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第一篇: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英国议会形成及发展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模式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相比,如法国的王权至高无上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可追溯至中世纪初期的“闲人会议”。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

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

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

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那七个国家为了行使各自的权利,这些王国的国王与贵族代表组成“贤人会议”,共同治理国家。

贤人会议的主要职能就是根据世袭的原则选举王位继承人,辅助国王决定王国及其他内外大事。

以后,诺曼王朝在贤人会议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大会议”制度。

那时,一般情况下,王室的费用,无论是用于私人还是公务,都要从国王的收入中支付。

而国王征收封建捐税实际上是受限制的,其数量不得超过习惯所许可的限度。

如遇紧急情况比如战争需要额外的财源时,国王就得寻求封建贵族们的大笔捐赠,其渠道就是“大会议”。

到了13世纪,几代国王都感到税收和一般捐赠已不足以支付政府的开支,于是他们召集封建权贵以及各郡、城市、镇的代表开会,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同意征收特别的税款。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英美政治制度的比较综述[摘要]:英国创立的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为完善的政治制度。

通过对英国的政治制度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了解与把握英国与美国在宪法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政府体制各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英美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国家结构,包括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建立的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规程,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组织以及社会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则。

通过对英美两过政治制度的比较,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英国与美国宪法的比较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来,其政治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当代世界的文明国家几乎都有一部立国治国的根本大法,这就是宪法。

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17—18世纪的英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首先产生了宪法,在这些宪法中体现了资产阶级长期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斗争的政治经验,确立了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这些制度原则为宪法的概念注入了全新的内涵,使宪法产生了它的基本特征。

(一)、从宪法表现形式和创制程序上来看,英国是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美国是成文宪法、刚性宪法。

英国宪法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权威性文本载体,在这个意义上它被广泛描述为“不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则不具有成文的法典,其宪法规范是通过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表现出来的。

英国因为实行不成文宪法制度,它的宪法规范都散见于各种普通立法中,甚至散见于判例或管理中,所以,它实际上就没有特殊的宪法制定、修改程序,均采取普通立法程序,宪法也就是典型的柔性宪法。

与英国的宪法是一部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相比,美国宪法则是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而且也是一部刚性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

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

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

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

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

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本科生专业课程论文题目:论《君主论》中对人性的认识及其政治观指导教师:刘述良职称:副教授201 6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浅析《君主论》中对人性的认识及其政治观摘要: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

本文力图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对人性的分析和认识,以此探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观点,从而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深刻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深入认识与把握近代早期西方国家政治观念的本质。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维持统治人性恶假设马基雅维利作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西欧众多思想巨人中的一个,他的《君主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同时也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论》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中尊重现实的这一特点。

他的政治理论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的巨大矛盾这一真实的情形。

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激怒”了当时的许多伪君子和假道学;另一方面,马基雅维利说:“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做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1]他指出,君主要同时具有狮子和狐狸的特点,即具备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这种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在《君主论》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摆脱了神学和道德的束缚,总结了国家权力得失的原因,他将法律、军队和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实质是权力问题,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

它打破了开始一直围绕着城邦国家而展开的对政治的理解,开始论述有关权术的思想,让人们看到了权力对于政治的重大意义,将政治的理解由国家扩展到权利的领域,从此翻开了政治哲学的新的一页。

一、《君主论》的背景1.历史背景马基雅维利权力政治观的提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

政治学课程论文-浅淡中外政治制度

政治学课程论文-浅淡中外政治制度

浅淡中外政治制度摘要:纵观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不难发现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一方面受到本国所奉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本国文化传统与历史传承的约束。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差异日趋凸显,分析中外政治制度差异是进一步深入学习政治学的关键。

关键词:政治制度;中国;西方国家;古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根基于以政治伦理和宗法秩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儒教思想,中国的道德集权思想通过解释人的社会属性来说明人性,将人完全社会化,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了人生而具有的本性是单一的,相同的,但个人的行为则因人而异,是变化的。

并且孔子提出人的相同本性是“仁”,认为仁是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

孔子之后的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继承和发展人性善的理论,提出“仁政”的思想,进一步将一些社会行为作为人性。

相比较而言,西方的思想家大部分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的和法律的产生,国家和法律也只有在能保证尽可能多的私人快乐的前提下才是合理的,政府和法律的建立并不是以一般的善或社会福址为基础,只是因为人类发现它们有利于保护私人的财产和权力等实力才得以建立的。

“政治制度作为规制人们政治行为的准则,其权威性、有效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从人性出发。

