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课程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公共艺术研究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艺术研究摘要:推进城镇化发展是当今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新与旧,发展建设与历史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与空间被新的建筑替代。
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城市环境空间与人文心理空间之间的联系。
可以运用艺术设计等多种手段来重现和保护这些公共空间的文化价值。
利用相应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出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历史人文的深厚内容。
关键字:城镇化;城市空间;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 f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行,国家提出许多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推进城镇化发展建设的制度创新作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在文件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
”[1]近几年,国家将推进城镇化发展建设的相关制度放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相当重要的位置。
城镇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于一些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在推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国家比较注重的是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程度,所引起的结果必然使整个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往现代化方向转变。
但是,在城市大张旗鼓的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城市曾经所存在的一些痕迹。
像是一些具有历史代表性的空间与建筑,它们被荒废或者被重新建设的同时,也抹去了这些空间与建筑原本所具有的意义与作用。
它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时期的记忆,将那些已经逝去的建筑与空间可以用另一种新颖的方式将它们的历史意义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
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不仅应该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注意整体空间的分布划分,更应该注重的是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历了上千年的变革,最终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古街、古建筑。
公共艺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共艺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公共艺术作为一种以城市空间和公共领域为舞台,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和交流社会文化价值的形式,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美感、加强社区凝聚力等多重功能。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公共艺术也面临多样化的挑战和问题,如艺术与社会需求的平衡、艺术作品的可持续性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公共艺术的定义和内涵,并围绕以下目标展开研究:1. 探讨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功能和意义;2. 分析公共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 研究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术;4. 提出促进公共艺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公共艺术的定义和内涵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考察,深入分析公共艺术的定义和内涵,包括公共艺术对城市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2. 公共艺术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案例研究和访谈等方法,探讨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功能和意义,包括城市美化、社区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
3. 公共艺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调查已实施的公共艺术项目,分析公共艺术在不同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艺术形式、地区特色等方面。
4. 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材料选择、技术应用等方面。
5. 促进公共艺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基于前述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公共艺术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艺术教育等方面。
四、论文意义与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性,提供公共艺术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为艺术家、政府和社区提供决策参考。
创新点在于对公共艺术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围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
五、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公共艺术的前沿研究和发展动态,完成文献综述;2. 实地考察公共艺术项目,收集案例和数据;3.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论文正文;4. 提出策略和建议,撰写论文结论及建议部分;5. 进行论文修改和完善,完成论文的撰写。
公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
公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文化中的作用与影响愈来愈突出,它作为一种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公共物品和文化福利。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公共艺术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摘要:由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化的格局。
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城市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心理、视觉、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以及开放性。
人们需要沟通。
实用性和装饰性公共空间设施。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
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
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是为了给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舞台,城市空间里的生活比城市空间本身更为有意义。
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既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因此它必然要求作为载体的城市提供各类适宜的场所。
二、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与环境城市公共空间仪式的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天成之笔’自古以来人类就与自然环境相容相生,中国古人利用自然环境应在理想意境。
‘尊重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寓于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理念。
因此今天的公共空间应该关注自然属性的特征。
提倡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民俗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特质。
这些因素就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文化环境。
对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研究,这种互动性体现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上,这样能强化场所特质,传递社会文化意义,引发环境使用者的共鸣与联想,使艺术品、公共与环境之间形成两性的互动,激发环境的生气与活力。
新姓氏文化广场公共艺术设计论文资料
