的进展胶质母细胞瘤在组织学和基因上为异质性肿瘤,根据有无低级别的胶质瘤而在组织学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近期基因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该假说:原发性和继发性反映着不同的肿瘤成因。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是该病最常见的类型,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TERT; OMIM 187270)的启动子区,该突变见于54%~ 83%的肿瘤。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树突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因其表面有许多膜样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它在体内数量极少,却广泛地分布于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

DC作为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而且具有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能力,故DC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核心地位。

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缺乏DC,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不但存在着DC,而且抗瘤效果明显,在此就DC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概述如下。

1 DC的免疫学特征1.1 DC的来源1868年Langerhans首次发现了Langerhans 细胞,即皮肤DC。

1973年Steinman和Chon分离并鉴定了鼠脾脏的DC,从此才引起人们重视。

研究发现,DC起源于两个途径[1]:(1)骨髓来源的DC(myeloid drived DC):由骨髓CD34+细胞分化而来,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由M-CSF诱生为巨噬细胞,由GM-CSF、TNF-α诱生为DC。

这类DC主要包括CD34+干细胞来源的DC、人单核细胞衍生的DC和皮肤Langerhans细胞等。

主要功能为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及处理,递呈抗原给T细胞并引起T细胞的激活。

(2)淋巴组织起源的DC(lymphoid-related DC):由胸腺中分离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表达低水平CD34+而无其他T细胞标志,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和脾T细胞居住区,目前对这类DC研究不多,可能与自身及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关。

1.2 DC的特征Steinman[2]阐述了DC与功能相关的几大特征:(1)DC捕获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强;(2)高表达MHC-Ⅰ和MHC-Ⅱ类分子;(3)表达丰富的黏附分子及共刺激因子,如ICAMs、LFA-3、β-整合素、B7、CD40、IL-12等;(4)DC的限制性标志为CD83、P55、S100b等。

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与前景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抗癌手段,它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

相比传统的放化疗,肿瘤免疫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可持续性高等优点,因此备受研究者和患者的关注。

本文将就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和前景进行详细分析。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研究者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随后一系列的肿瘤免疫疗法得到了发展,包括激活T细胞、采用癌症疫苗、采用不同的蛋白质和小分子药物等。

在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免疫靶点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里程碑性进展是免疫核心细胞蛋白1(PD-1)和PD-1配体的致敏阻滞剂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PD-1通常通过在细胞膜上持续表达阻止T细胞反应,因此,PD-1和其配体在细胞外被阻断后,可以恢复T细胞的活性和兴奋态,并产生大量效应分子,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或凋亡。

正因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广阔应用,被誉为肿瘤免疫治疗发展的里程碑。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优势1.针对性强肿瘤免疫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表面标志物、肿瘤相关原和癌特异性抗体等进行干预的治疗方式,能够实现具有肿瘤特异性的杀伤,降低健康细胞的损伤。

2.副作用小相比传统的放化疗,肿瘤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例如针对 PD-1 的免疫抑制剂注射后,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发热、乏力和皮肤瘙痒等不适,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可持续性高肿瘤免疫治疗不同于化学和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在细胞王国中存活更长的时间。

因为它能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即使在治疗结束后,人体免疫系统也会持续攻击癌细胞,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前景与挑战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

目前,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方法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对患者的基因和免疫系统进行分析,为免疫治疗提供个性化指导。

