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协议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最被人们熟悉的串行通信技术标准是EIA-23二、EIA-422和EIA-485,也确实是以前所称的RS-23二、RS-422和RS-485。
由于EIA提出的建议标准都是以“RS”作为前缀,因此在工业通信领域,仍然适应将上述标准以RS作前缀称呼。
EIA-23二、EIA-422和EIA-485都是串行数据接口标准,最初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EIA)制订并发布的,EIA-232在1962年发布,后来陆续有很多改良版本,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EIA-232-C 版。
目前EIA-232是PC机与通信工业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串行接口。
EIA-232被概念为一种在低速度串行通信中增加通信距离的单端标准。
EIA-232采取不平稳传输方式,即所谓单端通信。
标准规定,EIA-232的传送距离要求可达50英尺(约15米),最高速度为20kbps。
由于EIA-232存在传输距离有限等不足,于是EIA-422诞生了。
EIA-422标准全称是“平稳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它概念了一种平稳通信接口,将传输速度提高到10Mbp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约1219米),并许诺在一条平稳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
固然,EIA-422也有缺点: 因为其平稳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度成反比,因此在100kbps速度之内,传输距离才可能达到最大值,也确实是说,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取得最高传输速度。
一样在100米长的双绞线上所能取得的最大传输速度仅为1Mbps。
另外有一点必需指出,在EIA-422通信中,只有一个主设备(Master),其余为从设备(Salve),从设备之间不能进行通信,因此EIA-422支持的是点对多点的双向通信。
为扩展应用范围,EIA于1983年在EIA-422基础上制定了EIA-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许诺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爱惜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一根传输线路逐位地传送数据,相比并行通信具有更简单、更经济的优势。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传输,而串行通信协议则是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时序、电气特性等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本文将介绍串行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常见类型以及应用场景。
首先,串行通信协议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类型。
同步串行通信协议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通过时钟信号进行同步,以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
常见的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包括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和RS-232等。
而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则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不需要时钟信号同步,而是通过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组合来进行数据传输。
常见的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包括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和USB(Universal Serial Bus)等。
其次,串行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嵌入式系统中,SPI和I2C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与外围设备,如存储器、传感器等,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通信。
而在计算机外设接口中,USB协议则成为了连接键盘、鼠标、打印机、摄像头等外部设备的标准接口,实现了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通信。
另外,在工业控制领域,RS-232和RS-485等协议被广泛应用于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之间的通信,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串行通信协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未来,串行通信协议将继续发展,以适应更多元化、复杂化的应用场景,同时也需要更加严格的协议标准和更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单片机通讯协议有哪些

单片机通讯协议有哪些1.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1) 串行通信协议1该协议使用一条数据线和一条时钟线进行通信。
数据线上的数据根据时钟线上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传输。
这种协议简单易用,适合短距离通信。
(2) 串行通信协议2该协议采用多条数据线和一条时钟线进行通信。
数据线上的数据同时传输,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
这种协议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适合长距离通信。
(3) 串行通信协议3该协议使用一条数据线和一条使能线进行通信。
数据线上的数据根据使能线上的使能信号进行传输。
这种协议适合于低速率的通信。
2. 并行通信协议并行通信协议是一种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的通信协议,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并行通信协议:(1) 并行通信协议1该协议使用多条数据线进行通信,每条数据线传输一个数据位。
并行通信协议1适用于要求高速率和并行传输的应用。
(2) 并行通信协议2该协议使用多条数据线传输多个数据位,并使用握手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
并行通信协议2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低的传输延迟,适用于多媒体数据传输等应用。
(3) 并行通信协议3该协议使用多条数据线进行通信,并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提高了抗噪声和抗干扰能力。
并行通信协议3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和高速数据传输。
3. 总线通信协议总线通信协议是一种多个设备共享同一条数据线进行通信的协议,常用于单片机与外围设备的通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总线通信协议:(1) 总线通信协议1该协议采用主从结构,主设备控制整个通信过程,从设备根据主设备的指令进行响应。
总线通信协议1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适用于小规模系统。
(2) 总线通信协议2该协议采用多主结构,多个主设备可以同时控制总线上的从设备。
总线通信协议2适用于大规模系统和多任务环境。
(3) 总线通信协议3该协议采用分布式结构,各个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通信。
常用硬件通信协议