目录一、课题来源及背景 (1)(一)课题来源 (1)(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二、课题调研及分析 (2)(一)国内设计现状分析 (2)(二)公共艺术方案设计调研 (2)三、设计思路 (2)(一)地域文化 (3)(二)方案构思 (3)四、设计内容 (3)(一)雕塑设计 (3)(二)公共设施设计 (4)结论 (5)参考文献 (6)后记 (7)附录 (8)一、课题来源及背景(一)课题来源课题来源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河北美术学院南校区50亩地地段,属于社会实践项目。
此次毕业设计所选的地段是采用新中式风格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主题。
在文化方面,赋予了伏羲文化中的姓氏文化。
因此,此次设计的课题名字定义为新乐市姓氏文化广场公共艺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各种需求也越来越多,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由于此地段的文化底蕴不足,选取了当地伏羲文化中的姓氏文化来作为此次新乐市姓氏文化广场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文化;其次,此地段也缺少公共设施,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对姓氏文化广场进行公共艺术设计能够使其具备人与人、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功能和娱乐功能;最后,文化广场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仅仅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方式,而是现在人们思想的真实体现,也是传播城市文化的媒介。
这样才能显现出姓氏文化广场公共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发展意义。
图1 项目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二)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设计目的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河北美术学院南校区50亩地进行实地调研以及查阅资料。
了解到此地段在社会功能上有所欠缺,在审美方面以及文化方面上体现不足。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对此地段的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了当地伏羲文化中的姓氏文化,使其具有文化内涵。
2.设计意义此次设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层面、拓宽了设计思路,而且在软件的运用方面也有所提升。
通过对此地段的公共艺术设计,解决了此广场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文化体现的不足,在社会功能上的欠缺以及在审美方面上的传统单一的问题,使各项需求能得到满足。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论文]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初探摘要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缺乏人文教育,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本文旨在探究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为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品味,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内容;根据院校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比较少,艺术教育更是缺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艺术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共艺术教育是教育的基础要素,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公共艺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文化修养、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教师,科学的设置课程,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1 师资建设《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提升教师素质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采用培育、引进、激励等措施,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所谓培育是指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自学等多种途径提高文化修养与学历层次,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对于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从事艺术教育的使命感;所谓引进,是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并逐渐组建一支结构较为合理、性别协调、优秀的师资队伍;所谓激励,是指针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师的晋升、评级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以专业教育为依托。
公共艺术教育要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创办学校的教学特色,并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
这样,既开拓了学校的学科专业,又带动了普及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对于本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
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
下面是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请参考!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今天,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公共艺术营造城市的人文环境,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ElielSuarinen)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
”悉尼在1994年出台的《公共艺术政策》中明确提出,如果要使人们感知到悉尼是一个伟大的城市,那么整个城市必须随处可见艺术品与文化的存在。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可见,今天要建设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城市必须要有繁荣的艺术和文化的参与。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空间建设,与建筑、空间景观、社区环境共同参与,营造城市的总体文化印象。
这其中,视觉化艺术设施是城市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概述(一)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可以称为是城市发展的粗扩期,城市发展的粗犷阶段。
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很直接,即扩大城市化规模——修路,建楼,从传统农业主导型经济转向以工业化、市场化经济为主导的模式发展。
我国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从农业经济直接、同时跨入工业经济和服务型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由于工业与贸易、市场经济的结构化需求,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参与到这场世纪的社会转型变革中来。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需要大量的体力与知识劳动力的参与和投入,由此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水泥高楼瞬间拔地而起……这一时期的设计需要解决城市的功能问题,这是物化的设计阶段,故称其为“粗犷型”的发展阶段,首要解决的是城市人口最基本的吃、住、行问题。
(二)城市精细化建设阶段城市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就是广建高楼。
诚然,建楼可以很直接地解决人居问题,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高楼大厦仍是城市的主角,但只是其一而不是重要的主角。
现代城市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综合化的人工容器。
公共艺术课的心得体会论文
公共艺术课的心得体会论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
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xx年的7月,我告别了相伴十六年的校园生活。
在过去的十六年里,学校就是另一个家,我的生活与之紧紧相连,我的未来与之息息相关。
而在我接到入职培训通知的那一刹,我知道,我踏上了人生的新旅程。
身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感动和憧憬;入职培训的过程,让我感到温暖和期待。
加入中冶建工集团,经过为期三天的培训,若用一个词语来浓缩我对之所有的情感,那便是,归属感。
企业的文化、家的感觉和我加入这个优秀集体的自豪感,让我深深感到,我,是属于中冶建工的。
文化的认同,使人与人更加团结,使每个人更具责任感。