例如,特定的基因变异可以增强免疫细胞通路,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胶质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胶质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胶质瘤免疫治疗新进展易立;陶震楠;杨学军【摘要】Tumor immunotherapy ref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to stimulate and enhance the body's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as well as assist the immune system to kill tumors and inhibit tumor growth.These methods in-volve injecting immune cells and effector molecules into the host.Immunotherapy,especially immunoprecipitation treatment,has ex-erted a strong antitumor effect on melanoma,renal cell carcinoma,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nd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This method has also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However,in malignant glioma,immunotherap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Numerous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that immunotherapy for glioma is feasible and safe.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immunization strate-gies,such as immunological checkpoints,adoptive immunotherapy,and tumor vaccines,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glioma treatment.%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尽管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治疗在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已显示出抗肿瘤效应,但在恶性胶质瘤中,免疫治疗尚处于研究初期阶段,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免疫治疗在胶质瘤中是可行且安全的.本文对免疫检查点、过继免疫以及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7(044)018【总页数】4页(P931-934)【关键词】胶质瘤;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肿瘤疫苗【作者】易立;陶震楠;杨学军【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300052【正文语种】中文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0%,超过一半的胶质瘤是胶质母细胞瘤[1]。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逐步转变,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

与传统化疗、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精准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尤其对于某些难治性和转移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展现出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一、肿瘤免疫治疗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通过增强或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识别、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

主要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1.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用于诱导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疫苗。

通过注射携带抗原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抑制分子,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对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3.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成可识别、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然后再将经改造的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CAR-T细胞治疗已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1.IO治疗的临床应用目前,对于许多难治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例如,PD-1抑制剂在晚期肺癌、黑色素瘤、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PD-1抑制剂,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也在这些肿瘤中得到应用。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IO治疗的临床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2.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性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和分子,这些细胞和分子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如调节T细胞的功能、识别肿瘤抗原、促进肿瘤生长等。

了解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以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及进展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而癌症是其中最为致命的一种类型。

长期以来,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基于放射疗法、化疗和手术切除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得以成功研发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分别从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等方面对此领域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原理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是建立在对免疫、肿瘤免疫及免疫逃逸的理解上的。

从原理上来说,肿瘤免疫治疗技术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刺激信号转导、增强免疫活力等手段来治疗肿瘤。

在此过程中,免疫治疗会使用药物、生物制品、免疫细胞疗法等多种手段,从而减少或消除肿瘤细胞。

二、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方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膜离子通道调控法膜离子通道调控法是一种利用电场控制的技术,所涉及的离子通道主要包括钙通道、钾通道和钠通道等。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的离子通道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其内部电场状态,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2. 宿主免疫增强法宿主免疫增强法主要包括介白质干扰素(IFN-α、IFN-β)、白细胞介素(IL-2、IL-12)、激活淋巴细胞等方法。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在体内的分泌和活动。

3. 共刺激信号调节法共刺激信号调节法主要是通过激活或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分子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

此类技术主要包括抑制T细胞调节信息分子(CTLA-4)和抑制PD-1 和PD-L1的相互作用等。

4. 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操作来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体外针对基因的编辑、锚定基因介导的切除和基因静态调整等。

三、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普及。

如今,免疫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治疗癌症病人的常规之一。

Dendritoma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Dendritoma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中图 分 类 号 ]R 3 .1 [ 献 标识 码 ]A [ 文 编 号 ]10 .9 12 0 )10 1.4 794 文 论 0 40 5 (0 8 0—070
Ad a c fI v n eo mmu oo i S u y i h e t n fGl ma b n rt ma’ n lgc t d n t eTr a me to i o y De d i o
3 内蒙古医 学院 附属 医院神 经外 科, 蒙古 呼 和浩特 . 内 00 5) 10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摘要 ]D n r o e di ma即体 外 制备患 者脑胶 质 瘤细胞 与 自身树 突状 细胞 ( ed iccl D 融 合 的细胞 , t d n r i e , C) t l 然
后通 过体 内外 实验证 实 D n ro e di ma的抗 瘤效应 , t 为脑 胶 质 瘤 的治疗 开 辟一 条 新途 径 , 以提 高脑 胶质 瘤患 者 的生 存期 及 生存质 量。近年 来, 随着免疫 学 、 生物 化 学 、 子生物 学及 生物技 术 的发 展 , e di ma细胞疫 苗 分 D nro t
病变, 致多发 性 、 隙性 脑梗 死多 见 。 腔 因此 , 极 控 制 血 压 , 肥 , 当抗 凝 、 血 小 积 减 适 抗
板 , 善微循 环 , 善脑 代谢 , 改 改 严格 控制 血糖 , 整血 调 脂 才能 预防糖 尿病 病 人 发 生 无 症状 性 脑梗 死 , 才能
阻止 无症状性 脑梗 死演 变为症 状性 脑卒 中 。
1 ( ) 2 3 3 3 3 : 3 —2 6 【 F n H, r n l , i C,t 1P e e t no o ei u bn 3 a gX D o ma RA L e . rv n i f  ̄ k r a J S a o s n