常用硬件通信协议硬件通信协议是指用于硬件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规范和约定。
它们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以及通信双方之间的交互规则。
常用的硬件通信协议有以下几种。
一、串行通信协议1. RS-232:RS-232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如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等。
它使用串行传输方式,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来实现通信。
2. RS-485:RS-485是一种多点传输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它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进行通信,并具有较长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传输速率。
二、并行通信协议1. GPIB:GPIB是一种用于仪器仪表间通信的并行通信协议,它提供了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功能。
GPIB通常用于实验室、测试设备等场合。
2. SCSI:SCSI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并行通信协议,它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进行通信,并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长的传输距离。
三、总线通信协议1. USB:USB是一种常用的总线通信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如打印机、键盘、鼠标等。
它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功能,提供了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
2. Ethernet:Ethernet是一种用于局域网通信的总线通信协议,它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设备同时通信。
Ethernet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企业网络等领域。
以上是常用的硬件通信协议,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这些协议,可以实现硬件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和数据传输。
无论是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还是实验室、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通信需求,都可以选择适合的协议来实现。
这些协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硬件通信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串口uart电平

串口uart电平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它使用异步串行数据传输方式,通过两条线(TXD和RXD)进行数据传输。
UART电平是指用于UART通信的信号电平标准。
常见的UART电平标准包括TTL电平和RS232电平。
TTL电平标准(3.3V或5V)是数字逻辑信号标准,通常用于短距离的通信和低速设备连接。
在UART通信中,TTL电平标准规定了逻辑1和逻辑0的电平范围。
逻辑1通常为3.3V或5V,表示二进制数1;逻辑0通常为0V,表示二进制数0。
RS232电平标准是一种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电压和电流标准。
RS232电平标准使用负逻辑,即逻辑1表示为-5V至-12V,逻辑0表示为+5V至+12V。
这种标准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和较高速度的设备连接。
在UART通信中,电平转换器可用于将TTL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或者将RS232电平转换为TTL电平。
转换器的作用是实现不同电平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可靠的串行通信。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UART电平标准,因此在连接不同设备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电平匹配和转换。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避免信号干扰,还需要考虑信号线的布局、屏蔽和接地等措施。
串行通讯协议(modbus)

串行通讯协议(MODBUS)变频电源提供RS232/RS485通讯接口,并采用MODBUS通讯协议。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或PLC实现集中控制,设定变频电源运行命令,修改或读取功能参数,读取变频电源的工作状态及故障信息等。
一、协议内容该串行通信协议定义了串行通信中传输的信息内容及使用格式。
其中包括:主机轮询(或广播)格式;主机的编码方法,内容包括:要求动作的功能码,传输数据及错误校验等。
从机的响应也是采用相同的结构,内容包括:动作确认,返回数据和错误校验等。
如果从机在接收数据时发生错误,或不能完成主机要求的动作,它将组织一个故障信息作为响应反馈给主机。
二、应用方式变频电源接入具备RS232/RS485总线的“单主多从”PC/PLC控制网络。
三、总线结构(1)接口方式:RS232/RS485硬件接口。
(2)传输方式:异步串行,半双工传输方式。
在同一时刻主机和从机只能有一个发送数据而另一个只能接收数据。
数据在异步串行通信过程中,是以报文的形式,一帧一帧发送。
(3)拓扑结构:单主机多从机系统。
从机地址的设定范围为1-247,0为广播通讯地址。
网络中的从机地址必须是唯一的。
四、协议说明变频电源通信协议是一种异步串行的主从MODBUS通信协议。
网络中只有一个设备(主机)能够建立协议(称为“查询/命令”)。
其他设备(从机)只能通过提供数据响应主机的“查询/命令”,或根据主机的“查询/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主机在此是指计算机(PC)、工业控制设备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从机是指变频电源。
主机既能对某个从机单独进行通信,也能对所有下位从机发布广播信息。
对于单独访问的主机“查询/命令”,从机都要返回一个信息(称为响应),对于主机发出的广播信息,从机无需反馈响应给主机。
五、协议格式变频电源的MODBUS通讯使用RTU模式,消息发送至少要以3.5个字符时间的停顿间隔开始。
传输的第一个域是设备地址。
可以使用的传输字符是十六进制的0…9,A…F。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1. 引言串行通信协议是用于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一种方式。
串行通信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电信系统、嵌入式系统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串行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
2. 串行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用于在数字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
与并行通信协议相比,串行通信协议只使用一个数据线来传输数据,而不是同时使用多个数据线。
串行通信协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位:串行通信协议将数据划分为一个个位进行传输。
每个位可以是0或1,代表不同的电平。
•帧:帧是串行通信协议中的基本数据单位。
它由一个或多个位组成,并包含数据和控制信息。
•起始位和停止位:起始位和停止位用于标识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
通常情况下,起始位为低电平,停止位为高电平。
