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2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R(ω)称为实频特性,I(ω)称为虚频特性。由复变函数理 论可知:
A() R2 () I 2 ()
() arctan I ( ) R( )
R() A()cos()
I () A()sin()
2023年12月29日
以上函数都是ω的函数,可以用曲线表示它 们随频率变化的规律,使用曲线表示系统的频率 特性,具有直观、简便的优点,应用广泛。
N(s)
D(s) (s + p1 )(s + p2 )...(s + pn )
为简化分析,假定系统的特征根全为不相等的负实根。
输入信号为 r(t)=Rsinωt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N(s)

C(s) =
(s + p1 )(s + p2 )...(s + pn ) (s + jω)(s - jω)
1.在某一特定频率下,系统输入输出的幅值比与相位差是确定 的数值,不是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的频率ω在0→∞的范围内 连续变化时,则系统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与相位差随输入 频率的变化规律将反映系统的性能,才是频率特性 。
2.频率特性反映系统本身性能,取决于系统结构、参数,与外 界因素无关。
3. 频率特性随输入频率变化的原因是系统往往含有电容、电感、 弹簧等储能元件,导致输出不能立即跟踪输入,而与输入信号 的频率有关。
频域内全面描述系统的性能。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是线性 定常系统的固有特性。
2023年12月29日
A(ω)反映幅值比随频率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幅频 特性,它描述在稳态响应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时在幅值上 是放大(A>1)还是衰减(A<1)。
而(ω)反映相位差随频率而变化的规律,称为相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2)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2)
1 1
斜率 (dB/dec) 0 -20 -40 0,-20 ,
特殊点 ω L( )=lgK ω =1, L( )=0 ω ω =1, L( )=0 ω
φ(ω) 0o -90o -180o
s2 1 Ts+1
1+τs
ωn 2 s2+2ζ ωns+ωn
2
转折ω = 1 0o -90o ~ 频率 T 转折ω = 1 0o~90o 0,20 频率 , τ 0,-40 转折 ω =ω n 0o~-180o , 频率
一、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二、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比例环节 .
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G(s)=K G(jω)=K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A(ω)=K φ(ω)=0o (1) 奈氏图 奈氏图是实轴上的 点 奈氏图是实轴上的K点。 是实轴上的 比例环节的奈氏图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1) 奈氏图
振荡环节的奈氏图
Im
ω=0 =∞
A(ω)=1 A(ω)=0 (ω)=0o φ(ω)=-180o 1 A(ω)= 2ζ 率特性曲线因ζ值 率特性曲线因 值 φ(ω)=-90o 不同而异. 的不同而异
ω ∞
0
1
ω=0
Re
ω=ωn 振荡环节的频
ω= ωn
ξ=0.8 ξ=0.6 ξ=0.4
积分环节的伯德图
40 20 0 -20 0.1 1
L(ω)/dB -20dB/dec
10
ω
Φ(ω)
0 0.1 1 10
φ(ω)=-90o
ω
-90
第二节 典型环节与系统的频率特性
3.微分环节 .

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由于 G( j ) G(s) s j 是一个复数,可写为
G( j ) G( j ) e
jG ( j )
A( )e
j ( )
G( j ) 和 G( j )是共轭的,故 G( j ) 可写成
G( j ) A( )e
j ( )
R Kc A( )e j ( ) 2j R K c A( )e j ( ) 2j
Kc e
jt
K c e
jt
若系统稳定, G ( s ) 的极点均为负实根。当 t 时得 c(t ) 的稳态分量为 css (t ) lim c(t ) K c e jt K c e jt
t
R G ( j ) R 其中 K c G( s) ( s j ) s j ( s j )(s j ) 2j R G ( j ) R K c G ( s) ( s j ) s j ( s j )(s j ) 2j
为方便讨论,设所有极点为互不相同的实数。
若输入信号为正弦函数,即
r (t ) R sin t
其拉氏变换为
R R R( s ) 2 2 s ( s j )(s j )
N ( s) X 则 C ( s) ( s p1 )(s p2 ) (s pn ) ( s j )(s j )
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频率特性是研究控制系统的一种工程方法, 应用频率特性可间接地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 态性能。频域分析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通过实验 直接求得频率特性来分析系统的品质,应用频率 特性分析系统可以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论,并具 图表及经验公式。
有明显的物理含义,频域法分析系统可利用曲线、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

