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法 第二版 (武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习题01-04
北京大学 数学物理方法 课件01
Superpositionability of Solutions General Solution of PDE’s
1
2
d’Lambert
C. S. Wu
Main Properties of Linear PDE’s Wave Propagation in Infinite String
Superpositionability of Solutions General Solution of PDE’s
C. S. Wu
Main Properties of Linear PDE’s Wave Propagation in Infinite String
Laplace
∂ 2u ∂ 2u + =0 ∂x2 ∂y 2
Superpositionability of Solutions General Solution of PDE’s
C. S. Wu
Main Properties of Linear PDE’s Wave Propagation in Infinite String
Superpositionability of Solutions General Solution of PDE’s
∂ 2 u(x, y) =0 ∂x2 u(x, y) = c1 (y) + xc2 (y) c1 (y) c2 (y) ∂ 2 u(x, y) =0 ∂x∂y u(x, y) = c1 (x) + c2 (y) c1 (x) c2 (y)
Laplace
∂ 2u ∂ 2u + =0 ∂x2 ∂y 2
Superpositionability of Solutions General Solution of PDE’s
数学物理方法第一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复变函数§1.1 复数与复数运算1、下列式子在复数平面上个具有怎样的意义?(1)z≤ 2解:以原点为心,2 为半径的圆内,包括圆周。
(2)z−a=z−b,(a、b 为复常数)解:点z 到定点a 和 b 的距离相等的各点集合,即a 和 b 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Re z>1/2解:直线x=1/ 2右半部分,不包括该直线。
(4)z+Re z≤1解:即x2 +y2 +x≤1,则x≤1,y2 ≤1−2x,即抛物线y2 =1−2x及其内部。
(5)α<arg z<β,a<Re z<b,(α、β、a、b为实常数)解:(6)0 <arg zz−+ii<π4解:zz−+ii=x2+x2y−1−i2x2+(y+1)2因为0 <arg zz−i+i<π4x+ 2 −(2yx+1) 2>0x 2 2 ++(yy2+−11)2>所以,即x <0,x2 +y2 −1+2x >0 x0 <x2x−+(+22yyx+1)22 −1<1x+( y+1)2 2综上所述,可知z 为左半平面x<0,但除去圆x2 +y2 −1+2x =0 及其内部z -1 ≤(7)1,z +12z-1 x 1 iy x y 1 4y−+⎡+−⎤2 2 2==+⎢⎥解:()[()] +++++iy 1 y22 2z 1 x 1 x⎣x 1 y⎦+ 2 +2所以()[()]x+−+≤++222 y 1 4y2 x 1 y2 22化简可得x≥0(8)Re(1 /z) =2⎛⎞⎡−⎤1 x iy x解:Re( ⎟=R e 21/ z=⎜) Re 2 ==⎜⎟⎢⎥⎝iy⎦x ⎣x++y+y⎠x2 2 2即(1/ 4)1/16x− 2 +y=2(9)Re Z2 =a2解:Re Z2 =x2 −y2 =a2(10) z1 +z+z−z=2 z+2 z2 2 22 1 2 1 22解:()()()()()() x1+x+y+y+x−x+y−y=2 x+y+2 x+y2 2 2 2 2 2 2 22 1 2 1 2 1 2 1 1 2 2 可见,该公式任意时刻均成立。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课程编号:22189906 总学时:72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数学是物理学的表述语言。
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是学习理论物理课程的重要的数学基础。
该课程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部分。
复变函数论部分介绍复变函数的微积分,级数展开,留数及其应用以及积分变换等内容。
数学物理方程部分包括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入、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作为勒让德方程的解的勒让德多项式和作为贝塞尔方程的解的贝塞尔函数及其性质以及格林函数的基本知识。
该课程有着逻辑推理抽象严谨的特点,同时与物理以及工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
我们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学习数学本身,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陆全康、赵蕙芬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力学和热学 (1)与(2)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课程编号:22189936、22189937 总学时:28、72 学分:2、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
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
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主要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刚体定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习简谐振动和平面简谐波。
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方法,气体压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课程编号:22189903 总学时:72 学分: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学与当代高新技术等内容。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2)
2
2+ 4 i
1+i
[( x 2 − y 2 ) + 2ixy ](dx + idy )
86 − 6i 3
= ∫ [ x 2 − (3 x − 2) 2 + 2ix(3 x − 2)](1 + 3i ) dx = −
(3)沿1 + i 到 2 + i ,再到 2 + 4i 的折线。
I =∫
2 1
2+ 4 i
L
∫ ∫
L
f (ξ )[
f (ξ ) Δ z ∫ L (ξ − z ) 2 (ξ − z − Δ z ) d ξ
ξ − z ( ξ − z − Δz )
2
d ξ , 现 在 讨 论 能 否 找 到 δ ( ε ), 使 当 Δ z < δ 时 d ,同 时 将 2
上 式 成 立 。 因 本 题 是 讨 论 Δ z → 0时 的 积 分 极 限 , 不 妨 令 Δ z < min z − ξ = d 代 入 有 Δ I ≤ δ
4 4 1 1 0 0
I3 = ∫ {[2(t2 + 3) + (2t)2 ]2dt + [3(2t)-(t2 + 3)]2tdt} = ∫ (24t 2 + 12 − 2t 3 − 6t )dt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1ux∂=∂,0v y ∂=∂,u v x y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2,2u u x y x y ∂∂= =∂∂。
v vx y∂∂ ==0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000000x x y y u v v u f i i x x y y ====⎛⎫∂∂∂∂⎛⎫'=+=-= ⎪ ⎪∂∂∂∂⎝⎭⎝⎭。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22***0*00limlim lim()0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z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则上式中**1z zz z∆∆==∆∆】 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则()33222222,=00x y x y u x y x y x y ⎧-+≠⎪=+⎨+⎪⎩, 332222220(,)=00x y x y v x y x y x y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及解答1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及解答1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1.复通区域柯西定理()(A )0)(=?dz z f l(B )0)(1=∑?=n i l idz z f (C )0)()(1=+∑??=ni l lidz z f dz z f (l 是逆时针方向,i l 也是逆时针方向)(D)0)()(1=+∑??=ni l lidz z f dz z f (l 是逆时针方向,i l 是顺时针方向)2.周期偶函数:,cos)(10为其中k k k a lxk a a x f ∑∞=+=π:()(A )?=lk d l k f l a 0cos )(1ξπξξ (B )?-=ll k d l k f l a ξπξξcos )(1(C ) ?=lk k d l k f l a 0cos )(1ξπξξδ (D )?lkk d lk f l a 0cos)(2ξπξξδ 3.柯西公式为:()(A )ξξξπd z f i n z f l ?-=)(2!)( (B) ξξξπd z f i z f l ?-=)(21)( (C) ξξξπd z f i z f l n ?-=)()(21)( (D) ξξξπd z f i n z f l n ?-=)()(2!)( 4.在00=z 的邻域上把()=z f 2zz )(sin 展开为()(A )+-+-!6!4!21642z z z(B) +-+-!7!5!31642z z z (C) +-+-6421642z z z(D) +-+-!7!5!31864z z z5.求()z z f sin 1=在z 0=πn 的留数为()(A )!1n (B )n (C )n )1(- (D )16.以下那一个是第一类边界条件()(A ))(),(t f t x u ax == (B ))(,()t f t x u ax n == (C ))()(t f H u ax n u =+= (D )lx ttlx xu Mg t x u ==-=),(7.下列公式正确的为:(A ))()()(0x f dx x x f t =-?+∞∞-δ (B )0)()(0=-?+∞∞-dx x x f t δ (C )∞=-?+∞∞-dx x x f t )()(0δ (D ))()()(0t t f dx x x f =-?+∞∞-δ8.勒让德方程为(A )0)1(2)1(222=++--y l l dx dy x dx yd x(B )0]1)1([2)1(22222=--++--y x m l l dx dy x dx y d x(C )0)(22222=-++y dx dy x dx ym x d x(D )0)(22222=+-+y dxdy x dx y m x d x9.m 阶贝塞尔方程为:(A )0)(22222=--+R m x dx dR x dx R d x (B )0)(22222=-++R m x dx dR x dx R d x (C )0)(22222=+-+R m x dxdR x dx R d x (D )0)(2222=-++R m x dxdR x dx R d x 上 10Z 0是方程W ‘’+P (Z )W ‘+Q (Z )W=0的正则奇点,用级数解法求解时,这个方程的“判定方程“为(A )0)1(21=++---q sp s s (B )0)1(21=++--q sp s s (C )0)1(11=++---q sp s s (D )0)1(22=++---q sp s s二、填空题1、已知解析函数22),()(y x y x u z f -=的实部,则这个解析函数为。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pdf