•校验位: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见的校验方式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等。
3. 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指定的格式组织成帧,并通过串行通信线路发送给接收端。
2.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解析成帧,并进行校验。
3.接收端根据校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数据,如果数据正确无误,则进行相应的处理,否则请求重新发送。
4.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请求重新发送数据。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数据都被正确接收。
4.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4.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连接。
它使用最多三条信号线进行通信,包括发送线、接收线和地线。
RS-232协议支持最大波特率为115200。
4.2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双线制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与周边设备。
它只需使用两根信号线(时钟线和数据线),能够同时控制多个设备。
4.3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各类外围设备的连接。
总线协议有哪些

总线协议有哪些总线协议是指控制多个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范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时序、电气特性等内容,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交互。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总线协议。
一、串行总线协议1. 串行通信协议(Seri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串行数据传输,通过逐位传输数据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等。
2.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是一种串行总线协议,适用于连接多个设备的短距离通信。
它采用两根信号线(时钟线和数据线)进行通信,支持多主机和多从机的通信。
3.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
它使用四根信号线(时钟线、数据线、主机输出和主机输入线)进行通信,支持全双工通信。
二、并行总线协议1.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是一种高速并行总线协议,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的外围设备。
它使用32位或64位的并行数据传输,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访问总线。
2. USB(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一种通用的串行总线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它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特性,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三、网络总线协议1. Ethernet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网络总线协议。
它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持多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总线协议。
它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四、其他总线协议1.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是一种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用于连接高清视频和音频设备。
UART协议时序

UART协议时序UART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UART表示通用异步收发传输(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它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常用于串行通信接口(例如串口)。
1.串行传输:UART协议使用一根单独的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包括一个数据线(TX)和一个接收线(RX)。
发送方将要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并通过TX线逐位发送出去,接收方通过RX线逐位接受。
2.起始位:UART协议中为了同步发送和接收方的数据,需在每个数据帧的起始位置发送一个起始位作为同步信号。
常用的起始位为逻辑0。
3.数据位:UART协议中传输的数据位个数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常用的数据位为8位,即每个数据帧包含8个数据位。
4.停止位:UART协议中每个数据帧的末尾都会发送一个停止位,用于标志数据传输的结束。
常用的停止位为逻辑11.初始化: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通过UART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前,需初始化串口的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数等。
2.数据发送:发送方将要传输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发送方首先发送一个起始位,然后逐位发送数据位,最后发送一个停止位。
3.数据接收:接收方通过串口接收发送方的数据。
接收方首先等待起始位的到来,然后依次接收数据位,并确保在停止位到来之前完成数据接收。
4.数据处理:接收方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响应。
需要注意的是,UART协议是一种异步通信协议,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频率并不需要完全一致。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频率可以有一定的误差,但误差不能太大,通常在5%以内。
此外,UART协议还可以通过校验位来确保数据的传输准确性。
校验位是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帧中附加的一个用于错误检测的位,接收方通过验证校验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总结起来,UART协议通过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等时序控制信号,通过单根传输线路进行异步数据传输。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
它规定了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控制信号等细节。
在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中,有多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
一、RS-232RS-232(Recommended Standard 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终端和打印机等。
RS-232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位数、校验位、波特率等参数,同时还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和连接线路的信号。