频率特性分析方法
0
(2)放大环节
Im
G(s) K G( j) K
φ
方法② 直接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取,直接在X-Y 记录仪上显示 x jy或者 B e j 。
A
例1: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
2(s s2
2)
当输入信号为:r(t) sin(t 1000 )
求出它的稳态输出响应。
解:
G(
j
2( j j )2
如何求模和相角?
G( j
tg1 1800
sin e j e j
2j
t 2
r=Asinωt
K Ts 1
Yss
KA
1 T 2 2
sin(
t
2 )
稳态输出仍是一个正弦信号,输出幅值和相位发生 了变化,角频率ω没变。
稳态输出与输入 r Asint 比较可得:
幅值比 B
K
A 1 T 22
相位差 2 arctg(T )
2
KU 2 U2 V 2
整理:U 2
V
2
KU
经配方,
即:
U
K 2
2
U V 2
K 2
2
圆的方程。圆心 (K/2, j0),半径K/2。
G( j 与G( j 为共轭复数。
当ω: -∞→+∞,得到完整的频率特性。 顺时针方向是频率特性变化的方向,即ω增加的方向。
Im
K Re
G( j) 为频率特性,是一复数,模 K 为系统的幅
1 T 22
值比
B ,其相角 A
2 为系统的相位差。
推广到一般的情况,对于任何线性定常系统,只 要将传递函数中的变量s用jω代替,便得到了系统的 频率特性。

北航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2-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北航机电控制工程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2-典型环节频率特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积分环节 Integral links 1、伯德图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K G (s) s
Fundamentals of Mechatronic Control Engineering
K G ( j ) j
K A( )
K ( ) 0 arctan j 0 2
幅值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袁松梅教授 Tel:82339630
下半个圆对应于正频率部分,而上 半个圆对应于负频率部分。
Email:yuans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四、振荡环节Oscillation link 2、伯德图 讨论 0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1 时的情况。当K=1时,频率特性为:
K Kn G( s ) 2 2 2 T s 2Ts 1 s 2 n s n 2
G( s) K , G( j ) K
相频特性: ( )
1、伯德图
幅频特性:A( ) K ;
0

L( ) / dB
20log K 20log K 20log K
K 1
对数幅频特性:
K 1 lg
0 K 1
( )
180
0 L( ) 20 lg K 0 0
1.0 -45 100 -89.4
1 1 当 0时, (0) 0;当 时, ( ) ;当 时, () 。 T T 4 2
当时间常数T 变化时,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的形状都不变,仅仅是根据转折 频率1/T 的大小整条曲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即可。而当增益改变时,相频特性不变,幅 频特性上下平移。
K P ( ) 1 T 2 2 KT Q ( ) 1 T 2 2 Q ( ) T P( )

自动控制理论_哈尔滨工业大学_5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_(5.1.1) 5.1频率特性的概念

自动控制理论_哈尔滨工业大学_5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_(5.1.1)  5.1频率特性的概念

如果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r(t)和输出c(t)存在傅里叶变换, 频率特性也是输入信号的傅氏变换和输出信号的傅氏变换之比。
G(
j
)

C( R(
j) j)
其中 R( j) r(t)e jtdt C( j) c(t)e jtdt


经过傅氏反变换
c(t)
U1m
1
1 j
sin(t


1
1
j
)
上式表明: 对于正弦输入,其输入的稳态响应仍然是一个同 频率正弦信号。但幅值降低,相角滞后。
输入输出为正弦函数时,可以表示成复数形式,设输入为 Xej0,输出为Yejφ,则输出输入之复数比为:
Ye j Xe j0

Y X
e j

A()e j ()
后于输入的角
度为:
φ=
B A
360o
②该角度与ω有
关系 ,为φ(ω)
③该角度与初始
角度无关 。
二、频率特性的定义
例:如图所示电气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U2 (s) 1 Cs 1 1
U1(s) R 1 Cs RCs 1 s 1
若输入为正弦信号: u1 U1m sin t
其拉氏变换为:

