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控制

合集下载

第六讲 连 铸 坯 裂 纹 控 制

第六讲 连 铸 坯 裂 纹 控 制

连 铸 坯 质 量 控 制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冶 金 学 院
3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
3.1铸坯表面裂纹类型
◆ 纵裂纹 ◆ 横裂纹 ◆ 星形裂纹 ◆ 皮下气孔
图3-1 铸坯表面裂纹示意图
连 铸 坯 质 量 控 制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冶 金 学 院
3.2表面纵裂纹
3.2.1定义 沿拉坯方向,板坯表面中心位置或距边部10~15mm处产 生的裂纹。裂纹长10~1500mm,宽0.1~3.5mm,深<5mm。 3.2.2产生原因 在结晶器弯月面区(钢液面下170mm左右),钢凝固在 固相线以下发生δ→γ转变,导致凝固厚度生长的不均匀性, 由于热收缩使坯壳产生应力梯度,在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 坯壳表面形成纵向凹陷,从而形成纵向裂纹。 可以说,结晶器弯月面区凝固壳厚度不均匀性是产生表 面纵裂纹的根本原因,在二冷区铸坯裂纹进一步扩展。
连 铸 坯 质 量 控 制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冶 金 学 院
2.2 产生内裂纹的判据
内裂纹的产生主要决定于凝固面前沿所能承受的应力应 变。当凝固前沿承受的应变ε 超过临界应变ε 临值,则 产生裂纹。 不同作者实际测定ε临值如下:
C,% 0.15 0.17~0.28 0.16~0.23 0.13~0.15 0.13 0.18~0.24 0.42 ε(应变) 0.2~0.5 3.2~3.6 0.5~1.0 3.2~3.3 0.45~0.56 0.32~0.62 1.0~1.5
液面波动<±5mm,纵裂纹最少(图3-8); 液面控制方式对纵裂影响如图3-9。
图3-8 结晶器液面波动对纵裂的影响
图3-9 液面控制方式对纵裂的影响
连 铸 坯 质 量 控 制

连铸板坯表面星状裂纹的形成与控制

连铸板坯表面星状裂纹的形成与控制
10 3
浇注断面: 1 m ( 0 1 0 m ; 20 x 5一 3 ) m 6 5 m 结晶 器长度: 5 m 8m ; 0 中间包容量: 0; 4t 铸机半径: 00m ; 1 0m 5 冶金长度: 96. m ; 288 6 m 3
振动参数:振幅 t 5 m,频率 5 一 5smn 37m . 0 1 / i,负滑脱率 3 .% 6 95 o
Cr c o Co t u u Ca t a a k f n i o s s S b n l Dn Zin i hog g l
g n i k - l e t S ( P noM ia In SeC. l t a6n ad l ) a f s r n t o o e
A s}t s o t p cc oC p dco aMin, h ppr aa s t b a B e n r te C utn eag Te eh nle h h c a d h ai f r i t e o g a a s y d e c s o lgui l k n i a t c n ne u sae, i p dco a e f id a c c f a n h o t n s e t n drg u i u s o t n r o t n e e a r k n a n o d u un r tn o
钢 种
C CO a 4. 0 20 . 20 .
主要成分 ( 及物化指标 %)
S2 i O
3. 00 2. 95
3. 00
从仇
4. 0 40 . 42 .
F 60 . 80 . 85 .
熔点/ T
12 10 18 00 19 00
熔速 ( 5%) , X ( 0C /a 10 / 3 度 1 0 ) " 3 Ps

4#机板坯表面纵裂成因及控制措施

4#机板坯表面纵裂成因及控制措施

4#机板坯表面纵裂成因及控制措施摘要:宏发二炼自投产以来4#机宽厚板表面经常产生批量性纵裂,严重影响宽厚板的轧制和合同的命中率。

车间根据质检提供的板坯缺陷数据统计后发现纵裂主要集中在开浇第一炉和换水口、漏钢报警、换渣线前后的板坯,本文从容易导致铸坯表面纵裂的不同影响因素入手,发现了铸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采取了预防措施,减少了纵裂的产生。

关键词:板坯;结晶器保护渣;纵裂,浸入式水口1、前言连铸坯表面纵裂纹,会影响轧制产品质量。

如长300mm、深2.5mm的纵裂纹在轧制板材上留下1125mm分层缺陷。

纵裂是连铸板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尤其纵裂缺陷影响板材表面质量,严重的将导致板材报废,更有甚者在板坯生产过程中引起纵裂漏钢,给生产和设备带来严重危害,铸坯纵裂的产生原因较多,主要有钢水条件(包括钢水成分、温度等)、保护渣及冷却制度等多种因素。

表面纵裂纹严重影响连铸机的正常生产,为此应从工艺和操作上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使铸坯表面纵裂纹得到有效控制。

2、铸坯表面纵裂纹形成机理通常来说连铸坯表面纵裂主要形成原因是在钢水凝固或铸坯冷却时伴有体积收缩和坯壳与结晶器之间的传热,一旦受到阻力往往会导致应力集中而发生纵裂,铸坯的表面纵裂纹发源于结晶器,钢水通过浸入式水口流入结晶器中形成初生坯壳,冷却不均产生应力,在坯壳相对薄弱抵抗应力能力差处形成裂纹起源。

