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合成与制备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合成与制备是现代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材料的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

在材料科学领域,合成和制备材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因此,合成和制备过程的优化和控制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如热处理、溶液沉淀、气相沉积等。

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合成材料,例如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

生物方法则是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提取物来制备材料,如生物矿化、生物复合材料等。

不同的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类型和性能要求,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等方面。

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需要控制其粒径和形貌,以及表面的化学性质;多孔材料的制备需要控制孔隙的大小和分布等。

因此,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条件、原料比例、溶剂选择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以获得所需的材料结构和性能。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合成和制备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绿色合成和制备技术强调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因此,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过程中,需要尽量采用绿色的合成方法和制备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类型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制备技术,以获得所需的材料结构和性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色合成和制备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能够开发出更加高性能、环保的新型材料,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材料制备与合成论文

材料制备与合成论文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化学法制备摘要: 着重介绍了半导体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基本性质,以及纳米半导体材料的热学、光学和光电化学性质,综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原理和特点。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材料; 基本性质; 制备方法1.引言相对于导体材料而言,半导体中的电子动能较低,有较长的德布罗意波长,对空间限域比较敏感。

半导体材料空间中某一方向的尺寸限制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比拟时,电子的运动被量子化地限制在离散的本征态,从而失去一个空间自由度或者说减少了一维,通常适用体材料的电子的粒子行为在此材料中不再适用。

这种自然界不存在,通过能带工程人工制造的新型功能材料叫做半导体纳米材料。

现已知道,半导体纳米粒子结构上的特点(原子畴尺寸小100 nm ,大比例原子处于晶界环境,各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等) 是导致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性质的根本原因。

半导体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使其将在未来的各种功能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讨论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综述了几种化学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原理和特点。

2 .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2.1 表面效应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地增加(对于直径为10 nm 的粒子,表面原子所占百分数为20 %;直径为1 nm 的粒子,表面原子所占百分数为100 %) ,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之增加,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表面原子的活性比晶格内的原子高,其构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因而表面状况也将对整个材料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吴晓春等人制备了表面包覆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nO2纳米微粒,测定了裸露的和表面包覆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nO2纳米微粒的红外吸收光谱。

表面包覆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nO2纳米微粒形成宽的背景吸收带,表现为光吸收边红移。

裸露的SnO2表现为光吸收蓝移。

前者表现出很强的光致发光,后者只有微弱的荧光。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纳米材料).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制备技术是80年代末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技术,其基本涵义是:纳米尺寸范围(10-9~10-7m 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力学、电学、磁学、热学、化学性能等,目前正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一、气相法制备纳米微粒1. 溅射法此方法的原理为: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 阴极为蒸发用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40~250Pa ,两极间施加的电压范围为0.3~1.5kV 。

由于两极间的辉光放电使Ar 粒子形成,在电场作用下Ar 离子冲击阳极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从其表面蒸发出来形成超微粒子, 并在附着面上沉积下来。

离子的大小及尺寸分布主要取决于两极间的电压、电流、气体压力。

靶材的表面积愈大,原子的蒸发速度愈高,超微粒的获得量愈大。

溅射法制备纳米微粒材料的优点是:1 可以制备多种纳米金属, 包括高熔点和低熔点金属。

常规的热蒸发法只能适用于低熔点金属; 2 能制备出多组元的化合物纳米微粒,如A lS2, Tl 48 , Cu 91, Mn 9, ZrO 2等; 通过加大被溅射阴极表面可加大纳米微粒的获得量。

采用磁控溅射与液氮冷凝方法可在表面沉积有方案膜的电镜载网上支撑制备纳米铜颗粒。

2. 混合等离子法此方法是采用RF (射频等离子与DC 直流等离子组合的混合方式来获得超微粒子。

该制备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产生RF 等离子时没有采用电极, 不会有电极物质(熔化或蒸发混入等离子体而导致等离子体中含有杂质,故超微粒的纯度较高;2 等离子体所处的空间大,气体流速比DC 直流等离子体慢,致使反应物质在等离子空间停留时间长,物质可以充分加热和反应;3 可使用非惰性气体制备化合物超微粒子,使产品多样化。

