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实验
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中,按此顺序进行,直
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如无摇筛机,也可用手筛。
(3)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 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
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筛分前试样总量的 1%。 4.实验结果评定
筛分析实验结果按下列步骤计算:
2
2
2
2
3
3
4
6
堆积密度
40
40
40
40
80
80
120
120
2.缩分
砂样缩分可采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四分法缩分的步骤为:将样品放在平整
洁净的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摊成厚度约 20 mm 的圆饼,然后在饼上划两条
正交直径将其分成大致相等的 4 份。取其对角的两份,按上述方法继续缩分,直至缩分
按下式计算砂的堆积密度ρ(精确至 10kg/m3):
ρ0
=
m2 − m1 v0
270
四、石子的实验
(一)碎石或卵石的 筛分析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孔径为 100、80.0、63.0、50.0、40.0、31.5、25.0、20.0、16.0、10.0、5.00 和 2.50mm 的圆孔筛);天平(精确至试样量的 0.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 105℃± 5℃);浅盘等。 2.试样制备 实验前用四分法缩分至略重于实表 4-3 所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筛分实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实验,细度模数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
值(精确至 0.1)。如两次实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0.20 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实验 。
建筑工程普通混凝土用砂检验报告
建筑工程普通混凝土用砂检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建筑材料,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泥、骨料、粉料和水。
砂是其中的一种骨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对砂的质量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建筑工程普通混凝土用砂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
二、检验目的1.确定砂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如颗粒大小、密度等。
2.检验砂的化学性质,如含水量、有机物含量等。
3.分析砂的工程性能,如坚固性、抗压性等。
4.判断砂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要求,是否适合用于普通混凝土。
三、检验方法1.采集砂样品,并进行初步筛分。
2.测定砂的颗粒大小分布,包括筛分和沉降试验。
3.测定砂的密度和孔隙率。
4.测定砂的含水量。
5.测定砂的有机物含量。
6.测定砂的抗压强度。
四、检验结果和分析1.颗粒大小分布:经过筛分和沉降试验,得到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砂的颗粒主要集中在细沙和中沙之间,符合建筑工程常用的砂质要求。
2.密度和孔隙率:根据密度和孔隙率的测定结果,砂的密度为XXXXkg/m³,孔隙率为XX%。
密度较高,孔隙率较低,说明砂的颗粒紧密,有利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3.含水量:砂的含水量为XX%。
含水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对砂进行充分干燥处理。
4.有机物含量:砂的有机物含量为XX%,低于建筑工程的要求。
有机物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力和耐久性。
5.抗压强度:进行抗压试验后,得到砂的抗压强度为XXXXMPa。
抗压强度是评价砂的工程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结果表明砂具有较好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五、结论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该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符合建筑工程的要求,适合用于普通混凝土。
2.砂的密度较高,孔隙率较低,有利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3.砂的含水量和有机物含量都在合理范围内。
4.砂的抗压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六、建议根据砂的检验结果,建议在使用该砂时,注意以下几点:1.对砂进行充分干燥处理,确保含水量符合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2010010131班号:结02实验日期:2011.11.16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 ///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属于I区,在70%~41%勺属于n 区,在40%~16% 的属于川区。
实验目的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1、表观密度的定义:3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 3,应重新进行实验。
2、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2 A3 ' A4 ' A5 ' A6) _ 5 A iX100 —A(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 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3.7~3.1 为粗砂,3.0~2.3 为中砂,2.2~1.6 为细砂,1.5~0.7 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B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 1) 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 ,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 ,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并进行分析;2) 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 ,粒径分别为5 — 10mm,10-20mm 单粒级; 3) 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 4) 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 20Kg 。
混凝土用砂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质量和性能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在混凝土中,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用于填充和增加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研究混凝土用砂的性能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种类和颗粒大小的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砂种进行试验,我们将研究它们的颗粒分布、水吸收性、密实性以及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混凝土施工的砂种和粒径。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本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种类的砂,分别是山砂、河砂、湖砂和海砂。
