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良贷款现象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不良贷款是指在信贷业务中,由于借款人未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使得借款人无力偿还本息,且存在违约行为已经到期未归还或者尚未到期但发生严重信用风险的贷款。
不良贷款对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不良贷款的调研分析十分必要。
二、不良贷款情况分析1. 不良贷款发生原因不良贷款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借款人信用风险:借款人信用状况差,还款能力不足,导致贷款逾期或无力偿还。
(2)农村经济形势:农村经济增长放缓,农民收入减少,导致还款能力下降。
(3)农村信用的不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缺乏征信记录,信贷风险难以评估。
(4)信贷管理不规范:信贷审批流程不严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贷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品质下降。
2. 不良贷款的影响不良贷款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风险防范带来以下影响:(1)资金损失:不良贷款无法收回,导致信用社资金损失,影响经营健康。
(2)扩大信贷风险:不良贷款堆积风险,可能引发更多的违约风险,扩大信贷风险规模。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声誉受损:不良贷款会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声誉,降低信誉评级,增加融资成本。
(4)影响经济发展:不良贷款导致农村信用体系沦陷,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1)建立完善的借款人征信系统,收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评估其还款能力。
(2)制定严格的信贷审批流程,严格把关贷款对象及借款金额,降低信贷风险。
(3)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了解借款人的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出风险评估。
(4)建立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及时跟进监管贷款的使用情况和还款情况。
2. 加强内部控制(1)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2)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信用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的发生。
不良贷款研究结论报告
不良贷款研究结论报告
不良贷款是贷款机构贷款过程中出现无法回收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对贷款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均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不良贷款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本研究对不良贷款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一、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1.内部管理问题:贷款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对
借款人的风险评估不准确,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
2.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周期的波动、行业的不景气等因素
会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
3.借款人的个人因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借款目
的和用途等个人因素也会对贷款产生影响。
二、不良贷款的影响:
1.对贷款机构的影响:不良贷款会增加贷款机构的风险,降低
其盈利能力,影响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不良贷款会破坏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
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三、应对不良贷款的策略:
1.完善内部管理体系:贷款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借款人的风险评估和跟踪。
2.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贷款机构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贷款标准和审查流程。
3.提高借款人的信用意识:借款人应增强自身的信用意识,遵守还款义务,提高还款能力。
4.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贷款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共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综上所述,不良贷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贷款机构、借款人、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和降低不良贷款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不良贷款是指在经营活动中,借款人未按约定的期限和金额归还借款本息,或者对外拖欠或其他行为导致无力偿还债务的借款。
不良贷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风险和负担,也是金融市场运行不良的信号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不良贷款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将主要采集不良贷款的相关数据,并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相较于去年年底持平,这是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自2019年以来首次实现回落。
不良贷款的分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个人消费贷款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周期的波动,非理性投资行为等都有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二是微观经济因素,如借款人信用不良、借款人没有还款意愿或者能力等也是导致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此外,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不善、审查程序不严格等因素也是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针对不良贷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银行应加强贷前审查,严格筛选借款人,降低贷款风险。
其次,银行应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和处置不良贷款。
同时,银行也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工作,与借款人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促使其尽快还款。
此外,银行也可以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如将不良贷款打包出售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
总结而言,不良贷款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种风险和挑战。
对于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审查和催收工作,积极与相关机构合作,处理不良贷款,从而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的形成。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某银行不良贷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某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特组织此次调研,通过对不良贷款情况的全面了解,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为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数据分析:对不良贷款的类别、金额、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较大的不良贷款风险点。
2. 风险排查:对不良贷款发生的客户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3. 外部咨询:向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了解市场行情和竞争对手情况,为银行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提供建议。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情况,不良贷款的主要特点如下:1. 不良贷款类别:个人消费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企业贷款等。
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最高。
2. 不良贷款金额:不良贷款总金额超过银行总贷款额的10%,其中个体工商户贷款不良金额最高。
3. 不良贷款来源:主要来自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等原因。
四、调研分析1. 不良贷款类别分析: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占比最高,可能是由于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批流程较为简便,客户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可控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2. 不良贷款金额分析:个体工商户贷款不良金额较高,可能是由于银行对个体工商户的信用评分体系不够科学、严谨,无法有效评估其经营风险。
3. 不良贷款来源分析:客户的还款能力下降、经营不善、企业破产等原因主要是由于客户经营者个人素质与经验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导致。