西方政治制度安排的人性预设主要是:人是政治动物,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有可能成为无赖,人性本恶,人是有限的存在。

在政治制度的设计安排中,充分考虑到人性的这些基本属性和基本倾向,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疏漏,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

”○1由此可以看出,中外的政治制度差异由来已久。

一.中外古代政治制度比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与古希腊、古罗马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差不多,但是古希腊、古罗马政府的政治制度不断朝着民主的方向改革,中国古代形成的中央集权下的君主专制政体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类型并不符合一些经典理论家的概括,它是非常独特的,它不是‘封建专制集权制度’,而是宗法家族专制集权制度,这种独特的政治制度类型,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主要是血缘关系、家国同构、宗法家族化统治工具性制度和人治统治。

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论文

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论文

从美国总统大选谈美国选举制度2012年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总算有结果了,现任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赢得连任。

此次选举, 再次引起人们对颇具美国特色的总统选举制度的高度关注且对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无启发。

一、美国选举制的非民主现代选举制度,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已经发展到高度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就法律规定和程序安排而言,美国等国家的选举制度堪称完美。

选举被视同民主,是现代西方政治理念中的铁律。

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批评乃至辱骂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会削弱民主的比比皆是。

确实,美国选举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

(一)选举人团的“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由宪法上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结合构成。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

目前,美国全国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人,一旦一名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达到270 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数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原则和“赢者全得”原则。

这些既是美国选举的独特之处,又是破坏民主的制度缺陷。

“选举人团制”反映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民性原则,另一个是联邦性原则。

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相对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各州地域代表性。

从实际运行的客观效果来看,“选举人团制”过多顾及了联邦性原则而忽略了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人票数的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数的分布不对称。

在总统选举中,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

一州内得普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就会获得本州在选举人团中全部代表的支持票。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最新趋势【内容提要】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是古希腊的圣哲们所奠定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科学分化的一般趋势,西方政治学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框架,完成由传统政治研究向现代政治科学的转变。

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导范式,它的孕育、兴盛和衰弱经历了大半个世纪。

“二战”以后,西方政治学研究出现了三种范式或元理论(本体—规范的理论、经验-分析的理论和辩证—批判的理论)共存的局面。

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杂交化、整体化大趋势下,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学出现了政治经济整合研究、政治学现实性增强、政治哲学复兴、由国家焦点向全球视野的转变等新趋势。

【关 键 词】西方/政治学/行为主义【 正 文】政治学是一个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或政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它涉及国家(政府)、政党、权力、政策、统治、管理和价值分配一类的主题。

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一起并称社会科学的三大学科。

如同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一样,西方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的历程(经过确立独立的科学框架、学科的分化及初步整合、整体化和杂交化趋势出现三个阶段)之后,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学呈现出一种新的知识形态。

本文将简要回顾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着重评析二战后及世纪之交西方政治学发展的状况、成就及最新趋势,以便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一、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形成现代政治(科)学研究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然而,作为人类古老的知识领域之一,政治(学)研究源远流长,它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

因为自从有了阶级和国家,就有了阶级统治和政治管理,也就需要对这一类现象加以研究,并提供政治相关知识。

可以说,随着东西方最初奴隶制国家及其法律、政治制度的产生,就出现了政治的研究,开始了政治思想及政治学的发展史。

西方治国制度的启蒙和发展论文

西方治国制度的启蒙和发展论文

西方治国制度的启蒙和发展论文启蒙主义是影响西方国家及部分非西方国家近代化进程的一种重要思想观念。

西方启蒙主义认为在国家治理中应当崇尚科学理性精神、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自由参政,以及由政府提供国民教育。

其局限性是,在资本主义的启蒙目标与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在工具理性的制度设计与价值理性的民主诉求之间存在偏离,特别西方启蒙主义的形成和确立充满了艰辛、反复和曲折,是近代以来欧美主要国家民众反对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寻求建立民主政体并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文明进步的伟大斗争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和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西方启蒙主义及其治理取向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一是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与宗教神学的虚无愚昧之间的冲突。

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神学几乎成为了统治世间一切的“最高权威”,这导致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有一个神的意志一劳永逸地存在,它规定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一个民族、一个个人的价值,是根据他们顺从神的意志的多少来衡量。

”[1]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以及16-17世纪的一系列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及其揭示的自然世界的真实图景和认识事物的方法,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思维习惯,并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伦理倾向。

可以说,迈着大步稳健发展的近代自然科学,与日益没落守旧却仍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的宗教神学之间的冲突,是西方启蒙主义取向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二是经济社会的兴盛趋势与封建专制的禁锢压制之间的冲突。

