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及其防治

慢性低度炎症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发生 与免疫系统异常、氧化应激、脂肪细胞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
氧化应激反应
总结词
氧化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遭受氧化损伤时,产生的自由基等 活性氧物质增多,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代谢紊乱 。
详细描述
氧化应激反应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 发生密切相关。其发生与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等多种 因素有关。
炎症与免疫反应
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在代谢综合征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 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发展中
国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 速,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还将继
续上升。
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在不同人群 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增加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 跑步、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
耗,提高新陈代谢。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 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 正常范围内。
降糖药物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理使 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 正常范围内。
空腹血糖≥5.6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 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血压等身体指标。
生化检查
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等生 化指标。
临床评估
了解家族史、用药情况、 生活方式等,综合评估代 谢综合征的风险。
风险因素控制
合理饮食
代谢综合征得中医药治疗

代谢综合征得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李董平1,2 李佑生 11、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 518020);2、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得临床症状,在防治代谢综合征方面有其独特得优势。
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对代谢综合征得中医治疗进行相关回顾,总结相关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字:代谢综合征;中医药;进展;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就是以中心性肥胖或超重,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IR),为主要临床表现得一组症候群[1]。
与心脑血管疾病得发生紧密相关,就是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得聚集状态。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新得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1]:中心性肥胖,欧洲人、东地中海人及中东人男性腰围(WC)≥94cm及女性WC >80cm,南亚洲人、中国人男性WC≥90cm,女性WC≥80cm,加上下列条件得2个或2个以上:①甘油三酯(TG)≥1、7mmol/L或血脂异常接受相应治疗者;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30mmol/L或血脂异常已接受相应治疗者;③空腹血糖(FBG)≥5、6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接受治疗者;血压≥130/85mmHg或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相应治疗者。
随着社会经济得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得转变以及饮食结构得变化,MetS发病率逐年上升,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估计,全球约有1/4人口患有代谢综合征[1]目前我国MetS发病率已大于15%,患者人数超过2亿[2]。
已成为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得慢性疾病与公共卫生问题。
1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对MetS得认识较晚[3],且并无“代谢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肥满”、“湿阻”、“消渴”、“胸痹”、“胁痛”、“眩晕”、“头痛”等范畴[4]。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代谢异常

代谢综合征与血脂代谢异常迟家敏【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1(011)005【总页数】2页(P388-389)【作者】迟家敏【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R977代谢综合征(MS)起因于肥胖(中心性或内脏型),核心是胰岛素抵抗,由此产生的多种代谢异常成分聚集于同一个体,并以心血管疾病和(或)2型糖尿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1,2];MS 还可增加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的风险[3]。
由于地区差异,不同机构的MS定义各不相同,其中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4]是以中心性肥胖(以腰围为标准)为必要条件,再加血清三酰甘油(TG)>l.7 mmol·L-1(150 mg·dL-1)或已接受治疗、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男性<1.03 mmol·L-1(40 mg·dL-1)或女性<1.29 mmol·L-1(50 mg·dL-1)或已接受治疗、血压升高[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85 mmHg]或已诊断高血压并治疗、空腹血糖≥5.6 mmo1·L-1(100 mg·dL-1)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等4项中的任意2项。
中国人群腰围是以男性≥90 cm、女性≥80 cm为中心性肥胖的切点。
1 中心性肥胖是产生IR而导致MS的中心环节热量摄入过多(如高脂肪、酒精等)而热量消耗减少导致能量过剩,使体内产生脂肪增多储存于大网膜和腹腔内导致腹型肥胖;脂肪进一步增多,机体为了容纳不断膨胀的脂肪组织,通过自身稳态调节促使增多的脂肪趋于重新分布并促进其脂解。
以血清TG升高为标志,经过不断脂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FFA)并向非脂肪组织溢出,其主要流向靶组织是肝脏、肌肉及胰岛并沉积其中,通过酯化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代谢综合征预防和管理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