为了研究粒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每种砂选取了三个不同粒径的样本进行试验。
此外,还选取了一种对照组,使用标准砂进行比较。
实验步骤1. 为每种砂准备相同数量的样本,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筛分,以获得不同粒径组分。
2. 对每种砂分别进行颗粒分布分析,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3. 测定砂样的容重,采用水密法或干密实度法。
4. 进行砂样的水吸收性试验,记录砂样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5. 准备混凝土试样,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将砂样与水泥、骨料等混合。
6. 制备混凝土试块,使用标准振动台振动固化,并在基准条件下养护。
7. 在固化后的混凝土试块上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每个样本的强度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颗粒分布分析通过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我们得到了每种砂样的颗粒分布曲线。
在山砂中,颗粒主要分布在0.1mm至2mm的范围内,而河砂、湖砂和海砂的颗粒分布范围相对较宽。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砂在颗粒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容重测试通过容重测试,我们得到了每种砂的容重值。
结果显示,山砂的容重最高,而湖砂的容重最低。
这可能与砂样的颗粒形状、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
水吸收性测试通过水吸收性测试,我们得到了每种砂样的吸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和粒径的砂具有不同的吸水速率和容重增长。
海砂和河砂表现出较好的吸水性能,而山砂和湖砂的吸水性能相对较差。
实验一、判断骨料能否用于配置混凝土
判断骨料能否用于配置混凝土一、实验目的:测定骨料的性质,了解检验混凝土用砂、石基本性质的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aggregate, to understand the test concrete sand, stone basic nature of the approach, familiar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二、实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是其基本性质指标,同时也是配制混凝土所需的的重要指标。
砂子的空隙率取决于砂料各级粒径的搭配程度。
级配好的砂子,不仅可以节省水泥,还提高了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及强度。
Principle: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t means that the case with sand size particles. Degree sand thickness refers to the thickness of the overall extent of sand mixed with different sizes after, usually with roving, spinning in the sand and the poin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these two factors (how thick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and)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Control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ickness have a great degree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sense, they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and. District represented by graded s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 with a fineness modulus. The apparent density of the sand, the basic nature of its bulk density index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required. Sand with porosity levels of particle size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sand material. Level with a good sand, cement can not only save, but also improve the density and strength of concrete and mortar.三、实验内容:测定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骨料的筛分析,测定骨料的颗粒级配。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了解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粗骨料、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料,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拌合、浇筑、振实、养护等步骤。
在混凝土实验中,成型是混凝土工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泥
•砂
•碎石
•水
•搅拌机
•试模具
•振动台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水泥、砂、碎石按照设计配合比称量好。
2.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保证混合均匀。
3.准备好试模具,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用振动台进行振实处理。
4.等混凝土凝固后,取出样品进行养护。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配合比的准确性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2.搅拌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混凝土早期硬化。
3.振实时应控制振动时间和力度,以避免产生气孔。
4.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保湿,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养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样品。
经检测,样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密实性良好。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混凝土成型工艺的理解,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实用经验。
