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启蒙与左翼话语渗透——中华书局1936年版《电影浅说》解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 - 9104(2019)03 - 0130 - 06

n 贾斌武新知启蒙与左翼话语渗透—中华书局1936年版《电影浅说》解读 | 130

^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新知启蒙与左翼话语渗透

—中华书局1936年版《电影浅说》解读

贾斌武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作为一本中学生电影读物,诞生于2〇世纪30年代的《电影浅说》一书在普及

电影知识,提高中学生的电影媒介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具体的内容编排和

教授方法上,它将专业性和对儿童的适用性有效结合了起来,其图文并茂、融电影知识于生

动有趣的故事中的尝试对今天的中小学电影教育亦不无启发。与此同时,由于两位编写者

的左翼电影人身份,《电影浅说》一书带上了强烈的左翼色彩。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

语境与文化思潮可以发现,中小学电影教育。表面上看似是对少年儿童的“争夺”,实际上

却是左右双方的文化领导权之争。

关键词:《电影浅说》;电影教育;左翼话语

中图分类号:J 90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电影的成长与都市传媒出版

业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中国电影的初创年代,

由纸媒所构成的大众媒介对民众电影知识的普及和

观影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不

得不提的是创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作为民国

时期实力最为雄厚的现代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不仅

直接介人了新兴的中国电影事业,^29—40而且在普及

电影知识、推动电影教育方面亦功不可没。[2]相比于

商务印书馆,民国时期另一家大型出版机构中华书局

尽管在中小学教科书等领域与前者展开激烈的竞争,

但在普及电影知识和实施电影教育方面却鲜有建树,

新兴的电影艺术也迟迟未能进人其启蒙事业规划。

这一状况直到进人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改观。

1936年出版的《电影浅说》一书即是中华书局对当时

风起云涌的新兴电影运动和教育电影思潮的一次回 *应。《电影浅说》于1936年6月由中华书局发行,该 书彩色封面,内文黑白印刷,共计57页。书中内容涉 及电影的视觉原理、电影的发明、电影公司各部门的 职责分工、中外电影史、电影鉴赏以及电影民众化等。 自出版之后,这本面向中学生的电影读物便一直畅 销,从1936年到1949年,该书至少再版过5次。这 在民国时期出版的电影类书籍中恐怕亦是十分罕见 的。这本书的编写者沈西苓与石凌鹤,分别是留学日 本的左翼电影导演和电影评论家,他们的视野较为开 阔,对于电影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电影浅说》一 书内容丰富,涉及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编写者在保 证专业性的同时还能兼顾趣味性,其图文并茂,将电 影知识融人故事中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依然颇具创 意。更重要的是,这本诞生于抗战前夕的中学生课外*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挖掘、整理与资料库建设”(项目编号:18ZDA 262)阶段 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斌武(1987-),男,汉,陕西宝鸡人,南京大学文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美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影历史与理论。

131HUNDRED SCHOOLS IN ARTS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9年第3期总第168期

读物还“展现了政治、商业、社会思潮等多股势力的 纠缠与竞争”[3],其对我们了解20世纪30年代的中 学生电影教育乃至左翼电影思潮都是不可多得的一 手资料。不过,奇怪的是这本书长久以来并未获得学 界的关注。