受二维冷却的影响,坯壳薄弱处多发生在铸坯中心附近,拉坯过程中受到纵向摩擦力产生纵向裂纹,进入二冷区受到强制冷却后加以扩展,尤其在大断面铸坯的生产中更容易出现。

板坯因拉速高,结晶器的形状特殊,更易产生裂纹。

因此严格控制浸入式水口、保护渣及冷却制度是抑制裂纹生长的有效措施。

3、铸坯表面纵裂纹形成原因3.1 钢水条件。

钢水中的[C]含量。

钢中碳含量对板坯纵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钢水凝固过程中发生包晶反应,此时的凝固收缩不仅有热收缩,而且还有相变产生的体积收缩,从而形成气隙加剧了坯壳生长的不均匀性,导致纵裂的产生。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

h
17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3.1表面横裂纹特征
横裂纹可位于铸坯面部或棱边
横裂纹与振痕共生,深度2~4mm,可达7mm,裂纹深处生成 FeO。不易剥落,热轧板表面出现条状裂纹。振痕深,柱状晶 异常,形成元素的偏析层,轧制板上留下花纹状缺陷。
铸坯横裂纹常常被FeO覆盖,只有经过酸洗后,才能发现。
连铸坯表面裂纹 形成及防止
宋晔
h
1内容Βιβλιοθήκη 1 前言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4 铸坯表面星形裂纹 5 结论
h
2
1.前言
连铸坯质量概念: ◆ 铸坯洁净度(夹杂物数量、类型、尺寸、 分布) ◆ 铸坯表面质量(表面裂纹、夹渣、气孔) ◆ 铸坯内部质量(内部裂纹、夹杂物,中 心疏松、缩孔、偏析) ◆ 铸坯形状缺陷(鼓肚、脱方)
h
18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3.2横裂纹产生原因 (1) 横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初始坯壳形成振痕的
波谷处,振痕越深,则横裂纹越严重,在波谷 处,由于: -奥氏体晶界析出沉淀物,产生晶间断裂 -沿振痕波谷S、P元素呈正偏析,降低了钢高 温强度。
这样,振痕波谷处,奥氏体晶界脆性增大,为裂 纹产生提供了条件。
(2) 拉速
拉速增加,纵裂纹指数增加(图2-4);
图2-4 拉速对纵h 裂纹的影响
12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3) 保护渣 液渣层厚度<10mm,纵裂纹增加(图2-5)。
图2-5 液渣层厚度h 对纵裂纹的影响
13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4) 结晶器液面波动 液面波动<±5mm,纵裂纹最少(图2-6);
15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2) 结晶器钢水流动的合理性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及角部纵裂漏钢的成因及防止措

1.连铸小方坯角部纵裂纹的成因:
①角部罩覆不均匀或罩覆层太厚,使液体钢在连铸过程中受到热应力引起膨胀产生断裂;
②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③小方坯结构极差,钢水温度偏低,造成渣覆盖不均匀;
④小方坯温度过低,且温差大;
⑤冶炼操作不当,料柱受冷凝后,小方坯容易出现纵裂现象;
2.防止措施:
①加强实验室指导料柱的冶炼操作,使小方坯温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②合理控制罩覆层厚度,使其尽量均匀;
③及时缓和小方坯温度过快下降,尤其是角部;
④检验小方坯投料前后温度梯度,避免温度太大;
⑤增加添加剂,提高液体钢的流动性和结晶性;
⑥检查炉内温度分布是否均匀,及时调整炉内温度控制;
⑦加强铸坯结构的矫正,提高钢水温度及其均匀性,消除结晶缺陷。

连铸坯表面纵裂纹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连铸坯表面纵裂纹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左 右 1 00 mm

2 3 1 .

宽 大 纵 裂 纹 宽 度 深 度 :
丨 0 - 20m m ,
2 0 - 3 0m m ,
长达几米 严重时会贯穿 板坯而报废


22 .
表 面 纵 裂 纹 原 因 分 析
2 2 .
.1
纵 裂 纹 起 源 于 结 晶 器 的 弯 月 面 区 初 生 凝 固
0 2 -


> 2 1
钢 液 面 波 动 范 围 mm ,
图 4 液 面 波 动 对 裂 纹 指 数 的 影 响
2 .
2. 4
结 晶 器 冷 却 效 果 及 热 流 的 影 响重 要 纵 裂 纹 一 般 均 发 生 在 结 晶 器 内 部 在 结 晶 器


结 晶 器 冷 却 效 果 对 连 铸 坯 纵 裂 纹 的 影 响 非 常 内 部 先 形 成 微 裂 纹 进 入 二 冷 区 后 发 展 成 明 显 的 裂 ,

晶器

于 W M 7 1 .
M2

宽面 铜板平 均热 流 为
侧 面 平 均 热 流 M W M 4 6 1 .