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提倡健康工作方式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鼓励
社区支持:建立健康社区,提供健康教育和支持
政府政策: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健康生活方式
案例背景:某中年男性,患有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成功管理代谢综合征。
肥胖:BMI≥25kg/m²
高血压: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
高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或甘油三酯≥1.7mmol/L
血糖异常: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
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8μU/mL或HOMA-IR≥2.5
肥胖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预防: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
汇报人: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一组复杂的代谢异常,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
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管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启示: a. 预防和管理代谢综合征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b.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循医嘱。 c. 定期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_仝小林

中医园地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仝小林 段 军(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北京 10002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 S)是近年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西医的认识与研究是从1988年Reaven 提出X综合征以后开始的,中医对该综合征的研究稍晚一些。
本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该病的重视,进而加快中医研究的步伐。
1 基本概念MS是指一系列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代谢以及生理紊乱,包括了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等。
也称多代谢综合征、IR综合征或X综合征等。
2 诊断标准MS的诊断现多依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组2001年公布的成人治疗指南之三[1]:①空腹血糖≥6.1 mmol/L;②血压≥130/85mmHg(17.3/11.3kPa);③甘油三酯≥1.65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1.04mmol/L),女性<1.30mmol/L;⑤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cm。
具有上述条件中3点者即可诊断。
3 流行现状从目前的资料看,M S有很高的发病率。
美国的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资料显示,在≥20岁的美国成人中,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的M S的发病率分别为23.8%、21.6%和31.9%[2],而在45岁~74岁的美国印第安人中的发病率则为55.2%,几乎是上述人群同龄人的2倍[3];贾伟平等[4]报告了上海40岁~49岁人群随机抽样的771例男性和1189例女性M S的流行情况,若以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兼具者为全M S,结果以体重分层,正常、超重及肥胖组的全M S患病率分别为8.0%, 21.6%及29.6%。
4 西医对M S的认识关于M S的发病,现代医学认为,I R/高胰岛素血症起收稿日期:2002-05-30 修回日期:2002-08-06着重要作用,是贯穿I R综合征的多种代谢疾病的主线,是这些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代谢综合征课件

诊断标准
中心性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高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130/85mmHg,或已确诊 为高血压并治疗;
高血糖
血脂紊乱
空腹血糖≥5.6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 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 疗;
甘油三酯≥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0.9mmol/L(男),或<1.0mmol/L (女),或已确诊为血脂异常并治疗。
评估方法
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血脂等;
其他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鉴别诊断
01
02
03
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有重 叠,但糖尿病更侧重于血 糖升高,而代谢综合征还 涉及其他代谢异常;
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主要关注血脂异 常,而代谢综合征涉及多 种代谢异常;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主要关注血压升 高,而代谢综合征涉及多 种代谢异常。
04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与预防
CHAPTER
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
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 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
增加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新陈 代谢。
减轻压力
通过放松技巧、冥想、瑜伽等方式减 轻压力,有助于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改善代谢。
谢综合征。
病理机制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调 节失衡,进而引发糖尿病等并
发症。
脂肪堆积
脂肪在体内异常堆积,尤其是 内脏脂肪,与心血管疾病、脂 肪肝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1例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1例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析作者:牛磊萍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33期【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成功经验。
方法回顾1例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就其健康意识转变、饮食、运动、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干预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干预,大大降低了发病风险。
结论只有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才能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健康管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1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被认识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是一组代谢起源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4%~16%,随年龄而增高[1]。
现就我中心一例代谢综合征早期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成功案例分享如下。
1 病例徐某,男性,53岁,公司高管。
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
经常熬夜、外出应酬,抽烟(抽烟20余年,每天20支左右)、夜间打鼾,轻度呼吸暂停。
自述平时无明显不适。
平时健康意识淡薄。
2017年2月15日首次来我院体检:1.超重BMI:27 kg/m2,血压:145/95 mmHg高血压1级,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增宽。
2.空腹血糖6.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
3.高胆固醇血症边缘升高。
4.超重:体重指数27.94 kg/m2。
5.颈部血管彩超提示:①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节段性增厚、毛糙(右侧最厚约1.1 mm,左侧最厚约1.3 mm);②右侧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可见约3.6×1.8 mm低回声规则斑块附着)。
6.亚临床甲减。
7.维生素D3偏低,数值:18.39。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数值:24.3 mmmol/L。
儿童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筛查(1)