RS-232协议使用点对点连接,即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RS-232中,数据被编码为电压的变化,负电压表示逻辑1,正电压表示逻辑0。
尽管RS-232在现代计算机领域逐渐被USB取代,但在某些设备中仍然广泛应用。
二、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将并行数据传输转换为串行数据传输。
UART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单片机和传感器等。
UART通过波特率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通过使用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来定义数据的格式。
UART通信是全双工的,意味着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与RS-232不同,UART没有规定电压的变化表示逻辑高低,而是通过逻辑电平的升降沿来表示数据的传输。
三、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主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SPI通信以主从模式进行,主设备通过控制时钟信号来同步外围设备的数据传输。
SPI使用四根信号线进行通信,包括时钟信号、主机输出/从机输入、主机输入/从机输出和片选信号。
SPI通信具有高速率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控制。
四、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各类通讯协议及通讯方式详细介绍

各类通讯协议及通讯方式详细介绍通讯协议是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通讯方式则是指在这些协议框架下进行信息传输的具体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通讯协议及通讯方式。
1.传统有线通讯协议及方式:传统有线通讯协议主要包括串行通信协议(如RS-232、RS-485)和并行通信协议(如IEEE1284)。
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近距离点对点通信,适合于数据传输量小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应用场景。
而并行通信协议则适用于需要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的场景。
有线通信方式可以通过电线、光纤等媒介进行信息传递。
2. 以太网协议及方式: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通信协议,基于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信道访问方式。
以太网协议主要包括物理层协议(如Eth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如MAC协议)和网络层协议(如IP协议)。
以太网通信方式可以通过双绞线、光纤等传输媒介进行信息传递。
3.无线通信协议及方式:无线通信协议是指在无线信道上进行通信的协议。
其中最常见的是Wi-Fi协议,它是一种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用于无线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Wi-Fi协议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递,并支持不同频段和频宽的通信。
另外,蓝牙协议也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协议,主要用于在短距离内进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4. 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及方式: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主要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交换。
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如Wi-Fi、蓝牙等,也可以采用自组织网络通信方式,如Ad Hoc网络。
常见的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包括ZigBee、Z-Wave、LoRa等,它们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自组织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部署的传感器网络。
5.互联网协议及方式:互联网协议是指用于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其中最重要的是TCP/IP协议,它是一系列网络协议的组合,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
TCP/IP协议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如以太网、DSL)和无线网络(如Wi-Fi、4G/5G)进行信息传递。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通信中使用的一种传输数据的方式。
串行通信协议通过一个信道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位的数据,与并行通信协议相对。
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简单通信设备或者距离较远的通信,如串口通信、RS-232通信等。
串行通信协议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帧格式和通信规则等几个方面。
数据格式是指数据在传输中的编码方式,常见的有ASCII 码、二进制码等。
帧格式则是数据在传输中的组织方式,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
起始位用于标识帧的开始,数据位则是实际的数据部分,校验位用于校验数据的正确性,停止位则标识帧的结束。
串行通信协议还有一些通信规则,如数据传输的速率、流控制和错误控制等。
速率是指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叫波特率,常见的有9600bps、115200bps等。
流控制是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硬件流控制、软件流控制等。
错误控制则是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校验位、重传等方式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比如串口通信常用于计算机与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扫描仪等设备之间的通信。
RS-232通信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如计算机与远程监控设备之间的通信。
虽然串行通信协议的传输速率较低,但它具有传输距离远、连接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此外,串行通信协议也能够通过扩展协议、协议转换等方式与其他通信协议进行兼容和连接,提高通信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总的来说,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传输数据的方式,通过数据格式、帧格式和通信规则等的定义,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在现代通信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为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串行通信协议将会不断发展和改进,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
rs485协议术语解释

rs485协议术语解释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等领域。
下面是对RS485协议中常见术语的解释:1. RS485协议:RS485是美国电子工程师协会(RS)制定的一种用于串行通信的标准,其主要特点是支持多点通信、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