混合等离子蒸发法制取超微粒子有3种方法:1 等离子蒸发法使大颗粒金属和气体流入等离子室,生成超微粒子;2 反应性等离子气体蒸发法使大颗粒金属和气体流入等离子室, 同时通入反应气体, 生成化合物超微粒子;3 等离子VCD 法使化合物随载气流入等离子室, 同时通入反应气体, 生成化合物超微粒子。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工艺、原料选择等方面,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合成与制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和要求,可以采用溶液法、气相沉积法、固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多种方法。

溶液法主要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材料,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气相中的化学反应来合成材料,固相法是通过固态反应来制备材料,而溶胶-凝胶法则是通过溶胶和凝胶的过程来制备材料。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其次,材料的合成工艺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合成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制备工艺的优化等方面。

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合成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反应条件的控制则会影响到合成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性质,制备工艺的优化则可以提高材料的纯度、均匀性和稳定性。

此外,材料合成与制备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用途和性能要求。

不同的材料用途和性能要求会对合成与制备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光学材料需要具有特定的透明度和折射率,电子材料需要具有特定的导电性和磁性等。

因此,在合成与制备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用途和性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和调整。

总的来说,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材料的制备方法、合成工艺、原料选择等方面,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工艺,充分考虑到材料的用途和性能要求,才能制备出符合要求的材料,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毕业论文-氯乙烯的合成与制备模板

毕业论文-氯乙烯的合成与制备模板

学号:山东**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氯乙烯的合成与制备姓名指导教师:轻化工程系专业名称:论文评阅人:目录第一章概况.................................................................................................... - 1 -1.1历史发展 . (1)1.2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1)第二章氯乙烯的生产工艺现状.................................................................... - 2 -1.1电石乙炔 ................................................................................................ - 2 -1.2二氯乙烷法 ............................................................................................ - 2 -1.3乙烯氧氮化法........................................................................................ - 2 -1.4平衡氧化法............................................................................................ - 4 -1.5混合烯炔法 ............................................................................................ - 4 -第三章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新工艺............................................................ - 5 -第四章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感谢................................................................................................................ - 9 -氯乙烯的合成与制备姓名(轻化工程系 08应用化工班学号)摘要:文章通过对氯乙烯制备工艺流程的分析,阐述了氯乙烯制备工艺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制备氯乙烯的发展方向。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

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第一篇: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评述摘要:相变材料是利用物质发生相变时需要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的性质来储热。

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MCPCM)是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液相变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复合材料。

在固液相变材料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

本文介绍了微胶囊相变材料及其结构组成、性能;综述了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相变材料;微胶囊;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概述1.1相变储能材料简介1.1.1相变材料的含义相变材料主要利用其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能,在物相变化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外界环境吸收热量或向外界环境放出热量),从而达到能量利用和控制环境温度的目的。

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相:固相、液相和气相。

当物质从一种相态变化到另一种相态叫相变。

相变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固一固相变;固一液相变;液一气相变;固一气相变。

当一种物质能够发生四种相变中的任意一种相变时,都可称为相变材料。

如果从发生相变的过程来看,这种相变材料在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中,能够把热能储存起来,并对其周围环境温度调节控制[1]。

1.1.2相变材料的特点热能储存的方式一般有显热、潜热和化学反应热只种。

相变材料是利用自身在发生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来进行潜热储能的物质,该材料是通过材料自身的相态变材料先进制备技术课程论文透。

MariaTelkes博士从1950年就着手对相变材料进行研究,他发现化学物质硼砂可以把十水硫酸钠过冷度降低将近3℃,并预计测出了该材料的相变次数可以达到2000次。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结课论文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结课论文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结课论文姓名:周小峰学号:1佃024323班级:料114指导老师:方道来生物陶瓷的合成与制备摘要:生物陶瓷是一种具有与生物体或生物化学有关的区别于传统陶瓷材料的新型材料,生物陶瓷有着传统陶瓷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

本文从生物陶瓷的发展过程、生物陶瓷的优良性能、生物陶瓷的分类、应用举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简单的介绍生物陶瓷材料。

关键词:生物陶瓷性能分类应用前景展望1. 生物陶瓷材料的特性及介绍1.1 生物陶瓷材料的概念1.1.1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学是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在医学和工程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析天然生物材料的组装,生物功能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医用材料及仿生高性能材料. 按照研究对象和使用目的的不同,生物材料可分为:(1)天然生物材料:生物生命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如麻,棉,蚕丝和贝壳等(2)生物医用材料:植入活体内能起某种生物学功能的材料,如制作各种人工器官的材料(3)仿生和组织工程材料:模仿生物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材料1.1.2 生物陶瓷在各种生物材料中,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且生产工艺比较成熟的是生物陶瓷。