在经济领域,自然科学的发现和新兴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对传统的封建制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逐渐兴起。

但与此同时,封建政权的苛捐杂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加繁重,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社会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潮得以兴起和蓬勃发展,中世纪的“幽灵”在人文主义面前已经风光不再,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则进一步对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发起了挑战。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作用和类型(一)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本质:1,西方政党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适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的。

它对资产阶级的统治尤其本身的优点。

(1)资产阶级可以借此挑选如意的代理人。

(2)可以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集团的矛盾。

(3)一般情况下可以防止个人专制独裁。

(4)有利于资产阶级对证券实行监督与制约,实行“间接控制”。

(5)有利于欺骗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似乎资产阶级代理人经过普选便是人民的、是全民民主,全民国家。

两个党一个在台上一个在台下他们似乎可以互相监督,是群众感到这个当不行可以再换一个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就可以缓解群众对资产阶级制度的不满,并把这种不满纳入资本主义合法的轨道。

(6)资产阶级可以利用在野党充当后备军,当一个党执政几年使群总失望或引起群众不满时,可以通过选举及时换人,避免政治危机。

(7)可以组织物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和通过竞选执政。

(8)可以收买一些所谓的平民政治家从政、做代理人,使群众感到可以凭借个人本事爬上高位。

(9)所有这些,都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的巩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2,西方政治制度共同遵循的原则是维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1)资本主义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个人资产的私有制。

(2)不允许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用革命手段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3)资本主义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及议会制不可动摇,归根结底还是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

(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

3,西方政党制度千方百计阻止物产阶级政党通过选举制度执掌政权,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1)资产阶级政党吧自己装扮成人民党、全民党。

认为他们本身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资产阶级政党相互之间,也竭力渲染他们的分歧,或提出一些代表某一阶层某一地区人民的利益的政策主张,似乎总有一个党史代表该阶层的,该地区劳动人民的,是他们相信可以在现实制度内事先他们的要求。

(2)通过种种手段,把原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或社会主义政体改造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一种是对工人实行上层收买使公认的领袖蜕变成依附资产阶级的政客和工会官僚,使工人阶级追随某一资产阶级政党,把他们的经济政治斗争纳入资产阶级允许的轨道,另一种是把资产阶级代理人直接混入工人组织和社会主义团体,篡夺领导权,把这些政党团体变成他们进行整治活动的资本或蜕变成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资产阶级政党。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论权力下的民主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论权力下的民主

论权力下的民主——对当今权力泛滥的思考摘要:当今社会,是以法制化民主化为目标的世界。

无论是拥有百年民主体制的西方国家,还是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遵循着这个原则,不断的完善国家体制。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泛滥,贪官横行,社会紊乱,一切似乎都发生了很多意外。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不能把任何人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利,但情况却远远达不到要求,如何改善当今政治权力的变异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权力;分权制衡;民主化;政治体制;经济全球化马克思在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提出,人类的社会化进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规律,政治权力的社会化无非是人类社会化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现代西方民主是政治权力社会化的一种历史形态,既是政治权力社会化的肯定形态,同时又是它的否定形态。

建立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历史积淀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启迪之上的现代西方民主,以其民主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成为严格意义上政治权力社会化的起始阶段。

作为起始阶段、初级阶段,它不可避免地同时包含着对政治权力社会化的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权力向人民权力的真正回归、向纯粹公共权力的最终转变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平台,另一方面又因私有产权的支配性作用而必然存在着与政治权力社会化的内部规定不相符、甚至相违背的地方。

而政治权力社会化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外部矛盾的强大推动。

在当代社会,新科技革命主导下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共同作用于政治权力,使得西方社会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民主政治主体更加多元化、政治权力的公共性日益彰显,从而有力推动了当代西方民主沿着政治权力社会化的方向继续深入。

一、平等与特权综观20 世纪的社会变迁,归根结底有两大动力:一是求发展,二是求平等。

前者导致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突飞猛进,后者导致改良和革命。

而这力我们所要讲的平等,是人权的平等,人性的平等,精神的平等。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

西方行政学说史论文

西方行政学说史论文

探析官僚制摘要:“官僚制”这一概念有两重含义。

韦伯在历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广义的官僚制概念,所以,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中国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而当前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官僚制概念,是特指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现代官僚制,即现代形式的官僚体系。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官僚制;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

官僚及其官僚体制的全部功能都服务于国家的这种统治和管理的目的。

一、官僚制的含义官僚制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主要的政权形式,其最初建立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得各国的政治制度先后由宗法分封制转变为专职官僚制。