1.
2 /


<z>

右 1
cr >
i . i
a M

图 5 结 晶 器 热 流对 裂 纹 指 数 的 对 应 关 系
板 表 面 纵 裂纹 发 生 率 最 小 M W 3 l .
l- 1.
/ m2 ,


经 统 计 分 析 侧 边 铜 板 热 流 与 宽 边 铜 板 热 流 之

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形成机制及控制

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形成机制及控制

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形成机制及控制
一、纵向裂纹形成机制
1. 高温应力集中
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温应力集中引起的,在连铸坯角部,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形成了应力集中,使得坯体内部产生了拉应力,使得坯体内部产生了拉应力,使得坯体内部产生了拉应力,这种拉应力会使坯体出现纵向裂纹。

2. 冷却不均匀
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的形成,还可能是由于冷却不均匀引起的,当冷却不均匀时,坯体内部的应力分布也会不均匀,当坯体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时,坯体内部的强度也会不均匀,这样就会使坯体内部产生拉应力,使坯体出现纵向裂纹。

二、控制纵向裂纹
1. 改善冷却方式
要控制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首先要采取措施改善冷却方式,使冷却更加均匀,保证坯体内部应力分布均匀,从而减少坯体内部拉应力,减少坯体内部纵向裂纹的形成。

2. 加强质量检查
其次,要加强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坯体内部纵向裂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坯体内部纵向裂纹的形成。

3. 改善坯体质量
此外,还要改善坯体质量,使坯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以抵抗坯体内部的应力,减少坯体内部纵向裂纹的形成。

综上所述,要控制倒角连铸坯角部纵向裂纹,就要采取改善冷却方式、加强质量检查、改善坯体质量等措施,以保证坯体内部应力分布均匀,减少坯体内部纵向裂纹的形成。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控制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控制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控制
一、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产生因素
1、造坯温度:过低的造坯温度会导致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出现,应在钢
水熔化温度的基础上提高造坯温度;
2、造坯件间距:连铸板坯的冷却过程会产生很强的内应力,如果水冷
却造坯件间距过大,冷却之后会出现拉伸变形,从而产生纵裂纹;
3、连铸熔口处处理不当:当积熔渣正常时,若造坯件分离不平衡,也
会使连铸熔口处出现倾斜度,且不平衡的张力会造成热锻段产生纵裂纹;
4、水冷却喷口结构:水冷却温度不均匀,会在板坯表面形成表面纵裂纹,应采取合理的水冷却喷口结构布置,保证冷却水均匀性;
二、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控制措施
1、温度控制:在连铸造坯过程中,采用温度控制措施,确保钢水熔化
温度跨度不要在半钩温度以内,另外,为了减轻连铸板坯表面拉伸应
力也有助于减少纵裂纹;
2、造坯件间距控制:对于比较薄的连铸板坯,如低碳钢、低合金钢等,尤其需要多加注意造坯件间距的控制,相应地采用一定的补偿措施;
3、熔口处理控制:在熔口结构上有要求,要保证熔口垂直度,以保证
熔口平整,以及减少裂纹的出现;
4、水冷却喷口结构控制:采取合理的水冷却喷口结构,尽量取均衡的
喷口布置,以保证冷却的均匀性;。

板坯连铸坯纵裂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

板坯连铸坯纵裂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

板坯连铸坯纵裂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摘要】针对八钢二炼钢实际生产,分析影响板坯表面纵裂的因素,发现纵裂与结晶器冷却强度、保护渣、拉坯速度、钢水过热度等因素相关,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降低连铸坯纵裂率。

【关键词】板坯连铸;结晶器;表面纵裂;保护渣;过热度0.前言在结晶器弯月面附近伴随着凝固初期的液-固相变,包晶反应引起的体积收缩及工艺参数引起的结晶器传热不均匀性,导致初生坯壳厚度不均匀,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坯壳的高温强度时就产生裂纹。

微裂纹在二冷区强制冷却加以扩展,尤其在大断面铸坯的生产中更容易出现表面纵向裂纹[1]。

裂纹沿拉坯方向走向、长短不一,其深度一般为10~20mm,宽度为10~15mm,长度一般有数米,严重的会贯穿整块坯。

关于表面纵裂产生的原因,国内外很多文献中都有所报道[2~5|.本文结合八钢二炼钢板坯连铸的生产实践,从多方面分析板坯表面纵裂的成因并提出控制方法。

1.表面纵裂的成因及控制方法1.1机理分析在结晶器弯月面附近伴随着凝固初期的液-固相变,包晶反应引起的体积收缩及工艺参数引起的结晶器传热不均匀性,导致初生坯壳厚度不均匀,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坯壳的高温强度时就产生裂纹。

微裂纹在二冷区强制冷却加以扩展,尤其在大断面铸坯的生产中更容易出现表面纵向裂纹。

1.2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表面纵裂形成机理,同时结合八钢板坯连铸机的生产实践得出,表面纵裂起因于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凝壳厚度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与结晶器冷却强度、保护渣性能、拉坯速度、钢水过热度等因素有关。