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脏 质 瘤 是成 人 和 儿童 最 常 见 的原 发性 脑 肿 瘤 . 占颅 内 原 发 肿 瘤 的 一 半 以 上 目前 , 质瘤 的 治 疗 方 法 以 手 术 为 主 . 胶 结 台放疗 、 化疗 和 免 疫 治 疗等 方 法 。 但 无 论何 种 方 法 都 难 以 治 愈胶 质 瘤 。 年来 . 着 分 子 生物 学 、 子遗 传 学 等 学 科 的 发 近 随 分 展 . 现 了 许 多 与 肿 瘤 发 生 、 展 和 预 后 密切 相关 的 基 因 . 发 发 并 尝试 用基 因治 疗 的 方 法 来 改 善 胶 质 瘤 的疗 效 。 因 治疗 的 概 基 念 源 于 单 基 因 缺 陷 病 的确 定 , 指 向靶 细 胞 中 ^ 新 基 因 - 是 f 恢 复 或 增 加缺 陷 基 因 的 表 达 而 达 到 治 疗 目的 。 目前 , 因 基
疗 、 疫 基 因 治 疗 、 前 药 基 因 治 疗 和 溶 瘤 病 毒 等 . 文 将 免 酶 本
作一 综 述 。 1 与 胶质 瘤细 胞 增 殖 相 关 的 基 因 治 疗 细 胞 周 期是 单 十 真 棱 细 胞生 长 和分 裂成 于 细胞 的 过 程 . 大致 可 分 为 4期 : s G 及 M 期 。细 胞 周 期 的 诵节 是一 十 G 、、 极 其 精 确 而 复 杂 的 过 程 , 究 表 暇 抑 癌 基 因 p 3 p lp 6 研 5 、2、1/ R / 2 、 MA b E F lM C1 参 与 了 这 一过 程 。p 3基 因 的 主要 功 等 5 能 是 诱 导 细 胞 凋亡 和抑 制 分 裂细 胞 由 G 期 向 s期 过 渡 。 5 ?3 基 因突 变 或 缺 失 后 . 损 的 细 胞 不 能 发生 凋 亡 . 现 异 常分 受 出 裂 . 而发生恶性变 = 5 p 3基 因在 胶 质 瘤 中 的 突变 率 较 高 。 有 研 究表 明 , 体 外 . 染 Ad p 3 腺 病 毒 介 导 的 p 3基 因) 在 转 —5( 5 的 胶 质瘤 细 胞 P 3基 因 表 达 水 平 升 高 , 瘤 细 胞 出 理 捅 亡 ; 5 肿 在 体 内 . 染 AdP 3也 能抑 制脏 质瘤 细 胞 的生 长 l p 1基 因 转 5 1 2 ] 表 达 异 常 与胶 质 瘤 发 生 问 的 关 系戈 明 确 . 无转 染 p 1基 因 尚 2 的 报 道 p 6 R / 2 1 / b E F 1是 另 一 细 胞 周 期 调 节 途 径 , 染 转 P 、 l Rb基 因 的 胶 质 瘤 细 胞 生 长 受 到 抑 制 。 F l是 P 6 6 E2 1/ R / F 1途径 最 重要 的调 节 者 , b E2 一 虽有 癌 基 因 的特 点 , 其 作 但 为 cmy c的调 节 物 又 表 现 出 抑 癌基 因 的 特 征 . 