“小企业做事,中企业做人,大企业做文化”,培训的第一节课,便是姚董事长亲临讲授中冶建工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精神。
“诚实守信、追求不息”是中冶建工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用诚实守信来对待每一个用户和每一项工程,来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信任;员工,用诚实守信来对待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来赢得生活中和行业中的信赖、人格魅力。
“追求不息”,是永不松懈的积极态度;“追求不息”,是尽善尽美的精神支柱;“追求不息”,是不断创造新纪录的源源动力。
“诚实守信、追求不息”,于企业于我个人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了共同的追求,就有了共同发展的动力,它将中冶建工与我凝聚在了一起。
而这种精神的归属感之于我们这样的毕业生,就如灯塔之于满载燃料刚刚起航的轮船,给满怀激情的我们以方向与温暖。
脱离了归属了四年的大学,伴随着忐忑,我来到企业。
培训课上,领导亲切的话语、恳切的建议和拉家常似的企业介绍,消除了我的不安。
其中油然而生的归属感,是与学校完全不同的。
它有着比学校更多更系统的组织,人力资源处、群工会、党组织等等,对每一位成员进行管理,提供方便和支持。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5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5篇)舞蹈艺术鉴赏论文(5篇)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高职院公共艺术课舞蹈鉴赏教学美国将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在宏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制造力和制造精神”,自主创新意识的剧烈刺激,迫切需要大批量的高素养人才,这对培育高级技术人才摇篮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公共艺术课是为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养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其中《舞蹈鉴赏》教学有效性开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现实意义培育舞蹈素养。
舞蹈素养可以理解为有效鉴赏舞蹈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肢体语言,没有旁白,需具备肯定的舞蹈素养,才能解读作品。
高职院开设《舞蹈鉴赏》教学,普及舞蹈基础学问,培育同学舞蹈素养,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到舞蹈的观赏过程中去,感受舞蹈艺术多元文化集成的奇妙。
提升职业素养。
有学者将高职同学职业素养划分为职业抱负与道德、职业文化素养教育、职业审美素养教育等数个模块,数模块的和谐进展,构成了高职同学完备的职业素养,是高职同学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舞蹈活动蕴含着人类社会进展的多元文化因素,《舞蹈鉴赏》教学对提升同学职业文化素养与职业审美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性制度保障。
教育部《全国一般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21]3号)文件规定了《舞蹈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同学至少选修1门并通过考核,与此同时绽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估。
从制度上强制高职院必需将公共艺术课纳入学校的教学方案与教学任务;同时以评估为手段,促进高职院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上一台阶。
二、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功能体现培育制造性思维模式。
《舞蹈鉴赏》教学引导同学通过观看熟悉舞蹈作品,通过观看解读舞蹈作品,发挥个人想象空间,获得审美情感满意的同时培育同学制造性思维模式。
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把阅历贮存于脑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阅历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怜悯境中去,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舞蹈鉴赏》教学中的这种观看习惯的养成与观看力的提升是高职同学专业学问学习与实践的催化剂。
王与后 公共艺术概论论文
国王与王后常春晖3120100081在英国英格兰地区一个贫瘠的山坡上,两尊形状怪异的青铜像并肩而坐,模糊的不清的眼神好像凝望着远方。
国王和王后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荒漠中的遗迹,与天地形成了一幅肃穆而神秘的画面。
那青铜仿佛融入了空间,融入了时间,甚至融入了历史,就像千年来一直静坐在那里,亘古不变。
这便是著名现代派艺术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国王与王后》。
我虽未真正目睹它的壮观,但仅是那张画面,已足够将人打动。
亨利摩尔,英国当代雕塑家。
他熟悉各种不同的雕塑艺术传统,喜欢标新立异,善于把原始的或古代早期雕刻以现代风格表现出来,形成他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西方现代雕塑家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创作的灵感来自深远古老原始艺术的美。
他着迷于神秘的印加文化和玛雅文化等史前艺术,非洲原始艺术和亚洲原始艺术,也都成为了他的艺术源泉。
1925年,亨利摩尔创作了著名的环境雕塑《国王与王后》。
下面谈谈作品本身,这件作品高161.3厘米,雕塑的灵感来自英国古老传说中的亚瑟王和他传奇的王后。
两个人物的面部呈古怪的扁平状,各有一个孔眼和一个穿环,从侧面看去,极像两个人的眼睛。
两个人物的躯干也成扁平状,四肢细长,身上的长袍从膝部垂直地往下垂。
雕刻线条流畅精炼,手法质朴,充满原始雕塑的意趣。
这种雕塑手法近似乎是抽象的。
但却生动的表现出了国王和王后的一种独特的既尊严又神秘的气氛。
它以一种极特殊的方式反映着英国古老而神秘的历史,国王与王后以这样一种形象俯视着众生,引发着人们对权力,尊严的思考和对艺术的遐想,具有很大的公共性和艺术价值。
这件作品在利用与空间的方式上亦十分独特,国王与王后并肩坐在荒芜的山坡上,虽为巨大的青铜造像,但在这空间中却十分和谐。
就像天地间矗立的被风雨打磨过的古老神像,亦像正襟危坐的国王和王后巨大的身影。
国王与王后位临高地,青铜材质庄重肃穆的感觉与天空的飘渺遥相呼应,使雕像越显凝沉柔和,神秘莫测。
整个空间成为了他们画像的布景,作者把自然也当做了他创作的一部分。
公共艺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公共艺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公共艺术(Public Art)是指在公共空间中创作的艺术作品,旨在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反思社会问题、展示文化和历史等。
公共艺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不仅通过艺术作品本身打造独特的空间体验,还能促进社会和谐、塑造城市形象,以及激发公众的参与和表达。
本文将综述公共艺术领域的相关文献,探讨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
一、公共艺术的概念与分类公共艺术的概念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有不同的解释和界定。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公共艺术可以包括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环境艺术等多种表现方式。
从创作空间上来看,公共艺术可以涵盖公园、广场、街道、建筑物等多种场所。
根据艺术作品的意义和功能,公共艺术可以被分类为装饰性公共艺术、社会参与公共艺术和政治性公共艺术等。
二、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公共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和宗教建筑物,但直到近代,公共艺术才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20世纪初的欧洲新现实主义运动和美国的社会现实主义运动对公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进步也为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呈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三、公共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公共艺术对城市社会和公众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提供美的享受,丰富城市文化氛围,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其次,公共艺术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公共艺术作品还可以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与公众进行直接互动,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最后,公共艺术也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成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公共艺术的影响因素与挑战公共艺术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城市规划与管理、资金支持与筹集、社会参与和艺术家创作自由度等因素是公共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城市规划与管理部门应重视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加强与艺术家的合作与沟通。