七、结论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的成型过程,深入探讨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为后续混凝土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掌握了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混凝土用骨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用骨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掌握混凝土用骨料的实验方法;3. 分析混凝土用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4. 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用骨料是指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等材料,它们在混凝土中起到骨架和填充作用。
骨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本实验主要研究混凝土用骨料的粒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等指标,并分析其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砂:河砂、海砂等;2. 石子:碎石、卵石等;3.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4. 水:自来水;5. 混凝土试模:150mm×150mm×150mm;6. 混凝土振动台;7. 压力试验机;8. 砂筛分析筛网:2.36mm、4.75mm、9.5mm、16mm、19mm、26.5mm、37.5mm;9. 量筒、天平、钢直尺等。
四、实验方法1. 砂筛分析:将砂过筛,分别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求出粒径分布;2. 表观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表观密度;3. 堆积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堆积密度;4. 含水率测定:将骨料放入烘箱中烘干,测量烘干前后重量,计算含水率;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6. 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中,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五、实验步骤1. 砂筛分析:将砂过筛,分别计算各筛孔的筛余量,求出粒径分布;2. 表观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表观密度;3. 堆积密度测定:将骨料放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和重量,计算堆积密度;4. 含水率测定:将骨料放入烘箱中烘干,测量烘干前后重量,计算含水率;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6. 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中,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筛分析结果:本实验所使用的河砂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满足混凝土用砂的要求;2.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结果:本实验所使用的河砂、石子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水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制作混凝土试件;4.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本实验制作的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表明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
混凝土干燥收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的收缩性能,了解不同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种类、养护条件等因素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为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 砂:河砂,细度模数2.8。
3. 骨料:碎石,粒径5-20mm。
4.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
5. 水:自来水。
6. 标准养护箱、电子天平、收缩仪、量筒等。
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不同水胶比、骨料种类、外加剂用量等混凝土配合比。
2. 混凝土试件制作: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称取相应材料,搅拌均匀后,浇筑成标准试件(150mm×150mm×150mm)。
3. 混凝土试件养护:将试件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4. 干燥收缩测试: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置于干燥箱中,设定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收缩测试。
5. 数据处理:记录试件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值,计算收缩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缩率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水胶比越高,混凝土内部孔隙率越大,水分蒸发越容易,从而导致干燥收缩率增大。
2. 不同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大。
河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明显高于碎石混凝土,这是因为河砂的颗粒级配较差,孔隙率较大,水分蒸发越容易。
3. 外加剂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水剂和引气剂可以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率。
这是因为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引气剂可以增加混凝土内部孔隙率,从而降低水分蒸发速度。
4.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大。
高温、高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较低,低温、低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较高。
五、结论1. 混凝土干燥收缩受水胶比、骨料种类、外加剂、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2砂石骨料实验
实验2 砂石骨料实验(1) 实验目的和依据对混凝土用砂、石进行实验,评定其质量,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
建筑用砂试验依据为国家标准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建筑用石试验依据为国家标准GB/T 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
(2) 取样与处理方法①取样骨料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取样。
按运输工具大小不同,每批约为400 m3或200 m3;不足上述数量时,以一批论。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除去,然后从料堆或车船上不同部位或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或石子16份。
砂石部分单项实验的取样数量分别见表10-1和表10-2。
