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合集下载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焦点之一。

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有效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理效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实践1.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可以有效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在一些地方,社会组织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一些公益组织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组织志愿者服务,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行业协会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他们发挥自身在行业中的优势,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都是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实践,也为其他地区和组织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

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改善。

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些社会组织还可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方案,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过程更加民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有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

社会组织的参与也可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在实践中,一些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的特点,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些公益组织倡导“社区自治”,提倡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一些行业协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倡导对基层群众的尊重和关怀,为基层社会治理增添了人文关怀的色彩。

这些做法都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思考(1)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发挥其丰富的资源和经验的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基层治理讲话稿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基层治理讲话稿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基层治理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助力基层治理”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也在悄然转移。

原来我们只关注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方式,而现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基层治理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

社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助力基层治理的开展。

首先,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独立自主的特点,他们能够跨越政府、企业的界限,依托自身的优势和专业性,更好地促进事情的发展和解决问题。

例如:社会组织可以为一些特殊群体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政府更好地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社会组织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能,为城市环境的治理和卫生的保障做出贡献。

这些事情都正是社会组织所擅长的,而且在实践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其次,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力量的共聚,可以形成一种协同治理的格局,加强基层治理的力度和效率。

例如:政府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便利、扶持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在各领域发挥创新性、先进性,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在政府和企业的协助下,将自己的资源、能力和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

这样一来,社会组织就可以在基层治理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后,我希望社会组织在助力基层治理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也要针对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作出一些改进和创新。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借助社会组织切实解决基层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基层治理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社会组织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挥作用,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谢谢大家!。

创新基层治理 模式

创新基层治理 模式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一、共建共治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理念。

要鼓励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通过搭建共建平台、建立共治机制、推进共享成果等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推行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等方式,提高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程度,提升治理效能。

三、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

要将基层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网格内的事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通过明确网格管理责任、落实网格管理措施、建立网格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治理的无缝衔接,提高治理效能。

四、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

要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同时,还要培育居民的自治意识、自治能力,鼓励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五、多元服务供给多元服务供给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目标。

要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

同时,还要加强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法治保障法治保障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

要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还要依法规范基层治理行为,保障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七、文化培育文化培育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

要注重社区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同时,还要加强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案例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案例

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我国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二、创新举措1. 《关于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实施该文件的发布旨在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切实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文件中规定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规划、人员配备、专业培训等方面。

通过实施这一举措,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更加规范化、专业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2. 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养老服务。

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还减轻了社会的养老压力。

3. 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区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融合在一起,实现智能化、便捷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

一些地方政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引入人脸识别、智能门禁、智能公共服务等技术,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这一举措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取得成效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上述创新举措的实施,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加强了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 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智慧社区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智慧社区建设引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了社区治理环境,提升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021年有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四篇

2021年有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四篇

有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四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发言各位 ___、同志们:下面我代表天元街道表态发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

天元街道位于县城所在地,责无旁贷,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严格管理,夯实责任。

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街道平安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健全 ___,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协调、督导,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明确主要 ___第一责任制,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重点,增强实效。

一是强化平台建设。

不断完善“一室四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的作用,协调、落实信息流转、交办、督办,促进社会治理更精细、社会环境更平安。

二是创新村社治保 ___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按照规模,每村社抽调2-4名优秀村(居)民,成立村(社)治保会,强化信息的收集、矛盾纠纷的化解、重点人员的管控等。

二是完善网格建设。

健全完善全科网格建设,对原先306个网格调整优化为108个,由村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统一发放新“平安通” ___,运行“E监管、流管通、平安通、平安检查APP”四个软件,实现多功能全网覆盖,提升应知应会知晓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三、狠抓落实,确保稳定。

一是强化矛盾排查化解。

定期召开会议,做到半月一分析,每月一汇总,季度一通报;坚持常规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时段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二是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突出私营城等重点、难点区域,加强巡查力度,抓好治安、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推进居住出 ___屋“旅馆式”管理模式,做到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同时,重点掌握吸毒、矫正、 ___、重性精神病人等重点稳控对象。

三是强化交通文明和安全防控管理。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___村社区开展各类教育示范活动,提高文明交通意识,营造文明交通氛围;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 ___监管的原则,检查督促企事业内部安全防控网建设,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安全稳定。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
基层社会治理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其创新非常关键。

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需要,因此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首先,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组织行动、社区服务等方式,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

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激发其创新能力,建立多元化的基层治理机制。

其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将信息化手段与社会治理相结合,通过建立信息平台、搜集社情民意、提高信息公开度等方式,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和智慧化。

另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注重法治建设。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公平公正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法治化。