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论文
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论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中国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多元化的形式又为公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是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自身的构造、材质、色彩等充分展示其艺术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全文如下:摘要:公共艺术,作为一门包括建筑、景观、壁画、雕刻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公共性,它较传统的艺术形式显得更为复杂。
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必须摒弃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艺术塑造模式,在展示其美感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功能,不能流于形式。
公共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形式,要求我们从内心深处去领会它的审美价值。
公共艺术起源于美国,指的是对公共环境从满足群众的内心所需出发进行的文化、艺术设计以及用公共设施作为主要对象,利用综合性的现代设计手段实施的创造美的方式。
现阶段,公共艺术的蓬勃发展依赖于政府的促进作用以及公众对美的最求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内心诉求。
公共艺术在现代社会对改善环境,创造公共空间,美化日常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公共艺术的定义及其发展广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一切艺术品和艺术美化活动,可包括影视、网络、表演、音乐、节庆活动、等等;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艺术。
公共艺术包含艺术创作、公共空间和民众参与三项要素,是在政府及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的艺术化的社会运动。
在现实中,一切位于公共环境中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的艺术陈列、经过美化的公共环境和艺术活动,都可以称为公共艺术。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对公共艺术的可能性形式做出描述:它可以是一个具体存在于空间的物体,如雕塑、绘画、实体造型、墙、柱等;也可以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如舞蹈、表演、装置、游行、聚会,等等。
公共艺术毕业论文题目(816个)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公共艺术毕业论文题目一、论文说明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公共艺术视角下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公共艺术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公共艺术的场域性研究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社区建设之可行性研究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与管理机制探析杭州市公共艺术公众参与方式探究“趣味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研究当代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研究公共艺术初论公共艺术机制与管理研究当下生态语境中的公共艺术创作研究乌鲁木齐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现代城市街道公共艺术研究中美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比较研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研究公共艺术中的抽象语言地铁公共艺术的功用性从公共场所的美术走向公共艺术日常品在中西公共艺术中应用的比较生活经验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关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秦汉文化在西安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应用研究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形式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研究公共艺术运作机制研究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它山之石,可以引玉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实践表达极简主义在西安地铁站公共艺术中的研究再生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论城市公共艺术的心理学特征分析北京公共艺术现状之反思与建议公共艺术与美学介入谈公共艺术在环境中的“和谐”与“对比”北京地区博物馆空间公共艺术研究基于公共艺术视角下的户外广告创新设计方法研究“游戏”的乐趣传承与创造浅析当代中国公共艺术台湾公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论现代都市中的公共艺术从艺术到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的认知城市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方法研究北京城市文化广场环境中的公共艺术研究北京商业街区的公共艺术研究城市主题公共艺术建设的层次性研究杭州主城区街道公共艺术研究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初探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及其审美批判湖南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场所·主题与整体性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刍议中国公共艺术的“时效性”评公共艺术的艺术取向与公共取向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艺术研究北京城市广场公共艺术现状研究探寻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新出路公共艺术背景下的户外音乐节本土化构建初探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差异化策略北京高校新区公共艺术研究北京海淀区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考察研究光影的痕迹:一种新的公共艺术表现媒介的探讨关于“平面到立面的空间转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艺术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初探虚拟造型艺术与公共艺术实践教学探索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研究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议现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趋势公共艺术介入功能空间的非零和效应研究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介入公共艺术的符号学向度介入与融合试论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中的CG现象论楚文化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题材的拓展地铁站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研究论公共艺术的美育功能——以苏州园区金鸡湖周边公共艺术为例浅析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审美特性表与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运用的研究公共艺术姓“公共”——探究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公众性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论中小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关于广州公共艺术类型的研究报告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建筑与雕塑以公共艺术传达社会理念——基于公共艺术的城市话语权建构研究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与探究如何理解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从接受到参与——关于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若干思索公共艺术中的雕塑认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从千禧公园看公共艺术的精神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舍本逐末剖析社区邻里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表达——以杭州新老社区为例公共艺术:概念辨析及相关思考“公共”与“艺术”——公共艺术教学的个性与共性商业空间语境下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研究后现代主义艺术史的“回音”——浅析波普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