陶瓷作为人体材料应用早在古代就已开始,陶瓷不生绣、不燃烧,而且抗腐蚀性和强度也比较好,可以大大弥补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缺陷。

象目前经常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维塔利姆的钴铬钼合金材料,虽然长期植入体内很少产生特异变化,但并不能认为它是完全稳定的,有时也会引起身体异物反映和合金腐蚀现象,尤其是酵母系的酶很容易使人体产生预料不到的剧烈变化。

而陶瓷不仅可以制成具有优良生物惰性的材料,而且可以制成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材料。

所谓生物惰性材料,就是在人体内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的材料,也不会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

所谓生物活性材料,就是在人体内会发生分解、吸收、反应、析出等变化的材料。

这种材料能同人体骨骼起生物化学作用,导致成骨过程,使移植体或骨骼修补物能于人体组织长合在一起。

材料制备技术论文

材料制备技术论文

材料制备技术论文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内容多而杂,相互之间无连贯性,并且实践性强,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难度。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制备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材料制备技术论文篇一块状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及展望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超短时脉冲电流直接晶化法和深过冷直接晶化法两类潜在的块状金属纳米晶制备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晶块体材料制备非晶晶化机械合金化深过冷DEVELOPMENT OF BULK METAL NANOMETER MATERIALS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iR ESTIMATE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arization of bulk metal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preparation methods,two potential technologies:super short false current direct crystallization method and high undercooling direct crystalliz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In the end,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various methods are also estimated.KEYWORDS bulk nanometer material,preparation of materials,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alloys,mechanical alloying,high undercoolingCorrespondent:Zhang Zhenzho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State key Laborotry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Xi'an 710072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H.V.GlEIter成功地采用惰性气体凝聚原位加压法制得纯物质的块状纳米材料后[1],纳米材料的研究及其制备技术在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指通过化学反应、物理方法或生物技术等手段,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材料。

合成与制备的基本原理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反应机理等内容。

在材料的合成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对于最终产物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时,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条件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温度、压力、溶剂选择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性质。

此外,了解反应的机理对于优化合成过程、提高产物纯度和性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常见的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物理合成和生物合成等。

化学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产物,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

物理合成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产物,常见的物理合成方法包括溅射法、磁控溅射法、电化学沉积等。

生物合成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例如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进行材料的合成。

不同的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对于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材料科学、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材料科学领域,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纳米材料、功能材料等的合成与制备技术的进步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化工领域,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发展为新型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合成与制备技术的应用也为新能源材料、环境治理材料等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总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

浅析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技术、快速凝固技术、近终成形技术和机械合金化技术。

并具体介绍了纳米材料,纳米结构陶瓷涂层,以及磁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材料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磁电复合材料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new materials briefly,including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Rapid Solidification Technology、Nearly End Forming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Alloying Technology.It introduced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nano materials,nano structure ceramic coatings and magnetoelectric composites.Key words: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nano material nano structure ceramic coating magnetoelectricity composites.一、序言21世纪,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支柱的高新技术进人产业,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

传统的材料制备所采用的熔炼和铸造法,由于存在晶粒粗大和组织偏析等大量工艺缺陷,迫使人们从本世纪印年代开始着手研究新材料的制备技术。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新材料的制备技术日趋成熟,有的已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

二、新材料制备技术2.1 粉末冶金技术[1]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包括纯金属、合金和金属化合物粉末)作原料,用成型一烧结制造合金材料或制品的一种生产方法。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模板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模板

材料合成与制备论文要求班级:学号:姓名:1. 前言选修《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的学员,其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终论文成绩两部分组成。

所有选课的学员,通过选择相应的论文题目,围绕论文题目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综述性论文,并作为最终成绩的评定条件。

2. 论文撰写要求对于论文题目限定的内容,学员应通过课堂讲授的知识,并进行扩展分析,在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相关内容,并进行总结,完成文献综述。