(1)结晶器冷却强度:根据上述机理分析,弯月面铸坯初生坯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晶间断裂,从而在结晶器内萌生裂纹,晶间断裂是产生表面纵裂的根源,特别当结晶器冷却强度不合适导致的热应力过大时,表面纵裂指数上升,另外需要指出,影响铸坯纵裂的关键因素不是二冷,而是结晶器内的冷却强度,文献[6]认为,如果坯壳出结晶器后厚度比较均匀,在二冷喷水引起的热应力作用下不会导致铸坯出现纵裂,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结晶器冷却强度增大易引起表面纵裂倾向增大,表明冷却强度对铸坯纵裂起着重要作用。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
(4) 合适的保护渣 对结晶器坯壳表面易产生凹陷(纵裂)和粘结的钢种,选用保护渣的原则是: 凹陷钢(包晶钢) 粘结钢 * 热流控制 * 摩擦力控制 * 固体渣层厚度 * 液渣膜厚度 * 较高熔点 * 低熔点 * 较高粘度 * 低粘度 * 较高结晶温度(高碱度) * 低碱度(玻璃性) 除设计合适的保护渣组成和熔化性能外,在生产上,根据浇注钢种和拉速, 控制好: η·v(粘度· 拉速)=0.2~0.4 Pa· s· m/min 结晶器钢液面上液渣层厚度10~15mm 均匀渣膜厚度(d = 0.95· Vc-0.47) 合适渣子消耗(0.3~0.5kg/m2,或0.5~0.7kg/t)

如比值太小,说明侧面铜板热流过低, 凝固坯壳厚度较薄,钢水静压力作用 使侧面鼓胀,加大了宽面坯壳变形, 在薄弱处产生微裂纹。

如比值过大,说明侧边热流过高,侧 边凝固坯壳生长过厚,当宽面鼓胀时, 侧边不能随之收缩而导致宽面坯壳薄 弱处应力集中产生微细裂纹。
侧面热流与宽面热流比值与裂纹关系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矫直温度与横裂纹关系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3.4 防止横裂纹措施 (1) 采用高频率,小振幅结晶器振动 负滑脱时间tN与拉速v成正比,与频率和振幅f成反比。为防止横 裂纹,就要减浅振痕,则必须降低,要降低,则必须采用高频率 (100~400min-1),小振幅(±5mm)的结晶器振动机构。 (2) 合适的二次冷却水量 根据钢种不同,二冷配水量分布应使铸坯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应尽量减少铸坯表面和边部温度差。采用动态二冷配水模型。 (3) 合适保护渣性 保护渣用量和粘度,既要满足减浅振痕,又要防止坯壳粘结。最 少为 0.3kg/m2。
铸坯表面裂纹类型
1-横向角部裂纹 2-纵向角部裂纹 3-横裂纹 5-星形裂纹 4-宽面纵向裂纹 6-深振痕

微合金钢连铸坯裂纹成因与控制.PPT-朱苗勇

微合金钢连铸坯裂纹成因与控制.PPT-朱苗勇

Emi T, Fredriksson H. Mat. Sci. Eng. A, 2005,413:2-9
δ相从液相中析出δ相与液相反应形成γ相液相全部消失形成沟槽
模型计算示意图
坯壳-结晶器界面传热模型
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
结晶器漏钢坯壳
裂纹敏感指数分布
铸坯裂纹形貌及分布
坯壳角部气隙分布
坯壳角部保护渣分布
(a)沿结晶器高度分布, (b)宽面角部, (c)窄面角部
0.18
结晶器内不同高度下坯壳应力分布
(a)100mm, (b)300mm, (c)500mm, (d)出口
0.18
0.18
•马钢张乔英等•济钢邵明天等
低碳钢:
[C]=0.05%
中碳钢:
[C]=0.11%•蔡开科,鞍钢技术,2004
宽面窄面
、有关。

延展率恢复温度与50%转变温度的关系
的铌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铌对热延展性(面积缩减)
和强度(屈服和断裂)的影响
Ti对铸态含铝钢热延展性的影响
A,B,C分别为三种保护渣,其碱度分别1.0,1.2,1.3•蔡开科,鞍钢技术,2004
结晶器非正弦振动波形
计算结果—液体摩擦力
垂直拉坯方向的初凝坯壳受力。

连铸板坯偏离角纵裂的质量控制

连铸板坯偏离角纵裂的质量控制

连铸板坯偏离角纵裂的质量控制
连铸板坯偏离角和纵裂都是连铸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对于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点质量控制建议:
1.优化结晶器设计,减少板坯偏离角和纵裂的发生。

例如,在结晶器中增加支撑或调整结晶器的几何形状,改善结晶器水平度等。

2.调整结晶器水平度控制技术,尽可能消除结晶器扭曲,确保板坯表面水平度。

3.对连铸机参数进行调整,如调整注浆速度、流量等,保证连铸过程的稳定性。

4.对冷却过程进行监测,调整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等参数,确保冷却过程稳定、均匀。

5.定期对铸坯进行人工检查,发现偏离角、纵裂等缺陷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铸坯质量。

6.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铸坯进行自动检测,及时发现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优化质量控制。

以上几点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建议,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连铸板坯的偏离角和纵裂缺陷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柳钢4#板坯表面纵裂的控制

柳钢4#板坯表面纵裂的控制

柳钢4号板坯表面纵裂的控制摘要根据柳钢转炉炼钢厂4号板坯连铸机投产后的生产实践,分析了连铸板坯发生表面纵裂的原因,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表面纵裂板坯比例降到较低水平。