大众性从环境心理学看空间需求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潜在影响从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看城市文化的创新实践数字媒体时代公共艺术的发展研究自然情与自然意美国公共艺术规划框架研究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与运用大连与威尔士滨海场所公共艺术研究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数字媒体介入公共艺术重构传统意境——中国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历史文脉的把握及发展公共艺术的内涵与创作都市市民文化作为公共艺术载体研究的探索和谐交融的公共艺术社区教育研究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由“Shadow”课题联系当前公共艺术的创作所想到的若干问题现实的回归浅谈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的共生性公共艺术受众的接受方式探究当代城市公共艺术与区域环境的关系模式研究北京地铁站内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城市公共艺术我国公共艺术城市化进程的探究和合共生——关于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专业游走在大众与高雅之间: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基于马尔库什文化批判理论的公共艺术研究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新世纪中国公共艺术生态考察从群雕《深圳人的一天》看公共艺术与城市生活的融合公共艺术研究: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现代社会公共艺术对城市雕塑的要求宁远文庙公共艺术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与思考“众街”·“御街”公共艺术中景观的初步探讨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新世纪中国公共艺术生态考察当代公共艺术批评与审美体验取向环境陶艺与公共艺术比较研究初探城市·公共艺术·本土文化实现公共性与艺术性的双赢——谈公共关系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当代公共艺术与建筑跨界融合现象分析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研究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壁画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构建——21世纪中国公共艺术生态考察浅谈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构成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隐喻功能的应用研究论公共艺术的内涵及文化属性从艺术公共到公共艺术——对艺术公共性的再认识国内城市百分比公共艺术政策初探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话语转换——公共艺术概念的变迁人文精神的变迁与公共艺术的发展——当代公共艺术文本尺度研究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公共艺术规划设计研究公共艺术视角下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公共艺术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公共艺术的场域性研究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社区建设之可行性研究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与管理机制探析杭州市公共艺术公众参与方式探究“趣味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研究当代公共艺术的互动性研究公共艺术初论公共艺术机制与管理研究当下生态语境中的公共艺术创作研究乌鲁木齐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我国现代城市街道公共艺术研究中美大学公共艺术课程比较研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研究公共艺术的人文精神中西方狮形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当代重庆城区公共艺术解读简单与直接的力量:公共艺术表达方式与公共性的实现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语境下的短期公共艺术创作——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生活美学景观”——为国际公共艺术奖而作从公共艺术语义内涵转换谈当代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长沙城市广场公共艺术“气质美”的表达建筑,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场所精神的创造与体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相互关系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品位研究我国城市建设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公共艺术展示的发展与公众审美需求的内在联系公共艺术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浅谈公共艺术教学与实践2维空间的公共艺术研究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转型研究汝城祠堂公共艺术研究对公共艺术的思考——人、社会、自然的统一公共艺术理念在影视艺术中的运用研究“光合作用”—作为公共艺术媒材的灯光装置艺术新媒体条件下公共艺术中的互动形式探究参与对话妥协论地铁公共艺术材料的功能与审美论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的理论框架及主要层面公共艺术与市民的参与性意识从艺术装点空间到艺术激活空间——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与演变当代园林中公共艺术景观效应研究公共艺术的文化功能政治、赞助与美国公共艺术优化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城铁公共艺术与城市视觉形象的共生性研究地铁公共艺术的导向作用研究关于浙江省城市公共艺术研究报告公共艺术的触觉表达与慢生活设计公共艺术在地铁站空间氛围营造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例现代城市数字化公共艺术之特征研究开放性公共艺术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构建研究心物相化无为而为——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老庄思想新解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自然的融合与超越论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共艺术设计论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场所精神诗意安居:居住区公共艺术整体设计天津海河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艺术规划与设计思路研究以新公共艺术发展带动城市升级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论城市文化建设和公共艺术策略欣快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价值拓展的空间与扩延的话语——当代公共艺术研究动态扫描生态学与公共艺术共性分析西安地铁公共艺术定位与视觉设计的研究公共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介入研究中国传统纹样在公共艺术中的变奏当代壁画艺术的“公共性”与公共艺术交互性城市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向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文化的关系——以广西南宁东方之梦文化步行街为例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动态——谈多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沈阳公共艺术的发展与思考试论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文化语境对公共艺术的影响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公共艺术及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论小城镇公共艺术多元化构建方式的可行性——以黄冈大别山地区为例基于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公共艺术教学模式思考足下公共艺术浅谈共兴之所——公共参与的社区公共艺术研究论公共艺术与城市艺术的共生关系剪纸的装饰语言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现代城市与公共艺术研究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红色符号:南京长江大桥公共艺术研究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油画教学研究传统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中的公共艺术元素导入——以唐山为例新旧媒介融合时代对公共艺术概念的拓展研究浅析当代城市广场公共艺术与媒体艺术跨界设计浅析公共艺术社会功能的形成及表现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在公共艺术中培养民族审美意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南张楼公共艺术调查研究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