2003.157(8):821—827.
[2】n呻d!五m DS,Ⅺ蛐LK,se柑ula MK,et a1.7rhe relati∞0f dlildh00d BⅧ
a1.111e酬ic to a由-t adip∞畸:d"B0日山m№毗shldy.PediB埘cs,2005,115(1):22-凹.
[3]crtlz舰,wdgeIl出甥Ⅷ,Humlg Tr,d
G00d痢等u21按内环境稳态模型评价就矾水平把
PCoS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级进行分层分析,并与健康 妇女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IR最严重的一级PCoS患 者BMI、雄激素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三酰甘油水平 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级,而HDLC水平降低。 2.5宫内发育迟缓研究表明宫内发育迟缓易发展 为Ⅲ,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低出生体重儿肌肉 及皮下脂肪同时减少,并伴有胰岛素刺激的骨骼肌摄 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利用磁共振成像扫描提示胎儿 运动时糖酵勰的三磷酸腺苷产生减低,为了适应宫内 营养不良,胎儿减少对葡萄糖的能量依赖,提高其他能 量来源的利用,包括氨基酸、脂肪和乳酸,导致葡萄糖 剩余并持续到成年期,而胰岛素靶组织的葡萄糖低氧 化率导致了m。Je飙pierre等¨3 o对曾有宫内营养不良
pl幻雄essi帅ofcm疆诅ry 8th雠∞ck心sin y矾lI】喀nlen.Cil℃ul撕0n,21)C12,105
万方数据
国匾』b整堂盘查垫鳗生i旦箜箜鲞筮≥塑!型』幽堂:鳖!Q鳗!Y!!:篁!№:!
原发性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明显升 高。胰岛素一高血压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肥胖。虽 然原发性高血压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低,但在达到临 床诊断标准之前这一疾病的一系列先兆就已出现了。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多种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但 很难把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从这些因素中分离 出来单独考虑。Sillaiko等Ⅲ1的研究表明,血压与IR 不相关(巩用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来表示,这种方法是 目前为止最准确的评估IR的方法),然而Ms的其他 表现(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低m)LC血症)与血压 ‘ 相关。作者认为儿童期血压通过体脂调节,而m对于 血压调节不起主要作用。 2.3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也与MS密切相关。新近 对儿童的研究表明,m影响肥胖和血脂异常之间的相 互作用,82名糖耐量正常的超重青少年与40名糖耐 量正常的正常个体相比,“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表型 多出现在超重个体中¨0|。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与IR 程度相关,m的程度可以解释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
代谢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状况

代谢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状况摘要】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21世纪现代医学内分泌科和心血管科共同关注的热点。
在我国发病率为14-16%。
标准化患病率9-12%[1]。
由于MS, 加剧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西医治疗多采用针对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用药复杂。
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达个性化治疗,且选用方剂成熟,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
显现了其独特优势。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中医药治疗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HDL-C血症)、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组合[1]。
中医学并无代谢综合征相应病名,多归宿于“肥胖,腹满、胸痹、眩晕等”范畴,予以辨证论治。
古代医学多有记载,《石室秘录》曰“肥人多痰湿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
”脾气虚久,酿湿生痰,痰湿脂浊内蕴,阻滞脉络,血行受阻,痰瘀阻滞。
:《证治汇补?消渴》言“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脾健则津液自化”。
膏脂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运化布散,一旦脾胃受损,失于健运。
膏脂输化障碍,痕浊沉积于血脉久而成本病。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将代谢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疾病病机演变规律分为前期(脾郁、肝郁,枢机不利是其本、表现为气、血、痰、火、湿、食六郁。
运化失职,脾气郁滞)。
早期(郁久化热、热证突出,胃热、肠热、心火)中期(复杂,肺胃津伤,表现多种证型)。
后期(虚极而脏腑受损,久病入络,络痹脉损)。
病位涉及脾、肝、肾、三焦诸脏腑,脾肾两虚为本,而痰浊、瘀水病理产物为标。
肝脾肾三脏失调,脏腑功能虚损,气血逆乱衰败,阴阳失调,虚实夹杂,虚损变证。
这是目前较为公认的代谢综合征病变机制。
由此可见代谢综合征与脾胃气衰、脾气不振、运化失职、失于健运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目前中医对代谢综合征治疗,遵循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应用传统的中药方剂治疗。
最新代谢综合征(1)教学讲义PPT课件