1
2
G( j)R( j)e jtd

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g (t )

1
2
G( j)e jt d

本节小结
1.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 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频率特性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方便地用实验方法测定, 并用于系统的分析和建模。
频率特性主要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_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_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法

5. 2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2.2 系统伯德图的绘制
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的绘制步骤: (1)把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化为标准形式,即化为典型环节的传递函
数乘积,分析它的组成环节; (2)确定一阶环节、二阶环节的转折频率,由小到大将各转折频率
标注在半对数坐标图的频率轴上; (3)绘制低频段渐近特性线; (4)以低频段为起始段,从它开始每到一个转折频率,折线发生转
开环极点的个数。
5. 4 频域稳定判据与系统稳定性
5.4.4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开环频率特性 G( j)H( j)在剪切频率 c处所对应的相角与 180 之差称为相角裕度,记为 ,按下式计算
(c ) (180 ) 180 (c )
开环频率特性 G( j)H的( 相j)角等于 时所1对80应的角频率称为相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 由 0 时0,开 环奈奎斯 特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点 周1, j。0 是具P有2 正实部P 的开 环极点的个数。 需注意,若开环传递函数含有 v 个积分环节,所谓 由 0 0 ,指的 是由 0 0 0 ,此时奈 奎斯特曲线需顺时针增补 v 角度的无穷大半径的圆弧。
5. 4 频域稳定判据与系统稳定性
5.4.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若闭环系统在[ s]右半平面上有 个P开环极点,当 从 变化到
时,奈奎斯特曲线 G( j对)H点( j) 的包围1周, j数0 为 ( 为逆时N针,
为顺N 时 0针),则系统N<在0[ ]右半平面上的闭环极点s的个数为 。
折,斜率变化规律取决于该转折频率对应的典型环节的种类; (5)如有必要,可对上述折线渐近线加以修正,一般在转折频率处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
若系统稳定 , 则c ss (t )
幅频特性 A(ω) =
r(t )
[ ]
E(s) 输出幅值与输入幅值之比 相频特性 φ (ω) = 幅频? Φ (s) = , 当系统稳定时 ② er R(s)
rt () t ) j (j ) 若 r ( 称为频率特性 Φ(jω) = ( j) e 若系统稳定 , 则c ss (t ) [ 则e ss (t ) [ r(t )
si t lim e 0 系统稳定 t A1 A2 Cs ( s) s j s j
A A ( j) A1 ( s ) ( s j) j2 ( s j)( s j) s j
A A A2 ( s ) ( s j) ( j) ( s j)( s j) j2 s j
倒置的坐标系
( 补充 )
该坐标纸拿反啦!!
频率特性物理意义
C (s) 1 闭环 (s) R ( s ) Ts 1 传函
s j
T RC
频率特性 幅频特性 A() ( j)
1
1 ( j) jT 1
1 T 2 2
相频特性 () ( j) arctan T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 A ( ) 1 , ( ) 0 0 得到一组幅频特性和相 1 1 A() , () 45 T 频特性的数据,绘出曲 2 A() 0, () 90 线——频率特性曲线
频率特性
1 ( j) jT 1
设系统传递函数为
s1 , s2 sn U (s) (s) 特征方程的根 ( s s1 )( s s2 ) ( s sn ) U (s) A C (s) 2 ( s s1 )( s s2 ) ( s sn ) s 2 U (s) A ( s s1 )( s s2 ) ( s sn ) ( s j)( s j)