电路练习题一、选择题(第1组)1、图示电路,求i 。
A :1/2 A B: 1/3 A C :3/2 A D :2/3 A2、图示电路,求u 。
A :2VB :4VC :6VD :8V3、图示单口网络,其端口VCR 关系为:A: u =5i +3 B: u =-5i +3 C :u =-5i -3 D: u =5i-34、图示电路,求i 。
A :2AB :1.5AC :1AD :3A5、图示电路,求i 。
A :1AB :9/13 AC :1/7 AD :2/11 A6、图示电路,问R L 能获得的最大功率。
A :1/3 W B :2W C :2/9 W D :4W7、图示稳态电路,求i 。
A :2A B :1AC :3AD :1.5Ai 4ΩR L4Ω6Ω 10Ω1H108、图示稳态电路,问电容中的储能。
A :4J B :2JC :8JD :1J9、图示电路,t < 0时处于稳态, t = 0时,开关切到a , 当t = 5s 时,u c (t )是多少?A :6.3VB :5VC :2.4VD :3.16V10、图示电路,t < 0时处于稳态,t = 0时, 开关断开,求t = 1s 时u c (t )是多少? A :1.47V B :2.94V C: 5V D :4V11、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在t = 0时, 开关断开,求t = 0.1s 时的电流i (t )。
A :1A B :0 C :0.358A D :0.184 A12、图示正弦稳态电路,求i (t ) 。
A :)452cos(2°+t A B :)452cos(2°−t A C :)452cos(2°−t A D :)452cos(2°+t A13、图示正弦稳态电路中,有效值: I 是10A ,I R 是8A 。
问I c 是多少? A :2A B :18A C :6A D :4Ai(t)1H0.5Ω2ΩA2cos 22t u c1A c (t)2A14、图示正弦稳态电路, 求电阻上的平均功率。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第1-5章答案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第1-5章答案第二章 牛顿定律2 -1 如图(a)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分析与解 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 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 ,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 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 -2 用水平力F N 把一个物体压着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当F N 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 f 的大小( )(A)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B) 随F N 成正比地增大(C) 开始随F N 增大,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就保持不变(D) 无法确定分析与解 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 N 范围内取值.当F N 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 -3 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 ,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该处的行驶速率( )(A) 不得小于gR μ (B) 必须等于gR μ (C) 不得大于gR μ (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 决定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 N .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 =μRg .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2 -4 一物体沿固定圆弧形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则( )(A) 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向圆心,其速率保持不变(B) 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C)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D)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其速率不断增加分析与解 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 N 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 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R m θmg F N 2sin v =-可判断,随θ 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 N 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 *2 -5 图(a)示系统置于以a =1/4 g 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 )(A) 5/8 mg (B) 1/2 mg (C) mg (D) 2mg分析与解 本题可考虑对A 、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 、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 ′为A 、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a 为惯性力.对A 、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 T =5/8 mg .故选(A).讨论 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 A 和a 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 A 和a B 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 A 应斜向上.对a A 、a B 、a 和a ′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琐.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 -6 图示一斜面,倾角为α,底边AB 长为l =2.1 m,质量为m 的物体从题2 -6 图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斜面的摩擦因数为μ=0.14.试问,当α为何值时,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最短? 其数值为多少?分析 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 (t ),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 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 ,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 αmg μαmg =-cos sin(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22cos sin 2121cos t αμαg at αl -== 则 ()αμααg l t cos sin cos 2-= (2) 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0d d =αt ,由式(2)有 ()()0si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μαααμαα则可得 μα12tan -=,o 49=α 此时 ()s 99.0cos sin cos 2min =-=αμααg l t 2 -7 工地上有一吊车,将甲、乙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吊起送至高空.甲块质量为m 1 =2.00 ×102 kg,乙块质量为m 2 =1.00 ×102 kg .设吊车、框架和钢丝绳的质量不计.试求下述两种情况下,钢丝绳所受的张力以及乙块对甲块的作用力:(1) 两物块以10.0 m·s-2 的加速度上升;(2) 两物块以1.0 m·s-2 的加速度上升.从本题的结果,你能体会到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的道理吗?