血脂
• (4)以高密度脂蛋白低下为主类型,首要 治疗仍为降LDL—C达标,亦应减轻体重, 增加体力活动,低热卡摄入。TG> 200mg/dl时,非HDL—C为治疗的次级目标。 此类型在代谢综合征中比较多见,往往TG 升高,HDL—C低下及LDL—C亚型sLDL— C比例增高。TG升高者应降TG。药物治疗 以采取贝特类或烟酸类最好。近年国外已 上市Ezetimibe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抑制剂,可直接升高HDL—C。
血脂
• (1)胆固醇升高为主的类型——首选他汀 类
• (2)以甘油三酯升高为7mmol/L) 为正常,对TG升高患者首先治疗为LDL—C 达标,次要目标为非HDL—C达标,但TG 极高者应降TG以防急性胰腺炎发作。
• (3)以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都升高的混合型。 首要目标也是降LDL—C尤其二者升高中以 胆固醇升高为主更是如此。如TG升高明显, 或TG与LDL—C升高都不明显则可选贝特类 或者他汀类中氟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 他汀降LDL—C及TG幅度都很大。
炎症
• 亚临床慢性炎症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 部分。
代谢综合征治疗小结
• 代谢综合征治疗尚无统一标准,目前重点以代谢 综合征个体患者具体的代谢异常成分和异常程度 进行防治。重点在改善生活方式包括调整饮食, 降低体重,戒酒禁烟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腹部肥胖, 改善胰岛素抗性。但对已有的血脂、血压、血糖 等成分异常必须给予有效药物,较长期应用达到 各项异常成分应达到的目标值,并坚持长期维持。 对于已有的心血管并发症亦需以相应的药物关注。 正确选择药物剂量及疗程以减少代谢综合征患者 的相关疾病,并注意副作用监测。治疗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指导下患者的自觉认识及 坚持治疗。
全面控制各项代谢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1