五、调研建议1. 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分体系,加强对客户的还款能力和风险评估,提高贷款风险的可控性。
2. 优化审批流程:对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增加审批环节,确保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得到全面评估。
3. 加强内外部合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市场行情分析和竞争对手调研,为银行制定合理的贷款政策提供支持。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该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该银行能够根据调研结果,加强风控措施,优化贷款审批流程,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13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13篇)不良贷款篇1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担负起了搞活农村金融的重任。
可以说,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进程。
而农村信用社要生存要发展,又离不开它的主要业务――信贷业务。
由于农信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如何防范贷款风险,就成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下面就新时期农信社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浅谈点个人看法,以求共同探讨。
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贷款风险和成因(一)担保失(低)效,担保责任难以履行。
担保人(单位)的担保能力弱小或资格有疑。
表现在:一是村委与企业相互担保。
二是乡镇、村委干部个人担保。
三是驻地乡镇政府出面指令担保。
四是村民与村民相互担保。
(二)乡村办企业恶意逃废债务。
由于法制不健全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一些乡镇办、村办企业进行兼并、合资、分立、转租等改革、改组、改造、转制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贷款、贷款资金用途挪用占用,导致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降,逾期、呆滞、呆账等不良贷款比例上升。
(三)乡村干部更迭和财税任务影响贷款清收。
村委干部更换,加上村经济的落后,一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受“新官不理旧账”旧观念的影响,采取认账不还或者不闻不问的态度,拖欠贷款。
为完成乡镇下达的财税指标,有些村干部片面追求所谓“政绩”,将本应还贷的资金转交财税任务,导致贷款不能清收。
(四)信用社内控制度欠完善,留下漏洞而形成的风险。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惯性,对发放农村集体贷款没有制定过系统的村集体经济贷款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造成清收责任难以落实,使村集体贷款的管理与清收失控。
(五)自身素质的不高存在的风险。
一些基层信用社在制度执行和操作上不到位,对“三查”不严,抵押、担保名不符实,“三防一保”流于形式等。
防范和化解的对策探讨(一)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制度,加强跟踪监管。
针对农村信用社所辖范围面广人杂,对贷款户信息资料不全的缺陷,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家庭收入和信用度等进行深入调查摸底建档。
2021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2021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难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一)不良贷款规模截至 2021 年底,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_____亿元,不良贷款率为_____%,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
(二)不良贷款分布从地区分布来看,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不良贷款率较高;从行业分布来看,农业、养殖业等传统农业产业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三)不良贷款清收情况2021 年,农村信用社通过多种方式清收不良贷款,包括依法起诉、债务重组、呆账核销等,但清收效果仍不尽人意,不良贷款余额仍呈上升趋势。
三、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一)外部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农村经济受到一定冲击,部分企业和农户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
2、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如洪涝、干旱、病虫害等,导致农户减产减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3、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部分从事农产品种植、养殖和加工的企业和农户面临市场风险,经营效益下滑,贷款违约风险增加。
(二)内部因素1、信贷管理不善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信贷审批流程不规范,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分析不够准确,导致贷款发放存在风险。
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信贷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风险意识淡薄,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为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隐患。
3、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不良贷款的预警和处置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化解贷款风险。
(三)借款人因素1、信用意识淡薄部分借款人缺乏诚信意识,故意拖欠贷款本息,甚至恶意逃废债务。
2、经营管理不善部分借款人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企业或项目亏损,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报告概述:该调研报告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揭示了不良贷款的存在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1. 调查方法和样本: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随机选择了20家农村信用社作为样本。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了这些信用社的贷款业务情况和不良贷款问题。
2. 不良贷款概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各个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较高,平均超过5%。
其中,部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甚至超过10%,对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以及整体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
3. 不良贷款原因分析:调研报告指出,导致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贷款审核不严格:部分信用社在贷款审核过程中,缺乏严格的风险评估和把关,导致贷款给予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2)贷款管理不规范:部分信用社在贷款发放后,缺乏对借款人的监督和管理,未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发生。
(3)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部分借款人存在还款能力不足的情况,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4)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在贷款业务中,一些农村信用社缺乏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贷款,造成了贷款问题的逐渐积累。
4. 解决方案:鉴于以上不良贷款问题的存在,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解决方案:(1)加强贷款审核和风险评估: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贷款借款人的审核和贷款风险评估,确保贷款给予符合条件的借款人。
(2)优化贷款管理和监督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贷款发放后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不良贷款问题。
(3)提升借款人还款能力: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普及金融知识、开展职业培训和提供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借款人提升还款能力,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不良贷款的情况,探索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农村信用社的稳健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1.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数据来源:农村信用社内部数据,行业监管数据,调研问卷和访谈记录。
三、调研结果1.不良贷款概况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
其中,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户经营不善、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
2.不良贷款形成原因(1)农村经济下行压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因素使得农户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