首先需要明确,官僚制是一学科术语,本身没有任何贬义的涵义。

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专业化客观上带来墨守成规、谨小慎微、按部就班等等,这是理性化的必然结果,这些负面效应会形成管理主义作风。

但是,官僚主义也不必然就是官僚制本身的负面效应,理性官僚制不太完善的政府中依然会存在官僚主义,甚至存在更为严重的官僚主义。

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管理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官僚制。

中国的官僚制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压根儿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由于都采用官僚制这个词汇,导致在相当一些书籍中,对韦伯式官僚制产生了中国式误读。

中国式官僚制,产生于古代大一统专制国家。

从战国开始,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中国式官僚制就开始形成,而且经过两千年发展演变,使中国的官僚制高度成熟,洋洋大观,有一套自己独有的组织规则和运作机制。

它的规则和机制有显性的,如古代法律;也有隐性的,如陋规常例。

对于这种官僚制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著作,其中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种中国式的官僚,在英语中有一个专用单词mandarin。

20世纪西方宪政 发展及其变革的论文

20世纪西方宪政 发展及其变革的论文

20世纪西方宪政发展及其变革的论文一研究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必须首先考察西方国家的宪法史。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也有所谓“宪法”,即其民众大会可以制定关于国家根本组织的法律,但与普通法律的形式和效力并无差异,散见于单行法律及习惯之中,特别在当时并不存在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概念。

在中世纪欧洲的文献中,虽然出现过英文中的constitution一词,也并非现在所讲的宪法,而是用以表示对封建主和教会的各种特权以及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确认,通常是普通的法律,但含有组织法的意思。

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时期,随着西方立宪政治概念的传入,才有相当于欧美宪法概念的出现。

因此,近代意义的宪法,首先是由资产阶级搞起来的。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

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的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的。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同封建专制制度长期斗争并战胜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结果。

首先,为了发展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激发出民主政治和制定宪法的要求。

欧洲封建社会末期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冲破封建等级制度、行会制度和封建特权的束缚,使劳动者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通过自由竞争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反映在政治上,便必然引起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即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为保障资本主义经济不继巩革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便需要制定宪法,以维护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其次,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也要求制定宪法。

由于在斗争中遭受失败的封建势力,总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而千方百计地进行复辟活动。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从1640年革命开始,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时近半个世纪之久,方粉碎了封建复辟势力,维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西方行政制度论文

西方行政制度论文

中外行政制度论文我国的执政党制度及执政党理念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的执政党制度及理念。

正面分析并说明中西执政党制度及理念之间的本质区别,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我国执政党制度及理念的特色,进而更好地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和执政权。

将我国的领导党制度与执政党制度划分开来有何意义?简要地说,这种划分有下述意义:意义之一,准确认识我国的执政党制度。

众所周知,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不过,我们对我国执政党制度的界定还不是极其准确,这主要表现于将领导党与执政党两个概念完全等同起来。

实则,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作为领导党,共产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国家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向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

作为执政党,党直接行使她依法定程序获得的政府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军事统率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我国的执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制度相比,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点。

西方的执政党在赢得选举之前只是普通政党,有活动自由,但无领导权;我国的执政党在赢得选举之前是领导党,有领导权。

西方的执政党与普通政党相联系,而我国的执政党则以其领导党的地位为前提,这就是中西执政党制度的基本区别。

但是,作为执政党而直接行使政府权力,这一点在西方和我国却是相同的。

意义之二,科学地维护我国的执政党制度。

长期来,西方国家总有人诋毁党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

我们应采用更为科学的方式维护党的领导党地位和执政党地位。

如前所论,党的领导党地位合乎马克思主义,是党矢志当好“三个代表”的实践结果,顺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她的执政党地位则得自选举,这一渠道的必然性其实已为民主法制社会所公认。

意义之三,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执政党制度。

我国的执政党制度的若干方面尚需改革。

问题在于,如果人们将领导党与执政党完全等而同之,那么,改革就会被视为影响党的领导而不被接受。

以选举为例。

我国的间接选举和其中的缺乏竞争、缺乏透明、缺乏责任等一直影响着我国选举制度总体上的民主性。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

西方政治制度论文资本主义之英美政治制度比较姓名:***学号:**********班级:133班专业:工商管理院系:经济管理学院资本主义之英美政治制度比较摘要:英国是一个单一的民主国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政治上实行的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其主要特点是“王权受到限制,议会主权至上”。

以“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君主虚位,政党组织严密。

其创立的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

而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分权制衡”相结合的制度以及“两党制”的政治制度,是在吸收、借鉴英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