②处理分料器法将样品放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然后通过分料器,取接料斗中的其中一份再次通过分料器。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放在平整洁净的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摊成厚度约20 mm的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4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搅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石子缩分采用四分法进行。
将样品倒在平整洁净的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堆成锥体,然后用上述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多于实验所需量。
堆积密度、人工砂坚固性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搅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3) 实验方法实验2.1砂的筛分析实验实验2.2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实验2.3石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实验2.1 砂的筛分析实验(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 000 g,感量1 g;方孔筛:孔径为150 μm、300μm、600 μm、1.18 mm、2.36 mm、4.75 mm及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新规范);摇筛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实验前先将试样通过10 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
若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验报告普通混凝土是指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照一定的配比,经过搅拌、浇筑、凝固、硬化等工艺制成的建筑材料。
其中,砂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它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使用砂料之前,需要进行砂的检验,以确保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次检验的砂料采样来自建筑工地,在实验室中对该砂料进行了详细的检验和分析。
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砂质含量、粒度分析、含泥量、含碳酸盐量和含有机物量等方面。
首先进行了砂质含量的检验。
该项检测结果显示,砂的质量占比为62.3%,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说明该砂具备了良好的材料性能。
紧接着进行了粒度分析的检验,通过堆积密度和筛分试验,我们得到了该砂料的粒度曲线。
图表显示,该砂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混凝土制备的要求。
然后对砂料进行了含泥量的检测。
结果显示,该砂的含泥量为 2.1%,虽然未达到标准要求的2%以下,但对普通混凝土的制备并无太大影响。
随后进行了含碳酸盐量的检验,结果显示该砂中的碳酸盐含量为0.8%,符合要求。
最后,对砂料中的有机物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有机物含量为0.5%,符合普通混凝土制备的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砂料的检测,我们得出结论:该砂质量良好,符合普通混凝土制备的要求。
然而,希望工地能够在砂料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雨,并在使用前对砂料进行筛分和洗涤处理,以确保混凝土制备的品质。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本次检验仅对该砂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检测,如需进一步了解该砂的其他性能(如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等),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测和分析。
骨料实验报告
骨料实验报告骨料实验报告引言:骨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路面和砂浆等建筑领域。
骨料的质量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和粒径的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不同类型骨料的强度测试我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骨料类型:河砂、山石和碎石。
首先,我们对每种骨料进行了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骨料样本。
然后,我们按照标准的混凝土配合比,将水泥、骨料和水混合搅拌,制备成试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我们进行了抗压强度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河砂骨料制备的混凝土试块表现出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山石骨料制备的混凝土试块表现出较低的抗压强度。
碎石骨料制备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介于两者之间。
这说明骨料的类型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河砂骨料具有较好的强度性能。
实验二:不同粒径骨料的流动性测试在混凝土施工中,流动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我们选取了同一类型的骨料(河砂)进行了不同粒径的实验。
通过控制水灰比,我们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混凝土试块,并进行了流动度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骨料粒径的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逐渐降低。
粗颗粒的骨料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着较大的影响,而细颗粒的骨料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说明骨料的粒径对混凝土的流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三:不同骨料比例的抗裂性能测试混凝土在受力时容易出现开裂现象,这对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造成了威胁。
为了研究不同骨料比例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两种骨料(河砂和山石)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适量的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与单一骨料相比,混合骨料制备的混凝土试块在抗裂性能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这是因为不同粒径的骨料能够填补彼此之间的缝隙,提高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抗裂性能。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几个结论:1. 不同类型的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河砂骨料具有较好的强度性能。