题 2-7 图分析 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 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 T-( m 1 +m 2 )g =(m 1 +m 2 )a (1)F N2 - m 2 g =m 2 a (2)解上述方程,得F T =(m 1 +m 2 )(g +a) (3)F N2 =m 2 (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s-2 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F T =5.94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F ′N2 =-F N2 =-m 2 (g +a) =-1.98 ×103 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s-2 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F T =3.24 ×103 N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F ′N2=-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 -8 如图(a)所示,已知两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3.0kg 物体A 以加速度a =1.0 m·s-2 运动,求物体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滑轮与连接绳的质量不计)分析 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 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 、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m A g -F T =m A a (1)F ′T1 -F f =m B a ′ (2)F ′T -2F T1 =0 (3)考虑到m A =m B =m , F T =F′T , F T1 =F ′T1 ,a ′=2a ,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N 2.724f =+-=a m m mg F()222121v v ''+'-''=m m m mgs μ 由上述各式可得()m m g μm s +'''=22v 2 -10 如图(a)所示,在一只半径为R 的半球形碗内,有一粒质量为m 的小钢球,当小球以角速度ω在水平面内沿碗内壁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它距碗底有多高?题 2-10 图分析 维持钢球在水平面内作匀角速度转动时,必须使钢球受到一与向心加速度相对应的力(向心力),而该力是由碗内壁对球的支持力F N 的分力来提供的,由于支持力F N 始终垂直于碗内壁,所以支持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ω而变的.取图示Oxy 坐标,列出动力学方程,即可求解钢球距碗底的高度.解 取钢球为隔离体,其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在图示坐标中列动力学方程θωmR ma θF n N sin sin 2== (1)mg θF N =cos (2) 且有()Rh R θ-=cos (3) 由上述各式可解得钢球距碗底的高度为 2ωg R h -=可见,h 随ω的变化而变化.2 -11 在如图(a )所示的轻滑轮上跨有一轻绳,绳的两端连接着质量分别为1 kg 和2 kg 的物体A 和B ,现以50 N 的恒力F 向上提滑轮的轴,不计滑轮质量及滑轮与绳间摩擦,求A 和B 的加速度各为多少?题 2-11 图分析 在上提物体过程中,由于滑轮可以转动,所以A 、B 两物体对地加速度并不相同,故应将A 、B 和滑轮分别隔离后,运用牛顿定律求解,本题中因滑轮质量可以不计,故两边绳子张力相等,且有T 2F F =.解 隔离后,各物体受力如图(b )所示,有滑轮02T =-F F AA A A T a m g m F =- BB B B T a m g m F =- 联立三式,得2.15A =a 7.2s m B 2=⋅-a ,2s m -⋅ 讨论 如由式a m m g m m F )()(B A B A +=+-求解,所得a 是A 、B 两物体构成的质点系的质心加速度,并不是A 、B 两物体的加速度.上式叫质心运动定理.2 -12 一质量为50 g 的物体挂在一弹簧末端后伸长一段距离后静止,经扰动后物体作上下振动,若以物体静平衡位置为原点,向下为y 轴正向.测得其运动规律按余弦形式即)2/5cos(20.0π+=t y ,式中t 以s 计,y 以m 计,试求:(1)作用于该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大小;(2)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大小与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y 距离成正比.分析 本题可直接用22d /d t y m ma F ==求解,y 为物体的运动方程,F 即为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实为重力与弹簧力之和)的表达式,本题显示了物体作简谐运动时的动力学特征.解 (1)由分析知F )(2/5cos 25.0d /d 22π+-===t t y ma (N )该式表示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外力随时间t 按余弦作用周期性变化,F >0表示合力外力向下,F <0表示合外力向上.(2) F y t t 25.1)]2/5(cos 20.0[25.1)2/5cos(25.0-=+-=+-=ππ.由上式知,合外力F 的大小与物体离开平衡位置距离y 的大小成正比.“-”号表示与位移的方向相反.2 -13 一质量为10 kg 的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沿x 轴作直线运动,已知F =120t +40,式中F 的单位为N, t的单位的s.在t =0时,质点位于x =5.0 m 处,其速度v 0=6.0 m·1s -.求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位置.分析 这是在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由于力是时间的函数,而加速度a =d v /d t ,这时,动力学方程就成为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微分方程,解此微分方程可得质点的速度v (t );由速度的定义v =d x /d t ,用积分的方法可求出质点的位置.解 因加速度a =d v /d t ,在直线运动中,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tm t d d 40120v =+ 依据质点运动的初始条件,即t 0 =0 时v 0 =6.0 m·s-1 ,运用分离变量法对上式积分,得()⎰⎰+=tt t 0d 0.40.12d 0v v v v =6.0+4.0t+6.0t 2又因v =d x /d t ,并由质点运动的初始条件:t 0 =0 时 x 0 =5.0 m,对上式分离变量后积分,有()⎰⎰++=t xx t t t x 020d 0.60.40.6d x =5.0+6.0t+2.0t 2 +2.0t 32 -14 轻型飞机连同驾驶员总质量为1.0 ×103 kg .飞机以55.0 m·s-1 的速率在水平跑道上着陆后,驾驶员开始制动,若阻力与时间成正比,比例系数α=5.0 ×102 N·s-1 ,空气对飞机升力不计,求:(1) 10s后飞机的速率;(2) 飞机着陆后10s内滑行的距离.分析 飞机连同驾驶员在水平跑道上运动可视为质点作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所受制动力F 为变力,且是时间的函数.在求速率和距离时,可根据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采用分离变量法求解.解 以地面飞机滑行方向为坐标正方向,由牛顿运动定律及初始条件,有t αt m ma F -===d d v ⎰⎰-=t t m t α0d d 0v v v 得 202t mα-=v v 因此,飞机着陆10s后的速率为v =30 m·s-1 又 ⎰⎰⎪⎭⎫ ⎝⎛-=t xx t t m αx 0200d 2d v 故飞机着陆后10s内所滑行的距离m 4676300=-=-=t mαt x x s v 2 -15 质量为m 的跳水运动员,从10.0 m 高台上由静止跳下落入水中.高台距水面距离为h .把跳水运动员视为质点,并略去空气阻力.运动员入水后垂直下沉,水对其阻力为b v 2 ,其中b 为一常量.若以水面上一点为坐标原点O ,竖直向下为Oy 轴,求:(1) 运动员在水中的速率v 与y 的函数关系;(2) 如b /m =0.40m -1 ,跳水运动员在水中下沉多少距离才能使其速率v 减少到落水速率v 0 的1/10? (假定跳水运动员在水中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大小恰好相等)题 2-15 图分析 该题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入水前是自由落体运动,入水后,物体受重力P 、浮力F 和水的阻力f F 的作用,其合力是一变力,因此,物体作变加速运动.虽然物体的受力分析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变力是速度的函数(在有些问题中变力是时间、位置的函数),对这类问题列出动力学方程并不复杂,但要从它计算出物体运动的位置和速度就比较困难了.通常需要采用积分的方法去解所列出的微分方程.这也成了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到积分变量的统一和初始条件的确定.解 (1) 运动员入水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故入水时的速度为gh 20=v运动员入水后,由牛顿定律得P -f F -F =ma由题意P =F 、f F =b v 2 ,而a =d v /d t =v (d v /d y ),代入上式后得-b v 2= m v (d v /d y )考虑到初始条件y 0 =0 时, gh 20=v ,对上式积分,有⎰⎰=⎪⎭⎫ ⎝⎛-v v v v 0d d 0ty b m m by m by e gh e //02--==v v(2) 将已知条件b/m =0.4 m -1 ,v =0.1v 0 代入上式,则得m 76.5ln 0=-=v v b m y 2 -16 一质量为m 的小球最初位于如图(a)所示的A 点,然后沿半径为r 的光滑圆轨道ADCB 下滑.试求小球到达点C 时的角速度和对圆轨道的作用力.题 2-16 图分析 该题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在取自然坐标的情况下,沿圆弧方向的加速度就是切向加速度a t,与其相对应的外力F t是重力的切向分量mg sin α,而与法向加速度a n 相对应的外力是支持力F N 和重力的法向分量mg cos α.由此,可分别列出切向和法向的动力学方程F t=m d v /d t 和F n =ma n .由于小球在滑动过程中加速度不是恒定的,因此,需应用积分求解,为使运算简便,可转换积分变量.