我国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还不够完善。

我们要借鉴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当中的优秀因素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必然需要对两国的政治制度有比较准确、全面、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本文仅从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宪法、政党、选举、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关键词:英国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比较、正文: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一般是指本国的社会性质、国家权利机构和基本制度。

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护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权利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的规定。

十七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胜利后,英国逐步建立和实践了民主政治,颁布了宪法并逐步实行宪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一向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渊源与典范”。

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英国作为欧洲民族国家是在君主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时利用公法来限制君主的权利,并依据公法设立政府机构,公法比较发达,因此把政府机构和宪法看作政治制度的核心与具有明确国家观念的美国不同,美国的公法主要是用于处理政府与个人的关系并由司法机构进行法律监督,因此有时把政府制度等同于政府形式。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共3篇)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共3篇)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共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篇一西方治思想史政文题论:西目政治方思想史的中“性”概念与我的大学理生活院学电子:信与息学院/年班:级200 1级工3信班姓名陈:鑫源生号学:210003721262西政治方想史思论文方西治政思想中史“的理性”概与念的大学我生活在谈方政治西思史中的理想概念跟我们性的大生学有什活么关系它如何,影着响们大我学生的具体实际活生之前,们先来我了解一是下西政方治思想,解了一下它的展发史怎样的。

作为大学生,是们我基都本道人类社会包括经济、知政治和文三化领大,域各领域反都映社的不同方会面,有各含的内自容关于。

治领域政,在阶社级会中只,有掌统治权,握才按照能定阶一或级集团的利整益社会,合协调盾矛,定稳秩序,促发展。

因此进,何如取夺治统权,立什么样建统治的,权如何维持统权,治对现统治有权的度态就等为成政治领域的心问核题从一。

意义定,政治讲思想的本目根,也的是为就阶各级或集团实现上述标目出谋献“策”这种“。

谋或” “策,”因民族、时代可的同不而不同,也可因级阶、团集的不而同相异由。

于种各思方式维的同不,也能可表为不现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的象,实的等践。

在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了基解下我,们一步把范进缩围。

窄什么是西方治思想中政的“理性概”念呢?古腊希时期的性是在理意神指下导的种认一识和思想,它要体现在主了维为持会社定而稳确人类阶级的立划分,从而奴隶主使社会地位的加更固,稳使君权和权得到父大的保更。

障西方的建封会历史社短,较缘他们在哲于学系上体的认识和发展,为因何一任追种本溯源理论都的会将类人会社终指向最自和由公平的状态中,之文艺复兴和在启运蒙时期也动例外不笛卡尔,于对在存认的正是识基这于一种理论么下之建立。

当的,在那然个时期的有所思潮中,主观理性义占据了主上风,为么会出什这现的现样象?主要呢因是原理超越了实践的发展,当论有所的论无法用实践理证明的来候就时会出现样的这情况导,很多理致论有一没个牢固的基,础从而一是种空想的理论如,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人的思等想,中只有孟德斯鸠的权分三立想思得了到证实在美,国得较为到整完应的,并用取且方政治思想史西论文了得俗的不效果。

中西方制度的差异历史论文

中西方制度的差异历史论文

中西方制度的差异历史论文从古至今,中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长河中,中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塑造了不同的政治体系和价值观。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石。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奠定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传入欧洲,基督教的价值观对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了人的平等和尊严,推动了西方政治制度向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

在近代,启蒙思想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政治制度向着现代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以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主。

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了君主专制的理念,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秦汉时代,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得以建立。

封建时代,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的特征,皇权至上,官僚体系繁荣发展。

清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官僚统治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然而,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殖民统治,中国政治制度逐渐落后于西方政治制度。

清朝末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借鉴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和文化传统的阻碍,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成功。

直到20世纪,中国才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和帝制统治,建立了现代社会主义制度。

总的来说,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西方政治制度强调了个人权利和民主制度,而中国政治制度则强调了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

虽然中西方政治制度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都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为各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文: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史对我们的启示

论文: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史对我们的启示——高中历史新课标必修(一)第六、七章读后南大附中•高洪英一、关于教材和教法新课标是正本清源,是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的继续和深化,至少使我们能客观公正的看待人类文化遗产,能表明我们求进步求发展的真诚和渴望。

新课标形式上的最大变化也就是从章节体系改为专题模块了。

专题式的教学方式,除了记忆最必要的知识内容外,主要是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积极性。

思辨学习法,充分尊重学生体验感受的权利。

其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的过程,特别能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真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雅典民主是手段,更是目的原课标题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何谓民主?又何谓民主政治?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即为民主。