混凝土骨料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骨料砂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掌握砂的筛分方法,通过实验验证砂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3. 熟悉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4. 评估砂的质量,为混凝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细砂、中砂、粗砂,天然砂,机制砂等。
2. 实验设备:标准筛、摇筛机、烘箱、天平、容器、量筒、吸水率测定仪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砂的筛分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砂样,置于标准筛上,按筛孔大小顺序进行筛分。
(2)记录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各筛孔的筛余百分率。
(3)计算砂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曲线。
2. 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干燥砂样,放入烘箱中烘至恒重。
(2)取出烘干后的砂样,称取一定量的湿砂样。
(3)计算砂的含水率。
(4)将湿砂样放入吸水率测定仪中,测定砂的吸水率。
3. 砂的物理性质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砂样,测定其堆积密度。
(2)测定砂的孔隙率。
(3)测定砂的比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筛分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砂样的筛分结果,如表1所示。
| 筛孔尺寸(mm) | 细度模数 | 颗粒级配曲线 || :-----------: | :-----: | :---------: || 2.5 | 2.7 | || 1.25 | 2.9 | || 0.63 | 3.1 | || 0.315 | 3.3 | || 0.16 | 3.5 | || 0.08 | 3.7 | |由表1可知,不同砂样的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曲线存在差异,表明砂的粒度分布对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
2. 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不同砂样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如表2所示。
| 砂样类型 | 含水率(%) | 吸水率(%) || :------: | :-------: | :-------: || 细砂 | 3.2 | 5.8 || 中砂 | 2.5 | 4.5 || 粗砂 | 1.8 | 3.2 |由表2可知,不同砂样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存在差异,表明砂的含水率和吸水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
(整理)混凝土用砂、石实验
1.实验目的1.1.掌握骨料孔隙、空隙的概念。
1.2.学会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
1.3.了解骨料的⑴石子的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⑵轻骨料的桶压强度。
2.实验内容2.1.石子的捣实密度1.实验原理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并进行分析。
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
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
石子的称重总质量为20Kg。
单级石子比例(骨料粒径5~10mm:骨料粒径10~20mm)分别为0:10、3:7、4:6、5:5、6:4、7:3、10:02.实验步骤以“骨料粒径5~10mm:骨料粒径10~20mm=5:5”为例进行说明:(1)分别称量10Kg粒径为5~10mm的骨料,及10Kg粒径为10~20mm的骨料。
(2)将两种骨料放入大体积容器,进行搅拌,尽量将其搅拌均匀。
(3)将容积升放在电子称上,并将电子称清零。
(4)取下容积升,取搅拌均匀的骨料混合物,加入容积升(10L)。
用木槌敲打容积升,将石子捣实。
最后除去高处桶口表面的颗粒,使桶口平面凹陷与凸起面积基本相等。
(5)将容积升置于电子称上,读出电子称示数m即为此比例下20L石子的捣实质量。
(6)根据公式计算出捣实密度,其中,V=20L。
其它比例类似。
2.2.砂的筛分析实验1.实验原理砂中含有不同粒径的颗粒,将砂通过不同孔径的筛,可将砂按照不同颗粒范围分离开来。
通过筛分析,可计算砂子的大小搭配状况,判断砂子的级配和细度模数。
实验中用到筛孔径(单位:mm)分别为5.00、2.50、1.25、0.630、0.315、0.16。
按下式计算细度模数:11 654321005 )(AA AAAAAMx--++++=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砂按细度模数(M 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
混凝土骨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质,包括其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
2. 掌握混凝土骨料的分类和选用原则。
3. 熟悉混凝土骨料的质量检验方法。
4. 分析混凝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砂、石、水泥、水等。
2. 实验设备:筛分仪、密度计、含水率测定仪、万能试验机、搅拌机、坍落度仪等。
三、实验方法1. 砂的筛分分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 14684-2011)进行砂的筛分分析,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等指标。
2. 石子的筛分分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 14685-2011)进行石子的筛分分析,测定石子的粒径分布、针片状含量、含泥量等指标。
3. 骨料密度测定:根据《普通混凝土用骨料密度表》(GB/T 14689-2011)进行骨料密度测定,测定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等指标。
4. 骨料含水率测定:根据《普通混凝土用骨料含水率测定方法》(GB/T 14686-2011)进行骨料含水率测定,测定骨料的含水率。
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所得的骨料性能指标,结合混凝土强度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6.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根据《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0-2016)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定,包括坍落度、工作性、保水性等指标。
7.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19)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砂的筛分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所用砂的细度模数为2.6,含泥量为1.2%,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
2. 石子的筛分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所用石子的粒径分布均匀,针片状含量为0.5%,含泥量为0.8%,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
骨料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骨料作为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骨料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分析其各项指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用以下骨料:- A类骨料:河砂,粒径范围为0.15-5mm;- B类骨料:山砂,粒径范围为0.15-5mm;- C类骨料:碎石,粒径范围为5-20mm;- D类骨料:砾石,粒径范围为20-40mm。