染 E F 1的 转 2 胶 质瘤 可 发 生 凋 亡 l 。抑 癌 基 因 MMAC1 P N) 使 磷 脂 2 _ ( TE 可 底 物 磷 脂 酰 肌 醇 3 4 二 磷 酸 酶 及 3 4 5三 磷 酸 酶 脱 磷 酸 . ,- .. 对 I ^ 路 起 负 调节 作 用 , 制 细 胞 生 长 ; 在 胶 质 瘤 细 胞 通 P 抑 其 中 可发 生 突变 。 外 研 究 表 明 向 P N 基 因表 达 异 常 的 胶 质 体 TE 瘤 细 胞 中导 ^ 野 生 型 p E 基 因可 使 细 胞 停 滞 在 G 期 , T N 并 在 细 胞 外基 质 存 在 的条 件 下 诱 导星 形 细 胞 分化 。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胶质瘤 能够在 机体 内存 在 ,并逃逸免疫监视 的原 因主要是 胶 中表达 ,包括高度恶性 的胶 质瘤 ,它 可能 和肿瘤 的恶性 进展 质瘤 细胞免疫 原性 弱 ;胶质瘤细胞分泌大量 免疫抑制 因子及 有关 ,在 多形性 胶质母 细胞瘤表 面表达 可达到 90%[9 2 ̄81 C6
肿瘤 细胞 的 MHC和共刺激分子 B7的表达障碍 ;肿瘤生长 使调节 T细胞增 多 ,而这种 T细胞 可抑 制 APC的功能并 抵 抗 T细胞介导 的免疫 反应 。在这 些免疫 反应性 缺 陷的共 同作 用下 ,胶 质瘤 患者 本 身很 难对 肿瘤 发起 有 效 的免疫 反 应 ,因而肿瘤可不断生 长。通过 被动免 疫 、过继性 的 T.细胞
人脑胶 质瘤是人类 中枢神经 系统最常见 的恶性 肿瘤 ,占 治疗 和主动免疫等 各种手 段来增 强机 体免疫 系统 对胶 质瘤
颅 内肿瘤 的 37.18% 一56.37% J,其病 死 率 高。传统 的手 术 、放疗 、化疗等 方法 ,疗效 差 ,治愈率 低 ,复发率 高 ,预后 极 差。免疫学 的不 断发展 为胶质 瘤治疗 带来 了新 的手段 和方
联放射性核素作 为 “弹头 ”(治疗剂 )的肿瘤 治疗 药物 ,注 入 体 内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特异结合 ,所致 的肿 瘤局部 比其他 正常组织剂量高 ,从而达到杀伤肿瘤 而对正 常组织损 伤小的 一 种治疗方法 ,现常常和外 科手术联 合应 用。
固生蛋 白是一种糖蛋 白 ,在多种恶性肿 瘤 的细胞外 基质
histoc0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 ,存在血脑屏 障 ;脑组 织 单抗作 为唯一的免疫 制剂 ,应用 到 3例表达 EGFR的复发性
中缺 乏树 突状 细胞 (dendritic cells,DC)等。但这 只是 相对而 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

