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实用)内容较全

合集下载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篇一: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O一O年六月目录前言 ................................................................. ........................................................................ ........ 1 1234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 54.3 任务 ................................................................. ........................................................................ .. 54.4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 .................................................. 5 56 基本要求 ................................................................. (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 . (9)6.1 设计书编制原则 ................................................................. . (9)6.2 设计书内容要求 ................................................................. . (9)6.3 设计书审批 ................................................................. ................................2 (10)7 图幅调查 ................................................................. . (10)7.1 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 (10)7.2 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 . (13)7.2.1 平原地区 ................................................................. . (13)7.2.2 丘陵山地地区 ................................................................. .. (13)7.2.3 岩溶地区 ................................................................. . (14)7.2.4 滨海地区 ................................................................. . (15)37.2.5 内陆盆地区 ................................................................. (15)7.2.6 黄土地区 ................................................................. . (16)7.2.7 红层地区 ................................................................. . (17)7.2.8 冻土地区 ................................................................. . (18)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 (18)7.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18)7.3.2遥感调查 ................................................................. .. (19)7.3.3水文地质测4绘 ................................................................. (20)7.3.4 地球物理勘探 ................................................................. .. (22)7.3.5 水文地质钻探 ................................................................. (25)7.3.6水文地质试验 ................................................................. (26)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 . (27)7.3.8地下水动态监测 ................................................................. .. (29)8 综合评价 ................................................................. . (30)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 ................................5 (30)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 (30)8.1.2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 .. (31)8.1.3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 . (32)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 (36)8.2.1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 . (36)8.2.2 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 .. (39)8.2 .3 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 . (41)8.2.4 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6价 ................................................................. .. (43)8.2.5 供水安全论证 ................................................................. .. (45)8.2.6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 (45)8.2.7 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 .. (47)9 图件编制 ................................................................. . (47)9.1 编图基本原则 ................................................................. .. (47)9.2 单幅图 ................................................................. .. (48)11.3 综合评价图 ................................................................. . (48)710 数据库建设 ................................................................. .............................................................. 48 10.1 基本要求 ................................................................. .............................................................. 49 10.2 数据库内容 ................................................................. .......................................................... 49 10.3 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 .............................................. 49 10.4 数据库格式 ................................................................. . (49)11 成果 ................................................................. ........................................................................5011.1单幅图成果 ................................................................. .. (50)11.2区域成果 ................................................................. (51)12 成果验收 ................................................................. ................................8.................................. 52 12.1 野外验收 ..................................................................... ........................................................ 52 12.2 报告审查 ..................................................................... ............................ (52)前言本规范是结合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实际需要,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要求编制,适用于1?50000水文地质调查的全过程,是1?50000水文地质调查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文件。

1比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比5万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 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8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3 遥感地质调查 .....................................................................................................................14 水文地质测绘 .....................................................................................................................14 地球物理勘探 .....................................................................................................................16 水文地质钻探 .....................................................................................................................18 水文地质试验 .....................................................................................................................20 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1 地下水动态监测 .................................................................................................................23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置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置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注在图上。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布点原则以区内景观条件、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并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本次布点:⑴以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样密度控制在6-8个点/Km2以内,一般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7个点/Km2布置。

主水系中均不布点,特别难以通行区可适当放稀布点。

样点分布力求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兼顾样点均匀一、水系沉积物布点原则合理布设。

⑵采样点主要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的最小水系(>300m)即一级水系口上,对长度大于500米的水系,应溯源追加布点,二三级水系可适当控制。

对原1:20万区域化探采样点应进一步布点。

⑶最上游的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不小于0.125km2,不大于0.25km2,要求每个样点都应控制一片特有的汇水域,力求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的均匀性。

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及机械布点,布点时尽量兼顾减轻劳动强度,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⑸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95%以上的小格内都有样点分布,不得连续出现五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⑹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剔除不布样点格子之后,布点大格总数135个。

测区平均采样密度7。

1/km2,采样总面积113km2。

设计采样点805个,样品931件(12元素),布点情况见表12。

采样大格编码、布点、分配一览表表12二、样品编号1、在放大1:5万地形图上,以高斯坐标网线划分成1Km2的采样大格,大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编排;每个大格再以奇数方里网为界,划分成0.25Km2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每个小格有两个样点时,按从上而下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脚注,如8A2 为第8大格A小格2号样品。