2.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测试骨料的以下物理性能指标:-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吸水率;- 空隙率;- 压碎值;- 针片状含量;- 粒度组成。
实验方法如下:(1)堆积密度:将骨料装入容积为1000cm³的容器中,轻轻振动使骨料紧密排列,测量容器中骨料的重量,计算堆积密度。
(2)表观密度:将骨料置于10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量烘干后骨料的重量,计算表观密度。
(3)吸水率:将骨料置于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测量骨料重量,计算吸水率。
(4)空隙率:将骨料装入容器中,测量容器中骨料的重量,然后将骨料倒入水中,测量容器中水的重量,计算空隙率。
(5)压碎值:将骨料放入压碎机中,按照规定压力进行压碎,测量压碎后的骨料重量,计算压碎值。
(6)针片状含量:将骨料放入筛分机中,按照规定筛孔进行筛分,计算针片状含量。
(7)粒度组成:将骨料放入筛分机中,按照规定筛孔进行筛分,称量各筛孔的骨料重量,计算粒度组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堆积密度与表观密度实验结果显示,A类河砂的堆积密度为1.53g/cm³,表观密度为2.62g/cm³;B类山砂的堆积密度为1.45g/cm³,表观密度为2.58g/cm³;C类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56g/cm³,表观密度为2.70g/cm³;D类砾石的堆积密度为1.48g/cm³,表观密度为2.68g/cm³。
骨料试验
骨料试验混凝土用砂、石试验一、砂试验(一)取样方法与检验规则1、砂的取样在料堆抽样时,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从料堆不同部位均匀取8份砂;从皮带运输机上抽样时,应用接料器在皮带运输机的机尾的出料处,定时抽取大致等量的4份砂;从火车、汽车和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8份砂。
分别组成一组样品。
2、四分法缩取试样用分料器直接分取或人工四分。
将取回的砂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后摊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线的两份混合后,再按同样的方法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3、检验规则砂检验项目主要有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坚固性、碱集料反应和有害物质。
经检验后,其结果符合标准规定的相应要求时,可判为该产品合格,若其中一项不符合,则应从同一批品中加倍抽样对该项进行复检,复检后指标符合标准要求时,可判该类产品合格,仍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不合格。
(二)砂的筛分析试验1、目的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
2、主要仪器设备摇筛机、标准筛(孔径为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和9.50mm 的方孔筛)、天平、烘箱、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3、试样制备将四分法缩取的约1100g试样,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先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记录其含量),再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方法及步骤(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筛10min(也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重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 实验报告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 2010010131班号:结 02实验日期: 2011.11.16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 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 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 实验原理1、 表观密度的定义: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 3),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 3,应重新进行实验。
2、 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1) 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 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 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 x =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 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的属于Ⅲ区。
11654321005)(A A A A A A A M x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混凝土用骨料实验
混凝土用骨料实验作者: 日期:一.实验目的:一"2、掌握骨料孔隙、空隙的概念2、学会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3、了解骨料的(1)石子的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2)轻骨料的桶压强度二.实验内容lx石子捣实密度试验2、砂筛分析试验3、砂表观密度测定4、石子的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演示)5、轻骨料的桶压强度(演示)6、砂的含泥量(演示)三.实验具体内容1、石子捣实密度试验(1) 实验说明8)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并进行分析;b) 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c) 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d) 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o(2) 实验仪器台秤(量程:50kg,精度50g);容量筒:容积为10升(3) 实验步骤以“骨料粒径5-10mm:骨料粒径10-20mm=3:7”为例进行说明:(1) 称取容量筒自身的质量ml(2) 分别称量6Kg粒径为5-10mm的骨料,及14Kg粒径为10~20mm的骨料。
(3) 将两种骨料放入大体积容器,进行搅拌,尽量将其搅拌均匀。
(4) 取搅拌均匀的骨料混合物,加入容量筒(10L)o用木槌敲打容量筒,将石子捣实。
最后除去高处桶口表面的颗粒,使桶口平面凹陷与凸起面积基本相等。
(5) 将容积升置于电子称上,读出电子称示数m2.(6) |1溶量筒中试样的质ft(m2-ml)和容量筒的体积(V)汁算捣实密度。
m 、一m .(4)实验结果及分析曲线图如下不同粒径石子比例与捣实密度曲线图0 20 40 60 80 100 1205-10mm骨料占总质量的百分比结果分析:(一)观察图像由图像可知,细骨料5-10mm.粗骨料10-20mm两种骨料混合后,随着细骨料5~10mm 所占比例的增大,捣实密度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细骨料质量占40%时,捣实密度达到最大值峰值接近1800 Kg/m3,在细骨料质量比例60%时,曲线出现波动。
骨料吸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料的吸水特性。
2. 探讨不同种类骨料的吸水率差异。
3. 分析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粗骨料(碎石)、细骨料(砂)、清水。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滤纸、温度计、计时器。