2.点对点通信:RS485协议支持点对点通信,即只有两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一个设备作为主站发送数据,另一个设备作为从站接收数据。
3.多点通信:RS485协议支持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一个设备作为主站,其他设备作为从站,主站按照一定的协议进行轮询,每次只与一个从站进行通信。
4.传输距离:RS485协议支持的传输距离较远,一般可以达到1200米左右,这是由其使用差分信号传输的特性决定的。
5.差分信号: RS485协议使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在发送数据时,主站将0电平表示为负信号,在发送数据时,主站将1电平表示为正信号,这种差分信号的传输方式能提高抗干扰能力。
6.半双工通信:RS485协议是一种半双工通信方式,即通信的两个设备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需要通过主站的控制来切换发送和接收模式。
7.波特率:波特率是衡量串行通信速度的单位,RS485协议支持多种波特率,常见的有9600bps、19200bps、38400bps等。
8.帧:RS485协议的数据传输单位是帧,每一帧中包含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其中起始位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的开始,停止位用于表示数据传输的结束,数据位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的正确性。
9.数据格式:RS485协议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常见的有ASCII码、十六进制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格式。
10.串口模式:RS485协议使用串口进行通信,其中包括发送线和接收线,通过控制发送和接收引脚的电平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11.奇偶校验:奇偶校验是一种数据校验方式,RS485协议支持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方式,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RS232通讯协议

RS232通讯协议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它于1962年由电子工程师协会(EIA)制定,并在电信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RS-232协议规定了电气特性、物理连接和通信过程,使得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进行可靠的通信。
在RS-232通信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发送线路(Tx)和一个接收线路(Rx),它们通过一对导线进行连接。
发送方将数据位逐位地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通过接收线路接收这些数据位。
RS-232定义了一种异步传输模式,即数据位之间没有固定的时间间隔,而是由发送方发送时钟信号来同步。
RS-232规定了数据传输的电气特性,包括信号电平和信号极性。
标准的RS-232信号电平为正负12V,其中正电平表示逻辑0,负电平表示逻辑1、数据位逐位地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方通过检测信号电平的变化来恢复数据位的值。
RS-232还规定了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方式。
常见的RS-232连接器是DB-9和DB-25两种类型。
DB-9连接器有9个引脚,用于发送线路、接收线路、地线和控制信号的连接。
DB-25连接器有25个引脚,除了上述的连接方式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控制信号。
RS-232协议还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格式,包括数据位数、校验位和停止位。
常见的数据位数为8位,校验位可以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停止位为1位或2位。
这些参数的设置要保证发送方和接收方一致,以确保正确的数据传输。
总的来说,RS-232通信协议是一种可靠且广泛应用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定义了物理连接、电气特性、数据传输格式和控制信号等方面的规定,使得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更快速、更先进的通信协议,但RS-232在许多传统的应用领域仍然被广泛使用。
UART协议

UART协议协议名称:UART协议一、引言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旨在定义UART通信的数据格式、物理连接和通信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二、协议规范1. 物理连接1.1 UART通信需要使用两根信号线,分别为数据线(TX)和接收线(RX)。
1.2 数据线(TX)用于发送数据,接收线(RX)用于接收数据。
1.3 数据线(TX)和接收线(RX)之间需要建立点对点的物理连接。
2. 数据格式2.1 数据帧由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2.2 起始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开始。
2.3 数据位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
2.4 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2.5 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帧的结束。
2.6 数据帧的格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
3. 通信过程3.1 发送端发送数据3.1.1 发送端将数据按照数据格式组织成数据帧。
3.1.2 发送端发送起始位。
3.1.3 发送端依次发送数据位。
3.1.4 发送端发送校验位。
3.1.5 发送端发送停止位。
3.2 接收端接收数据3.2.1 接收端等待起始位的到达。
3.2.2 接收端开始接收数据位。
3.2.3 接收端接收校验位。
3.2.4 接收端接收停止位。
3.2.5 接收端根据校验位判断数据的正确性。
4. 错误处理4.1 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如数据位错误、校验位错误等。
4.2 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对错误进行处理,可以采用重传机制或其他错误处理策略。
4.3 错误处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义。
5. 波特率5.1 波特率是指UART通信中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5.2 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设置相同的波特率,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5.3 波特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硬件支持进行合理配置。
6. 数据流控制6.1 数据流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速度,防止数据丢失或溢出。
6.2 常用的数据流控制方式有硬件流控制和软件流控制。
国内通用的硬件通信协议

国内通用的硬件通信协议
首先,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
设备,如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等。
RS-232通信协议使用DB9或DB25
连接器,支持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模式。
其次,RS-485是一种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串行通信协议,具