第五章(1,2)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解析

第五章(1,2)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解析

用频率特性求取正弦输入稳态误差的方法:
正弦输入稳态误差求法总结: 1.定义法,求拉式反变换(不能 用终值定理) 2.动态误差系数法 3.频率响应法
2.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图示法)(重点)
仅从G( j)的表达式中看出的信息不直观,在工程分析和 设计中,通常把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画成曲线,观察其在不 同频率段上的变换,再运用图解法进行研究(包括稳态性能、 暂态性能等)。常用的频率特性曲线有三种: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时域分析法是分析控制系统的直接方法,比较直 观、精确。但往往需要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
复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是一种在S平面上由开环零 极点绘制闭环系统特征根的图形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也是一种图解分析法。依据系统的频 率特性,间接地揭示系统正弦输入信号下的暂态特 性和稳态特性。也是一种工程上常用的方法。
1
Re[G(jω)]
0
不足:计算繁琐。不直观,无法看出每个零极 点的影响。增添新的零极点时,只能重新计算。 看不出ω的变化速度。
单位:弧度/秒
半对数坐标系的优点:
对数频率特性采用 的对数分度实现了横坐标的非线性压缩,便于在较大频
率范围内反映频率特性的变化情况。对数幅频特性采用 20lg A()则将幅值的乘 法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可以简化曲线的绘制过程。
对数幅相图实质上将伯德图的两张图合成一张图。
5-2 典型环节与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设典型的线性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闭环系统的很多 性能可通过研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来得到。
该线性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H (为s) 了研究开 环系统频率特性曲线,本节先研究开环系统典型环节 的频率特性,进一步研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1.频域特性的基本概念 (这种数学模型是怎样的?)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8
二、图形表示法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1.极坐标图(幅相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 极坐标图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随着频率的变化,频率特性的矢量长度和幅角也改变。 当频率ω 变化到无穷大时, 当频率ω从0变化到无穷大时,矢量的端点便在平面上画出一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条曲线,这条曲线反映出ω为参变量、模与幅角之间的关系。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 通常称这条曲线叫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或奈奎斯特曲线。画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有这种曲线的图形称为极坐标图。
− j arctan 2 ζT ω 1−T 2ω 2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A(ω ) =
ϕ (ω ) = − arctan
2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9
2.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对数频率特性图) 博德图 两张图构成 一张是对数幅频图 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构成: 对数幅频图, 对数相频图。 由两张图构成:一张是对数幅频图,一张是对数相频图。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两张图的横坐标都是采用了半对数坐标。
1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对数幅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是频率特性幅值的对数值乘20 即 L(ω ) = 20 lg A(ω )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表示,均匀分度,单位为db db。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ω),均匀分度,单 对数相频特性图的纵坐标是相移角φ 是相移角 均匀分度, 位为“ 位为“度”。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幅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对数相频特性图绘的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5.1 频率特性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指线性系统或环节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入
量的频率由0变化到 时,稳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振 幅之比和相位差的变化规律,用G(jω) 表示。
xr (t) xrm sin(t)
xc(t) xcm sin(t ( ))
稳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频率相同,仅振幅和相位不同。
3)在ω轴上,十倍频程的长度相等;
4)可以将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L(ω)=20lgA(ω) ;
5)满足直线方程:斜率k
k L(2 ) L(1 ) lg2 lg1
例如:G ( s )
1 Ts
1
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
1)频率特性: G( j ) 1
1
tg1T
jT 1 2T 2 1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
s d dt
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 系统
d j
dt
频率特性
s j
四、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法
常用频率特性的三种表示法: 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幅相曲线、奈奎斯
特图(Nyquist)、极坐标图)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图 (Bode))
频率对数分度,幅值/相角线性分度
2)对数频率特性:
0
Bode Diagram
Magnitude (dB)
L( ) 201g 1
-10
T 1 2 2
-20
-30
( ) tg1T
-40 0
Phase (deg)
3)画出伯德图:
-45
-90 10-1
100
101
Frequency (rad/sec)
102
五、典型环节的分解

第五章 频率法

第五章 频率法
二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频率特性为
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性为
可得极值点 r n 1 2 2
当0.707<ζ<1时,A(ω)从1单调增至∞;
当0<ζ<0.707时,A(ω)在ωr处有最小值 Ar 2 1,然2 后 单调增至∞。
Im
2
Ar
Re
O
1
5.2.8 延迟环节
(s

sn
)

R s2
2

A1

A2
n

Bi
s j s j i1 s si
用留数法计算系数
A1
lim (s s j
j)G(s) R s2 2
R G(j) R
2j
2j
G( j)
e jG( j)
A2

lim (s
s j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频率特性为 幅频特性为
相频特性为
Im
ω→∞
ω=0 O
Re
1
L / dB
0 0.1/T
20