(2)风险管理不规范:部分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审批、用途监管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不良贷款出现。
3.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措施(1)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贷款审核和贷后监管等环节。
(2)提高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3)加强内外部监管: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规范贷款业务,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1.农村信用社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管,在贷款审核和贷后监管等环节严把风险关口,及时发现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2.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和还款要求,提高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3.加强内外部监管合作,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规范贷款业务,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
五、参考文献1.农业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报告,2019年。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办法,2018年。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不良贷款调研报告(通用8篇)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篇1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出现反弹的原因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主要是当前国家政策的变化、金融政策的改革等,内因主要是历年贷款活化造成,包括欠息倒据、落实债务、应调未调等情况。
现在正常贷款中实际存在大量风险贷款,风险贷款到期后,业务前台自动调为不良。
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合规经营问题等。
一、不良贷款原因:1、农村金融改革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扩大涉农业务范围,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很明显,农村信用社将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信用社的客户数量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客户的稳定性特别是贷款客户的稳定性对信用社控制不良贷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争夺会使信用社失去一部分客户,而这部分客户一旦放弃与信用社的长远关系后就可能出现归还原贷款意愿减弱、推迟还贷的现象,造成信用社不良贷款增加。
另外信用社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扩大农户信用贷款数量的同时也就增大了信用风险,同样带来一定的增加不良贷款的潜在危险。
2、国家宏观调控对不良贷款反弹有影响。
当前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是紧缩的经济政策,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业的贷款规模进行限制,其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信用社的贷款数量也大幅增加,而当经济增长转为缓和时,在严密的监管约束下,隐藏的一些不良贷款也将开始浮出水面。
其二,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将使信用社出现流动性过剩,在不能更好地为其找到出路时,信贷人员就容易放宽贷款条件、降低贷款标准投放出去,这就增加了不良贷款反弹的可能性。
其三,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的下降多数是通过增加贷款投放量来实现的,而当贷款投放受限后,其对不良贷款的“稀释”作用减弱,不良贷款“占比”重新回升。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不良贷款的研究一、调研目的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发生逾期和违约等风险,并导致无法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不良贷款的现状,并探讨其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报告和研究成果,了解不良贷款的定义、分类以及处理方式。
2. 采访法:通过与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相关人员的沟通,了解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和应对措施。
三、调研结果1. 不良贷款的定义和分类不良贷款是指由于借款人逾期还款、无力偿还或其他原因导致银行无法按时收回贷款本息的情况。
按照逾期时间和风险性质,不良贷款可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损失贷款三类。
2. 不良贷款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不良贷款在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较高的风险。
受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良贷款的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不良贷款风险进一步加大。
3. 不良贷款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良贷款对金融体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不良贷款会降低银行的贷款回收率,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增加银行的风险暴露。
其次,不良贷款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此外,不良贷款还会导致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的增加。
4. 不良贷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良贷款对经济发展同样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不良贷款会减少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导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下降。
其次,不良贷款会增加企业的债务负担,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
最后,不良贷款会增加金融风险、不稳定性和市场恐慌情绪,对整个经济体造成较大的冲击。
五、调研结论不良贷款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防控不良贷款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对企业及个人信用的调查力度,并建立健全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
此外,也需要从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不良贷款情况分析报告(共9页)
不良贷款情况分析报告篇一:某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报告**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情况报告面对我行个人类不良贷款持续增长的形势,行领导高度重视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工作,我部亦针对个人类不良贷款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不良贷款总体情况截止20xx年3月初,我行不良类贷款全部为个人类贷款无公司类贷款。
不良贷款额合计1380.91亿元,全量贷款不良率0.08%,个人类贷款不良率0.13%。
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从贷款客户是否本地人、主要收入来源、婚姻状况、首付款比例、申请类型、已还款年限、房产区域、重点项目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详见附件1)。
(一)外埠客户不良率高于本埠客户本埠人贷款余额885366.89亿元,不良贷款额975.11亿元,不良率0.11%;外埠人贷款余额142584.53亿元,不良贷款额405.80亿元,不良率0.28%。
外埠不良率较总体不良率(0.13%)高出0.15个百分点,较本埠不良率高出0.17个百分点。
外埠不良率是本埠不良率的2.55倍。
(二)自雇人士不良率畸高受雇人士贷款余额989440.89亿元,不良贷款额855.46篇二:某联社不良贷款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某联社不良贷款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_报告总结年度xx县农村信用社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联社的领导下广大干部员工顽强拼博比较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经营目标特别是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20xx年11月底盘活不良贷款xx万元完成省联社年度盘活计划xx万元的有力地化解了经营风险促进了我社可持续发展.现将xx联社清收不良贷款的情况汇报如下一、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及做法。
一规范新增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规范新增贷款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的关键。
今年在新增贷款管理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到期收回率考核。
对到期贷款实行严格的到期贷款逐月考核制度凡当月到期收回率低于×××的信用社次月停止发放新贷款连续三个月收回率低于×××的信用社罚主任×××元并提出警告超过五个月收回率低于×××的社主任自动辞职。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按照行评要求,我科认真查找本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科室政风行风建设进行深入的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自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未经常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察访,与项目业主的直接联系较少,对很多项目建设情况了解不够。