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
的串行通信协议,具有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常用于汽
车电子系统中的控制和通信。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
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等,具有简单的硬
件连接和多设备共享总线的特点。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芯片间通信
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具有高速传输
和全双工通信的特点。
Modbus是一种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外部设备,支持串行和以太网通信方式,具有简单易用、广泛应用的特点。
除了上述列举的通信协议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硬件通信协议在不同的领域和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如Ethernet、USB、Bluetooth 等。
这些通信协议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uart协议波形

uart协议波形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协议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UART协议在物理层上使用电平转换器将逻辑电平和实际传输电平进行转换。
UART协议的波形如下所示:
Start Bit Data Bits Parity Bit Stop Bit | | | | | | | |
- 起始位(Start Bit):逻辑低电平,表示数据传输的开始。
它告知接收方数据传输即将开始。
- 数据位(Data Bits):包含要传输的数据,可以是5、6、7或8位。
每个数据位从最低有效位(LSB)开始传输。
- 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可选项,用于数据的错误检测。
奇偶校验位通常是在数据位之后传输,用于检测数据位中1的个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停止位(Stop Bit):逻辑高电平,表示数据传输的结束。
它告知接收方数据传输已完成。
在UART协议中,每个数据帧(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的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通常情况下,一个数据帧的长度为起始位 + 数据位 + 校验位 + 停止位。
以上是UART协议的波形示意图,它描述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平变化。
实际的波形可能受到具体硬件和配置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方式。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协议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位(bit)的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工业自动化等。
1. 串行通信协议的定义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它通过逐位传输数据,将数据分为一系列位的序列,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进行传输和接收。
串行通信协议可以通过串口、并口、光纤等介质来进行数据传输。
2. 串行通信协议的特点(1)可靠性:串行通信协议通过校验和等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减少传输错误率。
(2)简单性:串行通信协议相对于并行通信协议来说,设计简单,实现容易。
(3)适应性强:串行通信协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物理介质和通信方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传输距离较长:串行通信协议在传输距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实现较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3.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1)RS-232:RS-232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串口通信。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电压的变化来传输数据。
(2)I2C:I2C是一种短距离串行通信协议,多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它采用两线制,一个时钟线和一个数据线。
(3)SPI:SPI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芯片和外围设备,如存储器、传感器等。
SPI通信协议使用四线制,包括时钟线、数据线、主设备选择线和从设备选择线。
(4)CAN:CAN是一种用于控制器局域网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它采用双线制,包括CANH(高电平)和CANL(低电平)线。
4. 串行通信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中,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串口通信、调制解调器的通信等。
(2)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中,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蓝牙、ZigBee等协议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3)工业自动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通信。
串行通信协议

串行通信协议介绍串行通信协议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通过一条物理通信线路,将数据逐位传输。
串行通信协议比并行通信协议更为常见,因为它只需要一条信号线,而不是多条线路,因此更加简洁和经济。
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字节或位,通过一条通信线路逐个传输。
串行通信协议通常有以下几个要素:1. 起始位(Start Bit)起始位是一个低电平信号,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当起始位出现时,接收方开始准备接收数据。
2. 数据位(Data Bits)数据位是实际传输的数据,可以是字节或位的形式。
通常情况下,每个字节有8个数据位,但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3. 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奇偶校验位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通过对数据位进行奇偶计算,发送方在数据传输时附加一个奇偶校验位,接收方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位进行奇偶计算,来检查数据是否出现错误。
4. 停止位(Stop Bit)停止位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当停止位出现时,接收方停止接收数据。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1. RS-232RS-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RS-232协议使用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的组合,用于传输ASCII码字符。
2. 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在芯片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协议。