0° 0.1/T
-90°
精确曲线
3.01dB
1/T
10/T
20dB/dec
1/T
10/T
一阶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通常用两端直 线渐近线来近似,在转折频率以前与0dB线重合,在 转折频率以后是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
sC
3
ur (t) Rsint
当初始条件为0时,输出电压的拉氏变换为
Uc
(s)

1 Ts
1Ur
(s)

1 Ts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5-2

第五章 频率特性法5-2

开环传递函数的两种表示形式

时间常数形式:K为系统的开环增益。
K ( i s 1) G (s)H (s)
m i 1 n
(n m )
l
( T s 1)
l 1

零、极点形式:K0为系统的根轨迹增益。
K 0 (s zi ) G (s)H (s)
i 1 m
(s
7
2 积分因子
G jω 1 jω
L ω 20lg G jω 20lg
1 jω
20lg ω
dB
当ω=1时 当ω=10时
L ω 20lg1 0 dB
L ω 20lg10
2 0 dB
L ω 20lg100 4 0 dB 当ω=100时 ω每增加10倍,L(ω)则衰减20dB,记为: -20dB/十倍频程,或-20dB/dec。 说明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曲线是一条经过横轴 上ω=1这一点,且斜率为-20的直线。
1 T
2
n
ω
2 2
2 ζ
Tn ω

2
低频段,即ωTn<<1时
2 T n ω arctan 1 T n2 2

L ω 20lg1 = 0 dB
——低频渐近线为一条0dB的水平直线。
17
L ω 20lg
1
( ) 90

180

0 .1
0 .2
0 .4
0 .6 0 .8
1
2
4
6
8
10
/ n
19
可见:当频率接近 ω ω 时,将产生谐振峰 值。阻尼比的大小决定了谐振峰值的幅值。

第五章频率特性分析法

第五章频率特性分析法

146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时域分析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

如果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是一阶或二阶的,求解后可利用时域指标直接评估系统的性能。

然而实际系统往往都是高阶的,要建立和求解高阶系统的微分方程比较困难。

而且,按照给定的时域指标设计高阶系统也不是容易实现事。

本章介绍的频域分析法,可以弥补时域分析法的不足。

频域法是基于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一种图解方法,故又称为频率响应法。

频率法的优点较多。

首先,只要求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就可以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其次,由系统的频率特性所确定的频域指标与系统的时域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而系统的频率特性又很容易和它的结构、参数联系起来。

因而可以根据频率特性曲线的形状去选择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之满足时域指标的要求。

此外,频率特性不但可由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求得,而且还可以用实验方法求得。

这对于某些难以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的元件(或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频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也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重点内容。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1.1 频率特性的定义为了说明什么是频率特性,先看一个R -C 电路,如图5-1所示。

设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分别为()r u t 和()c u t ,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1()()1c r U s G s U s Ts ==+ 式中,RC T =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若给电路输人一个振幅为X 、频率为ω的正弦信号 即: ()sin r u t X t ω= (5-1) 当初始条件为0时,输出电压的拉氏变换为图5-1 R C -电路1472211()()11c r X U s U s Ts Ts s ωω==⋅+++ 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得出输出时域解为()22()arctan 1t T c XT u t e t T T ωωωω-=+-+ 上式右端第一项是瞬态分量,第二项是稳态分量。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 频率特性分析法

Kce jt

Kce jt
Kc

Gs s
X
j s

j s
j
s j

G j
2j
X
Kc

Gs s
X
j s

j s

j
s j

G
j
2j
X
e e G j G s s j G j G j jG j B() j
知识要点
频率特性是一种数学模型,主要包括三种图形: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极坐标或Nyquist曲线), 利用Nyquist稳定判据可由开环频率特性判别闭环系 统的稳定性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Bode图),用相位裕度和幅 值裕度来反映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Nichols曲线),利用 等M圆和等N圆可由开环频率特性求闭环频率特性, 进而定性或定量分析系统的时域响应。
G(s)