采样点预先设计标绘于地形图上。

2.含重复采样格子确定,在考虑图幅中均匀分布和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前提下,预先随机确定重复采样格且随机确定一重复样点。

实际采样43个样品为一批,其中随机留取7个号,3个插入重复分析样品,4个供实验室插入二级标样作质量监控,以衡量各批次间的分析偏差,每个1:5万图幅内随机抽取一批,供实验室插入12个一级标样。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
50000)》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5.06.11
•【文号】2015年第15号
•【施行日期】2015.06.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
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2015年第15号《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0282-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DZ/T0283-2015《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DZ/T0284-2015《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DZ/T0285-2015《矿山帷幕注浆规范》
2015年6月11日。

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规范及工作流程

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规范及工作流程

(四)、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
在中低山-丘陵区深林-草原区,地势总体 较平坦,基岩裸露较差。Ⅲ级水系和Ⅱ级 水系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用于1∶5万地 球化学普查的Ⅰ级水系不发育。这样可参 照1∶20万区域化探及邻区的工作方法,结 合调查区的景观特点和地质矿产特征,采 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不规则测网 和规则测网。
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常在踏勘阶段一并进行。
(3)专题试验:是解决某些专门性的问题所进 行的试验,如为解决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所进行 的试验、新的化探方法的试验等,这种试验进行的 时间视需要而定。
在踏勘试验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工作设计。工作 设计对工作的目的任务、化探方法选择的依据、工 作方法、质量要求、工作量及进度计划、最后提交 的成果都应阐明。工作设计是指导化探工作开展和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行动计划。工作设计编制完毕 并经上级批准后即执行。
野外工作开始前,按GPS定位仪说明书要求,设 定符合工作区经、纬度条件的坐标调整参数,对 GPS初始化;根据工作区内已知三角坐标点坐标 进行校准,校准误差精度要求小于15m,在图幅 内的定点误差小于50 m,在图上不大于1mm。
要求保留采样全程航迹,便于进行监控采样质量; 航迹自动生成点时间间隔为2分钟;遇电力不足或 GPS内存较小时,要保证每个采样点前后均有5个 航迹点。
当开展化探工作缺乏依据或为了选择合适的方 法与技术,以及研究化探找矿种的特殊问题时,可 先进行试验。试验工作有以下几种:
(1)方法试验:是解决化探方法的有效性。通 过试验了解异常发育的基本特征,确定何种化探方 法最适用。
(2)技术试验:是解决某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 技术,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如采用怎样的采样 和样品加工处理方法,选择哪些指示元素和分析方 法等才比较适宜。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工作方法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布点原则以区景观条件、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并根据任务书要求完成本次布点:⑴以1:5万地形图为工作手图,采样密度控制在6-8个点/Km2以,一般按每平方公里不少于7个点/Km2布置。

主水系中均不布点,特别难以通行区可适当放稀布点。

样点分布力求最大限度控制汇水域,兼顾样点均匀一、水系沉积物布点原则合理布设。

⑵采样点主要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的最小水系(>300m)即一级水系口上,对长度大于500米的水系,应溯源追加布点,二三级水系可适当控制。

对原1:20万区域化探采样点应进一步布点。

⑶最上游的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不小于0.125km2,不大于0.25km2,要求每个样点都应控制一片特有的汇水域,力求采样点控制汇水域面积的均匀性。

⑷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及机械布点,布点时尽量兼顾减轻劳动强度,采样点尽量布置在易通行处。

⑸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95%以上的小格都有样点分布,不得连续出现五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⑹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剔除不布样点格子之后,布点大格总数135个。

测区平均采样密度7。

1/km2,采样总面积113km2。

设计采样点805个,样品931件(12元素),布点情况见表12。

采样大格编码、布点、分配一览表表12二、样品编号1、在放大1:5万地形图上,以高斯坐标网线划分成1Km2的采样大格,大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编排;每个大格再以奇数方里网为界,划分成0.25Km2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划分为a、b、c、d,每个小格有两个样点时,按从上而下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脚注,如8A2 为第8大格A小格2号样品。

采样点预先设计标绘于地形图上。

2.含重复采样格子确定,在考虑图幅中均匀分布和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前提下,预先随机确定重复采样格且随机确定一重复样点。