三、实验方法1. 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称取100g,放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保持温度在20℃、湿度在65%的条件下。
3. 将烧杯中的骨料用滤纸包裹,确保骨料表面无水分。
4. 用电子天平称取骨料和滤纸的总质量,记录为m1。
5. 向烧杯中加入清水,使骨料完全浸没在水中。
6. 记录加入水后的总质量,记录为m2。
7. 将骨料取出,用滤纸吸干骨料表面的水分。
8. 再次用电子天平称取骨料和滤纸的总质量,记录为m3。
9. 计算骨料的吸水率:吸水率 = (m2 - m1) / m1 × 100%。
10. 对不同种类和粒度的骨料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粗骨料吸水率实验结果:粗骨料的平均吸水率为3.5%。
2. 细骨料吸水率实验结果:细骨料的平均吸水率为6.2%。
3. 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1)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坍落度越小。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坍落度降低。
(2)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强度越低。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强度降低,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耐久性越差。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导致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降低。
五、结论1. 骨料吸水率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
2. 粗骨料的吸水率低于细骨料,不同种类和粒度的骨料吸水率存在差异。
3.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骨料的吸水率,以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骨料表面无水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混凝土骨料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强度、坚固性、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等。
通过对混凝土骨料性质的测定,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用砂:天然砂、人工砂2. 实验用石:卵石、碎石3. 实验用试剂: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等4. 实验仪器:筛分器、击实仪、压力试验机、烘干箱、天平等三、实验方法1. 颗粒级配测定:采用筛分法,将砂、石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测定各等级的筛余量。
2. 强度测定: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将砂、石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其抗压强度。
3. 坚固性测定:采用硫酸钠溶液浸泡法,测定砂、石的坚固性。
4. 含泥量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砂、石中的含泥量。
5. 泥块含量测定:采用筛分法,测定砂、石中的泥块含量。
6. 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砂、石中的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
四、实验步骤1. 颗粒级配测定(1)将砂、石分别过筛,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
(2)称取各等级砂、石的质量,测定其筛余量。
(3)计算各等级的筛余率。
(1)将砂、石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2)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
(3)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试件抗压强度。
3. 坚固性测定(1)将砂、石放入硫酸钠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4小时。
(2)取出砂、石,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3)称取浸泡前后砂、石的质量,计算其坚固性。
4. 含泥量测定(1)将砂、石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称取烘干后的砂、石质量。
(3)计算含泥量。
5. 泥块含量测定(1)将砂、石过筛,筛除泥块。
(2)称取筛除泥块后的砂、石质量。
(3)计算泥块含量。
6. 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测定(1)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砂、石中的有害物质。
(2)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观察砂、石与碱溶液的反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用砂、石等骨料实验实验报告学号:班号:结 02实验日期:实验者:陈伟同组人:吴一然建筑材料第三次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砂筛分析和石子捣实密度的试验方法;2、通过砂的筛分析实验,判断砂的粗、细和砂的级配是否合格;3、了解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松堆密度等试验方法;4、了解轻骨料的筒压强度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砂表观密度测定;2、砂筛分析试验;3、石子捣实密度试验;4、石子针状、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演示);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演示);6、轻骨料筒压强度试验(演示)。
三、实验原理1、表观密度的定义:包含闭孔体积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称材料的表观密度。
(单位:g/cm3),如果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2、细度模数:砂的粗细程度用通过累计筛余百分比计算的细度模数(M x)表示,其计算公式为(1)式中,A1、A2……A6分别为5.00、2.50……0.160 mm孔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2)砂按细度模数(Mx)分粗、中、细和特细四种规格,由所测细度模数按规定评定该砂样的粗细程度;(3)用M x=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来评定该砂的粗细程度。
并根据0.630mm筛所在的区间判断砂子属于哪个区累计筛余百分比在85%~71%的属于Ⅰ区,在70%~41%的属于Ⅱ区,在40%~16%的属于Ⅲ区。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要求及说明:1)通过对两种单粒级石子不同比例的搭配,观察其捣实密度的变化,画出石子比例和捣实密度的曲线 ,并进行分析;2)实验使用的石子是石灰岩碎石,粒径分别为5—10mm,10-20mm单粒级;3)所用容积升体积为10L;4)石子的称量总质量为20Kg。
3、压碎指标表示石子抵抗压碎的能力,是间接的推测其相应的强度的一种方法四、实验步骤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1)实验仪器:天平(量程1kg,精度1g);容量瓶(500ml);干燥箱;干燥器。
(2)实验步骤:--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0),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打开瓶塞并添加水,使得液面与瓶颈500ml刻度线平齐。