代谢综合征发生率
男性
NGT(n=1988) IFG/IGT(n=798) 2型糖尿病 (n=1697) 15% 64% 84%
女性
10% 42% 78%
Isoma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1
Ford ES et al, JAMA 2002;287:356-359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风险
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表型
贝特类降低代谢综合征CHD风险的疗效
代谢综合征---值得关注的高危人群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卫生
问题。 80%的2型糖尿病患者, 50%的IGT及/或IFG 60%的PMS患者有代谢综合征, 而且这类患者的心血
管疾病危险性非常高.
Paul Zimmet, International Diabetes Institute, Australia
代谢综合征与CHD,CVD及总死亡率关系
1209名男性随访12年的Kuopio缺血性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CHD死亡率
CVD死亡率 总死亡率
有代谢综合症 无代谢综合症
有或无代谢综合征男性的未调整Kaplan-Meier危险性曲线。平均随访时间为11.6年(9.1-13.7) 相对危险性通过年龄调整Cox比例危险回归分析确定。
微量白蛋白尿 ≥20 白蛋白(μg/min) 白蛋白/肌肝(mg/g) ≥30
-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会(CDS)建议MS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 一、超重和(或)肥胖 二、高血糖 BMI≥25.0(kg/m2) FPG≥6.1mmol/L(110mg/dl)及(或) 2hPG ≥7.8mmol/L(140mg/dl)及(或)已确诊为 糖尿病并治疗者
2020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国内外权威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国内外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权威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MS 诊断标准:具备以下4 项组成成分中的3 项或全部者:一、超重和(或)肥胖 BMI ≥25.0 (kg/ m2)二、高血糖 FPG ≥6.1mmol/ L(110 mg/ dl)及(或)2hPG≥7.8mmol/L(140 mg/dl), 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三、高血压 SBP/DBP ≥140/ 90 mm Hg , 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四、血脂紊乱空腹血TG ≥1.7mmol/ L(150 mg/ dl), 及(或)空腹血HDL-C <0.9mmol/ L(35 mg/dl)(男)或<1.0mmol/ L(39mg/ dl)(女)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5):156-161.2.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IDF)腰围(采用亚太地区肥胖标准):男性≥90cm,女性≥80cm,合并以下4项中指标中任意2项或以上:1)甘油三酯浓度(TG)升高:≥150 mg/dl (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H DL-C浓度降低:<40 mg/dl (1.03mmol/l)(男),<50 mg/dl (1.29mmol/l)(女),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收缩压≥135或舒张压≥ 85mmHg,及(或)已诊断为高血压并接受过治疗者4)空腹血糖升高:FPG ≥5.6mmol/L(100mg/dl),或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治疗者。
参考文献:[2]Ford ES.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J]Diabetes Care,2005,28 (11) : 2745-2749.[3]Alberti KG, Zimmet P, Shaw J. The metabolic syndrome-a new worldwide definition[J].Lancet,2005,366(9491):1059-1062.3.ATPⅢ标准为符合下列3项以上改变者:(1)腹型肥胖:男性腰围>102 cm或女性>88 cm;而对于亚裔美洲人,采用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2)高TG血症:TG>1.7mmol/L;(3)血HDL-C降低:男性HDL-C<1.04mmol/L、女性HDL-C<1.30mmol/L;(4)高血压:血压>130/85mmHg;(5)高血糖:FBG≥5.6mmol/L。
[附]代谢综合征
![[附]代谢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72e50489d4d8d15abe234ef4.png)
[附]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
MS 的中心环节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其主要组成成分为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但它所涉及的疾病状态尚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高尿酸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低度炎症反应、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而且还可能不断有新的疾病状态加入,提示其本质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许多问题有待阐明。
随着全球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加,上述疾病呈集结状态发病现象不断增多。
MS患者心血管病事件的患病率及死亡风险约为非MS者的2~3倍;有MS的非糖尿病者中发生T2DM的危险约为无MS 的非糖尿病者的5倍。
根据已有的不同诊断定义,不同国家、人种、性别和年龄组人群MS患病率大约为10%~50%,总体上人群中大约1/4患有MS,提示MS是一种常见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MS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迫切需要关注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伴随多种代谢紊乱而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病因、发病机制]MS的基本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MS的发生是复杂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是MS的中心环节,而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与MS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关,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又与肥胖及MS的病理变化有关,互为因果,其间关系错综复杂。
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近来认为也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平滑肌细胞等)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在疾病的早、中期,机体为了克服胰岛素抵抗,往往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故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
代谢综合征护理措施