实际采样43个样品为一批,其中随机留取7个号,3个插入重复分析样品,4个供实验室插入二级标样作质量监控,以衡量各批次间的分析偏差,每个1:5万图幅随机抽取一批,供实验室插入12个一级标样。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青海省)01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青海省)01

1.3本细则服务于固体矿产普查中的1∶5万化探普查(地球化学调查),它不涉及油气、地热和环境调
2 2.1 依据工作目的、涉及面积大小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本细则所述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大致
a.地球化学普查。其工作目的是配合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或小比例尺地球化学扫面后大型区域 化探异常显示的成矿远景区带以找矿为主要目的的地球化学普查。涉及测区面积多在200平方公里以 上。要求其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设计到报告)、综合性(分析元素较多,配合1∶5万地质调查时 考虑基础地质研究需要)
1999年3月于西宁
青海省1∶50 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试行)
1 1.1 青海省1∶50 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细则(以下简称“本细则”),主要为青海省 1∶5 万区域地球化学普查中规范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而设置,同时,兼顾1∶20万区域化探后异常 查证中的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工作。它是国标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 000)》相关 条款在青海省的细化和发展,旨在使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细则对1∶5万地球化学水系 沉积物测量(以下简称“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从其工作选区、设计书编写、野外施工,物测量适用于水系发育的山区,所以,本细则适用于水系发育山区的1:5万化探工作; 对“水系发育”
b.以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挖掘已有资料、文献中的有用信息,从中定位本项目工作的起点, 理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构思实现本项目任务主要指标的初步方案。 c.有条件时,尽可能进行设计前工区踏勘,有必要时在已知矿化体或其它特殊地质体(如超基性 岩体)赋存的地段进行方法试验(附录1) 3.3 a.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与要求、选区依据和工作量。工作任务表述应是设计书“序言” b.测区概况:包括测区自然地理景观、地质矿产、表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程度。该部 c.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要求,包括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样品测试项目及其方法、数据处理与 制图方法技术,以及全过程质量监控措施与方法,提交成果的主要内容、规格及时间等。该部分内容 d.施工组织与计划:包括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相应的设备、材料、人员编制和经费计划。该部 4 4.1 野外工作方法要按照批准的设计书执行,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做微调性变更;若重大变更,如采 样点变更超过15 a b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流程及相关软件应用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流程及相关软件应用

坐标 ,为 _ 『 工作方便 ,坐标数据需要转换 。利用Mag 【 影变换 】 pi 投 s 一 【 影转换 】一 【 投 , 用户文件投 影转换 1 以实现 这一 目的如翻2 可 。
( )数据 录入 。G S 1 P 数据转入 电8 .以保存航 点 、航迹 f g b 卤 d 或 g x . 格式 )。 利用 E cl 数据 进 行处 理 t 取有 用 的点 号及 坐 p xe 对 提 标 ),将取样信息 f 地质 、地貌特征等 ) 按相关 要求求入电子档 ( )成果 图件绘制 。点位 图 :在工程 管 窗 【添加投 影后的 点 2 l 文件 ,使该文件 为编辑状 态 , 【 点编辑 】 一 【 根据属性标注释 】,出现 【 注释属性 选择 】 对话框 ( ),填好注释参数 , 图6 然 后双击文件 名,在 单文 件中 【 工作区 】 【 部分存文件 】 【 部分点 】,将文 一 存
工 。样 品加 工流程为 :干燥 一揉碎一过6 日筛一 一- ( ) 一 I- 抨遵一装袋一 tJ :" . + + 装箱 。样 品编号 、数量 与送样 单 一 并一 一对 应 , 致 ,可用E c! 裂列 xe 对 好的样 品进 行处理 ,查看有无重号 、 号 、错号等 漏
3 资料 整理
南 l 科 技 2 1钷第7 1 6 I : 00 期 4
1 万 水 系 沉 积 物 测 量 工 作 流 程 及 相 关 软 件 应 :5
汪 买
¨ ~ 省地 质 渊 查 院 ) 东 摘 要 在化探 工作 中 ,特 别是 1 万水 系沉积物 测量 ,常用软件 有Masuc 、Mag 、E cl c e; ,他 工县 为于羁 :j Io re - , pi xe r ( s 和 p GI 手持Gp 坐标数据 ,经nastc 、E c! 行 转技 和整理 ,利 用M gs S s l ol e xe p r  ̄ pi 各项缡 辑功能 .实现化探测点 自动标 注,化五 异常 甍 自 动 圈定 等 。这 些 软 件 在 地 质 工 作 中的 灵活 应 用 ,极 大地 方便 了野 外 工 作 ,减 少 了人 为 误 差 提 高 了工 作 效 率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整理]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整理]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采样密度阳明山地区以中低山—丘陵为主,雨水充沛,河沟极为发育,大部分地区水流速度中等,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密度定为4~5点/ km2,在1:20万区化浓集中心地带、多元素异常复合部位或矿点分布较集中的地带,采样密度可适当增加,以每小格(0.25km2)不超过2个采样点为原则。