该题也能应用以小球、圆弧与地球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小球的速度和角速度,方法比较简便.但它不能直接给出小球与圆弧表面之间的作用力.解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P 和圆轨道对它的支持力F N .取图(b)所示的自然坐标系,由牛顿定律得tm αmg F t d d sin v =-= (1) Rm m αmg F F N n 2cos v =-= (2) 由tαr t s d d d d ==v ,得v αr t d d =,代入式(1),并根据小球从点A 运动到点C 的始末条件,进行积分,有 ()⎰⎰-=απαα2/sin 0d rg d v v v v 得αrg cos 2=v 则小球在点C 的角速度为r αg rω/cos 2==v由式(2)得αmg αmg rm m F N cos 3cos 2=+=v由此可得小球对圆轨道的作用力为αmg F F N Ncos 3-=-=' 负号表示F ′N 与e n 反向.2 -17 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半径为R 的固定圆环,物体紧贴环的内侧作圆周运动,其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物体的速率为v 0 ,求:(1) t 时刻物体的速率;(2) 当物体速率从v 0减少2/0v 时,物体所经历的时间及经过的路程.题 2-17 图分析 运动学与动力学之间的联系是以加速度为桥梁的,因而,可先分析动力学问题.物体在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促使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圆环内侧对物体的支持力F N 和环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F f ,而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F N ′成正比,且F N 与F N ′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样,就可通过它们把切向和法向两个加速度联系起来了,从而可用运动学的积分关系式求解速率和路程. 解 (1) 设物体质量为m ,取图中所示的自然坐标,按牛顿定律,有Rm ma F n N 2v ==tma F t d d f v -=-= 由分析中可知,摩擦力的大小F f=μF N ,由上述各式可得tR μd d 2v v -= 取初始条件t =0 时v =v 0 ,并对上式进行积分,有⎰⎰-=v v v v 020d d μR t ttμR R 00v v v +=(2) 当物体的速率从v 0 减少到2/0v 时,由上式可得所需的时间为v μR t ='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t t t tμR R t s 000d d v v v2ln μR s =2 -18 一物体自地球表面以速率v 0 竖直上抛.假定空气对物体阻力的值为F r =km v 2 ,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k 为常量.试求:(1) 该物体能上升的高度;(2)物体返回地面时速度的值.(设重力加速度为常量.)题 2-18 图分析 由于空气对物体的阻力始终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物体在上抛过程中所受重力P 和阻力F r 的方向相同;而下落过程中,所受重力P 和阻力F r 的方向则相反.又因阻力是变力,在解动力学方程时,需用积分的方法.解 分别对物体上抛、下落时作受力分析,以地面为原点,竖直向上为y 轴(如图所示).(1) 物体在上抛过程中,根据牛顿定律有ym t mkm mg d d d d 2vv v v ==-- 依据初始条件对上式积分,有⎰⎰+-=02d d v v v v k g y y⎪⎪⎭⎫⎝⎛++-=202ln 21v v k g k g k y 物体到达最高处时, v =0,故有⎪⎪⎭⎫ ⎝⎛+==g k g k y h 20max ln 21v(2) 物体下落过程中,有yvmkm mg d d 2v v =+- 对上式积分,有⎰⎰--=02d d v v v v k g y y则2/1201-⎪⎪⎭⎫ ⎝⎛+=g k v v v2 -19 质量为m 的摩托车,在恒定的牵引力F 的作用下工作,它所受的阻力与其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它能达到的最大速率是v m .试计算从静止加速到v m /2所需的时间以及所走过的路程.分析 该题依然是运用动力学方程求解变力作用下的速度和位置的问题,求解方法与前两题相似,只是在解题过程中必须设法求出阻力系数k .由于阻力F r =k v 2 ,且F r 又与恒力F 的方向相反;故当阻力随速度增加至与恒力大小相等时,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因此,根据速度最大值可求出阻力系数来.但在求摩托车所走路程时,需对变量作变换.解 设摩托车沿x 轴正方向运动,在牵引力F 和阻力F r 同时作用下,由牛顿定律有tmk F d d 2vv =- (1) 当加速度a =d v /d t =0 时,摩托车的速率最大,因此可得k =F/v m 2 (2)由式(1)和式(2)可得t m F m d d 122vv v =⎪⎪⎭⎫ ⎝⎛- (3) 根据始末条件对式(3)积分,有⎰⎰-⎪⎪⎭⎫ ⎝⎛-=m m tF mt v v v v 2101220d 1d则 3ln 2Fm t mv =又因式(3)中xm t md d d d vv v =,再利用始末条件对式(3)积分,有 ⎰⎰-⎪⎪⎭⎫ ⎝⎛-=m m xF mx v v v v 2101220d 1d则Fm F m x m m 22144.034ln 2v v ≈=*2 -20 在卡车车厢底板上放一木箱,该木箱距车箱前沿挡板的距离L =2.0 m,已知制动时卡车的加速度a=7.0 m·s-2 ,设制动一开始木箱就开始滑动.求该木箱撞上挡板时相对卡车的速率为多大?设木箱与底板间滑动摩擦因数μ=0.50.分析 如同习题2 -5 分析中指出的那样,可对木箱加上惯性力F 0 后,以车厢为参考系进行求解,如图所示,此时木箱在水平方向受到惯性力和摩擦力作用,图中a ′为木箱相对车厢的加速度. 解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相关运动学规律有F 0 -f F =ma -μmg =ma′ (1)v ′ 2 =2a′L (2)联立解(1)(2)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木箱撞上车厢挡板时的速度为()L g a μ-='2v =1s m 9.2-⋅=第二章 牛顿定律2 -1 如图(a)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联结置于光滑的斜面上,若斜面向左方作加速运动,当物体刚脱离斜面时,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g sin θ (B) g cos θ (C) g tan θ (D) g cot θ分析与解 当物体离开斜面瞬间,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消失为零,物体在绳子拉力F T (其方向仍可认为平行于斜面)和重力作用下产生平行水平面向左的加速度a ,如图(b)所示,由其可解得合外力为mg cot θ,故选(D).求解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刚离开斜面瞬间的物体受力情况和状态特征.2 -2 用水平力F N 把一个物体压着靠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当F N 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F f 的大小( )(A) 不为零,但保持不变 (B) 随F N 成正比地增大(C) 开始随F N 增大,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就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分析与解 与滑动摩擦力不同的是,静摩擦力可在零与最大值μF N 范围内取值.当F N 增加时,静摩擦力可取的最大值成正比增加,但具体大小则取决于被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知,物体一直保持静止状态,故静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保持不变,故选(A).2 -3 一段路面水平的公路,转弯处轨道半径为R ,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要使汽车不至于发生侧向打滑,汽车在该处的行驶速率( ) (A) 不得小于gR μ (B) 必须等于gR μ(C) 不得大于gR μ (D) 还应由汽车的质量m 决定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汽车应在水平面内作匀速率圆周运动,为保证汽车转弯时不侧向打滑,所需向心力只能由路面与轮胎间的静摩擦力提供,能够提供的最大向心力应为μF N .由此可算得汽车转弯的最大速率应为v =μRg .因此只要汽车转弯时的实际速率不大于此值,均能保证不侧向打滑.应选(C). 2 -4 一物体沿固定圆弧形光滑轨道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则( ) (A) 它的加速度方向永远指向圆心,其速率保持不变 (B) 它受到的轨道的作用力的大小不断增加 (C)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变化,方向永远指向圆心 (D) 它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其速率不断增加分析与解 由图可知,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受到大小和方向不变的重力以及时刻指向圆轨道中心的轨道支持力F N 作用,其合外力方向并非指向圆心,其大小和方向均与物体所在位置有关.重力的切向分量(m g cos θ) 使物体的速率将会不断增加(由机械能守恒亦可判断),则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又称法向力)将不断增大,由轨道法向方向上的动力学方程Rmθmg F N 2sin v =-可判断,随θ 角的不断增大过程,轨道支持力F N 也将不断增大,由此可见应选(B).*2 -5 图(a)示系统置于以a =1/4 g 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 ) (A) 5/8 mg (B) 1/2 mg (C) mg (D) 2mg分析与解 本题可考虑对A 、B 两物体加上惯性力后,以电梯这个非惯性参考系进行求解.此时A 、B 两物体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图中a ′为A 、B 两物体相对电梯的加速度,ma 为惯性力.对A 、B 两物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F T =5/8 mg .故选(A).