发挥德育功能研究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装饰雕塑艺术的应用与研究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视频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民族文化符号在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历史嬗变与当代使命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地域性初探试论公共艺术设计刍议设计伦理与我国公共艺术设计发展之间的联系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探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发展之我见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探索与重构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价值的实现论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论公共艺术中的人文精神如何普及高校中(艺术类专业)的公共艺术教育老照片解读“上山下乡”:对“知青”题材表现于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研究哈尔滨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论公共艺术的人文视角视觉传达设计中公共艺术的表现研究浅谈城市公共艺术的构建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探索性实践──“北京·记忆”公共艺术计划的创作思考营造城市魅力空间的公共艺术设计浅谈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中材料的应用研究——浅析废品材料的应用校园公共艺术的合理设计及安放深圳公共艺术发展探究奥登伯格公共艺术的文化语义公共艺术与空间的关系文化生态与公共艺术当代漆艺在公共艺术中的人文内涵从公共艺术语境下探析环境雕塑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建筑化”的思考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究公共艺术的设计美学公共艺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审思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小城镇公共艺术与本土文化互动发展研究云南箐口民俗村公共艺术(雕塑)探究城市公共艺术之环境陶艺研究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我国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研究建筑形态下公共艺术的精神语言鞍山市公共艺术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及对策研究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创意与公共艺术的交叉融合赤峰城市公共艺术的突出问题与思考论材料语言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关于陶艺语言的探索关注公众体验——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体系的优化发展之路现代装饰艺术在公共艺术中表现与趋势台北捷运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启示意识与责任—中国农村社区公共艺术问题的思考公共艺术建设对于提升南阳文化水平作用研究现代地景公共艺术造型的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魔幻与易逝—作为公共艺术的冰雪艺术公共艺术的当代性和传统性毁灭与创造——恐怖主义影响下的当代公共艺术创作及启示高校校园空间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在实践中建构公共艺术教学——以山东大学(威海)为例浅谈生态设计在公共艺术中的合理引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民居艺术赏析课程建设为例谈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关系当代居住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合理控制与利用公共艺术中的选择性特征公共艺术下的城市户外家具世博会与公共艺术齐齐哈尔鹤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现代科技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以公共艺术规划推进城市人文景观体系构建论灯饰作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浅析篆刻艺术融入公共艺术的文化表现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研究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的公共性研究论校园公共艺术的文化功能公共艺术在城市中的作用浅析公共艺术的材料语言浅析大型公共艺术策划工作与实践谈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论公共艺术与环境文化生态中国民俗剪纸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发展和应用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论中西门式构筑物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承和发展基于公共艺术视角的城市广场夜间光环境设计研究陕西民办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公共艺术植入旧城景观营造研究——以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为例徐州市新城区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略论公共艺术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研究浅谈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壁画艺术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公共艺术对校园文化美感的熏陶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及作品位置与形式研究当代公共艺术符号的研究现代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色彩运用的美学原理研究国际化视野下城市公共艺术案例研究城市的细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构建公共艺术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新型方法研究中关村建设世界创新中心公共艺术规划构思公共艺术的使命——城市公共艺术的公益性研究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论高校校园环境中的公共艺术观之有趣,受之有益——公共艺术创作思考走进公共艺术的环境陶艺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景观从美学角度分析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费城公共艺术探究——以费尔蒙特公园艺术协会项目为例纪念性公共艺术空间的价值和设计理念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研究综述公共艺术与地域民俗传统的关系——广东地域公共艺术研究现在进行时—短期公共艺术研究交叉、融合与创新公共艺术在主题式购物中心的应用探析——以香港圆方商业广场为例从城市化角度看公共艺术城市文化中公共艺术空间的拓展微课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论公共艺术的现场性与参与性画家、画作、观画者之间的互动与生成——作为公共艺术活动的沙龙展公共艺术理念如何作用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交通环境中公共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浅谈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群的改革公共艺术设计初探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公共艺术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现代老年康复疗养空间中公共艺术的研究与应用城市公共艺术项目运作组织研究论公共艺术设计之文化传播及其教育作用互动装置——公共艺术表现的新空间浅谈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作品设计关于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的调查和建议钦州坭兴陶介入公共艺术领域的发展将带动坭兴陶产业的发展大众文化视野下城市公共艺术的新发展——以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为例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认识论的误区及其超越具有交往空间意义的当代公共艺术试论生态美学在自然环境公共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浅谈地铁公共艺术的诗性关怀——以北京地铁站为例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公共艺术的时间性问题分析浅析河南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公共艺术舞蹈鉴赏课的实施状况与对策的初步思考从文化的角度谈公共艺术与自然生态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共生的公共艺术“公共性”建构与公共艺术浅谈公共艺术中的城市环境雕塑信息化时代下城市空间对人的影响论城市景观环境中公共艺术游戏化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中高科技语