N(s) D(s)


s

p1


s
N(s)
p2


s

pn

设 pi互不相同的实数
若: x(t) X sin t,
则X (s)

X s2 2

s
X
js
j
Y (s)

s

N (s)
p1 s

pn


s

X
j s

j
第一节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R
+
+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2

自动控制原理 第五章-2

Determin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for two cases (1)K is small(2) K is large
G ( j ) H ( j )
K (1 jT1 )(1 jT2 )( j ) (1 T12 2 )(1 T22 2 ) K ((T1 T2 ) j (1 T 1T2 2 ) (1 T12 2 )(1 T22 2 )
0 ~ 90
K ( j 3) G ( j ) H ( j ) j ( j 1) K [4 j (3 2 )] (1 2 )
Im[G( j ) H ( j )] 0
c 3
G ( j ) H ( j )
K ( j 3) j ( j 1)
越(-∞,-1)区间一次。 开环频率特性曲线逆时针穿越(-∞,-1)区间时,随ω增加,频 率特性的相角值增大,称为一次正穿越N’+。 反之,开环频率特性曲线顺时针穿越(-∞,-1)区间时,随ω增 加,频率特性的相角值减小,则称为一次负穿越N’-。 频率特性曲线包围(-1,j0)点的情况,就可以利用频率特性曲线 在负实轴(-∞,-1)区间的正、负穿越来表达。
除劳斯判据外,分析系统稳定性的另一种常用判据 为奈奎斯特(Nyquist)判据。Nyquist稳定判据是奈奎斯 特于1932年提出的,是频率法的重要内容,简称奈氏判 据。奈氏判据的主要特点有
1.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来研究闭环系统稳定性,而 不必求闭环特征根;
2.能够确定系统的稳定程度(相对稳定性)。 3.可分析系统的瞬态性能,利于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4.基于系统的开环奈氏图,是一种图解法。
N(s)=0 的根为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1.频率特性的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1.频率特性的

·145·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重点与难点一、基本概念 1. 频率特性的定义设某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为同频率的正弦函数,其振幅与输入正弦信号的振幅之比)(ωA 称为幅频特性,其相位与输入正弦信号的相位之差)(ωϕ称为相频特性。

系统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有着以下重要关系:ωωj s s G j G ==|)()(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用曲线来表示系统的频率特性,常使用以下几种方法:(1)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奈奎斯特(Nyquist )曲线或极坐标图。

它是以ω为参变量,以复平面上的矢量表示)(ωj G 的一种方法。

(2)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伯德(Bode )图。

这种方法用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横坐标为ω,按常用对数lg ω分度。

对数相频特性的纵坐标表示)(ωϕ,单位为“°”(度)。

而对数幅频特性的纵坐标为)(lg 20)(ωωA L =,单位为dB 。

(3)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

该方法以ω为参变量,)(ωϕ为横坐标,)(ωL 为纵坐标。

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最小相位系统 (1)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1)(+=Ts s G 其频率特性 11)()(+===j T s G j G j s ωωω·146·对数幅频特性 2211lg20)(ωωT L +=(5.1)其渐近线为⎩⎨⎧≥-<=1 )lg(2010)(ωωωωT T T L a (5.2) 在ωT =1处,渐近线与实际幅频特性曲线相差最大,为3dB 。