此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重视社会人才培养和宣传引导。

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会工作队伍,能够更好地履行基层社会治理职责。

同时,通过加强媒体宣传、推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综上所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参与、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法治建设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和宣传引导,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进步。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社会治理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发挥其作用,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改善社会组织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基础。

通过建设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

同时,培养和选拔社会组织的骨干力量,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使社会组织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健全相应的法规和制度,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提高其社会声誉和公信力。

其次,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是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关键。

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社会组织成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互相借鉴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合和协作,形成网络化、专业化的合作模式,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再次,改善社会组织环境,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保障。

要构建开放包容的社会组织环境,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一方面,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允许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要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建立稳定、持久的合作机制,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者良性互动的局面。

同时,还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为其提供资金、场地、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最后,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对社会组织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宣传社会组织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

总之,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发挥其作用,需要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组织能力、改善社会组织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发言稿)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发言稿)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我作为一名社会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我的观点。

本次发言的题目是《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看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是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社会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组织是开展公益事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涵盖了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基金会等。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有利于优化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其次,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有助于有效监管和风险防控。

社会组织活动涉及社会资源的调配和利用,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

加强管理,可以确保社会组织依法合规运行,减少不当行为和风险,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社会组织管理的加强可以促进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是指社会各个力量通过合作、协调和共同参与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可以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

为了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组织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注册登记、信息公开、财务监管等方面的监管,保护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其次,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评估和监督体系。

通过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三,加强社会组织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最后,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共赢。

政府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便利。

同时,社会组织也应当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024年镇民政办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镇民政办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镇民政办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背景回顾2024年是我镇民政办紧密围绕党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民生工作,努力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二、工作重点及取得的成绩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政府公正廉洁。

倡导廉洁从政,从严治党的理念,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问题。

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政府工作透明度大幅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2. 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建立“以人民为中心,全员参与”的社会治理机制,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强化社会协同共治。

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3. 加强民政事业发展。

注重民生工作,做好救助、教育、就业等民政工作,努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标准和覆盖面;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加强就业培训,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

4. 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注册管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完善社会组织评价机制。

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良好互动。

5. 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全力推进城市文明创建,强化市容市貌整治,提高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

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倡导文明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没有全面落实中央政策。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强民政事业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理论认识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彻底的问题。

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2. 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今后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素质,激发社会组织的创新活力。

3. 存在工作责任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级的职责,导致部分工作责任不清晰。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社会治理是指通过组织、协调和管理等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过程。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指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等,改进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升治理效能。

这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具有积极意义。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存在信息闭塞、决策缓慢、执行不力等问题,限制了社会治理的效果。

而通过创新手段,可以引入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对各项政策的执行。

同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还可以提升社会组织的协同能力,加强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治理效果。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各方资源,推动社会创新和发展。

例如,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鼓励社会创业创新,扶持和培育社会企业,促进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同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社会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提升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在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权力滥用等问题,导致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受到质疑。

通过创新手段,可以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社会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对社会各方面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奖惩,形成诚信为本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社会治理是人民群众的事情,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积极性对于社会治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和机会,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组织网络,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决策和实施。

探析激发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途径

探析激发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途径

探析激发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途径【摘要】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是当下亟需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加强政策支持、促进公民参与、优化组织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及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进行探讨。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通过加强公民参与,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优化组织管理机制,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透明度。

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途径,才能真正激发我国社会组织的活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组织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社会组织活力、政策支持、公民参与、组织管理机制、合作、专业化水平、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社会组织是指由公民自发组成、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组织形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提升其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背景介绍部分将对当前我国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政策支持不足、公民参与度不高、组织管理不规范等;同时也探讨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性及意义,为后续展开具体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背景介绍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提出有效的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途径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社会组织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如何激发我国社会组织的活力,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途径,有利于加深对社会组织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创新发展。

应当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区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社区治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充实治理资源。

应当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三、加强社区自治,推进居民参与。

应当加强社区自治,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主体作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网络和其他平台建立起居民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强化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应当加强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法律保障,同时加强对社会问题的法律治理,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推进社会和谐。

总之,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之间的共同努力,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 1 -。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作者:贺婧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年第07期《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遵循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改革方向,着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给我们发展进步带来巨大动力,同时也带来各种矛盾和挑战。

要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问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仅一字之差的概念升级背后,是近年来各种社会参与形式的广泛兴起。

随着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序幕的拉开,构建新型政府与社会关系已将如何推动和规范社会参与发展摆上了日程。

所谓社会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社会管理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很容易表现为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习惯于包揽一切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命令和控制。

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而社会治理更多的是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的、平等的网络关系,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各主体之间的合作过程,强调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

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因此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协同参与社会管理更为重要。