言运用与研究城市新区互动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巴黎拉德芳斯区为例公共艺术概况研究城市公共艺术构建和发展的思考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相关性研究“捆扎国会大厦”浅析玻璃材料语言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及前景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初探城市公共艺术“公共性”的缺失及提升途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初探空明和现实之间——品读张燕根的公共艺术从思维定势看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分支学科的研究地铁公共艺术的时空观视觉城市──城市形象与公共艺术杂谈他山之石——论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攀枝花市为例的研究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论公共艺术中的物象表现禅心艺境—禅意在公共艺术中的关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造型艺术的学术化途径当代英伦大型公共艺术巅峰之作——《Slipstream》深度解读邯郸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由碎片至整合转型的策略探究现代设计之美——浅谈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谈宾西法尼亚大学公共艺术建设的成功经验浅析公共艺术中材料的审美性绿色生态意识与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与公共性高职高专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整合刍议城铁空间环境中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探析公共艺术小品风土化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路径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场域性与公共性研究公共艺术走向景观——之公共设施与人之间的互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谈城市公共艺术的公众文化性造型元素对公共艺术与公共环境的影响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研究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途径探索——临时性公共艺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及其对策色彩与公共艺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杭州市色彩规划中的公共艺术设计浅析人·环境·空间——都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当代公共艺术实践中团队创作风格研究论文
当代公共艺术实践中团队创作风格研究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从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全面建设的高峰期,随之,城市艺术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这里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本文作者对一些公共艺术创作团队的作品做了一些分析和比较,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好的作品摆放在我们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公共艺术项目城市雕塑艺术家团队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城市雕塑的矗立或一幅建筑壁画,而是更具有更广泛的使命,公共艺术是可以运用雕塑,装置,媒体影像等各种艺术形式安放于城市广场、园林、街道、建筑等公共空间,运用美的形式来陈述作品的内在含义,企图用可欣赏的,可体验的可使用的活的思想,去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影响一个社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
公共艺术做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学科或者说是交叉学科,不同于个人的艺术创作所注重的是个人情感宣泄或个人观念的表达,公共艺术则是从艺术家的视角出发,目的是面向公众,为社会表达,为场域思考。
这里的艺术家可能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团队,其中包括艺术家、设计师、策划、文案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以一个智囊团的形式完成一个从思想到视觉物化的作品。
纵观艺术史,公共艺术的团队化创作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时代,包括古时岩洞壁画,古时巨型雕塑,都并非一两个人作为。
眼下国际上作公共艺术创作的团队可以说是数不尽数,这里笔者总结了四个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团队作为对象,分析他们的作品风格,做了以下的一些总结,其中有疏漏或不当请予包涵。
这里笔者针对以下团队进行讲述。
* 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程总公司。
* 北京科纳特造型有限公司* 北京央美城市公共艺术院* 日本环境造型q小组* 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程总公司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程总公司的公共艺术作品做为团队创作是个很好的范例。
他们以历史性重大事件为题材的大型雕塑和全景油画作品居多。
依托于鲁美雕塑系和油画系的师资力量,深厚的写实功力和集体统一的创作风格在公共艺术项目上得以诠释;这归根于鲁迅美术学院对具象写实功力的高标准,使得创作个体在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上很容易形成造型完美而统一的风格。
环境艺术论文17篇(关于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论文17篇关于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环境艺术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门类,其不同的分支技术可以按需应用到不同的领域。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设计门类的代表者,开始逐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绘图软件、图像合成技术、信息存储和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解决了很多难题,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环境艺术论文环境艺术艺术论文艺术环境艺术论文:关于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艺术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对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建设的要求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相当迫切。
公共艺术合理地融入到城市交通环境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和人文品质。
本文从可识别性及安全性的统一、功能性及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和加强公共艺术的场所特征三个方面来阐释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城市交通是连接城市活动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
市民在城市中上班、购物、旅游或散步,沿途看到的或许只是一组毫无关系的景象,从中却可以获得一个整体的城市印象。
而当前,随着城市车辆的剧增,由此而导致城市道路迅速扩张及由钢筋混凝土架构的立交桥不断增加,再加上功能主义规划原则的主导,城市交通整体上呈现一种生硬、冷漠的面孔,城市间的差异性也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从艺术与人文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城市交通环境,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交通与艺术的结合,在国际上已得到高度重视。
首届城市艺术与公共交通国际研讨会于1992年在英国的威克菲尔德举行,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促使从事公共领域建设的人士理解艺术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提倡和推动公共领域的设计活动。
城市交通按道路的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1.机动车道:快速路、轨道交通、城市与城市间连接的高速公路等;2.非机动车道:步行街、自行车道、过街天桥、过街通道、商业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艺术课程论文题目:《》课程名称:中国绘画鉴赏上课时间:2015-2016 学年 1 学期学生姓名:学号:院系:专业年级:任课教师:庞先超职称:讲师论文基本格式要求:1、内容摘要、2、关键词3、正文4、引用文献5、字数不少于3000字。
6、文章题目: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正文:五号宋体,1.5倍行距;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居中,以此类推;引用文献:小五号宋体。