胶质瘤的最新治疗方案

胶质瘤的最新治疗方案

胶质瘤的最新治疗方案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案,其中的最新方案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就胶质瘤的最新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切除肿瘤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最新的治疗方案中,医生们采用了微创手术技术,比传统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

微创手术技术通过小孔镜、导航系统和显微镜等辅助设备,可以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彻底切除肿瘤。

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切除的成功率显著提高,术后的复发率也较低。

二、放疗放疗是胶质瘤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辐射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最新的放疗技术采用了三维适形放疗和强度调控放疗等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照射肿瘤区域,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

三、化疗化疗是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瘤的化疗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化疗方案效果有限且耐受性较低。

然而,最新的治疗方案中引入了靶向治疗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来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联合使用多种靶向药物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一个热点,也被应用于胶质瘤的治疗中。

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最新的免疫治疗方案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多个抗肿瘤免疫疗法,如抗CTLA-4抗体、PD-1/PD-L1抑制剂等,这些疗法在胶质瘤治疗中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胶质瘤的最新治疗方案在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降低了治疗的副作用和风险。

虽然胶质瘤的治疗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治疗方案的不断出现,胶质瘤的治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胶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胶质瘤临床治疗进展
Stummer
形放射治疗26例未完全切除或复发的低分化胶质瘤或良性 脑瘤的青少年,计划靶区为影像学病灶外7~10 mm,给予
54
Gy/30次,结果2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96%。
W等‘73对52例患者行荧光引导手术切除胶质瘤
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发、脑水肿等急性反应及神经损伤、 内分泌失调等慢性损害亦比常规放射治疗少。不过,局部治 疗的一个最大缺陷在于极度依赖于影像对肿瘤侵袭范围的
组织的照射剂量明显降低。通过提高肿瘤的放射剂量,达到
显色技术肿瘤切除术:显色技术肿瘤切除术是近期
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的目的,从而减少肿瘤扩散和远处转移 的可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Nishihori T等Elo]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20例位于脑功能区的 脑星形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达(68士13)%。其 中,14例低级别肿瘤的5年生存率达(79士14)%,6例高级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国内报道约占 35%~60%[I],其易复发性及其侵袭性是其生物学特征。本 文就脑胶质瘤临床治疗的一些进展做一综述。 1手术治疗
1)
2放射治疗 放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物理作用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 的生长达到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1)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BCNU缓释片组7例(26%)死亡。
等[z2]的实验显示,DC疫苗可提高荷瘤宿主的细胞免疫水 平,纠正肿瘤宿主的免疫缺陷或抑制,启发并加强宿主自身 体内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引起肿瘤坏死并能显著延长 荷瘤宿主的生存时间。 目前,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案的不断出现,各治疗方案之
间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脑胶质的治疗效果。总之,随着脑
条件支撑下,可以做到对胶质瘤的全切而并发症率极低。高 之宪等[5]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对85例幕上胶质瘤实施手术。 发现76例达到了影像条件下全切,且无一例患者留有水久 性神经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刘海龙摘要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较高恶性程度,尤其是三期和四期胶质瘤,以及高复发率,其治疗方式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则很大程度上难以完全切除,甚至不能切除。

免疫治疗在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的免疫疗法包括使用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等。

免疫治疗辅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缓其他治疗方式的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治疗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占颅内肿瘤的40—50%,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等。

根据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统计,胶质瘤的综合发病年龄在30—40岁范围内,以大脑半球胶质瘤最为多见。

根据Knudso的“二次打击”学说,目前虽对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缺乏完全清楚的认识,但认为诱发肿瘤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的综合作用。

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呕吐、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胶质瘤认识的深入,对其治疗已经由原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发展为如今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胶质瘤的发病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有关,故对于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关注程度日益加深。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来达到防御肿瘤和杀伤肿瘤的目的,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长期记忆等特点。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而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细胞核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其中巨噬细胞、CD8+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监测和杀伤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疫治疗则主要是通过调控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巨噬细胞和特异性免疫中的CD8+T淋巴细胞起作用,包括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几种方法。

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胶质瘤细胞本身即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2、TGF-10、PGE-2等,这些细胞因子协同或拮抗,相互作用构成细胞因子网络,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

目前,研究人员希望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细胞因子作用于人体,发挥其自身的细胞毒作用或辅助特异性免疫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