社会组织是在社会服务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而以政府为引导,将更多社会管理的权力交给市场,交给社会,这是一种开放的先进的符合中国发展大方向的思路。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适应当前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当前,辽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转型期,创新社会治理非常必要。

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方案

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方案

社会组织服务基层治理方案社会组织是指一切由社会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自治组织、民间团体、非营利组织等。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对基层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效果,我提出以下方案。

一、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机制,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格局。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应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履行基层治理的责任和职能。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社会组织提升专业能力和影响力。

三、促进社会组织合作交流建立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政府应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推动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激发各方创新活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完善社会组织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社会组织的治理和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政策调整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五、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决策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决策,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和参与,充分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让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强化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社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源,促进信息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提高治理效率和效果。

七、加强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连接建立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基层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社会治理 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创新社会治理 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序 。要改进社会 治理方 式 ,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 创新 对 于关 系国家发展 、 民族存亡 的重大 问题 , 许 多人在
有 效 预 防 和化 解 社会 矛 盾 体 制 , 健 全 公 共 安 全体 很 多时候 麻木不 理 、 袖手 旁观 。实现 中华 民族伟 大 系 。这昭示着 中国的治理模 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个公平 公正 的社会环境 , 实属 人 民最 大期待 。改
5 年来 , 我 国经济增长 、 社会 进步 , 国家总体 么样 的资格参 与。社会 治理是指一种导致公共理想 革开放 3
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的治理模式。
发展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就 , 人 民群 众的物质 生活
我们 也必须 清醒地认 识 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 会将社会管理发展为社会 治 水平得 到极大改 善 。但 是 , 老百姓对社会 中的不公平 、 不公 正现象仍心存疑 理, 适应 了我 国新 时期 的新 特点 和人 民群 众在新 时 到 ,
学习贯彻三 中全会精神 J X u e X i G u a n C h e S a n Z h o n g Q u a n H u i J i n g S h e n
创新社会治理 激发社会发展活 力
文 /丁元 竹
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提 出 , 创新 社会治理 , 必须 展 的成果 , 尤其是 个别官 员存在腐 败现象 和官僚 主
施。
多元角色的互 动。
在古代 的雅典 , 市 民聚集于 市场处 理公共事务 , 政府 只是处 理这些 事务 的一个 过程 , 并 不独 立与市
前 。对 此 , 需要 有充 分 的心 理准备 和 足够 的应对措 民之外 。但是 , 今天很少有人认 为政 府是一个过程 ,

东营市民政局《关于党建引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

东营市民政局《关于党建引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

东营市民政局《关于党建引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营市民政局,东营市财政局,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0.04.15•【字号】东民〔2020〕14号•【施行日期】2020.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东营市民政局《关于党建引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各县区民政局、东营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司法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行政审批局、体育局,团委、妇联、残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我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东发〔2018〕34号)、《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东办发〔2017〕51号)和省民政厅等14部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鲁民〔2018〕82号)文件精神,现就党建引领培育发展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党建引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社区社会组织是我市城乡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是推进创新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社区社会组织是由本社区居民和其他组织为主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引领基层群众自治,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

做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对于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对于规范志愿服务行为,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对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工作格局等,都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_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什么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为了进一步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的措施有哪些(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

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

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是什么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呢?首先,科技的迅猛发展无疑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政府可以更精准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在治安管理方面,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提高犯罪预防和打击的效率。

科技不仅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度,还为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民众需求的多样化和不断变化也是促使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公平性和个性化有了更高的期待。

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一刀切的治理模式,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因此,社会治理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倾听民众的声音,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通过创新治理方式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心的服务。

再者,政策和制度的引导与支持对于社会治理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

例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创新实践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同时,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强协同合作,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也为创新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

另外,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和民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贴近基层、灵活多样的特点。

它们在提供社会服务、反映民意、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鼓励其参与社会治理,能够丰富治理主体,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还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社会治理创新不可或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关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调研长宁区政协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1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1,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调研。

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1 、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

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

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

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

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阵地”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民生”实事、“公益”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

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1800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17182人、12345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长宁率先在全市提出了“幸福养老”指标体系。

面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引入社会力量上,全区上下已形成很高共识。

一方面,长宁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公益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政策托底养老服务,并鼓励他们拓展非政策托定的养老服务,如今年建成的区“乐活e平台”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助老呼叫中心服务,部分街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与体制内机构开展良性竞争。

又如,在全区养老机构37家中,公办8家、床位653张,公办民营4家、床位1013张,社会办25家、床位3605张。

再如,鼓励运用社会资源开办老年护理院,全区1189张老年护理床位中,公立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提供数分别为780张、409张,后者占到34.4%。

与此同时,在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组织正在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在社区和谐稳定工作中社会组织已成为重要力量。