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1;--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清洗瓶内外,在装入上述相同的冷开水至瓶颈500ml刻度线处。
塞紧瓶塞,擦干外面水分,称量其质量m2;--取水的密度为1g/cm3,用下述公式计算砂的表观密度(0.01g/cm3)--以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应重新进行实验。
(3)实验注意事项--300g砂子装入容量瓶后,不要马上称重应摇晃容量瓶,排除气泡。
--容量瓶上面有一刻线,两次加水一定是凹面相齐。
--注意300g砂子要全部加入容量瓶,不要丢或有剩余。
2、筛分析实验(1)实验仪器:筛(10;5.0;2.5;1.25;0.63;0.315;0.16);筛底电子秤。
(2)实验步骤:-- 称取砂500g。
将筛子按筛孔由大到小叠合起来,附上筛底。
将砂样倒入最上层(孔径为5mm)筛中;--用手筛动筛子,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称取各号筛上上的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每号筛上孔径大于和等于该筛孔径的各筛上的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并绘制砂的筛分曲线;--计算砂的细度模数;--画砂的筛分析曲线。
(3)结果评定:1)砂的粗细;2)砂的级配是否合格。
3、石子捣实密度实验(1)实验仪器:台秤(量程:50kg,精度50g);容量筒:容积为10升(D max≤25mm时)、20升(D max=31.5mm或40.0mm时)。
(本实验中用的是10升的容量筒)(2)实验步骤:--称取容量筒自身的质量m1;--称取以捣实状态填充容量筒的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m2;--由容量筒中试样的质量(m2-m1)和容量筒的体积(V)计算捣实密度。
4、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的测定(1)实验仪器: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2)实验步骤:--依据石子的最大粒径,按下表进行有代表性取样并筛分;--用规准仪按下表对试样逐粒进行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5、石子压碎指标测定(1)实验仪器:压碎指标测定仪;压力试验机;2.5mm筛子;电子秤。
(2)试样制备:标准试样应采用10-20mm的颗粒,并在气干状态下进行试验。
试验前,先将试样筛去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再用针状和片状规准仪剔除其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3份备用。
(3)实验步骤:--置圆筒于底盘上,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筒内。
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
第二层颠实后,试样表面距底的高度应控制为100mm左右;--整平试样表面,把加压头装好(注意应使加压头保持平正),放到试验机上在160-300s内均匀地加荷到200KN,稳定5s,然后卸载,取出测定筒。
倒出筒中的试样并秤其质量(M0),用孔径为2.5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秤量剩留在筛上的试样重量(M1)。
(4)压碎指标值试验结果计算:压碎指标值δa=(M0-M1)/ M0 ×100%M0试样重量(g);M1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重量(g)6、轻集料筒压强度试验(1)实验步骤:--筛取10-20mm粒级(粉煤灰陶粒允许10-15mm的粒径)的试样5L,其中10-15mm的粒径的体积含量应占50%-70%;--用承压筒装试样,分别测定3次松散料重,取其算术平均值。
对天然的轻集料,取测得的平均松散料重,乘以1.15的填充系数作为试样量,对其他的轻集料,则乘以1.10的填充系数作为试样量;--按上述试样量称取试样,装入承呀压筒,先用木锤沿筒壁四周轻敲数次,然后装上到导向筒和冲压模,检查冲压模的下刻线是否与导向筒上缘重合为止。
把承压筒放在压力试验机的下压板上,以每秒约300-500N的速度加荷。
当冲压模压入深度为20mm时,记下压力值。
(2)轻粗集料筒压强度计算:R a= F/AR a:筒压强度(MPa);F :压入深度为20mm时的压力值(N);A :受压面积(mm2)五、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1、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数据m0 (g)m1 (g)m2 (g)300 860 675又由可计算得到ρ=2.609g/cm32、砂筛分析实验筛孔A1 A2 A3 A4 A5 A6 底盘筛余量/g 0 51 46 71 242 63 26 筛余量百分比/% 0 10.2 9.2 14.2 48.4 12.6 5.2 累计筛余量百分比/% 0 10.2 19.4 33.6 82 94.6 99.8表二砂筛分析实验相关数据计算细度模数M x=(10.2+19.4+33.6+82+94.6)/100=2.398属于中砂;而0.063mm处累计筛余量百分比为33.6属于Ⅲ区;其级配曲线为(因为已经确定了是Ⅲ区,参照曲线只画出了Ⅲ区)由级配曲线可以看出该样本的级配合格.实际工程中,砂的最大粒径和级配是选用砂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下面思考题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3、石子的捣实密度实验由于我们班实验组数较少,所以3:7以后数据参考了另一个班的数据,但他们的比组号石子比例5-10:10-20捣实密度Kg/m3组号石子比例5-10:10-20捣实密度Kg/m31 10:0 1.54 7 4:6 1:60表三石子捣实密度相关数据折线图如下图所示:图一由图可知捣实密度先增大在7:3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所以当(5-10):(10-20)=7:3时,石头之间的空隙最小,捣实密度最大。
所以选用骨料时,适当的粗细骨料配比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六、思考题1、结合实际工程说明如何选用砂子筛分试验中该样品的属于中砂,级配符合Ⅲ区的要求。
实际工程中选砂的要求:相对来说Ⅰ区的砂子粒径比较大一些,Ⅱ区的砂子粒径适中,而Ⅲ区则相对来说粒径偏大一些。
配置混凝土中优先使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的时候,应该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易合性;当使用Ⅲ区砂的时候,宜适当降低砂率;配送泵送混凝土时,宜选用中砂。
砂的级配十分重要,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例如人工砂和风化山砂的需水量大、颗粒形状和级配不合理使拌合物流动性下降,河砂是理想的细集料,使用时应正确选择细度模数。
2、结合混凝土的性能分析石子的捣实密度。
当粗细粒径的砂子满足一定的比例时,石子的捣实密度最大,石子之间的空隙越小。
这对于混凝土的性质是有一定影响的,两种骨料复合之后的空隙率会影响混凝土的传荷能力。
同时空隙小,需要填充的混凝土净浆就少,能达到更加经济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选择骨料时应当选择复合后空隙小的骨料进行混合。
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较好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密实度、强度、抗冻、抗渗等性能,也都得到相应提高。
在本次试验中两种样本应该选用7:3的比例。
七、可能的误差分析1、砂子表面密度测量试验的实验误差主要来自操作上的误差,如:砂子没有完全加入到容量瓶中;或者是向容量瓶中加水观察时没有正视到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平齐。
其他的系统误差不太可能出现。
2、砂筛分析实验:所有的砂子加起来不到500g这就说明还有部分剩余的砂子没有从砂筛中取出,这就会对实验造成误差,当然只要误差在1%以内就没有问题。
3、石子的捣实密度:实验数据是否可靠就在于粗细两种粒径的石子有没有混合均匀,如果没有混合均匀那么测量起来误差会比较,所以将两种粒径的石子混合均匀就成为实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