2、采样物质与采样部位本次调查的采样物质以淤泥和粉砂为主,粒度要求取-0.216mm(≤6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

为减少测区内元素的跳动,采样物质要尽量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物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

样品装入布样袋后,应用手缓慢挤干,以避免某些元素以溶液形式相互渗透造成样品的污染。

过筛后的样品重量应保证不少于120克。

水系沉积物采样部位应选择在河流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或沟谷中应主要在其底部采样。

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转石后或河道拐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

如果采样小格中实无水系,则可在较小的干沟底部采样。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进行多点取样,然后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3、采样点的布臵与定点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样点位采用GPS与1:5万地形图结合确定。

先在地形图上将工作范围框出,然后在工作区范围内将整数公里网加密成长宽都为0.5km 的方格网。

以四个小方格作为一个大格(1km2),为便于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大格编号顺序按一个1∶5万图幅为一个单元,单元号冠于大格编号的千位,每幅1∶5万图幅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的四个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为a、b、c、d,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为1,第二个样品标为2(如1001a1),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臵按上述规定进行编号。

采样点位预先按设计采样点位布臵在地形图上,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的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注在图上。

1比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

1比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

一、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本原理在水系中取其中的冲击物作为样品,对样品的分许结果进行各种统计,之后圈定异常、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建立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找矿指示元素(直接和间接)及其伴生元素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圈定异常,并对异常(同生异常)溯源追踪,最终发现异常源(矿体或矿化体),以达到找矿的目的。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比例尺为1:200000及其以下的部分称为区域化探,工作比例尺为1:50000的称为地球化学普查,目前最大比例尺的水系沉积物测量为1:25000。

在地球化学普查或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之后的溯源追踪工作通常是各种方式(1:1万、1:2万或1:2.5万的土壤剖面或土壤测量工作)的土壤测量工作,在黑龙江省最常用的是1:1万土壤剖面(点距20米,线距视异常和地质情况而定)、1:2万(网度200×40—线距200米、点距40米)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设计的追踪异常源的工作主要是1:2万土壤测量工作(面积是18km2),其次是1:2万土壤剖面工作(长度是18km)。

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基本知识1、本次矿调按文件要求的采样密度为4~8个/km2,实际工作中的采样密度大多在4~5个/km2,大部分是4个/km2。

按规范要求每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面积在0.125~0.25Km2之间,并且主要布置在一级水系上,二、三级水系视具体情况只布设少量的控制性采样点。

2、关于水系级别:按规范规定在地形图上超过300米的沟谷无论有无水流都为一级水系,两个一级水系会合处的下游为二级水系,同理两个二级水系会合处的下游为三级水系,以此类推可划分出4、5、6级水系。

3、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取样物质是未受污染的冲击物,而不是采样点两侧及周围的塌积物。

为避免于水系不发育的局部地段出现连续的空白区目前的作法是:采用水系沉积物与网格法土壤采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空白区域的出现。

土壤样品采集残坡积层中物质,具体是残积物还是坡积物根据现场确定,不好确定的可定为残破积物。

(完整版)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完整版)15000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的标准。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2.1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a.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矿田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

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

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100 000、1:200 000或1:500 000。

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点/km2、(0.25~l点)/km2或(0.04~0.08点)/km2;b.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固定的找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

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

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25 000~1:50 000。

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点)/km2c. 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位提供依据。