讨论 对于习题2 -5 这种类型的物理问题,往往从非惯性参考系(本题为电梯)观察到的运动图像较为明确,但由于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故从非惯性参考系求解力学问题时,必须对物体加上一个虚拟的惯性力.如以地面为惯性参考系求解,则两物体的加速度a A 和a B 均应对地而言,本题中a A 和a B 的大小与方向均不相同.其中a A 应斜向上.对a A 、a B 、a 和a ′之间还要用到相对运动规律,求解过程较繁琐.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尝试一下.2 -6 图示一斜面,倾角为α,底边AB 长为l =2.1 m,质量为m 的物体从题2 -6 图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滑动,斜面的摩擦因数为μ=0.14.试问,当α为何值时,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最短? 其数值为多少?分析 动力学问题一般分为两类:(1) 已知物体受力求其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析其所受的力.当然,在一个具体题目中,这两类问题并无截然的界限,且都是以加速度作为中介,把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规律联系起来.本题关键在列出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后,解出倾角与时间的函数关系α=f (t ),然后运用对t 求极值的方法即可得出数值来.解 取沿斜面为坐标轴Ox ,原点O 位于斜面顶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 αmg μαmg =-cos sin(1)又物体在斜面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22cos sin 2121cos t αμαg at αl -==则()αμααg lt cos sin cos 2-=(2)为使下滑的时间最短,可令0d d =αt,由式(2)有 ()()0sin cos cos cos sin sin =-+--αμαααμαα则可得μα12tan -=,o 49=α 此时()s 99.0cos sin cos 2min =-=αμααg lt2 -7 工地上有一吊车,将甲、乙两块混凝土预制板吊起送至高空.甲块质量为m 1 =2.00 ×102 kg,乙块质量为m 2 =1.00 ×102 kg .设吊车、框架和钢丝绳的质量不计.试求下述两种情况下,钢丝绳所受的张力以及乙块对甲块的作用力:(1) 两物块以10.0 m·s-2 的加速度上升;(2) 两物块以1.0 m·s-2 的加速度上升.从本题的结果,你能体会到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的道理吗?题 2-7 图分析 预制板、吊车框架、钢丝等可视为一组物体.处理动力学问题通常采用“隔离体”的方法,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作用力,在所选定的惯性系中列出它们各自的动力学方程.根据连接体中物体的多少可列出相应数目的方程式.结合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解决物体的运动或相互作用力.解 按题意,可分别取吊车(含甲、乙)和乙作为隔离体,画示力图,并取竖直向上为O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当框架以加速度a 上升时,有F T-( m 1 +m 2 )g =(m 1 +m 2 )a (1)F N2 - m 2 g =m 2 a (2)解上述方程,得F T =(m 1 +m 2 )(g +a) (3) F N2 =m 2 (g +a) (4)(1)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0 m·s-2 上升时,由式(3)可得绳所受张力的值为F T =5.94 ×103 N乙对甲的作用力为F ′N2 =-F N2 =-m 2 (g +a) =-1.98 ×103 N(2) 当整个装置以加速度a =1 m·s-2 上升时,得绳张力的值为F T =3.24 ×103 N此时,乙对甲的作用力则为F ′N2=-1.08 ×103 N由上述计算可见,在起吊相同重量的物体时,由于起吊加速度不同,绳中所受张力也不同,加速度大,绳中张力也大.因此,起吊重物时必须缓慢加速,以确保起吊过程的安全.2 -8 如图(a)所示,已知两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3.0kg 物体A 以加速度a =1.0 m·s-2 运动,求物体B 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滑轮与连接绳的质量不计)分析 该题为连接体问题,同样可用隔离体法求解.分析时应注意到绳中张力大小处处相等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在绳的质量和伸长可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的前提下成立.同时也要注意到张力方向是不同的.解 分别对物体和滑轮作受力分析[图(b)].由牛顿定律分别对物体A 、B 及滑轮列动力学方程,有m A g -F T =m A a (1) F ′T1 -F f =m B a ′ (2) F ′T -2F T1 =0 (3)考虑到m A =m B =m , F T =F′T , F T1 =F ′T1 ,a ′=2a ,可联立解得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N 2.724f =+-=am m mg F题 2-8 图讨论 动力学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分为:(1) 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受力,选定坐标;(2) 根据物理的定理和定律列出原始方程组;(3) 解方程组,得出文字结果;(4) 核对量纲,再代入数据,计算出结果来. 2 -9 质量为m ′的长平板A 以速度v ′在光滑平面上作直线运动,现将质量为m 的木块B 轻轻平稳地放在长平板上,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木块在长平板上滑行多远才能与板取得共同速度?分析 当木块B 平稳地轻轻放至运动着的平板A 上时,木块的初速度可视为零,由于它与平板之间速度的差异而存在滑动摩擦力,该力将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定律可得到它们各自相对地面的加速度.换以平板为参考系来分析,此时,木块以初速度-v ′(与平板运动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相对加速度,按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该题也可应用第三章所讲述的系统的动能定理来解.将平板与木块作为系统,该系统的动能由平板原有的动能变为木块和平板一起运动的动能,而它们的共同速度可根据动量定理求得.又因为系统内只有摩擦力作功,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摩擦力的功应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木块相对平板移动的距离即可求出.解1 以地面为参考系,在摩擦力f F =μmg 的作用下,根据牛顿定律分别对木块、平板列出动力学方程。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
第11章综合习题11.1,设弦的初始位移为,初始速度为,求解无限长弦的自由振动.[答案 :解即为答朗贝尔公式 ()x ϕ()x ψ11(,)[()()]()d 22x at x at u x t x at x at a ϕϕψξξ+-=++-+⎰pause(0.0000001);end;11.2 半无限长弦的初始位移和速度都是零,端点作微小振动0|sin x u A t ω==,求解弦的振动.【答案 0,();sin (),()x x x u t u A t t a a aω=<=->】 11.3 求解细圆锥形均质杆的纵振动.【提示 作变换 u x =v/】【答案 12()()f x at f x at u x-++=】 11.4 半无限长杆的端点受到纵向力()sin F t A t ω=作用,求解杆的纵振动.【答案 00()()1,()d 221 ()d cos ()2x at at x x at at x x t u a a aA x aA t a YS a YS ϕϕψξξψξξωωω+-++->=+++--⎰⎰】 11.5已知初始电压分布为cos A kx ,cos kx ,求解无线长理想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传播情况,【答案cos (),cos ()A k x at i k x at -=-v =】11.6 在GL CR =条件下求无限长传输线上的电报方程的通解.【答案 11{[()()]()d 22R x at t L x at e x at x at aϕϕψξξ+--++-+⎰】 11.7已知端点通过电阻R 而相接,初始电压分布为cos A kx ,初始电流分布为cos kx .求解半无限长理想传输线上电报方程的解;在什么条件下端点没有反射(遮住情况叫作匹配)?【答案 匹配的条件是0R =本章计算机仿真11.8 试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将11.2的弦振动规律以图形的分式表示出来.【解】计算机仿真程序w=pi;a=2;A=1.2;x=0:0.01:10;for t=1:0.5:25u=A*sin(pi*(t-x/a));plot(x,u);title('弦振动')xlabel('x')ylabel('u')11.9试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将11.5中的电压分布和电流分布用图形表示出来.【解】计算机仿真程序w=pi;a=2;A=1.2;k=2*pi;C=0.006;L=0.003;x=0:0.001:10;for t=1:0.5:25subplot(2,1,1);v=A*cos(k*(t-x/a));plot(x,v);title('电压动态分布')xlabel('x')ylabel('v')pause(0.0000001);subplot(2,1,2);i=sqrt(C/L)*A*cos(k*(t-x/a));plot(x,i);title('电流动态分布')xlabel('x')ylabel('i')pause(0.0000001);end;。
数学物理方法 第二版 (武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习题01-04
⎛π ⎞ i π 4+2 nπ ) 2 π 2+ 2 nπ i ⎜ + nπ ⎟ ⎤ i 1 + i ⎡ 2e ( π ⎝4 ⎠ 2 =⎢ = = e e (8) , ( n = 0, 1), Am = 1 , Arg = + nπ + 2kπ , ⎥ −iπ 4 1 − i ⎣ 2e 4 ⎦
( −1) Re =
(1)
(3) arg (1 − z ) = arg (1 − x − iy ) = 0 ⇔ 1 − x > 0 且 y = 0 ,即 x < 1 , y = 0 ;
w.