关键词连铸板坯表面纵裂措施1 前言柳钢转炉炼钢厂4号板坯连铸机是一台一机一流直弧型板坯连铸机,2004年11月30日热试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4号板坯投产初期主要生产的品种是裂纹不敏感的Q235-2和Q345钢,铸坯表面纵裂问题不明显。

2005年4~6月因铸机扇形段原装备件已用完、离线安装检测精度不高、线上安装精度也无法保证等原因,铸坯中间裂纹、三角区裂纹相当严重,虽经多次整改,但内部质量还是没有明显好转。

为了减轻内部裂纹,我厂于6月底对Q235钢的成份进行了调整,主要针对[C],钢中C含量由按中上限控制改为按中下限控制。

经此调整,内裂确实明显减轻,表面纵裂却大幅度增加,7月份纵裂铸坯的比例粗略统计达38%,C含量在裂敏感区时超过60%,导致大批量的废品,金属收得率低,对板材的质量和性能影响很大。

为此,从2005年8月下旬开始,我厂组织了对铸坯纵裂的攻关,系统分析了板坯纵裂的成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2 连铸机主要技术参数机型:一机一流直弧型板坯连铸机(7点弯曲、6点矫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基本半径:9000mm铸机垂直段高度:2.59m冶金长度:~32.389m浇铸断面:(200、220、250)×(1400~1800)mm2浇铸钢种:普碳钢、优碳钢、低合金钢、锅炉容器钢、汽车大梁钢、船板钢、耐侯钢、家电用钢、汽车用钢铸机工作拉速:0.8~1.7m/min(目前正常工作拉速1.0 ~1.2m/min)引锭杆装入方式:下装式结晶器:长900mm,铬锆铜铜板,内表面镀镍或钴镍合金中包浇铸方式:塞棒控制保护浇铸:浸入式水口+保护渣(人工)结晶器液面控制:自动(涡流)3原因分析板坯表面纵裂出现在铸坯的宽面凹陷底部,以内弧中部居多。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汇总

连铸坯表面裂纹形成及防止汇总

图2-4 拉速对纵Biblioteka 纹的影响2 铸坯表面纵裂纹
(3) 保护渣 液渣层厚度<10mm,纵裂纹增加(图2-5)。
图2-5 液渣层厚度对纵裂纹的影响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4) 结晶器液面波动 液面波动<±5mm,纵裂纹最少(图2-6);
图2-6 结晶器液面波动对纵裂纹的影响
2W (T1 T2 ) W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3.2横裂纹产生原因 (1) 横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初始坯壳形成振痕的 波谷处,振痕越深,则横裂纹越严重,在波谷 处,由于: -奥氏体晶界析出沉淀物,产生晶间断裂 -沿振痕波谷S、P元素呈正偏析,降低了钢高 温强度。 这样,振痕波谷处,奥氏体晶界脆性增大,为裂 纹产生提供了条件。
这些力的的综合作用在坯壳上,当张应力超过钢的高温允许的 强度,则就在坯壳薄弱处萌生裂纹,出结晶器后在二冷区继续扩展。
2 铸坯表面纵裂纹
在结晶器弯月面区坯壳厚度生长不均匀的主要原 因是: (1)包晶相变(L+δ→γ)收缩特征,气隙过早形成, 导致坯壳生长不均匀。 (2)工艺因素影响结晶的坯壳生长不均匀。 显然要防止产生纵裂纹,就是要使结晶的弯月面初 生坯壳厚度均匀,避免坯壳产生应力梯度。要做到这点, 对于包晶相变的收缩特征是由Fe-C相图决定的,人为 无法改变,而重要的是准确控制影响结晶的初生坯壳生 长的工艺因素,来防止产生纵裂纹。
图3-1 振痕深度与横裂纹产生几率的关系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图3-2 振动频率与振痕深度的关系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图3-3 结晶器液面波动与角裂发生率的关系
(3) 结晶器液面波动 结晶器液面波动增加,横裂纹加重(图3-3)。
3 铸坯表面横裂纹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经 观 察 和文 献口 可 知 ,纵裂 纹组 织 有 如 下 特 点 :
(1)与无裂纹 部 位相 比,裂 纹 区 由细小 等轴 晶 构成 的激 冷层较 薄 ;
(2)激 冷层越 薄 ,裂纹 深度 越深 。
3 影 响 因 素 通 过对 表 面 纵 裂 纹 产 生 原 因的 分 析 ,结 合 2
(Steelmaking Plant of M eishan Iron & Steel Co.,Nanjing 210039)
Key words:continuous casting slab;surface longitudinal crack;defect
近 来 ,通 过对 梅 钢 2号 连 铸 机 铸坯 缺 陷 的跟 踪 记 录 ,发 现铸 坯 表 面纵 裂 纹 缺 陷 占铸 坯 整 个 表 面缺 陷 的 96 以上 ,并 且 该裂 纹 长 度 多数 在 200 ~ 7O0 mm,深度 在 1~4 mm 不等 。因此 ,板坯 表 面纵裂 纹是 影 响 2号连铸 机产 量和 铸坯 质量 的重 要 缺 陷 。根 据 2号 连 铸 机铸 坯 生 产 实践 ,对 控 制 连 铸坯 纵裂 纹找 出一 些 有 效 的 解决 途 径 ,对 提 高 连 铸坯 表 面质量 具有 重要 意义 。
· 36 ·
梅 山科 技
2008年第 4期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影响 因素及防止措施
谢 昌涛 王 鸿盛 夏 兆 东 (梅 山 钢 铁 公 司 炼 钢 厂 南 京 21O039)
摘 要 :为 了提 高梅 钢 2号连 铸机板 坯 质量 ,通过 对 生产 中 出现 的板坯 表 面纵 裂纹进 行 长 期跟 踪和 分析 ,从 工艺和 设备 等 方面找 出影 响产 生板坯 表 面纵 裂纹的 原 因 ,通过调 整 工 艺操 作 和设 备 系统参 数 ,提 出了控 制板坯 表 面纵 裂纹的措 施 ,并取得 良好 效 果 。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YJ0712-连铸板坯表面纵裂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案例简要说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