工作面积常在0.n平方千米或更小--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1:5 000~1:l0 000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个点)/km2,或>200点儿km2。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_1:5万_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_1:5万_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11-9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比 例 尺 1:50 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设计书的编写,野外工作方法, 样品加工,野外工作质量检查,测定元素的选择和元素测定的技术要求,图件的编制,异常 的评价和查证,成果报告的编写以及图件和资料的上交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确立了统—的标 准。 1.2 本规范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矿产普查阶段中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也可供其他 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 2 工作性质和测区选择 2.1 地球化学勘查根据其应用于不同地质 —找矿阶段的目的,涉及的面积和要求工作的粗 细程度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性质的工作: a. 区域化探(或称战略踏勘性化探), 其主要工作目的是发现由成矿远景区(带), 矿田 和大、中型矿床以及某些地层、构造和火成岩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所引起的省的、区域的和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工作面积常常是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常用工作比例尺为 l:100 000、 1:200 000 或 1;500 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2 点/km 2、(0.25—1 点) /km 或(0.04~0.08 点)/km ; b. 地球化学普查(或称普查化探),主要目的是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省的、区 域的或局部的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 以及根据化探、 物探、地质资料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 进一步缩小寻找目的物(矿床、矿体或其他地质体)的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 地球化学特征等。工作面积常在数十平方千米或更小——数百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 尺为 1:25 000—1:50 000。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4—8 点)/km ; c. 地球化学详查或异常检查(或称详查化探), 主要工作目的为在区域化探和地球化学 普查阶段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范围内查明异常和矿体的空间关系,以便为山地工程的定 位提供依据。 工作面积常在 0.n 平方千米或更小一一数十平方千米之间,常用工作比例尺为 1:5 000~1:10 000 之间,采样密度(土壤测量为例)(100~200 个点)/km2,或>200 点/ km2。 点线距为 100×20m~500×20m。 2.2 地球化学普查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规范所指的地球化学普查,即是 2.1 中 b 类性 质的工作,它是在 1:200 000 区域化探、航磁和小比例尺地面物探圈出的异常分布区和找矿 有利地区,以及 1:200 000 区域地质调查圈出的成矿远景区(带)中开展的矿产普查工作。是 一项承上启下性质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工作选区内已圈出的各类区域性异常及成矿有 利的远景区, 进一步圈定寻找目的物的靶区, 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 提出进一步开展化探或物探工作的详查地区。 2. 3 就找矿目的而言, 在已完成第二代 l: 200 000 区域化探工作的地区内, 对于 1: 200 000 区域化探无异常反映的地区或虽有异常反映但和找矿无关的地区,一般不需要作进一步化探 普查工作。在一些有异常显示的地区需要作进—步化探工作, 但也不是都需要部署 1: 50 000 化探普查。有些 1:200 000 化探局部异常经异常检查后即可直接部署工程验证,有些局部异 常经异常检查后虽不能直接部署工程验证,但可以先采用 l:200 000 化探单点样分析的办法 以提高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信息密度。如果从单点样分析资料中已能提出作详查的测区时,也 就不需要部署 1:50 000 普查化探。只有当作单点样分析以后,仍出现如下情况时,才需部 署 1:50 000 化探普查。 a. 1:200 000 化探中出现成片密集的异常群或地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置标定 在图上。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盘交汇定位。定位误 差在图上不大于 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 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流程

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流程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流程及相关软件应用
吴兴宏
(辽宁省第十地质大队)
摘要在区域化探中获得的各类省、区域或局部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以及根据化探、物探、遥感、地质资料等所圈定的找矿远景区内,常用的工作比例尺为1/25000-1/50000,正确无误的工作方法配合方便有效的计算机制图及相关软件才能够清晰合理的反映该区域的成矿有利地段和与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进一步缩小多金属成矿带找矿靶区。

关键词工作流程 MapGis Section
0. 前言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流程分三个阶段:室内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室内数据整理阶段,其中室内准备与室内数据整理阶段常借助计算机办公软件Excel以及计算机制图软件MapGis、Sction等。

下面就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做简单阐述。

1. 室内准备
1.1 测网及采样点位布设
在1/5万地形图上框出工作范围,利用MapGis投影变换功能,生成与工作区相同图幅的标准1/5万图框,图框网间距设置为0.5Km(默认为1Km),线参数与工作区图框区分,将MapGis线文件保存添加至工作区工程文件内,形成1/4Km 网格。