SPI协议通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和显示屏等。
SPI协议使用一根主通信线(MOSI)和一根从通信线(MISO),以及时钟线和片选线。
3. 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用于在集成电路之间进行通信的串行协议。
I2C协议通常用于连接多个设备,例如传感器、存储器、扩展板等。
I2C协议使用两根总线线路: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

串口通信协议详解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行通信中,传输数据时所遵循的一种约定、规范或格式。
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数据的起始和停止位、校验方式等。
串口通信协议的存在使得不同设备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协议类型。
一、串口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按位顺序传输的,而并行通信则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
串口通信协议通过定义数据的传输格式,使得发送端和接收端能够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数据。
1.1 数据传输格式在串口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格式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1. 起始位(Start Bit):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2. 数据位(Data Bits):用于传输数据本身,通常为8位。
3. 停止位(Stop Bit):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
4. 校验位(Parity Bit):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1.2 波特率(Baud Rate)波特率是指串口通信中每秒传输的比特数,通常用bps(bits per second)作为单位。
波特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不同设备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波特率才能正常通信。
常见的波特率包括9600bps、115200bps等。
1.3 数据流控制为了避免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溢出或丢失,可采用数据流控制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流控制方式包括软件流控制(通过软件信号实现)和硬件流控制(通过硬件线路实现)。
二、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类型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串口通信协议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串口通信协议。
2.1 RS-232协议RS-232协议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它定义了一系列的电气特性、信号线连接和通信控制信号。
RS-232协议通常使用DB9或DB25连接器,并可实现较长距离的串行数据传输。
2.2 RS-485协议RS-485协议是一种多点通信的串口通信协议,它允许多个设备通过一条总线进行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howMessage("找不到串口或串口被占用!");
return;
}
GetCommTimeouts(hComm,&ctmoOld);
单片机发送给PC:0XFE 04 01 03 NN MM dd 0XFF 单片机返回XRAM中0M单元的数据,并显示:--333(应比较有无写正确)
单片机接收到数据就有显示:设备号设备号命令号命令号命令号如44222,代表设备号为4,命令号为2。 ຫໍສະໝຸດ 包格式:|包首|数据|包尾|
Spacket[4]=单元序号
Spacket[5]=页
Spacket[6]=数据
Spacket[7]=0XFF,包尾标识
SBUF:串行口缓冲寄存器.
SCON: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PCON:电源控制寄存器.
REN:接收允许置1;
RI,TI:硬件置1,软件清0。
串口初始化函数:
{
单片机发送给PC:0XFE 04 03 02 0N -- dd 0XFF 单片机返回24C02中0N单元内容,单片机侧显示-----或--222。
5、读XRAM中MM00页内容
单片机接收到 :0XFE 04 02 03 -- MM 00 0XFF 为读XRAM中MM00页从0~256单元全部内容,例如:FE 04 02 03 00 F0 00 FF 为读XRAM中F000~F0FF单元全部内容
ctmoNew.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 100;
ctmoNew.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 0;
ctmoNew.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 0;
查询:|机器号(1字节)|命令类型(1字节)| 空(1字节) |空(1字节)|空(1字节)| 空(1字节) |
接收进单片机:packetBuffer[]
packetBuffer[0]=0XFE,包首标识
packetBuffer[1]=MACHINENUMBER或0xFF(广播),机器号(1字节):04为机器号4,FF为广播设置(对所有设备)
通信方式 :异步通信
工作方式 :1
波特率 :9600
奇偶校验 :无
帧数据位数:10
包定义:
描述:采用定长包。
大小:8字节 #define PACKETSIZE 8
单片机程序用:comm.c(使用232通信)、COMM04.C(使用485通信)、【COMM04gai.C(使用485通信)协议不完全一样?】
2、查询机器及状态
单片机接收到 :0XFE 04 04 - -- -- -- 0XFF 为查询机器及状态,例FE 04 04 00 00 00 00 FF即FE040400000000FF
单片机发送给PC:0XFE 04 04 00 -- -- -- 0XFF 单片机返回:机器号4及状态好,单片机侧显示44444。
BuildCommDCB("9600,N,8,1", &dcbCommPort);
包定义:
struct Packet
{
BYTE head;
BYTE Order;
WORD Object;
WORD Address;
BYTE Data;
BYTE end;
};
read(1) 对象(24c02) 地址
write(0) 对象 地址 数据
packetBuffer[2],ORDERBYTE=2,命令类型(1字节):
#define SETTIME 0,为日期时间同步, 格式为FE MACHINENUMBER 00 月 日 时 分 FF
#define OPERATIONRESULT 1,为返回操作指示。
#define READ 2,读24C02或XRAM内容,格式为FE MACHINENUMBER 02 OBJECTBYTE 单元 页 控制 FF,返回SPacket
接口:写函数
读缓存
写缓存
class Comm
{
public:
InitComm(void)
bool Read(BYTE buffer);
Write(data[6]);
protected:
BYTE ReadBuffer[10];
packetBuffer[3]=月;OBJECTBYTE:02为24C02,03为XRAM;
packetBuffer[4]=日;单元;
packetBuffer[5]=时;页;
packetBuffer[6]=分;控制:0为全部,非0为指定;数据
packetBuffer[7]=0XFF,包尾标识
ctmoNew.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 0;
SetCommTimeouts(hComm, &ctmoNew);
dcbCommPort.DCBlength = sizeof(DCB);
GetCommState(hComm, &dcbCommPort);
BOOL bPacketFlag[10];
}
InitComm(void)
{
hComm = CreateFile("COM1",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0,OPEN_EXISTING,0,0);
计数器置0;
允许所有中断;
}
键处理函数
Key1()
{
}
...