本案例是连续铸钢产品质量缺陷案例,体现了铸坯质量特征、表面纵裂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与本专业连续铸钢课程连铸坯质量缺陷单元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1 背景介绍某炼钢厂连铸车间,采用超薄热带生产线,FTSC连铸板坯连铸机,机型直弧形,二冷气水雾化喷嘴,铸机基本半径5m,工作拉速2.8-5.2m/min,生产铸坯厚度87mm,结晶器液面控制方式Cs137射源控制。

主要生产薄板坯。

2 主要内容2.1事故经过2012年5月,FTSC工艺连铸薄板坯出现了大量的表面纵裂。

特别是浇注的ss400钢的裂纹率明显超高,占有缺陷铸坯的60~70%。

其主要发生在距中心四分之一宽度附近,距离中心300~400mm的区域。

当时,取样反馈的情况滞后于铸机生产,发现裂纹缺陷时已经造成至少两炉钢的裂纹质量缺陷。

因缺少铸坯离线检测的中间环节,这种铸坯纵裂纹对轧钢工序影响较大,最终导致质量异议事件2.2事故原因分析连铸板坯的裂纹表面纵裂由于在结晶器内凝固壳的生长不均匀,导致在特定部位拉伸应力的集中而产生。

对于薄板坯连铸来说,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其原因更为复杂多样。

(见图1)图1:铸坯表面纵裂(1)四孔水口通钢量大,对坯壳冲刷严重,使得在水口射流下方距中心260~430的区域坯壳减薄,导致结晶器出口处坯壳厚度比平均坯壳厚度减薄20%。

(2)钢水射流冲刷作用反映到坯壳表面温度上使得在距中心260~400的区域形成高温区,并随着拉速的增加而被加强,在结晶器出口处铸坯表面横向温度差达到1000C,高温、坯壳薄所造成的应力集中是产生铸坯纵裂纹的一个根源。

(3)结晶器漏斗区宽度为800mm,自由锥度设计较小,漏斗区内坯壳的收缩需要靠挤压窄面进行补充,但过大的局部锥度构成了形成纵裂纹的潜在因素。

连铸坯表面纵裂产生原因及控制

连铸坯表面纵裂产生原因及控制

连铸坯表面纵裂产生的原因及控制一、表面纵裂的危害1、铸坯表面纵裂纹影响轧制产品质量,长300mm、深2.5mm的表面纵裂纹在轧制板材上留下1125mm分层缺陷,纵裂纹严重时会造成拉漏和废品。

2、表面纵裂经修磨后,由于修磨处铸坯厚度小于其他部位,造成轧制时压缩比偏小,板的表面质量和钢质性能不连续,降低板材的等级和钢材的收得率。

二、铸坯表面纵裂纹形成的机理:铸坯的表面纵裂纹产生于结晶器,由于热流分布不均匀,造成坯壳厚度不均匀,在坯壳薄的地方产生应力集中;结晶器壁与坯表面间的摩擦力使坯壳承受较大的负荷,在牵引坯壳向下运动时产生纵向应力,这种应力与从结晶器窄面,到宽面中心线的距离呈直线增加,最大处在板坯的中间,而钢水静压力随着坯壳往下移动呈直线增加,静压力使得坯壳往外鼓,表面裂纹得到进一步扩大。

三、钢坯表面纵裂纹形成的原因及分析:1、保护渣性能的影响,保护渣的黏度过大或过小,都会使渣膜在坯壳与结晶器壁之间,厚薄不均匀,从而影响结晶器的热流分布,导致坯壳凝固不均匀,从而影响结晶器的热流分布,导致坯凝固不均匀,保护渣的融化速率应与其消耗量平衡,熔化速度和熔点均对保护渣渣层的性能有直接关系,熔化过快或过慢均会影响渣膜的厚度及其均匀性,从而影响结晶器的热流分布。

2、结晶器内钢水行为的影响,钢水在结晶器内的流动状态,对结晶器内钢水卷渣、保护渣对夹杂物的捕捉,铸坯裂纹的形成均有一定关系。

当浸入式水口侧孔直径和角度或是水口的浸入深度和对中程度改变时,钢水流场随之改变,钢水对坯壳的冲刷程度也改变,流场不合理也会造成保护渣的铺展性不良,结晶器液面液渣层厚薄不均匀,使流入气隙的渣厚薄不均,造成热流分布不均匀,坯壳凝固不均,而出现表面纵裂纹。