(效果如图XX)
根据规范要求,在工作区MapGis工程文件内根据地形合理布设采样点,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出现5个以上的连续空白小格,每个小格的采样点不超过2个。

1.2 大格号编号
每1个公里网为一大格,每1/4公里网为一小格,将编排好的Excel表格(图xx)利用Sction软件内的[Excel功能]-excel→Mapgis1(首行首列为自定义数据)投影至工程文件内,对其大格进行编号。

(效果如图x)
1.3 样品编号。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三、地球化学勘查(一)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根据《1∶5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的规定,确定本次工作技术要求如下:1、水系级别划分水系级别划分原则。

以在1∶5万地形图上可辨认的最小水系(300~500 m)为1级水系,两条1级水系汇成2级水系……依次类推。

2、布样原则(1)采用正方形格子布样系统,在1∶5万地形图上以1 km2为一采样大格,每大格平分为a、b、c、d四个0.25 km2的采样小格,每小格大致按1~2个样品布置。

(2)95%以上的样点布于1、2级水系中,其余布于3级水系,3级以上水系不采样。

长度大于300 m的水系均应有样点控制,长度大于500 m的水系视具体长度加密1~2个样,每个样点控制汇水面积0.125~0.25 km2。

(3)采样点应分布均匀,减少重复控制和无样单元。

小格空格率小于5%。

(4)样品主要分布于1、2级水系口上,尽量布于易通行处。

(5)若采样格内无1、2级水系,为避免出现连续5个采样空格,可在部分采样格布设短剖面采土壤样品。

其它采样空格暂不布样。

(6)在1∶5万地形图上标出所有长度超过500 m的水系,根据前述布样原则在图上初步布置设计点位。

3、野外工作用图及点位精度要求野外工作用图采用1∶5万地形图。

采样之前先将采样点位标注在地形图上,编好号码。

野外采样用GPS卫星定位仪结合地形图定点,定点误差在图上平面误差不大于2 mm。

所有采样点均应有明显的标记,以备野外质量检查和进一步的查证工作。

采样时对地形图上未标出的,长度大于300 m的水系进行取样,并将水系及所采样品标绘于手图上。

4、采样位置及采样物质(1)采样位置:应选择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采样。

个别地段也可在河漫滩上采样。

在间歇性流水的河道中,应在河床底部采样;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应尽量在水流变缓停滞处采样(如河谷由窄变宽、河流急转弯的内侧、障碍物的背后、河谷横断面变平处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处)。

1:5万化探规范(初稿)

1:5万化探规范(初稿)

2010地球化学调查(比例尺1:50000)规范分析测试部分(初稿)7样品加工7.1 野外样品加工7.1.1 采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样品时要防止污染。

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经使用过的旧样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则当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避免免样品间相互污染。

7.1.2 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装入布袋后,一般应在驻地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

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不论采用哪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样品结块。

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颗粒解体。

7.1.3 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后,按规范或设计批准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

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充分混匀,采用四分法分取120g,,放入塑料瓶或纸袋中。

如果要测定金元素时,样品质量应不少于150g。

7.1.4 野外水系沉积物、土壤样品加工流程见图X。

(略)7.1.5 岩石样品野外一般不进行加工,只需将样品晒干装箱送实验室加工处理。

7.1.6 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防止样品的相互污染,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秤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处理。

每一个样品的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做得准确无误。

每日工作完毕要有专职人员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野外样品加工质量。

7.2 实验室样品加工7.2.1 实验室应配备专职的样品管理人员,负责样品的验收、检查和保管。

样品送交承担分析工作的实验室时,均需办理样品交接手续。

在双方交接过程中,如发现送来样品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实验室有权拒收样品,并应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处理。

a.无送样委托书,或送样委托书填写不清、不全;b.样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或有重号;c.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破损、丢失或污染;d.样品质量不符合本规范或设计书要求。

7.2.2 样品经验收合格后,实验室样品管理人员在送样委托书上签字,注明收样日期,并返回一份委托书给送样单位。

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1:50000地球化学⽔系沉积物测量⼯作细则1:50000⽔系沉积物测量⼯作细则⼆○○三年三⽉1:50000⽔系沉积物测量⼯作细则⼀、⽬的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作,进⼀步缩⼩寻找⾦、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步开展地、物、化⼯作的详查地区。