2、对促进项目建设开展的措施不多,协调项目存在问题的力度也不足。
3、策划重点项目的力度还不够,管理指导重点项目的方法措施不多,收集汇总项目进度的效率不高。
4、上下左右沟通联系不够密切,平时应付于日常工作,与省发改委、县区发改部门的沟通联系较少,对各区发展计划部门,缺乏必要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
二、整改措施1、每月深入项目现场进行视察,多听取项目单位的意见建议,对于项目存在的问题,积极向上呈报反映,并及时跟踪解决,确保项目能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2、认真做好全省三级项目储备库工作,积极指导各县区发改部门策划生成项目并上报,同时督促委各科室对县区上报项目严格把关并审核入库。
3、向上多与省发改委进行沟通联系,互相探讨业务上的问题,向下增强对县区发改部门的指导,共同推进工作开展。
三、整改工作取得主要成效1、通过对全市重点项目的仔细跟踪,协调解决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市186个在建重点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211亿,完成年度计划的92.3%,比序时进度快0.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项目共有99个。
79个预备重点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4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9.8%,相比比去年同期快10.4个百分点。
在建项目2、通过对县区的指导督促,目前列入我市三级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共有536个,下一步将陆续策划生成目进行入库,作为重点项目的储备。
3、20xx年市重点项目以及xx规划项目初稿均已制定。
20xx年重点项目初定327个,比20xx年增加24个,总投资额6664亿元,比20xx年增加2273亿元,计划投资321亿元,比20xx年增加19亿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某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某银行不良贷款分析报告1.引言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借贷给借款人的资金无法按时偿还或无法完全偿还的贷款。
不良贷款问题对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和影响,因此,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银行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报告分析了银行近期的不良贷款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不良贷款风险评估通过对银行的贷款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风险因素:a)贷款发放政策过于宽松:银行在过去几年中为了增加市场份额,采取了较宽松的贷款发放政策,导致了一部分风险较高的贷款被批准。
b)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薄弱:由于经济下行和个人收入不稳定的因素,一些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下降,加大了不良贷款的风险。
c)借款人抵押物价值下降:一些借款人以抵押物获取贷款,然而抵押物的价值出现了下降,使得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3.不良贷款情况分析根据银行的报告数据,不良贷款额度在过去一年中呈上升趋势。
具体地,不良贷款余额从上年的1.2亿增加到了今年的1.8亿。
在不良贷款中,个人贷款占到了52%,企业贷款占到了48%。
此外,不良贷款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
4.不良贷款原因分析不良贷款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a)借款人经营不善和无法按时偿还:部分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了贷款无法及时偿还。
b)抵押物价值下降: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一些抵押物的价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使得借款人无法通过抵押物还款。
c)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增加了借款人的还款负担,导致了一部分贷款无法按时偿还。
5.对策建议为了应对不良贷款问题a)加强贷款审查流程: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评估,将风险较高的贷款及时拒绝。
b)优化贷款组合结构:银行应注意调整贷款组合结构,合理分散风险,避免贷款集中在特定行业或特定借款人。
c)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银行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监测贷款风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d)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银行应主动与借款人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经营困难,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不良贷款调查报告
不良贷款调查报告不良贷款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良贷款问题逐渐凸显。
不良贷款对于银行和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不良贷款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不良贷款的定义和影响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或完全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贷款。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借款人的经济状况恶化、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不良贷款对于银行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不良贷款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从而减少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其次,不良贷款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不良贷款还会导致信贷市场的紧缩,使得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融资支持,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不良贷款问题的原因1. 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经营困难,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不良贷款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2. 不良贷款风险管理不善: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不准确,导致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加。
同时,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不完善,也使得不良贷款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3. 不良贷款的监管不力:金融监管部门对于不良贷款的监管不力,监管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不良贷款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1. 加强风险管理: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和还款能力的审查,严格控制贷款的发放。
同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2. 完善监管制度: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政策,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3. 加强金融教育:加强对借款人和投资者的金融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减少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不良贷款问题。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标题: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调研不良贷款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对各方面的调查,本报告希望为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引言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违约或逾期90天以上,或者评级较低,使得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增加。
不良贷款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故需要加以解决。
二、产生原因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下行周期使得企业面临困境,增加了违约风险。
2.不良借贷行为:部分借款人隐瞒自身真实状况,故意违约或无法按时归还。
3.内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政治、经济风险、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增加了还款压力。
三、对经济的影响1.金融机构受损:不良贷款使得金融机构资产减值,增加贷款损失,降低金融机构盈利能力。
2.信贷流动性受限: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对进一步贷款持谨慎态度,导致信贷流动性减少。
3.经济增长放缓:不良贷款问题使得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无法扩大生产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四、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1.加强信用评估: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2.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政府应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3.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包括风险分散、贷款审查等。