ww
arg (1 + z ) = arg (1 + x + iy ) =
arg ( z + 1 − i ) = arg ⎡ ⎣ x + 1 + i ( y − 1) ⎤ ⎦=
课后答案网,用心为你服务!
最全最多的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尽在课后答案网()!
Khdaw团队一直秉承用心为大家服务的宗旨,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出发点,
爱校园() 课后答案网() 淘答案()
则 z ′ = z − z0 ,即 x′ + iy′ = x − x0 + i ( y − y0 ) ,由此得 x′ = x − x0 , y′ = y − y0 。
ww
如图,
w.
AB i∠A z1 − z3 AC i∠C AB AC z2 − z1 , ∠A = ∠ C 。 e , e 。所以 = = = z3 − z1 AC z2 − z3 BC AC BC AB AC 可得 AB = BC = AC ,即 = AC BC
⎛ 2n + 1 ⎞ ⎛ 2n + 1 ⎞ Re = cos ⎜ π ⎟ , Im = sin ⎜ π ⎟; ⎝ 4 ⎠ ⎝ 4 ⎠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1)
充分性。设任给ε > 0,存在N(ε ) > 0,使当n>N时,zn+ p − z0 < ε成立。由
xn+ p − xn ≤ (xn+ p − xn)(2 yn+ p − yn)2 = zn+ p − zn < ε
yn+ p − yn ≤ (xn+ p − xn)(2 yn+ p − yn)2 = zn+ p − zn < ε
②
将①式与②式相除,易见 c 3 = 1,即 c = 1,由此得证。
8.试利用 Re z = x ≤ x2 + y2 = z 证明 z1 + z2 ≥ z1 + z2 , z1 − z2 ≥ z1 − z2
证 将第一个不等式两边平方,则不等式右边的式子为
z1 + z 2 2 = ( z1 + z 2 )( z1 + z 2 )∗ = z1 z1∗ + z 2 z 2∗ + z1 z 2∗ + z1∗ z 2
4x ≥ 0
x≥0
3 见课上例题
4. 求在ω = 1 下,直线 Re z = c (常数)映射为什么图形?
z
μ ν 解:在ω = 1 的映射下, 与 满足什么方程? z
右半平面(包括 y 轴)
由c = Re z = Re 1 w
= Re 1 μ + iν
=
μ μ2 +ν 2
∴c(μ 2 +ν 2 ) = μ
25(x2 − 6x + 9) + 25 y2 = 625 −150x + 9x2
16x2 + 25 y2 = (20)2 ,点集为椭圆: ( x )2 + ( y )2 = 1 54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习题答案数学物理方法课后习题答案数学物理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将数学和物理相结合,为解决物理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针对数学物理方法课后习题给出一些答案和解析。
1. 假设有一根长度为L的均匀细杆,质量为M,细杆的一端固定在原点O,另一端可以自由运动。
求细杆的转动惯量和转动轴上的质心位置。
解析:首先,根据细杆的定义,我们可以将细杆看作是一根连续分布的质点链。
设细杆的质心位置为x,将细杆分为两段,一段长为x,质量为m1,另一段长为L-x,质量为m2。
由于细杆是均匀的,所以m1/m2=(L-x)/x。
根据转动惯量的定义,细杆的转动惯量为I=∫r^2dm,其中r为质点到转动轴的距离,dm为质点的质量微元。
对于细杆的转动惯量,可以将细杆看作是一根连续分布的质点链,所以I=∫r^2dm=∫x^2dm1+∫(L-x)^2dm2。
根据质心的定义,细杆的质心位置为x=(m1*x+m2*(L-x))/(m1+m2)。
将m1/m2=(L-x)/x代入,化简得到x=L/2,即细杆的质心位置在中点。
2. 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沿着x轴运动,其位置关于时间的函数为x(t)=Acos(ωt+φ),其中A、ω和φ为常数。
求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
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位置函数,可以求出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首先,速度的定义为v(t)=dx(t)/dt。
对位置函数求导,得到v(t)=-Aωsin(ωt+φ)。
然后,加速度的定义为a(t)=dv(t)/dt。
对速度函数求导,得到a(t)=-Aω^2cos(ωt+φ)。
所以,质点的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为v(t)=-Aωsin(ωt+φ),加速度关于时间的函数为a(t)=-Aω^2cos(ωt+φ)。
3. 一个质点受到一个外力F=mg和一个阻力F=-kv的作用,其中m为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k为阻力系数。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平时课后习题作业)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波动方程§1 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4. 绝对柔软逐条而均匀的弦线有一端固定,在它本身重力作用下,此线处于铅垂平衡位置,试导出此线的微小横振动方程。
解:如图2,设弦长为l ,弦的线密度为ρ,则x 点处的张力)(x T 为)()(x l g x T -=ρ且)(x T 的方向总是沿着弦在x 点处的切线方向。
仍以),(t x u 表示弦上各点在时刻t 沿垂直于x 轴方向的位移,取弦段),,(x x x ∆+则弦段两端张力在u 轴方向的投影分别为)(sin ))(();(sin )(x x x x l g x x l g ∆+∆+--θρθρ其中)(x θ表示)(x T 方向与x 轴的夹角又 .sin x u tg ∂∂=≈θθ 于是得运动方程x ux x l tu x ∂∂∆+-=∂∂∆)]([22ρ∣x u x l g x x ∂∂--∆+][ρ∣g x ρ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 ∆,再令0→∆x 得])[(22x ux l x g t u ∂∂-∂∂=∂∂。
5. 验证 2221),,(y x t t y x u --=在锥222y x t -->0中都满足波动方程222222y u x u t u ∂∂+∂∂=∂∂证:函数2221),,(yx t t y x u --=在锥222y x t -->0内对变量t y x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
且t y x t tu⋅---=∂∂-23222)(2252222322222)(3)(t y x t y x t tu⋅--+---=∂∂--)2()(22223222y x t y x t++⋅--=-x y x t xu⋅--=∂∂-23222)(()()22522223222223x y x t y xt xu ----+--=∂∂()()222252222y x t y x t -+--=-同理 ()()22225222222y x t y x t yu+---=∂∂-所以 ()().222222252222222t uyx ty x t yu xu ∂∂=++--=∂∂+∂∂-即得所证。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课后答案【篇一:数学物理方法习题】1、求解定解问题:utt?a2uxx?0,(0?x?1),u|x?0?u|x?l?0,l?n0hx,(0?x?),?ln0?(p-223) ?u|t?0??hl(l?x),(?x?l),?ln0?l???n0u|t?0?0,(0?x?l).2、长为l的弦,两端固定,弦中张力为t,在距一端为x0的一点以力f0把弦拉开,然后撤出这力,求解弦的震动。
[提示:定解问题为 utt?a2uxx?0,(0?x?l),u(0,t)?u(l,t)?0,?f0l?x0x,(0?x?x0), ??tlu(x,0)???f0x0(l?x),(x?x?l),0??tlut|t?0?0.] (p-227)3、求解细杆导热问题,杆长l,两端保持为零度,初始温度分布u|t?0?bx(l?x)/l2。
[定解问题为k?22u?au?0,(a?)(0?x?l),xx?tc???] (p-230)u|x?0?u|x?l?0,??u|t?0?bx(l?x)/l2.???4、求解定解问题??2u?2u2??a?0,0?x?l,t?022??t?x?ux?0?0,ux?l?0. ??3?x?u?u ?asin,?0.?t?0l?tt?0?4、长为l的均匀杆,两端受压从而长度缩为l(1?2?),放手后自由振动,求解杆的这一振动。
[提示:定解问题为?utt?a2uxx?0,(0?x?l),?ux|x?0?ux|x?l?0,??](p-236) ?2u|?2?(?x),t?0?l?ut|t?0?0.??5、长为l的杆,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力f0而伸长,求解杆在放手后的振动。
[提示:定解问题为?utt?a2uxx?0,(0?x?l),?u|x?0?0,ux|x?l?0,??] (p-238)x?uxf?0?u(x,0)??0dx??0,?xys?ut|t?0?0.??6、长为l的杆,上端固定在电梯天花板,杆身竖直,下端自由、电梯下降,当速度为v0时突然停止,求解杆的振动。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答案数学物理方法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过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释这些现象和规律。