⼆、⽅法的选择依据北⼭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1:200000化探⼯作⽅法,⼯区选择1:50000⽔系沉积物测量⼯作⽅法。

⼯作区为为⼲旱荒漠丘陵区,基岩裸露、⽔系较发育,因此⼯作中采⽤与该景观区相适宜的⽔系沉积物测量⽅法。

采样粒度采⽤-4—+20⽬粒级,⽤“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的布设在1:50000地形图上框出⼯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的⽅格,在每⼀平⽅千⽶⼤格⼦中划成四个0.25平⽅千⽶的⼩格。

四、编码原则1、样品编码⾸先在1:5万地形图上框出⼯作范围,在范围内划出长宽各0.5千⽶的⽅格⽹,以四个⽅格(1平⽅千⽶)作为1个采样⼤格编号,各⼤格编号顺序⾃左⽽右再⾃上⽽下。

每个⼤格中有四个为0.25平⽅千⽶的⼩格,编号顺序⾃左⽽右,⾃上⽽下标号a、b、c、d,在每⼀⼩格中采集的第⼀号样品右下⾓标注1,第⼆号样品标注2。

采样点预先标在地形图上,在采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修改,并将实际采样点标在图上,定点误差在图上不⼤于 2.0mm。

每个采样点留有标志。

2、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编码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的编码以采样⼩格为基础,每50个分析号码为⼀批,在其中任取⼀个号码为重复采样⼩格,并进⾏重复分析,取3个号码作为此⼤格内重复取样及重复分析编号,另任取4个号码,作为插⼊监控样(⼀级标样)编号之⽤,并在图上注明重复样及监控样号码。

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样的编码右下⾓标注为3,监控样的编码右下⾓标注为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二○○三年三月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实用)
一、目的
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寻找金、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工作的详查地区。

二、方法的选择
依据北山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人1:200000化探工作方法,工区选择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工作区为为干旱荒漠丘陵区,基岩裸露、水系较发育,因此工作中采用与该景观区相适宜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

采样粒度采用-4—+20目粒级,用“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网的布设
在1:50000地形图上框出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里网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米的方格,在每一平方千米大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

四、编码原则
1、样品编码
首先在1:5万地形图上框出工作范围,在范围内划出长宽各0.5千米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平方千米)作为1个采样大格编号,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中有四个为0.25平方千米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右下角标注1,第二号样品标注2。


样点预先标在地形图上,在采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将实际采样点标在图上,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 2.0mm。

每个采样点留有标志。

2、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编码
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的编码以采样小格为基础,每50个分析号码为一批,在其中任取一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小格,并进行重复分析,取3个号码作为此大格内重复取样及重复分析编号,另任取4个号码,作为插入监控样(一级标样)编号之用,并在图上注明重复样及监控样号码。

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样的编码右下角标注为3,监控样的编码右下角标注为4。

重复采样格子的布设要考虑使格子在图幅中较均匀分布和考虑不同地质构造单元。

根据中国地调局中地调函[2000]315号文《关于加强区域性地球化学样品测试质量管理的函》要求,二级监控样(二级标样)在质量监控时,除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可采用少量二级标样与一级标准物质一起作为标准系列以外,其它分析方法不能用二级监控样作标准系列,更不能既作标准系列,又作标样进行日常监控。

所以本次1:5万化探普查监控样一律使用一级标样。

五、采样布局和采样密度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尽量布臵在一级水系未端及分支水系口上,要求每个采样点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在采样点附近沿水系上下20—30米范围内进行多点采样,组合成一个样品。

按设计要求要求,基本采样密度为4-6点/km2;在可采样范围内不出现连续5个以上空白小格,并有效控制1:20万化探异常。

六、定点和采样
采样点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

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定在图上。

定位误
差在图上不大于1毫米。

每个采样点必须留有一定的标志。

重复采样应由不同人在不同时间进行,并填写采样记录卡。

野外定点应采用以GPS定位为主,结合1:5万地形图的地形地物标志的方法。

各采样小组必须配备GPS。

对GPS的使用,具体规定如下:
①GPS必须使用中国1954坐标系(与所使用的地形图一致),有关坐标转换的七个参数必须使用测绘部门的原始数据。

②GPS定位必须使用公里网参数。

③定点过程中必须同时使用GPS的航迹监控功能。

考虑连续监控电池电量消耗过大,可采用断续监控航迹的方法。

④采样点的定位和航迹监控信息要及时输入计算机。

软件统一使用PXC.5。

为此要求项目组至少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

七、样品粒级和重量
①根据本区1:20万工作方法和已有经验结果,基本粒级采用-4-+20目,可以避开风成沙、风成黄土的干扰,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因此确定本区1:5万化探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为-4—+20目。

