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八章 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应环境变化
通过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有助于管理者预测和确定组 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由此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做出 反应。
2、限制偏差的累积
小的偏差和失误并不会立即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害,但时 间一长,小的偏差就会得以积累和放大,对组织带来 严重影响。控制的关键是要能够及时获取偏差信息, 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作结果上,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 采取措施以矫正今后的行动。 优点: 为管理者评价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用信息; 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实 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 弊端: 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已经产生。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之间的关系
现场控制
输入
(2)动态性
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随内部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以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3)人为性
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控制应努力降低 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4)指导性
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控制的纠偏工作只有 被职工所认识并具备矫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 正。
二、控制功能
3、处理组织内部复杂局面
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使得授权成为必要,通过构建有效 的控制系统,给管理者提供有关下属工作绩效的充分 信息,使授权变得有效。
4、降低成本
通过有效控制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三、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的重要性基于: 1、组织环境的迅速变化 2、组织的复杂性 3、管理者的失误 4、授权中责任的体现
第八章 控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控制的基本概念 控制过程 有效控制原则与控制系统 控制方法简介
第一节 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控制的含义及特点 二、控制的功能 三、控制的重要性 四、控制的目标 五、控制的类型

一、控制含义及特点
1、控制的含义 含义: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
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
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 实现;二是在纠偏的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 标准,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2、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二者密不可分。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也就越容易得到实施。
3、控制的特点
(1)整体性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职 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的控制点。
二、衡量实际工作
含义:用预定的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衡 量和比较,以取得控制对象的有关信息。应注意的问 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1)衡量项目 (2)衡量方法:观察、统计报告、抽样调查、口头会议。 (3)衡量频度 (4)衡量主体 2、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1)信息的及时性 (2)信息的可靠性 (3)信息的适用性 3、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即通过衡量绩效,辨别并剔除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信息
控制虽很重要,但控制过度对组织反而会造成伤害,控 制应适当。
四、控制目标
1、人员 管理者对人员控制的目标是使员工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工
作。最简明的方法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2、财务 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并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3、作业 作业控制方法可用于评价一个组织转换过程的效率和效
果。 4、信息 信息控制的目的是要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5、组织绩效
分类: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3、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1)确立控制对象 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控
制。重点控制对象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 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 资源投入; ❖ 活动过程 。 (2)选择关键控制点
应统筹考虑三方面因素: ❖ 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 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 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
(2)现场控制(作业控制) 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之中进行的控制。 特点: ❖ 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问题; ❖ 一般只能偶尔使用或用在关键项目上; ❖ 对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无法进行现场
控制; ❖ 易于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障碍。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即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制订控制标准 二、衡量实际工作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一、制定控制标准
1、有效的控制标准需要满足以下基本特性: (1)简明性 (2)适用性 (3)一致性 (4)可行性 (5)可操作性 (6)相对稳定性 (7)前瞻性 2、控制标准的制定 方法:将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
组织绩效的三种评价方式
(1)组织目标法 以组织最终完成其目标的结果来衡量其效果。 缺陷:管理者将其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实现最终目标时,
易于忽略组织的长远发展。 (2)系统方法 从系统角度对组织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获得输入的能
力、处理输入的能力、产生输出的能力、维持稳定与 平衡的能力。 优点: 防止管理层以未来成功换取眼前利益; 当组织目标模糊或难以度量时,系统方法仍然可行。
(3)战略伙伴法
❖ 要求组织满足一定环境下战略伙伴的要求,并获得他 们的支持。
❖ 一个有效的组织应能成功的识别出战略伙伴:顾客、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利益集团。
五、控制类型
1、按时间分类 (1)前馈控制 (2)现场控制 (3)反馈控制 2、按主体分类 (1)直接控制 (2)间接控制
按时间分类 (1)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用于防止问题的实际发生。 特点: ❖ 可防患于未然; ❖ 针对某项计划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易被员工接受。
执行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信息 流
反馈控制 纠正
按控制主体分类
(1)直接控制 ❖ 用于改进管理者未来行动的一种方法,着眼于培养更
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 术和原理,以系统的观点来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防 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 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 (2)间接控制 ❖ 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种控制 方法往往是预先制定计划和标准,通过对比和考核实 际结果,追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并进行纠正。 ❖ 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的监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