代谢综合征护理措施概述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
针对代谢综合征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心理支持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代谢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调整代谢综合征患者应该采取低脂、低糖、低盐的饮食,注重摄入高纤维、低能量食物。
建议每天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类等食物,避免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食、糖饮料等。
饮食应该均衡,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控制代谢综合征的病情非常重要。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骑车、游泳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等指标。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健康非常不利。
研究表明,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代谢综合征患者应该尽量戒烟限酒,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管理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健康也是有影响的。
患者应该学会积极应对压力,通过适当的休息、放松、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药物治疗降糖药物对于代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降糖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糖苷类药物、胰岛素等。
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正确服用降糖药物,监测血糖指标,避免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
降脂药物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常伴随着血脂异常,需要进行降脂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拉双酯类药物等。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定期检测血脂指标,避免出现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控制血压药物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进行控制血压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和管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
合理饮食:均衡 膳食,控制热量 摄入,减少高糖、 高脂肪、高盐食
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 至少进行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 运动,如快走、
跑步、游泳等
戒烟限酒:戒烟 有助于降低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饮酒对身体 有益,但过量饮 酒会对身体造成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监测药物 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时发现 问题
定期检查其他指标:如血糖、 血脂、血压等,评估药物疗效
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肝肾 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调整药物剂量:根据检查结果 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疗效和安
全性
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不可随意停药
药物治疗是代谢综 合征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
长期坚持药物治疗 可以降低并发症的 风险
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心理辅导的重 要性:帮助患 者理解病情, 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辅导的方 式:一对一咨 询、团体辅导、 线上辅导等
心理辅导的内 容:情绪管理、 认知调整、行 为改变等
心理辅导的效果: 改善心理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疾病康复
01
0 2
03
04
加强家庭、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高血压症状:调整饮食,减少盐分摄入, 增加运动量,必要时服用降压药
针对脂肪肝症状:调整饮食,减少脂肪摄入, 必要时服用降脂药
针对高血糖症状:调整饮食,控制糖分摄入, 必要时服用降糖药
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症状:调整饮食,减少脂肪摄入, 必要时服用降脂药,同时注意监测血压和血糖
坚持长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mmol/L)
4、血压
>130/85mmHg
≥(6.Immol/L)110mg/dl
5、空腹血糖
注:符合上述五个条件中三种及以上者可诊断。
三、临床特点
(一) 高血糖 1、如何判断是糖尿病隐匿型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诊断为“临界型”血
糖正常,但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人(摄人糖时胰岛素的
追
加分泌缓慢,高峰延迟或分泌过量,加重β-细胞
负担)肥胖或脂肪肝使胰岛素活性降低。
2、糖尿病隐匿状态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导致临床
糖尿病的发生,如果不能严格控制将会产生严重后
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下所示为糖尿病并发症最早的发病时间:
(二)肥胖 是否肥胖可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体重(kg)/身高X身高(m’))=体重指数 判断 25以上 肥胖
18.5-25
18.5
正常
偏瘦
减肥、降低血糖的根本在于合理饮食和经常运动。
(三)高血压
解决关键:根本在于—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控制
血糖在正常水平、少摄人盐、不吸烟、少喝酒、消除
疲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
利尿剂在无并发症的高血压人群中,对降低心血管疾病 有益,故宜首选。
(四)高血脂
总胆固醇>20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0mg/d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20mg/d1
高血糖与高血脂共同促进动脉硬化
解决关键:坚持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降低血糖,切勿摄人过量脂质。
四、如何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
1、体重明显增加,尤其是腰围增粗。
2、发现高脂血症。
3、血压≥130/85mmHg
4、空腹血糖≥5.6mmo]/L
总而言之,代谢综合征是生活习惯病,也就是生活
习惯不当而产生的疾病,各种病目中,体质问题只是增加
了发病的危险,而过度饮食,运动不足,精神压力过大,
衰老等才是导致发病的直接原因。所以,预防和治疗生活
习惯病就要尽量排除这些范围的因素,也就是说,糖尿病 防治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
谢谢
代 谢 综 合 征
代谢综合征(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 的总称,以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异常(IGT)、高血压、
高甘油三酯(TC)血症为特征,曾被学者们称之为“死
亡四重奏”、“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临床研究表明 MS中任意因素都是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 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产生机理
二、诊断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指南
(NCEP-ATPⅢ)标准如下: 1、中心性肥胖,腰围男>102cm,女>88cm, BMI>25kg/m2。 2、甘油三酯(TG) 150mg/dl(1.69mmol/L)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男<40mg/dl
女<50mg/dl
(1.3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