而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则谓之政治。

可见为民主而进行的活动,就是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被当代人们所赞赏,西方学者称古希腊人是最早进行民主政治实验的民族,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巩固发展城邦奴隶制,凝聚公民的全部力量,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发展国力,提升生活品质。

所以民主不仅是手段,更是奋斗目标。

三、罗马法少不了撤离运动罗马法是前6世纪~公元7世纪古罗马种种法律的泛称。

有一个形成国民法和演变为万民法的前后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扩大统治基础的过程。

罗马统治基础得以扩大,公民法得以形成,罗马国力得以增强,均可视为撤离运动的产物。

史家总结罗马从一个城邦,扩张至全意大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平民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罗马内部力量的自我调节,成文法的形成和逐步修订,最后影响到万民法的制备,环地中海帝国的形成,罗马也就被改造自新了。

四、英国的君主立宪也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不仅是指英吉利的君主立宪是随社会形势发展而形成、完善起来的,更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建设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时,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通过制度来确保不会再重蹈历史覆辙。

(免费下载)西方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 古希腊政治制度 论小国寡民下的民主政治.doc

(免费下载)西方政治制度史  第一章  古希腊政治制度  论小国寡民下的民主政治.doc

1.民主政治产生的过程和发展内容1)古希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古希腊克里特岛就出现过西方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十七到十六世纪克诺萨斯的米诺斯王朝建立了克里特岛统一王权,但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开始衰落。

在公元前1600年,希腊岛的阿开利亚人在移居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和梯林斯等地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希腊人中的雅典氏族建立了维护十足权利和抵御侵略的武装的公共权力。

2)氏族民主制的产生和发展在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希腊半岛的雅典有四个希腊人的部落,分居与阿提卡的四个地区,组成了4个部落和12个胞族,都已经有了自身单独的聚居地,即凯克罗普斯的12个城市。

部落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公共权力制度,有了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巴赛勒斯。

公元前8世纪,赫西俄德时代开始,他称这个时代为黑铁时代。

氏族社会开始瓦解。

3)提秀斯的改革、梭伦的改革、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伯利克里的改革提修斯是雅典的一位巴赛勒斯,改革的第一步,雅典四大部落基础上设立了雅典总议事会。

第二步,将所有雅典氏族划分为三个等级,及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

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承认财产权和继承自由。

并且依据全体公民全年农产品的总收入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五百麦斗者,骑士,牛轭,日佣。

另一方面设立了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克里斯提尼取消了4个部落,将雅典划分为10个选区,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建立10将军委员会,颁布贝壳放逐法。

他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伯利克里时代的六个改革。

一,官吏面向所有阶层开放。

二,剥夺战神山元老院的权力,使之分别归属于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三,用抽签的办法选举五百人会议议员,并且给予每个议员生活津贴。

四,扩大了陪审法庭范围和职权。

五,设立护法官。

六,公民大会经常化。

4)斯巴达的贵族民主政治2.民主政治的内容1)议事会,人民大会,巴赛勒斯议事会是常设权力机关,最初由氏族首领组成,后来又是组成员选举的一部分代表组成,这些人后来发展成为了氏族中的贵族,随着国家产生,议事会为了元老院。

西方民主政治史教学论文

西方民主政治史教学论文

西方民主政治史教学论文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摇摆不定的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由1875年宪法确立的法国共和政体,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几个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写得很含糊。

人民版历史必修I是这样写的:“1875年宪法赋予了总统极大的权力。

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乍一看,总统似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总统拥有跟美国总统差不多甚至更大的权力。

美国是总统制,法国还有什么可说的。

很多人正是看到了这个点,才肯定地认为法国就是总统共和制。

但是,只要对照宪法原文,把教材上没有提供的相关内容找出来稍作分析,结论却并不如此。

其一,“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既然由议会产生,自然要对议会负责,不可能同议会分庭抗礼。

其二,总统有权任命内阁,要经众议院同意,众议院如果不同意,总统的任命就难以成行。

历史上就发生过总统因内阁总理人选同众议院相争而自己最后失败的事情。

其三,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却须参议院的同意,参议院当然不会轻易同意,参议院不同意,总统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也仅仅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其四,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内阁负责的对象不是任命内阁的总统,而是议会中的参议院,政府首脑与作为国家的元首总统是分离的。

其五,最为关键的一条,“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

什么意思?总统的命令发出,若得不到内阁部长的副署,就成为一纸空文。

“副署”意味着部长对总统的命令或国家政策负有责任,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或是重大失误,承担责任的就是相关部长。