要求能够比较全面的所阐述的论文内容,文字简练。

论文的内容大概可以包含:技术的发展背景、原理、分类、发展趋势等。

论文页数为A4打印纸格式5-6页(不超过6页),参考文献10篇以上。

撰写论文的数据应主要来源于学术论文及正式出版物,其中中文部分可包括:1)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万方数据;3)超星电子图书。

也可以通过检索相关英文数据库内容进行总结。

要求综述论文,不可全盘抄袭或拷贝。

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3. 论文规范要求论文必须满足行文规范,图表统一,结构合理。

1)论文正文中的中文必须采用“宋体”,“小四”;英文和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标点符号的输入必须采用半角中文格式。

2)不允许直接将文字从学术论文中制图片的格复式粘贴到文档中,可进行文字识别内容也必须仔细检查文字错误以及标点符号的规范性。

3)对于检索到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文档中按顺序以上标的形式标明在引用处[1],并在文档最后以标准的形式单列出来。

4)如果文档中包含有公式,则必须采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如包含表格,不允许以图片的形式插入;文档中的插图必须清晰。

图和表单独占据某一行。

P UI(1.1)表1图1 粉末的微观组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

参考文献只列主要的、公开发表过的文献。

应严格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进行著录,著录项目要齐全。

其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材料合成与制备结课论文

材料合成与制备结课论文

超高压梯度烧结法制备W/ Cu 功能梯度材料摘要提出了一种制备具有递变电阻及高熔点差功能梯度材料的新方法—超高压梯度烧结法, 并成功制备出了相对密度达到96%的W/Cu梯度功能材料.推导了通电烧结过程中梯度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 表明温度场与电流密度及材料的厚度大致成平方的梯度分布模式;考察了不同的烧结助剂对W/Cu梯度材料致密化的影响, 发现Ni比V和Zr有更好的致密化效果;观察了W/Cu梯度材料显微结构并对梯度烧结的过程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梯度功能材料复合材料W Cu烧结面向等离子体护墙材料( Plasma Facing Material , PFM) 是决定聚变能能否开发成功的关键材料[1].在发生等离子体破裂和垂直位移事件时,暴露于高热流的PFM 表面承受来自等离子体、高能中子、α粒子、氘、氚及电磁辐射等的冲刷, 而它的另一面必须被强制冷却。

因此PFM必须具备很高的熔点,同时应具有很好的抗热冲击性能。

在具有最高溅射阈值的所有可选材料当中,金属钨由于其高的抗等离子体冲刷能力, 最有希望用作聚变堆中等离子体与元件相互作用区域中的该类护墙材料[2~3]。

将一面具有高熔点及高温强度的金属钨和另一面具有优良导热性及室温塑性的金属铜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材料将十分适合作为核聚变装置中的偏滤器材料[2~4].但要将W和Cu这两种性质相差很大的金属(如表1所示)结合在一起作为PFM会遇到很大困难,首先是二者的热膨胀系数失配,造成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W2Cu的界面上产生巨大的热应力,进而导致裂纹的产生以及材料的失效。

梯度材料的概念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5]。

其次,由于W和Cu的熔点相差约2300℃,二者没有重叠的烧结温度区,因而常规热压烧结无法制备此类梯度材料。

已报导比较成功的W/Cu FGM制备方法是钨骨架渗铜法[6~10], 但这种工艺的缺点是钨骨架的孔隙分布很难控制, 不易获得成分分布从0~100%的严格意义上的梯度材料。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Word文档]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Word文档]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关键字:《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是一门研究材料制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实现新材料的设计思想,并使其投入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校材料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对于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本文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深度剖析教学内容,对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7)11-0173-02一、前言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1-3]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目前材料制备与合成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材料的新设计思想、新技术、新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单晶材料、非晶态材料、薄膜、功能陶瓷的合成、结构陶瓷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

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工艺性繁多、概念性及理论性都很强,涉及到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就以往的静态教学模式而言,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厌烦的心态。

又加上本课程内容琐碎、抽象、枯燥、难于理解掌握,则更加难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所以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师应该从本质上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二、教材优化选择教材的选择是每个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因为教材既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又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各高校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每个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所以在对每科教材进行选择时,所有相关的教师都应该考察市面上存在的相关教材,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差异,以及本校学生和地方的特点,选择一些实用性强而内容又不繁琐的教材,选择一些适合本校本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比如我们在同时开设的另一门《材料成型工艺基础》[4]课程中就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若选择一些与《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相辅助的课程,比如像《材料物理性能》和《高分子材料概论》等课程,这样通过教材的优化来引导教师教学的优化,才能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真正的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材料合成与制备结课论文95分