对数相频特性)(arctg )(ωωϕT -= (5.3)其渐近线为⎪⎩⎪⎨⎧≥︒-<≤+<=10 90101.0 )lg(1.0 0)(ωωωωωϕT T T b a T a (5.4)当ωT =0.1时,有b a b a -=+=1.0lg 0 (5.5)当ωT =10时,有b a b a +=+=︒-10lg 90 (5.6)由式(5.5)、式(5.6)得︒=︒-=45 45b a因此:⎪⎩⎪⎨⎧≥︒-<≤︒-<=10 90101.0 )10lg(451.0 0)(ωωωωωϕT T T T a (5.7)(2)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0 121)(22<<++=ξξTs S T s G·147·其频率特性)1(21|)()(22ωωξωωT j Ts s G j G j s -+=== 对数幅频特性2222224)1(lg 20)(ωξωωT T L +--= (5.8)其渐近线为⎩⎨⎧≥-<=1)lg(4010)(ωωωωT T T L a (5.9) 当707.0<ξ时,在221ξω-=T 处渐近线与实际幅频特性曲线相差最大,为2121lg20ξ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法
G(s) s G(s) 1 Ts
G(s) T 2s2 2Ts 1
频率特性分别为:
G( j ) j G( j ) 1 jT G( j ) 1 T 2 2 j2T
① 纯微分环节: G( j ) j
A() , ()
2
P() 0, Q()
微分环节的极坐标图为 正虚轴。频率从0→∞ 特性曲线由原点趋向虚 轴的+∞。
当 o 时,误差为:2 20lg 1 T 22 20lgT
T L(),dB 渐近线,dB0.1 0.2来自0.5 1 2 510
-0.04 -0.2 -1 -3 -7 -14.2 -20.04
0
0
0 0 -6 -14
-20
最大误差发生在
o
处,为
1 T
误差,dB
0 -1
-0.04 -0.2 -1 -3 -1 -0.2
时:A() 0,() 90
P() 0,Q() 0
2. 对数频率特性
A( ) K 1 T 2 2
G(s) K Ts 1
G( j ) K jT 1
( ) tg1T
①对数幅频特性:L() 20lg A() 20lg K 20lg 1 T 2 2
为了图示简单,采用分段直线近似表示。
二、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工程上常用图形来表示频率特性,常用的有:
1.幅相频率特性图,极坐标图,也称乃奎斯特(Nyquist) 图。是以开环频率特性的实部为直角坐标横坐标,以其
虚部为纵坐标,以 为参变量的幅值与相位的图解表示
法。
它是在复平面上用一条曲线表示 由 0 时的频
率特性。即用矢量 G( j)的端点轨迹形成的图形。 是
R Ar0o ,C A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数频率特性:
G( j) j1
LL(()(d)B(d)B)
2020
0.1
-20 0.1 -20
()()
9(0)() 90
45
00
[20]
[20] (rad/(sr)ad/ s)
1
10
1 10
(rad/ s)
(rad/ s)
LL(()()d(dB)B)() arctan
2.一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G(s) s 1 频率特性表达式:
G( j) j1
对数频率特性:
L()(dB)
L() 20lgA () 20lg 1 22
20
() arctan
0.1
-20
采用分段直线去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低频段: 高频段:
1 时,1 22 1,L() 0
G(s) 1 s
频率特性表达式: G( j) 1 j
对数频率特性:
5.3.4 微分环节
1.纯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表达式:
幅相频率特性:
G(s) s G( j) j
G( j) j
P() 0 Q()
A() 0, A() 0 () 90 , A()

(1
T
1 T 22 22 )2 4
2 2T
2

Q()
2T

(1 T 22 )2 4 22T 2
A()
1
(1 T 22 )2 (2T )2

(
)

arc
tan
1
2T T 2
2
5.3.5 振荡环节
幅相频率特性:
2
A()
Im

0
0
Re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5.3.4 微分环节
1.纯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G(s) s 频率特性表达式:
G( j) j
对数频率特性:
L() 20lgA () 20lg () 90
L()(dB) 20
当ω从ω1变化到10 ω1时,
0.1
L(101) L(1) 20lg101 20lg1 -20
既可以是开环幅相频率特性,也可以是对数频率特性,还可以是对数幅相频率特性。
5.4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5.4.1 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的绘制
绘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得到开环频率特性G(jω)。 2)由G(jω),确定幅频特性A(ω)和相频特性φ(ω),或实频特性P(ω)和虚频特性Q(ω) 的表达式 3)根据求出的表达式,当ω取不同值时,求出各个值,在极坐标上描点。将当ω从 0变到∞时的点描成曲线,即可得到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2020 0, () 0;
1[/-20,]() 45
(rad/ s)
(rad/ s)
0.1/T 1/T 10/T
-20 0.1 , 1() 9[-02100]
()(-且2)0 (关)于φ=45°点对称
()()
(ra(dra/ds/)s)
2 ,L() -20lg 2 40lg
2n 1 )
L(n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0lg
n2n
n