所以,为了保证国家政策没有重大失误,对于副署总统的行政命令自然要格外小心。

所以内阁也就利用这条规定架空,掌握行政实权,使总统的巨大权力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了。

以上所述,只在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不是总统共和制,而是议会共和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总统大选谈美国选举制度2012年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总算有结果了,现任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赢得连任。

此次选举, 再次引起人们对颇具美国特色的总统选举制度的高度关注且对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无启发。

一、美国选举制的非民主现代选举制度,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已经发展到高度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就法律规定和程序安排而言,美国等国家的选举制度堪称完美。

选举被视同民主,是现代西方政治理念中的铁律。

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批评乃至辱骂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会削弱民主的比比皆是。

确实,美国选举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

(一)选举人团的“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由宪法上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结合构成。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

目前,美国全国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人,一旦一名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达到270 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数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原则和“赢者全得”原则。

这些既是美国选举的独特之处,又是破坏民主的制度缺陷。

“选举人团制”反映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民性原则,另一个是联邦性原则。

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相对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各州地域代表性。

从实际运行的客观效果来看,“选举人团制”过多顾及了联邦性原则而忽略了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人票数的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数的分布不对称。

在总统选举中,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

一州内得普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就会获得本州在选举人团中全部代表的支持票。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选举制度会产生不公正的选举结果:获得普选票少数的总统候选人可以因获得多数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为总统(因为各州人数不同)。

美国历史上这种情况出现了三次:1876年,民主党候选人萨缪尔·提尔登得到接近51%的选民票,但他的选举人票(184)比对手共和党候选人拉瑟福特·海斯(185)少一张,结果海斯以一票优势当选总统。

而海斯的选民票得票率不足48%。

1888年,民主党后选人格罗夫·克利夫兰获得选民票虽然比共和党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的选民票高,但他得到的选举人票却只有168张,而哈里森得到了233张,结果克里斯输给了哈里斯。

2000年布什胜戈尔也是这样。

而且2012年奥巴马在多个“摇摆州”,凭借“赢家通吃”的规则艰难取胜。

奥巴马所获选举人票领先罗姆尼将近五成,但就全国得票总数而言,50%对48%,几近平手。

(二)金钱政治“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美国的社会现状验证了这句国人颇具调侃的戏语,也是美国总统选举中屡试不爽的金科玉律。

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社会财富与经济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少数人掌握巨额财富并拥有影响、调动巨大经济资源的能力。

而多数社会成员除去个人生活资料以外几乎所剩无几。

在选举过程中,财富与经济资源的运用可间接地影响政治活动及其结果,金钱可以使具有严格、公开、公正程序的选举成为一个受控的政治过程。

金钱政治使得穷人望而却步,滋生腐败,将民主作为商品出售。

历史资料显示,竞选资费仍在逐年成倍增长。

进入选举最后冲刺阶段以来,奥巴马和罗姆尼对选情至关重要的“摇摆州”都加大了拉票力度,一方面在当地大量投放宣传自我、攻击对手的竞选广告,同时加紧推动基层选举造势活动。

因此双方对筹款均高度重视。

截止10月25日,美国总统大选中,候选双方筹款总金额已经超过20亿美元大关,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总统竞选。

在最后冲刺阶段,两位候选人的支持率依然不相上下。

为了争取更多选民,奥巴马总统更是呼吁流行音乐界多关心政治。

奥巴马最终竞选广告费用为1.087亿美元,罗姆尼为6920万美元。

可是,在民主的模式中,不应该有金钱的位置,所有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的。

(三)卑劣消极的选举竞选中双方互相攻击却不表达自己建设性的立场。

肆无忌惮地揭露竞争对手,甚至诽谤和中伤。

从1800年的美国第四届总统选举开始,相互攻击无处不在。

搁置第一宪法修正案的解释、国家与州的权限、经济政策、国际地位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粗俗的辱骂、指控与反指控,对腐败的谴责。

之后众多届选举中消极的选举活动频频发生,这似乎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部分。

缺乏实质性内容,回避议题,只为了获胜无所不做最终人们对候选人失去了信任,伤害到民主。

(四)大众传媒影响公众的参与程度选举中大多数的政治信息都是来自大众传媒,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公众不知如何挑选。

荒谬的、无聊的、虚构的信息比比皆是。

金钱驱动着媒体,控制信息使有利信息得到最佳传递、获得最佳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衰减不利信息,并造成对竞争对手不利的局面。