当下水口外径过大时,结晶器内钢水在口区的内外弧处会出现钢水流动“死区”,造成结晶器液面“搭桥”现象,影响保护渣的熔化性,增加了铸坯中部的摩擦应力。

3、钢水过热度的影响,增加钢水过热度,保护渣熔化速度快,液渣层过厚在空隙内流失过快造成结晶器内热流分布不均匀,坯壳凝固不均匀,表面纵裂纹趋势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控制
柳钢转炉炼钢厂钱学海
摘要针对柳钢转炉炼钢厂连铸二车间表面纵裂纹率上升的情况,分析了表面纵裂纹的形成机理,结合连铸二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认为产生表面纵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结晶器冷却强度不合理、保护渣选择不当、水口插入深度不合理、职工操作水平不稳定等,为此,采取了优化结晶器冷却、优化保护渣的使用、调整水口插入深度、稳定操作水平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铸坯的表面纵裂纹率从年初的4%以上降低到最近几个月的0.7%以下。

关键词连铸纵裂纹控制
1 前言
柳钢转炉炼钢厂连铸二车间的4#、5#、6#板坯连铸机均是一机一流直弧形板坯连铸机,分别于2004年、2006年、2007年热试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台年。

自投产以来表面纵裂纹一直是影响铸坯表面质量的最主要的缺陷,为此我厂组织开展了降低板坯裂纹率的攻关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板坯裂纹率已由20%以上降至5%左右。

但板坯裂纹问题仍然是限制我车间提高产品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在2009年里,我车间表面纵裂纹率出现了上升的情况,在分析了表面纵裂纹的形成机理后,结合我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铸坯的表面纵裂纹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2 连铸坯裂纹形成机理[1]
铸坯的表面纵裂纹发源于结晶器,由于热流分布不均匀,造成坯壳生长厚度不均,在坯壳薄的地方产生应力集中;结晶器壁与坯壳表面间的摩擦力使坯壳承受较大的负荷,在牵引坯壳向下运动时产生纵向应力,这种应力与从结晶器窄面到宽面中心线的距离呈直线增加,最大处在板坯的中间。

而钢水静压力随着坯壳往下移动呈直线增加,静压力使得坯壳往外鼓,表面裂纹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连铸坯表面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结晶器冷却强度的影响
铸坯的表面纵裂纹发源于结晶器内弯月面处初生坯壳厚度的不均匀性,结晶器冷
却强度对铸坯表面裂纹的影响由为重要。

康丽等人[2]通过建立结晶器内凝固传热与应力分析的耦合计算模型[3~6]计算了铸坯出结晶器时坯壳外层和内层所受的应力状态和应力大小,并指出铸坯凝固前沿附近应力处于极限强度范围有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因此结晶器冷却强度至关重要,合适的结晶器冷却强度将从源头上减少裂纹发生的可能性。

有关论文[7]指出结晶器冷却强度太强将会使得裂纹发生的几率上升,但结晶器冷却强度太弱出结晶器时铸坯的坯壳厚度太薄又会发生漏钢事故。

3.2保护渣的影响
我厂生产的钢种多为含C=0.08%~0.16%的裂纹敏感的包晶反应钢,有研究表明[8]:此类钢种当浇注速度在1.0 m/min~1.4 m/min之间时,随着碱度的升高,纵向裂纹侵害的程度减轻。

碱度为0.92的浇注保护渣在这个系列中形成一种特殊情况,因为其中包含有附加的B2O3,并且由于粘度低而使其消耗量控制在较高的水平上。

高的裂纹损伤率证明因为耗量大而且具有很高的抗粘结剂断裂的保护渣,由于其玻璃透明结构,具有高散热量和高的浇注速度,包晶反应钢种中使用这种保护渣对产生纵向裂纹有很大风险。

碱度在1.10以上,纵向裂纹的损伤率明显降低。

为了保证必要的润滑作用,应在这种选用渣系列中选取与连铸机的浇注速度相适合的浇注保护渣粘度。

另外,随着碱度的增加,结晶温度的上升坡度加大。

在冷却时,对渣热分析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停止放热点的温度,称为结晶温度。

渣相应地凝固或成玻璃状或结晶。

细孔的明显增加与结晶结构有关。

通过渣壳热阻的增加引起的后果,最终将导致纵裂纹的形成。

可是,包晶反应钢种由于提前形成收缩,散热量已经低于25%。

为了能够达到足够大而且均匀放热,必须选择碱度、粘度和结晶温度的正确组合,这样做对这种钢来说就能达到防止产生纵裂纹的结果。

3.3水口插入深度的影响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的有关学者做了结晶器流场的水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9],他们发现: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和水口侧孔倾角增大,有利于稳定钢液自由液面的波动,但增加下流股的冲击深度,大量热钢液下流,不利夹杂物上浮。

同时有文献[10]指出: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的变化,将导致铸坯表面夹渣和纵裂纹的产生。