4.加强法律保护:加大债务违约的法律惩罚力度,减少不良借贷行为的发生。
5.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政府应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提高经济运行稳定性,减少不良贷款问题。
五、结论不良贷款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通过加强信用评估、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法律保护以及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渐凸显,对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当前的不良贷款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国的不良贷款问题主要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相对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4%。
尽管这个比例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
造成不良贷款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借款企业还款能力减弱,不良贷款的风险加大。
其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一些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没有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此外,还存在不少监管漏洞,监管部门在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不良贷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案:首先,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银行在贷款发放前应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合理评估贷款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其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的速度和效率,尽早将不良贷款转化为健康资产。
最后,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借款人的金融素质和风险意识,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总之,不良贷款问题对金融机构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解决不良贷款问题需要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借款人共同努力,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各方的金融素质,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贷款不良报告(5篇)
贷款不良报告第1篇参考资料一:银行贷款逾期不良比率分析(一)C银行贷款逾期不良比率分析一、不良贷款下降总体较预期贷款下降快C银行改制为统一法人以来,在X局的持续监管及其自身的努力下,不良贷款基本呈下降趋势。
20xx年9月C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亿元,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截至20xx年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降至亿元,降幅为。
同期的逾期贷款余额由亿元降至亿元,降幅为。
二、两大原因形成“逾期贷款余额大于不良贷款余额”现象一是对于贷款五级分类原则的把握。
C行对不良贷款分类的把握原则是依据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即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逾期与否是贷款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0xx年,经过D会计师事务所审计,C行不良贷款余额调增亿元不良贷款(不良率调增个百分点),其部分原因即为对于逾期90天以上的农户贷款认定不一致(涉及金额亿元)。
二是C行未将逾期90天以内的农户等相关涉农贷款纳入不良。
C行发放了相当数量的农户贷款及涉农助业贷款,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以及外出打工春节返乡的农民工流动特点,导致这部分贷款经常会出现逾期,但最终形成不良贷款的情况较少(按照银监会及合作部五级分类矩阵,符合一系列既定条件的涉农贷款逾期180天以内,可以不纳入不良贷款)。
如20xx年末,C行农户贷款余额亿元,占全行贷款的;亿元逾期贷款中,农户贷款(含助业贷款)亿元,占逾期贷款总额的,至20xx年末,这部分逾期的农户贷款(含助业贷款)已归还亿元,归还率。
同时,从《逾期及不良贷款情况一览表》逾期贷款的数据分析,每年一季度,外出农民工返乡后,逾期贷款会出现显著下降。
贷款不良报告第2篇浅析温州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不良贷款,也称为不良资产或不良债权,一直是一个关系银行体系稳定性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它己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从担保的角度出发,可将其定义为贷款的担保品出现贬值,贷款损失可能增加的贷款;从偿还资金的来源出发,也可将其定义为偿还出现困难的贷款,尤其指预期的偿还资金来源不能或不足用来偿还利息和本金的贷款。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
不良贷款调研报告不良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无法按时或全部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会给金融机构带来重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了解不良贷款的情况及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对不良贷款进行调研是非常必要的。
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不良贷款的规模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导致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许多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不良贷款率的高企使得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严重受损,也使得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不良贷款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良贷款会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造成压力。
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应对风险,这将增加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
其次,不良贷款会导致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加,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最后,不良贷款也会对金融机构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客户的信任度,从而进一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
针对不良贷款的存在,金融机构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起有效的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贷款,避免贷款风险的进一步积累。
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贷款项目的审查力度,确保贷款投向真正有可行性和良好经营状况的企业。
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和优惠政策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最后,加强合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减少违规贷款的风险。
综上所述,不良贷款调研报告显示,不良贷款对金融机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良贷款现象调研报告如抵押物 ; 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 ; 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 ; 异地贷款. 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 ; 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 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
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 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 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 ; 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 ; 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
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 ; 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 ; 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
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
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 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 ; 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
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
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