依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长宁在推进禁毒社工、社区矫正社工、青少年事务社工三支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形成了许多自身特色。

如,2010年,长宁在“禁毒妈妈义工队”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民非组织“禁毒妈妈工作室”,开展禁毒宣传、社区戒毒康复治疗和科研以及禁毒志愿者交流等活动,累计帮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76人次,其中26人成功戒毒。

又如,针对重性精神病人弱监管问题,2013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队伍,将重性精神病人纳入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服务之中。

目前,社工队伍已成为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的基本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则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

与此同时,围绕化解阶段性突出矛盾,街镇党员志愿工作室、妇联的“开心家园”等与区相关调处机构协作,共同参与信访、维权等各类矛盾化解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如,2013年成立的民非组织“区医患矛盾调处中心”,初步形成卫生、公安、法院和保险“五位一体”医调工作机制,已受理医患纠纷413件,化解353件,化解率85.5%。

(四)宜居宜商环境建设中的社会协同效应已十分明显。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宁形成虹储自治家园、葫芦缘议家社等一批小区自治家园,探索了不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家门口”工程建设等的会商机制。

如,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站(民警)“四位一体”机制日臻完善。

位于周家桥街道的“虹桥新城”,是建于2000年的商品房小区,2012年5月在居委会党总支牵头组织下,指导业委会完成改选,通过“四位一体”机制的协同,业委会动员小区1193户居民形成共识,将损毁严重、布局残缺的摄像头、电子围栏、IC门禁卡全部改建完毕,一改小区治安、卫生、停车环境杂乱的局面,得到小区居民的好评和信任。

另一方面,以持续推动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形成“党建联线、行政联手、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针对楼宇员工阶段性突出需求,注重运用社会和市场力量,不断深化“六个便利行动”,逐步扩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互动联动,至目前,经常性服务项目已覆盖57幢重点商务楼宇、占比80%,比较有效的帮助解决了白领午餐、交友、劳动争议等主要诉求。

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措施有力有效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长宁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抓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契机,发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党建优势,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将社会组织建设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长宁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若干意见》(长委[2010]89号)。

文件明确,要构建服务完善、社会稳定、管理有序、文明和谐、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文件提出,“以‘凝聚力工程’学会为平台,推动党组织、政府、社会和企业互促共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群众民主参与”,“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2011年,区委办印发关于转发《区民政局、区社建办关于长宁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委办[2011]32号),要求贯彻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11]19号)精神,落实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六类建设重点。

2013年,区委下发关于《加持和发展“凝聚力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委发[2013]6号),要求“更加注重凝聚社会”,“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善于领导社会建设、协调多元利益,培育社会主体、提升社会协同、增强社会融合”。

2014年,区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要求,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拓宽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载体和平台。

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标准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建设的生态链。

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力推进了社会组织建设进程。

一是拓宽孵化和培育的渠道。

以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10个街镇为孵化平台,N个部门条线为载体,185个居民区为基础,构建了1+10+N+185的孵化、培育、引进工作格局。

社会组织从1999年时,区内登记的社会组织74家,至今年9月底,已发展为568家、年增长率8%,提前完成每万人8个以上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

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445个,约占区社会组织的78%。

二是重视社会组织建设载体。

初步建立区和街镇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框架,推动形成“公益伙伴日”等一批公益品牌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等一批公益组织,指导街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

支持发展志愿者协会(网站),至今年9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1万余人,超过全区常住人口的14.5%,为本市中心城区第一。

三是推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

2011年,区政府出台《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今年配套制定了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自2011年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资金逐年递增,2014年购买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65个、金额2380.9万元。

四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

通过自我申报、指导培训、专家评估、等级评定、公示表彰流程,现有10余家社会组织正在进行评审,已有23家分别达到5A、4A级标准(数量位于全市前列),30家达到3A级标准。

(三)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

一是注重发挥党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

通过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分会,通过党组织联动,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活动。

推动商务区(园区)内党建共建,组织物业、街道、商务区(园区)参与区内停车、治安、环境等管理的协商协同。

积极培育党员牵头或为骨干的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180家,其中19家已转化为登记的社会组织。

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

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法,依托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等,掌握情况,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融合,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

定期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五星奖”评选,通过加强对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领,团结凝聚社会组织领头人。

三是重视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建设。

加强对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支持发展专业社工队伍。

特别是今年,在区委关于社会组织建设调研的推动下,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区领军人才推荐范围,三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被评为区第三届领军人才和第八轮拔尖人才,其中一名结合区政协委员调整,被协商增补为区政协委员。

三、当前需要进一步需要研究关注的突出问题综合调研情况,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长宁在推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成效明显。

根据调研中各方形成的共识,对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