材料合成与制备结课论文95分

碳纳米管的制备[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型化工材料碳纳米管的结构以及制备方法的介绍,说明了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能,并说明了制备纳米管方法有电弧法、低温固态热解法、低温固态热解法等,描述了碳纳米管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碳纳米管结构制备电弧法应用前景一、前言1991 年日本科学家Iijima发现碳纳米管(CNT) , 1992 年Ebbesn 等提出了实验室规模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碳纳米管的发现是材料科学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新突破, 碳纳米管已成为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图1碳纳米管二、碳纳米管的结构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以sp2杂化为主, 与相邻的3个碳原子相连,形成六角形网格结构,但此六角形网格结构会产生一定的弯曲, 可形成一定的sp3杂化键。

单壁碳纳米管( SW CNT )的直径在零点几纳米到几纳米之间,长度可达几十微米;多壁碳纳米管(MW CNT)的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长度可达几毫米,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间距,与石墨的层间距相当,约为0 . 134 nm。

碳纳米管同一层的碳管内原子间有很强的键合力和极高的同轴向性,可看作是轴向具有周期性的一维晶体,其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 被认为是理想的一维材料。

碳纳米管可看成是由石墨片层绕中心轴卷曲而成, 卷曲时石墨片层中保持不变的六边形网格与碳纳米管轴向之间可能会出现夹角即螺旋角.当螺旋角为零时, 碳纳米管中的网格不产生螺旋而不具有手性, 称之为锯齿型碳纳米管或扶手型碳纳米管;当碳纳米管中的网格产生螺旋现象而具有手性时,称为螺旋型碳纳米管。

随着直径与螺旋角的不同, 碳纳米管可表现出金属性或半导体性。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CNT抗拉强度达到50~200GPa,是钢的100倍,密度却只有钢的1/6,至少比常规石墨纤维高一个数量级;它的弹性模量可达1TPa,与金刚石的弹性模量相当,约为钢的5倍。

安工大12届材料制备与合成结课论文-碳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安工大12届材料制备与合成结课论文-碳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制备与合成结课论文班级:料124学号:129024357姓名:曾放指导教师:方道来日期:2015-05-12碳纳米纤维的制备与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纳米纤维的概念;介绍了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讨论了碳纳米纤维材料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电子器件、储氢材料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碳纳米纤维概念制备方法应用前景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nano fibers[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nano fiber; introduces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nanofibers; and made a comment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preparation methods; carbon nano fiber material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s, nano electronic device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carbon nano fiber preparation method of application.1、碳纳米纤维概论碳纳米纤维是指具有纳米尺度的碳纤维,依其结构特性可分为纳米碳管即空心碳纳米纤维和实心碳纳米纤维。

直径一般在10nm~500nm,长度分布在0.5m~100m,是介于纳米碳管和普通碳纤维之间的准一维碳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取向度,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碳纳米纤维除了具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的普通碳纤维低密度,高比模量,高比强度,高导电,热稳定性等特性外,还具有缺陷数量少,长径比大,比表面积大,结构致密等优点,它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既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军民两用新材料,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体育与休闲用品,医疗,机械,纺织等各领域。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旨在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将原始材料转化为具有特定性能和结构的新材料。

合成制备方法的选择和优化对于获得理想的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材料合成的过程主要包括反应物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反应机理的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确保其纯度和稳定性,以避免杂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其次,反应条件的优化对于控制反应的速率、选择性和产率非常重要。

温度、压力、溶剂和催化剂的选择都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

最后,研究人员需要深入研究反应机理,了解反应的过程和中间产物的生成,以便更好地控制反应的进行,并优化合成方法。

材料制备的过程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纯化和形貌控制等方面。

首先,样品的制备需要精确地计量原料,并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混合。

根据不同的制备要求,可以选择溶胶凝胶法、溶剂热法、熔融法、气相沉积等方法。

其次,为了提高样品的纯度和质量,纯化过程非常重要。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溶解、浸泡、过滤、洗涤等。

最后,形貌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制备条件或添加特定的剂量,在材料制备过程中获得特定形貌的材料。