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
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借款人欺诈。
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
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这种欺诈的特征有1 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2 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 ;3 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
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
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
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1 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 ;2 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 ;3 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
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 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
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
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
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
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因素。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 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2.行政干预因素。
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 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特别是1999 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 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
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四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是相当松散的,基层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经营权,上级信用联社很难进行有效管理。
单个信用社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对单户企业的贷款比重很高,处于高风险状态。
因此,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信用联社的权力,要在人事. 财务. 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基层信用社的规范管理 ; 在业务上要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农民.熟悉农业. 扎根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小额农户贷款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范贷款程序。
只有在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将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各级农信联社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科学分析属地经济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政府联动,并强化呆账核销机制. 司法催收机制.贷款重组机制. 抵债物资综合经营机制等,对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理,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
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当前,农信系统亟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实现风险化解机制的再造一 .在政策层面上,要与各级政府联动,确立“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理念。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涉及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不良贷款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
各级政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利于在地方政府. 地方经济和农村信用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因此,各级政府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
对于因政府行政指令. 经济政策形成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加以落实。
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 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的不良贷款,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
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要再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信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信贷资金投向。
其次,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和保护农信社的债权。
比如,由于农信社风险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
乡镇政府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 ; 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一范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偿债务。
第三,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增加农信社的收入。
比如,减免农信社的营业税或根据贷款分类选择性地减免营业税 ; 所得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统一核算缴纳,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或部分减免 ; 信用社当年实现的利润可在税前直接抵补挂账亏损。
第四,各级政府应建立适当的担保机制,以抗衡自然灾害的影响。
以区县为单位,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使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破坏,无法偿还债务时,由担保基金承担贷款的全部或部分本金,由农信社负责剩余本金和全部利息的核销。
二.在操作层面上,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
首先,要强化信贷管理,既要注重化解过去的风险,更要防止现在和未来的失误。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而内控水平却相对落后,这就形成了权力与控制的不对称。
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贷款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对基层信用分社实行授权授信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经上级信用联社审查 ; 建立与完善包括贷审会制度在内的一整套贷款调查.审查和批准的工作程序 ;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贷款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要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体系,这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规范,即针对具体业务设计.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与会计制度 ; 二是事中控制,即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重要事项进行实时监控 ; 三是事后检查,即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业务的真实性. 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点进行检查. 监督。
第三,要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
农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 ; 化解不良资产,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
农信系统的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
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实施“31”工程,即将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
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 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转变。
第四,要善于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分工细化且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单枪匹马是很难取胜的,农信社必须学会依靠社会中介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风险代理制”,利用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加快锁定风险和清收不良贷款的速度,化解了一些原本回收无望的风险资产,取得了很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