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1)辅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2)增强NK细胞的溶解细胞作用;3)刺激T细胞、NK细胞分泌IFN-γ;4)血管形成抑制剂;5)增强肿瘤细胞MHC抗原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6)抑制部分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的调节;7)抑制肿瘤细胞增长,诱导分化。

目前,经常使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

Ohno等人和Ogbomo等人主要对EGFRvⅢ展开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3C10/CD3ζ,EGFRvⅢ可以渗透到肿瘤内部作用于肿瘤细胞,明显延缓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干扰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作用已被多数研究人员重视,部分使用IFN-β,部分使用IFN-γ。

田道锋、郭宗泽和李光宗等人主要对IFN-β进行了研究。

田道锋等人将MSCs-hIFN-β瘤内注射观察荷瘤鼠的临床表现和生存时间,使用MRI显示肿瘤大小,幷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组织IFN-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体外培养C6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体内发现注射MSCs-hIFN-β可以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郭宗泽等人则使用IFN-β基因转染胶质瘤来探讨其对胶质瘤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示IFN-β基因转染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染后48h和72h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达到37.3%和46.0%。

IFN-β基因转染还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转然后48h和72h肿瘤细胞凋亡率达到31.7%和48.2%。

李光宗等人通过建立阳离子脂质体介导IFN-β基因转染也同样发现其可以抑制人胶质瘤的生长。

王雪峰、邓怀慈、张晓智和刘晓谦等人主要对IFN-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王雪峰等人通过逆转录病毒将IFN-γ基因导入大鼠胶质瘤细胞制成PA317IFN-γ细胞株,幷瘤内注射,观察大鼠的生存期后,结果发现治疗组的大鼠平均生存期约为对照组的2倍。

除单独使用一种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外,研究人员逐渐尝试将多种细胞因子联合使用,如邓怀慈等人将全反式维甲酸与IFN-γ联合使用,其协同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恶性表型幷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刘晓谦等人将IL-4与IFN-γ基因联合使用,王玉宝等人将肿瘤坏死因子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胶质瘤,也同样发现两者具有明显系统作用。

虽然使用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关键问题尚未解决,如体外实验虽然显示了明显的抗瘤效应,但是体内毒副作用明显却限制了其应用;使用细胞因子的剂量也较难掌握,剂量过小则难以受到成效,剂量过大则易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

通过对前人实验及经验的总结,可以看出未来使用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主要应沿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1)应更加提倡多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2)目前多使用细胞因子全身静脉给药,而颅内或瘤内局部用药效果更优。

二、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治疗胶质瘤,主要有:1)未经修饰的单抗通过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或补体杀伤胶质瘤细胞;2)拮抗肿瘤细胞因子如EGF-Β等发挥作用;3)利用单抗特异性结合靶点的特异性将抗癌药物、药物前体、毒素或放射性核素特异导向瘤体起到杀伤作用。

其中,以单抗为特异性载体,以化疗药物、生物毒素和放射性核素为“生物弹头”是单抗抗肿瘤的最常用免疫疗法。

因为单抗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肿瘤细胞幷将其携带的生物弹头作用在肿瘤细胞上,起到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通常生物弹头主要使用光动力、放射性核素、化疗药物等。

詹奇等人将VCAM-1单克隆抗体与光动力联合治疗胶质瘤,发现光动力联合抗VCAM-1抗体组、光动力组、抗VCAM-1抗体组的抑瘤率分别为80.7%,67.2%和54.6%。

傅相平等人将单抗与放射性核素131I交联对胶质瘤内放免治疗,结果示单抗与131I交联后靶向于肿瘤细胞核,并将负载的放射性核素输送到肿瘤细胞内,由内向外摧毁肿瘤。

陈剑等人将顺铂与单抗Anti-uPAR交联抑制胶质瘤的增殖和uPAR蛋白的表达。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单独使用单抗治疗胶质瘤。