选民的政治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接受的来自新闻媒体制造的舆论所左右的。

如奥巴马能够在2012年总统大选连任很大的优势就是他比罗姆尼在网络上更有人气。

他在预选的时候,成功吸引了年轻人,利用了网络技术与小额捐款,他很成功的地方是网络,加上会表演,把年轻人笼络过来。

有人说,媒体是政府或大公司的宣传工具,企图阻止我们发现“真理”。

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的判断力,阻碍了公民的参与范围,与民主的精神相背离。

二、美国总统选举制符合美国的民主当民主同美国选举制度联系起来考察时,所指的民主无疑是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政治民主,对于这一民主的定义比较主流的观点有自由民主论、精英民主论、多元主义民主论等等,都比较准确。

因此对美国的民主没有标准的定义。

在消极选举司空见惯之下,在选举活动如此巨大的耗资、耗时、耗力下,在选举制度与民主信仰呈现出明显的紧张关系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却仍然长期存在着。

难道美国人民会对自由、民主、平等政治价值的独有的承诺与共识动摇吗?为什么在美国的政治中竞选活动采取了这样一种形式?那些令人厌恶的部分是否真的造成了伤害?其实美国大选的不民主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相反还适合美国的国情。

(一)选举人团制的“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的优势。

“选举人团制”的“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虽然与民主相悖,却是来源于美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选举人团制”体现了美国联邦制的要求。

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怀疑人民直接选举,就将总统选举设计成间接选举,设立选举人团作为一个临时、独立、专门的选举总统的机构,有效地平衡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对总统选举的影响,同时在民主不断扩展时保护了共和的原则和精神。

“赢者全得制”作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一个重要惯例,它的出现需要把政党政治和总统选举制度结合起来解释。

“相对多数票当选制”被采用,是因为它能够减轻选举本身固有弊端的危害。

如果选举过程历时太长,选举结果拖延不决,将使国家陷入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的危险中。

可见,美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这有利于候选人在选举人团中形成绝对多数,迅速判断选举结果。

(二)金钱的能动作用。

金钱所购买的不仅仅是通道,它还能购买政府官员的注意力,购买和影响参与权。

同时,金钱不是万能的,不是竞选获胜的唯一因素。

竞选策略、影响公众舆论、合理使用经费、善用新闻媒体等等都是成功竞选不可缺少的条件。

无论金钱是如何的万恶之源,通过捐款增加参与者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三)消极的选举活动并非总是消极的。

只要不是非法和不道德的活动,让人们关注竞选人的背景和历史,从中获得信息(只要这些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激发人们的意识,促使冷漠的选民参加投票,消极的活动便会带来收效。

用夸张的方式赢得公众的政治参与之后,候选人才能激烈的争斗,展现能力,争取选民的支持。

这源于美国的政治传统,好坏难辨。

(四)媒体的作用不可获缺。

媒体就如一个放大镜,通过对竞选活动的关注,突出了选举活动的重要性。

编造也好,偏见也好,毕竟造成了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提供了获得候选人和政治选举活动的机制。

而且,事实上,美国的记者在准确报道上一直在努力着。

记者们的百般挑剔更加会对候选人产生约束力。

只要改善媒体,它一定能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民主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当民主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联系起来考察时,不得不与美国的传统相联系。

也许继承传统确保政府的连贯性是美国的民主形式与众不同的方式,是否与民主相悖应该放在过去的公民与领袖所面临的挑战的背景下加以检验②。

世界上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政治制度都和它的本土文化、历史传统,尤其是同其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

这种与美国民主原则相结合的古老的选举制度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也许这是是美国人为自己量身订做的。

既然不能废除这一制度,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完善。

三、总述综上所述,美国的选举制度是不违反美国的民主的。

这看似与前面所提到的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非民主矛盾。

实则不然,这两个结论是并行不悖的。

实际上,这两个结论是从民主的不同层次的含义中分别得到的、当我们提出美国总统选举没有准确反映民意,违反平等投票原则时,这一民主并不是政治实践中的民主,而是作为一个概念的民主,也就是说他是一种抽象的、理想上的民主。

美国民主政治实践中的民主,描述了民主是什么;作为政治概念的民主,规定了民主应该是什么。

所以,美国总统选举的非民主指的是其不能满足理想中的民主原则。

但是“现实中的民主不是也不可能同理想中的民主一样;民主是从其理想与与现实相互作用中,从应然的推动力与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

”理想的民主没有指出限制多数的权力的方法,不能保护少数的权利。

正因为这样,美国民主政治实践中,自由与民主联姻,个人自由对抗专制权力;形成事实上的多重的少数的统治,保护少数的权利。

这就是美国总统选举制度长期存在而少有变化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