在学习数学物理方法的过程中,习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数学物理方法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求解微分方程:dy/dx = x^2 + y^2解:将方程改写为dy/(x^2 + y^2) = dx,然后对两边同时积分得到:arctan(y/x) = x + C其中C为积分常数。
将等式两边同时取正切,得到:y/x = tan(x + C)即为所求的解。
2. 求解偏微分方程:∂u/∂t = a^2(∂^2u/∂x^2 + ∂^2u/∂y^2)解:假设u(x, y, t) = X(x)Y(y)T(t),将其代入方程得到:X(x)Y(y)T'(t) = a^2(X''(x)Y(y) + X(x)Y''(y))整理得到:T'(t)/a^2T(t) = X''(x)/X(x) + Y''(y)/Y(y)由于等式两边只依赖于不同的变量,所以必须等于同一个常数,设为-k^2。
于是得到三个常微分方程:T'(t)/a^2T(t) = -k^2X''(x)/X(x) = -k^2Y''(y)/Y(y) = -k^2解这三个方程,得到:T(t) = C1e^(-a^2k^2t)X(x) = C2sin(kx) + C3cos(kx)Y(y) = C4sin(ky) + C5cos(ky)将三个方程的解合并,得到原方程的通解:u(x, y, t) = Σ[C1e^(-a^2k^2t)][C2sin(kx) + C3cos(kx)][C4sin(ky) + C5cos(ky)]其中Σ表示对k的求和。
数学物理方法答案-部分
向安平 2003年9月30日
目录
iii
目录
I 复变函数概论 复变函数 复数与复数运算 .......................................................................... 复变函数 ................................................................................... 导数 ......................................................................................... 解析函数 ................................................................................... 平面标量场 ................................................................................ 多值函数 ................................................................................... 复变函数的积分 复变函数的积分 .......................................................................... 柯西定理 ................................................................................... 不定积分 ................................................................................... 柯西公式 ................................................................................... 幂级数展开 复数项级数 ............................................................................... 幂级数 ...................................................................................... 泰勒级数展开 ............................................................................. 解析延拓 ................................................................................... 洛朗级数展开 ............................................................................. 孤立奇点的分类 .......................................................................... 留数定理 留数定理 ................................................................................... 应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 .................................................. 计算定分的补充例体 .................................................................... 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级数 ................................................................................ Fourier积分与Fourier变换 ............................................................... δ函数 ....................................................................................... Laplace 变 换 符号法 ...................................................................................... Laplace变换 ............................................................................... Laplace变换的反演 ....................................................................... 应用例 ......................................................................................
数学物理第二版答案
数学物理第二版答案【篇一: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波动方程1 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点处的点在时刻t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u(x,t)满足方程???u????u????x????e? ?t??t??x??x?其中?为杆的密度,e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与x??x。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刻t的相对伸长。
在时刻t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x?u(x,t);x??x?u(x??x,t)其相对伸长等于令[x??x?u(x??x,t)]?[x?u(x,t)]??x?ux(x???x,t) ?x?x?0,取极限得在点x的相对伸长为ux(x,t)。
由虎克定律,张力t(x,t)等于t(x,t)?e(x)ux(x,t)其中e(x)是在点x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s(x),则作用在杆段(x,x??x)两端的力分别为e(x)s(x)ux(x,t);e(x??x)s(x??x)ux(x??x,t).于是得运动方程 ?(x)s(x)??x?utt(x,t)?esux(x??x)|x??x?esux(x)|x?(esux) ?x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再令?x?0得?(x)s(x)utt?若s(x)?常量,则得?u?2u??(x)2=(e(x)) ?x?x?t即得所证。
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x?0,x?l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u(0,t)?0,u(l,t)?0.(2)若x?l为自由端,则杆在x?l的张力t(l,t)?e(x)的边界条件为 ?u|等于零,因此相应?xx?l?u|=0 ?xx?l?u∣x?0?0 ?x同理,若x?0为自由端,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3)若x?l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点,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由函数v(t)给出,则在x?l端支承的伸长为u(l,t)?v(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az + b = 1 , a , b 为任意复数。 bz + a
kh
1 1 − iϕ = e ,即 z 关于单位圆的对称点。 z ρ
课
后
旋转 180 度。 z = ρ e
− iϕ
,即 z 关于实轴的对称点。
da
w.