论文范例关于顾恺之人物画再认识冀娜摘要:通过对顾恺之身平和作品的介绍以及他的中国人物画对我国书画作品的影响力,可以看出中国人物画发展至今日,何去何从一直是当今画家们所思索的问题.传统中国画的辉煌都已成为历史,中国画只有超越前人和古人,才能延续和发展,建立新的现代意识是发展和改良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途径.关键字:顾恺之;人物画;艺术风格一、关于顾恺之人物简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字长康,小字虎头。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
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曾为醒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405-418)初任。
刘裕北伐南燕,恺之为作《祭牙(旗)文》。
多才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
画人注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
尝为裴凯画像,颊上添三毛,而益觉有神。
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
把他和师法他的地朝宋际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
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存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所传顾的另一作品《女史箴图》,乃宋人所作。
顾恺之的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
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
”他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画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用一个月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
据说开门的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
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画有一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
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
他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也是当时流行的信仰。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名士们的肖像。
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
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
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三个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
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人像他这样。
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瞅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二、关于顾恺之作品简介《洛神赋图》中国十大名画之一。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
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
《女史箴》计334字,全文如下:茫茫造化,两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在帝庖牺,肇经天人;爱始夫妇,以及君臣;家道以正,王猷有伦。
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婉女淑慎,正位居室;施衿结离,虔恭中馈;肃慎尔仪,式瞻清懿。
樊姬感庄,不食鲜禽;卫女矫恒,耳忘和音;志励义高,而二主易心。
玄熊攀槛,冯远趋进;夫岂无畏,知死不杀。
班婕有辞,割欢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日中则昃,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骇机。
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夫方如微,荣辱由兹,忽谓玄漠,灵鉴无象;勿谓幽昧,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无恃尔贵,隆隆者坠;鉴于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则繁尔类。
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翻以取尤,治容求好,君子所仇,结恩而绝,实此之由。
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静恭自思,荣显所期。
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的《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
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
专家认为自"茫茫造化"至"式瞻清懿"为第1段,画有庖牺氏定夫妇君臣之制的事迹。
"樊姬感庄,不食鲜禽"为第2段。
画楚庄王夫人樊姬为劝阻庄王沉溺于狩猎而不食鲜禽的故事。
"卫女矫桓"至"而二主易心"为第3段,画有齐醒公夫人卫姬不听郑卫之音、以感化好淫乐的齐醒公的故事。
《斫琴图》是宋代摹本之一。
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是《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
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
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背景,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很可能是脱离文字的故事性而强调人物的各自特征。
从画面上看,也确实难以找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和时间的迁移性特点,只是呈现一个制作场面。
各人制作的工艺虽有个同,但从画面的空间布局上看,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不明显,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确定性与连续性。
在古代的长卷人物画中,通常都注重故事的敷演,表达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
此画恰在这一点上忽略不计。
此画在人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
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此态可谓传神矣。
三、顾恺之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中国画论之多,居世界之首。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绘画美学理论,可以说都是在顾恺之绘画美学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的。
顾恺之作为第一个系统的、明确的中国画学指导者,自身的才情自不必说。
从现存的古代画迹来看,人物画的发展在魏晋时期出现了大的飞跃,从汉代简单的、外在形式化的幼稚阶段趋于成熟阶段,并在唐代达到顶峰。
引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绘画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
本时期的绘画艺术注重对客体的传神描绘,生命意识较浓,自觉意识逐渐生成。
顾恺之正是活动于中国这样一个绘画艺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中。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留有画迹的画家,顾恺之对后世画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顾恺之(约公元345—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出身贵族。
名门望族的优越条件及深厚的文化素养,使其很早就展露出异于常人的才华。
他能诗赋,长音乐,尤擅妙丹青,以“才绝、画绝、痴绝”之名著称。
从而他能将魏晋玄学对人生产生影响的意识融入绘画理论,进而将理论娴熟地运用于绘画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为一位在绘画历史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传奇画家,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绘画实践在绘画实践方面,顾恺之被称为“画绝”,他开创了一代绘画的新风。
据历代著录所说,顾恺之的作品有上百件之多,绘画内容涵盖花卉、鸟兽、人物等方面。
但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他的作品真迹没能流传至今。
顾恺之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很大,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是绘画史上早期对人物表现很成功的丰碑式作品,提出“传神写照,尽在阿堵”的传神论,开中国人物绘画追求神似而不尽形似之先河。
以个人感觉的话,他甚至为中国人物绘画的风格打下一个很风向性的标尺,可以看到在之后的主流人物绘画中,几乎都是顾恺之式的细腻婉致、意态风流的感觉,直至写意人物的出现(即使在文人画盛行的宋元时期写意人物画也不是人物画的主流)。
[参考书目][1]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M].陕西教育.1985(07).[2]温肇桐.顾恺之研究五十年[M].新西部(理论版).198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