王晓澎、游潮等人体外培养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CD147/HAB18G单抗封闭细胞表面的CD147分子,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膜上MCT1表达分布改变,结果示相对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细胞膜有效表达均减少,CD147/HAB18G单抗通过干扰CD147对MCT1表达的引导使胶质瘤细胞膜上MCT1有效成分分布减少,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虽然单克隆抗体交联生物弹头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但是由于鼠抗免疫原性强,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除此之外,如使用免疫毒素,其进入瘤体较少,弥散性差,非特异性结合正常组织,被快速清除。

三、分子疫苗分子疫苗是将肿瘤细胞或其合成的抗原肽制成肿瘤疫苗,保持其抗原性,诱发宿主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从而通过患者自身杀灭肿瘤细胞。

国内外对分子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致敏树突状细胞、高免疫原性胶质瘤细胞疫苗、卡介苗等。

目前,树突状细胞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肿瘤疫苗。

研究人员多使用树突状细胞作为载体,将从胶质瘤中提取的抗原肽负载到树突状细胞上制备肿瘤疫苗,如赵丽波等人使用从胶质瘤中提取的热休克蛋白-肿瘤肽提取物(HSP-PC),卜宁等人使用胶质瘤释放的exosomes负载到树突状细胞上,花玮等人则使用胶质瘤干细胞抗原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等人选取了5例复发胶质瘤患者,每周一次皮下接种DC疫苗,共三次,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结果示5例胶质瘤标本中均含有不同比率的CD133+细胞,DC疫苗接种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化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另外,Ueda等人将从胶质瘤细胞或胶质瘤干细胞中提取的SOX6作为抗原肽致敏CTLs,并将其注射到荷瘤鼠中,结果示SOX6分子疫苗使HLA-A24或HLA-A2阳性的胶质瘤患者肿瘤生长受到抑制。

除使用抗原肽、热休克蛋白等,董超等人则通过溶瘤病毒新城疫病毒的溶瘤作用,提高免疫细胞杀伤肿瘤作用。

新城疫病毒(NDV)其2HN基金表达产物能够吸附唾液酸(SA)的受体和有神经氨酸酶(NA)催化的唾液酸裂解,其所具有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可以去除肿瘤细胞表面的唾液酸,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识别能力。

目前的研究多数是以树突状细胞作为载体,将一些具有抗原活性的物质负载其上。

未来的研究更应该突破仅有树突状细胞的局限,进而研究病毒,如新城疫病毒、逆转录病毒等修饰自体瘤细胞。

四、过继性免疫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又称为被动免疫疗法,是取对肿瘤有免疫作用的供者淋巴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或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后,再输入患者体内,使其在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常见的有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和TIL(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等都在杀伤肿瘤细胞中起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多使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在体外活化,再回输入患者体内。

如张春、常贺等人使用CD3与IL-2协同诱导PBMC,罗俊生等人先后使用PHA、CD3与IL-2以及人身皂苷、CD3与IL-2协同诱导PBMC,结果都显示多种细胞因子同时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能够使CD3AK细胞成为较CD3AK细胞增值能力、杀伤活性更强的免疫效应细胞。

王启宏等人通过体外培养人胚胎胸腺细胞(ETC)表面抗原的转变,比较不同源LAK细胞、活化ETC联合对TJ905细胞的体外作用效果,发现单独ETC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无抑制作用,而不同源LAK细胞核活化ETC联合对TJ905人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严欣江等人将IL-13受体α2抗原肽致敏DC-CIK细胞,幷将其与U251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检测其对U251细胞杀伤率。

在2007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宫安静等人就对DC诱导的CTLs与CIK及LAK细胞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作一比较,发现从人外周血中诱导出的DC负载胶质瘤抗原后,激活的CTLs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能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CIK细胞和LAK细胞。

使用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治疗胶质瘤关键是获得足够的杀伤活性强的免疫活性细胞。

目前主要使用的LAK细胞、CIK细胞等静脉注射或局部应用,因其数量有限、杀伤活性低下等缺陷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