形貌控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调节反应条件和添加特定的添加剂等方式实现。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发展,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涉及到纳米级别的尺度控制和接口调控,对于研究材料的量子效应和界面特性非常重要。

功能材料的合成制备涉及到对材料性能的特定调控,以获得特定的电、磁、光、热等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应用的需求。

总之,材料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对于研究和应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反应条件、优化合成方法和调控材料形貌,可以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

论文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合成

论文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合成

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合成近年来,随着纳米线、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管束的连续出现,纳米科技已成为科学、技术界关注的热点。

纳米粒子一般是指颗粒尺寸是在1~100nm范围内的超微粒子,由于其极细的晶粒和存在大量处于晶界和晶粒内缺陷中心的原子,使其显示出普通大颗粒不具有的特性,即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由此导致了纳米粒子的光、磁、电、热、力以及化学活性等性质与本体性质有显著差异。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由于稀土离子特殊的4f电子组态能级、4f 5d能级及电荷转移带结构,使稀土配合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此外,铁、钴、镍、铜、锌、银、钌等过渡金属离子也可以制备成配合物,并具有特殊性质。

鉴于金属配合物与纳米粒子的以上特殊性质,现代科技领域已有研究将其两者结合,即将金属配合物制备成纳米级颗粒,显示出了惊人的特性,为现代工农业、医药及生物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1液相法制备配合物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总体上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

以物料的状态来分,可分为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三大类。

由于固相法和气相法制备稀土过渡金属配合物纳米粒子的报道较少,本文重点介绍液相法制备配合物纳米粉体。

该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再沉淀法。

洪伟良等利用分散沉淀法制备了2,4-二羟基苯甲酸-Pb(Ⅱ)配合物纳米粉体,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增加了分散剂,使制得的纳米颗粒粒度更均匀。

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得到的产物为15nm×40nm的棒状粒子,而在乙醇溶液中得到的是粒径约为50nm的球形粒子。

产物对吸收药热分解有显著的催化效果,比普通级吸收药的分界峰温度降低 5.6℃,分解热增加918J g。

彭洪尚等利用再沉淀法分别制出了小尺寸(~10nm)纯相和杂相的Eu3+配合物荧光纳米颗粒。

所制备的纯相荧光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容易聚集,并且荧光猝灭严重;而掺有适量疏水性硅烷的杂相纳米颗粒则具有较强的荧光、均匀的尺寸和良好的分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6xxx系铝合金板材热加工工艺和成分优化及其相关机理研究学号:s********姓名:***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摘要6xxx系铝合金作为可热处理强化的合金,其具有中等的强度、良好的耐蚀性、较好的成形性以及较低的密度,但是成形性能、烤漆硬化能力和弯边性能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中成形性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微观组织和织构的调控,而这主要受合金成分及热加工工艺的影响。

因此,从合金成分和热加工工艺的角度合理调控Al-Mg-Si-Cu-Zn系合金的微观组织以及第二相粒子的尺寸、形状和分布是实现成形性能优化的有效方法。

本文首先针对中铝科学技术研究院制备的新型Al-Mg-Si-Cu-Zn合金采用不同热加工工艺对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优化出一种较好的热加工工艺。

其次设计开发了新型6xxx系铝合金(Mn和Zn元素均有变化),研究Mn 元素的变化对合金基体内富铁相粒子尺寸、形状及分布的影响,以及Zn元素的添加对合金微观组织、织构及性能的影响。

随着新型Al-Mg-Si-Cu-Zn合金在中间退火前冷轧变形量的增加,使合金基体内的粒子得到充分破碎及获得较大的形变储能,使得中间退火后细小的第二相粒子能够更加充分回溶进基体,而一些细小且难溶的富铁相粒子仍然保留在合金基体上。

因此合金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并使T4P态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对于新设计开发的6xxx系铝合金,随着Mn含量的改变,合金的组织、再结晶织构和性能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Mn含量的提高,会增加基体内富铁相粒子的浓度,变形过程中会形成不同尺度的粒子,它们之间在再结晶时的协同配合作用,可以显著使得再结晶晶粒的细化以及织构弱化,塑性应变比r值的提高。

添加Zn元素能够显著细化再结晶晶粒,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Al-Mg-Si-Cu-Zn合金,热加工工艺,织构,成形性,析出规律1 引言随着对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控制要求的提高,人们将目光集中在通过替代材料、改进设计或者先进的制造工艺找到制造轻量化汽车的方法。

