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板块构造理论

1.固体地球外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

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由不同类型活动边界分隔的若干大小不同的岩石圈板块,板

块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型、汇聚型和转换型。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可用欧拉几何定律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

绕轴旋转运动。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对流。

2.我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1)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地台、蒙古-额霍茨克构造带,印度地台、喜马拉雅构造带,西

太平洋构造带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俱在的,在不同的地史时期,大地构造格局也各不相同。

2)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3)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华夏大陆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4)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新特提斯洋和西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始新世末印度板块拼合

后才形成亚洲大陆。

3.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1

阶梯状地形从西向东递降,可分成四个台阶:

第一台阶:青藏高原海拔4000-5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台阶:青藏高原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海拔1000-2000米,包括内蒙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塔里木、准噶尔和四川等大型盆地与山脉相间;

第三台阶:包括松辽、华北、江汉等东部平原、平原东侧的胶辽山地、东南沿海山地、海南岛、台湾和渤海、黄海、东海浅水大陆架组成的第三地形台地;

第四台阶:大陆边缘东部深水盆地,包括南海、冲绳海槽等,海深在2000米以下。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2

以贺兰山、龙门山至横段山一线为界;东西两部分的山势走向和地表高度显著不同。西部山系以北西西走向为主,夹持着近东西向的菱形盆地,海拔高度大,地貌反差强烈;东部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山系走向北东-北北东,与相同方向的平原和盆地相间排列,其整体高度低,地貌反差小。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3

四条东西向山脉分隔了五大水系:

松辽盆地中的长岭、阴山-燕山山脉;秦岭-昆仑山脉;南岭山脉。辽河、松花江、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的分水岭。

4.我国构造演化经历了几个主要的阶段?

一、晋宁期和前晋宁期(Ar-Qn)

①陆核形成(3.6-2.5Ga)②原地台形成(2.5-1.85)③地台形成(1.85-0.82)

二、晋宁期后-印支期(Nh-T2)潘吉亚-古亚洲大陆形成阶段。陆块飘移-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

三、印支期后(T3-Q)陆内变形,东部拉张陷落,地壳减薄;西部挤压隆升,地壳增厚。

5.我国大地构造的分区状况是怎样的?

中国的地台: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塔里木板块、南海—印支板块、印度板块北缘;

中国造山带:天山—兴蒙造山带、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祁连—昆仑造山带、华南造山带、滇藏造山带、亚洲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详细

中国的地台(古板块)

1)华北(中朝)地台(地理位置)

1900-1800Ma吕梁运动形成基底,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从中元古代到三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非常稳定,统一升降。下古生界以海相为主;大部分地区缺失上奥陶-下石炭统(O3-C1);上古生界-三叠系从海陆交互相到陆相。

2)扬子地台(地理位置)

850-800Ma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震旦纪-三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并基本为海相地层,但内部的活动性较大,裂陷槽发育。

震旦系有冰碛岩;上、下二叠统之间(东吴运动)西南部有峨眉山玄武岩。

3)塔里木地台

850-800Ma塔里木运动(相当晋宁运动)形成基底,新元古代震旦纪-二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三叠纪-新生代发育为中-新生代盆地。

古生代期间其特征与扬子地台类似,也发育震旦系的冰碛岩和东吴期的玄武岩,很可能与柴达木,阿拉善共同组成西域地台(西北地台)。

4)南海-印支地台

包括印支,南海,海南岛南,东海陆架,台湾,大部沉没在海域的前寒武纪地台(消失的大陆),陆地仅存于闽浙的华夏地块。

5)印度地台北缘

雅鲁藏布江以南,高喜马拉雅带。泛非期基底,中寒武-渐新统都是一套浅海相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盖层,因为它发育C3-P1冰水堆积,舌羊齿植物群,属于典型的冈瓦纳大陆。

中国的褶皱带(造山带)

a)天山-兴蒙褶皱带它是塔里木-华北地台以北,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带弧型褶皱

带的一部分,主要是海西-印支褶皱带。它包含了自北向南发展的西伯利亚地台南部陆缘带和自南向北发展的塔里木,华北北部陆缘带,二者之间是一条从南天山-西拉木伦河-延边的对接缝合线,保持了残留洋壳,标志着古亚洲洋的闭合。

b)秦-(祁)-昆褶皱带它是界于我国北部塔里木、华北地台与南部扬子地台之间的海

西-印支褶皱带,尤其是印支期南北大陆聚合的褶皱造山带。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

c)华南褶皱带这是扬子地台与南海-印支地台之间的加里东褶皱带。

d)滇藏褶皱带这是昆仑山以南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它是印支期以来,冈瓦纳裂解

陆块逐次向北拼合碰撞形成的褶皱带,其中包含着多个南来的拼贴微陆块(弧地块),如羌塘,拉萨地块等,也是我国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最发育的地区。

e)亚洲东部活动大陆边缘由于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自侏罗纪出现的NNE向横跨近

EW向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中-新生代构造带,它的发展分两个阶段:晚中生代为安底斯型陆缘,形成巨大规模的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带;新生代由于边缘海的拉开,开始变为岛弧型陆缘带,它们的影响自东向西逐渐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