Key4()
{
}
void Init(void);
void InitSerialComm(void);
命令接收:
命令识别函数:
命令处理函数:
读命令处理函数:ODRead();
写命令处理函数:ODWrite();
下面例子可用TSerial.exe或PortTest.exe或sscom32T.exe或具有脚本功能的端口调试.exe串口程序软件来调试均可,其中数值中未注明的为10进制数
1、日期时间同步
单片机接收到 :0XFE FF 00 05 30 10 15 0XFF 为广播设置(FF)机器日期时间:5月30日10时15分(HEX序列为FE FF 00 05 1E 0A 0F FF即FEFF00051E0A0FFF ),对所有联网设备,不要求返回信息,单片机侧显示||000。
单片机发送给PC:0XFE 04 03 03 0n MM dd 0XFF 单片机返回XRAM中MM00页从0~256单元全部内容,单片机侧显示-----或--222。
6、写24C02中0N单元的数据
单片机接收到 :0XFE 04 03 02 0N -- dd 0XFF 为写24C02中0N单元的数据,例FE 04 03 02 0A 14 66 FF为写24C02中0A单元的数据66即FE0403020A1466FF
数据:同步:|机器号(1字节)|命令类型(1字节)| 月(1字节) |日(1字节)|时(1字节)| 分(1字节) |
读:|机器号(1字节)|命令类型(1字节)|对象类型(1字节)| 单元页地址(2字节) |控制个数(1字节)|
写:|机器号(1字节)|命令类型(1字节)|对象类型(1字节)| 单元页地址(2字节) | 数据(1字节) |
单片机发送给PC:0XFE 04 01 02 0N -- dd 0XFF 单片机返回24C02中0N单元的数据,并显示操作.单元.数据:1 0A 66(应比较有无写正确)
7、写XRAM中MMNN单元的数据
单片机接收到 :0XFE 04 03 03 NN MM dd 0XFF 为写XRAM中MMNN单元的数据,例FE 04 03 03 0A F0 66 FF为写XRAM中F00A单元的数据66
变量:cObject,cOrder,iAddress,cDataLength,cData
包接收:
1、当收到“包首标识”认为是包首,开始接收;
2、获取数据长度,字节计数器开始计数;
3、获取命令类型
结束否?
4、获取对象标识
5、获取起始地址
SCON;
TMOD;
PCON;
TH1;
开所有中断;
开串行中断;
启动Timer1;
}
串口中断服务函数:
{
禁止所有中断;
RI清零;
将SBUF中数据读入包缓冲区;
计数器加1;
如果计数器值等于包大小,
包接收状态值1;
#define WRITE 3,写24C02或XRAM内容,格式为FE MACHINENUMBER 03 OBJECTBYTE 单元 页 数据 FF,返回packetBuffer
#define STATE 4,查询机器及状态, 格式为FE MACHINENUMBER 04 - - - - FF,返回SPacket,格式为FE MACHINENUMBER 04 00 00 00 00 FF则正常,格式为FE MACHINENUMBER 04 01 00 00 00 FF为异常
发送给PC:Spacket[]
Spacket[0]=0XFE,包首标识
Spacket[1]=MACHINENUMBER
Spacket[2]=ORDERBYTE=2,命令类型。收到查询返回查询,收到读返回写,收到写返回操作
Spacket[3]=查询返回00为正常,01为异常;OBJECTBYTE:02为24C02,03为X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