燃料经济性的改善和排放控制是当今汽车工业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以及利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这种挑战。

例如在美国,汽车的平均油耗受政府颁布的CAFE(汽车制造厂平均油耗)标准约束。

对于轿车,CAFE标准从1978年最初的18mile/gal增加到目前的27.5mile/gal,并且计划到2020年增加到35mile/gal。

这些标准制定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燃油经济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和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CO,而减2轻汽车装备质量是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因此,汽车轻量化技术将成为未来二十年汽车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其中汽车轻量化主要通过油画机械结构设计、选用新型轻质化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等手段去实现,而材料的合理选用对汽车的轻量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燃料经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车辆动力需求、车速、发动机和汽车燃料经济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车辆动力需求、车速、发动机和变速器效率以及燃料类型等。

其中车辆动力需求中的车辆加速、爬坡、以及克服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滚动阻力与汽车的重量成正比,因此减轻汽车重量可以明显降低车辆的动力需求,因而可以改善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研究表明,汽车重量每减少10%,就可以节油5%~8%(Brooke and Evans,2009)。

在温室效应方面,汽车重量每减轻100kg,可以减少CO2排放12.5g/km[1]。

而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途径有:小型化,发展小排量汽车;结构的合理化,汽车及零部件的优化设计;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即使用轻量化材料来代替目前使用最多的钢铁材料。

近年来汽车用钢材的占有量不断下降,铝、镁等轻合金及塑料、复合材料的应用大幅增加[2]。

当代汽车正朝着轻量化、高速、安全、舒适、低成本、低排放与节能的方向发展,节能、安全、环保是汽车现代化发展的三大主题。

为了减轻重量、提高速度、节约能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保护日益恶化的臭氧层,铝材很快进入了汽车工业领域[3]。

低碳钢和铸铁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汽车工业的重负荷机器材料。

如表1-1所示,现在的汽车主要使用低碳钢和高强度钢,尽管部分低碳钢被替代,但直至今天,钢比其他任何材料用得都多。

然而,随着对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提高,材料方案迅速转变,包括了铝合金、镁合金、以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owers,2000)[1]。

作为钢和铁替代材料的首选金属是铝,这是因为铝的密度只有钢或铁的1/3,用在汽车上可以将同样钢结构的质量减小一半,而且它永不生锈。

表1-2列出了铝合金的部分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部分应用情况[4]。

表1-1 典型汽车用材料的构成[1]材料占汽车重量的百分比主要应用部位钢55% 车身结构、车身板件、发动机和变速器部件、虚假部件、传动系统部件铸铁9% 发动机部件、制动、悬架铝8.5% 发动机缸体、车轮铜 1.5% 导线、电器部件聚合物(塑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9% 内饰件、电器和电子部件、发动机罩下部件、油管人造橡胶4% 轮胎、装饰、密封件玻璃3% 玻璃窗其他10% 地毯、液体、润滑材料等表1-2 铝合金材料的优点及其在汽车上的部分用途[4]用途优点缺点变速器外壳、汽油泵、化油器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铝合金较脆,易出现小裂纹,且不易被发现;其强度也没有钢质圈高;在铸造时有可能出现沙眼;无内胎车胎容易出现亏气;价格比较高。

发动机活塞及汽缸盖添加强化元素后,强度大大提高,质轻,散热性好铝制车圈质轻,散热性好,并具有良好的外观现在铝在汽车结构、动力传动系统、附属装置中的应用使得所生产的汽车更轻、更安全、其加速性、操控性以及制动等性能更好。

这些重量更轻的汽车油耗更低,温室气体排放更少,污染更低。

通过对全世界铝生产的广泛研究,用铝替代钢材的能量平衡表明:基于通常被人们接受的估计,汽车重量每减轻10%,平均节油5%~6%,因此用于中等尺寸轿车上的每1t铝,在汽车的整个使用寿命内平均可减少二氧化碳18t[1]。

另外,由于铝矿石生产铝比用铁矿石生产铁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但循环利用铝重新熔融消耗的仅是最初生产是消耗能量的5%。

如果报废车辆中的铝有95%被循环利用,那么第二代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就可以明显降低平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5][6][7]。