浸入式水口插入过浅,会造成结晶器内钢液面的波动,从而使保护渣向水口周围移动,极易将保护渣卷人铸坯之中,而插入过深,又造成侧面水口的反向回流减弱,表面钢水温度低,不利于保护渣的熔化,并且在结晶器内冲击深度增加,高温区下移,使出结晶器下口的坯壳变薄,且厚度的均匀性变差,从而导致表面纵裂纹的产生几率明显
增大。

因此必须铸机断面来选择合适的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和水口侧孔倾角。

3.4职工操作水平的影响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车间2009年1月~3月各铸机各班组裂纹率差距较大职工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职工的操作水平主要体现在:结晶器液面高度的控制、拉速波动值控制、快换水口操作、水口侵入深度的控制及加渣捞渣方法等方面。

4 连铸坯表面裂纹的控制措施
4.1 结晶器冷却强度的优化
通过对结晶器冷却水流量进行大量的调整对比,我们发现结晶器适度弱冷,水量控制宽面3600L/min,窄面560L/min的结晶器冷却工艺对减少铸坯表面裂纹最有效果。

4.2 保护渣使用的优化
保护渣在结晶器中传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初生坯壳的凝固均匀性。

在试用了西保、龙成、通宇等厂家提供的十几种保护渣后,最后确定各钢种对应的保护渣分别为:通宇TY—4B用于4#、5#、6#板坯生产低合金钢,通宇TY—4B普碳和西保XXJ7用于4#、5#、6#板坯生产普碳钢,龙城L58C用于5#板坯生产普碳钢。

并且保护渣的液渣层控制在10~15mm之间时表面纵裂纹明显减少。

4.3 水口插入深度的优化
我车间生产的断面多为1250~1810mm,在多次试验后确定我车间的水口插入深度为130±10mm时裂纹最较少。

4.4 职工操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车间通过多种培训以提高职工的整体操作水平,并做了如下规定:
(1)结晶器液面高度严格按钢液面到结晶器铜板上口70~100mm控制;
(2)在拉速控制上,规定拉速变化按30~40秒变化一挡;
(3)换水口拉速控制为换水口时宽度在1300mm以下断面拉速控制为0.9~1.0m/min,1500~1600mm断面拉速控制为0.8~0.9m/min,1800mm断面拉速控制为0.7~0.8m/min,换水口要快,同时尽快把结晶器液面恢复正常值;
(4)中包下水口侵入深度即水口侧孔上沿到渣线部位严格按照130±10mm控制;
(5)结晶器保护渣操作时,规定粉渣层按20~30mm控制,液渣层按10~15mm 控制,每炉钢必须测量两次液渣层;挑渣条要注意浅挑、轻挑、慢挑,发现大渣条时须先挑松,然后用小氧管打断成几截,最后慢慢挑出来,以免结晶器钢液面过分扰动产生卷渣或破坏渣膜润滑导致钢水直接与铜板接触产生粘结;
(6)添加保护渣以少加、匀加、勤加为原则,保持黑渣操作,杜绝见红加渣,
在水口处不宜多加保护渣,以免在水口与宽面铜板间形成渣桥。

通过以上措施各班铸坯表面修磨率明显降低。

5 效果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9年上半年我车间裂纹率较高其本在4左右%并且有上升的趋势,下半年在采取了优化结晶器冷却、优化保护渣的使用、调整水口插入深度、稳定操作水平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铸坯的表面纵裂纹率从年初的4%以上降低到最近几个月的0.7%以下。

6 结论
连铸板坯纵裂纹是由结晶器、保护渣的使用、水口插入深度以及生产操作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在保证出结晶器坯壳厚度的条件下,结晶器弱冷对改善板坯纵裂效果较明显。

(2)保护渣在结晶器中传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初生坯壳的凝固均匀性,必须根据钢种选用不同种类的保护渣。

(3)为保证保护渣的融化速度,有必要针对保护渣的成分和生产断面来确定下水口的插入深度。

(4)稳定的生产操作可以减少操作性裂纹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江学德.板坯表面纵裂纹的成因与控制.连铸[J],2003(6).27
[2]康丽,王洋,王恩刚等.结晶器内连铸坯的热和应力状态数值模拟[J].中国冶金,2007,5:28—32.
[3]王恩刚,赫冀成,杨泽宽,等.结晶器内小方坯凝固过程及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金属学报,1999,35(4):433—438.
[4]王恩剐.结晶器内热力学行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1998.
[5]荆德君,蔡开科.连铸结晶器内铸坯温度场和应力场耦合过程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2000,22(5):417—421.
[6] 荆得君,蔡开科.连铸结晶器内热一力耦合状态有限元模拟[J].金属学报,2000,36(4):403—406.
[7] 董金武,刘洪波,高龙等.降低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生产实践[J].山东冶金,2006,6:14.
[8] 李博知,王利民.保护渣对连铸板坯裂纹产生的影响[J].钢铁技术,2004,2:9—10.
[9] 于海岐,王波,王宝峰等.板坯结晶器流场的水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J].特殊钢,2006,5:32—34.
[10] 郭健,何顺民,徐海斌等.承钢板坯表面纵裂纹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J].承钢技术,2005,2:1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