40lg10 -40(dB)
0
n
斜率为:-40dB/dec
n
n
对数频率特性:
低频段: 高频段:


n时,(1-
2 2n
)2

4 2
2 2n
1,L() 0
幅相频率特性:
P() 1 22, Q() 2
A()
(1
2
2
)2

4
2
2
2
,
()

arctan
2 1 2
2
起点: 0, A() 1, () 0
终点: , A() ,() 180
Im
同负虚轴的交点:
1 2 1 25 2
5.4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5.4.1 系统开环幅相频率特性的绘制
L()(dB) 40 20
n : 振荡环节的转折频率
(rad/ s)
L(n
)

-40lg
n n
0
0.1n n -20
10n [-40]
L()(dB) 40 20
0.1n n -20
()()
-90 -180
(rad/ s)
10n [-40]
2
() arctan
1 时,(1 22 )2 4 2 2 2 2 2,L() 40 lg
L() 40lg(101) 40lg(1) 40lg10 40(dB)
斜率为:40dB/dec
L(1) 40lg 0


1 ,转折频率
20lg
(1-
2 2n
)2

4 2
2 2n
采用分段直线去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低频段: 高频段:


n时,(1-
2 2n
)2

4 2
2 2n
1,L() 0


n时,(1-
2 2n
)2

4 2
2 2n
当ω从ω1变化到10 ω1时,
L() 40lg 101 (40lg
延迟环节的相角总是滞后的,不利
-100
于系统的稳定性。τ增大,滞后相角
-200
越多。
(rad/ s)
10
(rad/ s)
5.4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分类:
开环频率特性 闭环频率特性
Gk ( j) ( j)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由各个典型环节组成,在学会了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的绘制 过后,就可以绘制整个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
(0) 0,() 180,()关于 90点对称
对数频率特性:
5.3.5 振荡环节
幅相频率特性:
G(s)

T
2s2

1
2
Ts
1

s2

n2 2ns
n2
G(
j )

(1 T
1
2 2 )
j2T
( 0<<1,n=1/T )

P()
5.3.3 积分环节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表达式:
G(s) 1 s
G( j) 1 j
幅相频率特性:
G( j) 1 j j
P() 0 Q() 1/
A() 1/ 0, A() () 90 , A() 0
0 n
Im
0
1 0 Re

0.85

0.5
0.4
5.3.5 振荡环节
幅相频率特性:
对数频率特性:
L() 20lgA () 20lg
2
()

arctan
1-
n 2
2n
1
(1-
2 2n
)2

4 2
2 2n


n时,(1-
2 2n
)2

4 2
2 2n

2 2n
,L()

-20lg
2 2n
40lg n
当ω从ω1变化到10 ω1时,
L() 40lg 101 (40lg 1 ) 40lg10 -40(dB)
斜率为:-40dB/dec n
n
G(s) s 1 G( j) j1
幅相频率特性:
G( j) 1 j
P() 1 Q()
Im


0
0 1
Re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A() 1 22 0, A() 1 () arctan , A()
(1-
2n 2n
)2
42
2n 2n
-20lg2(dB)
振荡环节频率特性渐近线的误差修正曲线为:
对数频率特性:
对数频率特性:
对数频率特性:
5.3.6 延迟环节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表达式: 幅相频率特性:
A() 1 () -
G(s) e-s G( j) e-j
-45
-9-090
G(sG)=(sτ)s=+s1
G(sG)=(1s)/=(T1s/+s 1)
结论:传递函数互为倒数的两个环节,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 线关于ω轴对称。
3.二阶微分环节
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G(s) 2s2 2s 1 G( j) 2(j)2 2j 1 (1 22) 2j
Im
0

Re
0
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5.3.3 积分环节
传递函数:
G(s) 1 s
频率特性表达式: G( j) 1 j
对数频率特性:
L() 20lgA () 20lg1/ 20lg
() 90
L()(dB)
当ω从ω1变化到10 ω1时,
L 101 L 1
() 90 1- 22 0 1
A() 2
0
0 Re 1
对数频率特性:
L() 20lgA () 20 lg (1 22 )2 4 2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