在一辆典型的现代轿车中,汽车车身约占总重的30%,其覆盖件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钢板,若通过使用铝合金来代替传统钢板,可使汽车车身减重约40%~50%,从而整车将会减重10%左右,因此通过使用铝合金汽车板来减轻汽车自重的效果是可观的。

目前,国外中高级轿车,如亨利·福特Model T型汽车、法拉利360赛车、奥迪A2和A8、福特Prodigy、本田Insight等,采用了全铝车身。

在欧洲,从高级车型到普通车型都在关注铝合金面板的使用。

据2009年的欧洲车身会议资料上报导,一些典型车型应用变形铝合金已达25~30kg[8]。

在北美,为了突破CAF规定的难关,对一些批量生产的车型也已经开始采用铝合金面板。

在日本,铝合金汽车面板的使用也已从赛车转向轻型汽车,顶盖、车顶、行李箱、后门等也开始采用铝合金[4]。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和研究水平正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国内铝加工企业为汽车工业配套研制和开发新型铝合金材料已作了一些工作,如可以批量生产汽车铝车窗、货架、踏板、铝箔等,能部分生产汽车用铝压铸件、低压铸件和铝车轮;西南铝、东北轻合金和晟通等企业也一直在探索铝合金板在汽车上的应用,并以小批量供货给部分汽车和轿车厂。

目前,一汽奔腾系列、长安CVⅡ、吉利NL-1、奇瑞A5、东风客车、东风商用车和宇通城市快巴ZK6126HGE等车型,也已经开始使用铝合金覆盖件和铝合金蒙皮[9]。

但是由于铝板成本高、质量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且汽车车身板生产线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国内汽车用铝发展不平衡,铝轮毂发展过热等原因,国内汽车车身板的开发应用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目前铝合金汽车车身板的应用与汽车钢板相比还未形成一定规模,但其已在部分汽车覆盖件中实现了对汽车钢板的替代,尤其是全铝汽车的成功进入市场,让铝合金汽车车身板的大批量商业应用成为可能,从而开发新型铝合金汽车车身板的前景十分广阔[10][11]。

因此,本文将从改变热加工工艺及优化合金成分的角度出发,拟对新型Al-Mg-Si-Cu-Zn系合金板材的组织、织构、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对汽车轻量化用新型Al-Mg-Si-Cu-Zn系铝合金板材的开发、加工及商业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1.1 常见的汽车用铝合金板材的分类及应用一般用于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铝合金板件主要由加工硬化5xxx(Al-Mg)系铝合金和时效硬化6xxx(Al-Mg-Si)系铝合金制造。

加工硬化铝合金系列如5182、5454和5754等,以回火条件O的退火状态下提供;时效硬化铝合金系列如6009、6022、6111等,以回火条件为T4和T41固溶退火和稳定的状态下提供。

几种常见的铝合金车身薄板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参数见表2-1。

表2-1 几种常见的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性能[1]材料屈服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伸长率(%)应变硬化指数(n)塑性应变率(r)5182-O 130 275 24 0.33 0.80 5454-O 115 250 22 0.30 0.80 5754-O 100 220 26 0.30 0.80 6009-T4 125 220 25 0.22 0.64 6009-T62 260 300 11 - - 6111-T4 150 280 26 0.28 0.70 6111-T62 320 360 11 - - 6061-T6 275 310 12 - -(1)5xxx(Al-Mg)系5xxx系铝合金中的Mg固溶于铝中,形成固溶强化效应,使该系合金具有接近普碳钢板的强度,成形性、抗腐蚀性能优,用于内板等形状复杂的部位。

一般以O(退火)状态使用,强度较低,通常用于汽车内板、空气滤清器和行李舱盖等形状复杂的部位[12]。

其退火态的强度主要由Mg原子的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所决定,符合Hall-Petch关系,其中的Petch参数受Mg含量和晶粒形状、织构的影响,晶粒尺寸对其强度的比其它系铝合金强度的影响大得多。

但是Al-Mg系合金中当Mg含量大于2%时,随Mg含量增加,组织中逐渐出现β(Mg5Al8)相,β相随温度升高而迅速软化,共晶含量少,耐热性差。

Al-Mg系的固溶强化易导致出现吕德斯线(由于屈服点伸长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台阶或锯齿状变形带)和延迟屈服,当晶粒尺寸过大时,就会出现“桔皮”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板材外观[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