②样品保留重量不少于150克。

样品一律作单点分析。

八、样品分析
分析方法及检出限等要求见表一
1:5万化探14种元素测试方法及质量参数表
表一
九、采样记录
统一使用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1996年8月出版的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有关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卡。

其格式为: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卡
图幅名称工作地区第页
检查者日期年月日
记录卡中的内容应用3H或4H铅笔在野外现场填写。

记录卡内容要求正确齐全,字迹清晰工整,书写规范。

不允许重抄及涂改,如记录有误,只能现将错的内容划一横线表示去掉,在上方写上正确内容,并在备注栏注明划改原因。

水系号栏中可填写水系级别(一般为1级水系),采样品号与样品代号相同,采样位臵栏:河床底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内侧等。

样品成份栏:淤泥、粉砂、细砂
等。

地质、地貌特征描述:地质特征按岩性、矿化蚀变等简要描述。

对于采集光谱样、化学样的矿化地段,应注明样号,位臵,并详细描述含矿地质体规模,形态,矿化蚀变特征等。

地貌特征按中低山、丘陵、平原区等描述。

十、室内整理
采样小组使用的1:50000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毫米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

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制成采样点位底图。

转点误差应小于0.5毫米。

十一、样品管理
野外样品由样品QC小组负责管理。

其职责在于验收野外采样组的样品是否符合设计和规定要求,样重、采样介质是否合格,样号是否清楚,样袋有无破损等,并填写样品交接登记卡,同时对于路线地质找矿过程中所采集的光谱样、化学样进行登记。

QC小组负责将样品整理好后再装箱,填送样单,不得使样品污染乱号。

十二、野外质量检查
野外工作建立由项目负责亲自负责,各大、小组长及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体制,并建立(自检、互检、抽检、)三级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野外原始资料检查按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标准执行。

1.作业小组日常自检
作业小组长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本,采样点位图等进行自检,并填写自检卡片。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自检,全面检查前期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大组互相检查:
(1)野外检查(包括重复采样):应占总工作量的5%,按规定抽取若干点,实地校对采样点,定点误差,采样数量,样位标志,污染情况,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2)室内工作质量检查:应大于总工量的1%,主要检查采样位的手图,清图,记录卡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3)样品加工质量检查
化探样品要有专人管理和验收,并全面检查样品袋有无破损,有无漏号和重号。

样品要及时整理装箱和送样分析。

3.项目负责定期抽查
项目负责要定期对各生产小组的野外工作质量,包括对大组检查的内容作适量抽查,抽查内容同上(分室内抽查、野外抽查)两种。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其重做。

抽查率大于10%,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十三、样品测试
1.送样:送样单要齐全,一式三份,并注明14种分析元素,(含重复分析样,2级标样)。

送样单与样品分析结果应一致。

2.样品制备:由于样品在野外已进行过筛选处理,一般在实验室不需要粗碎和加工,可直接进行细碎加工。

为防止样品污染,应采用无污染的磨样机进行加工。

样品细碎加工的粒度要求达到—200目。

3.分析测试成果的质量评述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每批成果获得后,由测试单位及时提供)。

(1)分析方法
(2)检出限
(3)数据报出率
(4)二级标样的RSD(精密度),λ(准确度指标),采用Re%。

(5)实验室内部检查的合格率(Re%)。

(6)样品加工过程等其它技术指标。

(7)分析质量监控报告中个别元素检出限要求与实际检出最低值有差值。

十一、综合整理
1.化探分析结果要认真、登记和整理。

要求对1:50000化探主要元素采用直接点图法,滑动平均法作基本处理,并求取各地球化学特征值。

化探数据处理也可采用微机处理。

2.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图
3.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
4.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
5.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6.编制异常登记卡
7.编制成矿远景区划图。

8.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提供异常查证的地段,工作部署图件及相关文字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