《电影浅说》是中华 书局策划出版的“初中学 生文库”中的其中一本。该文库是一套面向初中 学生的大型丛书,全套丛 书包含54类,250种,共 计300册,其定位是中学 生课外辅助读物。中华 书局在《编印缘起》中详 细地阐述了编纂这套丛 书的背景与缘由:“自新 学制实行以来,初中学生 读物问题,最为不易解 决;初中学生之年龄为十 二三岁至十五六岁,在这一段期间,正是求知欲最强 烈的时候。但是一般所谓广义的参考书,往往不适学 生环境,不切学生生活,不合学生心理,不满学生需 要,以致初中学生在学时欲求补充读物以为教科之 助,固不易得;假期中求正当读物以移情悦性,亦几无 书可购。因而饥不择食,稍一不慎,即不免涉及不正 当之书籍,结果反致有害于心身,于是初中学生读物 问题,乃愈形严重。”正是鉴于国内出版市场上中学 生辅助读物的不尽人意,中华书局希望这套“权衡初 中学生与社会两方之需要”的丛书能够成为“初中学 生最适当之知识的食量”[4]。值得注意的是,“初中 学生文库”虽然主要面向初中生,但却不局限于学生 群体,如其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所言:这套丛书亦 可供“青年失学者自习”[5]。不管是从中华书局的出 版宗旨还是从客观的历史作用来看,《电影浅说》及 其所栖身的“初中学生文库”都深深地镶嵌在近代以 来中国的现代性和启蒙话语之中。正如李欧梵所言, 大型文库的出版乃是一项“启蒙事业”,其最直接的 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性想象的主要知 识基础”[6]77。在“初中学生文库”中,《电影浅说》一 书被归类在“应用科学”的名下,这一名目下的其他 几本书分别是《化学工业之进步》《电气及其应用》 《都市的科学》和《无线电浅说》。显而易见,这套丛 书的设计者是将电影与化学、电气、无线电等西方现 代科技等同视之的。当然,作为一本中学生课外读物,《电影浅说》一 书最直接的目的是普及电影知识,提高初中学生的电 影媒介素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一新知启 蒙的任务呢?初中学生有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他们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心智又不如成年人成熟,这就要求教辅书籍的编写在确保专业性的同时要尽量具 有趣味性。以此为标准,笔者发现《电影浅说》一书 在传授什么样的电影知识和如何更好地让目标读者 接受这些知识两方面都颇费了一番苦心。

一、趣味性:切合初中学生之心理

翻阅1936年版的《电影浅说》,可以发现该书最 大的特点是其形式和内容上的趣味性。要而言之,这 种趣味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曰叙述生动,融电 影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之中;二曰图文并茂,绘声绘色。不同于一般的电影类读物,《电影浅说》在形式 上颇似一篇小说。书中虚构了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 王博文,全书即是以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展开叙述。 王博文在书中已经十五岁,但身材矮小的他看上去却 像是一个孩子,因此经常被人当作小孩子戏弄,这令 他心中颇为气愤。从书中透露的信息来看,主人公王 博文大概来自于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他在一所新式中 学里上学,并且有条件光顾电影院并接触到电影方面 的书籍。《电影浅说》的结构编排以王博文的电影知 识的增加和深化为线索,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电影的 奇妙世界。该书的第一章是“电影和变魔术一样”, 其故事情节大致如下:王博文所在的中学周末邀请了 一位电影专家向学生们做了一场关于电影常识的讲 座,其精彩的演讲令王博文大开眼界,并由此引发了 他对电影的浓厚兴趣。第二章“电影公司的形形色 色”延续了第一章的故事:不久之后王博文和他的同 班同学受上次那位专家邀请去电影公司参观。通过 王博文的视角,书中详细地介绍了电影公司中的各个 部门及其具体的职责与分工。第三章标题为“怎样 看电影”。从电影公司参观归来的王博文从此对电 影“几乎是着了魔似的”,“稍微有空闲的时间,便在 学校图书馆阅读关于电影的书籍”。[7]31这一部分详细 地记录了王博文阅读电影书籍的心得,并说明了什么 是好电影的标准。第四章标题为“他在研究电影史 了”。在这一部分中,暑假来临,王博文在外婆家过 着单调无聊的生活。幸好他的舅舅是一位影迷,舅舅 不仅跟他探讨了许多电影方面的问题,而且给了他不 少电影书籍阅读。通过阅读这些书籍,王博文对欧美 电影的发展历程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并写下了长长的 读书日志。第五章“中国电影如此如此”是王博文对 中国电影史的研究和读书心得。第六章为“电影民 众化”。王博文与舅舅在电影院观看了国产电影《人 生》,走出影院后,舅舅与朋友刘君在咖啡馆就这部 电影展开了一场对话。从他们的谈话中王博文获得

了许多知识,并知道了什么是电影的民众化。全书的 结尾,漫长的暑假终于过去,王博文也重新开始了紧 张的校园生活。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浅说》无疑是十 分稚拙的。•书中尽管设置了一位主人公,并且也具有

說淺影茁图1 1936年版《电影浅说》

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