3.已知一复数 z ,画出 iz , − z , z ,
案 网
1 1 , ,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 z z
由 ∠A = ∠C 可得 AB = BC ,代入
z2 − z1 = z3 − z2 = z1 − z3 。
kh
8.设复数 z1 , z2 , z3 满足
z2 − z1 z1 − z3 。证明: z2 − z1 = z3 − z2 = z1 − z3 。 = z3 − z1 z2 − z3
da
课
后
y′ = − x sin θ + y cosθ 。
(1)
(3) arg (1 − z ) = arg (1 − x − iy ) = 0 ⇔ 1 − x > 0 且 y = 0 ,即 x < 1 , y = 0 ;
w.
ww
arg (1 + z ) = arg (1 + x + iy ) =
arg ( z + 1 − i ) = arg ⎡ ⎣ x + 1 + i ( y − 1) ⎤ ⎦=
iz
− y + ix
, Am = e
−y
, Arg = x + 2kπ ,Re = e
w.
−y
4
(3) Am = 1 , Arg = sinx + 2kπ , Re = cos ( sin x ) , Im = sin ( sin x ) ;
案 网
,( n = 0,1,2,3), Am = 1 , Arg =
均为常数; (6) z − i < 1 , 1 < z − i <
2; ( 7 ) z − a = z − b , a , b 为常数; (8)
( 9 ) z + Re z < 1 ; ( 10 ) z − a + z − b = c ,其中 a , b , c ,为常数,且 c > a − b ;
2
(2)Re = 1 − cos α ,Im = sin α ,Am =
+ sin 2 α = 2 − 2 cos α = 2sin
sinα tan ( Arg ) = = 1 − cos α
2sin
2 = cot α ,所以 Arg = π − α + 2kπ ; α 2 2 2sin 2 2 2
1
⎛π ⎞ i π 4+2 nπ ) 2 π 2+ 2 nπ i ⎜ + nπ ⎟ ⎤ i 1 + i ⎡ 2e ( π ⎝4 ⎠ 2 =⎢ = = e e (8) , ( n = 0, 1), Am = 1 , Arg = + nπ + 2kπ , ⎥ −iπ 4 1 − i ⎣ 2e 4 ⎦
( −1) Re =
⎛ 2n + 1 ⎞ ⎛ 2n + 1 ⎞ Re = cos ⎜ π ⎟ , Im = sin ⎜ π ⎟; ⎝ 4 ⎠ ⎝ 4 ⎠
(7) 1 + i =
kh
2e
⎛π ⎞ i ⎜ + 2 nπ ⎟ 2 ⎝4 ⎠
w.
4
= 2e
,( n = 0,1), Am =
ww
π π n n ⎛π ⎞ Re = 4 2 cos ⎜ + nπ ⎟ = ( −1) 4 2 cos , Im = ( −1) 4 2 sin ; 8 8 ⎝8 ⎠
w.
圆心角的一半,所以 α =
z −z 1 1 z β ,即 arg 3 2 = arg 2 。 2 z3 − z1 2 z1
da
z3 − z2 z , β = arg 2 。由于同弧所对圆周角是 z3 − z1 z1
课
后
答
w.
Hale Waihona Puke 案 网com记z =
ρ eiϕ ,
z ϕ − 1 = eiϕ − 1 = 2 − 2 cos ϕ = 2 sin ≤ ϕ = arg z 。 2 z
2 3 4 4
da
π
3
后
答
z1 − z3 z 2 − z3
z1 − z4 = 实数。 z2 − z4
w.
案 网
如图若四点共圆,则有 ∠ACB = ∠ADB (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反之也成立。写成复数
co
2n
(1) z = ±i ;
, −2 ; (3) z = ±1, ±i ;
co
cos x ,Im = e − y sin x ; 2n + 1 π + 2kπ , 4
2 , Arg =
α
α
m
2
,
(1 − cosα )
α
π
8
+ nπ + 2kπ ,
2.把下列关系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 (1) z < 2 , z = 2 , z > 2 ; ( 2 ) Rez >
arg (1 + z ) =
2
n
( −1) , Im =
2
n
;
(9) Am = e , Arg = 1 + 2kπ , Re = e cos1 , Im = e sin1 ; (10) Am = 1 , Arg = ϕ ( x ) + 2kπ , Re = cos ⎡ ⎣ϕ ( x ) ⎤ ⎦ , Im = sin ⎡ ⎣ϕ ( x ) ⎤ ⎦;
kh
π
3
⇔ 1 + x > 0 且 y = 3 (1 + x ) ;
课
(2)
da
π
2
⇔ x + 1 = 0 且 y −1 > 0 。
后
答
w.
案 网
co
⎛ z −i ⎞ π 0 < arg ⎜ ⎟< 。 ⎝ z +i ⎠ 4
m
(4) 0 < arg (1 − z ) = arg ⎡ ⎣(1 − x ) − iy ⎤ ⎦<
答
只是比 xOy 系中 z 的幅角小 θ ,即 z ′ = ze
− iθ
w.
(2)将坐标系 xOy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 θ 角得到坐标系 x′O′y′ 。如上面右图, x′O′y′ 系中 z ′ ,由此得 x′ = x cos θ + y sin θ ,
案 网
co
标是 ( x, y ) ,在 x′O′y′ 系中坐标 ( x′, y ′ ) 。如上面左图,令 OP = z , O′P = z ′ , OO′ = z0 。
(1)先证
z − 1 ≤ arg z 。 z
z −1 = z − z + z −1 ≤ z − z + z −1 = z −1 + z
(2)
z − 1 ≤ z − 1 + z arg z 。 z
kh
如图, z1 , z2 , z3 在同一圆周上, α = arg
6.用复数 z 表示曲线上的变点。 (1)写出经过点 a 且与复数 b 所代表的矢量平行的直线方
ww
程; (2)写出以 d 和 − d 为焦点,长轴长 2a 的椭圆方程( a > d ) 。 (1)矢量 z − a 与矢量 b 平行,所以 z − a = kb , k 为实数;
(2)由椭圆定义得 z − d + z + d = 2a 。
7.用复数运算法则推出: (1)平面直角坐标平移公式; (2)平面直角坐标旋转公式。
则 z ′ = z − z0 ,即 x′ + iy′ = x − x0 + i ( y − y0 ) ,由此得 x′ = x − x0 , y′ = y − y0 。
ww
如图,
w.
AB i∠A z1 − z3 AC i∠C AB AC z2 − z1 , ∠A = ∠ C 。 e , e 。所以 = = = z3 − z1 AC z2 − z3 BC AC BC AB AC 可得 AB = BC = AC ,即 = AC BC
2
答
把 z 写成 ρ e ,则 iz = ρ e
iϕ
i (ϕ + π 2 )
,即把 z 逆时针旋转 90 度。 − z =
ww
4.若 z = 1 ,试证明
2 ( az + b ) ( az + b ) a 2 + abz + abz + b 2 az + b az + b = = 2 = 1 ,所以 = 1。 2 bz + a bz + a ( bz + a ) ( bz + a ) b + abz + abz + a
答
ww
w.
kh
da
课
后
w.
案 网
旨在为广大学生朋友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co
m
大学答案 --- 中学答案 --- 考研答案 --- 考试答案
1.写出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模和幅角: (2) 1 − cos α + i sin α , 0 ≤ α < 2π ; (3) e (1) 1 + i 3 ; (6) 4 −1 ; (7) 1 + i ; (8) (5) e ;
π
4
⇔ 0 < − y < 1−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